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91755U - 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91755U CN209891755U CN201920359299.8U CN201920359299U CN209891755U CN 209891755 U CN209891755 U CN 209891755U CN 201920359299 U CN201920359299 U CN 201920359299U CN 209891755 U CN209891755 U CN 2098917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ing
- brick
- fixed splint
- structure building
- bo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d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包括固定夹板,所述固定夹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插接有螺栓柱,所述螺栓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垫,所述螺栓柱远离固定垫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母,所述固定夹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套接有直角固定板。该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通过固定夹板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结合螺栓柱、固定垫和螺栓螺母的配合使用,可将圈梁进行固定,并且在固定过程中相当于传统的固定方式更加方便和快捷,便于安装和拆卸,大大增加其实用性,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圈梁是为防止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等对房屋的不利影响,一般应在墙体中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或钢筋砖圈梁,以增强砖石结构房屋的整体刚度。圈梁道数的设置应根据房屋的结构和构造情况确定。对空间较大的单层房屋,如车间、仓库、食堂,当墙厚等于或小于一砖时,檐口标高为5~ 8米时,应设置圈梁一道,当檐口标高大于8米时,宜增设圈梁一道;对有电动桥式吊车或较大振动设备的单层工业厂房,除在檐口或窗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外,尚宜在吊车梁标高处或墙中适当位置增设一道圈梁;对多层民用房屋,如宿舍、办公楼等,当墙厚等于或小于一砖,且层数不少于三层时,宜设圈梁一道,当超过四层时,可适当增设。圈梁应连续设置在墙的同一水平上,并尽可能地形成封闭圈并与横向墙柱适当连接,当圈梁为门窗洞口切断不能通过时,应在洞口上部砌体中设置一道附加圈梁。钢筋混凝土圈梁的宽度一般应与墙厚相同,当墙厚大于一砖时,圈梁不宜小于2/3墙厚,钢筋混凝土圈梁的高度应等于砌体每皮砖厚度的倍数。钢筋砖圈梁应采用不低于 50号的砂浆砌筑,圈梁高度一般为4~6皮砖,分上下两层设置。钢筋混凝土圈一般采用现浇,但也可以采用预制装配现浇接头方式。
大部分砖混结构建筑物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和风雨侵袭、地质变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和结构变形,对于需要重新启用的砖混结构建筑物,要对其进行加固改造。因情况要求需要对原建筑物进行承重墙拆除的工程中,常用到托换梁技术,但一般的托换梁加固由于材料或施工的问题会出现加固效果达不到要求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包括固定夹板,所述固定夹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孔洞,所述孔洞的内部插接有螺栓柱,所述螺栓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垫,所述螺栓柱远离固定垫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母,所述固定夹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套接有直角固定板,所述固定柱远离固定夹板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所述固定夹板的一侧面开设有通孔。
可选的,所述固定夹板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固定夹板平均分成四组,每组所述固定夹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夹板之间设置有圈梁主体。
可选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通孔的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开设于固定夹板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螺栓柱的长度为50厘米,所述螺栓柱的外径为3厘米。
可选的,所述固定夹板的长度为2米,所述固定夹板的宽度为25厘米,所述固定夹板的厚度为2厘米。
可选的,所述直角固定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直角固定板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于固定夹板的一侧。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通过固定夹板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结合螺栓柱、固定垫和螺栓螺母的配合使用,可将圈梁进行固定,并且在固定过程中相当于传统的固定方式更加方便和快捷,便于安装和拆卸,大大增加其实用性,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
2、该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通过固定柱和直角固定板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结合固定螺母的配合使用,可将固定夹板形成直角固定,达到稳定性良好的目的,使得加固效果更加符合要求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通孔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夹板;2、孔洞;3、螺栓柱;4、固定垫;5、螺栓螺母; 6、固定柱;7、直角固定板;8、固定螺母;9、通孔、10、圈梁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包括固定夹板1,通过固定夹板1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结合螺栓柱3、固定垫4和螺栓螺母5的配合使用,可将圈梁进行固定,并且在固定过程中相当于传统的固定方式更加方便和快捷,便于安装和拆卸,大大增加其实用性,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固定夹板1的数量为八个,八个固定夹板1平均分成四组,每组固定夹板1的数量为两个,固定夹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孔洞2,孔洞2的内部开设有外螺纹,螺栓柱3的外表面开设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适配,通孔9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通孔9的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开设于固定夹板1的内部,螺栓柱3的长度为50厘米,螺栓柱3的外径为3厘米,孔洞2的内部插接有螺栓柱3,螺栓柱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垫4,螺栓柱3远离固定垫4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母5,固定夹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6,通过固定柱6和直角固定板7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结合固定螺母8的配合使用,可将固定夹板1形成直角固定,达到稳定性良好的目的,使得加固效果更加符合要求的目的,固定柱6 的外表面套接有直角固定板7,固定柱6远离固定夹板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8,固定夹板1的一侧面开设有通孔9,直角固定板9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直角固定板7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于固定夹板1的一侧,固定夹板1的数量为八个,八个固定夹板1平均分成四组,每组固定夹板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固定夹板1之间设置有圈梁主体10,通孔9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通孔9的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开设于固定夹板1的内部,螺栓柱3的长度为50厘米,螺栓柱3的外径为3厘米,固定夹板1的长度为2米,固定夹板 1的宽度为25厘米,固定夹板1的厚度为2厘米,直角固定板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直角固定板7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于固定夹板1的一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螺栓柱3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螺栓柱3以进行阵列的形式插接于固定夹板1的边缘处。
