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1561U - 一种背光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1561U
CN209821561U CN201920857909.7U CN201920857909U CN209821561U CN 209821561 U CN209821561 U CN 209821561U CN 201920857909 U CN201920857909 U CN 201920857909U CN 209821561 U CN209821561 U CN 209821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hole
clamping
rotating rod
vert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5790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岑明杰
吴小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zhiliang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zhiliang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zhiliang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zhiliang Electronic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5790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1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1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15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板,光源板的背后设有插接杆;插接杆远离光源板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接缺口;槽体内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朝向底槽竖直壁的一侧开设有供插接杆穿过的通孔;安装腔远离通孔的竖直内壁上转动装配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背向底槽的一侧伸出槽体;第一转动杆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相平行并位于同一竖直面或同一水平面中;第一转动杆朝向通孔的一侧垂直连接有与第一卡接缺口相卡接适配的第一卡接杆;插接杆穿过通孔伸入安装腔后,转动第一转动杆以驱动第一卡接杆转动,直至第一卡接杆卡接于第一卡接缺口处,再通过固定件限制第一转动杆的转动或解除该限制。本实用新型具有便于光源板拆卸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板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光板。
背景技术
背光板是用来确保液晶显示屏背后发出光亮的光源装置,为了实现均匀发光,其一般采用侧发光结构。具体结构为一个槽体,槽体上开设有底槽,底槽上安装有光源板和导光板,光源板安装在底槽的一个内侧壁,导光板的侧面抵接该光源板的发光面设置。
现有技术中,为了适应背光板的大批量生产,一般对光源板进行固定时,首先,在光源板的背后涂覆一层胶水,之后,将光源板粘结在底槽的侧壁上,进而实现对光源板进行固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粘结固定的方式尽管解决了光源板快速安装且固定稳定的问题,但是粘结固定的方式不便于光源板的拆卸,故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板,其具有便于光源板拆卸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背光板,光源板的背后设有插接杆;插接杆远离光源板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接缺口;槽体内开设有安装腔;安装腔朝向底槽竖直壁的一侧开设有供插接杆穿过的通孔;安装腔远离通孔的竖直内壁上转动装配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背向底槽的一侧伸出槽体;第一转动杆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相平行并位于同一竖直面或同一水平面中;第一转动杆朝向通孔的一侧垂直连接有与第一卡接缺口相卡接适配的第一卡接杆;
插接杆穿过通孔伸入安装腔后,转动第一转动杆以驱动第一卡接杆转动,直至第一卡接杆卡接于第一卡接缺口处,再通过固定件限制第一转动杆的转动或解除该限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光源板进行安装时,首先,将插接杆穿过通孔伸出安装腔内,其次,转动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一卡接杆的转动,直至第一卡接杆卡接在第一卡接缺口处,最终,通过固定件限制第一转动杆的转动;当将光源板拆下时,首先,固定件解除对第一转动杆转动的限制,其次,转动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一卡接杆的转动,直至第一卡接杆从第一卡接缺口处转出,最终,将插接杆依次从安装腔和通孔中抽离出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上述的设定,达到了便于光源板拆卸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转动杆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相平行并位于同一水平面或第一转动杆位于插接杆上方,固定件设为第一竖直杆,第一转动杆上开设有第一盲孔,安装腔位于第一转动杆上方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一卡接杆卡接于第一卡接缺口后,第一盲孔和第一穿孔轴线重合,第一竖直杆穿过第一穿孔后插接于第一