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7197U - 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7197U
CN209857197U CN201920468271.8U CN201920468271U CN209857197U CN 209857197 U CN209857197 U CN 209857197U CN 201920468271 U CN201920468271 U CN 201920468271U CN 209857197 U CN209857197 U CN 2098571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 tank
working
air treatment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82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涛
罗彬�
罗羽钊
潘柏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Midea HVAC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Heating and Ventilat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682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71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71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71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水箱组件包括:水箱组件、工作水箱、进水管组件、加热装置和蒸汽阀。补水水箱内设有盛水腔室,补水水箱上设有与盛水腔室连通的出水口,工作水箱内限定出盛水空间,工作水箱上设有与盛水空间相连通的进水口和蒸汽出口,进水管组件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加热装置设在工作水箱上,加热装置对盛水空间的水进行加热以形成水蒸汽,水蒸汽通过蒸汽出口排出,蒸汽阀设在工作水箱上,当蒸汽阀处于打开状态时,盛水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组件,通过设置蒸汽阀,可以通过控制蒸汽阀的开闭以调节工作水箱内的压力,从而可以确保水箱组件能够正常地运行。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空气处理设备内设有水箱,水箱内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对水箱内的水加热以形成水蒸汽,水蒸汽可以通过蒸汽输送管进入到室内空间内以起到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目的。但是,蒸汽输送管内容易出现液封,从而使得水箱的内部压力与外部空间压力之间不能得到有效平衡,严重影响了空气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所述水箱组件具有操作方便、运行流畅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又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水箱组件的空气处理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包括:补水水箱,所述补水水箱内设有盛水腔室,所述补水水箱上设有与所述盛水腔室连通的出水口;工作水箱,所述工作水箱内限定出盛水空间,所述工作水箱上设有与所述盛水空间相连通的进水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上方;进水管组件,所述进水管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相连,以使所述补水水箱通过所述进水管组件对所述工作水箱补水;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在所述工作水箱上,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盛水空间的水进行加热以形成水蒸汽,所述水蒸汽通过所述蒸汽出口排出;蒸汽阀,所述蒸汽阀设在所述工作水箱上,当所述蒸汽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盛水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通过设置蒸汽阀,可以通过控制蒸汽阀的开闭以调节工作水箱内的压力,由此可以确保补水水箱能够正常地对工作水箱进行补水,从而可以确保水箱组件能够正常地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装置形成为设在所述盛水空间内的PTC加热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PTC加热管和所述蒸汽阀通信相连,所述检测装置可检测所述PTC加热管的工作电流,所述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根据所述PTC加热管的工作电流大小控制所述蒸汽阀的打开或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工作水箱上设有安装接口,所述蒸汽阀设有与所述安装接口螺纹连接的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接口的最底端不低于所述蒸汽出口的最底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蒸汽阀的开度可调,所述蒸汽阀被构造成处于打开状态时根据所述盛水空间与所述补水水箱之间的压力差调节所述蒸汽阀的开度大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管组件包括管体和单向阀,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管体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水口之间设有所述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在从所述补水水箱到所述工作水箱的流通方向上单向导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工作水箱为多个,每个所述工作水箱上均设有对应的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蒸汽