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93731U - 回风管具有支撑部的冰箱 - Google Patents

回风管具有支撑部的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93731U
CN209893731U CN201920242169.6U CN201920242169U CN209893731U CN 209893731 U CN209893731 U CN 209893731U CN 201920242169 U CN201920242169 U CN 201920242169U CN 209893731 U CN209893731 U CN 209893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air
refrigerator
inner container
retur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421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晶
朱小兵
曹东强
聂圣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Co Ltd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Co Ltd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Co Ltd,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421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93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93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93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回风管具有支撑部的冰箱,包括第一储物内胆、位于其上方的第二储物内胆及设置于第一储物内胆和第二储物内胆外侧的回风管。第一储物内胆内限定有位于下方的冷却室和位于冷却室上方的第一储物间室,蒸发器设置于冷却室内,回风管具有与第二储物间室连通的进口和与冷却室连通的出口,以使得第二储物间室内的回风回流到冷却室中,由蒸发器进行冷却,回风管朝向第一储物内胆的壁面形成有向第一储物内胆方向凸出的至少一个支撑部,以增加回风管的强度,防止回风管变形。

Description

回风管具有支撑部的冰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回风管具有支撑部的冰箱。
背景技术
为在蒸发器室与储物间室之间形成气流循环,一般地,储物内胆外侧的发泡层中会设置有回风管,以使得储物间室的回风回流到蒸发器室中,与蒸发器进行换热形成冷却气流,以向储物间室供应冷却气流,形成气流循环。
发泡料打入冰箱的外壳与储物内胆之间的空隙后会冷却收缩,挤压回风管,易导致回风管发生严重变形,造成回风管的风口面积减少,增加风阻。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冰箱。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增加回风管的强度和减少回风管与储物内胆的热交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冰箱,包括:
第一储物内胆,其内限定有位于下方的冷却室和位于冷却室上方的第一储物间室;
第二储物内胆,位于第一储物内胆的上方,其内限定有第二储物间室;
蒸发器,设置于冷却室内,配置为冷却进入冷却室内的气流,以至少向第一储物间室、第二储物间室供应冷却气流;
回风管,设置于第一储物内胆和第二储物内胆的外侧,具有与第二储物间室连通的进口和与冷却室连通的出口,以使得第二储物间室内的回风回流到冷却室中,由蒸发器进行冷却;
回风管朝向第一储物内胆的壁面形成有向第一储物内胆方向凸出的至少一个支撑部,以防止回风管的变形。
可选地,支撑部为多组,每组支撑部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至少两个支撑部在回风管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多组支撑部在回风管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可选地,回风管设置于第一储物内胆和第二储物内胆的同一侧壁外侧;
支撑部朝向第一储物内胆的侧壁凸出,回风管被安装成使得支撑部与第一储物内胆的侧壁外表面抵接。
可选地,回风管为扁平状;
支撑部为长条状。
可选地,回风管的上端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螺钉固定于第二储物内胆的侧壁;
回风管的下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螺钉固定于第一储物内胆的侧壁。
可选地,第二储物内胆为两个,两个第二储物内胆沿横向分布于第一储物内胆的正上方;