盲孔内以及第一穿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一转动杆的转动进行限制时,第一竖直杆穿过第一穿孔后,其下端插接在第一盲孔内,其上端插接在第一穿孔内;解除对第一转动杆转动的限制时,将第一竖直杆依次从第一盲孔和第一穿孔中抽离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安装腔远离通孔的竖直内壁上转动装配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背向底槽的一侧伸出槽体,第二转动杆的轴线与通孔的轴线相平行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中;第二转动杆位于第一转动杆背向插接杆的一侧或位于插接杆背向第一转动杆的一侧;第二转动杆朝向通孔的一侧朝向通孔延伸直至超过第一卡接杆朝向通孔的一侧;插接杆的侧壁上开设有位于第一卡接缺口与光源板之间的第二卡接缺口;第二转动杆朝向通孔的一侧垂直连接有与第二卡接缺口相卡接适配的第二卡接杆;
插接杆穿过通孔伸入安装腔后,转动第二转动杆以驱动第二卡接杆转动,直至第二卡接杆卡接于第二卡接缺口处,再通过限制件限制第二转动杆的转动或解除该限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卡接杆卡接在第一卡接缺口处之后,转动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二卡接杆的转动,直至第二卡接杆卡接在第二卡接缺口处,最终,通过固定件限制第二转动杆的转动;当第一卡接杆从第一卡接缺口处转出后,固定件解除对第二转动杆转动的限制,其次,转动第二转动杆,带动第二卡接杆的转动,直至第二卡接杆从第二卡接缺口处转出,最终,将插接杆依次从安装腔和通孔中抽离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限制件设为第二竖直杆,第二转动杆上开设有第二盲孔,安装腔位于第二转动杆上方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穿孔;第二卡接杆卡接于第二卡接缺口后,第二盲孔和第二穿孔轴线重合,第二竖直杆穿过第二穿孔后插接于第二盲孔内以及第二穿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二转动杆的转动进行限制时,第二竖直杆穿过第二穿孔后,其下端插接在第二盲孔内,其上端插接在第二穿孔内;解除对第二转动杆转动的限制时,将第二竖直杆依次从第二盲孔和第二穿孔中抽离出即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卡接缺口、第二卡接缺口均呈半圆弧形,第一卡接杆与第一卡接缺口相适配,第二卡接杆与第二卡接缺口相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大第一卡接杆与第一卡接缺口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第一卡接杆与第一卡接缺口之间的卡接强度;增大第二卡接杆与第二卡接缺口之间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第二卡接杆与第二卡接缺口之间的卡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卡接缺口位于插接杆朝向地面的一侧,第二卡接缺口位于插接杆背向地面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得第一卡接杆和第二卡接杆在插接杆的两侧对插接杆进行卡接固定,进而提高插接杆的卡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一竖直杆与第一盲孔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第一竖直杆与第一盲孔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实施所需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第二竖直杆与第二盲孔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第二竖直杆与第二盲孔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时,实施所需成本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通过插接杆、第一卡接缺口、安装腔、通孔、第一转动杆、第一卡接杆以及固定件的设定,达到了便于光源板拆卸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插接杆卡接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槽体;2、底槽;3、光源板;4、导光板;51、插接杆;52、第一卡接缺口;53、安装腔;54、通孔;55、第一转动杆;56、第一卡接杆;57、固定件;61、第一盲孔;62、第一穿孔;71、第二卡接缺口;72、第二转动杆;73、第二卡接杆;74、限制件;81、第二盲孔;82、第二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背光板,包括:槽体1、底槽2、光源板3以及导光板4。底槽2开设在槽体1上;光源板3安装在底槽2的竖直壁上;导光板4卡接在光源板3与底槽2竖直的内壁之间。
参照图2,为了便于光源板3的拆卸,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插接杆51、第一卡接缺口52、安装腔53、通孔54、第一转动杆55、第一卡接杆56以及固定件57。
插接杆51安装在光源板3背后的中点处,插接杆51与光源板3相垂直;第一卡接缺口52开设在插接杆51远离光源板3的侧壁上;安装腔53开设在槽体1内;通孔54开设在安装腔53朝向底槽2的竖直壁上;第一转动杆55水平,第一转动杆55转动安装在安装腔53远离通孔54的竖直内壁上,第一转动杆55远离通孔54的一侧伸出槽体1,第一转动杆55的轴线与通孔54的轴线相平行,第一转动杆55的轴线与通孔54的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或同一水平面中;第一卡接杆56的中点处安装在第一转动杆55朝向通孔54的一侧,第一卡接杆56与第一转动杆55相垂直,第一卡接杆56与第一卡接杆56相卡接适配;固定件57的作用为:限制第一转动杆55的转动或解除该限制。
