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7206U - 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57206U CN209857206U CN201920468785.3U CN201920468785U CN209857206U CN 209857206 U CN209857206 U CN 209857206U CN 201920468785 U CN201920468785 U CN 201920468785U CN 209857206 U CN209857206 U CN 2098572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mist generator
- tank
- water tank
- humidify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湿装置和空调器,所述加湿装置适于吊装在室内顶部且包括:补水水箱,所述补水水箱的底部或侧部设有出水口;水雾发生器,所述水雾发生器与所述补水水箱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雾发生器的进口通过连接管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通过将加湿装置吊装在室内顶部,避免了其占用室内空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通过将水雾发生器与补水水箱并排布置,降低了加湿装置的厚度,使得加湿装置更加美观;通过连接管将补水水箱与水雾发生器连通,使得补水水箱可自动向水雾发生器内补水,解决了两者的供水连接问题,在降低加湿装置的厚度的情况下,保证了供水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用户体验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用户通常会同时购置加湿器、空调器等电器,然而,大量的电器占用空间过多,同样也会影响用户居住环境的便利性和适宜性,存在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结构简单,用户体验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加湿装置,所述加湿装置适于吊装在室内顶部且包括:补水水箱,所述补水水箱的底部或侧部设有出水口;水雾发生器,所述水雾发生器与所述补水水箱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雾发生器的进口通过连接管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通过将加湿装置吊装在室内顶部,避免了其占用室内空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通过将水雾发生器与补水水箱并排布置,降低了加湿装置的厚度,使得加湿装置更加美观;通过连接管将补水水箱与水雾发生器连通,使得补水水箱可自动向水雾发生器内补水,解决了两者的供水连接问题,在降低加湿装置的厚度的情况下,保证了供水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用户体验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所述连接管为U形管、L形管、直管中的任意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所述连接管为软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还包括: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连接管上、所述进口处或者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进口的连接处,所述单向阀被构造成只在水流从所述出水口向所述进口流动时单向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所述进口位于所述水雾发生器的底部或侧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所述补水水箱的底壁内表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且与所述凹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由凸出于所述补水水箱的底壁外表面的凸柱限定出,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凸柱。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所述水雾发生器设有通气阀,用于控制所述水雾发生器与外界之间的通断。
具体地,所述水雾发生器包括:加热水箱;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水箱,用于对所述加热水箱内的水加热,所述加热件与所述通气阀不同时开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所述水雾发生器包括多个,所述补水水箱具有多个所述出水口,多个所述出水口与多个所述水雾发生器的进口一一对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加湿装置,通过采用上述加湿装置,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并在降低加湿装置的厚度的情况下,保证了供水的可靠性,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用户体验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水水箱和连接管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水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水水箱的侧视图;
图5是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加湿装置100,
补水水箱10,出水口11,凹槽12,凸柱13,
水雾发生器20,连接管30,单向阀40,接水盘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0,加湿装置100适于安装至厨房或卫生间等靠近水源的位置,这里的水源可以是自来水,也可以是经过净水器过滤后的水,且加湿装置100吊装在室内的顶部。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0包括:补水水箱10和水雾发生器20,补水水箱10具有出水口11,出水口11设置在补水水箱10的底部或侧部,补水水箱10与水源连通,从而可以及时将水源的水引入补水水箱10内,且补水水箱10内具有浮子,在浮子的作用下,既避免了补水水箱10内水量过高溢出,又保证了补水水箱10内持续有水。
水雾发生器20可以产生雾气或产生蒸汽,以将雾气或蒸汽输送至室内,提高室内的湿度,从而提高用户的舒适性,水雾发生器20与补水水箱10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从而降低加湿装置100的厚度,出水口11与水雾发生器20的进口通过连接管30连通,以使补水水箱10内的水可以依靠重力及时流至水雾发生器20内,实现补水的作用。
