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3741U - 一种多功能水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水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3741U
CN209873741U CN201920449421.0U CN201920449421U CN209873741U CN 209873741 U CN209873741 U CN 209873741U CN 201920449421 U CN201920449421 U CN 201920449421U CN 209873741 U CN209873741 U CN 209873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tunnel
water
reservoir
water inta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94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涛
江启升
陈立宝
夏洋
谢曌
王勇
许健
余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University Engineering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494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37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3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3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水库,涉及水利水电技术领域,其包括水库本体,水库本体包括泄洪隧洞、消力池和取水兼放空隧洞,泄洪隧洞一端与消力池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进水口,取水兼放空隧洞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取水兼放空隧洞的出口与泄洪隧洞连通,水库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取水的取水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泄洪、取水和放空的建筑物结合布置,布置方案紧凑、降低对地形的要求、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水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水库。
背景技术
水库,是指用来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一般是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可以用来灌溉、发电、防洪和养鱼等,水库规模通常按库容大小划分,分为小型、中型、大型等。
小型水库的布置需要泄洪、取水和放空等设施。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小型水库的布置为:分别新建泄洪(泄洪隧洞)、取水及生态流量(取水隧洞)、放空(放空隧洞)建筑物。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分别设置不同功能的建筑物,建筑工程投资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水库,具有各种功能的建筑物结合布置,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水库,包括水库本体,所述水库本体包括泄洪隧洞、消力池和取水兼放空隧洞,所述泄洪隧洞一端与消力池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取水兼放空隧洞上设置有进口和出口,所述取水兼放空隧洞的出口与泄洪隧洞连通,所述水库本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取水的取水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库本体包括泄洪隧洞、消力池和取水兼放空隧洞,泄洪隧洞在洪水期用来宣泄洪水,取水兼放空隧洞可以在运行期取水,并且在需要检修的时候放空水库,取水结构的设置方便取水,消能段可以对水进行消能,减轻水对下游的冲刷破坏。泄洪隧洞、消力池、取水兼放空隧洞和取水结构相互配合,泄洪、取水和放空的建筑物结合布置,布置方案紧凑、降低对地形的要求、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泄洪隧洞包括侧槽段、调整段和无压隧洞段,所述无压隧洞段设置在靠近消力池一端,所述侧槽段设置在远离消力池一端,所述调整段位于侧槽段与无压隧洞段之间,所述进水口设置在侧槽段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泄洪隧洞的目的是在洪水期宣泄洪水,水流从侧槽段进水后,流态比较紊乱,通过调整段可改善流态,调整段和侧槽段的高程比较高,把水引向下游,此时无压隧洞段可用来引水,将改善流态的水引入消力池内,便于消力池消能和蓄水。其中,无压隧洞段做无压而不是有压,可简化水力学关系,利于改善流态,泄洪隧洞在宣泄洪水的同时可以改善洪水的流态,从而减少洪水对沿岸和消力池的冲击,便于稳定宣泄洪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压隧洞段设置成无压隧洞陡槽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于地质条件比较好的,可开挖隧洞,可将无压隧洞段设置为无压隧洞陡槽段,直接将无压隧洞陡槽段和消力池连接,无压隧洞陡槽段的设置可将流水比较快速的引入消力池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压隧洞段包括陡槽段和暗渠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些工程的地质条件比较差,无法开挖隧洞,可以将无压隧洞段设置成陡槽段和暗渠段,方便施工和引水。根据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设置无压隧洞段,方便实用,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侧槽段上设置有实用堰,所述进水口设置在实用堰上,且进水口的形状为侧堰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侧槽段上设置有实用堰,方便取水;进水口的形状为侧堰式,方便进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水兼放空隧洞由进口顺次到出口包括进水渠段、有压隧洞段、竖井闸室段和无压段,所述进口设置在进水渠段上,所述出口设置在无压隧洞段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渠方便规整水流进入有压隧洞,有压隧洞段可从水库引水,竖井闸室段可控制水流的大小,无压段可往下游输水,进水渠段、有压隧洞段、竖井闸室段和无压段相互配合,有利于输送水流,且可在运行期取水,并且在需要检修的时候放空水库。有压隧洞段设置在前,无压段设置在后,方便无压段与泄洪隧洞连接,平稳的输送水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井闸室段包括竖井、设置在竖井内的检修闸门、工作闸门和设置在竖井顶部的操作平台。