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补水水箱为一个,所述补水水箱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工作水箱一一对应的出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工作水箱上设有与所述盛水空间连通的排水出口,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水出口的排水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工作水箱内温度的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在所述工作水箱上,所述工作水箱内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所述温控器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在工作水箱的外周壁上以固定所述温控器,所述工作水箱上设有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的蒸汽输送管,所述固定支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蒸汽输送管的下方以支撑所述蒸汽输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通过设置上述水箱组件,可以使空气处理设备的运行更加平稳,从而可以提升空气处理设备对室内的空气湿度的调节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接水盘组件,所述接水盘组件具有接水空间,所述水箱组件设在所述接水空间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内限定出所述接水空间,所述接水盘上设有与所述接水空间连通的排水口;排水管组件,所述排水管组件设在所述接水盘上,所述排水管组件与所述排水口连通以将所述接水空间的水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水管组件包括虹吸管和套管,所述虹吸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二管部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部的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出水端的上方,所述套管的轴向一端敞开设置,所述套管外套于所述第一管部并与所述第一管部间隙配合以限定出进水流路,所述进水流路分别与所述接水空间和所述第一管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水流路的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出水端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组件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水水箱对工作水箱进行补水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水箱在第一视图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水箱在第二视图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水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B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水盘组件沿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C圈示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附图标记:
空气处理设备100,
水箱组件1,
补水水箱11,本体111,固定支耳111a,箱盖112,
工作水箱12,箱体121,固定架122,安装接口1211,
进水管组件13,管体131,单向阀132,
加热装置14,PTC加热管14a,
蒸汽阀15,接头151,
排水阀16,温控器17,固定支架18,蒸汽输送管19,液封19a,
接水盘组件2,
接水盘21,接水空间21a,排水口21b,底板211,集水部2111,围板212,
排水管组件22,进水流路22a,虹吸管221,第一管部221a,第二管部221b,套管222,密封端222a,敞开端222b,连接部2221,安装孔2221a,
漏水检测装置23,挡水板24,螺钉柱2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箱组件1,该水箱组件1可以用于空气处理设备100中。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的水箱组件1,可以包括:补水水箱11、工作水箱12、进水管组件13、加热装置14和蒸汽阀15。
其中,补水水箱11内可以设有盛水腔室,补水水箱11上可以设有与盛水腔室连通的出水口。工作水箱12内可以限定出盛水空间,工作水箱12上可以设有与盛水空间相连通的进水口和蒸汽出口,蒸汽出口可以位于进水口的上方。进水管组件13的两端可以分别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相连,由此可以使补水水箱11通过进水管组件13对工作水箱12补水。
具体而言,当水箱组件1工作时,补水水箱11的盛水腔室内可以盛放有水。其中,补水水箱11可以与水源(例如水龙头)相连,可以通过水源对补水水箱11进行加水。盛水腔室内的水可以通过出水口进入到进水管组件13内,然后可以通过进水口进入到补水水箱11内,由此可以实现对补水水箱11进行加水。可选地,工作水箱12的高度可以高于补水水箱11的高度,由此,补水水箱11内的水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进入到补水水箱11内,可以使补水水箱11的补水方式更加简单,无需在补水水箱11内设置专门的抽水泵,从而可以降低水箱组件1的能量消耗。
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14可以设在工作水箱12上,加热装置14可以对盛水空间的水进行加热以形成水蒸汽,水蒸汽可以通过蒸汽出口排出。具体而言,当补水水箱11内的水进入到工作水箱12后,加热装置14可以对盛水空间内的水进行加热,水受热气化后形成水蒸汽,盛水空间内的水蒸汽可以通过蒸汽出口排出。从蒸汽出口排出的水蒸汽可以进入到室内空间内,由此可以起到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目的。可选地,工作水箱12上可以设置多个间隔设置的蒸汽出口,由此可以提升工作水箱12的蒸汽排放效率,进而可以提升水箱组件1对空气湿度的调节效率。
