CN209931272U - 一种鱼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1272U
CN209931272U CN201920114711.XU CN201920114711U CN209931272U CN 209931272 U CN209931272 U CN 209931272U CN 201920114711 U CN201920114711 U CN 201920114711U CN 209931272 U CN209931272 U CN 2099312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fishing rod
fishing
fishing lin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147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志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12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12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竿,所述鱼竿包括鱼竿把手和鱼线轮,所述鱼竿把手包括主体,所述鱼线轮包括主轴和用于绕收鱼线的转轮,所述转轮中心设有轴孔,所述主轴安装在主体上并穿过轴孔设置;所述鱼线轮还包括用于在鱼线轮转动时与主轴配合减少摩擦力的空芯轴。主轴在空芯轴内部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小,有利于鱼线轮整体的转动。

Description

一种鱼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钓鱼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鱼竿由鱼线轮和鱼竿把手组成。鱼线轮即是装载在鱼竿把手上,用于调整鱼线长度的装置。现有的鱼线轮分为纺车轮、飞钓轮和海钓轮,但是,均存在一系列不足之处:①、摩擦力过大,转轮不易转动。②、需要用户双手操作,一只手握着手把,另一只手操作鱼线轮。③、在钓到体形较大的鱼时,鱼往往用力挣脱,此时若鱼线轮依然卡死鱼线,会造成断线的情况,鱼竿受到损坏。④、在放线过程中,往往只能通过用户手动转动转轮,依靠用户自身的使用经验进行放线的快慢调整。⑤、完成放线后,用户要进行手动控制转轮,防止鱼线朝着放线方向延伸。
另外,现有的鱼线轮玩法单一,只是简单的将鱼线抛向水中,使用鱼线轮进行鱼线的收放操作;而鱼线的放置长度,鱼饵的放置高度等,只能全凭用户的经验决定,趣味性不足,经验不足的用户往往很难对此产生兴趣。
同时,现有的鱼竿把手往往只是采用直线型设计,并没有根据人体力学设置相应的手持部。并且,鱼竿把手无法与支架配合放置,用户在不使用鱼竿时,由于鱼竿的长度过长,用户往往会因鱼竿的放置位置而烦恼。
以及,鱼竿上的鱼线轮往往设有扣机和棘轮,当扣机扣在棘轮上时,鱼线轮只能朝着鱼线的收线方向转动;而设有手持部的鱼竿,在单手握住鱼竿把手对鱼线轮进行收线操作的时候,会不小心触碰扣机,使扣机脱离棘轮,造成鱼线轮朝着多方向转动,无法限制鱼线轮的转动方向;或者进行放线操作时,会不小心触碰扣机,使扣机扣合在棘轮上,导致限制鱼线轮的转动方向,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鱼竿,解决现有的鱼竿用户体验差的问题。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竿,所述鱼竿包括鱼竿把手和鱼线轮,所述鱼竿把手包括主体,所述鱼线轮包括主轴和用于绕收鱼线的转轮,所述转轮中心设有轴孔,所述主轴安装在主体上并穿过轴孔设置;所述鱼线轮还包括用于在鱼线轮转动时与主轴配合减少摩擦力的空芯轴。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空芯轴在与主轴部分或全部接触位置设有台阶部。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空芯轴的内部至少一端设有空芯轴承。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鱼线轮还包括转动设置在转轮上的棘轮以及用于与棘轮配合控制转轮的转动方向的扣机。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棘轮周边设有齿部,所述扣机设有一阻挡部,当阻挡部抵触齿部时,控制转轮朝向鱼线回收方向转动。