插接杆51穿过通孔54后伸入安装腔53并抵接在安装腔53远离通孔54的竖直壁上,转动第一转动杆55以驱动第一卡接杆56转动,直至第一卡接杆56卡接在第一卡接缺口52上,再通过固定件57限制第一转动杆55的转动,从而达到了对插接杆51进行卡接固定,间接地实现了对光源板3进行固定。
参照图2,为了对第一转动杆55的转动进行限制,第一转动杆55的轴线与通孔54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或第一转动杆55的轴线位于插接杆51的轴线的上方,同时,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一竖直杆、第一盲孔61以及第一穿孔62。
固定件57设为第一竖直杆;第一盲孔61开设在第一转动杆55上;第一穿孔62开设在安装腔53背向地面的内壁上,第一穿孔62轴线竖直;第一卡接杆56卡接在第一卡接缺口52上时,第一盲孔61和第一穿孔62轴线重合,第一竖直杆穿过第一穿孔62后插接在第一盲孔61内以及第一穿孔62内。
参照图2,为了提高插接杆51的卡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二卡接缺口71、第二转动杆72、第二卡接杆73以及限制件74。
第二卡接缺口71开设在插接杆51的侧壁上,第二卡接缺口71位于第一卡接缺口52与光源板3之间;第二转动杆72水平,第二转动杆72转动安装在安装腔53远离通孔54的竖直内壁上,第二转动杆72背向底槽2的一侧伸出槽体1,第二转动杆72的轴线与通孔54的轴线相平行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中,第二转动杆72位于第一转动杆55背向插接杆51的一侧或位于插接杆51背向第一转动杆55的一侧,第二转动杆72朝向通孔54的一侧朝向通孔54延伸直至超过第一卡接杆56朝向通孔54的一侧;第二卡接杆73的中点处安装在第二转动杆72朝向通孔54一侧,第二卡接杆73与第一转动杆55相垂直;限制件74限制第二转动杆72的转动或解除该限制。
插接杆51穿过通孔54伸入安装腔53后,转动第二转动杆72以驱动第二卡接杆73转动,直至第二卡接杆73卡接在第二卡接缺口71处,再通过限制件74限制第二转动杆72的转动,从而提高插接杆51的卡接强度。
参照图2,为了对第二转动杆72的转动进行限制,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第二竖直杆、第二盲孔81以及第二穿孔82。
限制件74设为第二竖直杆;第二盲孔81开设在第二转动杆72上;第二穿孔82开设在安装腔53远离地面的内壁上,第二穿孔82轴线竖直;第二卡接杆73卡接在第二卡接缺口71上之后,第二盲孔81和第二穿孔82轴线重合,第二竖直杆穿过第二穿孔82后插接在第二盲孔81内以及第二穿孔82内。
参照图2,为了提高插接杆51被卡接时的卡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卡接缺口52位于插接杆51朝向地面的一侧,第二卡接缺口71位于插接杆51背向地面的一侧。从而实现在插接杆51的两侧对插接杆51进行卡接固定。
参照图2,为了进一步提高插接杆51的卡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卡接缺口52、第二卡接缺口71均呈半圆弧形;第一卡接杆56与第一卡接缺口52相适配,第二卡接杆73与第二卡接缺口71相适配,第一卡接杆56和第二卡接杆73均呈圆柱体状。
参照图2,为了提高固定件57以及限位件的插接强度,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竖直杆与第一盲孔61螺纹连接;第二竖直杆与第二盲孔81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对背光板进行组装时:
第一:将插接杆51穿过通孔54后伸入安装腔53内,插接杆51远离光源板3的一侧抵接在安装腔53远离通孔54的竖直壁上,光源板3抵接在底槽2开设有通孔54的竖直壁上;
第二:转动第一转动杆55,带动第一卡接杆56转动,直至第一卡接杆56卡接在第一卡接缺口52处;
第三:将第一竖直杆穿过第一穿孔62后,第一竖直杆的下端螺纹连接在第一盲孔61内,第一竖直杆的上端置于第一穿孔62内;
第四:转动第二转动杆72,带动第二卡接杆73转动,直至第二卡接杆73卡接在第二卡接缺口71处;
第五:将第二竖直杆穿过第二穿孔82后,第二竖直杆的下端螺纹连接在第二盲孔81内,第二竖直杆的上端置于第二穿孔82内;
第六:将导光板4卡接在光源板3背向通孔54的一侧与底槽2内壁之间。
通过上述的设定,实现了对背光板进行安装。
当对背光板进行拆卸时:
第一:将导光板4从光源板3与底槽2内壁之间抽离出;
第二:将第一竖直杆从第一盲孔61中旋出,接着,将第一竖直杆从第一穿孔62中抽离出;
第三:转动第一转动杆55,带动第一卡接杆56转动,直至第一卡接杆56从第一卡接缺口52处抽离出;
第四:将第二竖直杆从第二盲孔81中旋出,接着,将第二竖直杆从第二穿孔82中抽离出;
第五:转动第二转动杆72,带动第二卡接杆73转动,直至第二卡接杆73从第二卡接缺口71处抽离出;
第六:将插接杆51依次从安装腔53、通孔54中抽离出,即可将光源板3拆下。
通过上述的设定,实现了对背光板进行拆卸。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背光板,其特征在于,光源板(3)的背后设有插接杆(51);插接杆(51)远离光源板(3)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接缺口(52);槽体(1)内开设有安装腔(53);安装腔(53)朝向底槽(2)竖直壁的一侧开设有供插接杆(51)穿过的通孔(54);安装腔(53)远离通孔(54)的竖直内壁上转动装配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转动杆(55),第一转动杆(55)背向底槽(2)的一侧伸出槽体(1);第一转动杆(55)的轴线与通孔(54)的轴线相平行并位于同一竖直面或同一水平面中;第一转动杆(55)朝向通孔(54)的一侧垂直连接有与第一卡接缺口(52)相卡接适配的第一卡接杆(56);
