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8971U - 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8971U
CN209858971U CN201920685700.7U CN201920685700U CN209858971U CN 209858971 U CN209858971 U CN 209858971U CN 201920685700 U CN201920685700 U CN 201920685700U CN 209858971 U CN209858971 U CN 2098589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capacitor
parallel
control chip
direc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857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锦涛
柳洁
闫强
申珊
王彬
张强
汪磊
刘少军
初宏婧
温晨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Shanxi Aerospace Qinghua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Shanxi Aerospace Qinghua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Shanxi Aerospace Qinghua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Launch Vehicle Technology CALT
Priority to CN2019206857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89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89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89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Electric Moto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属于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技术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硬件结构的改进;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设置在监控室内的上位控制机,所述上位控制机通过无线网络与多台下位单元机无线连接;所述下位单元机的内部设置有单元控制器,所述单元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LCD显示屏、键盘、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相连;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设置在下位单元机的底部,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直流电机相连,所述直流电机上设置有载荷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提升架监控场所。

Description

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属于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提升架是近些年来使用的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应用于高层剪力墙式楼盘,它能沿着建筑物体表向上或向下移动,提升架依照动力来源分为液压式、电动式、人力手拉式等主要几类,通用的电动式提升架主要采用普通交流电机驱动电葫芦进行升降动力输出。
但目前使用的提升架在控制过程中,电葫芦驱动速度恒定,升降启停时,冲击较大,不能根据起升架所处环境进行速度调整,如起升架组合面积较大时或环境风速较大时,应降低升降速度,使起升架实现平稳运行;在运行过程中,现行交流电机电葫芦起升模式无法监控升降过程中各单元电机输出载荷情况,容易出现不同步或超载故障,导致提升架倾斜。
另一方面,在现有提升架控制系统中,各单元模块连接采用现场总线进行连接,现场布线费时费力,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容易导致电缆连接松动、线缆破损问题,从而导致通讯中断,发生控制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硬件结构的改进。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包括设置在监控室内的上位控制机,所述上位控制机通过无线网络与多台下位单元机无线连接;
所述下位单元机的内部设置有单元控制器,所述单元控制器通过导线分别与LCD显示屏、键盘、电源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相连;
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设置在下位单元机的底部,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直流电机相连,所述直流电机上设置有载荷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所述载荷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数据采集模块相连;
所述上位控制机通过外接的通信模块与无线通信模块无线连接;
在提升架上设置有风速风向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所述风速风向传感器和高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上位控制机相连。
所述上位控制机还连接有声光报警模块。
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1,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脚并接电阻R10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后与15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脚至7脚分别与单元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8脚串接发光二极管D4后与电阻R10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9脚与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11脚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2脚并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后接地,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15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4脚串接电阻R9后与场效应管Q6的栅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5脚串接电阻R8后与场效应管Q5的栅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6脚串接电阻R7后与场效应管Q4的栅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8脚并接电阻R6的一端后与电容C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机的C相端口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9脚串接电阻R5后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20脚并接电容C4的另一端后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2脚并接电容C3的一端后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机的B相端口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3脚串接电阻R3后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4脚并接电容C3的另一端后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6脚并接电容C2的一端后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机的A相端口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7脚串接电阻R1后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28脚并接二极管D1的负极后与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场效应管Q6的漏极并接场效应管Q5的漏极,场效应管Q4的漏极后接地;