其中,水雾发生器20的进口位于水雾发生器20的底部或侧部,以布局简洁合理为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0,通过将加湿装置100吊装在室内顶部,避免了其占用室内空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通过将水雾发生器20与补水水箱10并排布置,降低了加湿装置100的厚度,使得加湿装置100更加美观;通过连接管30将补水水箱10与水雾发生器20连通,使得补水水箱10可自动向水雾发生器20内补水,解决了两者的供水连接问题,在降低加湿装置100的厚度的情况下,保证了供水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用户体验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连接管30为U形管、L形管、直管中的任意一种,其中,连接管30可以为软管,软管既便于与水雾发生器20和补水水箱10的连接,且连接可靠,又便于在加湿装置100内的布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湿装置100上还包括单向阀40,单向阀40设置在连接管30上,且单向阀40被构造成只在水流从出水口11向进口流动时单向导通,从而避免了水雾发生器20内的水倒流至补水水箱10内,影响整个加湿装置100的使用。当然,单向阀40也可以设置在水雾发生器20的进口处,单向阀40还可以设置在连接管30与进口的连接处,由此保证水流从出水口11向水雾发生器20的进口单向流动。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补水水箱10的底壁内表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12,出水口11设于凹槽12的底壁,且出水口11与凹槽12连通,由此保证补水水箱10内的水可以完全通过凹槽12流出,避免了部分水长时间汇集在补水水箱10底部无法排出、而导致水质变差等问题,进而影响加湿装置100的使用效果。
如图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补水水箱10的底壁外表面具有凸出其的凸柱13,凸柱13形成中空的结构从而限定出出水口11,连接管30的一端套设在凸柱13上,由此实现连接管30与补水水箱10的连接,装卸方便,维修成本低,且安装后的稳定性好。
进一步地,凸柱13位于补水水箱10底部凹槽12的正下方,从而及时将流至凹槽12内的水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水雾发生器20设有通气阀,通气阀用于控制水雾发生器20与外界之间的通断,即当水雾发生器20内的气压高于或低于补水水箱10内的气压时,可以将水雾发生器20与外界导通,从而使水雾发生器20与补水水箱10内气压平衡,以便于水流及时通过连接管30流至水雾发生器20内,使得水雾发生器20与补水水箱10内的水位线保持平衡,保证水雾发生器20使用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水雾发生器20包括:加热水箱和加热件,加热件设置在加热水箱内,加热件用于对加热水箱内的水加热,从而可以产生蒸汽,水雾发生器20的出口可以通过蒸汽输送管路连通至不同的房间,以对各个房间进行加湿,提高每个房间的舒适性。其中,加热件与通气阀不同时开启,以避免加热件工作形成的蒸汽通过通气阀流出,既影响了对各个房间的加湿效果,又造成了室内顶部的潮湿,进而影响加湿装置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热件可以设置在加热水箱的内部或表面,加热件可以为PTC、厚膜、电加热管、电极加热或红外线加热等,优选地,采用PTC加热件,PTC加热件工作时不发红,无明火,可干烧,使用方便,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在一些示例中,当蒸汽输送管路内出现冷凝水时,会在管路内形成局部下沉的情况,冷凝水残留至此形成水封,由此使得水雾发生器20内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会存在水雾发生器20内的压力大于补水水箱10内的压力的情况,补水水箱10内的水无法依靠重力流至水雾发生器20内,此时将通气阀打开,使得水雾发生器20与外界导通,降低水雾发生器20内的压力,直至水雾发生器20与补水水箱10内压力平衡,从而补水水箱10可以进一步向水雾发生器20补水。
当蒸汽输送管路内蒸汽冷凝后会形成负压状态,此时会产生虹吸效应,因而需要将通气阀打开,使水雾发生器20与外界导通,使得虹吸形成后可以直接吸收外界空气,避免其直接吸收补水水箱10内的水,而影响加湿装置100的使用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水雾发生器20包括多个,补水水箱10具有多个出水口11,多个出水口11与多个水雾发生器20的进口一一对应连通,多个水雾发生器20的出口可以连通至多个不同的房间,通过控制加热件的工作,可以自动实现对不同房间的加湿,无需额外设置通断阀,控制方便,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0,通过采用上述加湿装置100,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并在降低加湿装置100的厚度的情况下,保证了供水的可靠性,结构简单,连接方便,用户体验好。
下面结合图1-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加湿装置100,加湿装置100安装在厨房且吊装在室内的顶部,空调室内机与加湿装置100连通,但空调室内机安装在其他房间。加湿装置100包括补水水箱10、水雾发生器20和接水盘50,其中,接水盘50位于补水水箱10和水雾发生器20的下方,用于盛接补水水箱10和水雾发生器20流出的水。
补水水箱10具有多个出水口11,出水口11设置在补水水箱10的底部,具体地,补水水箱10的底壁外表面具有凸出其的凸柱13,凸柱13形成中空的结构从而限定出出水口11,补水水箱10的底壁内表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12,凹槽12的位置与凸柱13的位置对应,出水口11与凹槽12连通,由此保证补水水箱10内的水可以完全流出,避免水流长时间残留在补水水箱10内。
补水水箱10的进水口与水源连通,以将水源的水引入补水水箱10内,这里的水源是经过净水器过滤后的水,以提高加湿装置100的使用体验和使用寿命,补水水箱10内具有浮子,避免补水水箱10缺水或溢水。
水雾发生器20与补水水箱10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水雾发生器20具有多个,多个水雾发生器20与出水口11一一对应连通,水雾发生器20的进口通过连接管30与补水水箱10的出水口11连接,补水水箱10内的水可以依靠重力及时流至水雾发生器20内,自动实现补水。
具体地,连接管30为U形管,连接管30的一端套设在凸柱13上,水雾发生器20的侧部具有进口,连接管30的另一端与水雾发生器20的进口连接,且连接处设有单向阀40,从而使水流仅可以从出水口11向进口单向流动,防止水流倒流,影响加湿装置100的可靠性。
水雾发生器20包括加热水箱、加热件和通气阀,加热件设置在加热水箱内,加热件用于对加热水箱内的水加热,从而可以产生蒸汽,蒸汽通过水雾发生器20的出口输送至不同的房间并与空调室内机连通,以对各个房间进行加湿。通气阀设在加热水箱内,通气阀用于控制水雾发生器20与外界之间的通断,且通气阀与加热件不同时开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将加湿装置100吊装在室内顶部,避免了其占用室内空间,提高了空间的利用率;通过将水雾发生器20与补水水箱10并排布置,降低了加湿装置100的厚度,使得加湿装置100更加美观;通过连接管30将补水水箱10与水雾发生器20连通,使得补水水箱10可自动向水雾发生器20内补水,解决了两者的供水连接问题,保证了供水的可靠性;通过设置通气阀,进一步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装置适于吊装在室内顶部且包括:
补水水箱,所述补水水箱的底部或侧部设有出水口;
水雾发生器,所述水雾发生器与所述补水水箱沿水平方向并排布置,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水雾发生器的进口通过连接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U形管、L形管、直管中的任意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为软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单向阀,所述单向阀设于所述连接管上、所述进口处或者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进口的连接处,所述单向阀被构造成只在水流从所述出水口向所述进口流动时单向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位于所述水雾发生器的底部或侧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水箱的底壁内表面具有向下凹陷的凹槽,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凹槽的底壁且与所述凹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由凸出于所述补水水箱的底壁外表面的凸柱限定出,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套设于所述凸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发生器设有通气阀,用于控制所述水雾发生器与外界之间的通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发生器包括:
加热水箱;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于所述加热水箱,用于对所述加热水箱内的水加热,所述加热件与所述通气阀不同时开启。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发生器包括多个,所述补水水箱具有多个所述出水口,多个所述出水口与多个所述水雾发生器的进口一一对应连通。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内机和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加湿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68785.3U CN209857206U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68785.3U CN209857206U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57206U true CN209857206U (zh) | 2019-12-27 |
Family
ID=68937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68785.3U Active CN209857206U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5720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39351A (zh) * | 2021-09-07 | 2021-11-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湿帘布液器及蒸发冷却设备 |
CN114963304A (zh) * | 2022-07-29 | 2022-08-30 | 杭州圣久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家用空调加湿装置 |
-
2019
- 2019-04-08 CN CN201920468785.3U patent/CN20985720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39351A (zh) * | 2021-09-07 | 2021-11-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湿帘布液器及蒸发冷却设备 |
CN114963304A (zh) * | 2022-07-29 | 2022-08-30 | 杭州圣久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家用空调加湿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57206U (zh) | 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 |
CN209857210U (zh) | 空气调节装置 | |
CN109974121B (zh) | 空调加湿器和空调器 | |
CN109973972B (zh) | 蒸汽发生装置、控制方法及空气调节装置 | |
CN209763394U (zh) | 加湿装置及空调器 | |
CN209819725U (zh) | 多联式空调系统 | |
EP3904763A1 (en) | Steam generation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
CN207262576U (zh) | 空调器 | |
EP3901527A1 (en) |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 |
CN209857354U (zh) | 接水盘组件和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装置 | |
CN210014467U (zh) | 空调加湿器的补水水箱、空调加湿器和空调器 | |
CN106440059A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系统 | |
CN114688656B (zh) | 空调器 | |
CN209857220U (zh) | 空调加湿器和空调器 | |
CN209857223U (zh) | 空调加湿器、空调加湿器的接水盘的安装结构及空调器 | |
CN209819726U (zh) | 加湿装置和多联式空调系统 | |
CN211290434U (zh) | 一种温度湿度智能自动调节通风设备 | |
CN210128434U (zh) | 多联式空调系统 | |
CN210891596U (zh) |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
CN210485666U (zh) |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
CN210485667U (zh) |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
CN210861420U (zh) | 空调器的加湿补水组件以及空调器 | |
CN209857221U (zh) | 加湿装置和空调器 | |
CN209819723U (zh) | 多联式空调系统 | |
CN210485663U (zh) |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