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10483U - 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 - Google Patents

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10483U
CN209910483U CN201920786454.4U CN201920786454U CN209910483U CN 209910483 U CN209910483 U CN 209910483U CN 201920786454 U CN201920786454 U CN 201920786454U CN 209910483 U CN209910483 U CN 2099104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body
plate
tube
spacer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645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管保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NGXIANG LIGHT ALLO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NGXIANG LIGHT ALLO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NGXIANG LIGHT ALLO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NGXIANG LIGHT ALLO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8645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104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104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104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翅式换热器的零部件领域,具体是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包括管体和隔片;隔片可拆卸的设置在管体内;沿着管体的宽边方向,隔片将管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分隔为多个流通孔,至少一个入口端的流通孔与至少一个出口端的流通孔相通。通过将隔片与管体设置为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层的通道的横截面根据设计要求而变动时,需要更换相应的制作翅片或导流片的模具、以及根据设计要求和对应的模具而将翅片或导流片的加工工艺改变,从而增加了翅片或导流片的制造成本,进而使得夹层、乃至板翅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管体呈一体式结构,解决了夹层与封条之间的虚焊处可能造成开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翅式换热器的零部件领域,具体是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
背景技术
板翅式换热器,通常包括隔板、翅片、封条和导流片组成。在相邻两隔板间放置翅片、导流片以及封条组成夹层,夹层之内由翅片或导流片组成用于流动介质流动的通道,并且该通道通过翅片或导流片分隔为相互之间呈阻隔状的多个流动腔。
现有技术中,板翅式换热器的夹层采用隔板与翅片或导流片焊接制成,但是其翅片或导流片具有固定的规格,在实际生产翅片或导流片时需要相应的模具;若是夹层的通道的横截面根据设计要求而变动时,需要更换相应的制作翅片或导流片的模具、以及根据设计要求和对应的模具而将翅片或导流片的加工工艺改变,从而增加了翅片或导流片的制造成本,进而使得夹层、乃至板翅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增加;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其夹层的两个隔板在焊接时,夹层与封条之间容易形成虚焊状,当流动介质的工作压力较大时,夹层与封条之间的虚焊处可能造成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板翅式换热器的夹层采用隔板与翅片或导流片焊接制成,但是其翅片或导流片具有固定的规格,在实际生产翅片或导流片时需要相应的模具;若是夹层的通道的横截面根据设计要求而变动时,需要更换相应的制作翅片或导流片的模具、以及根据设计要求和对应的模具而将翅片或导流片的加工工艺改变,从而增加了翅片或导流片的制造成本,进而使得夹层、乃至板翅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增加;同时,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其夹层的两个隔板在焊接时,夹层与封条之间容易形成虚焊状,当流动介质的工作压力较大时,夹层与封条之间的虚焊处可能造成开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包括管体和隔片;所述隔片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体内;沿着所述管体的宽边方向,所述隔片将所述管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分隔为多个流通孔,至少一个所述入口端的流通孔与至少一个所述出口端的流通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隔片为平板状;多个所述隔片将所述管体的内腔分隔为相互平行的多个流动腔。
