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0687U - 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60687U
CN209860687U CN201920441337.4U CN201920441337U CN209860687U CN 209860687 U CN209860687 U CN 209860687U CN 201920441337 U CN201920441337 U CN 201920441337U CN 209860687 U CN209860687 U CN 2098606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citation
coil
winding
excitation winding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133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向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Fuchunjiang Hydropow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Fuchunjiang Hydro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Fuchunjiang Hydropow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Fuchunjiang Hydropow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4133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606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606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606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indings For Motors And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轮发电机零部件领域,为解决现有的水轮发电机转子中励磁绕组线圈结构散热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所述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包括若干层励磁绕组,单层励磁绕组由若干励磁线圈组成,励磁线圈为铜线线圈,所述励磁线圈为单匝铜线线圈,且单层励磁绕组中励磁线圈等距交错排布。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度提高励磁绕组线圈散热能力,避免了转子温度升高,其引发了如降低发电机效率、形成安全隐患等问题的发生,在保持了马鞍形励磁线圈的特点同时通过该结构使其整体具备了圆形励磁线圈所具有的产生的磁通密度在整体空间中均匀度也十分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轮发电机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
背景技术
水轮发电机转子一般为传统的凸极式结构励磁线圈,其采用平行转绕而成,层与层整齐排列,层间经绝缘坯布模压后,成型磁极线圈相当于一只或圆形或马鞍形或圆形的铜圈,而水轮发电机转子多采用马鞍形励磁线圈,其内侧经厚厚的绝缘材料与磁轭配合,因此通过磁轭散热的条件很差,只有通过矩形的外侧向空气中散热,但外侧散热因层与层整齐排列结构,因此整体励磁绕组散热面积小,散热条件差,转子非常容易升温。而随着转子温度升高,其引发了如降低发电机效率、形成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解决此类转子中励磁绕组线圈结构散热不佳的问题,目前市面上已经对部分励磁线圈进行了改良。如中国专利局于2013年11月13日公开的一种带水冷散热的励磁线圈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授权公告号为CN203289683U,其为由带水冷套管导线缠绕而成的一体结构,所述带水冷套管导线由金属线包扎绝缘层或涂漆绝缘层,再外套导流管构成,并且所述导流管与水循环冷却控制系统连通并与水循环冷却控制系统形成水循环回路,该实用新型利用水循环直接对励磁线圈进行降温散热,具有散热效果好,无噪音,安全耐用等优点。但是该方案仅适用于少数励磁线圈,如电磁炉等设备,用于电机中显然不合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的水轮发电机转子中励磁绕组线圈结构散热不佳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其首要实现的是提高励磁绕组线圈散热能力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性能产生一定的强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包括若干层励磁绕组,单层励磁绕组由若干励磁线圈组成,励磁线圈为铜线线圈,所述励磁线圈为单匝铜线线圈,且单层励磁绕组中励磁线圈等距交错排布。
传统的励磁线圈是采用扁绕机将铜排螺旋式绕成圆角柱筒形,柱筒的内外壁整齐,单层励磁绕组中励磁线圈之间层叠排布,单个励磁线圈是许多铜线外侧包覆厚厚的绝缘材料绕制成的,仅有最外侧未被绝缘材料包覆的部分可接触空气进行散热,整体散热性能极差,而本实用新型中的励磁线圈为单匝的铜线线圈,但单层励磁绕组中总体铜线线圈数量与传统结构的单层励磁绕组数量相近,即在保证其性能的同时增大了励磁绕组的比表面积,使每个励磁线圈都能接触到空气、都有良好的散热环境,此外交错排布相较于层叠排布其各个重叠处的重叠面积更小,进一步提高了其比表面积,即散热面积,具有更优的散热效果。此外,该结构的励磁绕组提高了其性能。
作为优选,相邻的两个励磁线圈的间距≥0.5mm。
相邻的励磁线圈之间的间距越大,所产生的散热效果越好,其可根据转子的尺寸以及所需铜线线圈的数量决定。但至少要保证其间距为0.5mm才能保证其散热优良。
作为优选,所述励磁线圈为马鞍形励磁线圈。
马鞍形励磁线圈是水轮发电机转子所用的最常规的线圈形状。由于水轮发电机转子多采用马鞍形励磁线圈,而马鞍形励磁线圈所产生的磁通密度随沿中轴线和测量管轴方向较为均匀,但在整个空间分布中均匀性较差,因此传统水轮发电机的励磁绕组线圈结构也同样存在着该缺点,但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新型结构中,单层或多层励磁绕组结构在整体空间中磁通密度均匀度也十分高,使得马鞍形励磁线圈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使用时既保留了其原有优点,又即进一步具备了圆形励磁线圈的优点。
作为优选,所述励磁绕组层与层间错位排列。
层与层之间错位排列,进一步增大了层与层之间的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单层励磁绕组中交错排布的励磁线圈以及励磁绕组层与层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励磁线圈之间采用导电焊材进行焊接,层与层之间进行焊接后在焊接部涂覆绝缘材料。
焊接的方式能够提高励磁绕组的稳定性,避免励磁线圈产生滑移。
作为优选,所述单层励磁绕组头尾相连环绕为柱筒形。
柱筒形可通过扁绕机快捷地加工制备。
作为优选,所述柱筒形的单层励磁绕组内外表面均形成均匀的凸部和凹部。
凸部和凹部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励磁线圈部分交错重叠自然形成,进而形成散热道,进一步提高散热面积,使得磁力绕组散热效率更高、效果更优。
