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9455U - 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9455U
CN209879455U CN201920792269.6U CN201920792269U CN209879455U CN 209879455 U CN209879455 U CN 209879455U CN 201920792269 U CN201920792269 U CN 201920792269U CN 209879455 U CN209879455 U CN 2098794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hell
virtual reality
bracket
reality inter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226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贺浩宸
李春永
岳敬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AMMS of PLA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of AMMS
Priority to CN20192079226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94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94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94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包括壳体、显示器和透镜,所述显示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透镜的主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其还包括脑电采集设备、瞳距检测装置和瞳距调节装置,所述透镜的两个镜筒通过各自的透镜连接件分别与瞳距调节装置的相对应的滑块固接,所述瞳距检测装置设置两个透镜的连线的中点的上方。

Description

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计算机仿真系统,其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是一种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的三维动态视景和实体行为的系统仿真,能够在虚拟三维空间中为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交互环境。
近几年来,虚拟现实因其在娱乐、游戏、教育、医疗、艺术创作、工程设计等各个领域的巨大潜力而备受重视。多家电子设备厂商推出了消费级的设备套装,基于虚拟现实的应用软件、游戏和全景视频随之大量出现。
在虚拟现实领域中,由于价格及便利性的优势,市场上面向普通消费者的主要是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用户通过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的显示器透过光学镜片在距离很近的屏幕上观看虚拟场景。目前现有技术中的虚拟现实设备,例如,头戴式虚拟现实设备,其对视力缺陷的人员,例如,对于眼睛存在近视、远视、散光等问题需要佩戴眼镜的操作人员,不够友好,佩戴舒适性差,影响使用效果。
同时,现有技术中脑电信号处理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脑-机接口的研发、脑部疾病的诊断和人类认知活动研究等方面。其中,脑电信号由大脑神经元群的生物电活动产生,属于自发性电位活动。研究表明,脑电信号中含有能够反映人类情绪的成分。因此,期望提出一种基于脑电信号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及装置,其能够基于虚拟现实游戏意念控制功能,实现更加灵活的虚拟现实(VR)交互体验,并且能对使用者的生理或认知状态以及情绪变化,例如,惊吓、刺激等反应,进行监控。
其中,情绪检测是心理学和神经工程学等交叉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在生产活动中,工作在航空航天企业、国家安全部门或矿场、建筑重大生产任务或高危工作环境下的人群,其精神频繁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对其定期进行情绪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情绪异常的个体,从而提前介入,避免其精神状态继续恶化,降低生产风险、减少安全隐患。在教育领域,情绪检测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如评定学生、教师的心理状况,对处于不健康状态的个体及时进行干预;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状态,与教师的教学活动对照,而优化教学环境、改善教学质量。紧张情绪在现实生活普遍存在。心理学和教育学认为,适当的紧张情绪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工作效率,而过度紧张可能引发人体生理心理的不良反应,甚至有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因此虚拟现实操作人员进行紧张情绪的检测与监测非常重要,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目前情绪检测的方法主要分为基于非生理信号和基于生理信号的检测,其中基于非生理信号的检测包括对表情、语音或姿态的检测;基于生理信号的检测包括对心电、脑电、肌电、呼吸信号的检测。由于脑电信号直接与意识相关,难以隐蔽、抑制和掩饰,基于脑电的情绪检测备受关注。
目前已有的紧张情绪检测系统,其准备和实施过程异常繁琐,物质和时间成本较高;另外,目前该类系统的刺激手段多为在平面显示器上播放图像或视频,用户代入感差,难以诱发高质量的情绪状态。这两方面因素的存在,导致该类系统的检测过程漫长、检测成本高,且检测准确率低,不能有效检测出用户的紧张情绪。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具有屈光度调节装置、瞳距检测装置和瞳距调节装置,其能够针对不同的操作者进行适应性调节,提高佩戴的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调节两个透镜和屈光度调节装置中两镜片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基于非侵入式脑电采集电极,所述各数据采集电极均设置有注入导管,通过所述注入导管将导电膏,使各选定的数据采集电极与头皮相连以采集所需要的脑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中的脑电采集设备中设置屏蔽层,以避免外接信号对所采集的脑电信号形成干扰。