进一步的,沿着所述管体的宽边方向,所述管体的2个宽边内壁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安装槽;所述隔片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管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片为波浪状或锯齿状隔片;所述隔片将所述管体的内腔分隔为相互层叠的多个流动腔。
进一步的,沿着所述管体的宽边方向,所述管体的2个宽边内壁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二安装槽;所述隔片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管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隔片具有横板和垂板;沿着所述管体的长边方向,至少一个所述横板与至少一个所述垂板相互交替的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腔中;在所述管体的其中一段,至少一个所述横板将所述管体的内腔分隔为至少2层的水平流动腔;在所述管体的其中另一段,至少一个所述垂板将所述管体的内腔分隔为至少2列的垂直流动腔;所述垂直流动腔与所述水平流动腔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横板和所述垂板固定或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的,沿着所述管体的宽边方向,所述管体的2个宽边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三安装槽;所述垂板通过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管体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管体的宽边方向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第四安装槽;所述横板通过所述第四安装槽与所述管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管体的宽边为直线状或弧线状。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通过将隔片2与管体1设置为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板翅式换热器的夹层采用隔板与翅片或导流片焊接制成,但是其翅片或导流片具有固定的规格,在实际生产翅片或导流片时需要相应的模具;若是夹层的通道的横截面根据设计要求而变动时,需要更换相应的制作翅片或导流片的模具、以及根据设计要求和对应的模具而将翅片或导流片的加工工艺改变,从而增加了翅片或导流片的制造成本,进而使得夹层、乃至板翅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其管体呈一体式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其夹层的两个隔板在焊接时,夹层与封条之间容易形成虚焊状,当流动介质的工作压力较大时,夹层与封条之间的虚焊处可能造成开裂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隔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横板和垂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横板和垂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板翅式换热器的夹层采用隔板与翅片或导流片焊接制成,但是其翅片或导流片具有固定的规格,在实际生产翅片或导流片时需要相应的模具;若是夹层的通道的横截面根据设计要求而变动时,需要更换相应的制作翅片或导流片的模具、以及根据设计要求和对应的模具而将翅片或导流片的加工工艺改变,从而增加了翅片或导流片的制造成本,进而使得夹层、乃至板翅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其夹层的两个隔板在焊接时,夹层与封条之间容易形成虚焊状,当流动介质的工作压力较大时,夹层与封条之间的虚焊处可能造成开裂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
参见图1至图3,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包括管体1和隔片2,隔片2可拆卸的设置在管体1内,沿着管体1的宽边方向,隔片2将管体1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分隔为多个流通孔,至少一个入口端的流通孔与至少一个出口端的流通孔相通。
