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7268U -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7268U
CN209837268U CN201920113780.9U CN201920113780U CN209837268U CN 209837268 U CN209837268 U CN 209837268U CN 201920113780 U CN201920113780 U CN 201920113780U CN 209837268 U CN209837268 U CN 209837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overflow
water inlet
intercepting
sew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137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钟
张鹏
刘润龙
李贞治
洪永福
颜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137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7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7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7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包括四室箱体、混流进水管、雨水出水管、污水进水管、污水排水管和液位感应装置。四室箱体包括进水室、溢流室、截流室和出水室,混流进水管与进水室连通,进水室与溢流室相连并在连接处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上设有溢流闸。进水室与截流室相连并在连接处开设有截流口,截流口上设有截流闸,溢流闸和截流闸分别与液位感应装置连接。出水室设在截流室底部并与截流室相连通,连通处设有消能槽,污水进水管和污水出水管分别与出水室连通。本实用新型将传统截污井和普通污水检查井合并为一个井,在同一井内实现了截流分污、检修维护和智能化控制等多项功能,施工方便,降低投资,尤其适用于城市核心地段及城市内河用地紧张地段。

Description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
背景技术
城市内河是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城市的重要绿廊。它不仅承担排洪、景观作用,常常也是人们休憩、放松场所。但由于排水管网建设的滞后以及现状管网的乱接、错接等现象的发生,城市内河多数被严重污染,导致城市内河由环境景观带变成城市黑臭来源。解决内河污染首先需解决污水排入的问题,常见技术手段是沿河道新建截污管道,对原雨污合流管道上设置截流井,截流后接入新建污水管道上检查井,雨水排河。可见,截污井是这个系统的关键。
传统的截污井主要包括溢流(或跳跃)堰式截污井、截流槽式截污井、翻板式截污井。传统截污井均需单独设置污水引出管和污水接入井。传统截污工程中,由于污水和雨水管道的敷设需在竖向上错开敷设,导致混流管道上的截污井在分流后需分别设置引出管,才能分别导引至雨水系统和污水系统。由于我国初期城市建设常常采用合流制排水系统,随着社会的发展初期建设城市已成为城市中心,从而导致有截污需求的地段往往位于城市核心地段,在内河治理或污水截污时,常常因为施工场地有限导致无法施工或者增加拆迁量,造成无法进行截污或者财力消耗巨大。因此,对于截污工程及内河治理来说,减少截污井类构筑物和管道等设施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通过在一个井内设置多层多隔间,实现混流管、雨水管和污水管三种具有不同高程的管道之间的中转,无需单独设置污水引出管和污水接收检查井,减少了井类构筑物和管道,减少了占地和造价,缩短了工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包括四室箱体、混流进水管、雨水出水管、污水进水管、污水排水管和液位感应装置。所述的四室箱体包括进水室、溢流室、截流室和出水室,所述混流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室相连通。所述进水室与所述溢流室相连并在连接处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上设有溢流闸,所述进水室与所述截流室相连并在连接处开设有截流口,所述截流口上设有截流闸,所述的溢流闸和截流闸分别与所述液位感应装置连接。所述出水室设在所述截流室底部并与所述截流室相连通,其连通处设有消能槽,所述的污水进水管和污水出水管分别与所述出水室的两端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位感应装置包括液位计和雨量计,所述的液位计设在所述进水室的内壁上,所述的雨量计设在所述进水室的外部。通过液位计、雨量计与溢流阀、截流阀连锁,对特定降雨强度下的雨水进行截流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的截流闸和溢流闸均为电动闸门。
