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7220U - 一种内掀式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掀式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7220U
CN209827220U CN201920123426.4U CN201920123426U CN209827220U CN 209827220 U CN209827220 U CN 209827220U CN 201920123426 U CN201920123426 U CN 201920123426U CN 209827220 U CN209827220 U CN 2098272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goggles
frame
lifting structure
limi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2342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海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engyu Photo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engyu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engyu Photo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engyu Photo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2342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72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72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722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掀式结构,包括护目镜、连杆机构、第二连接轴;所述连杆机构能够拆卸的连接在护目镜两侧,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架、摇臂连杆,摇臂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杆架的中部,连杆架的一端与护目镜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贯穿的滑槽。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内掀式结构的方式,避免了护目镜在外部容易被焊接飞溅、打磨飞溅和灰尘污染;以及避免整体待使用件重心前移的缺陷;护目镜能够上下移动和旋转,将能够适应了不能将待使用件脱下的场合,适应场合更广泛、更灵活、操作更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内掀式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装置上用部件,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应用在面罩上的内掀式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个人防护以及对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了更高的要求,甚至于骑行时的头盔等等,都需要更好地防护要求,现有的焊接防护面罩大都是手持式的焊接防护面罩,如申请号:201720792053.0,公开一种焊接防护面罩,包括防护面罩,防护面罩的下方连接有手柄,防护面罩的面板上设置安装有滤光镜片(相当于本申请文件中的护目镜)的观察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隔热面罩;这种手持式的面罩,必须人工手持,操作不便。
再者,后来出现的焊接防护面罩从简单的深色玻璃加红钢纸做的防护面罩到目前各种各样的自动滤光防护面罩(相当于本申请文件中的自动滤光可变色号的护目镜),但还是不能满足人们对它的功能和舒适性的满足。比如戴上焊接面罩焊接前操作工对工件和周围环境的清晰观察,焊接后需要对焊缝的清渣处理和打磨都要有能够清晰看清环境和工件的防护面罩,自动滤光防护面罩虽然能够解决一些问题但它在非变黑的情况下的透过率也只有8%,在很多场合不能满足操作工对工件和周围环境看清楚的要求。