其中,管体1具有长边、宽边和垂边,管体1的顶面由相互平行的两个长边和两个宽边所确定,同理,管体1的底面由相互平行的两个长边和两个宽边所确定;顶面和底面之间的最大高度由垂边所确定。管体1的内部设置为两端相通的管腔,其管腔的两端的延伸方向与管体1的长边的延伸方向相同,流动介质能够在管腔内流动。隔片2能够可拆卸的设置在管体1的管腔内,并且,当管体1内设置多个安装隔片2的安装槽时,多个隔片2通过多个安装槽分别设置在管体1内,且将管体1的管腔分隔为多个流通腔;任一个流动腔的入口和出口分别相通;或者,其中一个流动腔的入口与其中另一个流动腔的出口相通;流动腔在管体1的入口端与出口端分别形成流通孔,当多个隔片2将管体1的管腔分隔为多个流动腔时,管体1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具有多个流通孔。
应当理解的是,管体1的横截面呈扁平状或扁曲面状,管体1按其延伸方向形成长管状,管体1的两端分别具有扁状的通孔;管体1的内腔与两个扁状的通孔相通,从而能够使得流动介质在进入/排出管体1的内腔;同时,管体1为一体式结构,管体1的内腔被管体1的顶面、底面和两个侧面共同所在的管壁包围,流动介质只能够从前述的两个扁状通孔进入或排出。管体1的内腔被管体1的管壁包围,由于管体1为一体式制成,从而不具有现有技术中的隔板与封条之间开焊的可能性。
应当理解的是,当由于隔片2与管体1之间形成可拆卸的连接结构,从而使得隔片2可以制作为多种多样的结构;例如,将隔片2制作为传统的平板状;又如:将隔片2制作为具有通孔的平板状,从而使得具有通孔的隔片2两端的流动腔相通,进而使得其中一个流动腔的入口与其中另一个流动腔的出口相通。
在实际调整流通孔的形状和尺寸(调整流动介质在管腔中的流量)时,能够形成如下两种具体的调节方式:
第一种方式,通过调整设置在管体1内的隔片2数量,使得管体1内的相邻的2个隔片2之间的间距产生增大或减小的改变,从而对应的产生流动介质在管体1内的流量的增大或减小。例如:当管体1的管腔宽度为A,4个隔片2均匀的设置在管体1内时,管腔被分隔为5个流动腔,每一个流动腔的宽度接近1/5A;当管体1的管腔宽度为A,2个隔片2均匀的设置在管体1内时,管腔被分隔为3个流动腔,每一个流动腔的宽度接近1/3A;由此可以看出,2个隔片2设置在管体1内所形成的流动腔的宽度,大于4个隔片2设置在管体1内所形成的流动腔的宽度;因而,通过调整设置在管体1内的隔片2数量,能够使得管体1与隔片2所确定的流通孔的孔面积产生改变,在流动介质的压力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最终能够使得流动介质在管腔中的流量产生改变。
第二种方式,通过改变隔片2的具体形状,使得管体1内的相邻的2个隔片2之间形成的流动腔的结构产生变化,从而使得流动介质在流动腔内流动时,产生流动方向的改变,间接的增大了流动介质在流动腔内的流动距离、以及使得流动介质在相邻的2个流动腔内自由流动,形成一定的均热效果。例如:当隔片2为平板状隔片2时,2个隔片2设置在管体1的管腔内,使得2个隔片2与管体1的顶面和底面之间形成矩形柱状的流动腔,该流动腔的长度与管体1的长边的长度相等;当隔片2为弧形板状的隔片2时,2个隔片2设置在管体1的管腔内,使得2个弧形板状的隔片2与管体1的顶面和底面之间形成弧形柱状的流动腔,该弧形柱状的流动腔的长度大于管体1的长边的长度;由此可以看出,2个平板状隔片2设置在管体1内所形成的流动腔的长度,小于2个弧形板状隔片2设置在管体1内所形成的流动腔的长度;因而,通过调整隔片2的具体形状、并将不同形状的隔片2设置在管体1内,能够使得管体1与隔片2所确定的流动腔的容积产生改变,在流动介质的压力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最终能够使得流动介质在管腔中的流量产生改变。
应当理解的是,在不矛盾的条件下,前述的实际调整流通孔的形状和尺寸的两种方式可以相互结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通过将隔片2与管体1设置为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当设置在管体1内的隔片2的数量改变时,管体1与隔片2所确定的流通孔的孔面积产生改变,在流动介质的压力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最终能够使得流动介质在管腔中的流量产生改变;或者,当设置在管体1内的隔片2的形状改变时,管体1与隔片2所确定的流动腔的容积产生改变,在流动介质的压力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最终能够使得流动介质在管腔中的流量产生改变。与此同时,制造隔片2的模具可以长期使用,使得制造扁管的模具成本降低,尽可能的避免了制造规格不同(尤指扁管的流动孔的规格不同)时需要更换新模具的情况发生。此外,在制造管体1的模具和制造隔片2的模具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其相应的生产管体1的工艺和相应的生产隔片2的工艺能够长期保持,尽可能的避免了由于模具的改变而调整加工工艺的现象出现。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通过将隔片2与管体1设置为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板翅式换热器的夹层采用隔板与翅片或导流片焊接制成,但是其翅片或导流片具有固定的规格,在实际生产翅片或导流片时需要相应的模具;若是夹层的通道的横截面根据设计要求而变动时,需要更换相应的制作翅片或导流片的模具、以及根据设计要求和对应的模具而将翅片或导流片的加工工艺改变,从而增加了翅片或导流片的制造成本,进而使得夹层、乃至板翅式换热器的制造成本增加的技术问题。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其管体呈一体式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板翅式换热器,其夹层的两个隔板在焊接时,夹层与封条之间容易形成虚焊状,当流动介质的工作压力较大时,夹层与封条之间的虚焊处可能造成开裂的技术问题。
