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5884U - 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5884U
CN209835884U CN201920137673.XU CN201920137673U CN209835884U CN 209835884 U CN209835884 U CN 209835884U CN 201920137673 U CN201920137673 U CN 201920137673U CN 209835884 U CN209835884 U CN 209835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nk body
inner container
sewage treatment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376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大波
颜振涛
邱玉
胡喆
季荣
李爱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Quanzhou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Quanzhou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Quanzhou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Quanzhou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1376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5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5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5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罐体,所述外壳罐体由依次连通的罐体上部、罐体中部、罐体底部组成,所述罐体上部的顶部为开口式结构,所述罐体上部的内壁上固定有呈环形结构的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与所述罐体上部之间形成溢流腔,所述溢流腔内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罐体上部侧壁并延伸至外壳罐体的外侧,所述溢流堰内侧的外壳罐体内设有呈空心的内胆,所述外壳罐体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胆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装置普遍存在运行成本高、运营管理复杂、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不理想、故障率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Description

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016年住建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农村的污水处理率仅为22%,远低于城市90%以上的污水处理率,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无序排放,导致农村河流、湖泊、池塘等水体发黑发臭,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我国大部分农村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地形复杂、经济薄弱,难以效仿城市对生活污水通过管网进行统一收集处理的方法,因此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需要采用小型化、就地化、分散式的装置。中国专利CN207347326U“一种地埋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公开了一种地埋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包括主体外壳和热水容器,可有效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但其主要采用活性炭对污染物质进行吸附去除,并不能彻底降解污染物,会造成二次污染,且活性炭需要定期进行更换,运行管理不便;中国专利CN107032496A“一种采用好氧双循环和硝化液回流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公开了一种采用好氧双循环和硝化液气提回流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可有效、稳定地去除污水中的COD和总氮,但是该装置包括四个好氧池,两个缺氧池,占地面积大,运行时还将用到空压机和气提泵,需要提供额外的电力和动力,还会造成噪声污染,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的污水处理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污水处理装置普遍存在运行成本高、运营管理复杂、占地面积大、处理效率不理想、故障率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罐体,所述外壳罐体由依次连通的罐体上部、罐体中部、罐体底部组成,所述罐体上部的顶部为开口式结构,所述罐体上部的内壁上固定有呈环形结构的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与所述罐体上部之间形成溢流腔,所述溢流腔内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罐体上部侧壁并延伸至外壳罐体的外侧,所述溢流堰内侧的外壳罐体内设有呈空心的内胆,所述外壳罐体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胆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内胆的底端与所述外壳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胆的底部外壁上设有与外壳罐体连通的过渡结构,所述内胆的正上方设有布水器。
优选的是,所述罐体上部和罐体底部均呈倒立的正四棱锥台结构,所述罐体中部为立方体结构。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内胆底部外壁上的过渡结构为多个呈锯齿形结构的孔口,所述内胆由内胆上部和内胆下部组成,所述内胆上部为圆锥台结构,所述内胆下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过渡结构位于所述内胆下部的底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内胆为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区,所述内胆内填充有固定化微生物小球。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外壳罐体与内胆下部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填料作为生物膜反应区,所述填料为塑料填料。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溢流堰与内胆上部之间为人工湿地区,所述人工湿地区上种植浮水植物。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内胆位于所述罐体底部坡面的1/3~1/2处;所述内胆上部的坡面与水平夹角为55°~65°。