于是人们又有翻盖面罩的出现,目前,翻盖面罩都是简单的把护目镜连同护目镜前的外保护镜片一起向前上方翻起,但这种面罩又有很多弊端不太受到操作工的欢迎,比如护目镜必需尽量设计在面罩靠前的位置远离眼睛,否则护目镜翻不起来,导致同样大小视窗相对视线变窄,面罩重心也前移引起受力变差,特别是翻起护目镜后面罩中心向前和上方移动,头颈将受到加倍的杠杆力;同时护目镜翻起还会妨碍操作,还有护目镜翻起的同时外保护镜片也被翻起,面罩内部还要设计一层防护要求和前保护镜一样的透明密封保护镜片;尤其护目镜是自动可变色号的大视窗护目镜以上弊端会更严重,因为自动可变色号护目镜比较重,整个外翻部分就会比较笨重,面罩整体重量会大幅增加,因此这类产品的使用推广受到很大影响。
如申请号:201710845243.9,公开一种电焊工防护面罩,包括面罩,所述面罩上方设有护目镜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目镜盒下部固定有下镜片(相当于本申请中的内保护镜片),护目镜盒的上部与下部铰接,可旋转120度,护目镜盒上部固定有上镜片(相当于本申请中的护目镜),所述下镜片为透明护目镜,所述上镜片为黑色护目镜,所述面罩后部设有固定绳,所述固定绳为弹性绳,与面罩连接处可做180度旋转。护目镜盒能够上翻,因此,为了保护需设计下镜片,护目镜盒翻起后,面罩重心前移,且下镜片视野较小,不便于操作。
总结,现有技术有普通头戴式翻盖焊接面罩、自动滤光翻盖焊接面罩,共同的缺点是,护目镜和外保护镜片同时向外翻起,影响面罩的外部结构,因为外保护镜片被掀起内部还要重复设计一层透明的保护镜片;由于护目镜有外翻功能,特别是护目镜翻起后,面罩的重心将向前向上移动,这就给操作工头颈增加一个额外的杠杆力并且重心不稳;护目镜前移相对视线变窄;护目镜外翻时,护目镜容易被焊渣飞溅、打磨飞溅和灰尘造成污染,面罩整体重量增大,如此种种对使用者造成太多副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文中的护目镜可以是固定色号(即固定透过率))的滤镜,也可以是自动变光的滤镜。
总结,现有技术的头盔的防护部分大部分都是外置或外翻的,特别是对于需要双层防护的面罩,亟待一种能够在内部狭小的空间实现防护镜的上翻的结构,改变使用不便的缺点。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使用外翻式的结构易产生重心不稳、视线不佳、护目镜易被破坏和污染等缺点的内掀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掀式结构,包括护目镜、连杆机构、第二连接轴;所述连杆机构能够拆卸的连接在护目镜两侧,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架、摇臂连杆,摇臂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杆架的中部,连杆架的一端与护目镜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贯穿的滑槽。
使用时,摇臂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固定在面罩或者头盔等待使用件上,设有滑槽的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固定在面罩上,通过摇臂连杆的旋转带动连杆架向前上方运动,这个过程中,滑槽可以沿着水平向上的方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不比改变原先的面罩或者头盔的结构,对于需要双层防护的面罩,特别是焊接防护面罩,内掀式的结构,可以连接护目镜,外层可以设置前保护镜,前保护镜的视野将不再受局限,更加开阔,再者,内掀式的结构使护目镜移至前额上部,使得整个面罩或头盔的重心不会前移,避免对颈部造成的压力;
也能够避免了内部的护目镜在外部容易被焊接飞溅、打磨飞溅和灰尘污染;避免了外翻式的护目镜造成的整体面罩重心前移的缺陷;护目镜能够旋转,将能够适应了不能将面罩脱下的场合,适应场合更广泛,更灵活;本结构简单、轻便,可以使得使用该结构的装置更加的轻盈,满足在狭小的内部空间也能灵活使用的要求。
优选的,所述连杆架的前端为竖直结构,其上设有用于与护目镜连接的多个连接孔,护目镜通过连接孔与连杆架连接,所述连杆架的尾端设有水平的滑槽,连杆架的中部设有与摇臂连杆配合连接的圆孔。
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孔与护目镜可以实现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和安装;滑槽的设置为了保证护目镜上下运动和旋转时能够到达设定的位置空间,并限制连杆架的自由运动,保证护目镜在规定轨迹上的可控运动。
优选的,还包括扇形结构的限位板,限位板的大端设有扇形槽,限位板的小端设有第一空心圆柱体,且第一空心圆柱体设置在限位板靠近连杆架的一侧,摇臂连杆上远离摇臂连杆与连杆架连接处的一端设有套筒,套筒设置在朝向连杆架的一侧,套筒能够旋转的套接在第一空心圆柱体上,摇臂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手柄,手柄设置在背向连杆架的一侧,并穿过扇形槽延伸至限位板外。