作为优选,所述凸部和凹部间隔设置,励磁绕组层与层之间凸部和凹部错位排列。
间隔设置和错位排列能够使得励磁绕组结构的整体散热性能较为均匀,且避免散热道堵塞产生散热性能下降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大幅度提高励磁绕组线圈散热能力,避免了转子温度升高,其引发了如降低发电机效率、形成安全隐患等问题的发生;
2)在保持了马鞍形励磁线圈的特点同时通过该结构使其整体具备了圆形励磁线圈所具有的产生的磁通密度在整体空间中均匀度也十分高的优点;
3)制备成本低,无需大量额外的材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层励磁绕组中励磁线圈的示意图;
图2为传统单层励磁绕组中励磁线圈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励磁绕组层与层之间连接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柱筒形励磁绕组的示意图;
图中,1励磁绕组,101励磁线圈,102绝缘材料,1A凸部,1B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清楚详细的描述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分部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其包括若干层励磁绕组1,其单层励磁绕组1与图2所示的传统励磁绕组1相似,均由若干励磁线圈101组成,励磁线圈101为铜线线圈,但是传统励磁绕组1如图3所示其单个励磁线圈101由若干铜线外包覆厚厚的绝缘材料102,在扁绕机中螺旋式叠绕而成。但本实用新型的励磁线圈101如图1和图5所示为马鞍形励磁线圈101,并且是单匝铜线线圈形成的马鞍形励磁线圈101,且单层励磁绕组1中励磁线圈101等距交错排布。其间距如图5中L所示,至少为0.5mm。该排布方式提供了增大了每个励磁线圈101的散热面积,增大了整体的散热空间,极大地提高了散热效果。此外如图4所示,励磁绕组1层与层间错位排列。位错排布的励磁绕组1进一步增大了散热面积、提供了更大的散热空间,提高了散热效果。
此外,所述单层励磁绕组1中交错排布的励磁线圈101以及励磁绕组1层与层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励磁线圈101之间采用导电焊材进行焊接,层与层之间进行焊接后在焊接部涂覆绝缘材料。焊接的方式能够提高励磁绕组的稳定性,避免励磁线圈101产生滑移。
并且如图6所示,其经扁绕机加工后励磁绕组1头尾相连形成柱筒形的励磁绕组1,其在内外表面均匀地形成凸部1A和凹部1B,凸部1A和凹部1B相互配合形成散热道,能够进一步大幅度地提高散热效率。不同层之间的励磁绕组1凸部1A和凹部1B错位排列,能够避免散热道堵塞等问题,确保散热性优良。

Claims (7)

1.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包括若干层励磁绕组,单层励磁绕组由若干励磁线圈组成,励磁线圈为铜线线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线圈为单匝铜线线圈,且单层励磁绕组中励磁线圈等距交错排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励磁线圈的间距≥0.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线圈为马鞍形励磁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励磁绕组层与层间错位排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励磁绕组头尾相连环绕为柱筒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筒形的单层励磁绕组内外表面均形成均匀的凸部和凹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和凹部间隔设置,励磁绕组层与层之间凸部和凹部错位排列。
CN201920441337.4U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 Active CN2098606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1337.4U CN209860687U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1337.4U CN209860687U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60687U true CN209860687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6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1337.4U Active CN209860687U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606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5809B2 (en) Stator for an energy converting apparatus and energy conver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8823238B2 (en) Winding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ical machine
CN101483361B (zh) 无槽电机定子绕组结构及其绕线方法及具有上述绕组结构的定子结构
TWI713803B (zh) 繞組用電線及使用其之旋轉機用線圈以及繞組用電線的製造方法
CN104966604A (zh) 一种磁性组件及其绕组线圈绕制方法
KR20140064230A (ko) 헤어핀 권선모터
CN106230212B (zh) 一种单相多极高频铝绕组电机
CN110011449B (zh) 一种极薄盘式绕组
CN101316054B (zh) 车辆用交流发电机
CN209860687U (zh) 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
CN109842229A (zh) 一种基于盘式永磁电机绕组的定子结构
CN210404886U (zh) 一种新型绕组电机的定子
CN110098681B (zh) 一种盘式电机绕组
US11502568B2 (en) Stator winding with increased power density
CN209344891U (zh) 一种基于盘式永磁电机绕组的定子结构
CN102364635B (zh) 一种变压器
CN216599148U (zh) 一种绕组结构、定子及轴向磁场电机
CN201260097Y (zh) 一种改进定子绕线的风扇马达及无刷散热风扇
CN113890237A (zh) 一种抑制环流损耗的换位并联矩形绕组
CN204332636U (zh) 一种磁性组件
CN208257534U (zh) 一种全双层同心式不等匝低谐波绕组
CN207010501U (zh) 一种中心高为160mm及以下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CN109995167A (zh) 一种新型转子磁极励磁绕组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US11909284B2 (en) Flat-type stator with multilayer coils for disc-type motor
CN114400811B (zh) 多盘电机定子线圈结构及包括该线圈结构的多盘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