本实用新型中脑电采集设备的内衬为弹性层,所述内衬设置有在操作者的两侧的耳部向下延伸的绑带,以便当佩戴所述脑电采集设备时,通过张紧所述绑带时所述内衬紧贴头皮。
在所述支撑部的外层设置有与人体皮肤接触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的侧部和下部均设置透气结构和透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包括壳体、显示器和透镜,所述显示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透镜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操作者的人眼之间且所述透镜的主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其还包括脑电采集设备、屈光度调节装置、瞳距检测装置和瞳距调节装置,所述透镜的两个镜筒通过各自的透镜连接件分别与瞳距调节装置的相对应的滑块固接;且各屈光度调节装置分别与相应的瞳距调节装置相连,所述屈光度调节装置通过托架连接杆与所述瞳距调节装置的滑块连接;所述瞳距检测装置设置两个透镜的连线的中点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瞳距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光源发射器和摄像头,所述红外光源发射器位于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外侧壁且朝向操作人员眼部的方向,其位于两个透镜的之间连线的中点的上方且所述红外光源发射器与所述摄像头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垂直于两个透镜的中心之间的连线。
所述显示器、所述瞳距调节装置以及脑电采集设备分别连接至电源装置。
优选地,所述内衬设置有地电极、参考电极和数据采集电极,所述数据采集电极与注入导管连通,工作前通过注入导管将导电膏注入至相应的数据采集电极。
优选地,所述内衬为弹性层,所述内衬设置有在操作者的两侧的耳部向下延伸的绑带,以便当佩戴所述脑电采集设备时,通过张紧所述绑带时所述内衬紧贴头皮。
优选地,所述脑电采集设备包括内衬、外壳和设置在内衬和外壳之间的各个弹性连接件;所述外壳的内侧壁或外侧壁设置有屏蔽层.
优选地,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为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部分为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三部分为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部,所述第四部分为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部,所述壳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处为流线形,所述第五部分为所述壳体的前部,所述第六部分为所述壳体的后部,所述壳体的后部靠近操作人员的眼部;
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上设置透镜孔,所述透镜的镜筒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第一夹持装置,将所述透镜支撑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透镜的镜筒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上的透镜孔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透镜的镜筒卡至所述透镜孔,所述透镜孔对所述镜筒起到支撑以及固定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透镜设置有透镜调节机构,所述透镜调节机构根据操作人员的瞳距至调节透镜的两个镜筒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个透镜孔的水平方向的尺寸大于透镜孔的直径,优选地,所述透镜的镜筒上设置有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所述各贴片与透镜的镜筒固结,随镜筒移动,以便在进行瞳距调节时,挡住所述透镜孔上的空隙,保护壳体内部结构。替换地,所述透镜的镜筒通过各透镜连接件连接至瞳距调节装置的滑块。
所述显示器通过第一夹持定位装置固定至所述壳体的内侧壁;
所述透镜的镜筒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显示器的屏幕和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之间;
从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外侧壁设置有沿着远离所述壳体的本体部进行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操作人员的面部接触,在操作人员的眼部与透镜的镜筒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与所述支撑部相连的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配置用于导线和控制线的进出。
优选地,在所述支撑部的外层设置有与人体皮肤接触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环形结构件,所述环形结构件的内部为中空,支撑部远离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端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弹性垫的基部压入所述凹槽内;所述支撑部的侧部和下部均设置透气结构和透光结构。
优选地,所述屈光度调节装置包括镜片、托架、托架连接件,所述瞳距调节装置包括导轨、滑块、电机、传动装置、限位装置和锁紧装置,镜片安装之于托架上且托架通过托架连接件连接至滑块,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滑块沿导轨运动,进行瞳距调节,并通过锁紧装置进行锁紧,限位装置设置在导轨的两端,以便限制滑块的移动范围。
优选地,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所述滑块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缩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所述托架连接件包括第一托架连接件和第二托架连接件,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位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三限位装置位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连线的中间位置。
