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3856U - 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3856U
CN209843856U CN201920809862.7U CN201920809862U CN209843856U CN 209843856 U CN209843856 U CN 209843856U CN 201920809862 U CN201920809862 U CN 201920809862U CN 209843856 U CN209843856 U CN 2098438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ell
plug
electrode region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098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影
谷建行
钟宽
邹十美
杨玉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08098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38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38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38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其包括:电芯,包括电极区和位于所述电极区端部的非电极区,所述非电极区的尺寸小于所述电极区的尺寸;极耳,与所述非电极区连接;以及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塞子,设于所述电芯的端部,所述塞子设有容纳所述极耳和所述非电极区的通孔,所述塞子的端面尺寸与所述电芯的电极区的端面尺寸一致。本实用新型通过塞子对极耳以及非电极区进行支撑,且塞子的端面尺寸与电芯的电极区的端面尺寸一致,使整个电芯和塞子结合后,外型平整,能够在封装时,避免非电极区与极耳连接处出现凹陷的现象,避免电极片损坏电池的外封装,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电解液的浸润性。

Description

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软包电池在安全性、能量密度、循环寿命等多方面性能优势明显,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目前软包电池主要采用多极耳形式,全极耳形式应用较少。全极耳形式的软包电池内阻更小、更适用于大倍率充放电。
相关技术中的软包电池存在电解液浸润电芯的速度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池,用于缓解电解液浸润电芯的速度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
电芯,包括电极区和位于所述电极区端部的非电极区,所述非电极区的尺寸小于所述电极区的尺寸;
极耳,与所述非电极区连接;以及
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塞子,设于所述电芯的端部,所述塞子设有容纳所述极耳和所述非电极区的通孔,所述塞子的端面尺寸与所述电芯的电极区的端面尺寸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电极区的宽度与所述极耳的宽度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电极区的厚度为电极区的厚度的一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区由所述电极片上涂敷有电极涂层的部位卷绕形成,所述非电极区由所述电极片上没有涂敷电极涂层的部位卷绕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片包括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非电极区包括第一非电极区和第二非电极区,所述第一非电极区由所述正电极片上没有涂敷电极涂层的部位卷绕形成;所述第二非电极区由所述负电极片上没有涂敷电极涂层的部位卷绕形成;所述第一非电极区和所述第二非电极区分别位于所述电极区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非电极区的正极耳和连接所述第二非电极区的负极耳;所述塞子包括第一塞子和第二塞子,所述第一塞子设于所述正极耳所在的位置,所述第二塞子设于所述负极耳所在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耳的部分部位从所述塞子的通孔穿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塞子上的通孔的宽度与所述极耳的宽度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包括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上下设置,所述极耳连接所述第一电芯的非电极区和所述第二电芯的非电极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芯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对应等于所述第二电芯的宽度和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塞子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电芯的电极区的宽度,所述塞子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电芯的电极区和所述第二电芯的电极区的厚度之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塞子包括采用聚丙烯、聚乙烯或硅胶中的至少一种材料制成的胶塞。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提高电解液的浸润性,电芯的非电极区的尺寸小于电极区的尺寸,塞子设于电芯的端部,非电极区和极耳均设于塞子的通孔内,通过塞子对极耳以及非电极区进行支撑,且塞子的端面尺寸与电芯的电极区的端面尺寸一致,使整个电芯和塞子结合后,外型平整,能够在封装时,避免非电极区与极耳连接处出现凹陷的现象,避免电极片损坏电池的外封装,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电解液的浸润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裁剪前的电芯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裁剪后的电芯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塞子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封装前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电芯;11-电极区;12-非电极区;13-第一电芯;14-第二电芯;
2-极耳;
3-塞子;3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其包括电芯1、极耳2和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塞子3。
如图2、图4所示,电芯1包括电极区11和位于电极区11端部的非电极区12,非电极区12的尺寸小于电极区11的尺寸,用于提高电解液的浸润性。
如图4所示,极耳2与非电极区12连接。