如图1-图2所示,蒸汽阀15可以设在工作水箱12上,当蒸汽阀15处于打开状态时,盛水空间可以与外部空间连通。具体地,当水箱组件1工作时,蒸汽阀15可以处于关闭状态,加热装置14加热水产生的水蒸汽可以通过蒸汽出口排出。当需要调节工作水箱12内的压力时,蒸汽阀15可以调节至打开状态,此时盛水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由此可以使盛水空间内的压力与外部压力保持平衡,可以确保工作水箱12进水和排汽更加流畅。
例如,当工作水箱12内的水蒸汽无法正常通过蒸汽出口排出或工作水箱12内的水蒸汽排放速度较慢时,此时盛水空间内的空气压力大于补水水箱11内的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补水水箱11内的水无法通过进水管组件13进入到补水水箱11内,从而会导致加热装置14出现干烧的现象,由此不仅会缩短加热装置14的使用寿命,还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此时,可以将蒸汽阀15调节至打开状态,工作水箱12内的水蒸汽可以通过蒸汽阀15排出,由此可以减小补水水箱11与工作水箱12之间的压差,可以使补水水箱11内的水顺利地进入到工作水箱12内,使水箱组件1能够正常地运行。
又例如,当工作水箱12内的压力小于补水水箱11内的压力时,进水管组件13在补水水箱11和工作水箱12之间可以形成虹吸效应,在负压的作用下,补水水箱11会持续向工作水箱12内进行补水,工作水箱12内的水会直接通过蒸汽出口排出,从而使得水箱组件1不能正常的运行。此时,可以将蒸汽阀15调节至打开状态,外部空气可以通过蒸汽阀15进入到工作水箱12内以平衡工作水箱12与补水水箱11之间的压差。由此,补水水箱11可以对工作水箱12进行正常补水。当工作水箱12内的水位到达低于蒸汽出口的液位时,补水水箱11可以停止朝向工作水箱12补水,加热装置14开始对盛水空间内的水加热以产生水蒸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的水箱组件1,通过设置蒸汽阀15,可以通过控制蒸汽阀15的开闭以调节工作水箱12内的压力,由此可以确保补水水箱11能够正常地对工作水箱12进行补水,从而可以确保水箱组件1能够正常地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加热装置14可以形成为设在盛水空间内的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温度系数)加热管14a,PTC加热管14a具有性能稳定可靠、加热效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由此可以提升水箱组件1内水蒸汽的产生效率,进而可以提升空气处理设备100对空气湿度的调节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箱组件1还可以包括检测装置(图未示出),检测装置可以分别与PTC加热管14a和蒸汽阀15通信相连,检测装置可检测PTC加热管14a内的工作电流,检测装置可以被构造成根据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大小控制蒸汽阀15的打开或关闭,由此可以实现蒸汽阀15的自动控制,可以使水箱组件1的实际使用更加方便。
具体而言,PTC加热管14a内的工作电流可以根据盛水空间内的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可以根据PTC加热管14a内的工作电流判断盛水空间内的液位高低。例如,当盛水空间内的水淹没PTC加热管14a时,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保持不变。当PTC加热管14a的一部分位于液面上方时,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可以随着盛水空间内的液位的降低而减小。当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小于设定值时,则说明盛水空间内的液位降低到需要补水水箱11进行补水的位置。间隔第一设定时间后,盛水空间内的水蒸汽冷凝转化成冷凝水,盛水空间内的气压降低。此时检测装置可以控制蒸汽阀15打开,外部空气可以通过蒸汽阀15进入到工作水箱12内以平衡工作水箱12与补水水箱11之间的压差,由此可以防止补水水箱11与工作水箱12之间形成虹吸效应,可以确保水箱组件1能够正常地运行。
反之,此时若不打开蒸汽阀15,工作水箱12内的压力越来越小于补水水箱11内的压力,补水水箱11与工作水箱12之间会形成虹吸效应。在虹吸效应的作用下,补水水箱11持续向工作水箱12内进行补水,补水水箱11内的水直接通过蒸汽出口排出,由此使得工作水箱12不能正常的产生水蒸汽,影响空气处理设备的空气处理效果。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工作水箱12上可以设有安装接口1211,蒸汽阀15可以设有与安装接口1211螺纹连接的接头151。例如,安装接口1211内可以设有内螺纹,接头151的外周壁上可以设置外螺纹,当蒸汽阀15与工作水箱12进行装配时,接头15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安装接口1211配合在一起。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蒸汽阀15的装配方式更加简单,可以提升蒸汽阀15的装配效率。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蒸汽阀15与工作水箱12之间的装配方式并不仅限于此。例如,蒸汽阀15也可以通过插接配合的方式与工作水箱12装配在一起,蒸汽阀15还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工作水箱12连接在一起,蒸汽阀15与工作水箱12之间的装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设置,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接口1211的最底端可以不低于蒸汽出口的最底端。例如,当安装接口1211与蒸汽出口的开口大小相同时,安装接口1211的中心轴线的高度不低于蒸汽出口的中心轴线的高度。当安装接口1211的开口大小大于蒸汽出口时,安装接口1211的最底端不低于蒸汽出口的最底端。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防止盛水空间内的液位太高而通过安装接口1211排出,可以确保蒸汽阀15的正常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蒸汽阀15的开度可调,蒸汽阀15可以被构造成处于打开状态时,可以根据盛水空间与补水水箱11之间的压力差调节蒸汽阀15的开度大小。例如,蒸汽阀15的开度可以随着盛水空间与补水水箱11内的压力差呈线性变化,随着盛水空间与补水水箱11内的压力差不断增大,蒸汽阀15的开度逐渐增大。又例如,蒸汽阀15的开度可以包括开度逐渐增大的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和第三等级。当盛水空间与补水水箱11内的压力差小于第一设定压力值时,可以将蒸汽阀15的开度调节至第一等级。当盛水空间与补水水箱11内的压力差介于第一设定压力值和第二设定压力值之间时(第二设定压力值大于第一设定压力值),可以将蒸汽阀15的开度调节至第二等级。当盛水空间与补水水箱11内的压力差大于第二设定压力值时,可以将蒸汽阀15的开度调节至第三等级。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升蒸汽阀15对工作水箱12内的压力调节效率。