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转轮上还设有用于勾住鱼线的弹性凸起部,所述弹性凸起部设于转轮侧面并向外凸起。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转轮包括轮芯和若干轮片,所述轮片绕轮芯向外延伸设置,所述弹性凸起部设于所述轮片上。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弹性凸起部为V型弹性件,其V型开口位置的两端脚分别安装在相邻的轮片上,V型底部的转角位置设有朝向外部的折弯结构。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用于与鱼竿支架配合防止鱼竿把手转动的防转动定位结构。
其中,较佳方案是:所述防转动定位结构为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卡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鱼竿,由鱼线轮和鱼竿把手组成,对于鱼线轮而言,主轴在空芯轴内部转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小,有利于鱼线轮整体的转动;以及,设有扣机和棘轮,当扣机扣合在棘轮上时,鱼线轮只能朝着收线方向转动;对于鱼竿把手而言,设有防转动定位结构,便于鱼竿把手放置在支架上,可防止鱼竿转动。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鱼线轮安装在鱼竿把手上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鱼线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扣机和棘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弹性凸起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扣机扣合在棘轮上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扣机脱离棘轮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弹性凸起部钩住鱼线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听声收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鱼竿把手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鱼竿把手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鱼竿的优选实施例。
一种鱼竿,所述鱼竿由鱼线轮和鱼竿把手200组成。
具体地,一种鱼线轮,所述鱼线轮可通过螺丝直接安装在一鱼竿把手200上,或者,所述鱼竿把手200上安装有卡座91,所述卡座91设有螺孔92,将螺丝拧进螺孔92即可将卡座91固定在鱼竿把手200上,所述鱼线轮固定安装在卡座91上。所述鱼竿把手200上安装有用于承载鱼线100的组合杆,所述鱼线轮和鱼竿把手200组成一鱼竿,用户将鱼饵放置在鱼线100一端,并抛到水中,使用鱼线轮控制鱼线100的收线和放线,实现钓鱼操作。其中,所述鱼竿把手200可采用手感更好的木质,或者采用价格低廉的塑料。
具体地,参考图2,所述鱼线轮包括转轮、主轴2、手拧轴芯3和锁紧螺母4,所述转轮用于绕收鱼线,所述主轴2上设有第一台阶,所述第一台阶上设有螺纹,所述转轮中心设有轴孔,所述轴孔内部为中空腔,所述手拧轴芯3中心设有空芯腔,所述空芯腔设有空芯轴31,并且所述空芯轴31沿着空芯腔向外延伸,即是伸出空芯腔,所述空心轴31一端设有与第一台阶相匹配的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上亦设有螺纹;所述主轴2固定安装在把手200上,优选固定在把手200的卡座91上,并穿过空芯轴31的空芯部分,此时主轴2向外延伸出空芯轴31,随后所述空芯轴31穿过中空腔,所述锁紧螺母4拧进主轴2进行固定。用户拧动手拧轴芯3,所述手拧轴芯3带动主轴2和空芯轴31转动,利用双轴同时转动,减小摩擦力,鱼线轮转动的更为流畅,并且,能够防止鱼线轮的内部结构受到损坏。其中,所述手拧轴芯3还外绕有三个呈“O”型的防滑胶圈32,以及内部安装有第三法兰轴承33;用户在拧动手拧轴芯3时,手指受到防滑胶圈32的摩擦力较大,而第三法兰轴承33减少手拧轴芯3的内部摩擦力,使得手拧轴芯3的转动更为流畅。