限位板的设置可以实现摇臂连杆固定的载体,不用全部直接安装在面罩体上,能够实现摇臂连杆与面罩体的活动连接,实现摇臂连杆旋转的自由度和生产工艺的简化,限位板盖在摇臂连杆外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摇臂连杆,限位板与面罩体尽量密封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一个回力弹簧,回力弹簧套接在套筒外,且回力弹簧的两端均折弯,底端插入摇臂连杆上,顶端固定在限位板上。回力弹簧的设置,能够使得向下旋转摇臂连杆时更加省力,也能利用部分弹力将护目镜压紧在待使用件上。
优选的,所述手柄的顶端设有卡扣,限位板远离第一连接轴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卡槽,卡扣卡接在卡槽上;所述卡扣为凹型结构,卡扣的一端卡接在卡槽内,另一端卡接在卡槽外。本实用新型中卡扣与卡槽的配合,使得护目镜活动于至少两个工位,且在任何一个工位处均能够得到定位,保证使用的稳定性,特别是,当护目镜处于额头前侧时。
优选的,摇臂连杆上与套筒的同一侧设有第二空心圆柱体,第二空心圆柱体穿过圆孔后与第二连接轴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滑套,滑套套接在滑槽处的连杆架上,滑套为U型结构,连杆架的尾部能够滑动的插在U型结构的内部,U型结构开口端的两侧与滑槽相通。滑套的设置使在护目镜处于工作位置时,滑套把整个滑槽密封起来,防止佩戴者的头发等进入滑槽、护目镜上掀时把头发搅入;再者,密封的滑槽比较美观;滑槽的设置更有利于连杆架在内平稳移动。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卡接在限位板上,第一封板为扇形板,第一封板的小端设有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护目镜是固定色号的护目镜或自动滤光可变色号的护目镜或放大镜。
优选的,所述滑槽为腰型孔。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不改变原先的面罩或者头盔的结构,内掀式的结构更加紧凑,能够连接护目镜后放在面罩或者头盔的内部,面罩或者头盔的外层可以设置前保护镜,那么,使用本实用新型是内掀式结构后的前保护镜的视野将不再受局限,更加开阔,再者,内掀式的结构使护目镜移至前额上部,使得整个面罩或头盔的重心不会前移,避免对颈部造成的压力;
也能够避免了护目镜在外部容易被焊接飞溅、打磨飞溅和灰尘污染;避免了外翻式的护目镜造成的整体面罩重心前移的缺陷;护目镜能够上下移动和旋转,将能够适应了不能将面罩脱下的场合,适应场合更广泛,更灵活;本结构简单、轻便,可以使得使用该结构的装置更加的轻盈,满足在狭小的内部空间也能灵活使用的要求;
本护目镜内掀后视线可以直接通过宽大透明的前保护镜观察工件和环境,使得视线清晰宽广;且本结构简单使得整个面罩更加简洁、轻便、适用;也无需同时设置2道透明的前保护镜片了,只需设置一道前保护镜即可。
(2)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孔与护目镜可以实现可拆卸连接,便于更换和安装;滑槽的设置使为了适应护目镜前移时的运动空间,并限制连杆架的自由活动,保证护目镜在一定范围内的可控运动;
(3)限位板的设置可以实现摇臂连杆固定的载体,不用全部直接安装在面罩体上,能够实现摇臂连杆与面罩体的活动连接,实现摇臂连杆旋转的自由度和生产工艺的简化,限位板盖在摇臂连杆外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摇臂连杆,限位板与面罩体尽量密封连接;
(4)本实用新型中卡扣与卡槽的配合,使得护目镜活动于至少两个工位,且在任何一个工位处均能够得到定位,保证使用的稳定性,特别是,当护目镜处于额头前侧时;
(5)滑套的设置使在护目镜处于工作位置时,滑套把整个滑槽密封起来,防止佩戴者的头发等进入滑槽、护目镜上掀时把头发搅入;再者,密封的滑槽比较美观;滑槽的设置更有利于连杆架在内平稳移动;
(6)采用该内掀式结构的双重面罩,使用时,与眼睛距离较近,视线较好,使用舒适度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内掀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一种内掀式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的连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滑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中第三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一中摇臂连杆与限位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