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93983U - 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93983U
CN209893983U CN201920783489.2U CN201920783489U CN209893983U CN 209893983 U CN209893983 U CN 209893983U CN 201920783489 U CN201920783489 U CN 201920783489U CN 209893983 U CN209893983 U CN 2098939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acking layer
tower
dual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348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赟
武止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8348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939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939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939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包括:塔体组件;填料层结构与第一分隔板;喷洒管与抽风装置,其中,所述喷洒管用于向所述填料层结构喷洒热交换流体,所述抽风装置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所述塔体组件内,并穿过所述填料层结构的通风孔隙进入所述出风空腔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两用塔还可以有效防止灰尘及树叶进入冷却管路及相应的换热器系统,大大降低水资源的消耗,增强换热效率,降低噪音,还可降低制造成本,节约占地空间,节省运行费用,可广泛用于中央空调冷却与热泵机组吸热,还可以用于火力发电及核电冷却,以及电力,石化、机械等工业领域及需要冷却的相关工艺。

Description

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
背景技术
与空气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领域非常广泛,会影响人类现代生产与生活方方面面,现代机械,电力、医药、食品加工以及石油化工,还有制冷空调,空气能热泵机组都离不开冷却塔。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新型工业冷却塔以降低水温的一种装置。
其冷却方式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若用来向空气吸热又可以叫做热源塔。
冷却塔种类很多,一般按通风方式可分为:①自然通风冷却塔;②机械通风冷却塔;③混合通风冷却塔。按水和空气的接触方式可分为:①湿式冷却塔;②干式冷却塔;③干湿式冷却塔。若按热水和空气的流动方向可分为:①逆流式冷却塔;②横流(直交流)式冷却塔;③混流式冷却塔。按应用领域可分为:①工业型冷却塔;②空调型冷却塔。按噪声级别可分为:①普通型冷却塔;②低噪型冷却塔;③超低噪型冷却塔;④超静音型冷却塔。按塔体形状可分为:①圆形冷却塔:②方型冷却塔。按水和空气是否直接接触可分为:①开式冷却塔:②闭式冷却塔(也称封闭式冷却塔、密闭式冷却塔)。其他型式冷却塔,如喷流式冷却塔、无风机冷却塔等。
冷却塔在应用初期是喷淋池的形式,以后发展成为拔风筒形式,到1924 年发展成为鼓风通风形式。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冷却塔获得重大突破,轴流通风冷却塔成为标准化塔型,得到快速发展。
我国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对冷却塔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在八十年代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推动国内冷却塔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断优化噪音、电耗、蒸发损失等技术指标,同时提升冷却塔的外观材料,融入建筑的整体品质。