进一步地,为保证系统运行正常,所述进水室内设有用于监控的摄像头,整个调控过程均在摄像头的监控下进行。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维修,所述溢流室和截流室的内部分别设有由上至下排列的若干踏步板。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室、溢流室和截流室的顶部分别设有混凝土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消能槽内所填充的消能材料为鹅卵石。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将出水室与进水室、截流室、溢流室合并设计,使得水流仅在一个井内就实现了不同系统间的转换,避免需另外增设污水引出管和污水接入井而导致的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多井合一实现了合并检修,减小了维护成本,减少施工周期;由于截污井可直接设置于截污管道上,这使得截污管道建设时采用顶管施工成为可能,顶管施工可避免破坏现状地块,因此,本发明对于开发强度大的地块适用性更强。由于本发明截污井内含智能化控制系统,可根据城市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设置截流倍数,使城市截污系统运行更合理、更智能化,符合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沿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1、混流进水管;12、雨水出水管;13、污水进水管;14、污水排水管;21、进水室;211、溢流口;212、溢流闸;213、截流口;214、截流闸;215、摄像头;22、溢流室;23、截流室;24、出水室;3、液位感应装置;31、液位计;32、雨量计;4、鹅卵石;5、踏步板;6、混凝土盖板;7、多功能一体化截污系统;8、传统截污系统;81、传统截污井;82、污水引出管;83、污水接入井;9、污水处理厂;10、河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包括四室箱体、混流进水管11、雨水出水管12、污水进水管13、污水排水管14和液位感应装置3。四室箱体包括进水室21、溢流室22、截流室23和出水室24,混流进水管11与进水室21相连通。进水室21与溢流室22相连并在连接处开设有溢流口211,溢流口211上设有溢流闸212,进水室21与截流室23相连并在连接处开设有截流口213,截流口213上设有截流闸214。截流闸214和溢流闸212均为电动闸门,溢流闸212和截流闸214分别与液位感应装置3连接,液位感应装置3包括液位计31和雨量计32,液位计31设在进水室21的内壁上,雨量计32设在进水室21的外部,进水室21内还设有摄像头215。出水室24设在截流室23底部并与截流室23相连通,其连通处设有消能槽,消能槽内填充鹅卵石4,污水进水管13和污水出水管14分别与出水室24的两端相连通。溢流室22和截流室23的内部分别设有由上至下排列的若干踏步板5,进水室21、溢流室22和截流室23的顶部分别设有混凝土盖板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晴天时混流进水管11进入本截流井进水室21,晴天时保持截流闸214开启,溢流闸212关闭,晴天混流管道中污水即进入截流室23,经鹅卵石4消能后与出水室24中的污水排水管14一并排出;雨天时根据不同截流初期雨水要求,设置本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控制水位,雨期混流进水管11进入本截流井进水室21,下雨初期时保持截流闸214开启,溢流闸212关闭,初期雨水进入截污系统,原理与晴天时相同,将雨后期,当水位超过初期雨水截流要求,液位感应装置3控制截流闸214关闭,溢流闸212开启,此时混流管道中大部分为雨水,进入溢流室22,最终经雨水出水管12排出。
现状河道两侧开发强度大,原河道设计未考虑预留空间,沿河两侧基本为现状道路、房屋、大型公建等。由于城市建设初期大量采用混流制排水系统,城市内河污染严重,需进行截污处理。由于现状河道沿线工作面狭窄,污水管道埋设深度较深,无法采用开挖施工工艺,截污管道采用顶管施工工艺进行敷设。沿河截污管道由于截污井较深,且无法侵占道路、小区等现状构筑物,用地紧张无法采用传统分离式截污井,应用本实用新型中截污井即可解决以上问题。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系统图,包括多功能一体化截污系统7、传统截污系统8和污水处理厂9,多功能一体化截污系统7、传统截污系统8和污水处理厂9均设在河流10边上。传统截污系统8包括传统截污井81、污水引出管82和污水接入井83,传统截污井81的污水出口通过污水引出管82连接至污水接入井83,污水接入井83再通过管道与污水处理厂9相连,污水处理厂9的出水端通过管道排入河流10中。多功能一体化截污系统7无需污水引出管,污水排水管14直接与污水接入井83相连,雨水出水管12直接与河流10相连。
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可以减小施工用地,将传统截污工艺中需要设置两口井变为设置成一体化截污井,使得在用地紧张地区截污简单、易行,大大降低施工难度、使用影响以及造价。同时,本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还可以根据初期雨水截留要求,设置不同截留水位,保证初期雨水一并截留。本实用新型较之于传统截留井,降低了截污井设置时对施工面的要求,并做到了截留初期雨水,从而增加截留管道可实施性以及截污的有效性,特别适用于城市核心地段及城市内河用地紧张地段。