一中第一封板与第二封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一中第一封板与第二封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一中摇臂连杆与限位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一中限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一种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二中摇臂连杆与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护目镜处于使用状态的工作原理图;
图14是护目镜处于工作位置和上掀位置(虚线)示意原理图。
图中标号:面罩1、护目镜2、前保护镜3、连杆机构4、连杆架41、滑槽411、腰型滑道4111、圆孔412、摇臂连杆42、手柄421、卡扣4211、第二空心圆柱体422、套筒423、回力弹簧424、滑套43、凸起431、第一连接轴5、第二连接轴6、第三连接轴7、第一分体71、第二分体72、限位板8、扇形槽81、卡槽82、第一空心圆柱体83、缺口84、第一封板85、连接孔851、第二封板8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结合图13-14,本实施例一种内掀式结构,包括面罩1、护目镜2、连杆机构4、第一连接轴5、第二连接轴6、第三连接轴7、限位板8;所述连杆机构4包括连杆架41、摇臂连杆42,摇臂连杆42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5能够转动的连接在面罩1的外部,摇臂连杆42可以绕第一连接轴5在一定范围内的旋转,摇臂连杆4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轴6固定连接连杆架41的中部,连杆架41置于面罩1的内部空间,通过摇臂连杆42的旋转带动连杆架41的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移动,连杆架41的一端与护目镜2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轴7能够滑动的连接在面罩1上;该连杆机构4能够保证护目镜2旋转上翻的同时,护目镜2整体前移和上移,可以保证不与头部干涉。
前保护镜3固定在面罩1前侧,所述护目镜2处于面罩1内部,前保护镜3的后侧,护目镜2处于距离眼睛更近;第一连接轴5、第三连接轴7为固定状态,第二连接轴6为可以做弧形运动状态。
本实施例中的面罩可以是任何适宜的领域使用的面罩,不限于焊接防护,还可以应用医学、消防等;
本实施例中的护目镜可以是固定色号(即:固定透过率)的护目镜,也可以是自动滤光可变色号(即:可变透过率)的护目镜,同样也可以是放大镜等其他适宜使用场合的镜片。
本实施例中,护目镜2设置在面罩1的内部,使用时,与眼睛距离较近,视线较好,使用舒适度得到提高,不使用时,将护目镜2旋转至上方,面罩1的外部结构不变,整个面罩的重心不会前移;护目镜2设置在内部也避免被焊接飞溅、打磨飞溅和灰尘污染造成的损坏,另外,前保护镜3够宽,保证视野够大。
如图3所示,结合图1-2所示,连杆架41如拉长的“Z”字结构,其中,尾部为水平结构,中部设有圆孔412,用于与摇臂连杆42连接,所述连杆架41的前端为竖直折弯边结构,其上设有用于与护目镜2连接的若干连接孔,护目镜2可以通过螺钉能够更换的连接在连杆架41上,便于零件损坏后,易于更换。所述连杆架41的尾端设有水平的滑槽411,所述滑槽411为腰型孔,第三连接轴7穿过滑槽411后,并固定在面罩1上,滑槽411能够在第三连接轴7的限位下仅进行水平滑动。
如图2-4所示,滑槽411处还套接一个滑套43,滑套为U型结构,连杆架41的尾部能够滑动的插在“U型结构的内部”,其中,U型结构的开口端与连杆架41用于第三连接轴7穿过的部分相通,另外,结合图3所示,滑槽411处、朝向面罩体1的一侧(内侧面)设有凸起的腰型滑道4111,腰型滑道411的尾端为开口设置,用于凸起431的插入,图4中所示的滑套43的下半部分的上面设有凸起431,该凸起431的宽度尺寸小于腰型滑道4111的宽度,这样,凸起431就能够卡入腰型滑道4111内,且实现凸起431与腰型滑道4111能够滑动,滑套43的上半部分置于连杆架41的外侧面,第三连接轴7由面罩体1外往面罩体1内的方向,依次穿过面罩体1、滑套43的上半部分、滑槽411、滑套43的下半部分,其中滑套43的下半部分为实板,能够封住滑槽411,使在护目镜2处于工作位置时,滑套43把整个滑槽411密封起来,防止佩戴者的头发等进入滑槽411,护目镜上掀时把头发搅入;再者,密封的滑槽411比较美观;滑槽411的设置更有利于连杆架41在内平稳移动。
如图5所示,第三连接轴7为分体式结构,包括第一分体71和第二分体72,第一分体71的一端为带有内螺纹的圆柱体结构,另一端为凸起(相当于螺栓的螺帽,起到限位的作用);第二分体72的一端为能够与内螺纹螺纹配合的、带有外螺纹的实心圆柱体结构,另一端设有凸起。本实施例仅为一种第三连接轴7的结构,实际上还可以由螺栓、螺母直接连接。