目前工业冷却塔主要关注以下技术发展趋势:a、节水技术:通过在冷却塔气室两侧增加高效空冷换热装置,循环水在该装置内的冷却不产生水的蒸发,该部分的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15%~20%,因此与常规冷却塔相比,年均节水率(以蒸发水量计)达15~20%;b、消雾技术:通过降低从风筒出口排出气流的相对湿度,从而减少与大气混合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冷凝现象,实现低温环境下运行的羽雾减排;c、降噪技术:首先要找出冷却塔噪声源,冷却塔噪声主要来自以下四个部分:1、风机噪声;2、淋水噪声;3、风机减速器和电动机噪声;4、冷却塔水泵及附加噪声。可以通过增加进风口消声器、排风口消声器、风机电机减振装置、消声填料等静音装置,与常规冷却塔相比,冷却塔设备外1米处噪声降低10~30分贝;d、节能技术:通过精细化设计使冷却塔上塔压头和风电机能耗做到更低;在高回水压力循环水系统中,通过合理设计,利用水动风机技术,合理有效利用高回水压头,节约风扇电机用电;通过自动化控制和调节,根据不同季节和环境温度,对冷却塔塔群风扇电机进行有效控制,达到智能控制和节能的目的;e、大型自然通风冷却塔的高位集水技术:该技术减少循环水泵的静扬程并降低冷却塔淋水噪音,相比常规冷却塔,大幅降低运行电耗及噪音治理费用。在核电领域所用冷却塔要求会比其它领域所用冷却塔要求更高,发展内陆核电是我国核电发展的方向。内陆核电必然采用冷却塔。核电的水量比火电大一倍,所以冷却塔淋水面积较大,相对风量与风压也大。核电冷却塔的市场将在今后的5~10年迅速增长,大力发展核电用冷却塔技术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因此研究探索高效风力冷却,尤其是轴流风扇高效低成本运行也是势在必行的。根据现有相关技术我们进行了对比分析:都属于透平机械的排气装置设备的涡扇发动机当涡扇叶片直径越大耗能就越少,也就越体现节能的优势,这充分证明了轴流风扇直径越大就越节能的好处,现在风力发电叶片直径越大其效率就越高,但是轴流风机直径越大其噪音也会很大,因为风叶直径过大所产生摆动幅度大,不仅会有叶片边际涡流损耗,也会出现震动噪音困扰。故此为了实现规模风量目的,又要降低噪音,还要低能耗运行,所以采用一种固叶出风圆筒式轴流风扇,可把风力叶片径向连接在出风圆筒上再把另一头连接到轴心部件上,用固叶出风圆筒把所有风叶连为一体来降低风叶震动幅度及频率,起到较好降低噪音的作用,其旋转动能不是风机轴心来带动风叶的旋转,而是靠风机外围的动力传输轮来实现旋转动能的传递,此透平装置可用作冷却塔的风扇,现行轴流风扇完全是靠轴输出旋转动能,并且风叶边沿也会出现涡流损耗。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透平轴流式风扇与之配合。
炎热的夏季离不开空调的运行,而一般的中央空调常见的冷却塔设备放置于屋顶,有的位于建筑物附近,其运行时带来的噪声无疑对我们的生活和办公都有很大的干扰,噪音影响不可小觑。
现行的逆流式冷却塔应用较多,但逆流塔淋水噪声较高,属高频率噪音,近塔处噪声较高,但沿辐射方向衰减较快。
降低淋水声一般采用消声毯,它对水噪声吸收作用良好。一般可达到降低淋水噪声1.5-3dB(A)的效果。
自然通风冷却塔应用于大型工业项目。自然通风冷却塔的噪声主要由淋水声引起,其噪声由冷却塔进风口向四周扩散,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用于控制自然通风冷却塔降噪措施有:1.消声导流片、声屏障和落水消能器。消声导流片也称消声器法。是在冷却塔进风口处用消声导流片将进风口围起来,达到降噪效果还有一定作用。
通过更换不同性能的消声导流片,获得不同的降噪效果。自然通风冷却塔采用消声导流片法降噪,其优点是降噪量大;降噪范围较大所占用场地较小。 2.声屏障是在距离冷却塔进风一定距离处,设置不低于冷却塔进风口的声屏障,达到降低进风口噪声对敏感点影响的效果。3.落水消能器法是在冷却塔水池面上铺设落水消能器,降低淋水与水池面相撞发出的噪声,从而达到降低冷却塔噪声的目的。
落水消能器基本不影响冷却塔的通风量,也不占用除冷却塔外的场地。还有冷却塔对其主要噪声源轴流风机的风声采取了在出风口处加装消声罩的处置方式(消声罩有消声板、消声矿棉、消声固定网等组成)并有效的提高了轴流风机的出风时与软体消声矿棉的接触,减少或降低了由于风声而接触到硬体形成的噪音污染。
在设计闭式冷却塔降噪的过程当中,要考虑冷却塔的通风散热情况,所设计的隔音屏障、隔音棉不能影响冷却塔的通风量。
闭式冷却塔的淋水声的主要传播途径也是通过风机进行传播,横流式冷却塔只有单侧的进风口,逆流式的冷却塔底部四周都会有进风格栅,淋水声音与风口进风形成对流,会降低噪音的传播。方形横流式冷却塔采用两侧进风,靠顶部出风,使空气经由塔两侧的填料,与热水进行热量交换,湿热空气再排向塔外。填料采用两面有凸点的点波片,通过安装使点波片粘结成整体,以提高刚性,两面的凸点还可避免直接滴水,因此提高了水膜形成能力,填料尾部设有收水措施。
目前我国冷却塔厂家能够生产多种型号及规格和不同应用领域的冷却塔,广泛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电力等企业大量的循环系统中。还可适用于我国北方严寒地区,并且有效地解决了冬季百叶窗冰冻问题。还采用了变扭矩变极电机,使之在热力性能、耗电、塔体稳定性及噪声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善。
某大学专为冷却塔而设计的FRP材质的机翼低噪声轴流式风机和专为冷却塔而设计的低噪声电机运转噪声极低,从而降低了冷却塔的运转噪声。超低噪声系列冷却塔的运转噪声更低,符合环保要求。若配用双速电机,在夜间低速运行时,还能使噪声再下降2-3dB(A)。4、良好的耐腐蚀性塔体、水槽及面板均采用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FRP材质,并在胶衣树脂中加有光稳定剂,具有良好的抗老化性能,经久不变色。塔体钢结构件在加工后采用镀锌处理,提高冷却塔的耐腐蚀性能,在正常使用寿命内,不需另外防腐。5、组合方便可采用组合方式来满足不同工况的要求,用户也可根据场地情况进行决定组合,并可根据用户的建筑物特点,调整冷却塔的外观。如用户场地十分有限。还可针对用户的特殊要求进行设计,满足用户对热力性能及噪声的要求。