优选的,参见图1和图3,隔片2为平板状,多个隔片2将管体1的内腔分隔为相互平行的多个流动腔。
其中,将隔片2制作为平板状,其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制造成本低。多个隔片2设置在管体1内时,管体1的内腔分隔为多个相互平行的流动腔,相邻的两个流动腔之间通过隔片2保持隔离状态;管体1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形成多个流通孔,流动介质由管体1的入口端的多个流通孔流入管体1的多个流动腔,再由管体1的出口的多个流通孔流出。
在实际使用平板状隔片2时,如前述的平板状隔片2的使用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参见图1,在隔片2为平板状的方案基础上,沿着管体1的宽边方向,管体1的2个宽边内壁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安装槽11,隔片2通过第一安装槽11与管体1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第一安装槽11应当至少为2个,从而使得至少2个平板状的隔片2能够设置在管体1内,当需要调整时,可以将1个平板状的隔片2设置在管体1内,从而实现流动腔的间距增大的效果。
另一种优选的,参见图4和图5,隔片2为波浪状或锯齿状隔片2,隔片2将管体1的内腔分隔为相互层叠的多个流动腔。
其中,将隔片2制作为波浪状时,其结构比较简单,易于制造且制造成本较低。波浪状的隔片2可以具有1个波峰和1个波谷,也可以具有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当波浪状的隔片2具有1个波峰和1个波谷时,多个波浪状的隔片2分别设置在管体1内,相邻的2个波浪状的隔片2之间形成截面近似S形的流动腔;当波浪状的隔片2具有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时,有且只有1个波浪状的隔片2设置在管体1内,相邻的两个波峰之间形成截面近似U形的流动腔,或者相邻的连个波峰之间形成截面近似倒U形的流动腔。相邻的两个流动腔之间受到波浪状的隔片2阻隔,形成互不相同的状态;管体1的入口端和出口段分别形成多个流通孔,流动介质由管体1的入口端的多个流通孔流入管体1的多个流动腔,再由管体1的出口的多个流通孔流出。
在实际使用波浪状的隔片2时,若波浪状的隔片2仅具有1个波峰和1个波谷,则该波浪状的隔片2的使用效果,与前述的平板状的隔片2的使用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若波浪状的隔片2具有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由且只有1个波浪状的隔片2设置在管体1内时,通过将相邻的2个波峰或波谷间距不等的波浪状的隔片2设置在管体1内,从而截面近似U形的流动腔的面积改变,进而实现调整在流动介质的压力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最终能够使得流动介质在管腔中的流量产生改变。
同理,将隔片2制作为锯齿状时,其结构与波浪状的隔片2相似、并且其实际的设置方式和使用效果,均与波浪状的隔片2的设置方式和使用效果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参见图4,在隔片2为波浪状或锯齿状的方案基础上,沿着管体1的宽边方向,管体1的2个宽边内壁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二安装槽12,隔片2通过第二安装槽12与管体1连接。
应当理解的是,第二安装槽12应当至少为4个,从而使得至少2个波浪状或锯齿状的隔片2(仅有一个波峰和一个波谷的波浪状隔片2)能够设置在管体1内,当需要调整时,可以将1个波浪状或锯齿状的隔片2设置在管体1内,从而实现流动腔的横截面积增大的效果;或者,第二安装槽12应当为多个,从而使得有且只有1个波浪状或锯齿状的隔片2(具有多个波峰和多个波谷的隔片2)能够设置在管体1内,当需要调整时,将波峰和波谷数量不同的波浪状或锯齿状的隔片2设置在管体1内,从而实现流动腔的横截面积增大的效果。
再一种优选的,参见图6至图9,隔片2具有横板21和垂板22,沿着管体1的长边方向,至少一个横板21与至少一个垂板22相互交替的设置在管体1的内腔中;在管体1的其中一段,至少一个横板21将管体1的内腔分隔为至少2层的水平流动腔;在管体1的其中另一段,至少一个垂板22将管体1的内腔分隔为至少2列的垂直流动腔;垂直流动腔与水平流动腔相通。
