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5615U - 一种温控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控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45615U CN209845615U CN201920326878.2U CN201920326878U CN209845615U CN 209845615 U CN209845615 U CN 209845615U CN 201920326878 U CN201920326878 U CN 201920326878U CN 209845615 U CN209845615 U CN 2098456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dissipation
- top wall
- temperature control
- dissipation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控装置及系统,涉及集装箱环境控制领域。温控装置包括箱体和散热机构。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壁和顶壁;散热机构设置于顶壁上;顶壁上开设有通风口;通风口与散热机构连通。温控装置方便安装,节约了施工成本,也能节省集装箱的空间,提高集装箱的空间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环境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控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集装箱内的设备一般采用柜式或机柜组形式作为物理载体进行安装,而对这些柜式发热组件进行冷却时,通常是将这些发热组件置于一个相对保温的空间内,在空间内放置一台或多台空调内机,空调外机置于保温空间以外,空调内、外机通过制冷管道相连,实现保温空间内的环境温度控制,整个冷却系统的安装复杂,费时费力,增加了人工成本。
目前也有采用一体式空调进行环境温度控制,但温控系统需要占用机柜的摆放空间,不利于集装箱这种高空间利用率装备的发展。
因此,设计一种温控装置,易于安装调试,同时也能保证集装箱较大的利用空间,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温控装置,既方便安装,也能节省集装箱的空间,提高集装箱的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提供一种温控系统,可有效对集装箱中的发热组件进行温度控制,保证发热组件的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温控装置,包括箱体和散热机构;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壁和顶壁;所述散热机构设置于所述顶壁上;所述顶壁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散热机构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机构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于所述散热机构的两侧;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散热机构上远离所述顶壁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所述散热机构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于所述散热机构的两侧;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散热机构上远离所述顶壁的一侧。
进一步地,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散热机构上远离所述顶壁的一侧,且所述挡板相对所述顶壁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机构远离所述顶壁一侧的中部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口包括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送风口相对的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两侧;所述回风口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中部。
进一步地,所述通风口包括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回风口相对的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两侧;所述送风口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技术方案:
一种温控系统,包括发热组件以及第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温控装置;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中;所述发热组件为多个,且分列设置;相邻的两列所述发热组件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所述通风口的位置与所述散热通道的位置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两列;两列所述发热组件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侧壁形成第一通道;两列所述发热组件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通风口包括送风口与回风口;所述送风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位置相适应;所述回风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位置相适应。
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两列;两列所述发热组件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侧壁形成第一通道;两列所述发热组件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通风口包括送风口与回风口;所述回风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位置相适应;所述送风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位置相适应。
相比现有的温控装置及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温控装置及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温控装置通过将散热机构设置在箱体的顶部,并在箱体上开设通风口来实现对箱体内环境温度的调控,既方便对散热机构的安装,也不占用箱体内部的空间,保证箱体的高空间利用率。
温控系统中将发热组件按列排布,合理布置通风口的位置,有效提高对发热组件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提升对箱体内部环境温度控制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中挡板的设置位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中发热组件分列设置后的第一种散热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温控系统中发热组件分列设置后的第二种散热方式的截面示意图。
图标:100-温控系统;01-箱体;11-顶壁;12-底壁;13-通风口;131-送风口;132-回风口;14-第一通道;15-第二通道;02-散热机构;21-进风口;22-出风口;03-发热组件;04-挡板;41-第一斜板;42-第二斜板;43-连接立柱;44-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控系统100,包括温控装置和发热组件03,温控装置包括箱体01和散热机构02。箱体01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壁12和顶壁11。发热组件03设置于箱体01中。散热机构02设置于顶壁11上,且位于顶壁11远离底壁12的一侧。