目前冷却塔依然还是存在一些技术上缺陷,包括有:功能单一,溶液飘逸情况或多或少还是存在,噪音还是没有彻底解决,无法防止灰尘及树叶进入系统,占用空间大,制造成本高,不适宜安装在有人居住环境中等,为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着力点就是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以解决现有技术冷却塔或热源塔中,外界杂质自塔体围壁的进风口飘入塔体内,影响塔体正常工作,增加维护成本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包括:
塔体组件,所述塔体组件的顶端与底端分别形成有入风口与出风口,形成下进风,上出风;
填料层结构与第一分隔板,所述填料层结构与所述第一分隔板均设于所述塔体组件内,且所述第一分隔板设于所述填料层结构的上方;所述填料层结构与所述塔体组件之间形成有出风空腔;
喷洒管与抽风装置,其中,所述喷洒管用于向所述填料层结构喷洒热交换流体,所述抽风装置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所述塔体组件内,并穿过所述填料层结构的通风孔隙进入所述出风空腔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抽风装置为切换式透平机械或者轴流风扇。
优选地,所述填料层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填料层单元与第二分隔板,各所述填料层单元上均形成有所述通风孔隙,所述第二分隔板设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填料层单元之间,一个所述第二分隔板与一个所述填料层单元之间形成有一个过渡空腔;
其中,所述喷洒管用于向所述填料层单元喷洒热交换流体;
当所述填料层结构包括两个填料层单元与第二分隔板时:
所述抽风装置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所述塔体组件内,并经过所述通风孔隙及一所述过渡空腔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
所述抽风装置还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另一所述过渡空腔,并经过所述通风孔隙及所述出风空腔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
当所述填料层结构包括多个填料层单元与第二分隔板时:
所述抽风装置还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某一所述过渡空腔,并经过多处所述通风孔隙及相邻的所述过渡空腔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
优选地,所述填料层单元的构成呈条板状或圆环状。
优选地,所述喷洒管设于所述填料层单元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喷洒管设于所述填料层单元的背离所述出风空腔的一侧上方。
优选地,所述填料层单元上形成有过渡槽结构,以利于填料层单元通过全程降膜方式和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所述两用塔还包括凹槽结构,所述填料层单元伸入所述凹槽结构内。
优选地,所述过渡槽结构呈L型。
优选地,所述第一分隔板上形成有雨水孔,所述两用塔还包括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与所述雨水孔连通,所述弯管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入风口设置,并成弯曲状。
优选地,所述塔体组件包括围壁、支架及出风筒,所述支架与所述出风筒分别设于所述围壁的底端与顶端,所述入风口设于所述围壁的底端,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出风筒;
所述围壁内设有制冷机组或热泵机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中,喷洒管向填料层结构喷洒热交换流体,所述抽风装置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所述塔体组件内,并经过所述通风孔隙及所述出风空腔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空气经过通风孔隙的过程中,与热交换介质发生热量交换。
进风口设在塔体组件的底端;塔体组件的围壁四周没有设进风口,没有格栅和百叶窗;
从而不仅实现减小格栅及百叶窗对空气的进风阻力了,而且尽可能的遮挡外界的悬浮杂质进入塔体组件内,例如灰尘和树叶;能够长期避免两用塔换热受到灰尘污垢影响使其换热效果变差,减少运行维护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运行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两用塔的一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两用塔的另一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的填料层单元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9-空气;
