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4253U - 压脉带 - Google Patents

压脉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84253U
CN209884253U CN201822118468.7U CN201822118468U CN209884253U CN 209884253 U CN209884253 U CN 209884253U CN 201822118468 U CN201822118468 U CN 201822118468U CN 209884253 U CN209884253 U CN 2098842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tourniquet
pipeline
control host
sen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84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孟仪
李京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shishe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Health and Lif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shishe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shishe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shisheng Medic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184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842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842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842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脉带,其包括至少一固定气囊与至少一感测气囊。于进行血压测量时,系先以该压脉带包覆使用者的一脉搏处,接着利用加压气泵对感测气囊与固定气囊进行充气,进一步地,控制主机可通过控制泄压气阀的方式令感测气囊内的气体得以维持在特定压力下或以一固定泄气速率进行泄气。如此,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压脉带与控制主机的血压测量装置便能够快速且精准地纪录脉搏波形并完成血压测量。

Description

压脉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脉搏波形纪录与血压测量的相关技术领域,尤指有助于血压测量装置快速、精准地完成脉搏波形纪录与血压测量的一种压脉带。
背景技术
血压是指血液由心脏送出时在动脉血管内所产生的压力;其中,心脏收缩时产生的压力为收缩压,而心脏舒张时所产生的压力则为舒张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若一成人在休息状态下所测得的收缩压大于140mmHg或舒张压大于90mmHg,则为高血压患者。
图1系显示现有的一种血压测量装置的压脉带的剖视图。一般常见的电子式血压测量装置,其于组成上主要包括一压脉带1’与一控制主机(未图标)。通常,该控制主机至少包括:压力传感器、加压气泵、泄压气阀、处理器、与显示器。必须特别说明的是,电子式血压测量装置中控制主机内的传感器与压脉带之间的连接有两种形式,其一为控制主机内的传感器通过一延伸的通管连接至压脉带,通常应用于臂式血压计;另一者为控制主机内的传感器通过一气嘴直接连接至压脉带,通常应用于腕式血压计。以腕式血压计为例,图1所绘示的压脉带1’仅包含固定气囊10’、充气管11’与连接至压力传感器的气嘴12’,而压力传感器设置于控制主机内。
使用电子式血压测量装置进行血压测量时,依所选用的血压计形式,系以压脉带1’包覆使用者的上臂或手腕。继续地,控制主机利用加压气泵通过充气管11’对固定气囊10’充气,且充满气的固定气囊10’会包覆并使压脉带被固定于使用者的测量部位。控制主机会通过对压脉带内的固定气囊充气而产生压力及控制其泄气而改变压力,来完成脉波信号纪录与血压测量。
值得注意的是,图1所示的压脉带1’通常为单一气囊结构。然而,基于多年研发制造电子式血压测量装置的经验,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系发现这种单一气囊结构的压脉带1’虽对于使压脉带固定于用户测量部位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却也同时对于压脉带在传递测量部位微小压力变动的灵敏度上不佳的情况。有鉴于此,实有必要重新设计压脉带的气囊结构,以解决前述压脉带对于测量部位微小压力变动的灵敏度不佳的问题。因此,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系极力加以研究实用新型,而终于研发完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压脉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压脉带,其同时包括至少一固定气囊与至少一感测气囊。进行血压测量时,系先以压脉带包覆使用者的手腕或手臂,接着利用加压气泵对感测气囊与固定气囊同时进行充气至适当压力,控制主机可使气囊维持在特定压力或可通过控制泄压气阀的方式令感测气囊内的气体以一固定泄气速率进行泄气,在上述过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纪录脉波信号波形,并可决定血压测量结果。
为了达成上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系提供所述压脉带的第一实施例,该压脉带用以连接一控制主机,该控制主机包括一加压气泵、一泄压气阀、一压力传感器、一处理器,该压脉带包括:
一本体;
至少一固定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感测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第一管路,连接该感测气囊;
一气嘴,连接于该感测气囊与该控制主机的压力传感器之间;以及
一连通管路,用以连通该感测气囊与该至少一固定气囊;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充入一气体至该感测气囊之中,且该气体经由该连通管路充入该固定气囊之中;
其中,该控制主机控制该泄压气阀以令该气体经由该第一管路泄气;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气嘴使压力传感器感测该感测气囊的压力变化以完成脉波信号纪录与血压测量。