其中,所述空芯轴31在与主轴2部分或全部接触位置设有台阶部,所述台阶部能够大大减小主轴2转动时与空芯轴31的内部产生的摩擦力。以及,所述空芯轴31的内部至少一端设有空芯轴承,所述空芯轴承有助于主轴2转动的更为流畅顺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轴2和空芯轴31精确到毫米,精度要求高,所述主轴2采用4毫米的不锈钢制成,长度、线径和螺牙的大小距离必须按尺寸准确制造而成,而空芯轴31前部带螺牙的位置内孔要在4至4.1毫米之间,其余部分要在4.2至4.5毫米之间,此时,制成的主轴2和空芯轴31的接触才最小,而摩擦阻力也最小,鱼线轮转动的才会更为流畅。
进一步地,参考图3,所述鱼线轮还包括扣机81和棘轮82,所述棘轮82转动设置在转轮上,所述扣机81与棘轮82配合,可控制转轮的转动方向。详细来说,所述扣机81安装在把手200上,优选固定在把手200的卡座91上,所述棘轮82与手拧轴芯3一体式设置;所述扣机81呈“人”字型,所述扣机81还安装有用于固定扣机81前后位置的定位弹簧812,以及用于使扣机81能够扣在棘轮82上的弹力弹簧811,所述扣机81还延伸设置有用于卡住棘轮82齿部的阻挡部。所述扣机81下部分的间隙形成用于放置手指的置手部,手指拨动之后,所述扣机81可前后摆动,以使阻挡部抵触或者不抵触齿部。参考图5,用户拨动扣机81,使扣机81的阻挡部抵触在棘轮82的齿部,控制转轮只能朝向鱼线100回收方向转动。参考图6,用户再次拨动扣机81,使扣机81的阻挡部脱离棘轮82齿部,控制转轮能朝向鱼线100的回收方向或者释放方向转动;当鱼线100一端挂有鱼饵时,通过鱼饵的重量,即可带动转轮朝向鱼线100的释放方向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2,所述转轮包括轮芯11、轮片12和固定圈15,所述轮芯11安装有一轴承,所述轮片12沿着轮芯11向外延伸设置,所述轮片12设置有六至十二片,并且每片均在对应位置设置有通孔123,所述通孔123上还安装有提供固定和平衡作用的项圈,所述固定圈15穿透通孔123设置在轮片12上;所述轮片12向内设有用于承载鱼线100的置放槽121,所述卡座91上延伸设有一导环83,所述导环83用于引导鱼线的传递方向,所述鱼线100环绕在轮片12上并形成一个圆。所述转轮还包括至少一个安装在轮片12上的摇把14,用户通过转动摇把14,即可转动鱼线轮。其中,所述轮芯11的至少一侧设有页轮轴承122,优选为两侧均设有页轮轴承122,在鱼线轮转动时可进一步地减少摩擦力。
更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述鱼线轮还包括泄力组件,所述泄力组件包括安装在锁紧螺母4和转轮之间的泄力螺母51,以及安装在手拧轴芯3和转轮之间的塑料片和橡胶片52(图2中并未示出塑料片);所述主轴2在穿过转轮时,所述橡胶片52一面紧贴设置于手拧轴芯3,其另一面紧贴设置于塑料片,所述塑料片还紧贴转轮,所述泄力螺母51拧进空芯轴31。当所述扣机81扣合在棘轮82上时,鱼线轮只能朝向鱼线100的收线方向转动;而用户在钓到鱼时,由于鱼的挣脱会产生拉力,而拉动方向为鱼线100的放线方向,此时塑料片与转轮摩擦产生打滑现象,而橡胶片52进一步地提供摩擦力,从而产生泄力,所述手拧轴芯3不会跟着转动,避免鱼线100由于拉力而断掉。等到鱼的体力耗尽,用户拧动手拧轴芯3回收鱼线100,即可成功捕获鱼。其中,调节泄力螺母51,即可调节泄力的大小。
其中,所述橡胶片52为固定设置,而塑料片为可拆卸设置。若是只用橡胶片52而缺少塑料片,所述锁紧螺母4拧的过紧时,摩擦力过大,所述转轮会抱死而不能转动,此时失去泄力的作用。若是同时使用橡胶片52和塑料片,所述手拧轴芯3在转动时,所述塑料片和手拧轴芯3接触,但会出现打滑而不会被抱死,所述橡胶片52的弹力又增加了一定的摩擦力;此时即使锁紧螺母4拧的过紧,所述转轮都不会抱死。经过测试,所述塑料片和橡胶片52提供的泄力在2.5公斤左右,而鱼线100的拉力一般都在2.5公斤以上,在使用时就不会因泄力调得过紧而断线,保证在钓到10公斤重的鱼都不会断线。但是,若需要钓更大的鱼时,用户可手动拆掉塑料片,使用更粗的鱼线100增大拉力,加大摩擦力。
若是所述鱼线轮只设有泄力组件而未设有调速组件,所述泄力螺母51设于转轮一侧,所述塑料片和橡胶片52设于转轮另一侧,所述塑料片设于转轮和橡胶片52之间,也能够单独实现泄力功能。
再进一步地,参考图2,所述鱼线轮还包括安装在锁紧螺母4和转轮之间的调速螺母61,所述调速螺母61优选设置在锁紧螺母4和泄力螺母51之间,所述调速螺母61在靠近转轮的一侧设置有轴承结构。其中,所述轴承结构包括第一法兰轴承621、第二法兰轴承622,以及设置于第一法兰轴承621和第二法兰轴承622之间的深沟球轴承623。所述鱼线轮还包括胶圈63和垫片64,所述胶圈63穿入主轴2并固定贴合设置在把手200上,所述垫片64穿入主轴2并固定贴合设置在棘轮82上,所述胶圈63与垫片64抵触。所述调速螺母61拧紧后,施加轴向压力到轴承结构,所述轴承结构将轴向压力传递到泄力螺母51,再传递到手拧轴芯3,接着传递到垫片64上,所述垫片64再压迫胶圈63,所述胶圈63的弹力便产生或大或小的反作用力,起到调节手拧轴芯3转动快慢的作用,从而控制鱼线100的收线速度和放线速度。