回风管为两个,两个回风管与两个第二储物内胆一一对应,与横向左侧的第二储物内胆对应的回风管位于该第二储物内胆的横向左侧壁的左侧,与横向右侧的第二储物内胆对应的回风管位于该第二储物内胆的横向右侧壁的右侧。
可选地,冰箱还包括:
送风机、第一送风风道,送风机配置为促使经蒸发器冷却后的冷却气流流动至第一送风风道内,第一送风风道位于第一储物内胆的后壁内侧,与冷却室连通,具有向第一储物间室吹送冷却气流的至少一个第一送风口;
以及第二送风风道,设置于第二储物内胆的后壁后侧,具有与第一送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与第二储物间室连通的第二送风口。
可选地,送风机设置于蒸发器的后方,送风机的出风端与第一送风风道的进风端连接并连通。
可选地,冷却室的前侧形成有前回风入口,以便于第一储物间室的回风回流至冷却室中。
可选地,第一储物内胆为冷冻内胆,第一储物间室为冷冻室;
第二储物内胆为变温内胆,第二储物间室为变温室;
冰箱还包括冷藏内胆,位于第二储物内胆的上方,其内限定有冷藏室。
本实用新型的冰箱,冰箱最下方的空间为冷却空间,抬高了位于冷却空间上方的第一储物间室的高度,降低用户对第一储物间室进行取放物品操作时的弯腰程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回风管具有支撑部,增加了回风管的强度,避免回风管自身或受到外力时发生变形而导致进口面积和/或出口面积减小,增大风阻。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冰箱中,回风管与第一储物内胆侧壁之间的间隔由于支撑部的存在而增大,保证了回风管与第一储物内胆侧壁之间的间隔空间,保证了间隔空间的发泡层厚度,避免回风管的热量过多地传递至第一储物内胆而影响第一储物间室的温度。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第一储物内胆、第二储物内胆及回风管组合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第二储物内胆和回风管组合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D的放大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冰箱的第一储物内胆及其内部部件组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冰箱100,下面参照图1至图8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冰箱100。在下文描述中,“前”、“后”、“上”、“下”、“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冰箱100本身为参考的方位,“前”、“后”为如图1所指示的方向,如图2所示,“横向”是指与冰箱100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向。
如图1所示,冰箱100一般性地可包括箱体,箱体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侧的至少一个储物内胆,外壳与储物内胆之间的空间中填充有保温材料(形成发泡层),储物内胆中限定有储物间室,每个储物内胆的前侧还设置有对应的门体,以开闭对应的储物间室。
本实施例中,储物内胆可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储物内胆130和第二储物内胆131,第一储物内胆130内限定有第一储物间室132,第二储物内胆131位于第一储物内胆130的上方,其内限定有第二储物间室1311。
其中,第一储物内胆130可为冷冻内胆,第二储物内胆131可为变温内胆,相应地,第一储物间室132为冷冻室,第二储物间室1311为变温室。
如图1所示,冰箱100还包括冷藏内胆120,位于第二储物内胆131的上方,其内限定有冷藏室121。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冷藏室121内的温度一般处于2℃至10℃之间,优先为4℃至7℃。冷冻室内的温度范围一般处于-22℃至-14℃。变温室可随意调到-18℃至8℃。不同种类的物品的最佳存储温度并不相同,适宜存放的位置也并不相同,例如果蔬类食物适宜存放于冷藏室121,而肉类食物适宜存放于冷冻室。
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意识到的,本实施例的冰箱100还可包括蒸发器101、送风机104、压缩机(未示出)、冷凝器(未示出)以及节流元件(未示出)等。蒸发器101经由制冷剂管路与压缩机、冷凝器、节流元件连接,构成制冷循环回路,在压缩机启动时降温,以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冷却。
特别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储物内胆130内限定有位于第一储物间室正下方的冷却室,蒸发器101布置于冷却室内,冷却进入冷却室内的气流,以形成冷却气流,向至少向第一储物间室132、第二储物间室1311供应冷却气流。