综上所述,该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使用时,通过固定夹板1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结合螺栓柱3、固定垫4和螺栓螺母5的配合使用,可将圈梁进行固定,并且在固定过程中相当于传统的固定方式更加方便和快捷,便于安装和拆卸,大大增加其实用性,达到便于使用的目的,通过固定柱6和直角固定板7的设置,使得在使用过程中可结合固定螺母8 的配合使用,可将固定夹板1形成直角固定,达到稳定性良好的目的,使得加固效果更加符合要求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包括固定夹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孔洞(2),所述孔洞(2)的内部插接有螺栓柱(3),所述螺栓柱(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垫(4),所述螺栓柱(3)远离固定垫(4)的一端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母(5),所述固定夹板(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柱(6),所述固定柱(6)的外表面套接有直角固定板(7),所述固定柱(6)远离固定夹板(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8),所述固定夹板(1)的一侧面开设有通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板(1)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固定夹板(1)平均分成四组,每组所述固定夹板(1)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夹板(1)之间设置有圈梁主体(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9)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所述通孔(9)的以矩形阵列的形式开设于固定夹板(1)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柱(3)的长度为50厘米,所述螺栓柱(3)的外径为3厘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夹板(1)的长度为2米,所述固定夹板(1)的宽度为25厘米,所述固定夹板(1)的厚度为2厘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角固定板(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直角固定板(7)以环形阵列的形式固定连接于固定夹板(1)的一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59299.8U CN209891755U (zh) | 2019-03-20 | 2019-03-20 | 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59299.8U CN209891755U (zh) | 2019-03-20 | 2019-03-20 | 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91755U true CN209891755U (zh) | 2020-01-03 |
Family
ID=69017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5929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91755U (zh) | 2019-03-20 | 2019-03-20 | 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9175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19882A (zh) * | 2020-05-19 | 2020-09-29 | 龙德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加强古建筑整体性的墙体加固结构及方法 |
-
2019
- 2019-03-20 CN CN201920359299.8U patent/CN20989175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19882A (zh) * | 2020-05-19 | 2020-09-29 | 龙德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加强古建筑整体性的墙体加固结构及方法 |
CN111719882B (zh) * | 2020-05-19 | 2023-09-08 | 龙德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加强古建筑整体性的墙体加固结构及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854222B2 (en) | Adjustable support brace and mounting shoe | |
US4930270A (en) | Building systems | |
US4757651A (en) | Wall system | |
US4332116A (en) | Prefabricated building structure | |
US4703594A (en) | Spherical building structure | |
SK50082015U1 (sk) | Stavebný modulový rám | |
US5761863A (en) | Method of reinforcing a building | |
US5138813A (en) | Building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concrete panel for use therein | |
US5267420A (en) | Building construction | |
US20130014466A1 (en) | Xpost and xbeam | |
CN209891755U (zh) | 一种砖混结构建筑物圈梁托换加固装置 | |
CN110512784A (zh) | 一种装配式轻质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321807A (zh) |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柱-柱集束钢筋连接结构 | |
EP3580408B1 (en) | A resuable modular building and a method for erecting the same | |
RU2394966C2 (ru) | 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модуль, в частности нижний этаж или подвал для хозяйственного сооружения или жилого дома | |
JP2019112904A (ja) | 建物の施工方法 | |
CN210459514U (zh) | 装配式墙体的加固装置 | |
JP3222622U (ja) | 補強柱と樋の構造 | |
CN109281478B (zh) | 一种剪力墙-混凝土桁架悬挑式建筑的装配方法 | |
CN207919771U (zh) | 一种建筑装配预制楼板连接装置 | |
US20150159373A1 (en) | Basement Wall and Floor Assembly | |
CN214246066U (zh) | 一种带肋的装配式双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 | |
CN219408770U (zh) | 一种用于结构阳台长度不足情况下的施工电梯附墙件 | |
CN214615428U (zh) | 一种型钢混凝土梁浇筑用吊装模板结构 | |
CN217581249U (zh) | 一种房屋建筑工程加固型模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