塔体组件(未标号)、进风口(未标号)、出风口(未标号);
6-围壁、10-支架、2-出风筒;
3-第一分隔板、7-填料层结构、通风孔隙(未标号)、13-出风空腔;
11-填料层单元、15-第二分隔板、12/14-过渡空腔;
4-喷洒管;
1-抽风装置;
过渡槽结构(未标号)、8-凹槽结构;
雨水孔(图未示)、5-弯管;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包括:
塔体组件,所述塔体组件的顶端与底端分别形成有入风口与出风口;
填料层结构7与第一分隔板3,所述填料层结构7与所述第一分隔板3均设于所述塔体组件内,且所述第一分隔板3设于所述填料层的上方;所述填料层结构7与所述塔体组件之间形成有出风空腔13;
喷洒管4与抽风装置1,其中,所述喷洒管4用于向所述填料层结构7喷洒热交换流体,所述抽风装置1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所述塔体组件内,并穿过所述填料层结构的通风孔隙进入所述出风空腔13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中,喷洒管4向填料层结构7喷洒热交换流体,所述抽风装置1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所述塔体组件内,并经过所述通风孔隙及所述出风空腔13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空气经过通风孔隙的过程中,与热交换介质发生热量交换。
进风口设在塔体组件的底端;塔体组件的围壁6四周没有设进风口,没有格栅和百叶窗;
从而不仅实现减小格栅及百叶窗对空气的进风阻力了,而且尽可能的遮挡外界的悬浮杂质进入塔体组件内,例如灰尘和树叶;能够长期避免两用塔换热受到灰尘污垢影响使其换热效果变差,减少运行维护成本,同时还可以降低运行能耗。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量交换介质可以是冷却水或防冻液。
所述抽风装置1为切换式透平机械或者轴流风扇。
本实施例中,所述填料层结构7为整体结构,并且所述填料层结构7的构成呈圆环状。
所述喷洒管4设于所述填料层单元11的上方,所述第一分隔板3支撑于所述填料层结构7的上方。
所述第一分隔板3上形成有雨水孔,所述两用塔还包括弯管5,所述弯管5 的一端与所述雨水孔连通,所述弯管5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入风口设置,并成弯曲状。
可防止空气通过弯管5在没有和热量交换介质换热的情况下就傍路出去了,第一分隔板3可阻止空气直通,空气必须经过填料层结构7与热量交换介质换热后才得以出去,并且声速与风速形成逆行。
第一分隔板3不只是有效阻止空气完全通过填料与冷却水进行热量交换外,而且可以很好防止雨水进入。
所述塔体组件包括围壁6、支架10及出风筒2,所述支架10与所述出风筒2 分别设于所述围壁6的底端与顶端,所述入风口设于所述围壁6的底端,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出风筒2;
所述围壁6内设有制冷机组或热泵机组。
若把防尘作为重要的条件,可在支架10上用防尘网围起来或布一道水幕,可以起到加强防尘作用,当然会加大进风的阻力,其实从塔体底部进风或多或少起到沉淀灰尘的作用了,降低了空气中含尘量了。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2,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两用塔的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填料层结构7不是整体的结构,所述填料层结构7包括至少两个填料层单元11与第二分隔板15,各所述填料层单元11上均形成有所述通风孔隙,所述第二分隔板15设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填料层单元11之间,一个所述第二分隔板15 与一个所述填料层单元11之间形成有一个过渡空腔;
其中,所述喷洒管4用于向所述填料层单元11喷洒热交换流体;
当所述填料层结构7包括两个填料层单元11与第二分隔板15时:
所述抽风装置1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所述塔体组件内,并经过所述通风孔隙及一所述过渡空腔14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
所述抽风装置1还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另一所述过渡空腔12,并经过所述通风孔隙及所述出风空腔13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
当所述填料层结构7包括多个填料层单元11与第二分隔板15时:
所述抽风装置1还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某一所述过渡空腔,并经过多处所述通风孔隙及相邻的所述过渡空腔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