传统冰箱100中,冰箱100的最下方空间一般为储物间室,该储物间室所处位置较低,用户需要大幅度弯腰或蹲下才能对最下方的储物间室进行取放物品的操作,不便于用户使用,尤其不方便老人使用;并且,由于蒸发器占用了最下方储物间室的后方区域,使得最下方储物间室的进深深度减小,再者,由于压机舱一般地位于最下方储物间室的后部,最下方储物间室不可避免地要为压机舱让位,导致最下方储物空间异形,不便于体积较大且不易分割物品的存放。
而本实施例的冰箱100中,冰箱100最下方的空间为冷却室,抬高了位于冷却室上方的第一储物间室132的高度,降低用户对第一储物间室132进行取放物品操作时的弯腰程度,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保证了第一储物间室132的进深尺寸,并且,压机舱可位于第一储物间室132的下后方,第一储物间室132无需再为压机舱让位,呈现体积较大、形状规整的矩形空间,便于放置体积较大不易分割的物品,解决无法在第一储物间室132放置较大物品的痛点。
为便于第二储物间室1311的回风回流至冷却室中,如图2至7所示,冰箱100还包括回风管140,回风管140设置于第一储物内胆130和第二储物内胆131的外侧,具有与第二储物间室1311连通的进口和与冷却室连通的出口140a,以使得第二储物间室1311内的回风回流到冷却室中,由蒸发器101进行冷却,从而在第二储物间室1311与冷却室之间形成气流循环。可以理解的是,回风管140的上端具有进口,下端具有出口140a。
进一步特别地,回风管140朝向第一储物内胆130的壁面形成有向第一储物内胆130方向凸出的至少一个支撑部141,以增加回风管140的强度,避免回风管140自身或受到外力时发生变形而导致进口面积和/或出口140a面积减小,增大风阻。
支撑部141可为多组,每组支撑部141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141,该至少两个支撑部141在回风管140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多组支撑部141在回风管140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由此进一步增加回风管140的强度,防止其变形。如图5所示,支撑部141为三组,每组支撑部141包括两个支撑部141。
如图2、图3所示,回风管140设置于第一储物内胆130和第二储物内胆131的同一侧壁外侧,支撑部141朝向第一储物内胆130的侧壁凸出,如图3所示,回风管140被安装成使得支撑部141与第一储物内胆130的侧壁外表面抵接。回风管140与第一储物内胆130侧壁之间的间隔由于支撑部141的存在而增大,保证了回风管140与第一储物内胆130侧壁之间的间隔空间,保证了间隔空间的发泡层厚度,避免回风管140的热量过多地传递至第一储物内胆130而影响第一储物间室132的温度。
如图2所示,第二储物内胆131为两个,两个第二储物内胆131沿横向分布于第一储物内胆130的正上方,相应地,回风管140为两个,两个回风管140与两个第二储物内胆131一一对应,与横向左侧的第二储物内胆131对应的回风管140位于该第二储物内胆131的横向左侧壁的左侧,与横向右侧的第二储物内胆131对应的回风管140位于该第二储物内胆131的横向右侧壁的右侧。
回风管140可为扁平状,减少回风管140所占空间,支撑部141可为长条状,保证回风管140强度的同时,减小支撑部141与第一储物内胆130的接触面积。
回风管140的上端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螺钉(未示出)固定于第二储物内胆131的侧壁。如图5、图6所示,回风管140的上端形成有在其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的两个第一螺钉孔142,相应地,第二储物内胆131的侧壁形成有两个第一安装孔(未示出),两个第一螺钉分别穿过对应的第一螺钉孔142和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将回风管140的上端进行定位。
如图4所示,回风管140的下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螺钉105固定于第一储物内胆130的侧壁。如图7所示,回风管140的下端位于其出口140a处形成有向前凸出的安装部143,安装部143形成有与前述至少一个第二螺钉105对应的第二螺钉孔143a,相应地,第一储物内胆130与第二螺钉孔143a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第二安装孔,第二螺钉105穿过对应的第二螺钉孔143a和第二安装孔,将回风管140的下端进行定位。
如图4所示,第二螺钉孔143a为1个,相应地,第二螺钉为1个。安装部143还形成有两个定位孔143b,两个定位孔143b分别位于第二螺钉孔143a,相应地,第一储物内胆130与定位孔143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定位凸,以便于回风管140的定位。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8所示,冰箱100包括送风机104、第一送风风道150和第二送风风道(未示出),送风机104配置为促使经蒸发器101冷却后的冷却气流流动至第一送风风道150内,第一送风风道150位于第一储物内胆130的后壁内侧,与冷却室连通,具有向第一储物间室132吹送冷却气流的至少一个第一送风口150a。