其中,横板21与水平面相互平行,垂板22垂直于水平面,在管体1的长边方向,横板21与垂板22呈交叉状;并且,若将管体1的内腔分为多段,第一段的内腔中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横板21、以及第二段的内腔中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垂板22,以此类推,将横板21和垂板22沿着管体1的长边方向设置;或者,第一段的内腔中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垂板22、以及第二段的内腔中可以设置至少一个横板21,以此类推,将垂板22和横板21沿着管体1的长边方向设置;当1个横板21设置在管体1的其中一段内腔中时,1个横板21将该段内腔分隔为垂直方向的两个流动腔;当2个横板21设置在管体1的其中一段内腔中时,2个横板21将该段内腔分隔为垂直方向的三个流动腔。同理,当1个垂板22设置在管体1的其中另一段内腔中时,1个垂板22将该段内腔分隔为水平方向的两个流动腔;当2个垂板22设置在管体1的其中另一段内腔中时,2个垂板22将该段内腔分隔为水平方向的三个流动腔。当至少一个横板21与至少一个垂板22在管体1的长边方向间隔设置时,管体1的内腔由垂直的流动腔转为水平的流动腔,再由水平的流动腔转为垂直的流动腔,以此类推,管体1的内腔形成连续的换向腔体结构,并且垂直流动腔和水平流动腔相通。
实际使用具有横板21和垂板22的隔片2时,其中若横板21设置在管体1的入口端和/或出口端,则横板21应当设置为至少2个,从而使得管体1的水平流动腔分为三个,在需要调整时,将仅具有1个横板21的隔片2设置在管体1的入口端和/或出口端,从而实现水平流动腔的间距增大的效果。同理,若其中垂板22设置在管体1的入口端和/或出口端,则垂板22应当设置为至少2个,从而使得管体1的水平流动腔分为三个,在需要调整时,将仅具有1个垂板22的隔片2设置在管体1的入口端和/或出口端,从而实现水平流动腔的间距增大的效果。此外,无论管体1的入口端和出口端设置的数量不等横板21或垂板22,设置在管体1内的横板21或垂板22分别可以设置为数量不等的方式,从而实现管体1内的水平流动腔或垂直流动腔的间距增大的效果。
进一步的,横板21和垂板22固定或可拆卸的连接。其中,当横板21与垂板22为固定连接时,为了调整横板21和/或垂板22的数量,需要在制作隔板的过程中根据实际设计要求而具体制作;当横板21与垂板22为可拆卸的连接时,仅需要调整隔片2上的横板21和/或垂板22数量即可。
应当理解的是,横板21和垂板22为可拆卸的连接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连接方式进行制作。例如,在横板21上设置垂直开口的插口,以及在垂板22上设置水平开口的插口,将横板21的插口与垂板22的插口相互插入,通过插口与板面的过盈连接而实现固定。
进一步的,参见图6,沿着管体1的宽边方向,管体1的2个宽边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三安装槽13,垂板22通过第三安装槽13与管体1连接。
其中,第三安装槽13的设置方式应当与前述的第一安装槽11的设置方式相同或相似,并且其实际设置的位置和使用效果,应当分别与前述的第一安装槽11的实际设置位置和使用效果相同或相似,这里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参见图8,在管体1的宽边方向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第四安装槽14,横板21通过第四安装槽14与管体1连接。
其中,相对于前述的第三安装槽13设置在管体1的宽边上,第四安装槽14设置在管体1的垂边上,从而实现水平方向与横板21的可拆卸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应当在管体1的2个垂边上分别设置至少2个第四安装槽14,且其中第一个垂边上的其中一个第四安装槽14,应当与第二个垂边上的其中一个第四安装槽14水平对应,从而使得横板21能够通过该两个水平对应的第四安装槽14,水平的安装在管体1内。当需要调节时,其调节的方式与前述的横板21的调节方式相似,其区别仅仅为横板21与垂板22的设置方向不同,其效果与前述的横板21的效果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在前述所有的内容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其管体1的宽边为直线状或弧线状。
应当理解的是,当管体1的宽边为直线状时,管体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相互平行,且管体1的横截面具有相互平行的2个宽边;以及,当管体1的宽边为弧线状时,管体1的顶面和底面分别为弧面,且管体1的横截面具有2个弧线。
若是管体1的宽边为直线状,则前述的所有关于隔片2和管体1的技术方案,均能够应用在管体1的宽边为直线状的方案中。若是管体1的宽边为弧线状,则前述的所有的关于隔片2的技术方案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及在管体1上设置的第一安装槽11、或第二安装槽12、或第三安装槽13、或第四安装槽14应当分别进行设置位置的调整,然后再将二者应用在管体1的宽边为弧线状的方案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和隔片;所述隔片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管体内;沿着所述管体的宽边方向,所述隔片将所述管体的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分隔为多个流通孔;至少一个所述入口端的流通孔与至少一个所述出口端的流通孔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为平板状;多个所述隔片将所述管体的内腔分隔为相互平行的多个流动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管体的宽边方向,所述管体的2个宽边内壁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一安装槽;所述隔片通过所述第一安装槽与所述管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为波浪状或锯齿状隔片;所述隔片将所述管体的内腔分隔为相互层叠的多个流动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管体的宽边方向,所述管体的2个宽边内壁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二安装槽;所述隔片通过所述第二安装槽与所述管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具有横板和垂板;