所述第一电机、第一锁紧装置分别与外部的所述主控装置相连,主控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装置进行运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滑块相连,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块进行动作实现瞳距调整,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位于第一导轨的远离第三限位装置的一侧,第三限位装置和第一限位装置共同限制所述第一滑块的移动范围,当瞳距等于瞳距检测专职测得的初始参考瞳距值,所述虚拟现实交互装置通过外接的主控装置,控制所述第一锁紧机构进行动作将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在该侧瞳孔所对应的位置;
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电源装置相连;所述第一托架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托架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托架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托架具有支撑边缘,以避免镜片从框架结构中滑出的边缘,所述第一托架的底部设置托板73,所述托板托住所述镜片以避免所述镜片从所述第一托架的底部滑出,所述第一托架的四周设置有卡爪72,所述卡爪为弹性结构件,镜片安装至托架后,拨动所述卡爪将镜片卡紧固定至所述第一托架。通过放置相应的使用者的所需要的镜片,实现屈光度的调节;
所述第二电机、第二锁紧装置分别与外部的所述主控装置相连,主控装置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进行运动,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滑块相连,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滑块进行动作进行瞳距调整,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位于第二导轨的远离第三限位装置的一侧,第三限位装置和第二限制位置装置共同限制所述第二滑块的移动范围,当瞳距等于瞳距检测装置测得的初始参考瞳距时,所述虚拟现实交互装置通过外接的主控装置,控制所述第二锁紧机构进行动作将所述第二滑块固定在该侧瞳孔所对应的位置;
第二托架与第二滑块的底部通过第二托架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托架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托架具有支撑边缘,以避免镜片从框架结构中滑出的边缘,所述第二托架的底部设置托板,所述托板73托住所述镜片以避免所述镜片从所述第二托架的底部滑出,所述第二托架的四周设置有卡爪72,所述卡爪为弹性结构件,镜片安装至托架后,拨动所述卡爪将镜片卡紧固定至所述第二托架,通过放置相应的使用者的所需要的镜片,实现屈光度的调节。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第一部分的内部还设置有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调节所述屈光度调节单元的竖直方向的高度,所述伸缩单元与导轨固接,所述伸缩单元包括伸缩电机、齿轮、齿条,所述伸缩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导轨固接,如此设置以调整所述镜片相对于操作人员的瞳孔的竖直距离。
优选地,本发明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还包括报警器、扬声器、话筒和耳罩;扬声器根据用户界面显示的交互内容播放相应的三维立体声;所述话筒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耳罩连接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的壳体内部的显示器,所述耳罩的外侧设置有音量调节旋钮和音量开关;所述报警器与主控装置相连;所述报警器为声、光、电、磁、振动报警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基于非侵入式脑电采集电极,所述各数据采集电极均设置有注入导管,通过所述注入导管将导电膏,使各选定的数据采集电极与头皮相连以采集所需要的脑电信号。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具有屈光度调节装置和瞳距调节装置,其能够针对不同的操作者进行适应性调节,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并。
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调节两个透镜和屈光度调节装置中两镜片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基于非侵入式脑电采集电极,所述各数据采集电极均设置有注入导管,通过所述注入导管将导电膏,使各选定的数据采集电极与头皮相连以采集所需要的脑电信号。
本实用新型中的脑电采集设备中设置屏蔽层,以避免外接信号对所采集的脑电信号形成干扰。
本实用新型中脑电采集设备的内衬为弹性层,所述内衬设置有在操作者的两侧的耳部向下延伸的绑带,以便当佩戴所述脑电采集设备时,通过张紧所述绑带时所述内衬紧贴头皮。
在所述支撑部的外层设置有与人体皮肤接触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的侧部和下部均设置透气结构和透光结构,以维持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的容纳空间内的环境与外部环境一致,避免在全封闭黑暗环境下瞳孔收缩,影响眼部肌肉动作,长期以往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中各电极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100,其能够与外部的主控装置4相连,所述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包括壳体1、显示器2、透镜3、脑电采集设备5和电源装置6,所述显示器2、脑电采集设备5和所述主控装置4分别连接至电源装置6。优选地,所述主控装置4与所述显示器2相连。
所述脑电采集设备5包括内衬51、外壳52和设置在内衬51和外壳52之间的各个弹性连接件53。所述壳体1的两个侧部均设置有连接固定装置11,所述连接固定装置将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连接至所述操作人员的头部。优选地,所述脑电采集设备连接至所述连接固定装置。
优选地,所述外壳52的内侧壁或外侧壁设置有屏蔽层54,以避免操作人员周围无大功率用电器及手机等无线通讯设备干扰脑电信号。