所述的压脉带,其中,所述压脉带与该控制主机组成一体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或组成分离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再者,为了达成上述本新型的主要目的,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系同时提供所述压脉带的第二实施例,该压脉带用以连接一控制主机,该控制主机包括一加压气泵、一泄压气阀、一压力传感器、一处理器,该压脉带包括:
一本体;
至少一固定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感测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第一管路,连接该感测气囊;
一第二管路,连接该至少一固定气囊;
一气嘴,连接于该感测气囊与该控制主机的压力传感器之间;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充入一气体至该感测气囊与固定气囊之中;
其中,该控制主机控制该泄压气阀,以令该气体经由该第一管路与该第二管路泄气;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气嘴使压力传感器感测该感测气囊的压力变化以完成脉波信号纪录与血压测量。
所述的压脉带,其中,所述压脉带与该控制主机组成一体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或组成分离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再者,为了达成上述本新型的主要目的,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系同时提供所述压脉带的第三实施例,该第三实施例系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令该固定气囊的数量为一个。
再者,为了达成上述本新型的主要目的,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系同时提供所述压脉带的第四实施例,该压脉带用以连接一控制主机,该控制主机包括一加压气泵、一泄压气阀、一压力传感器、一处理器,该压脉带包括:
一本体;
至少一固定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感测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第一管路,连接于该感测气囊与该控制主机的压力传感器之间;以及
一连通管路,用以连通该感测气囊与该至少一固定气囊;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充入一气体至该感测气囊之中,且该气体经由该连通管路充入该固定气囊之中;
其中,该控制主机控制该泄压气阀以令该气体经由该第一管路泄气;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使压力传感器感测该感测气囊的压力变化以完成脉波信号纪录与血压测量。
所述的压脉带,其中,所述压脉带与该控制主机组成一体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或组成分离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再者,为了达成上述本新型的主要目的,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系同时提供所述压脉带的第五实施例,该压脉带用以连接一控制主机,该控制主机包括一加压气泵、一泄压气阀、一压力传感器、一处理器,该压脉带包括:
一本体;
至少一固定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感测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第一管路,连接于该感测气囊与该控制主机的压力传感器之间;
一第二管路,连接该至少一固定气囊;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充入一气体至该感测气囊与固定气囊之中;
其中,该控制主机控制该泄压气阀,以令该气体经由该第一管路与该第二管路泄气;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使压力传感器感测该感测气囊的压力变化以完成脉波信号纪录与血压测量。
所述的压脉带,其中,所述压脉带与该控制主机组成一体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或组成分离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再者,为了达成上述本新型的主要目的,本案实用新型设计人系同时提供所述压脉带的第六实施例,该第六实施例系第五实施例的基础上,令该固定气囊的数量为一个。
如此,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压脉带与控制主机的血压测量装置便能够快速且精准地纪录脉搏波形并完成血压测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现有的一种血压测量装置的压脉带的剖视图;
图2是显示本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上视图;
图3是显示本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显示本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上视图;
图5是显示本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是显示本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上视图;
图7是显示本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是显示本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上视图;
图9是显示本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0是显示本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上视图;
图11是显示本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12是显示本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上视图;