所述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相连;
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相连;
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
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并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场效应管Q3的源极后与VCC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单元控制器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2,所述单元控制器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控制芯片U2的电源端VBAT并接二极管D5的负极后与电容C7的一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3.3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6的负极,电池BT1的负极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电池BT1的正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2的复位端口RESET并接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后与复位开关K1的一端相连,所述复位开关K1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9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3.3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2的时钟OSC输出端并接晶振Y2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后与电容C8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时钟OSC输入端并接晶振Y2的另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7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2的时钟端PC15并接晶振Y1的一端后与电容C6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时钟端PC14并接晶振Y1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5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2的PC3端口与电阻R2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25的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3.3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使用的芯片为通信芯片U3,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通信芯片U3的4脚、5脚与单元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所述通信芯片U3的9脚并接电阻X1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后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X1的另一端串接电容C11后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0脚与电阻R16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1脚并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后与电感L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2、电容C13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2脚并接电感L1的一端后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3脚并接电感L1的另一端后与电感L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5的一端后与通信天线相连,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5脚并接通信芯片U3的18脚,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后与VDD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6脚与电阻R17的一端相连;
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并接通信芯片U3的17脚、20脚后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9脚串接电容C18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2的型号为STM32F103ZET6。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备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架监控系统在控制电动提升架升降过程中,控制提升架的升降速度和检测升降过程中电机输出载荷情况,不仅可以实现提升架平稳升降,还可以通过检测升降电机输出载荷,准确判断整个提升架在升降运转过程中的状态,避免提升架因倾斜或不同步导致提升架出现故障,杜绝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流电机取代常规电葫芦交流电机作为提升架升降的驱动动力,控制过程采用PWM控制电机模式,实现提升架平稳运行;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通信取代传统的有线通信模式,减少了现场电缆布置,提高了系统内各模块间通信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单元控制器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无线通信模块的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控制提升架工作过程的流程图;
图中:1为上位控制机、2为下位单元机、3为单元控制器、4为LCD显示屏、5为键盘、6为电源模块、7为数据采集模块、8为无线通信模块、9为直流电机驱动模块、10为直流电机、11为载荷传感器、12为红外传感器、13为位置传感器、14为通信模块、15为风速风向传感器、16为高度传感器、17为声光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包括设置在监控室内的上位控制机(1),所述上位控制机(1)通过无线网络与多台下位单元机(2)无线连接;
所述下位单元机(2)的内部设置有单元控制器(3),所述单元控制器(3)通过导线分别与LCD显示屏(4)、键盘(5)、电源模块(6)、数据采集模块(7)、无线通信模块(8)、直流电机驱动模块(9)相连;
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9)设置在下位单元机(2)的底部,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9)的信号输出端与直流电机(10)相连,所述直流电机(10)上设置有载荷传感器(11)、红外传感器(12)、位置传感器(13),所述载荷传感器(11)、红外传感器(12)、位置传感器(13)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数据采集模块(7)相连;
所述上位控制机(1)通过外接的通信模块(14)与无线通信模块(8)无线连接;
在提升架上设置有风速风向传感器(15)和高度传感器(16),所述风速风向传感器(15)和高度传感器(16)的信号输出端均与上位控制机(1)相连。
所述上位控制机(1)还连接有声光报警模块(17)。