从而极大提高两用塔的空间利用率,减少占地面积,并提高了两用塔的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填料层单元11呈条板状。
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所述填料层单元11呈圆环状。
请再次参阅图2,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喷洒管4设于所述填料层单元11的背离所述出风空腔13的一侧。
这样可很好避免在出风口出现水沫,甚至是水珠的情况,这就大大节约水资源了,用作热源塔可避免防冻液的飘逸。
使得喷洒管4喷洒热量交换介质产生的细小水沫及水珠,无法自出风口排出,只可以在相对负压情况下吸热而蒸发,所以通过抽风装置1排出去的只是水汽罢了,没有水沫,更不存在水珠溅到塔体周边,也就不会有溶液飘逸情况发生了,当两用塔用作热源塔将极大节约运行成本。
请参阅图5,其中,B为所述填料层单元11的上端图,A为所述填料层单元 11的下端图。
所述填料层单元11上形成有过渡槽结构,以利于填料层单元11通过全程降膜方式和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所述两用塔还包括凹槽结构8,所述填料层单元11伸入所述凹槽结构8内。
所述过渡槽结构呈L型。
热量交换介质可以是冷却水,由于水具有表面张力,并可借助水自身重力会沿着填料单元的过渡槽结构往下流动(降膜),这样便于很好地与空气进行换热,有利增大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率,其节能效果显著。
而水在两用塔中的循环自始至终不存在淋水噪音,因为全程都是以降膜方式进行,水膜直接流入到了凹槽内,也用不着采取消除淋水噪音而配置相关的设备与措施方案。
本实施例中,围壁6内侧可以涂抹消音材料。
本实用新型专利最大优势在于塔体可以代替机房,可以把热泵机组或者制冷机组以及溶液浓缩设备都置放在塔体中央空间里,其塔体围壁6可以很好地起到屏蔽噪音的作用。
对比现有冷却塔本实用新型专利具有以下优势:
节能效果好;
制作成本低;
防噪音效果强;
完全可以防止树叶进入系统,防灰尘效果强,很适合做热源塔;
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
可真正杜绝溶液飘逸情况发生,可大量节约水资源;
设备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换热设备清洗周期大大延长,运行费用得到降低。
防外界杂质(树叶灰尘)、防雨水,防溶液飘逸;
体积小、热交换效率高;
噪音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其特征在于,包括:
塔体组件,所述塔体组件的顶端与底端分别形成有入风口与出风口,形成下进风,上出风;
填料层结构与第一分隔板,所述填料层结构与所述第一分隔板均设于所述塔体组件内,且所述第一分隔板设于所述填料层结构的上方;所述填料层结构与所述塔体组件之间形成有出风空腔;
喷洒管与抽风装置,其中,所述喷洒管用于向所述填料层结构喷洒热交换流体,所述抽风装置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所述塔体组件内,并穿过所述填料层结构的通风孔隙进入所述出风空腔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装置为切换式透平机械或者轴流风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填料层单元与第二分隔板,各所述填料层单元上均形成有所述通风孔隙,所述第二分隔板设于两个相邻的所述填料层单元之间,一个所述第二分隔板与一个所述填料层单元之间形成有一个过渡空腔;
其中,所述喷洒管用于向所述填料层单元喷洒热交换流体;
当所述填料层结构包括两个填料层单元与第二分隔板时:
所述抽风装置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所述塔体组件内,并经过所述通风孔隙及一所述过渡空腔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
所述抽风装置还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另一所述过渡空腔,并经过所述通风孔隙及所述出风空腔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
当所述填料层结构包括多个填料层单元与第二分隔板时:
所述抽风装置还用于将空气自所述入风口抽入某一所述过渡空腔,并经过多处所述通风孔隙及相邻的所述过渡空腔后,自所述出风口排出。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两用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单元的构成呈条板状或圆环状。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用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管设于所述填料层单元的上方。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用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洒管设于所述填料层单元的背离所述出风空腔的一侧上方。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用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层单元上形成有过渡槽结构,以利于填料层单元通过全程降膜方式和空气进行热量交换;