图13是显示本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本新型>压脉带1;本体10;感测气囊11;固定气囊12;连通管路CL;第一管路L1;第二管路L2;气嘴S1;<现有>压脉带1’;固定气囊10’;充气管11’;气嘴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描述本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压脉带,以下将配合图式,详尽说明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以下的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系以腕式血压测量装置作说明,以下的第四实施例至第六实施例系以臂式血压测量装置作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系显示本新型的压脉带的展开状态的上视图。请再同时参阅图3,系显示本新型的压脉带的剖视图。本新型的压脉带1用以与一控制主机(未图标)共同组成一血压测量装置,控制主机包括至少一压力传感器、一加压气泵、一泄压气阀、一处理器。于第一实施例之中,该压脉带1系于结构上包括:一本体10、至少一固定气囊12(图中显示为两组)、一感测气囊11、一第一管路L1、一气嘴S1、与至少一连通管路CL,其中该气嘴S1连接于该感测气囊11与该控制主机的压力传感器之间。
于此,本体10即为俗称的袖带(Cuff),且不同类型的血压测量装置所搭配的袖带也不尽相同。举例而言,血压测量装置分为臂式测量与腕式测量,会依所测量的部位不同而搭配对应的袖套。臂式袖套与腕式袖套除尺寸不同之外,臂式袖套比腕式袖套少了气嘴S1的结构,臂式血压测量装置其压力传感器通过一管路连接至感测气囊,并可对感测气囊感测压力。上述实施例是以腕式袖套为例做说明,因此设置有气嘴S1结构。
由图2与图3可知,该固定气囊12与该感测气囊11都设置于该本体10之内,且该第一管路L1与该气嘴S1系同时连接该感测气囊11。特别地,于第一实施例之中,该感测气囊11设于该固定气囊12的一侧,且该感测气囊11与该固定气囊12之间系利用一连通管路CL相互连通。如此设计,在该控制主机通过第一管路L1充入一气体至感测气囊11之后,该气体会同时经由该连通管路CL而充入该固定气囊12。使用包括本新型的压脉带1与控制主机的血压测量装置执行血压测量时,系先以压脉带1包覆使用者的手腕部。
继续地,控制主机利用加压气泵通过第一管路L1对感测气囊11与固定气囊12充气,且充气的固定气囊12会包覆并固定于使用者的手腕部,由该控制主机通过该气嘴S1使压力传感器感测该感测气囊11的压力变化以进行脉波信号撷取并完成血压测量。
其中,选择性的,前述压脉带1与该控制主机可组成一体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其中,选择性的,前述压脉带1与该控制主机可组成分离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4,系显示本新型的压脉带的第二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上视图。请再同时参阅图5,系显示本新型的压脉带的剖视图。本第二实施例的压脉带1用以与一控制主机(未图标)共同组成一血压测量装置,控制主机包括至少一压力传感器、一加压气泵、一泄压气阀、一处理器。于第二实施例之中,该压脉带1系于结构上包括:一本体10、至少一固定气囊12(图4中显示为两组)、一感测气囊11;一第一管路L1,连接该感测气囊11;
一第二管路L2,连接该至少一固定气囊12;一气嘴S1,该气嘴S1连接于该感测气囊11与该控制主机的压力传感器之间;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L1及第二管路L2充入一气体至该感测气囊11与固定气囊12之中;
其中,该控制主机控制该泄压气阀,以令该气体经由该第一管路L1与该第二管路L2泄气;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气嘴S1使压力传感器感测该感测气囊11的压力变化以完成脉波信号纪录与血压测量。
比较图4与图2可以发现到,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固定气囊12与感测气囊11之间并无利用连通管路CL而相互连通,并且每一固定气囊12连接有一第二管路L2。
其中,选择性的,前述压脉带1与该控制主机可组成一体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其中,选择性的,前述压脉带1与该控制主机可组成分离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第三实施例
请参阅图6,系显示本新型的压脉带的展开状态的上视图。请再同时参阅图7,系显示本新型的压脉带的剖视图。比较图6与图4可以得知,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第三实施例的固定气囊12的数量仅有一个。
第四实施例
以下实施例是以臂式袖套为例做说明,如前述,臂式袖套与腕式袖套除尺寸不同之外,臂式袖套比腕式袖套少了气嘴S1的结构,臂式血压测量装置其压力传感器通过第一管路L1连接至感测气囊11,并可对感测气囊11感测压力。请参阅图8,系显示本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压脉带的展开状态的上视图。请再同时参阅图9,系显示本新型的压脉带的剖视图。本新型的压脉带1用以与一控制主机共同组成一血压测量装置,控制主机包括至少一压力传感器、一加压气泵、一泄压气阀、一处理器。于第四实施例之中,该压脉带1系于结构上包括:一本体10、至少一固定气囊12(图8中显示为两组)、一感测气囊11、一第一管路L1、与至少一连通管路CL,其中该第一管路L1连接于该感测气囊11与该控制主机的压力传感器之间。
由图8与图9可知,该固定气囊12与该感测气囊11都设置于该本体10之内,且该第一管路L1连接该感测气囊11。特别地,于第四实施例之中,该感测气囊11设于该固定气囊12的一侧,且该感测气囊11与该固定气囊12之间系利用一连通管路CL相互连通。如此设计,在该控制主机通过第一管路L1充入一气体至感测气囊11之后,该气体会同时经由该连通管路CL而充入该固定气囊12。使用包括本新型的压脉带1与控制主机的血压测量装置执行血压测量时,系先以压脉带1包覆使用者的臂部。继续地,在该控制主机通过第一管路L1充入一气体至感测气囊11之后,该气体会同时经由该连通管路CL而充入该固定气囊12,且已充气的固定气囊12会包覆并固定于使用者的臂部,由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L1使压力传感器感测该感测气囊11的压力变化以进行脉波信号撷取并完成血压测量。
其中,选择性的,前述压脉带1与该控制主机可组成一体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其中,选择性的,前述压脉带1与该控制主机可组成分离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第五实施例