沿着所述管体的长边方向,至少一个所述横板与至少一个所述垂板相互交替的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腔中;
在所述管体的其中一段,至少一个所述横板将所述管体的内腔分隔为至少2层的水平流动腔;
在所述管体的其中另一段,至少一个所述垂板将所述管体的内腔分隔为至少2列的垂直流动腔;
所述垂直流动腔与所述水平流动腔相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板和所述垂板固定或可拆卸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管体的宽边方向,所述管体的2个宽边上分别设置多个第三安装槽;所述垂板通过所述第三安装槽与所述管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的宽边方向两端的内侧壁上,分别设置第四安装槽;所述横板通过所述第四安装槽与所述管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宽边为直线状或弧线状。
CN201920786454.4U 2019-05-28 2019-05-28 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 Active CN2099104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6454.4U CN209910483U (zh) 2019-05-28 2019-05-28 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6454.4U CN209910483U (zh) 2019-05-28 2019-05-28 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10483U true CN209910483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49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6454.4U Active CN209910483U (zh) 2019-05-28 2019-05-28 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104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74482A (en) Laminated evaporator
US6938685B2 (en) Heat exchanger
EP2417413B1 (en) Improved heat exchanger
KR20060134864A (ko) 열 교환 요소 및 열 교환 요소로 제조된 열 교환기
CN103017579B (zh) 一种通道内流体折返流动的板翅式换热器
EP2810014B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flattened tube finned heat exchanger
US11624565B2 (en) Header box and heat exchanger
CN111059933A (zh) 一种高效多回程印刷电路板式换热器芯体
EP3199903B1 (en) Heat exchanger and heat exchange method
US20090260789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expanded metal turbulizer
CN101270944B (zh) 热交换器
US20040182556A1 (en) High-performance thermal control ducts
CN209910483U (zh) 用于板翅式换热器的扁管
CN100487344C (zh) 热交换器
CN109731497A (zh) 用于混合器的混合片、混合模块以及混合器
CN112303886B (zh) 换热器和换热系统
CN112414185A (zh) 板式换热器
CN115507681B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JP4092337B2 (ja) 部分水路を備えた空気/水・熱交換器
CN114166045A (zh) 一种嵌入式板翅换热器结构
CN215766636U (zh) 一种换热器
CN213984710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的换热板片
JPS63131993A (ja) 熱交換器
CN213631708U (zh) 高粘度流体用冷却器
CN219347456U (zh) 两侧进蒸汽的直通道板式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