通过采用通上述技术方案,取水兼放空隧洞可以取水和放空,取水功能通过取水结构实现,放空功能过闸门及后面的隧洞控制。正常状态下不关闭检修闸门,在需要检修、或发生事故的时候关闭检修闸门,便于检修;工作闸门的设置可调节进水的流量。竖井、检修闸门、工作闸门和操作平台等相互配合,有利于实现取水和放空,且竖井闸室段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水结构包括取水钢管和阀门井,所述取水钢管的进口设置在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之间,所述取水钢管的出口与阀门井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水兼放空隧洞的目的是取水和放空,钢管进口设置在竖井内的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之间,取水功能通过钢管承担,且钢管需要检修的时候,可以关闭竖井的检修闸门,给钢管检修提供条件。阀门井的设置可集中处理和分配取水钢管内的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阀门井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放水支管和生态流量支管,所述控制阀门包括用于控制放水支管的第一阀门和用于控制生态流量支管的第二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阀门井上设置有控制阀门、放水支管和生态流量支管,水库本体将泄洪、取水、放空、泄放生态流量的建筑物结合布置,布置方案紧凑、降低对地形的要求、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泄洪隧洞可用来宣泄洪水,取水兼放空隧洞可以在运行期取水,并且在需要检修的时候放空水库,取水结构的设置方便取水,消能段可以对水进行消能,减轻水对下游的冲刷破坏。泄洪隧洞、消力池、取水兼放空隧洞和取水结构相互配合,可得到一种多功能水库,且泄洪、取水和放空的建筑物结合布置,布置紧凑、降低对地形的要求、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
2、钢管进口设置在竖井内的检修闸门和工作闸门之间,取水功能通过钢管承担,且钢管需要检修的时候,可以关闭竖井的检修闸门,给钢管检修提供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取水兼放空隧洞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水库本体;11、泄洪隧洞;111、侧槽段;112、调整段;113、无压隧洞段;1131、陡槽段;1132、暗渠段;12、消力池;13、取水兼放空隧洞;131、进水渠段;132、有压隧洞段;133、竖井闸室段;1331、竖井;1332、检修闸门;1333、工作闸门;1334、操作平台;134、无压段;2、进水口;3、进口;4、出口;5、取水结构;51、取水钢管;52、阀门井;521、控制阀门;5211、第一阀门;5212、第二阀门;522、放水支管;523、生态流量支管;6、实用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水库,包括水库本体1,水库本体1包括泄洪隧洞11、消力池12和取水兼放空隧洞13,泄洪隧洞11一端与消力池12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进水口2,取水兼放空隧洞13上设置有进口3和出口4,取水兼放空隧洞13的出口4与泄洪隧洞11连通,水库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取水的取水结构5(结合图3)。泄洪隧洞11在洪水期用来宣泄洪水,取水兼放空隧洞13可以在运行期取水,并且在需要检修的时候放空水库,取水结构5的设置方便取水,消能段可以对水进行消能,减轻水对下游的冲刷破坏。泄洪隧洞11、消力池12、取水兼放空隧洞13和取水结构5相互配合,泄洪、取水和放空的建筑物结合布置,布置方案紧凑、降低对地形的要求、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
参照图1、2,泄洪隧洞11包括侧槽段111、调整段112和无压隧洞段113,无压隧洞段113设置在靠近消力池12一端,侧槽段111设置在远离消力池12一端,调整段112位于侧槽段111与无压隧洞段113之间,进水口2设置在侧槽段111上,侧槽段111上设置有实用堰6,进水口2设置在实用堰6上,且进水口2的形状为侧堰式。无压隧洞段113设置成无压隧洞陡槽段1131。本实施例中,侧槽段111的断面形式为梯形(即两侧的墙是斜的),而隧洞的断面形式为圆拱直墙型(即两侧的墙是直的)。水流从侧槽段111进水后,流态比较紊乱,通过调整段112可改善流态,调整段112和侧槽段111的高程比较高,把水引向下游,此时无压隧洞段113可简化水力学关系,利于改善流态,利于引水,将改善流态的水引入消力池12内,便于消力池12消能和蓄水。泄洪隧洞11在宣泄洪水的同时可以改善洪水的流态,从而减少洪水对沿岸和消力池12的冲击,便于稳定宣泄洪水。
参照图1、2,取水兼放空隧洞13由进口3顺次到出口4包括进水渠段131、有压隧洞段132、竖井闸室段133和无压段134,进口3设置在进水渠段131上,出口4设置在无压段134上。进水渠方便规整水流进入有压隧洞段132,有压隧洞段132可从水库引水,竖井闸室段133可控制水流的大小,无压段134可往下游输水,进水渠段131、有压隧洞段132、竖井闸室段133和无压段134相互配合,有利于输送水流,且可在运行期取水,并且在需要检修的时候放空水库。
参照图2、3,竖井闸室段133包括竖井1331、设置在竖井1331内的检修闸门1332、工作闸门1333和设置在竖井1331顶部的操作平台1334。取水结构5包括取水钢管51和阀门井52,取水钢管51的进口3设置在检修闸门1332和工作闸门1333之间,取水钢管51的出口4与阀门井52连通,取水功能通过钢管承担,正常状态下不关闭检修闸门1332,在需要检修、或发生事故的时候关闭检修闸门1332给钢管检修提供条件。阀门井52的设置可集中处理和分配取水钢管51内的水。竖井1331、检修闸门1332、工作闸门1333和操作平台1334等相互配合,有利于实现取水和放空,且竖井闸室段13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参照图1、3,阀门井52上设置有控制阀门521、放水支管522和生态流量支管523,控制阀门521包括用于控制放水支管522的第一阀门5211和用于控制生态流量支管523的第二阀门5212。水库本体1将泄洪、取水、放空、泄放生态流量的建筑物结合布置,布置方案紧凑、降低对地形的要求、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水库本体1包括泄洪隧洞11、消力池12和取水兼放空隧洞13,泄洪隧洞11一端与消力池12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进水口2,取水兼放空隧洞13上设置有进口3和出口4,取水兼放空隧洞13的出口4与泄洪隧洞11连通,水库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取水的取水结构5,取水结构5包括取水钢管51和阀门井52,阀门井52上设置有控制阀门521、放水支管522和生态流量支管523。水库本体1将泄洪、取水、放空、泄放生态流量的建筑物结合布置,布置方案紧凑、降低对地形的要求、减少工程量、节省工程投资。
实施例二