请参阅图10,系显示本新型的压脉带的第五实施例的展开状态的上视图。请再同时参阅图11,系显示本新型的压脉带的剖视图。本第五实施例的压脉带1用以与一控制主机(未图标)共同组成一血压测量装置,控制主机包括至少一压力传感器、一加压气泵、一泄压气阀、一处理器。于第五实施例之中,该压脉带1系于结构上包括:一本体10、至少一固定气囊12(图10中显示为两组)、一感测气囊11;一第一管路L1,连接该感测气囊11;
一第二管路L2,连接该至少一固定气囊12;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L1及第二管路L2充入一气体至该感测气囊11与固定气囊12之中;
其中,该控制主机控制该泄压气阀,以令该气体经由该第一管路L1与该第二管路L2泄气;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L1使压力传感器感测该感测气囊11的压力变化以完成脉波信号纪录与血压测量。
比较图10与图8可以发现到,第五实施例与第四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五实施例的固定气囊12与感测气囊11之间并无利用连通管路CL而相互连通,并且每一固定气囊12连接有一第二管路L2。
其中,选择性的,前述压脉带1与该控制主机可组成一体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其中,选择性的,前述压脉带1与该控制主机可组成分离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第六实施例
请参阅图12,系显示本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压脉带的展开状态的上视图。请再同时参阅图13,系显示本新型的压脉带的剖视图。比较图12与图10可以得知,第六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固定气囊12的数量仅有一个。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压脉带,用以连接一控制主机,该控制主机包括一加压气泵、一泄压气阀、一压力传感器以及一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该压脉带包括:
一本体;
至少一固定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感测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第一管路,连接该感测气囊;
一气嘴,连接于该感测气囊与该控制主机的压力传感器之间;以及
一连通管路,用以连通该感测气囊与该至少一固定气囊;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充入一气体至该感测气囊之中,且该气体经由该连通管路充入该固定气囊之中;
其中,该控制主机控制该泄压气阀以令该气体经由该第一管路泄气;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气嘴使压力传感器感测该感测气囊的压力变化以完成脉波信号纪录与血压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脉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脉带与该控制主机组成一体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脉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脉带与该控制主机组成分离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4.一种压脉带,用以连接一控制主机,该控制主机包括一加压气泵、一泄压气阀、一压力传感器以及一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该压脉带包括:
一本体;
至少一固定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感测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第一管路,连接该感测气囊;
一第二管路,连接该至少一固定气囊;
一气嘴,连接于该感测气囊与该控制主机的压力传感器之间;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充入一气体至该感测气囊与固定气囊之中;
其中,该控制主机控制该泄压气阀,以令该气体经由该第一管路与该第二管路泄气;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气嘴使压力传感器感测该感测气囊的压力变化以完成脉波信号纪录与血压测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脉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脉带与该控制主机组成一体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脉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脉带与该控制主机组成分离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7.一种压脉带,用以连接一控制主机,该控制主机包括一加压气泵、一泄压气阀、一压力传感器以及一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该压脉带包括:
一本体;
至少一固定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感测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第一管路,连接于该感测气囊与该控制主机的压力传感器之间;以及
一连通管路,用以连通该感测气囊与该至少一固定气囊;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充入一气体至该感测气囊之中,且该气体经由该连通管路充入该固定气囊之中;
其中,该控制主机控制该泄压气阀以令该气体经由该第一管路泄气;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使压力传感器感测该感测气囊的压力变化以完成脉波信号纪录与血压测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脉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脉带与该控制主机组成一体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脉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脉带与该控制主机组成分离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10.一种压脉带,用以连接一控制主机,该控制主机包括一加压气泵、一泄压气阀、一压力传感器以及一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该压脉带包括:
一本体;
至少一固定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感测气囊,设置于该本体之内;
一第一管路,连接于该感测气囊与该控制主机的压力传感器之间;
一第二管路,连接该至少一固定气囊;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充入一气体至该感测气囊与固定气囊之中;
其中,该控制主机控制该泄压气阀,以令该气体经由该第一管路与该第二管路泄气;
其中,该控制主机通过该第一管路使压力传感器感测该感测气囊的压力变化以完成脉波信号纪录与血压测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脉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脉带与该控制主机组成一体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压脉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脉带与该控制主机组成分离式设计的一血压测量装置。
CN201822118468.7U 2018-12-17 2018-12-17 压脉带 Active CN2098842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8468.7U CN209884253U (zh) 2018-12-17 2018-12-17 压脉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8468.7U CN209884253U (zh) 2018-12-17 2018-12-17 压脉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84253U true CN209884253U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15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8468.7U Active CN209884253U (zh) 2018-12-17 2018-12-17 压脉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842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3234A (zh) * 2021-04-13 2021-07-23 研和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和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43234A (zh) * 2021-04-13 2021-07-23 研和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和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181254A1 (en) Sphygmomanometer cuff having double bladder
CN113520357B (zh) 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及方法
US8734355B2 (en) Motion management in a fast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device
JP3616318B2 (ja) 血圧用加圧帯
US20080154140A1 (en) Carotid pulse measurement device
EP1986546B1 (en) Automatic 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 system
US2013004619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to measure arterial pulse pressure signals
US20030013975A1 (en) Method of selling a continuous mode blood pressure monitor
US8211030B2 (en) NIBP target inflation pressure automation using derived SPO2 signals
US9901264B2 (en) Blood pressur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cuff and blood pressur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provided therewith
CN104545848B (zh) 手指检测用传感装置
CA2613258A1 (en) Mode detection and safety monitoring in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US20120302901A1 (en) Blood pressure information measurement device
WO2022217640A1 (zh) 一种血压测量装置和控制方法
CN209884253U (zh) 压脉带
CN105286817A (zh) 一种动脉血管硬化度测定装置及充电底座
CN109310350A (zh) 血压计
KR101622707B1 (ko) 가압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혈압 측정 장치
CN113164083A (zh) 用于与基于充气的无创血压测量装置一起使用的袖带
TWM577303U (zh) Cuff
CN203953638U (zh) 血压计
JP2022524186A (ja) 血圧測定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利用した血圧測定方法
CN101502417A (zh) 电子式血压测量装置
KR101520929B1 (ko) 혈압 및 맥박 측정 훈련용 팔모형
Jilek et al. Assessment of three multiple cuff blood pressure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