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9818U - 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9818U
CN209819818U CN201920326442.3U CN201920326442U CN209819818U CN 209819818 U CN209819818 U CN 209819818U CN 201920326442 U CN201920326442 U CN 201920326442U CN 209819818 U CN209819818 U CN 2098198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center
center ring
double
mou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2644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顾琦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imi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imi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imi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imi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2644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98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98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98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包括通风口,通风口上设置有底部环,底部环与通风口处的安装板固定连接,底部环上设置有中心环,中心环上设置有顶部环,底部环和顶部环与中心环之间设置有环形分布的钢珠,底部环、顶部环和中心环都是中心开口的环状部件,中心环外圈为齿轮形,安装板上还设置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与中心环外圈啮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冷气排放位置不单一,中心环既可承受推力又可承受拉力,亦可承受环的一端推力另一端拉力等不规则的力,均可以轻盈转动而不损坏,通道孔内无芯,因此通风时不会产生风阻,中心环可以套接风管或风口结构,使风管或出风口结构可以整体的自由转动。

Description

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电力消费大国,由于目前电力生产还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用电需求,在某些时段、某些地区会出现电力紧张的问题。造成电力紧张的诸多原因中,居民家庭电器用电,特别是空调用电的大幅度增长不可忽视。
目前冰箱和空调两项的耗电量,占家庭用电的85%。仅家用空调一项年耗电量就为400亿kWh以上,相当于三峡水电站最高发电量的50%,超过电网负荷的30%。
城镇用电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电力峰谷差不断扩大,家用空调的普及与使用时间的集中性更加剧了供电的峰谷矛盾。应运而生的冰蓄冷空调技术则具有明显的移峰填谷效果,因而受到政府和电力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因减少电费支出而受到用户欢迎。随着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其在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削峰填谷”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用于工、矿、商厦的大中型冰蓄冷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6107776440,名称为:一种小型冰蓄冷温度调节风扇系统,该系统公开了一种制冷子系统,蓄冰子系统和释冷子系统,但是该系统没有具体的位置结构,且该专利的释冷子系统是通过热管装置自然传导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热管下部从蓄冷槽中吸收冷量是被动传导,传热速度慢,不能完全吸收冷量。2、冷量从热管下部传导到上部(风机处)距离较长,热管的特性是距离越大传热性能越差,造成风口释放的冷量小,环境温度与出风口温度间温差小,人体冷气使用效果不理想,不能视为正真意义上的空调器,对于蓄冷槽内的冷气没有充分的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而且冷气排放的方向单一,无法调节,使用感差。