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9)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1,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9)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脚并接电阻R10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后与15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脚至7脚分别与单元控制器(3)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8脚串接发光二极管D4后与电阻R10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9脚与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11脚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2脚并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后接地,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15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4脚串接电阻R9后与场效应管Q6的栅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5脚串接电阻R8后与场效应管Q5的栅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6脚串接电阻R7后与场效应管Q4的栅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8脚并接电阻R6的一端后与电容C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机(10)的C相端口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9脚串接电阻R5后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20脚并接电容C4的另一端后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2脚并接电容C3的一端后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机(10)的B相端口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3脚串接电阻R3后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4脚并接电容C3的另一端后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6脚并接电容C2的一端后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机(10)的A相端口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7脚串接电阻R1后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28脚并接二极管D1的负极后与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场效应管Q6的漏极并接场效应管Q5的漏极,场效应管Q4的漏极后接地;
所述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相连;
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相连;
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
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并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场效应管Q3的源极后与VCC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单元控制器(3)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2,所述单元控制器(3)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控制芯片U2的电源端VBAT并接二极管D5的负极后与电容C7的一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3.3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6的负极,电池BT1的负极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电池BT1的正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2的复位端口RESET并接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后与复位开关K1的一端相连,所述复位开关K1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9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3.3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2的时钟OSC输出端并接晶振Y2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后与电容C8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时钟OSC输入端并接晶振Y2的另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7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2的时钟端PC15并接晶振Y1的一端后与电容C6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时钟端PC14并接晶振Y1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5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2的PC3端口与电阻R2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25的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3.3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无线通信模块(8)使用的芯片为通信芯片U3,所述无线通信模块(8)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通信芯片U3的4脚、5脚与单元控制器(3)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所述通信芯片U3的9脚并接电阻X1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后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X1的另一端串接电容C11后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0脚与电阻R16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1脚并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后与电感L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2、电容C13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2脚并接电感L1的一端后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3脚并接电感L1的另一端后与电感L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5的一端后与通信天线相连,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5脚并接通信芯片U3的18脚,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后与VDD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6脚与电阻R17的一端相连;
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并接通信芯片U3的17脚、20脚后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9脚串接电容C18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2的型号为STM32F103ZET6。
本实用新型由上位控制机的主控制器、单元控制器、直流电机驱动模块、直流电机、及外部传感器等设备模块组成;所述主控制器和单元控制器均采用ARM系列CortexTM-M3处理器STM32F103ZET6,该处理器处理信号能力强,功耗低,具备良好的功能扩展能力,支持接入多种功能型号的传感器进行数据监控。
