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6004U - 一种旋风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风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86004U
CN209886004U CN201920643898.2U CN201920643898U CN209886004U CN 209886004 U CN209886004 U CN 209886004U CN 201920643898 U CN201920643898 U CN 201920643898U CN 209886004 U CN209886004 U CN 209886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ection
air inlet
dust removal
cyclon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438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安力
吴帮成
刘静
浦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RENC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RRENC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RENC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RRENC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438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86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86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86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风管,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出风段、进风段和除尘段,进风段关于轴线均匀分布有至少两进风口,且进风口在进风方向上成聚拢状设置,自进风口进入的含尘气流外旋向除尘段运动使得尘粒向下排除,干净气流在达到除尘段的圆锥体底部后内旋向上自出风段顶部排出。通过多个进风口的设置,使得气流在进风段获得均匀助力,从而有效提高旋转力,并减少其与管壁接触的摩擦阻力,使得尘粒获得较大的离心动量,当其与管壁接触时,通过管壁较大的反作用力使其下落,从而提高除尘效果,除尘端的下部出风口设拉法尔喷嘴结构,通过节流的作用提高杂质排出气流速度,除尘效果更好,从而使得上述技术效果实现更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旋风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风管。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旋风管工作原理如下:气流的绝大部分沿旋风管自身的圆筒体,呈螺旋状由上向下向圆锥体底部运动,形成下降的外旋含尘气流,在强烈旋转过程中所产生的离心力将密度远远大于气体的尘粒甩向管壁,尘粒一旦与管壁接触,便失去惯性力而靠入口速度的动量和自身的重力沿管壁下落进入集灰斗。旋转下降的干净气流在到达旋风管的圆锥体底部后.沿旋风管的轴心部位转而向上,形成上升的内旋气流,并由旋风管的排气管排出。
在上述旋风管进行除尘的过程中,除尘效果在极大程度上受限于旋转力,管壁阻力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尘粒的甩出速度,同时向上回流气体会夹带杂质而影响分离工作效率。
鉴于上述设计需求,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工程应用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旋风管,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风管,通过结构的优化,使得夹尘气体的旋转力有效提升,阻力减小,同时减少向上气流夹带尘粒,从而保证尘粒的分离效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旋风管,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出风段、进风段和除尘段,所述进风段关于轴线均匀分布有至少两进风口,且所述进风口在进风方向上成聚拢状设置,自所述进风口进入的含尘气流外旋向所述除尘段运动使得尘粒向下排除,干净气流在达到所述除尘段的圆锥体底部后内旋向上自所述出风段顶部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在所述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进风段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段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贯穿所述进风段,通过与所述除尘段之间的缝隙供外旋含尘气体通过。
进一步地,所述除尘段底部的除尘口为拉法尔喷嘴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段与除尘段之间通过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台阶面连接,所述进风段包括与所述进风口数量对应的挡板,所述挡板包括围绕所述轴线设置的外端和内端,一所述挡板的外端对与其相邻设置的所述挡板的内端部分包覆,所述进风口为二者间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外端向所述内端平滑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段的内端一侧为部分圆弧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结构与所述除尘段内壁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多个进风口的设置,使得气流在进风段获得均匀助力,从而有效提高旋转力,并减少其与管壁接触的摩擦阻力,使得尘粒获得较大的离心动量,从而提高除尘效果,其中,聚拢状的进风口通过节流的作用提高气流速度,并可对进风方向进行调节。同时,除尘端的下部出风口设拉法尔喷嘴结构,通过节流的作用提高杂质排出气流速度,除尘效果更好,从而使得上述技术效果实现更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旋风管的外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旋风管与轴线重合的截面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B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出风段、2-进风段、21-进风口、22-台阶面、23-挡板、23a-外端、23b-内端、 3-除尘段、31-除尘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旋风管,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出风段1、进风段2和除尘段3,进风段2关于轴线均匀分布有至少两进风口21,且进风口21在进风方向上成聚拢状设置,自进风口21进入的含尘气流外旋向除尘段3运动使得尘粒向下排除,干净气流在达到除尘段3的圆锥体底部后内旋向上自出风段1顶部排出。通过多个进风口的设置,使得气流在进风段获得均匀助力,从而有效提高旋转力,并减少其与管壁接触的摩擦阻力,使得尘粒获得较大的离心动量,从而提高除尘效果,其中,聚拢状的进风口通过节流的作用提高气流速度,并可对进风方向进行调节。同时,除尘端的下部出风口设拉法尔喷嘴结构,通过节流的作用提高杂质排出气流速度,除尘效果更好,从而使得上述技术效果实现更优化。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进风口21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等于进风段2的长度,从而使得气流完全受到进风段2内壁的限制,而获得更好的限制和导向。在本实施例中,整个旋风管可整体成型,也可分体焊接,根据不同的强度要求进行加工即可。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一种旋风管,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出风段1、进风段2和除尘段3,进风段2关于轴线均匀分布有至少两进风口21,且进风口21在进风方向上成聚拢状设置,自进风口21进入的含尘气流外旋向除尘段3运动使得尘粒向下排除,干净气流在达到除尘段3的圆锥体底部后内旋向上自出风段1顶部排出。