如图3、图4所示,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塞子3设于电芯1的端部,塞子3上设有容纳极耳2和非电极区12的通孔31,塞子3的端面尺寸与电芯1的电极区11的端面尺寸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塞子3设于电芯1的端部,非电极区12和极耳2均设于塞子3的通孔31内,通过塞子3对极耳2以及非电极区12进行支撑,且塞子3的端面尺寸与电芯1的电极区11的端面尺寸一致,使整个电芯1和塞子3结合后,外型平整,能够在封装时,避免非电极区12与极耳2连接处出现凹陷的现象,避免电极区12的电极片损坏外封装,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电解液的浸润性。
为了提高电解液的浸润性,非电极区12的尺寸小于电极区11的尺寸,而极耳2与非电极区12连接后,采用塞子3填充非电极区12与极耳2的连接处,操作方便。通过塞子3支撑极耳处的外封装(铝塑膜),电芯1抽真空时可起到减少极耳焊接处极片应力的作用,有利于电池的安全性和循环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非电极区12的宽度与极耳2的宽度相匹配。例如:非电极区12的宽度与极耳2的宽度一致,或者,非电极区12的宽度略大于极耳2的宽度。
图1中所示的电芯1的非电极区12未进行剪裁,对图1中的电芯1的非电极区12进行裁剪,将非电极区12的宽度裁剪为与极耳2的宽度相匹配,如图2所示,更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并且有利于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增加电池的能量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非电极区12的厚度为电极区11的厚度的一半。由于电芯由电极片卷绕形成,将非电极区12的厚度裁剪为电极区11的厚度的一半,既有利于实现电池的全极耳结构,又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非电极区12的厚度为电极区11的厚度的一半,非电极区12的宽度与极耳2的宽度一致,非电极区12只保留有与极耳焊接的宽度,且实现全极耳结构,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2的部分部位从塞子3的通孔31穿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塞子3上的通孔31的宽度与极耳2的宽度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1包括电极片,电极区11由电极片上涂敷有电极涂层的部位卷绕形成,非电极区12由电极片上没有涂敷电极涂层的部位卷绕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片包括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
电芯1包括正电极片、负电极片和隔片,隔片设于正电极片与负电极片之间。电芯1由正电极片、负电极片和隔片卷绕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非电极区12包括第一非电极区和第二非电极区。
第一非电极区由正电极片上没有涂敷电极涂层的部位卷绕形成。
第二非电极区由负电极片上没有涂敷电极涂层的部位卷绕形成。
第一非电极区和第二非电极区分别位于电极区11的两端。
电极区11由正电极片上涂敷有电极涂层的部位以及负电极片上涂敷有电极涂层的部位卷绕形成。
也就是说,正电极片上没有涂敷电极涂层的部位位于电芯1的第一端,负电极片上没有涂敷电极涂层的部位位于电芯1的第二端,电芯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为相背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2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连接第一非电极区;负极耳连接第二非电极区。
塞子3包括第一塞子和第二塞子。
第一塞子设于正极耳所在的位置,第一非电极区和正极耳位于第一塞子的通孔内,且正极耳的部分部位从第一塞子上的通孔穿出。
第二塞子设于负极耳所在的位置,第二非电极区和负极耳位于第二塞子的通孔内,且负极耳的部分部位从第二塞子上的通孔穿出。
如图4所示,电芯1的两端均设置塞子3。可选地,电芯1的两端的塞子3的结构一致。可选地,塞子3为整体注塑结构。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1包括第一电芯13和第二电芯14,第一电芯13和第二电芯14上下设置,极耳2连接第一电芯13的非电极区12和第二电芯14的非电极区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芯13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对应等于第二电芯14的宽度和长度。
第一电芯13和第二电芯14并联,第一电芯13的第一非电极区和第二电芯14的第一非电极区上下对齐。第一电芯13的第二非电极区和第二电芯14的第二非电极区上下对齐。
第一电芯13的第一非电极区和第二电芯14的第一非电极区连接同一正极耳,正极耳位于第一电芯13的第一非电极区和第二电芯14的第一非电极区之间。
第一电芯13的第二非电极区和第二电芯14的第二非电极区连接同一负极耳,负极耳位于第一电芯13的第二非电极区和第二电芯14的第二非电极区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塞子3的宽度等于第一电芯13的电极区的宽度,当然,也可以说,塞子3的宽度等于第二电芯14的电极区的宽度。塞子3的宽度也就是指与电芯1的宽度同方向的尺寸。
塞子3的厚度等于第一电芯13的电极区和第二电芯14的电极区的厚度之和。塞子3的厚度也就是指与电芯1的厚度同方向的尺寸。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1不限于包括第一电芯13和第二电芯14,还可以包括第三电芯,甚至第四电芯等。
电芯1由三个以上电芯并联形成时,塞子3的厚度也相应的增加,以使电芯1与塞子3组装完成后,外表面平整,避免非电极区与极耳连接处出现凹陷的现象,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电解液的浸润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塞子3采用聚丙烯、聚乙烯或硅胶等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可选地,塞子3包括胶塞。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将活性物质通过涂布方式制作成电极片,电极片的一侧留空箔,卷绕形成非电极区,另一侧不留空箔,卷绕形成电极区,然后将电极片通过卷绕制作成全极耳电芯。
将全极耳电芯的空箔部分进行裁剪。具体为:如图2所示,电芯的空箔部分只留有与极耳的焊接区,其余部分全部裁剪。
第一电芯13和第二电芯14均分别通过极片卷绕而成。第一电芯13的空箔部分和第二电芯14的空箔部分均包括上两部分和下两部分,两部分的层数一致。
空箔部分裁剪时,将第一电芯13的上部分的空箔全部裁剪,下部分的空箔的两端裁剪。将第二电芯14的下部分的空箔全部裁剪,上部分的空箔的两端裁剪。
将裁剪后的两个电芯的同一端的空箔与极耳焊接在一起。极耳位于上下两个电芯的空箔部分之间,即大电芯的中部。裁剪后的空箔宽度≥极耳宽度,即极耳焊接区的宽度≥极耳宽度。