所述两用塔还包括凹槽结构,所述填料层单元伸入所述凹槽结构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两用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槽结构呈L型。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两用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板上形成有雨水孔,所述两用塔还包括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与所述雨水孔连通,所述弯管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入风口设置,并成弯曲状。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两用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组件包括围壁、支架及出风筒,所述支架与所述出风筒分别设于所述围壁的底端与顶端,所述入风口设于所述围壁的底端,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出风筒;
所述围壁内设有制冷机组或热泵机组。
CN201920783489.2U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939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3489.2U CN209893983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3489.2U CN209893983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93983U true CN209893983U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01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348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93983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939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9478A (zh) 全新风式家用蒸发冷却空调窗机
CN202254137U (zh) 一种分体式热回收蒸发冷凝新风空调
CN209893983U (zh) 一种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
CN102345920A (zh) 一种分体式热回收蒸发冷凝新风空调
CN203608505U (zh) 一种基于小功率离心风机的户外柜散热系统
CN202973396U (zh) 空气源冷水机组
CN110044187A (zh) 吸热与冷却的两用塔
CN202546944U (zh) 一种全新风式蒸发冷却家用窗机
CN205860296U (zh)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空调与水冷空调复合的制冷机组
CN114739196A (zh) 塔式直接空冷系统
CN212108832U (zh) 一种板管间接和分离式热管组合的多级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213067163U (zh) 一种新型机力通风冷却塔排风导流筒
CN2553290Y (zh) 间接蒸发制冷式新风机组
CN210570080U (zh) 一种纵向翅片热管干式空气冷却塔
CN203163115U (zh) 窗式空调
CN219934710U (zh) 无收水器消雾模块冷却塔
CN209910101U (zh) 一种油泵房用冷风系统
CN206176550U (zh) 一种导流吊顶式冷风机
CN205232609U (zh) 一种汽油发电机组箱体
CN218096705U (zh) 一种节能冷水机
CN215765980U (zh) 一种大风量单冷却单风机除湿机
CN220303777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9389940U (zh) 一种节能环保高速蒸发降温冷却设备
CN111457510B (zh) 一种降温风机上的加湿装置
CN221173037U (zh) 交叉四面进风冷却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