区别于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出风段1在轴线的方向上贯穿进风段2,通过与除尘段3之间的缝隙供外旋含尘气体通过。二者间的间隙同样起到节流的作用,提高旋转力,同时环状的限制结构使得外旋的气流能够准确的到达圆锥体底部而获得导向的反作用力,从而保证回流气体的方向和回流量。具体的间隙宽度需严格控制,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出风段1的外径大于除尘段3的最小内径,从而使得外旋风在达到除尘段3的端口时,可到达坡面表面。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一种旋风管,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出风段1、进风段2和除尘段3,进风段2关于轴线均匀分布有至少两进风口21,且进风口21在进风方向上成聚拢状设置,自进风口21进入的含尘气流外旋向除尘段3运动使得尘粒向下排除,干净气流在达到除尘段3的圆锥体底部后内旋向上自出风段1顶部排出。
区别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除尘段3底部的除尘口31为拉法尔喷嘴结构。喷嘴的前半部由大变小向中间收缩至一个窄喉,窄喉之后又由小变大向外扩张至除尘口31端部而供气流逸出,上述结构可使气流的速度因截面积的变化而变化,经过窄吼后,跨音速的气体因截面积的扩大而速度进一步提升,从而提高供杂质排出的气流速度,防止回流气体夹带杂质,提高分离效率。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一种旋风管,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出风段1、进风段2和除尘段3,进风段2关于轴线均匀分布有至少两进风口21,且进风口21在进风方向上成聚拢状设置,自进风口21进入的含尘气流外旋向除尘段3运动使得尘粒向下排除,干净气流在达到除尘段3的圆锥体底部后内旋向上自出风段1顶部排出。
区别于实施例一~三,如图3所示,为了提高分离效果,进风段2与除尘段3之间通过垂直于轴线的台阶面22连接,进风段2包括与进风口21数量对应的挡板23,挡板23包括围绕轴线设置的外端23a和内端23b,一挡板23的外端23a对与其相邻设置的挡板23的内端23b部分包覆,进风口21为二者间间隙。本优选方案中对进风段2的结构进行了细化,通过分解式的各挡板23,使得进风口21的形态和聚拢程度更加容易控制,同时气流在相邻两挡板23侧壁之间的限制下,沿整个进风段2内侧的外围进入,更容易使得外旋气流形成,从而保证除尘效果。其中,外端23a向内端23b平滑过渡,通过平滑的过渡可使得气流的流动更加稳定,从而保证除尘效果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而进风段2的内端23b一侧为部分圆弧结构,从而使得气流能够在此被引导至与除尘段3顶端内部同样的外旋趋势,从而保证气流的均匀性,为了将上述技术效果进一步优化,圆弧结构与除尘段3内壁重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旋风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出风段(1)、进风段(2)和除尘段(3),所述进风段(2)关于轴线均匀分布有至少两进风口(21),且所述进风口(21)在进风方向上成聚拢状设置,自所述进风口(21)进入的含尘气流外旋向所述除尘段(3)运动使得尘粒向下排除,干净气流在达到所述除尘段(3)的圆锥体底部后内旋向上自所述出风段(1)顶部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21)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等于所述进风段(2)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段(1)在所述轴线的方向上贯穿所述进风段(2),通过与所述除尘段(3)之间的缝隙供外旋含尘气体通过。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旋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段(3)底部的除尘口(31)为拉法尔喷嘴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旋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段(2)与除尘段(3)之间通过垂直于所述轴线的台阶面(22)连接,所述进风段(2)包括与所述进风口(21)数量对应的挡板(23),所述挡板(23)包括围绕轴线设置的外端(23a)和内端(23b),一所述挡板(23)的外端(23a)对与其相邻设置的所述挡板(23)的内端(23b)部分包覆,所述进风口(21)为二者间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旋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端(23a)向所述内端(23b)平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段(2)的内端(23b)一侧为部分圆弧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结构与所述除尘段(3)内壁重合。
CN201920643898.2U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旋风管 Active CN209886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3898.2U CN209886004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旋风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3898.2U CN209886004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旋风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86004U true CN209886004U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00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43898.2U Active CN209886004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旋风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860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1515A (zh) * 2021-02-02 2021-05-14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板清洁作业的落沙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1515A (zh) * 2021-02-02 2021-05-14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板清洁作业的落沙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19503A1 (zh) 一种二级尘气分离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尘杯
CN101862165A (zh) 吸尘器的多级旋风分离装置
CN205164988U (zh) 一种高除尘率的旋风除尘器
CN107282322A (zh) 一种内置导流叶片的高效旋风除尘器
CN102716820A (zh) 一种正压运行旋风分离器
CN209886004U (zh) 一种旋风管
CN206549860U (zh) 一种串联旋风分离器
CN110270189A (zh) 一种导叶式高压旋风分离器
CN210103863U (zh) 一种惯性分离除尘器
CN2922759Y (zh) 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
CN107854048B (zh) 气旋分离装置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6549855U (zh) 一种双作用旋风分离器
CN210846797U (zh) 卧式高效旋风分离器
CN105498986A (zh) 一种分隔进气分流排气的旋风分离器
CN207204400U (zh) 一种带有开缝式排气管的旋风分离器
CN201384991Y (zh) 旋风分离器及装有旋风分离器的纳米材料收集装置
CN107930870B (zh) 带离心导叶的旋风子及旋风器
CN110272765B (zh) 一种惯性分离除尘器及除尘方法
CN114950748B (zh) 多级高效气固旋风分离器
CN112871477A (zh) 基于内置通道的高效分离器及其方法
CN110560276A (zh) 卧式高效旋风分离器
CN207872421U (zh) 带离心导叶的旋风子及旋风器
CN206549861U (zh) 一种稳流双作用旋风分离器
CN218742564U (zh) 旋风分级收集器
CN217569202U (zh) 一种用于旋风分离器组的防积灰分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