第二送风风道设置于第二储物内胆131的后壁后侧,具有与第一送风风道150连通的进风口与第二储物间室1311连通的第二送风口,相应地,第二储物内胆131的后部形成有与第二送风风道的第二送风口连通的进风口。第二送风风道与第一送风风道150一般可通过风门可受控地导通,以将第一送风风道150内的部分冷却气流导入第二送风风道内。
回风管140的进端临近第二储物内胆131的前侧,回风管140的出口140a临近第一储物内胆130的前侧,相应地,第二储物内胆131的侧壁临近前侧的位置形成有侧回风出口,第一储物内胆130的侧壁与冷却室对应的区段临近前侧的位置形成有侧回风入口。
由于第二储物间室1311的进风口位于后部,侧回风出口位于前部,第二储物间室1311内的送风从后部吹出后,全部通过第二储物间室1311内存放的物品才能通过回风管140进入冷却室内,由此提高了冷风的利用率,降低冷量损失。
送风机104可设置于蒸发器101的后方,送风机104的出风端与第一送风风道150的进风端连接并连通。送风机104可为离心风机、轴流风机或贯流风机,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送风机104为离心风机,送风机104由前至后呈向上倾斜布置,送风机104与第一送风风道150可拆卸连接。
冷却室的前侧形成有前回风入口,以便于第一储物间室132的回风回流至冷却室中。如图1所示,冰箱100包括顶盖103和前回风罩102,前回风罩102为两个,两个前回风罩102沿横向分布(图1中只示出了其中一个回风罩102),顶盖103、两个回风罩102及第一储物内胆130的横向两个侧壁共同限定出前述的冷却室。
回风罩102的前侧形成有前回风入口,如图1所示,回风罩102的前侧形成有位于上方的第一前回风入口102b和位于下方的第二前回风入口102a,以方便第一储物间室132的回风通过第一前回风入口102b和第二前回风入口102a回流至冷却空间中,由蒸发器101进行冷却,由此在第一储物间室132与冷却空间之间形成气流循环。
本实施例中,回风罩102的前侧形成上下分布的两个回风入口(第一前回风入口102b和第二前回风入口102a),不但视觉美观,还可有效防止儿童手指或异物进入冷却空间中;并且,上下分布的两个回风区域可使回风进入冷却空间后更均匀流过蒸发器101,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蒸发器101前端面易结霜的问题,不但可提高换热效率,还可延长化霜周期,节能高效。
两个回风罩102之间设置有竖梁(未示出),竖梁竖直向上延伸至第一储物内胆130的顶壁,以将第一储物内胆130的前侧分隔为横向分布的两个区域。第一储物内胆130的前侧可设置对开式的两个门体(未示出),两个门体分别用于开闭由竖梁分隔的两个区域。
冰箱100还可包括向冷藏室121输送冷却气流的冷藏风道(未示出),冷藏风道可通过冷藏风门与第一送风风道150可受控地导通,以将第一送风风道150的部分冷却气流导入到冷藏风道中。在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冷藏内胆120内可布置有另一蒸发器,通过风冷或直冷的方式冷却冷藏室121,以构成双制冷系统的冰箱100,防止第一储物间室132、第二储物间室1311与冷藏室121之间串味。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回风管具有支撑部的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储物内胆,其内限定有位于下方的冷却室和位于所述冷却室上方的第一储物间室;
第二储物内胆,位于所述第一储物内胆的上方,其内限定有第二储物间室;
蒸发器,设置于所述冷却室内,配置为冷却进入所述冷却室内的气流,以至少向所述第一储物间室、所述第二储物间室供应冷却气流;
回风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储物内胆和所述第二储物内胆的外侧,具有与所述第二储物间室连通的进口和与所述冷却室连通的出口,以使得所述第二储物间室内的回风回流到所述冷却室中,由所述蒸发器进行冷却;
所述回风管朝向所述第一储物内胆的壁面形成有向所述第一储物内胆方向凸出的至少一个支撑部,以防止所述回风管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部为多组,每组支撑部包括至少两个支撑部,所述至少两个支撑部在所述回风管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多组支撑部在所述回风管的高度方向上间隔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风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储物内胆和所述第二储物内胆的同一侧壁外侧;
所述支撑部朝向所述第一储物内胆的侧壁凸出,所述回风管被安装成使得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储物内胆的侧壁外表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风管为扁平状;
所述支撑部为长条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风管的上端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二储物内胆的侧壁;