散热机构02通过开设于顶壁11上的通风口13(图2中示出)对箱体01内部空间环境进行温度控制,以实现对箱体01中发热组件03的散热。散热机构02设置于顶壁11上,且位于箱体01外部,不占用箱体01内部的空间,进一步节省了箱体01内部的空间,增加了箱体01的高空间利用率。并且,相比将散热机构02设置在箱体01的侧壁,保证了散热机构02正常进行外部空间气体的循环,避免箱体01之间距离太近影响散热机构02吸气和排气的效率。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为了方便对发热组件03进行有效的温度管理,对箱体01的内部空间进行划分,将发热组件03置于其中一个区域或其中多个区域。散热机构02设置于箱体01的顶壁11上,设置的位置与发热组件03的设置位置相适应。这样,散热机构02可以针对不同区域的发热组件03所需要的温度需求来进行环境温度控制,以更好的调控发热组件03的温度。
散热机构02上开设有从外部环境吸取空气用于制冷的进风口21和将循环后形成的热空气排出箱体01的出风口22。进风口21相对的设置于散热机构02的两侧,出风口22设置于散热机构02上远离顶壁11的一侧。
当然,进风口21和出风口22的位置是相对的,也可以是进风口21设置于散热机构02上远离顶壁11的一侧,出风口22相对的设置于散热机构02的两侧。进风口21与出风口22的相对位置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可以理解的是,散热机构02的结构和类型多种,可以是简单的循环风道装置,也可以是一体式空调等。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散热机构02采用一体式空调。一体式空调的数量根据需要进行环境温度控制的区域大小等实际情况来确定。一体式空调的内循环出风管路和内循环回风管路均与顶壁11上的通风口13连通,以实现对箱体01内部环境的温度控制。
另外,将散热机构02设置于箱体01外部,并采用一体式空调,可减少空调在工程现场的调试以及作业人员二次施工的工作量,直接将一体式空调进行吊装,节约了施工成本。
为了保证在冬季大雪不积压在散热机构02上,以避免散热机构02被积雪压坏。散热机构02远离顶壁11的一侧中部凸起,形成圆拱形的顶部。这样,在大雪堆积时,雪可顺着圆拱形的顶部向两侧滑落。
当然,在散热机构02的顶部形状和结构具有一定设计要求,不能进行圆拱形设计或设计达不到积雪滑落要求的情况下,可在箱体01搁放时,在散热机构02的顶部增设挡板04,挡板04种类多样,如太阳能板、钣金件等。挡板04相对顶壁11倾斜设置,同样也能起到防止雪堆积的作用。
挡板04的形状和结构多种,根据整个温控装置的高度设计要求和其他性能要求等实际情况来确定,可以是相对顶壁11从一侧向另一侧倾斜,也可以是相对顶壁11从中间向两侧倾斜等。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挡板04采用相对顶壁11从中间向两侧倾斜的形状和结构。具体地,挡板04包括第一斜板41、第二斜板42以及连接立柱43。第一斜板41相对顶壁11由中部向侧边倾斜,且中部高于侧边。第二斜板42相对顶壁11由中部向侧边倾斜,且中部高于侧边。连接立柱43设置于散热机构02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立柱4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斜板41以及第二斜板42连接,另一端与箱体01连接。这样,积雪可顺着第一斜板41和第二斜板42的斜度滑落。
为了进一步加速积雪的滑落以及增强通风效果,在第一斜板41和第二斜板42上均间隔开设供散热机构02排气的气孔44。散热机构02排出的热气一部分通过气孔44,减缓靠近挡板04的积雪累积速度,同时也加快积雪的滑落。
为了保证从通风口13进入的冷风能够与箱体01内部的发热组件03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并将形成的热空气从箱体01的通风口13排出,以实现高效的热交换。通风口13的送风口131和回风口132有多种布置方式。可以是将送风口131设置在顶壁11的两侧,将回风口132设置在顶壁11的中部,这样,冷空气由两侧的送风口131进入,经热交换形成的热空气由中部的回风口132排出,使空气充分的在空间内形成循环;也可以是将送风口131设置在顶壁11的中部,将回风口132设置在顶壁11的两侧,这样,冷空气由顶壁11中部的送风口131进入,并向空间的四周扩散进行热交换,形成的热空气由顶壁11两侧的回风口132排出,这样也能使空气在空间内形成有效的循环。
当然,通风口13送风与回风的位置设置方式还有多种,可具体根据发热组件03的设置情况来确定,能够进一步提升散热机构02对箱体01内部空间环境温度的控制。下面,请结合图3和图4,具体介绍通风口13根据发热组件03的设置情况来确定的情况。
请参阅图3。发热组件03在箱体01中分两列设置,两列发热组件03之间以及发热组件03与箱体01侧壁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具体地,发热组件03与箱体01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4,两列发热组件03之间形成第二通道15。
通风口13包括送风口131和回风口132。送风口131相对的设置在顶壁11的两侧,且送风口131的位置与第一通道14的位置相适应。送风口131与散热机构02的内循环出风管路连通。回风口132设置于顶壁11的中部,且回风口132的位置与第二通道15的位置相适应。回风口132与散热机构02的内循环回风管路连通。
当对箱体01内部环境进行温度控制时,散热机构02从顶壁11两侧送出的冷空气通过送风口131进入第一通道14中,与发热组件03和热空气进行热交换,最后在第二通道15中形成热空气。第二通道15的热空气经过回风口132被散热机构02吸回,并进行处理,形成冷空气继续后继续送入第一通道14中进行热交换。在散热机构02中对热空气的热量被由进风口21吸入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后,经出风口22排出到外部。
请参阅图4。同样地,发热组件03设置在箱体01中,且分两列设置。两列发热组件03之间以及发热组件03与箱体01侧壁之间形成散热通道。具体地,两列发热组件03与箱体01侧壁之间形成第一通道14。两列发热组件03之间形成第二通道15。
通风口13包括送风口131和回风口132。回风口132相对的设置于顶壁11的两侧,且回风口132的位置与第一通道14的位置相适应。回风口132与散热机构02的内循环回风管路连通。送风口131设置于顶壁11的中部,且送风口131的位置与第二通道15的位置相适应。送风口131与散热机构02的内循环出风管路连通。
当对箱体01内部环境进行温度控制时,散热机构02从顶壁11中部送出的冷空气通过送风口131进入第二通道15中,与发热组件03和热空气进行热交换,最后在第一通道14中形成热空气。第一通道14的热空气经过回风口132被散热机构02吸回,并进行处理,形成冷空气继续后继续送入第二通道15中进行热交换。在散热机构02中对热空气的热量被由进风口21吸入的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吸收后,经出风口22排出到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送风口131和回风口132的位置根据发热组件03的设置位置来确定能进一步提高换热的效率。本实施例中,发热组件03均分两列设置在箱体01中。不难想象,发热组件03也可设置一列或者多列。当设置一列时,送风口131和回风口132分别相对的设置在顶壁11的两侧,并与散热通道相对应,可提高箱体01内的换热效率。当发热组件03设置两列以上时,可根据需要开设送风口131和回风口132,使送风口131和回风口132的位置同散热通道的位置相适应,以实现箱体01内部空间中空气的有效循环,达到提升换热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控装置和温控系统100,至少具有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将散热机构02设置在箱体01外部,进一步增加了箱体01的高空间利用率。散热机构02采用一体式空调,方便吊装和施工,相比现有的在现场进行调试,进一步节约了施工成本,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安装的效率。
挡板04的设置一方面有效防止雪的积压,保证散热机构02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将出风口22延伸至箱体01的两侧,可方便作业人员对出风口22进行杂质清理。