所述内衬51设置有地电极、参考电极和数据采集电极,所述数据采集电极与注入导管连通,工作前通过注入导管将导电膏注入至相应的数据采集电极。所述内衬为弹性层,所述内衬设置有在操作者的两侧的耳部向下延伸的绑带12,以便当佩戴所述脑电采集设备时,通过张紧所述绑带12时所述内衬紧贴头皮。
优选地,所述脑电采集设备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至主机。优选地,所述脑电采集设备上还包括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地电极、参考电极以及数据采集电极分别与无线收发模块相连,通过无线收发模块将所采集到的脑电信号传输至主机。进一步地,所述脑电采集设备还包括存储模块,以便当无线收发模块出现故障时,能够临时存储所采集到的脑电信号。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为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部分为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三部分为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部,所述第四部分为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部,所述壳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处为流线形,例如,采用圆角,所述第五部分为所述壳体的前部,所述第六部分为所述壳体的后部,所述壳体的后部靠近操作人员的眼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固定装置为固定支撑结构件。
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上设置透镜孔,所述透镜的镜筒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第一支承件,将所述透镜支撑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透镜的镜筒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上的透镜孔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透镜的镜筒卡至所述透镜孔,所述透镜孔对所述镜筒起到支撑以及固定的作用,通过控制所述透镜孔的直径调整所述透镜的镜筒伸出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长度。
所述显示器通过第一夹持定位装置固定至所述壳体的内侧壁。
所述透镜的镜筒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显示器的屏幕和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之间。
优选地,所述主控装置位于所述壳体外部,所述主控装置依靠第三夹持定位装置进行固定。优选地,所述主控装置设置有多个接口,所述接口至少包括显示器接口、电机接口、红外光源发射器接口和锁紧机构接口。优选地,所述主控装置通过有线方式连接至主机。并列地,所述主控装置通过无线方式与主机进行通讯,所述主控装置与所述无线收发模块相连。
从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外侧壁设置有沿着远离所述壳体的本体部进行延伸的支撑部13,所述支撑部与操作人员的面部接触,在所述操作人员的面部,例如,操作人员的眼部与透镜的镜筒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优选地,在所述支撑部的外层设置有与人体皮肤接触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能够增加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的舒适性,避免在低温时设备温度随之下降,影响眼部周围血液流通;同时,可避免使用过程中所述支撑部直接接触皮肤造成的勒痕,影响眼部周围血液流通。
优选地,所述弹性垫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支撑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为环形结构件,所述环形结构件的内部为中空,支撑部远离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端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弹性垫的基部压入所述凹槽内,当所述弹性垫损坏或被污染后,或气温过高被汗液浸湿后,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换。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侧部和下部均设置透气结构和透光结构14,以维持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的容纳空间内的环境与外部环境一致,避免在全封闭黑暗环境下瞳孔收缩,影响眼部肌肉动作,长期以往对视力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与所述支撑部相连的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配置用于导线和控制线的进出。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还包括屈光度调节装置7和瞳距调节装置8,以便精准地解决屈光不正的问题,所述屈光度调节装置包括镜片、托架71、托架连接件72;所述瞳距调节装置包括导轨81、滑块82、电机83、传动装置、限位装置84和锁紧装置,所述电机和所述锁紧装置与所述电源装置相连,所述电机、锁紧装置分别与所述主控装置相连,主控装置控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传动装置进行运动,所述传动装置与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滑块相连,从而带动所述滑块进行动作进行瞳距调整,所述限位机构分别位于导轨的中部和两侧,其限制所述滑块的移动范围,当瞳距等于通过脑电采集设备测得的初始参考瞳距值时,主控装置控制所述锁紧机构进行动作将所述滑块固定在该位置。
所述托架71与所述滑块的底部通过所述托架连接件72进行连接,所述托架为框架结构,所述托架具有支撑边缘,以避免镜片从框架结构中滑出的边缘,所述托架的底部设置托板73,所述托板托住所述镜片以避免所述镜片从所述托架的底部滑出,所述托架的四周设置有卡爪74,所述卡爪为弹性结构件,镜片安装至托架后,拨动所述卡爪将镜片卡紧固定至所述托架,通过放置相应的使用者的所需要的镜片,实现屈光度的调节。
当镜片安装固定后,通过主控装置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电机动作从而带动滑块进行运动,实现瞳距的调节。
优选地,所述卡爪的数量为四个。