将两个塞子3分别塞到焊接好的电芯1的两端极耳2处。极耳2对应穿出其所在端的塞子3的通孔31。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小电芯并联组成一个大电芯,每个小电芯不用单独焊接极耳,大电芯两端各设有一个极耳,各个小电芯的一端的空箔与一极耳焊接在一起;各个小电芯的另一端的空箔与另一极耳焊接在一起。两个塞子分别对应设于大电芯的两端的极耳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另外,在没有明确否定的情况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技术特征可以有益地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相互结合。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3)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1),包括电极区(11)和位于所述电极区(11)端部的非电极区(12),所述非电极区(12)的尺寸小于所述电极区(11)的尺寸;
极耳(2),与所述非电极区(12)连接;以及
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的塞子(3),设于所述电芯(1)的端部,所述塞子(3)设有容纳所述极耳(2)和所述非电极区(12)的通孔(31),所述塞子(3)的端面尺寸与所述电芯(1)的电极区(11)的端面尺寸一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电极区(12)的宽度与所述极耳(2)的宽度一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电极区(12)的厚度为电极区(11)的厚度的一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包括电极片,所述电极区(11)由所述电极片上涂敷有电极涂层的部位卷绕形成,所述非电极区(12)由所述电极片上没有涂敷电极涂层的部位卷绕形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包括正电极片和负电极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电极区(12)包括第一非电极区和第二非电极区,所述第一非电极区由所述正电极片上没有涂敷电极涂层的部位卷绕形成;所述第二非电极区由所述负电极片上没有涂敷电极涂层的部位卷绕形成;所述第一非电极区和所述第二非电极区分别位于所述电极区(11)的两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包括连接所述第一非电极区的正极耳和连接所述第二非电极区的负极耳;所述塞子(3)包括第一塞子和第二塞子,所述第一塞子设于所述正极耳所在的位置,所述第二塞子设于所述负极耳所在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2)的部分部位从所述塞子(3)的通孔(31)穿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3)上的通孔(31)的宽度与所述极耳(2)的宽度一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1)包括第一电芯(13)和第二电芯(14),所述第一电芯(13)和所述第二电芯(14)上下设置,所述极耳(2)连接所述第一电芯(13)的非电极区(12)和所述第二电芯(14)的非电极区(12)。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芯(13)的宽度和长度分别对应等于所述第二电芯(14)的宽度和长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3)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电芯(13)的电极区的宽度,所述塞子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电芯(13)的电极区和所述第二电芯(14)的电极区的厚度之和。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塞子(3)包括采用聚丙烯、聚乙烯或硅胶制成的胶塞。
CN201920809862.7U 2019-05-30 2019-05-30 电池 Active CN2098438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9862.7U CN209843856U (zh) 2019-05-30 2019-05-30 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9862.7U CN209843856U (zh) 2019-05-30 2019-05-30 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3856U true CN209843856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898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09862.7U Active CN209843856U (zh) 2019-05-30 2019-05-30 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38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5901A (zh) * 2019-05-30 2019-08-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5901A (zh) * 2019-05-30 2019-08-0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CN110085901B (zh) * 2019-05-30 2024-05-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51083B2 (en) Lithium ion secondary batteries
KR20070071247A (ko) 파우치형 전지 및 그 형성 방법
CN110085901B (zh) 电池
CN209843856U (zh) 电池
CN109494413A (zh) 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216850095U (zh) 一种结构紧凑的电池组件
CN111509286B (zh) 电芯及电池
CN216850121U (zh) 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CN217641690U (zh) 多极耳电芯及单体电池
KR20070056425A (ko)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CN213520126U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的软包锂离子电池
CN116111180A (zh) 锂离子电池及制作方法
CN217009488U (zh) 软包电池组及电子设备
KR20000075255A (ko) 리튬 폴리머 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4384771U (zh) 一种电池的封装结构及包含其的软包锂离子电池
CN208507775U (zh) 一种高容量电池
CN208781893U (zh)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
CN216750015U (zh) 一种安全可靠的多极耳锂离子电池
KR20210076770A (ko) 이차 전지용 전지 케이스 및 파우치 형 이차 전지
CN216389537U (zh) 一种电芯封装结构及电芯
CN201233939Y (zh) 一种锂电池封装结构
CN220710605U (zh) 保液件及软包电芯
CN219759677U (zh) 卷芯及具有该卷芯的电芯
CN205264785U (zh) 电池卷芯组及电池
CN217522188U (zh) 一种电芯结构、软包电池和用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