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其特征在于:包括四室箱体、混流进水管、雨水出水管、污水进水管、污水排水管和液位感应装置,所述的四室箱体包括进水室、溢流室、截流室和出水室,所述混流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室相连通,所述进水室与所述溢流室相连并在连接处开设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上设有溢流闸,所述进水室与所述截流室相连并在连接处开设有截流口,所述截流口上设有截流闸,所述的溢流闸和截流闸分别与所述液位感应装置连接,所述出水室设在所述截流室底部并与所述截流室相连通,其连通处设有消能槽,所述的污水进水管和污水出水管分别与所述出水室的两端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位感应装置包括液位计和雨量计,所述的液位计设在所述进水室的内壁上,所述的雨量计设在所述进水室的外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截流闸和溢流闸均为电动闸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室内设有用于监控的摄像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室和截流室的内部分别设有由上至下排列的若干踏步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室、溢流室和截流室的顶部分别设有混凝土盖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能槽内所填充的消能材料为鹅卵石。
CN201920113780.9U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 Active CN209837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3780.9U CN209837268U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3780.9U CN209837268U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7268U true CN209837268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024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13780.9U Active CN209837268U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72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2616A (zh) * 2021-02-24 2021-06-18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雨污合流系统
CN114033017A (zh) * 2021-11-26 2022-02-11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市政排水新旧管接驳处的多功能检查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2616A (zh) * 2021-02-24 2021-06-18 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雨污合流系统
CN114033017A (zh) * 2021-11-26 2022-02-11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市政排水新旧管接驳处的多功能检查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89151A (zh) 一种区域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系统及调配方法
CN105714723B (zh) 一种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处理和应用系统
CN105544698A (zh) 一种基于分流制管网的区域分片雨水弃流处理系统
CN104692588A (zh) 用于处理河道岸边雨水排水的生态多维滞留系统
CN204474499U (zh) 一种用于处理河道岸边雨水排水的生态多维滞留系统
CN209837268U (zh) 一种多功能一体化截污井
CN104563060A (zh) 兼顾截流、调蓄、排涝功能的堤岸及改善水环境的方法
CN103572829A (zh) 一种电控自动可调试溢流堰截流井
CN105645691A (zh) 多功能生态树池
CN202689171U (zh) 一种对初期雨水源头截流的截流井
CN107806164A (zh) 一种道路雨水分流处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747775A (zh) 一种初期雨水源头截流井
CN201874083U (zh) 基于节地节能的下挖通道调蓄式泵站排水装置
CN107152072B (zh) 一种水力控制合流制渠道截污方法
CN207159752U (zh) 一种组合式路缘排水沟
CN202519780U (zh) 河道堤岸内暗埋截污设施
CN205382066U (zh) 多功能生态树池
CN209686557U (zh) 一种具有拦渣功能的截流井
CN210049366U (zh) 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及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单元体
CN104975644A (zh) 道路初期雨水专管储存系统
CN111472434A (zh) 一种山体雨洪水收集排泄装置和排泄方法
CN206396790U (zh) 一种便于雨水排放的综合管廊结构
CN217419899U (zh) 基于plc控制的智能分流系统
CN110005043A (zh) 道路雨水导口预制砼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5475601U (zh) 一种具有雨污分流和溢流功能的河道箱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