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罐体上部与所述内胆上部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溢流堰位于所述罐体上部坡面的1/5~1/4处。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罐体底部的坡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0°~50°;所述罐体上部的坡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5°~35°。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罐体中部的高度与内胆下部高度的2/3~3/4处齐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小型化、一体化、地埋式的特点,可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等进行分散式处理,在同一个污水处理装置中就可以完成污水的达标处理,无需多个分散的设备,并且无需借助外界动力就可以实现污水的循环处理,具有结构紧凑、简便、造价低、无动力需求、运营和管理成本低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埋设于地下,一方面不占据地表面积,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人为损坏以及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另外,该装置运行时不会产生噪声及异味等二次污染;
3、通过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区采用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处理污水,该固定化微生物小球具有密度高、反应速率快、耐毒害能力强、固液分离方便、污泥产生量少等优点;
4、通过生物膜反应区采用塑料填料,可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生长的载体,在载体表面生成生物膜,对污水做进一步的处理,也可使污水在填料的空隙中曲折流动,起紊流的作用;
5、通过将沉淀区两侧均设计为坡面以及在坡面上设置溢流堰,坡面与溢流堰可共同作用,起到沉淀、拦截污泥等悬浮物的作用,使出水澄清;
6、通过将人工湿地区设在外壳罐体的顶部,其上种植的水葫芦等浮水植物既可以对污水做进一步的深度处理,持续降低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等,又可作为绿化景观地带等,美化周围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标注说明:1、外壳罐体;101、罐体上部;102、罐体中部;103、罐体底部;2、内胆;3、溢流堰;4、排水管;5、布水器;6、固定化微生物小球;7、填料;8、浮水植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一实施例,包括外壳罐体1,所述外壳罐体1由依次连通的罐体上部101、罐体中部102、罐体底部103组成,所述罐体上部101、罐体中部102、罐体底部103组成一体结构,所述罐体上部101的顶部为开口式结构,所述罐体上部101的内壁上固定有呈环形结构的溢流堰3,所述溢流堰3与所述罐体上部101之间形成溢流腔,所述溢流腔内设有排水管4,所述排水管4的一端穿过所述罐体上部101侧壁并延伸至外壳罐体1的外侧,所述溢流堰3内侧的外壳罐体1内设有呈空心的内胆2,所述外壳罐体1与所述内胆2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胆2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内胆2的底端与所述外壳罐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胆2的底部外壁上设有与外壳罐体1连通的过渡结构,所述内胆2的正上方设有布水器5。
所述罐体上部101和罐体底部103均为倒立的正四棱锥台结构,所述罐体中部102为立方体结构。
所述内胆2底部外壁上的过渡结构为多个呈锯齿形结构的孔口,所述内胆2由内胆上部和内胆下部组成,所述内胆上部为圆锥台结构,所述内胆下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过渡结构位于所述内胆下部的底部。
所述内胆2为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区,所述内胆2内填充有固定化微生物小球6,所述固定化微生物小球6为以驯化后的活性污泥为主体,通过交联法和包埋法将其固定于沸石等载体上,制成的球状颗粒。
所述外壳罐体1与内胆下部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填料7作为生物膜反应区,所述填料7为塑料填料7,比如聚乙烯。
所述溢流堰3与内胆上部之间为人工湿地区,所述人工湿地区上种植浮水植物8,浮水植物8可以为水葫芦或其他植物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所述内胆2位于所述罐体底部103坡面的1/3~1/2处;所述内胆上部的坡面与水平夹角为55°~65°,所述内胆2的高径比为1.0~2.0。
所述罐体上部101与所述内胆上部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溢流堰3位于所述罐体上部101坡面的1/5~1/4处。
所述罐体底部103的坡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0°~50°;所述罐体上部101的坡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5°~35°。
所述罐体中部102的高度与内胆下部高度的2/3~3/4处齐平。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该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采用连续流和上进上出的形式,生活污水从管道经布水器5均匀地注入内胆2,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由内胆上部流向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区,再经固定化微生物小球6之间的空隙曲折流向外壳罐体1的底部,在这过程中污水与固定化微生物小球6发生接触,污水中的有机物及氨氮等被固定化微生物小球中的沸石等组份吸附,再经由微生物进行降解,实现生活污水经过第一重处理功能,其中污水中的COD和氨氮有效降低,随着水量的增多,水流逐渐从内胆底部的锯齿形孔口流向外壳罐体1和内胆2之间的生物膜反应区,一方面水流中的微生物经由填料7截留,另一方面后续的水流可再次由填料7上截留的微生物进行第二重处理,水质进一步提高;接着污水流向外壳罐体1与内胆2上部之间的沉淀区,随水流出的微生物等杂质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回生物膜反应区;最后水位逐渐升高,经过人工湿地区的水葫芦等浮水植物做进一步深度处理,然后水流从溢流堰3溢出,再经由排水管4排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具有小型化、一体化、地埋式的特点,可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等进行分散式处理,在同一个污水处理装置中就可以完成污水的达标处理,无需多个分散的设备,并且无需借助外界动力就可以实现污水的循环处理,具有结构紧凑、简便、造价低、无动力需求、运营和管理成本低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埋设于地下,一方面不占据地表面积,可提高空间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人为损坏以及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另外,该装置运行时不会产生噪声及异味等二次污染。