插接杆(51)穿过通孔(54)伸入安装腔(53)后,转动第一转动杆(55)以驱动第一卡接杆(56)转动,直至第一卡接杆(56)卡接于第一卡接缺口(52)处,再通过固定件(57)限制第一转动杆(55)的转动或解除该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第一转动杆(55)的轴线与通孔(54)的轴线相平行并位于同一水平面或第一转动杆(55)位于插接杆(51)上方,固定件(57)设为第一竖直杆,第一转动杆(55)上开设有第一盲孔(61),安装腔(53)位于第一转动杆(55)上方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穿孔(62);第一卡接杆(56)卡接于第一卡接缺口(52)后,第一盲孔(61)和第一穿孔(62)轴线重合,第一竖直杆穿过第一穿孔(62)后插接于第一盲孔(61)内以及第一穿孔(6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安装腔(53)远离通孔(54)的竖直内壁上转动装配有水平设置的第二转动杆(72),第二转动杆(72)背向底槽(2)的一侧伸出槽体(1),第二转动杆(72)的轴线与通孔(54)的轴线相平行并位于同一水平面中;第二转动杆(72)位于第一转动杆(55)背向插接杆(51)的一侧或位于插接杆(51)背向第一转动杆(55)的一侧;第二转动杆(72)朝向通孔(54)的一侧朝向通孔(54)延伸直至超过第一卡接杆(56)朝向通孔(54)的一侧;插接杆(51)的侧壁上开设有位于第一卡接缺口(52)与光源板(3)之间的第二卡接缺口(71);第二转动杆(72)朝向通孔(54)的一侧垂直连接有与第二卡接缺口(71)相卡接适配的第二卡接杆(73);
插接杆(51)穿过通孔(54)伸入安装腔(53)后,转动第二转动杆(72)以驱动第二卡接杆(73)转动,直至第二卡接杆(73)卡接于第二卡接缺口(71)处,再通过限制件(74)限制第二转动杆(72)的转动或解除该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限制件(74)设为第二竖直杆,第二转动杆(72)上开设有第二盲孔(81),安装腔(53)位于第二转动杆(72)上方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二穿孔(82);第二卡接杆(73)卡接于第二卡接缺口(71)后,第二盲孔(81)和第二穿孔(82)轴线重合,第二竖直杆穿过第二穿孔(82)后插接于第二盲孔(81)内以及第二穿孔(82)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卡接缺口(52)、第二卡接缺口(71)均呈半圆弧形,第一卡接杆(56)与第一卡接缺口(52)相适配,第二卡接杆(73)与第二卡接缺口(71)相适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第一卡接缺口(52)位于插接杆(51)朝向地面的一侧,第二卡接缺口(71)位于插接杆(51)背向地面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第一竖直杆与第一盲孔(61)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板,其特征在于,第二竖直杆与第二盲孔(81)螺纹连接。
CN201920857909.7U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背光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21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57909.7U CN209821561U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背光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57909.7U CN209821561U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背光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1561U true CN209821561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84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5790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21561U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背光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1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48400U (zh) 显示屏组件、冰箱门及冰箱
CN104535812B (zh) 一种简易式电表多功能组装支架
CN102799004B (zh) 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204857084U (zh) 透明led显示组合屏
CN209821561U (zh) 一种背光板
CN203893092U (zh) 一种用于汽车车灯的光传导装置及汽车车灯
CN116928520A (zh) 一种带有可防抖动支架的屏幕
CN203454599U (zh) 一种冰箱显控板安装结构
CN212873908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电子拼接屏
CN204629363U (zh) 一种直下式led电视机反射片
CN208663585U (zh) 一种适用大尺寸直下式显示屏背板定位机构
CN215891688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显示屏
CN203501070U (zh) 一种用于灯箱的散热件及灯箱
CN220627350U (zh) 一种户外全彩液晶屏
CN206450865U (zh) 便于安装led导光柱的sfp网络连接器
CN204855994U (zh) 一种应用于平板电脑均匀性较好的背光源
CN212936450U (zh) 一种拼接式显示屏
CN219016746U (zh) 一种超薄式tftlcm显示模组结构
CN217543611U (zh) 一种高亮度的背光源
CN216133620U (zh) 一种防漏光的一体化液晶显示屏
CN216810532U (zh) 一种幕墙立柱及幕墙骨架
CN211509496U (zh) 一种消防电气控制装置
CN219036084U (zh) 一种led显示屏的拼接结构
CN219281001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吸音型铝板幕墙
CN220232664U (zh) 一种双面防水的led显示屏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6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