具体地,参考图2,所述泄力螺母51设有用于放置调速螺母61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调速螺母61的形状相适应,并且所述第一凹槽低于调速螺母61的高度;所述调速螺母61设有用于放置锁紧螺母4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锁紧螺母4的形状相适应,并且所述第二凹槽低于锁紧螺母4的高度。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容置作用,所述鱼线轮在使用过程中,鱼线100不会卡在各个螺母之间,并且,便于用户拧动各个螺母。
其中,参考图4,所述鱼线轮还包括弹性凸起部7,所述弹性凸起部7沿着转轮的横截面向外凸起,凸起部分可用于勾住鱼线100。所述弹性凸起部7具有弹性,当弹性凸起部7勾住鱼线100时,鱼线100逐渐释放;当鱼线100放到绕上弹性凸起部7的时候便会卡住。
所述弹性凸起部7可以有设置为多种形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凸起部7呈“V”型,为V型弹性件,其V型开口位置的两端脚分别安装在相邻的轮片12上,凸起部分设置在两端的连接处,即是说,V型底部的转角位置设有朝向外部的折弯结构,该折弯结构可勾住鱼线100。但是,无论弹性凸起部设为何种形状,只要能够在放鱼线100,直到鱼线100绕上弹性凸起部7,所述弹性凸起部7由于弹力勾住鱼线100,达到上述目的即可。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鱼线轮的一种使用方式。
参考图7,所述鱼线轮能够实现鱼线100的定长放线,具体实现方式如下述:有些鱼特定生活在距离水面的预设高度,用户若是想捕获这些鱼,可在未将鱼线100抛向水中时,先在地面上将鱼线100抛出预设长度,再将鱼线100勾在弹性凸起部7上,随后转动手拧轴芯3,鱼线100回收。挂好鱼饵后,用户抛出鱼线100到水中,拨动扣机81,使扣机81脱离棘轮82,鱼线轮自动转动;当鱼线100放到绕上弹性凸起部7的位置时便会卡住,鱼线轮不会转动,此时拨动扣机81,使扣机81扣合在棘轮82上,控制鱼线100固定抛出预设长度。当有小鱼上钩时,小鱼的拉力不大,所述弹性凸起部7不会发生变形;回收鱼线100后,只需再次抛出鱼线100即可实现固定抛出预设长度;当有大鱼上钩时,大鱼的拉力较大,所述弹性凸起部7发生变形,鱼线100便会滑脱出来,不再卡死;回收鱼线100后,需要再次重复上述操作,确定预设长度后再抛出鱼线100。
鱼线100设有多种颜色,不同颜色代表不同长度,例如红色的鱼线100代表三米,绿色的鱼线100代表五米,黄色的鱼线100代表七米。当用户想要鱼线100抛出五米时,只需将绿色的鱼线100卡在弹性凸起部7即可,节省了确定预设长度的操作。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鱼线轮的另一种使用方式。
参考图8,所述鱼线轮能够实现鱼线100的听声收线,具体实现方式如下述:有些鱼特定生活在距离水中底面的一定高度,用户若是想捕获这些鱼,鱼线100上挂有铅豆,铅豆到鱼饵的长度定为10厘米,可先将释放鱼线100,直至铅豆触碰底面,再拨动扣机81,使扣机81扣合在棘轮82上;随后,慢慢回拨手拧轴芯3,每拧动一下,所述扣机81和棘轮82相互摩擦发出一次“嘀嗒”声,代表鱼线100移动2.5厘米;当听到四声时,说明鱼饵刚好触碰底面;此后每听到一声,说明鱼饵上升2.5厘米,用户根据此可确定鱼饵漂浮在距离底面的一定高度,极为精确。
具体地,参考图9,一种鱼竿把手,所述鱼竿把手用于承载鱼线轮,所述鱼竿把手包括主体210,所述主体210上设置有防转动定位结构,所述防转动定位结构用于与鱼竿支架配合防止鱼竿把手转动。用户在使用鱼竿进行钓鱼时,放好线后,可将鱼竿把手放置在鱼竿支架上,鱼竿把手通过防转动定位结构得到固定支撑,即是鱼竿得到固定支撑,省得用户一直手提鱼竿;就算有鱼上钩,鱼竿也不会发生转动,一直处于最佳角度,便于用户再次提起。
更具体地,鱼竿把手的侧边往往设有鱼线轮,当鱼竿把手放置在鱼竿支架上时,鱼竿把手由于重力问题往鱼线轮一侧倾倒,而防转动定位结构能够保证鱼竿把手一直处于鱼竿支架的正上方,不会发生偏移,即是鱼竿把手从放置鱼竿支架上开始到下一次被用户提起均保持同一角度,从而便于用户在下次提起鱼竿把手。