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上述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外壳罐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罐体由依次连通的罐体上部、罐体中部、罐体底部组成,所述罐体上部的顶部为开口式结构,所述罐体上部的内壁上固定有呈环形结构的溢流堰,所述溢流堰与所述罐体上部之间形成溢流腔,所述溢流腔内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罐体上部侧壁并延伸至外壳罐体的外侧,所述溢流堰内侧的外壳罐体内设有呈空心的内胆,所述外壳罐体与所述内胆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内胆的顶部和底部均为开口式结构,所述内胆的底端与所述外壳罐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内胆的底部外壁上设有与外壳罐体连通的过渡结构,所述内胆的正上方设有布水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上部和罐体底部均呈倒立的正四棱锥台结构,所述罐体中部为立方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底部外壁上的过渡结构为呈锯齿形结构的开口,所述内胆由内胆上部和内胆下部组成,所述内胆上部为圆锥台结构,所述内胆下部为圆柱体结构,所述过渡结构位于所述内胆下部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为固定化微生物反应区,所述内胆内填充有固定化微生物小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罐体与内胆下部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填料作为生物膜反应区,所述填料为塑料填料。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与罐体上部之间为人工湿地区,所述人工湿地区上种植浮水植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位于所述罐体底部坡面的1/3~1/2处;所述内胆上部的坡面与水平夹角为55°~6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上部与所述内胆上部之间形成沉淀区,所述溢流堰位于所述罐体上部坡面的1/5~1/4处。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底部的坡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40°~50°;所述罐体上部的坡面与水平线的夹角为25°~35°。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中部的高度与内胆下部高度的2/3~3/4处齐平。
CN201920137673.XU 2019-01-28 2019-01-28 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Active CN209835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7673.XU CN209835884U (zh) 2019-01-28 2019-01-28 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7673.XU CN209835884U (zh) 2019-01-28 2019-01-28 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5884U true CN209835884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02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37673.XU Active CN209835884U (zh) 2019-01-28 2019-01-28 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58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3848A (zh) * 2020-06-01 2020-07-28 重庆大学 水力式无能耗复合双向生物移动床反应器
CN111573839A (zh) * 2020-06-01 2020-08-25 重庆大学 一种水力式无能耗复合双向生物移动床反应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53848A (zh) * 2020-06-01 2020-07-28 重庆大学 水力式无能耗复合双向生物移动床反应器
CN111573839A (zh) * 2020-06-01 2020-08-25 重庆大学 一种水力式无能耗复合双向生物移动床反应器
CN111453848B (zh) * 2020-06-01 2021-06-22 重庆大学 零能耗菌藻深度处理移动床反应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22815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0480197C (zh) 厌氧型内循环回流式固定化微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CN105645677A (zh) 一种水平流和垂直流一体化人工湿地及其运行方法
CN101704613B (zh) 农村污水生态净化回用装置
CN209835884U (zh) 无动力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3708618B (zh) 一种微动力乡镇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
CN113735270B (zh) 一种河道堤岸绿色低碳生态净水系统
CN102408175A (zh) 一种家庭生活污水生态利用系统
CN210030322U (zh) 一种针对富营养化污水的多系统复合耦合处理装置
CN209740821U (zh) 一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复合型人工湿地系统
CN110642481A (zh) 适用于村庄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6457371U (zh) 一体式多级污水处理装置
CN214457495U (zh) 一种自维护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102617002A (zh) 分散性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CN206955780U (zh) 一种净化池及生活污水净化系统
CN205188082U (zh) 一种调蓄净化系统
CN115196753A (zh) 一种生态厕所用植被自养处理小便的装置
CN210974336U (zh) 一种脱氮一体化设备
CN112759201A (zh) 一种自维护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及其污水处理方法
CN204198548U (zh) 气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12830642A (zh) 用于防治农田面源污染的新型生态沟渠系统
CN209065528U (zh) Uasb厌氧生物反应器
CN207330662U (zh) 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一体化多介质处理系统
CN201620089U (zh) 农村污水生态净化回用装置
CN207016650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