如图6-10所示,结合图1所示,图1中的右侧部分为隐藏限位板8和卡扣4211的结构,便于与左侧进行比较,本实施例中的扇形结构的限位板8,限位板8盖在摇臂连杆42的外部,并固定在面罩1上,限位板8的背面(朝向面罩1内部的一侧)设有与第一连接轴5连接的第一空心圆柱体83,第一空心圆柱体83的设置使为了与第一连接轴5配合连接将限位板8固定在面罩1上,第一连接轴5与第一空心圆柱体83的空心内部固定,可以采用螺纹固定、过盈配合固定均可,即第一连接轴5通过面罩1的内部穿过面罩1后与第一空心圆柱体83连接,摇臂连杆42与第一空心圆柱体83连接处为套筒423,套筒423套接在第一空心圆柱体83上,并不固定,即套筒423可以在第一空心圆柱体83上转动,本实施例中的摇臂连杆42、手柄421、套筒423为一体式结构,手柄421伸出扇形槽81,处于限位板8的一侧,套筒423处于限位板8的另一侧(在图9中,手柄421位于限位板左侧底部,套筒423位于限位板右侧顶部),在套筒423外还设有一个回力弹簧424,回力弹簧424的一端插入摇臂连杆42上,另一端卡在限位板8上的缺口84上,缺口84位于限位板8的边缘处,此时的回力弹簧424保持一定的弹力,如图7-8所示,为了保证回力弹424簧套接在套筒423时不掉下来及密封性与美观性,还设置了第一封板85,卡接在限位板8上、套筒423外,第一封板85为扇形板,与限位板8的形状相适应,小端设有用于第一连接轴5穿过的连接孔851,与缺口84对应的位置,设有缺口84',回力弹簧424限位在缺口84与缺口84'形成的空间内;弹力的作用下,能够使旋转摇臂连杆42向下旋转时更加省力,一定弹力的存在能够使护目镜2的下边缘与面罩1紧贴,保证密封性。为了优化密封性、美观等要求,还可以在于第一封板84的同一侧,设置第二封板86,卡接在限位板8上,第一封板85与第二封板86分置于第二空心圆柱体422两侧,第一封板85与第二封板86之间形成一个弧形道。
如图9所示,摇臂连杆42上与手柄421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空心圆柱体422,第二空心圆柱体422与摇臂连杆42为一体式结构,结合图3所示,连杆架41上设有与第二连接轴6对应的圆孔412,相应的,面罩1两侧设有与限位板对应的扇形孔,第二空心圆柱体422穿过连杆架41上的圆孔与由面罩1内部穿过的第二连接轴6固定配合连接,实现连杆架41的中部与摇臂连杆42固定连接。
如图10所示,结合图1所示,限位板8的大端设有扇形槽81;所述摇臂连杆42与连杆架41连接的一端设有手柄421,手柄421伸出扇形槽81外。限位板8的尾部设有至少两个卡槽82,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卡槽82,手柄421内部为空心,内部设有竖直方向安装的弹簧,弹簧上设有卡扣4211,如图11所示,卡口4211为凹型结构,凹型的一端能够卡接在卡槽82内,另一端在卡槽82外侧,本实施例通过两个卡槽82实现护目镜2的两个工位的定位,当然还可以设置为三个卡槽82等等,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结合图1所示,其中靠下的卡槽82与手柄421上的卡扣4211卡住时,护目镜2为垂直状态,即使用状态;不使用护目镜2时,两手同时按住两边的卡扣4211的另一端,压缩弹簧使卡扣4211内缩,卡扣4211不再卡接在卡槽82上,顺势操作手柄421沿第一连接轴5旋转,移至靠上的卡槽82后,松开卡扣4211的另一端,在弹簧的作用下,卡扣4211弹出卡入靠上的卡槽82实现定位,此时可以固定护目镜2处于头顶处,并不会下移;
本实施例的操作过程,如图13-14所示,当护目镜2处于眼睛前侧,即使用状态时,滑槽411的最右端与第三连接轴7贴合(即位置4),摇臂连杆42处于靠下的位置(即位置1),当需要将护目镜上移时,结合图4所示,两手同时按住两侧的卡扣4211,压缩弹簧使卡扣4211内缩,卡扣4211不再卡接在靠下卡槽82上,顺势操作手柄421沿第一连接轴5旋转,移至靠上的卡槽82后,松开卡扣4211,在弹簧的作用下,卡扣4211卡入靠上的卡槽82实现定位,此时,摇臂连杆42处于靠上的位置(即位置2),因摇臂连杆42向前、向上运动,滑槽411在第三连接轴7的作用下,进行水平向上的滑动,此时,滑槽411的最左端与第三连接轴7贴合(即位置3),护目镜2固定于额头前侧,旋转的过程中,护目镜2的下边缘一直处于同一竖直面上,没有产生倾斜,可以用最小的空间实现护目镜按设定的位置移动;
当需要将护目镜放下到工作位置时,两手同时按住两侧的卡扣4211,压缩弹簧使卡扣4211内缩,卡扣4211不再卡接在靠上的卡槽82上,顺势操作手柄421沿第一连接轴5旋转,移至靠下的卡槽82后,松开卡扣4211,在弹簧的作用下,卡扣4211卡入靠下的卡槽82实现定位,此时,滑槽411的最右端与第三连接轴7贴合(即位置4),摇臂连杆42处于靠下的位置(即位置1)。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第二空心圆柱体422设置在一个连接件44上,连接件44与摇臂连杆42为分体式结构,第二空心圆柱体422未直接设置在摇臂连杆42上;