如图2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进水管组件13可以包括管体131和单向阀132,管体131的第一端可以与出水口相连,管体131的第二端与进水口之间可以设有单向阀132,单向阀132可以在从补水水箱11到工作水箱12的流通方向上单向导通,由此可以确保工作水箱12的正常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当补水水箱11内压力小于工作水箱12内的压力时,在压力差的作用下,进水管组件13在补水水箱11和工作水箱12之间形成虹吸效应,工作水箱12内的水可以通过进水管组件13回流到补水水箱11内,由此会导致加热装置14出现干烧的情况,不仅影响了工作水箱12的正常运行,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通过设置单向阀132,单向阀132可以在从补水水箱11到工作水箱12的流通方向上单向导通,由此可以有效防止工作水箱12内的水回流到补水水箱11内,可以确保水箱组件1的正常运行。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工作水箱12可以为多个,每个工作水箱12上均可以设有对应的加热装置14和蒸汽阀15,当水箱组件1工作时,可以分别控制每个工作水箱12内的加热装置14的工作状态,由此可以控制其中一个工作水箱12工作以产生水蒸汽,也可以控制其中的至少两个工作水箱12同时工作,还可以控制所有的工作水箱12同时工作。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提升水箱组件1的使用灵活性,进而可以提升空气处理设备100对空气湿度的调节效率。
例如,当室内的空气湿度与适宜的空气湿度之间的湿度差较小时,以控制其中一个工作水箱12工作以产生水蒸汽。当室内的空气湿度与适宜的空气湿度之间的湿度差较大时,可以控制其中的至少两个工作水箱12或控制所有的工作水箱12同时工作,由此可以在单位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水蒸汽,可以实现快速调节空气湿度的目的。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补水水箱11可以为一个,补水水箱11上可以设有与多个工作水箱12一一对应的出水口,由此,通过上述设置,补水水箱11可以实现“一拖多”的供水效果,补水水箱11可以同时对多个工作水箱12进行补水,不仅可以使水箱组件1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还可以使水箱组件1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工作水箱12上可以设有与盛水空间连通的排水出口,水箱组件1还可以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水出口的排水阀16。具体而言,当工作水箱12进行工作时,排水阀16处于关闭排水出口的状态,由此可以使盛水空间能够正常的存水。当工作水箱12停止使用后,若需要将工作水箱12内的水排出时,可以控制排水阀16打开排水出口,工作水箱12内的水可以通过排水出口排出。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方便工作水箱12进行排水,可以满足用户的特定使用需求。可选地,排水出口可以设在工作水箱12的底部,由此可以方便将盛水空间内的水排放干净。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水箱组件1还可以包括用于检测工作水箱12内温度的温控器17,温控器17可以设在工作水箱12上,当工作水箱12内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温控器17可以控制加热装置14停止加热,由此可以防止加热装置14出现干烧而引发火灾,进而可以提升水箱组件1的使用安全性。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水箱组件1还可以包括固定支架18,固定支架18可以设在工作水箱12的外周壁上以固定温控器17,工作水箱12上可以设有与蒸汽出口连通的蒸汽输送管19,固定支架18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蒸汽输送管19的下方以支撑蒸汽输送管19,由此不仅方便对温控器17进行固定,而且固定支架18同时还可以起到支撑蒸汽输送管19的作用,无需设置专门支撑蒸汽输送管19的支撑装置,可以使工作水箱12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紧凑。
例如,蒸汽输送管19的一端可以与蒸汽出口相连,工作水箱12内的水蒸汽可以通过蒸汽输送管19输送到特定区域内。温控器17可以通过焊接连接的方式与固定支架18连接在一起,然后固定支架18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与工作水箱12的箱体121相连,固定支架18的顶部止抵在蒸汽输送管19上以支撑蒸汽输送管19。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工作水箱12的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分布更加合理,大大减小了水箱组件1占用的装配空间。
下面参考附图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水箱组件1,该水箱组件1可以用于空气处理设备100中。其中,空气处理设备100可以为空调器,空气处理设备100也可以为加湿装置。值得理解的是,下面描述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的水箱组件1,包括:补水水箱11、工作水箱12、进水管组件13、加热装置14、蒸汽阀15、排水阀16和温控器17。
如图8所示,补水水箱11为一个,补水水箱11内可以设有盛水腔室,补水水箱11上可以设有多个与盛水腔室连通的出水口。工作水箱12为多个,每个工作水箱12内均限定出盛水空间,每个工作水箱12上均设有与盛水空间相连通的进水口和蒸汽出口,蒸汽出口可以位于对应的进水口的上方。
补水水箱11通过多个进水管组件13分别与多个工作水箱12相连。其中,每个进水管组件13可以包括管体131和单向阀132,管体131的第一端可以与对应的出水口相连,管体131的第二端与对应的进水口之间可以设有单向阀132,单向阀132可以在从补水水箱11到工作水箱12的流通方向上单向导通。