目前的冰蓄冷系统为了提升效率,大多向着大型化、复杂化发展,而适合家用的小型冰蓄冷空调技术研究还不多,同时多数冰蓄冷空调在用户负荷端带有比较复杂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使得冰蓄冷空调的小型化有一定难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来解决现有的技术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对于蓄冷槽内的冷气进行最大化利用,最大化节能,冷风方向无法调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包括通风口,所述的通风口上设置有底部环,所述的底部环与通风口处的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底部环上设置有中心环,所述的中心环上设置有顶部环,所述的底部环和顶部环与中心环之间设置有环形分布的钢珠,所述的底部环、顶部环和中心环都是中心开口的环状部件,所述的中心环通过外部的驱动部件驱动旋转。通过上下两个基座,中心环不害怕任何方向的力,而且转动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部件包括安装板上的驱动齿轮,所述的中心环外圈为齿轮形,所述的驱动齿轮与中心环外圈啮合。当驱动齿轮启动,中心环按设定的角度来回摆动或360度自动循环转动,以改变吹风方向。
作为优选,所述的底部环与顶部环之间通过螺钉或卡扣连接。顶部环再由通风口处安装固定板压住,进一步加强轴向承受力。
作为优选,所述的顶部环通过螺栓与安装板固定连接。直接与安装板螺栓固定,结构更加简单。
作为优选,所述的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多个L形压板,所述的L形压板位于顶部环上方。L形压板环形设置,进一步对中心环进行保障。
与现有技术相比:冷气排放位置不单一,中心环既可承受推力又可承受拉力,亦可承受环的一端推力另一端拉力等不规则的力,均可以轻盈转动而不损坏,通道孔内无芯,因此通风时不会产生风阻,中心环可以套接风管或风口结构,使风管或出风口结构可以整体的自由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包括通风口,所述的通风口上设置有底部环1,所述的底部环1与通风口处的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底部环1上设置有中心环2,所述的中心环2上设置有顶部环3,所述的底部环1和顶部环3与中心环2之间设置有环形分布的钢珠6,所述的底部环1、顶部环3和中心环2都是中心开口的环状部件,所述的中心环2通过外部的驱动部件驱动旋转,所述的驱动部件包括安装板上的驱动齿轮5,所述的中心环2外圈为齿轮形,所述的驱动齿轮5与中心环2外圈啮合,所述的底部环1与顶部环3之间通过卡扣连接,所述的顶部环3通过螺栓与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多个L形压板4,所述的L形压板4位于顶部环3上方。
制冷系统工作时,把生产的冷量储存在蓄冷系统中,蓄冷系统包括一个密封的容器,所述的容器内充注蓄冷介质,制冷系统的压缩机使得制冷剂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经过冷凝器放热,制冷剂凝结为液体,液体进入蒸发器吸热,液体变为气体,对容器内的蓄冷介质进行制冷,蓄冷系统内设置有放冷系统,放冷系统包括泵,泵位于容器内,泵上方连接管道,管道连通至换热器,当冷气使用时,泵抽取蓄冷介质,蓄冷介质经过管道,在换热器中做循环流动,释放出冷气,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设置有风机,所述的换热器位于制冷系统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所述的制冷系统安装在上壳体上,所述的蓄冷系统位于制冷系统的下方,所述的上壳体内设置有组合换热模块,所述的组合换热模块紧贴进风口,所述的冷凝器为位于组合换热模块上的左侧三排铜管,所述的换热器位于组合换热模块上的右侧两排铜管,所述的制冷系统的压缩机位于上壳体内,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压力表、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与蒸发器组成,各部件除压力表外通过管道串联形成循环回路,压力表接入回路中,蒸发器置于蓄冷系统的封闭区域内部,所述的上壳体内还设置有气液分离器。
如图所示,包括压缩机、压力表、冷凝器、 储液器、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蒸发器、容器。
如图所示,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压力表、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与蒸发器组成,各部件除压力表外通过管道串联形成循环回路,压力表接入回路中,蒸发器置于蓄冷系统的封闭区域内部,蒸发器回路内部充入制冷剂。
如图所示,蓄冷系统位于制冷系统的下方,蓄冷系统包括一个全封闭的容器,容器上方设置有很多孔,所述的孔用于插入一些管道,孔与管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该装置的工作过程包括夜间谷电时段的制冷蓄冰过程以及白天的放冷过程。
制冷过程:该过程于夜间谷电时段完成。此时电磁阀打开,制冷系统形成完整回路,压缩机工作使制冷剂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冷凝器放热凝结为液态,经储液器按需调节制冷剂量,经过滤器滤除杂质,经热力膨胀阀近似等熵膨胀至蒸发压力,进入蒸发器吸热蒸发为气态完成制冷循环。
蓄冷过程:在容器内充入蓄冷介质,蓄冷介质为纯水,蒸发器在容器内,蒸发器吸热使蓄冷剂降温直至凝结,此时蓄冷介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即水变成冰,从而完成制冷蓄冰过程。
放冷过程:该过程在日间峰电时段进行。此时泵开启,泵抽取蓄冷介质,蓄冷介质经过管道,到达换热器,在换热器中做循环流动,释放出冷气,进风口在风机的作用下吹入常温风,经过换热器,常温风被吸热变为冷风,由出风口排出,吹向人体,泵直接在容器内,开启后直接吸冷速度快,容器中的冷气可以完全释放,无热传导的距离影响,风口释放的冷量大,环境温度与出风口温度间温差大,人体冷气使用效果好,是正真意义上的空调器。