所述摇臂连杆42与连杆架41之间通过一个连接件422连接,连接件44固定连接在摇臂连杆42上,可以是螺丝连接、卡接、粘接等均可,具体的,连接在手柄421与套筒423之间,保证连杆架41的中部与摇臂连杆42的端部固定连接,在连接件44上与手柄421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与第二连接轴6固定连接的第二空心圆柱体422,连杆架41上设有与第二连接轴6对应的圆孔412,相应的,面罩1两侧设有与限位板对应的扇形孔,扇形孔是为了适应第二连接轴6做弧线运动时的空间,第二空心圆柱体422穿过连杆架41上的圆孔与由面罩1内部穿过的第二连接轴6固定配合连接,实现连杆架41的中部与摇臂连杆42固定连接,可以是螺纹固定连接、过盈配合连接等能够实现固定连接的其他方式;本实施例中,设置一个连接件422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摇臂连杆42、卡扣4211、第二空心圆柱体422的生产工艺,以及与限位板8、压缩弹簧的安装。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摇臂连杆42实现定位的方式不同,实施例中通过卡扣4211与两个卡槽82实现定位;本实施例通过采用定位销插入卡槽82的方式进行定位。
限位板8的尾部设有至少两个卡槽82,本实施例中为两个卡槽82,手柄421内部为空心,当手柄421移至一个卡槽82处时,手柄的空心处于卡槽82对齐,此时,将定位销插入卡槽82并延伸至手柄421内部的空心处,实现定位;当需要更换工位时,将定位销拔出,手柄421移至另一个卡槽82处,将定位销插入卡槽82并延伸至手柄421内部的空心处,实现其他位置的定位。
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摇臂连杆42的旋转可以采用微型电机驱动,实现护目镜2上下移动和旋转的电动控制,更加便于操作、省力、自动化。
作为优化结构,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中的面罩均为对称结构;其中连杆机构3、第一连接轴5、第二连接轴6、第三连接轴7、限位板8均为两个,设置在面罩体1两侧,其中,护目镜2的两侧还设有太阳能供电板,供电板的作用利用日光和电焊光给可变光的护目镜供电,并通过面罩体1上的旋钮调节护目镜2的色号和灵敏度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内掀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护目镜、连杆机构、第二连接轴;所述连杆机构能够拆卸的连接在护目镜两侧,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连杆架、摇臂连杆,摇臂连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杆架的中部,连杆架的一端与护目镜固定连接,另一端设有贯穿的滑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掀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架的前端为竖直结构,其上设有用于与护目镜连接的多个连接孔,护目镜通过连接孔与连杆架连接,所述连杆架的尾端设有水平的滑槽,连杆架的中部设有与摇臂连杆配合连接的圆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掀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扇形结构的限位板,限位板的大端设有扇形槽,限位板的小端设有第一空心圆柱体,且第一空心圆柱体设置在限位板靠近连杆架的一侧,摇臂连杆上远离摇臂连杆与连杆架连接处的一端设有套筒,套筒设置在朝向连杆架的一侧,套筒能够旋转的套接在第一空心圆柱体上,摇臂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手柄,手柄设置在背向连杆架的一侧,并穿过扇形槽延伸至限位板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掀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回力弹簧,回力弹簧套接在套筒外,且回力弹簧的两端均折弯,底端插入摇臂连杆上,顶端固定在限位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掀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顶端设有卡扣,限位板远离第一连接轴的一端设有至少两个卡槽,卡扣卡接在卡槽上;所述卡扣为凹型结构,卡扣的一端卡接在卡槽内,另一端卡接在卡槽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内掀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摇臂连杆上与套筒的同一侧设有第二空心圆柱体,第二空心圆柱体穿过圆孔后与第二连接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内掀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套,滑套套接在滑槽处的连杆架上,滑套为U型结构,连杆架的尾部能够滑动的插在U型结构的内部,U型结构开口端的两侧与滑槽相通。