本实用新型采用STM32 单片机作为处理器,LCD液晶显示屏实现处理数据对外显示,键盘实现对提升架设备的操作,单元控制器通过直流电机驱动模块控制直流电机运动,同时检测直流电机工作状态,如电流、转矩等参数并发送回单元控制器,直流电机驱动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指令驱动直流电机进行运动,直流电机带动电葫芦实现提升架的上升或下降运动;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直流电机驱动模块采用控制芯片U1,具体为STC89C51型号的单片机芯片,也可以与AT89S51/52、AT89C51/52通用;由于本实用新型使用的直流电机具备良好的线性特性、优异的控制性能,支持变速控制,可以采用闭环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对其进行控制;由于专用在集成电路构成的直流电机驱动器的输出功率有限,不适合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需求,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直流电机驱动电路中接入场效应管来实现对大功率直流电机驱动控制;该驱动电路能够满足各种类型直流电机需求,并具有快速、精确、高效、低功耗等特点,可直接与单元控制器连接,应用PWM技术实现直流电机的调速控制。
本实用新型使用的通信芯片U3型号为NRF24L01,其支持2.4G射频信号远程无线传输,配合上位控制机设置的通信模块,可以将多台下位单元机与上位控制机建立无线信号连接,实现对提升架上不同位置直流电机的远程控制,上位控制机控制各直流电机同步动作,并实时接收各直流电机传感器反馈的采集数据;后期也可对无线通信模块在功能上进行扩展,使其数据传输兼备多种无线传输协议,如GSM/GPRS、WIFI、蓝牙、红外传输,提高对提升架电机无线监控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各单元控制器与主控制器之间采用现场工业总线的方式实现信息的传输,外围电路负责对环境风速、温度、湿度、高度、载荷、系统运行状态信息实时检测并反馈给处理器进行实时处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流电机取代常规电葫芦交流电机作为提升架升降的驱动动力,控制过程采用PWM控制电机模式,实现提升架平稳运行;采用无线通讯取代传统的有线通讯模式,减少了现场电缆布置,提升了系统各模块间通讯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执行以下操作步骤:
步骤一:启动上位控制机(1),上位控制机(1)检查与各功能模块及传感器的连接状态;
步骤二:操作上位控制机(1)与各下位单元机(2)建立连接,同时采集上位控制机(1)周边环境数据,包括温湿度、风速风向、高度数据,并将相应连接数据及环境数据显示在显示屏上;
步骤三:上位控制机(1)向下位单元机(2)发送数据采集指令,下位单元机(2)通过相应传感器采集直流电机(10)的载荷重量、高度位置数据,并将相应数据反馈回上位控制机(1);
步骤四:上位控制机(1)通过将采集数据与预设的参数阈值进行比对,判断是否超限;
如判断采集到的上位控制机(1)周边环境数据超限,则上位控制机(1)发出声光报警;
步骤五:如判断上位控制机(1)收到操作指令,则向各下位单元机(2)发出动作指令,控制直流电机工作,同时采集直流电机(10)的载荷及位置参数,上位控制机(1)将采集到的各直流电机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判断各直流电机在升降过程中,受力及高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上位控制机(1)发出声光报警,并向下位单元机(2)反馈自锁信号,控制相应的直流电机(10)停止工作;
步骤六:直流电机(10)停止工作后,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操作上位控制机(1)控制做适应性调整,将相应直流电机(10)的载荷及高度数据进行自适应调整,满足提升架安全动作参数后,控制下位单元机(2)解除直流电机(10)的锁定指令,控制继续工作,同时继续采集上位控制机(1)周边的环境参数和直流电机(10)的运行参数。
关于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各部件模块相互之间的连接关系是确定的、可实现的,除实施例中特殊说明的以外,其特定的连接关系可以带来相应的技术效果,并基于不依赖相应软件程序执行的前提下,解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部件、模块、具体元器件的型号、连接方式除具体说明的以外,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申请日前可以获取到的已公开专利、已公开的期刊论文、或公知常识等现有技术,无需赘述,使得本案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清楚、完整、可实现的,并能根据该技术手段重现或获得相应的实体产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监控室内的上位控制机(1),所述上位控制机(1)通过无线网络与多台下位单元机(2)无线连接;
所述下位单元机(2)的内部设置有单元控制器(3),所述单元控制器(3)通过导线分别与LCD显示屏(4)、键盘(5)、电源模块(6)、数据采集模块(7)、无线通信模块(8)、直流电机驱动模块(9)相连;
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9)设置在下位单元机(2)的底部,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9)的信号输出端与直流电机(10)相连,所述直流电机(10)上设置有载荷传感器(11)、红外传感器(12)、位置传感器(13),所述载荷传感器(11)、红外传感器(12)、位置传感器(13)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数据采集模块(7)相连;
所述上位控制机(1)通过外接的通信模块(14)与无线通信模块(8)无线连接;
在提升架上设置有风速风向传感器(15)和高度传感器(16),所述风速风向传感器(15)和高度传感器(16)的信号输出端均与上位控制机(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控制机(1)还连接有声光报警模块(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9)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1,所述直流电机驱动模块(9)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脚并接电阻R10的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后与15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脚至7脚分别与单元控制器(3)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8脚串接发光二极管D4后与电阻R10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9脚与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11脚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2脚并接电容C1的一端,电阻R13的一端后接地,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15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11的另一端,电阻R13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4脚串接电阻R9后与场效应管Q6的栅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5脚串接电阻R8后与场效应管Q5的栅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6脚串接电阻R7后与场效应管Q4的栅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8脚并接电阻R6的一端后与电容C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6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机(10)的C相端口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19脚串接电阻R5后与场效应管Q3的栅极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20脚并接电容C4的另一端后二极管D3的负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2脚并接电容C3的一端后与电阻R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机(10)的B相端口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3脚串接电阻R3后与场效应管Q2的栅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4脚并接电容C3的另一端后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6脚并接电容C2的一端后与电阻R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直流电机(10)的A相端口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1的27脚串接电阻R1后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1的28脚并接二极管D1的负极后与电容C2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场效应管Q6的漏极并接场效应管Q5的漏极,场效应管Q4的漏极后接地;