上壳体上设置有通风口,所述的通风口用于出风,出风过程中,该环形转盘的结构为:底部环1和顶部环3是固定不动的基座环,中心环内缘是可以转动的风道,可以套接风管或其它风口结构,中心环外缘设计成齿轮形,可以与其它齿轮啮合后驱动其转动,本申请不限于这一种驱动部件,也可以是推杆或者拨片,甚至可以进场磁力驱动。
底部环1与中心环2之间有一层滚珠环,顶部环3与中心环2之间也有一层滚珠环,滚珠环的作用是使钢珠在环的周向均匀分布,以减少转动时的摩擦力。
本结构的优点的,通风口设置为环形,底部环1、中心环2和顶部环3为一个圆形(或方形等其它形状)的通风通道孔,通道孔内无芯,因此通风时不会产生风阻,结构设计上分为基座环和转环,使用在机器上时基座环固定不动,转环可以转动,转环可以套接风管或风口结构,使风管或出风口结构可以整体的自由转动,作为转盘的中心环既可承受推力又可承受拉力,亦可承受环的一端推力另一端拉力等不规则的力,均可以轻盈转动而不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包括通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风口上设置有底部环(1),所述的底部环(1)与通风口处的安装板固定连接,所述的底部环(1)上设置有中心环(2),所述的中心环(2)上设置有顶部环(3),所述的底部环(1)和顶部环(3)与中心环(2)之间设置有环形分布的钢珠(6),所述的底部环(1)、顶部环(3)和中心环(2)都是中心开口的环状部件,所述的中心环(2)通过外部的驱动部件驱动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部件包括安装板上的驱动齿轮(5),所述的中心环(2)外圈为齿轮形,所述的驱动齿轮(5)与中心环(2)外圈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部环(1)与顶部环(3)之间通过卡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部环(3)通过螺栓与安装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板上还设置有多个L形压板(4),所述的L形压板(4)位于顶部环(3)上方。
CN201920326442.3U 2019-03-15 2019-03-15 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Active CN2098198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6442.3U CN209819818U (zh) 2019-03-15 2019-03-15 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6442.3U CN209819818U (zh) 2019-03-15 2019-03-15 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9818U true CN209819818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56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26442.3U Active CN209819818U (zh) 2019-03-15 2019-03-15 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98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8650A (zh) * 2019-03-15 2019-05-24 宁波易米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8650A (zh) * 2019-03-15 2019-05-24 宁波易米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54041U (zh) 一种太阳能空调暖通系统
CN100458293C (zh) 自循环式蓄冷空调系统
CN209726405U (zh) 子母机形式蓄冷式风扇
CN109798619A (zh) 一种蓄冷式冷风扇
CN109579176B (zh) 一种跨季节蓄冷全年冷却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101893347A (zh) 直接式太阳能空调复合系统
CN105222448A (zh) 太阳能吸附式接触法制取冰浆装置
CN106225127A (zh) 一种小型冰蓄冷温度调节风扇系统
CN209819818U (zh) 双基座齿轮式通风转盘结构
CN105507971A (zh) 太阳能热动力储能系统
CN201322441Y (zh) 一种热泵热水机
CN209726403U (zh) 一种蓄冷式冷风扇
CN206145858U (zh) 一种小型冰蓄冷温度调节风扇系统
CN209893578U (zh) 离网光伏直驱冰蓄冷空调冰箱系统
CN201003828Y (zh) 生态节能空调系统装置
CN209819766U (zh) 冷凝器和热交换器组合式蓄冷式冷风扇
CN209726404U (zh) 完全可移动式蓄冷式冷风扇
CN109282397B (zh) 基于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新型蓄能空调装置和方法
CN110686426A (zh) 一种可余热回收的光伏空气源热泵
CN203550280U (zh) 一种直膨式太阳能热泵空调系统
CN205245634U (zh) 太阳能吸附式接触法制取冰浆装置
CN209840333U (zh) 分隔设计式蓄冷容器
CN210861763U (zh) 一种太阳能驱动的电加热器除霜的制冷系统
CN209819767U (zh) 自动蒸发冷凝水的蓄冷式冷风扇
CN109798618A (zh) 采用水介质的蓄冷式冷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