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所述滑块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缩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所述托架连接件包括第一托架连接件和第二托架连接件,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位置和第二传动装置。第三限位装置位于第一限位装置和第二限位装置之间,优选地,所述第三限位装置位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连线的中间位置。
所述第一电机、第一锁紧装置分别与所述主控装置相连,主控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装置进行运动,所述第一传动装置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一滑块相连,从而带动所述第一滑块进行动作实现瞳距调整,所述第一限位机构位于第一导轨的远离第三限位装置的一侧,第三限位装置和第一限位装置共同限制所述第一滑块的移动范围,当瞳距等于测得的初始参考瞳距值,主控装置控制所述第一锁紧机构进行动作将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在该侧瞳孔所对应的位置。
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电源装置相连。所述第一托架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托架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第一托架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托架具有支撑边缘,以避免镜片从框架结构中滑出的边缘,所述第一托架的底部设置托板,所述托板托住所述镜片以避免所述镜片从所述第一托架的底部滑出,所述第一托架的四周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为弹性结构件,镜片安装至托架后,拨动所述卡爪将镜片卡紧固定至所述第一托架。通过放置相应的使用者的所需要的镜片,实现屈光度的调节。
所述第二电机、第二锁紧装置分别与所述主控装置相连,主控装置控制所述第二电机带动所述第二传动装置进行运动,所述第二传动装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所述第二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与第二滑块相连,从而带动所述第二滑块进行动作进行瞳距调整,所述第二限位机构位于第二导轨的远离第三限位装置的一侧,第三限位装置和第二限制位置装置共同限制所述第二滑块的移动范围,当瞳距等于测得的初始参考瞳距时,主控装置通过控制所述第二锁紧机构进行动作将所述第二滑块固定在该侧瞳孔所对应的位置。
第二托架与第二滑块的底部通过第二托架连接件进行连接,所述第二托架为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托架具有支撑边缘,以避免镜片从框架结构中滑出的边缘,所述第二托架的底部设置托板,所述托板托住所述镜片以避免所述镜片从所述第二托架的底部滑出,所述第二托架的四周设置有卡爪,所述卡爪为弹性结构件,镜片安装至托架后,拨动所述卡爪将镜片卡紧固定至所述第二托架,通过放置相应的使用者的所需要的镜片,实现屈光度的调节。
优选地,当镜片放入后,第一托架和第二托架能够同时实现调节。
优选地,各电机、各传动装置、各滑块位于支撑部的内部,所述第三限位装置位于导轨的中部,所述第二限位装置和所述第一限位装置分别位于远离所述第三限位装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各自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第一部分的内部还设置有伸缩单元,所述伸缩单元调节所述屈光度调节单元的竖直方向的高度,所述伸缩单元与导轨固接,所述伸缩单元包括伸缩电机、齿轮、齿条,所述伸缩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齿轮,所述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齿条与所述导轨固接,如此设置以调整所述镜片相对于操作人员的瞳孔的竖直距离。
优选地,所述伸缩单元的数量为两个,其分别设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上,且在各个导轨上呈对称分布,以便保证伸缩单元动作的平稳性。
替换地,所述伸缩单元为蜗轮蜗杆机构。
替换地,所述伸缩单元为丝杆螺母结构。
瞳距检测装置15包括红外光源发射器和摄像头,所述红外光源发射器位于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外侧壁,即朝向操作人员眼部的方向,例如,其位于两个透镜的之间连线的中点的上方,通过所述瞳距调节装置得到初始参考瞳距值。
进一步地,所述红外光源发射器与所述摄像头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垂直于两个透镜的中心之间的连线。
优选地,红外光源为面光源。
优选地,该红外摄像头可以有效地避免根据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中显示屏发出的可见光的干扰,捕捉到清晰的眼球和瞳孔的运动轨迹;以及所述红外光源发射器与主控装置相连,所述主控装置上设置有红外光源发生器接口,主控装置控制所述红外光源发生器发射预先设定的频率的红外光至眼睛上,所述红外摄像头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捕捉到的瞳孔信息传输至主机。
优选地,所述红外光源发射器为贴片式红外光LED,该红外光LED灯成本较低,并且能够均匀发射红外光,便于安装,
优选地,红外光源发射器的发射频率为100Hz至2kHz。
优选地,红外光源发射器的发射频率预设为500Hz。
所述脑电采集设备记录操作人员脑电信号,并将该信号输送至主机,所述主机输出虚拟显示的三维场景图像至所述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的显示器的显示屏中;同时,接收所述脑电采集设备输送来的脑电信号,通过分析处理用户的脑电信号,计算得到不同脑区的激活程度;所述显示器与所述主机,例如,通过连接线,相连,用于虚拟现实三维场景图像和交互内通的通信,
所述显示器具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根据左右眼在视角上的差异分别显示虚拟现实三维场景,这样能使用户的左右眼感知到不一样的图像,形成对虚拟现实三维环境的空间认知。
所述透镜的镜筒的第二端设置有目镜,其配置用于调整用户视线在显示屏上的对焦位置,以便用户视线能够准确地对焦于显示屏上。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还包括扬声器,扬声器根据用户界面显示的交互内容播放相应的三维立体声。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还包括话筒,所述话筒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还包括耳罩,所述耳罩连接至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的壳体内部的显示器,所述耳罩的外侧设置有音量调节旋钮和音量开关。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还包括报警器。