所述场效应管Q6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3的漏极相连;
所述场效应管Q5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2的漏极相连;
所述场效应管Q4的源极与场效应管Q1的漏极相连;
所述场效应管Q1的源极并接场效应管Q2的源极,场效应管Q3的源极后与VCC输入电源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控制器(3)使用的芯片为控制芯片U2,所述单元控制器(3)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控制芯片U2的电源端VBAT并接二极管D5的负极后与电容C7的一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3.3V输入电源相连,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并接二极管D6的负极,电池BT1的负极后接地,所述二极管D6的正极与电池BT1的正极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2的复位端口RESET并接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后与复位开关K1的一端相连,所述复位开关K1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9的另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3.3V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控制芯片U2的时钟OSC输出端并接晶振Y2的一端,电阻R14的一端后与电容C8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时钟OSC输入端并接晶振Y2的另一端,电阻R14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8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7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2的时钟端PC15并接晶振Y1的一端后与电容C6的一端相连,所述控制芯片U2的时钟端PC14并接晶振Y1的另一端后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6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5的另一端后接地;
所述控制芯片U2的PC3端口与电阻R2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4的另一端并接电阻R25的一端后接地,所述电阻R25的另一端与3.3V输入电源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8)使用的芯片为通信芯片U3,所述无线通信模块(8)的电路结构为:
所述通信芯片U3的4脚、5脚与单元控制器(3)的信号输出端相连;
所述通信芯片U3的9脚并接电阻X1的一端,电阻R16的一端后与电容C10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X1的另一端串接电容C11后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0脚与电阻R16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1脚并接电容C12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后与电感L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2、电容C13的另一端均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2脚并接电感L1的一端后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3脚并接电感L1的另一端后与电感L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感L3的另一端与电容C14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4的另一端并接电容C15的一端后与通信天线相连,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5脚并接通信芯片U3的18脚,电容C16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后与VDD输入电源相连;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6脚与电阻R17的一端相连;
所述电阻R17的另一端并接通信芯片U3的17脚、20脚后接地;
所述通信芯片U3的19脚串接电容C18后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芯片U2的型号为STM32F103ZET6。
CN201920685700.7U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 Active CN2098589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5700.7U CN209858971U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85700.7U CN209858971U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8971U true CN209858971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41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85700.7U Active CN209858971U (zh) 2019-05-14 2019-05-14 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897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1908A (zh) * 2019-05-14 2019-08-23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61908A (zh) * 2019-05-14 2019-08-23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9544B (zh) 一种升降架升降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6226632B (zh) 一种电机变频驱动器老化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210573366U (zh) 爬架控制系统
CN209858971U (zh) 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
CN209858974U (zh) 一种基于直流电机推杆的提升架控制系统
CN106774140B (zh) 一种油田抽油机节能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210103202U (zh) 一种提升架控制系统
CN116480390B (zh) 一种自动钻锚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472726B (zh) 产量检测智能化抽油机
CN211296605U (zh) 基于多传感器的无线升降桌系统
CN106933181A (zh) 一种小型发动机拆装装置电气控制系统
CN207002042U (zh) 一种吊运机自动化控制系统
CN110161908A (zh) 一种直流电机电动提升架无线监控系统及其监控方法
CN204947946U (zh) 一种采用物联网技术的抽油机智能控制系统
CN115402934A (zh) 一种架梁起重机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0161907A (zh) 一种基于直流电机推杆的提升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1869154U (zh) 基于vme总线的矿井提升机同步电机传动交交变频矢量控制系统
CN206892636U (zh) 一种小型发动机拆装装置电气控制系统
CN213937958U (zh) 一种工业预防性维护智能网关
CN110561328B (zh) 一种卫星姿态调整架车的控制系统
CN210968671U (zh) 一种卫星姿态调整架车的控制系统
CN211348474U (zh) 一种变频器综合测试装置
CN210972555U (zh) 用于搬运机器人的四轴同步提升系统
CN110104512A (zh) 一种提升架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8386242U (zh) 车间变压器在线监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