所述回风管的下端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螺钉固定于所述第一储物内胆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储物内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储物内胆沿横向分布于所述第一储物内胆的正上方;
所述回风管为两个,两个所述回风管与两个所述第二储物内胆一一对应,与横向左侧的所述第二储物内胆对应的所述回风管位于该第二储物内胆的横向左侧壁的左侧,与横向右侧的所述第二储物内胆对应的所述回风管位于该第二储物内胆的横向右侧壁的右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送风机、第一送风风道,所述送风机配置为促使经所述蒸发器冷却后的冷却气流流动至所述第一送风风道内,所述第一送风风道位于所述第一储物内胆的后壁内侧,与所述冷却室连通,具有向所述第一储物间室吹送冷却气流的至少一个第一送风口;
以及第二送风风道,设置于所述第二储物内胆的后壁后侧,具有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连通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储物间室连通的第二送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后方,所述送风机的出风端与所述第一送风风道的进风端连接并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室的前侧形成有前回风入口,以便于所述第一储物间室的回风回流至所述冷却室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储物内胆为冷冻内胆,所述第一储物间室为冷冻室;
所述第二储物内胆为变温内胆,所述第二储物间室为变温室;
所述冰箱还包括冷藏内胆,位于所述第二储物内胆的上方,其内限定有冷藏室。
CN201920242169.6U 2019-02-26 2019-02-26 回风管具有支撑部的冰箱 Active CN209893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2169.6U CN209893731U (zh) 2019-02-26 2019-02-26 回风管具有支撑部的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42169.6U CN209893731U (zh) 2019-02-26 2019-02-26 回风管具有支撑部的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93731U true CN209893731U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16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42169.6U Active CN209893731U (zh) 2019-02-26 2019-02-26 回风管具有支撑部的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93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20347U (zh) 蒸发器位于冷冻内胆底壁与冷冻室之间的冰箱
US6629429B1 (en) Refrigerator
CN110285630B (zh) 冰箱
CN210036003U (zh) 蒸发器与接水盘相匹配的冰箱
CN109869968B (zh) 一种具有风道结构的冰箱
CN110285629A (zh) 冷却室位于冷冻内胆内侧下部的冰箱
CN209840496U (zh) 一种具有新型风道结构的冰箱
CN110375507A (zh) 从底部进行散热的冰箱
CN210197825U (zh) 风冷冰箱
CN209893742U (zh) 六门冰箱
CN209893734U (zh) T型冰箱
CN210141734U (zh) 防止送风风道下坠的冰箱
CN110375473A (zh) 冷却室位于冷冻内胆内侧下部的冰箱
CN209893741U (zh) 利用贯流风机进行散热的冰箱
CN210141733U (zh) 第一蒸发器位于冷冻内胆顶壁与冷冻室之间的冰箱
CN209893737U (zh) 变温室在冷却室侧壁回风的冰箱
CN209893753U (zh) 加热丝置于蒸发器中部的冰箱
CN209893731U (zh) 回风管具有支撑部的冰箱
CN208817800U (zh) 冷却室位于冷冻内胆内侧下部的冰箱
CN208817805U (zh) 冷却室位于冷冻内胆内侧下部的冰箱
CN209893728U (zh) 利用双离心风机进行散热的冰箱
CN111609626A (zh) 变温室在冷却室侧壁回风的冰箱
CN212081742U (zh) 一种具有制冰机的冰箱
CN110873489A (zh) 制冷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9893743U (zh) 压机舱的后壁具有连续板面的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