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功能水库,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无压隧洞段113包括陡槽段1131和暗渠段1132,有些工程的地质条件比较差,无法开挖隧洞,可以将无压隧洞段113设置成陡槽段1131和暗渠段1132,方便施工和引水。根据具体工程的地质条件,设置无压隧洞段113,方便实用,节约成本。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多功能水库,包括水库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库本体(1)包括泄洪隧洞(11)、消力池(12)和取水兼放空隧洞(13),所述泄洪隧洞(11)一端与消力池(12)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进水口(2),所述取水兼放空隧洞(13)上设置有进口(3)和出口(4),所述取水兼放空隧洞(13)的出口(4)与泄洪隧洞(11)连通,所述水库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取水的取水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洪隧洞(11)包括侧槽段(111)、调整段(112)和无压隧洞段(113),所述无压隧洞段(113)设置在靠近消力池(12)一端,所述侧槽段(111)设置在远离消力池(12)一端,所述调整段(112)位于侧槽段(111)与无压隧洞段(113)之间,所述进水口(2)设置在侧槽段(1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压隧洞段(113)设置成无压隧洞陡槽段(11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压隧洞段(113)包括陡槽段(1131)和暗渠段(113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槽段(111)上设置有实用堰(6),所述进水口(2)设置在实用堰(6)上,且进水口(2)的形状为侧堰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兼放空隧洞(13)由进口(3)顺次到出口(4)包括进水渠段(131)、有压隧洞段(132)、竖井闸室段(133)和无压段(134),所述进口(3)设置在进水渠段(131)上,所述出口(4)设置在无压段(134)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竖井闸室段(133)包括竖井(1331)、设置在竖井(1331)内的检修闸门(1332)、工作闸门(1333)和设置在竖井(1331)顶部的操作平台(13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结构(5)包括取水钢管(51)和阀门井(52),所述取水钢管(51)的进口(3)设置在检修闸门(1332)和工作闸门(1333)之间,所述取水钢管(51)的出口(4)与阀门井(5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多功能水库,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井(52)上设置有控制阀门(521)、放水支管(522)和生态流量支管(523),所述控制阀门(521)包括用于控制放水支管(522)的第一阀门(5211)和用于控制生态流量支管(523)的第二阀门(5212)。
CN201920449421.0U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多功能水库 Active CN2098737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9421.0U CN209873741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多功能水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9421.0U CN209873741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多功能水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3741U true CN209873741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85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9421.0U Active CN209873741U (zh) 2019-04-03 2019-04-03 一种多功能水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37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5944A (zh) * 2020-05-13 2020-07-28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对冲式泄洪消能结构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5944A (zh) * 2020-05-13 2020-07-28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对冲式泄洪消能结构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0130A (zh) 一种多用途隧洞布置结构
CN109267549A (zh) 一种引水隧洞结构
CN209873741U (zh) 一种多功能水库
CN215211400U (zh) 一种近地下厂房的逆坡施工支洞封堵后自流式排水结构
CN206752427U (zh) 一种水电站地面厂房尾水出口结构及其水电站
CN207130701U (zh) 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复合出水结构
CN210140870U (zh) 一种小流量管道取水布置结构
CN201437584U (zh) 一种全封闭、防污染扩散的环保疏浚与吹填专用装置
CN210315445U (zh) 一种城市抽水蓄能电站
CN204715310U (zh) 一种水库清淤系统
CN111910590A (zh) 一种防冻兼清淤的闸门及防冻清淤方法
CN210395252U (zh) 一种多功能给排水泵站
CN209975486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引水隧洞结构
CN210216332U (zh) 峡谷区水电工程导流洞全洞段检修用挡水坝结构
CN210482455U (zh) 一种泵站引水和排水相结合的立交涵闸
CN209194485U (zh) 一种引水隧洞结构
CN111305172A (zh) 一种引水排涝双向有压隧洞
CN201538980U (zh) 一种淤泥松吸一体化清淤装置
CN207160129U (zh) 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管道
CN206721845U (zh) 一种引水隧洞
CN218116360U (zh) 一种水电站的地下尾水系统
CN206157858U (zh) 防臭型一体化截流井装置
CN213987247U (zh) 一种淤地坝水位观测和取水利用装置
CN200998612Y (zh) 圆中环沉沙池
CN213476766U (zh) 一种高坝水库工程的取水兼泄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