如图1所示,补水水箱11可以包括本体111和箱盖112,本体111可以限定出盛水腔室,盛水腔室的顶部敞开设置,箱盖112盖设在本体111上以密封盛水腔室。其中,本体111上设有多个在其周向方向上间隔分布的固定支耳111a。工作水箱12包括中空的箱体121,箱体121内可以限定出盛水空间,箱体121上设有多个间隔分布的固定架122。水箱组件1适于吊装在支撑物体(例如天花板)上,当水箱组件1进行安装时,多个固定支耳111a和多个固定架122同时与支撑物体相连。
如图2和图6所示,加热装置14为两个并形成为设在盛水空间内的PTC加热管14a,两个PTC加热管14a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温控器17为两个并分别设在工作水箱12上,两个温控器17与两个PTC加热管14a一一对应,当工作水箱12内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每个温控器17可以分别控制对应的PTC加热管14a停止加热。水箱组件1还包括固定支架18,固定支架18可以设在工作水箱12的外周壁上以固定温控器17,工作水箱12上可以设有与蒸汽出口连通的蒸汽输送管19,固定支架18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位于蒸汽输送管19的下方以支撑蒸汽输送管19。
如图5所示,工作水箱12上可以设有与盛水空间连通的排水出口,水箱组件1还可以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排水出口的排水阀16。当工作水箱12进行工作时,排水阀16处于关闭排水出口的状态,由此可以使盛水空间能够正常的存水。当工作水箱12停止使用后,若需要将工作水箱12内的水排出时,可以控制排水阀16打开排水出口,工作水箱12内的水可以通过排水出口排出。
如图3所示,工作水箱12上可以设有安装接口1211,安装接口1211内可以设有内螺纹。蒸汽阀15上设有具有外螺纹的接头151,当蒸汽阀15与工作水箱12进行装配时,接头15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安装接口1211配合在一起。
水箱组件1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以分别与PTC加热管14a和蒸汽阀15通信相连,检测装置可以检测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检测装置可以被构造成根据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大小控制蒸汽阀15的打开或关闭。其中,当盛水空间内的水淹没PTC加热管14a时,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保持不变。当PTC加热管14a的一部分位于液面上方时,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可以随着盛水空间内的液位的降低而减小。
具体而言,当水箱组件1工作时,补水水箱11的盛水腔室内可以盛放有水。其中,补水水箱11可以与水源(例如水龙头)相连,可以通过水源对盛水腔室进行加水。盛水腔室内的水可以通过出水口进入到进水管组件13内,然后可以通过进水口进入到补水水箱11内,由此可以对补水水箱11进行加水。当补水水箱11内的水进入到工作水箱12后,PTC加热管14a可以对盛水空间内的水进行加热,水受热气化后形成水蒸汽,盛水空间内的水蒸汽可以通过蒸汽出口排出。从蒸汽出口排出的水蒸汽可以进入到室内空间内,由此可以起到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目的。
当检测装置检测到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小于设定值时,则说明盛水空间内的液位降低到需要补水水箱11进行补水的位置。间隔第一设定时间后,盛水空间内的水蒸汽冷凝转化成冷凝水,盛水空间内的气压降低。此时检测装置可以控制蒸汽阀15打开,外部空气可以通过蒸汽阀15进入到工作水箱12内以平衡工作水箱12与补水水箱11之间的压差,由此可以防止补水水箱11与工作水箱12之间形成虹吸效应,可以确保水箱组件1能够正常地运行。
随着水箱组件1的长时间使用,蒸汽输送管19内极易生产冷凝水,冷凝水堆积会形成液封19a,液封19a会阻挡工作水箱12内的水蒸汽排出。由此,工作水箱12内的水蒸汽的量逐渐增多,从而使得工作水箱12内的压力大于补水水箱11内的压力。在压力的作用下,补水水箱11内的水无法通过进水管组件13进入到补水水箱11内,从而会使加热装置14出现干烧的现象,不仅会缩短加热装置14的使用寿命,还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此时,可以将蒸汽阀15调节至打开状态,工作水箱12内的水蒸汽可以通过蒸汽阀15排出,由此可以减小补水水箱11与工作水箱12内的压差,可以使补水水箱11内的水顺利地进入到工作水箱12内,使水箱组件1能够正常地运行。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可以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的水箱组件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通过设置上述水箱组件1,可以使空气处理设备100的运行更加平稳,可以提升空气处理设备100对室内的空气湿度的调节效果。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空气处理设备100还可以包括接水盘组件2,接水盘组件2可以具有接水空间21a,水箱组件1可以设在接水空间21a的上方,由此,从水箱组件1上滴落的水可以进入到接水空间21a内,从而可以防止空气处理设备100出现漏水的现象,可以提升空气处理设备100的使用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接水盘组件2可以包括接水盘21和排水管组件22,接水盘21内可以限定出接水空间21a,接水盘21上可以设有与接水空间21a连通的排水口21b,由此可以使接水盘组件2的结构设计更加简单,而且排水管组件22可以顺利地将接水盘21内的水排出,可以提升防止接水盘21长时间存水而影响接水盘21的使用寿命。
如图8-图1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排水管组件22可以包括虹吸管221和套管222,虹吸管221可以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部221a和第二管部221b,第二管部221b可以与排水口21b连通,第一管部221a的进水端可以位于第二管部221b的出水端的上方,套管222的轴向一端可以敞开设置,套管222可以外套于第一管部221a并与第一管部221a间隙配合以限定出进水流路22a,进水流路22a分别与接水空间21a和第一管部221a的进水端连通,进水流路22a的进水端可以位于第二管部221b的出水端的上方。