其中,参考图10,所述防转动定位结构为设置于所述主体210上的卡槽214,所述鱼竿支架上设置有卡杆,所述卡杆内嵌于所述卡槽214,使得鱼竿把手能够固定放置在鱼竿支架上,并且不会发生摇晃。优选地,所述卡槽214设置于所述主体210下表面,防止鱼竿把手在放置在鱼竿支架上时反倾。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上设有用于与鱼竿支架的羊角配合而限定鱼竿把手在鱼竿支架上放置位置的限位凸台,所述卡杆设置于所述羊角上,所述限位凸台包括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由下往上设置,所述卡槽214设置于所述倾斜面。所述羊角由下往上抵靠在倾斜面上,限制了羊角的位置,能够进一步地实现固定,另外,通过倾斜面,所述鱼竿把手在放置在鱼竿支架上时微微上翘,由于鱼竿的前端长度较长,能够避免鱼竿的前端触碰鱼竿支架所放置的地方,从而避免鱼竿的前端损坏。
或者,所述防转动定位结构为设置于所述主体210上的螺孔,所述鱼竿支架上设置有螺母。不使用鱼竿把手时,通过螺母拧进螺孔,使所述鱼竿把手固定安装在鱼竿支架上。使用鱼竿把手时,再将螺母拧出螺孔,即可从鱼竿支架上取走鱼竿把手。
当然,所述鱼竿把手和鱼竿支架亦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例如铆接、铰接、弹性卡扣连接、键销连接等,只需将防转动定位结构设置成与上述连接方式相对应的第一连接结构并且在鱼竿支架上设置与防转动定位结构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结构即可,此处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参考图9,所述主体210上依次设置有第一凸起211、第二凸起212和第三凸起213,用户在单手握住鱼竿把手时,拇指放置在鱼竿把手的上端,食指放置在第一凸起211的左侧,中指放置在第一凸起211和第二凸起212之间的凹槽,无名指放置在第二凸起212和第三凸起213之间的凹槽,小指放置在第三凸起213的右侧。鱼竿把手的整体设计酷似枪把,符合人体力学,用户的手能够紧紧贴合握住鱼竿把手,在抛鱼线以及对鱼线进行收放操作时,即便单手操作,鱼竿把手也不会从手中滑脱。另外,当鱼竿把手放置在鱼竿支架上时,所述第一凸起211、第二凸起212和第三凸起213一直处于鱼竿支架的上方。
其中,参考图9,所述第一凸起211高于第二凸起212和第三凸起213,并且高于手指的平放高度。鱼竿上的鱼线轮安装在鱼竿把手的一侧,而鱼线轮往往设有扣机和棘轮,当扣机扣在棘轮上时,鱼线轮只能朝着鱼线的收线方向转动;所述扣机呈“人”字型,用户将食指放置在第一凸起211的左侧时一并放置在扣机的下端;在单手握住鱼竿把手对鱼线轮进行操作的时候,所述第一凸起211起限定作用,食指紧密贴合于第一凸起211,不会误触扣机,而食指头能够拨动鱼线轮的手拧轴芯,保证鱼线轮朝着需要的方向进行转动。
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述第二凸起212和第三凸起213的高度相同,便于手指的放置,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211、第二凸起212和第三凸起213均与主体210一体式设置,便于鱼竿把手的大批量生产。当然,所述第一凸起211、第二凸起212和第三凸起213亦可以独立安装在主体210上,此时便于鱼竿把手的安装以及拆卸。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鱼竿,所述鱼竿包括鱼竿把手和鱼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竿把手包括主体,所述鱼线轮包括主轴和用于绕收鱼线的转轮,所述转轮中心设有轴孔,所述主轴安装在主体上并穿过轴孔设置;所述鱼线轮还包括用于在鱼线轮转动时与主轴配合减少摩擦力的空芯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芯轴在与主轴部分或全部接触位置设有台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芯轴的内部至少一端设有空芯轴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线轮还包括转动设置在转轮上的棘轮以及用于与棘轮配合控制转轮的转动方向的扣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周边设有齿部,所述扣机设有一阻挡部,当阻挡部抵触齿部时,控制转轮朝向鱼线回收方向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上还设有用于勾住鱼线的弹性凸起部,所述弹性凸起部设于转轮侧面并向外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