优选地,所述报警器与主控装置相连。
优选地,所述报警器为声、光、电、磁、振动报警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工作过程,需要预先选定地电极、数据采集电极和至少一个参考电极,所述参考电极的电位在使用过程中保持不变。所述地电极置于前额叶区且位于中线上,所述地电极用FPz进行表示,所述中线指大脑的矢状线。所述参考电极设置在右耳乳突。所述数据采集电极为非侵入式电极,以便避免获取大脑活动信号的过程中对操作人员造成损害。所述数据采集电极设置有注入导管,以便根据需要将导电膏注入至所述选定的数据采集电极。
通过注入导管向各个选定的数据采集电极中注入导电膏,使各数据采集电极的阻抗位于第一参考阈值以下,确保在预设信噪比范围内;通过所述数据采集电极进行脑电信号采集。
优选地,所述非侵入式电极为贴片电极或盘状电极,测试时将其固定于头皮上采集;具体地,所述数据采集电极连接固定至脑电采集设备的弹性内衬。
优选地,所述弹性内衬的两侧设置能够进行相互扣合的固定带12,所述固定带的长度能够根据操作人员头部的实际尺寸进行调节,以便在脑电采集设备,例如,电极帽,的型号与操作人员头型不匹配,有效缩短数据采集电极与操作人员头皮之间的距离,避免影响脑电信号采集效果。
优选地,所述弹性内衬能够根据操作人员头部形状进行塑性,使脑电采集设备在信号采集过程过长时避免造成被试操作人员头部不适,例如,感到脑袋发涨、有刺痛感。
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电极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上方的头皮上。
优选地,所述数据采集的数量为15个,所述数据采集电极为15导主动电极,其具体位置为FC1,FC2,FC5,FC6,Cz,C1,C2,C3,C4,CP1,CP2,CP5,CP6,P3和P4,如图2所示,其中,F额叶区,P表示顶叶区,C表示偏中间,但不属于具体脑叶的区域,Cz表示冠状线矢状线交点。其中数字表示数据采集电极的位置,奇数表示该数据采集设置在左脑,偶数表示该数据采集电极设置右脑,数字越大离矢状线越远。
优选地,步骤二中各选定的数据采集电极的阻抗相同。
并列地,步骤二中各选定的数据采集电极的阻抗不相同。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实现。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至少三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包括壳体、显示器和透镜,所述显示器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透镜的主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其特征在于,
其还包括脑电采集设备、屈光度调节装置、瞳距检测装置和瞳距调节装置,所述透镜的两个镜筒通过各自的透镜连接件分别与瞳距调节装置的相对应的滑块固接;且各屈光度调节装置分别与相应的瞳距调节装置相连,所述屈光度调节装置通过托架连接杆与所述瞳距调节装置的滑块连接;所述瞳距检测装置设置两个透镜的连线的中点的上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瞳距检测装置包括红外光源发射器和摄像头,所述红外光源发射器位于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外侧壁且朝向操作人员眼部的方向,其位于两个透镜的之间连线的中点的上方且所述红外光源发射器与所述摄像头的中心之间的连线垂直于两个透镜的中心之间的连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脑电采集设备包括内衬、外壳和设置在内衬和外壳之间的各个弹性连接件;所述外壳的内侧壁或外侧壁设置有屏蔽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设置有地电极、参考电极和数据采集电极,所述数据采集电极与注入导管连通,工作前通过注入导管将导电膏注入至相应的数据采集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为弹性层,所述内衬设置有在操作者的两侧的耳部向下延伸的绑带,以便当佩戴所述脑电采集设备时,通过张紧所述绑带时所述内衬紧贴头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为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部分为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三部分为所述壳体的第一侧部,所述第四部分为所述壳体的第二侧部,所述壳体的各个部分连接处为流线形,所述第五部分为所述壳体的前部,所述第六部分为所述壳体的后部,所述壳体的后部靠近操作人员的眼部;
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上设置透镜孔,所述透镜的镜筒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内部,通过第一滑动支承件,将所述透镜支撑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透镜的镜筒的第二端穿过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上的透镜孔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透镜的镜筒卡至所述透镜孔,透镜孔在与双眼连线平行的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透镜的直径,以便进行左右调节;
所述显示器通过第一夹持定位装置固定至所述壳体的内侧壁;
所述透镜的镜筒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显示器的屏幕和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之间;
从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外侧壁设置有沿着远离所述壳体的本体部进行延伸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操作人员的面部接触,在操作人员的眼部与透镜的镜筒的第二端之间形成容纳空间;