具体而言,排水管组件22可以将接水空间21a内的水引入到排水口21b以达到排水的目的。其中,接水空间21a、进水流路22a、第一管部221a和第二管部221b相互连通。当接水空间21a内的液位未达到设定高度时,接水盘21处于蓄水状态。根据连通器原理,接水空间21a内的液位高度与进水流路22a内的液位高度同步变化。当接水空间21a内的液位高度高于第一管部221a的进水端的高度时,进水流路22a内的水开始进入到第一管部221a,水可以依次通过第一管部221a、第二管部221b和排水口21b排出。根据虹吸原理,进入到虹吸管221内的水可以将虹吸管221内的空气排出,由此可以在虹吸管221内形成负压。由此,接水空间21a内的水可以依次通过进水流路22a、虹吸管221和排水口21b排出。当接水空间21a内的液位高度低于进水流路22a的进水端的高度时,排水管组件22停止排水。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排水管组件22的结构设计更加简单,可以提升排水管组件22的排水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套管222和第一管部221a均可以形成为圆柱筒形,套管222的内径大于第一管部221a的外径。其中,套管222包括敞开端222b和密封端222a,套管222可以通过敞开端222b外套在第一管部221a上,密封端222a位于第一管部221a的上方并与第一管部221a的进水端间隔设置。由此,当进入到第一管部221a内的水将虹吸管221内的空气排出后,可以在虹吸管221内形成稳定的负压,可以提升排水管组件22的排水效果。
下面参考附图以一个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接水盘组件2,接水盘组件2包括:接水盘21、排水管组件22、漏水检测装置23和挡水板24。
其中,接水盘21可以包括底板211和围板212,围板212在底板211的周向方向延伸并形成为闭环形,围板212相对底板211向上延伸。挡水板24设在接水盘21内,挡水板24与底板211形成为一体成型件,挡水板24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围板212密封配合,由此,底板211、围板212和挡水板24可以形成为封闭的接水空间21a,接水盘21上可以设有与接水空间21a连通的排水口21b。
如图11所示,排水管组件22可以包括虹吸管221和套管222,虹吸管221可以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部221a和第二管部221b,第一管部221a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管部221b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管部221b可以与排水口21b连通。第一管部221a的进水端可以位于第二管部221b的出水端的上方,套管222的轴向一端可以敞开设置,套管222可以外套于第一管部221a并与第一管部221a间隙配合以限定出进水流路22a,进水流路22a分别与接水空间21a和第一管部221a的进水端连通,进水流路22a的进水端可以位于第二管部221b的出水端的上方。如图10-图11所示,接水盘21的底壁上可以设有向下凹入的集水部2111,进水流路22a的进水端可以位于集水部2111内。
如图9所示,套管222和第一管部221a均可以形成为圆柱筒形,套管222的内径大于第一管部221a的外径。其中,套管222包括敞开端222b和密封端222a,套管222可以通过敞开端222b外套在第一管部221a上,密封端222a位于第一管部221a的上方并与第一管部221a的进水端间隔设置。由此,当进入到第一管部221a内的水将虹吸管221内的空气排出后,可以在虹吸管221内形成稳定的负压,可以提升排水管组件22的排水效果。套管222的顶端设有连接部2221,连接部2221的一端与套管222相连,连接部2221的另一端朝向靠近挡水板24的方向延伸,连接部2221上设有安装孔2221a。挡水板24上设有螺钉柱241,安装孔2221a与螺钉柱241上的螺纹孔正对设置。可以采用固定螺钉穿过安装孔2221a与螺纹柱螺纹连接,由此可以将套管222固定在挡水板24上。
漏水检测装置23可以包括:控制主板、浮子、触发开关、第一液位检测传感器、第二液位检测传感器和报警装置,其中,触发开关、第一液位检测传感器、第二液位检测传感器和报警装置分别与控制主板通信连接。触发开关设在第一管部221a的进水端的下方,触发开关为磁性材料件。导向筒邻近触发开关设置且导向筒与接水空间21a相连通,由此可以使导向筒与接水空间21a内的液位保持一致。导向筒在竖直方向上延伸,浮子形成为球状的磁性材料件且浮子设在导向筒内。第二液位检测传感器与第一管部221a的进水端平齐设置以检测液位是否到达第一管部221a的进水端。
具体而言,当水箱组件1内的水滴落到接水盘21内时,浮子可以浮在水面上。当接水空间21a内的液位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浮子与触发开关磁吸配合,触发开关触发,第一液位检测传感器开始进行工作。第一液位检测传感器开始检测接水空间21a内的实时液位并将检测数据发送至控制主板,控制主板可以判断相邻两个时刻接水空间21a内的液位变化。若第二液位检测传感器未检测到液位到达第一管部221a的进水端且控制主板检测出接水空间21a内的液位下降时,则控制主板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以提示用户对接水盘21进行检修。若第二液位检测传感器检测到液位到达第一管部221a的进水端,漏水检测装置23停止工作,排水管组件22开始排水。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接水空间21a、进水流路22a、第一管部221a和第二管部221b相互连通。当接水空间21a内的液位未达到设定高度时,接水盘21处于蓄水状态。根据连通器原理,接水空间21a内的液位高度与进水流路22a内的液位高度同步变化。当接水盘21内的液位高度高于第一管部221a的进水端的高度时,进水流路22a内的水开始进入到虹吸管221内。根据虹吸原理,进入到虹吸管221内的水可以将虹吸管221内的空气排出,由此可以在虹吸管221内形成负压。由此,接水空间21a内的水可以通过进水流路22a、虹吸管221和排水口21b排出。当接水空间21a内的液位高度低于进水流路22a的进水端的高度时,排水管组件22停止排水。由于进水流路22a的进水端位于集水部2111内,由此排水管组件22可以将接水盘21内的水排干净。
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的控制方法,加热装置14可以为PTC加热管14a,控制方法可以包括:
可以检测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当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小于设定电流第一设定时间后,可以控制蒸汽阀15调节至打开状态,可以控制PTC加热管14a停止加热。