包括轮芯和若干轮片,所述轮片绕轮芯向外延伸设置,所述弹性凸起部设于所述轮片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凸起部为V型弹性件,其V型开口位置的两端脚分别安装在相邻的轮片上,V型底部的转角位置设有朝向外部的折弯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用于与鱼竿支架配合防止鱼竿把手转动的防转动定位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鱼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转动定位结构为设置于所述主体上的卡槽。
CN201920114711.XU 2018-04-28 2019-01-23 一种鱼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3127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322500 2018-04-28
CN201820632250 2018-04-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1272U true CN209931272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21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1471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31272U (zh) 2018-04-28 2019-01-23 一种鱼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312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9054A (zh) * 2018-04-28 2019-04-16 梁志明 一种鱼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19054A (zh) * 2018-04-28 2019-04-16 梁志明 一种鱼竿
CN109619054B (zh) * 2018-04-28 2024-04-09 梁志明 一种鱼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31272U (zh) 一种鱼竿
US5129174A (en) Fishing line holder
US3784125A (en) Fishing apparatus
US2929579A (en) Underslung spinning reel
CN209931280U (zh) 一种鱼线轮
CN209914836U (zh) 一种鱼线轮
JP2012095605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用リールシート
EP1341410B1 (en) Fixed spool fishing reel
CN210329031U (zh) 一种鱼线轮
CN209931279U (zh) 一种鱼线轮
US3061230A (en) Fishing reel
CN109619054B (zh) 一种鱼竿
US4517760A (en) Drive mechanism for fishing reel
CN109619057B (zh) 一种鱼线轮
US20080263931A1 (en) Rabbit ear no-gaff spear
CN106212402B (zh) 一种绑钩器及操作方法
JP2000004730A (ja) 両軸受リール
CN202476300U (zh) 一种钓鱼用抄网把手
KR20050002761A (ko) 권취식 낚시용 순간 포획장치
CN212520500U (zh) 一种抛投器用止线器
CN204742278U (zh) 一种可自动收线的鱼坠及具有该鱼坠的渔具
CN219146508U (zh) 一种优质防滑鱼线轮握把
US2882637A (en) Control means for automatic fishing reels
CN219578125U (zh) 一种防缠绕铅皮座及钓鱼工具
CN216676961U (zh) 一种风筝轮及风筝放飞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4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