与所述支撑部相连的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区域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孔,所述第一孔配置用于导线和控制线的进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部的外层设置有与人体皮肤接触有弹性垫,所述弹性垫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支撑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为环形结构件,所述环形结构件的内部为中空,支撑部远离所述壳体的第六部分的端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弹性垫的基部压入所述凹槽内;所述支撑部的侧部和下部均设置透气结构和透光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屈光度调节装置包括镜片、托架、托架连接件,所述瞳距调节装置包括导轨、滑块、电机、传动装置、限位装置和锁紧装置,镜片安装之于托架上且托架通过托架连接件连接至滑块,电机通过传动装置带动滑块沿导轨运动,进行瞳距调节,并通过锁紧装置进行锁紧,限位装置设置在导轨的两端,以便限制滑块的移动范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一限位装置、第二限位装置和第三限位装置,所述滑块包括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锁紧装置包括第一缩紧装置和第二锁紧装置,所述托架连接件包括第一托架连接件和第二托架连接件,所述传动装置包括第一传动位置和第二传动装置;所述第三限位装置位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连线的中间位置。
CN201920792269.6U 2019-05-29 2019-05-29 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 Active CN2098794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2269.6U CN209879455U (zh) 2019-05-29 2019-05-29 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92269.6U CN209879455U (zh) 2019-05-29 2019-05-29 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9455U true CN209879455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48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2269.6U Active CN209879455U (zh) 2019-05-29 2019-05-29 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945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3320A (zh) * 2021-01-07 2021-04-06 岭南师范学院 基于脸部表情分析的光学无损特殊儿童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03320A (zh) * 2021-01-07 2021-04-06 岭南师范学院 基于脸部表情分析的光学无损特殊儿童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02100B (zh) 基于眼动跟踪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及装置
US20200268272A1 (en) Headgear with displaceable sensors for electrophysiology measurement and training
CN104252042B (zh) 头部佩戴式显示装置以及头部佩戴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
US6003991A (en) Eye examin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mote examination of a patient by a health professional
CA2967756C (en) Biosensors, communicators, and controllers monitoring eye movement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m
US10039445B1 (en) Biosensors, communicators, and controllers monitoring eye movement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m
US20110077548A1 (en) Biosensors, communicators, and controllers monitoring eye movement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m
KR20160033721A (ko) 정보 처리 장치, 정보 처리 방법 및, 정보 처리 시스템
CN102626304A (zh) 一种头盔式无线视频眼动仪
JP2004537227A (ja) イメージディスプレイ方法およびイメージ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09879455U (zh) 基于脑电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装置
CN207367341U (zh) 基于疲劳检测与觉醒刺激的眼镜
CN110502101B (zh) 基于脑电信号采集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及装置
CN110502102B (zh) 基于疲劳监测预警的虚拟现实交互方法
CN107661086A (zh) 一种使用移动视觉记录设备收集眼睛运动数据的系统
JP3238577U (ja) 体の監視と警報機能を持つvr眼鏡
EP3925665B1 (en) Intelligent glasses and glasses box
CN107661085A (zh) 一种实时收集眼动和头部位置及稳定性数据的方法
CN113693612A (zh) 一种老年痴呆症诊疗装置
CN113069078A (zh) 一种bppv诊断治疗辅助装置
US20200405172A1 (en) Device for exploring the visual system
CN105287091A (zh) 一种可穿戴的近视治疗仪
US20170258325A1 (en) Portable head-mounted ocular-vestibular testing system
CN111956933B (zh) 一种阿尔兹海默病神经反馈康复系统
KR20190006059A (ko) 정신건강 향상과 두뇌 인지기능 회복을 위한 브레인 마사지 기능이 탑재된 안마의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