例如,空气处理设备100的水箱组件1可以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以分别与PTC加热管14a和蒸汽阀15通信相连,检测装置可以检测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其中,当盛水空间内的水淹没PTC加热管14a时,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保持不变。当PTC加热管14a的一部分位于液面上方时,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可以随着盛水空间内的液位的降低而减小。当检测装置检测到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小于设定电流时,说明盛水空间内的液位降低到需要补水水箱11进行补水的位置。间隔第一设定时间后,盛水空间内的水蒸汽冷凝转化成冷凝水,盛水空间内的气压降低。此时检测装置可以控制蒸汽阀15打开,外部空气可以通过蒸汽阀15进入到工作水箱12内以平衡工作水箱12与补水水箱11之间的压差,补水水箱11可以对工作水箱12进行正常补水。当工作水箱12内的水位到达低于蒸汽出口的液位时,补水水箱11可以停止朝向工作水箱12补水,加热装置14开始工作以产生水蒸汽。
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根据PTC加热管14a内的工作电流判断盛水空间内的液位高低,可以防止补水水箱11与工作水箱12之间形成虹吸效应,防止进入到工作水箱12内的水直接通过蒸汽出口排出,从而可以确保水箱组件1能够正常地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100的控制方法,可以通过检测PTC加热管14a的工作电流控制蒸汽阀15的开闭以调节工作水箱12内的压力,操作比较方便,由此可以确保补水水箱11能够正常地对工作水箱12进行补水,从而可以确保水箱组件1能够正常地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工作水箱12内可以设有用于检测工作水箱12内压力的第一压力检测装置,补水水箱11内可以设有用于检测补水水箱11内压力的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工作水箱12还可以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以判断第一压力检测装置与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值,当差值大于设定值时,检测装置可以控制蒸汽阀15打开,由此可以使补水水箱11能够顺畅地对工作水箱12进行补水。
具体而言,当第一压力检测装置与第二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压力值之间的差值大于设定值时,说明工作水箱12内的压力过高而影响补水水箱11对工作水箱12进行正常补水。此时,通过控制蒸汽阀15打开,工作水箱12内的水蒸汽通过蒸汽阀15排出,工作水箱12内的压力降低,补水水箱11内的水可以顺利地流入到工作水箱12内。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仅在工作水箱12内设置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可以控制补水水箱11内的压力与外部大气压保持相同,检测装置可以判断第一压力检测装置检测的压力值与外部大气压之间的差值以控制蒸汽阀的开闭,由此也可以确保补水水箱11能够对工作水箱12进行正常的补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控制方法还可以包括:蒸汽阀15调节至打开状态第二设定时间后,可以控制蒸汽阀15关闭并控制PTC加热管14a进行加热。具体而言,当蒸汽阀15调节至打开状态时,外部空气可以进入到工作水箱12内,由此可以平衡补水水箱11与工作水箱12内的压差,补水水箱11可以对工作水箱12进行正常补水。间隔第二设定时间后,补水水箱11内的液位达到设定液位,此时可以控制蒸汽阀15关闭,PTC加热管14a进行加热。由此,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实现水箱组件1的自动控制,可以提升空气处理设备100的自动化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补水水箱,所述补水水箱内设有盛水腔室,所述补水水箱上设有与所述盛水腔室连通的出水口;
工作水箱,所述工作水箱内限定出盛水空间,所述工作水箱上设有与所述盛水空间相连通的进水口和蒸汽出口,所述蒸汽出口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上方;
进水管组件,所述进水管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相连,以使所述补水水箱通过所述进水管组件对所述工作水箱补水;
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在所述工作水箱上,所述加热装置对所述盛水空间的水进行加热以形成水蒸汽,所述水蒸汽通过所述蒸汽出口排出;及
蒸汽阀,所述蒸汽阀设在所述工作水箱上,当所述蒸汽阀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盛水空间与外部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形成为设在所述盛水空间内的PTC加热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PTC加热管和所述蒸汽阀通信相连,所述检测装置可检测所述PTC加热管的工作电流,所述检测装置被构造成根据所述PTC加热管的工作电流大小控制所述蒸汽阀的打开或关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水箱上设有安装接口,所述蒸汽阀设有与所述安装接口螺纹连接的接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接口的最底端不低于所述蒸汽出口的最底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阀的开度可调,所述蒸汽阀被构造成处于打开状态时根据所述盛水空间与所述补水水箱之间的压力差调节所述蒸汽阀的开度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组件包括管体和单向阀,所述管体的第一端与所述出水口相连,所述管体的第二端与所述进水口之间设有所述单向阀,所述单向阀在从所述补水水箱到所述工作水箱的流通方向上单向导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水箱为多个,每个所述工作水箱上均设有对应的所述加热装置和所述蒸汽阀。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水箱为一个,所述补水水箱上设有与多个所述工作水箱一一对应的出水口。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水箱上设有与所述盛水空间连通的排水出口,所述水箱组件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排水出口的排水阀。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工作水箱内温度的温控器,所述温控器设在所述工作水箱上,所述工作水箱内的温度超过设定温度时,所述温控器控制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在工作水箱的外周壁上以固定所述温控器,所述工作水箱上设有与所述蒸汽出口连通的蒸汽输送管,所述固定支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蒸汽输送管的下方以支撑所述蒸汽输送管。