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内掀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卡接在限位板上,第一封板为扇形板,第一封板的小端设有连接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掀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目镜是固定色号的护目镜或自动滤光可变色号的护目镜或放大镜。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掀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腰型孔。
CN201920123426.4U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内掀式结构 Active CN2098272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23426.4U CN209827220U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内掀式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23426.4U CN209827220U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内掀式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7220U true CN209827220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02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23426.4U Active CN209827220U (zh) 2019-01-24 2019-01-24 一种内掀式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72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18007B (zh) 一种护目镜内掀式面罩
DE102016107436B4 (de) Neuartiger Gesichtsschutzschirm
CN209827220U (zh) 一种内掀式结构
CN209827219U (zh) 一种护目镜内掀式面罩
CN204446289U (zh) 一种拉线启闭护目镜焊接面罩
CN203619771U (zh) 安全帽式自动变光电焊面罩
CN207833121U (zh) 头戴显示设备及其镜头距离调节装置
CN208937825U (zh) 一种可调节视距的视力保护vr头盔
CN208552219U (zh) 一种头戴式自动变光型牛皮防护面罩
CN202179624U (zh) 一种电焊面罩
CN213963910U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护目镜
CN111528572A (zh) 一种智能焊工头盔
CN210811971U (zh) 一种配备双色玻璃的焊接面罩
CN209965346U (zh) 电焊安全头盔
CN2855389Y (zh) 焊接用防护罩
CN213822032U (zh) 一种具有防强光的护目镜
CN2361959Y (zh) 安装在电焊钳上的防护罩
CN112618156B (zh) 一种近眼显示模块、焊接面罩、焊接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6168252U (zh) 一种新型头戴变光面罩
CN217958920U (zh) 一种装有内置可调节眼镜架的头盔
CN2897208Y (zh) 多功能焊帽
CN220917593U (zh) 一种焊接机焊接保护面罩
CN2375279Y (zh) 开窗护眼电焊面罩
CN217310827U (zh) 一种用于大口径塑料钢带管型的防护设备
CN208974306U (zh) 一种电焊防护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