送风口131和回风口132的位与发热组件03的位置设置相适应,进一步优化了空气在箱体01内部的循环,提高热交换的效率,提升散热机构02对箱体01内部环境温度控制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所有附图中带箭头的附图标记是指代气体流动方向或虚体结构,例如孔、槽、腔等,不带箭头的附图标记是指代实体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和散热机构;所述箱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底壁和顶壁;所述散热机构设置于所述顶壁上;所述顶壁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与所述散热机构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于所述散热机构的两侧;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散热机构上远离所述顶壁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机构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相对设置于所述散热机构的两侧;所述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散热机构上远离所述顶壁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散热机构上远离所述顶壁的一侧,且所述挡板相对所述顶壁倾斜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远离所述顶壁一侧的中部凸起。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包括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送风口相对的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两侧;所述回风口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中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包括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回风口相对的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两侧;所述送风口设置于所述顶壁的中部。
8.一种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热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温控装置;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于所述箱体中;所述发热组件为多个,且分列设置;相邻的两列所述发热组件之间形成散热通道;所述通风口的位置与所述散热通道的位置相适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两列;两列所述发热组件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侧壁形成第一通道;两列所述发热组件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通风口包括送风口与回风口;所述送风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位置相适应;所述回风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位置相适应。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组件设置两列;两列所述发热组件分别与所述箱体的侧壁形成第一通道;两列所述发热组件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通风口包括送风口与回风口;所述回风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通道的位置相适应;所述送风口的位置与所述第二通道的位置相适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26878.2U CN209845615U (zh) | 2019-03-14 | 2019-03-14 | 一种温控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26878.2U CN209845615U (zh) | 2019-03-14 | 2019-03-14 | 一种温控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45615U true CN209845615U (zh) | 2019-12-24 |
Family
ID=68906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26878.2U Active CN209845615U (zh) | 2019-03-14 | 2019-03-14 | 一种温控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4561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38795A (zh) * | 2021-03-09 | 2021-06-25 |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 一种大数据服务器散热装置 |
-
2019
- 2019-03-14 CN CN201920326878.2U patent/CN20984561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38795A (zh) * | 2021-03-09 | 2021-06-25 |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 一种大数据服务器散热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852268B1 (en) | Container-type data center cluster | |
KR101877996B1 (ko) | 배터리 시스템 | |
CN209170053U (zh) | 一种储能机柜 | |
CN101453856B (zh) | 一种通信设备 | |
US20230057893A1 (en) | Heat dissipation cabine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207200354U (zh) | 一种温控充电柜 | |
CN209994776U (zh) | 一种散热型网络机柜 | |
US20220192057A1 (en) | Local cooling device and local cooling method | |
CN217903216U (zh) | 用于集装箱式储能电站的风道结构和储能电站 | |
CN209845615U (zh) | 一种温控装置及系统 | |
CN117175067A (zh) | 储能装置 | |
CN102467201A (zh) | 服务器的冷却循环系统 | |
CN212299209U (zh) | 室外机散热组件、室外机和空调器 | |
KR20170084113A (ko) | 냉기 통로를 공기 조화시키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CN219873720U (zh) | 风冷式储能箱电池仓热管理系统 | |
CN111878912A (zh) | 室外机散热组件、室外机和空调器 | |
JPH1096550A (ja) | 電子機器のハウジング | |
CN216793846U (zh) | 电池柜 | |
CN201388355Y (zh) | 散热装置及具备有散热装置的电子零件模组箱、机房 | |
EP4138528B1 (en) | Heat dissipating cabinet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202836287U (zh) | 一种热管热交换器组件 | |
CN220326003U (zh) | 一种机柜及数据机房 | |
CN216437841U (zh) | 一种防尘换热系统 | |
CN209982984U (zh) | 一种节能型数据中心 | |
CN118017386B (zh) | 一种节能散热型电力电气控制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