13.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水盘组件,所述接水盘组件具有接水空间,所述水箱组件设在所述接水空间的上方。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盘组件包括:
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内限定出所述接水空间,所述接水盘上设有与所述接水空间连通的排水口;
排水管组件,所述排水管组件设在所述接水盘上,所述排水管组件与所述排水口连通以将所述接水空间的水排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管组件包括虹吸管和套管,所述虹吸管包括相连通的第一管部和第二管部,所述第二管部与所述排水口连通,所述第一管部的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出水端的上方,所述套管的轴向一端敞开设置,所述套管外套于所述第一管部并与所述第一管部间隙配合以限定出进水流路,所述进水流路分别与所述接水空间和所述第一管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水流路的进水端位于所述第二管部的出水端的上方。
CN201920468271.8U 2019-04-08 2019-04-08 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Active CN2098571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8271.8U CN209857197U (zh) 2019-04-08 2019-04-08 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8271.8U CN209857197U (zh) 2019-04-08 2019-04-08 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7197U true CN209857197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6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8271.8U Active CN209857197U (zh) 2019-04-08 2019-04-08 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719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3994A (zh) * 2019-04-08 2019-07-2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43994A (zh) * 2019-04-08 2019-07-23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43994B (zh) * 2019-04-08 2024-01-05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57197U (zh) 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及具有其的空气处理设备
KR100828095B1 (ko) 연료전지용 가스 가습장치
CN210446670U (zh) 水汽检测分离装置、蒸汽系统及具有蒸汽功能的烹饪电器
WO2020207283A1 (zh)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5810294U (zh) 一种用于凹印生产线中的冷却塔自动补水装置
CN110043994B (zh) 空气处理设备的水箱组件、空气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KR20100050299A (ko) 난방장치
CN210891596U (zh)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0485667U (zh)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0485663U (zh)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0485666U (zh)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0485664U (zh)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0485665U (zh)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0118935U (zh)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06684099U (zh) 一种新型三电极体系电解槽
CN209819726U (zh) 加湿装置和多联式空调系统
KR101752395B1 (ko) 스팀과 온수 복합 보일러
KR200385593Y1 (ko) 급수제어밸브
WO2020207149A1 (zh)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10123153U (zh) 蒸汽发生装置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CN209857355U (zh) 用于空气处理设备的接水盘组件及空气处理设备
CN212841486U (zh) 蒸汽烹饪设备的蒸汽发生装置及蒸汽烹饪设备
CN220818073U (zh) 一种储水热罐
CN220034517U (zh) 培养箱
CN211849754U (zh) 水箱液位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