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8623U - 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8623U
CN209818623U CN201920306364.0U CN201920306364U CN209818623U CN 209818623 U CN209818623 U CN 209818623U CN 201920306364 U CN201920306364 U CN 201920306364U CN 209818623 U CN209818623 U CN 2098186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valve
chamber
cavity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063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勇勇
王松峰
杜新法
王乙茗
徐洪梁
何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 Max 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 Max 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 Max 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 Max Hangzho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063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862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3609 priority patent/WO202018161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86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8623U/zh
Priority to US16/814,699 priority patent/US11376918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震器,所述减震器包括第一缸体、第一活塞、连接管、第二缸体、第二活塞和调节装置,第一活塞可移动地设在第一缸体的第一内腔中,第二活塞可移动地设在第二缸体的第二内腔中,连接管与第二内腔连通且通过调节装置与第一内腔连通,调节装置包括本体、调节内齿圈和调节轴,调节内齿圈的周壁上设有多个横截面积不同的调节孔,调节轴的第二端具有与调节内齿圈啮合的调节齿轮且穿过第二孔伸入到腔体内,调节轴可转动以驱动调节内齿圈转动使得第三孔通过多个调节孔中的一个与腔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减震器具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可调节减震器的软硬,且调节范围宽,调节效果好。

Description

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调节装置的减震器。
背景技术
车用减震器用于减缓车架与车身的振动,改善车辆的行使平稳性和舒适性。减震器太软,车身容易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容易带来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由此,为满足不同车辆的需求,需安装不同软硬度的减震器。
相关技术中,为适应不同需求,通过设置调节装置以调节减震器的软硬。然而,相关技术中的调节装置的调节范围窄,调节效果差,减震器软硬的调节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减震器,该减震器具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可以调节减震器的软硬,且调节范围宽,调节效果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器包括第一缸体、第一活塞、连接管、第二缸体、第二活塞和调节装置,所述第一缸体具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活塞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第二缸体具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活塞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腔体,所述本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本体的周壁上设有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三孔均与所述腔体连通;调节内齿圈,所述调节内齿圈配合在所述腔体内,所述调节内齿圈的周壁上设有多个贯穿该周壁的调节孔,多个所述调节孔沿所述调节内齿圈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调节孔的横截面积彼此不同;调节轴,所述调节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调节轴的第二端具有调节齿轮,所述调节轴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孔伸入到所述腔体内,所述调节齿轮与所述调节内齿圈啮合,所述调节轴可转动以通过所述调节齿轮驱动所述调节内齿圈转动使得所述第三孔通过多个所述调节孔中的一个与所述腔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器,其调节装置通过将调节内齿圈的多个调节孔的横截面积设置成彼此不同,且通过调节齿轮驱动调节内齿圈转动使得第三孔通过多个调节孔中的一个与腔体连通,以使经第一孔通过腔体、多个调节孔中的一个和第三孔连通。不同调节孔可通过的油液流量不同,从而实现减震器软硬的调节。而且,由于调节内齿圈的直径相对较大,可在调节内齿圈上设置更多的调节孔,且多个调节孔的横截面积可变化范围较大,调节范围宽,提高了调节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缸体的内周面配合,所述本体的外周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三孔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液从第二内腔经所述连接管流入所述第一内腔时,所述第一阀孔关闭,所述第二阀孔打开,经所述第一孔进入所述腔体的油液中的一部分油液经所述第二阀孔进入所述第一内腔,经所述第一孔进入所述腔体的油液中的另一部分经所述调节孔和所述第三孔进入所述第一内腔;油液从所述第一内腔经所述连接管流入所述第二内腔时,所述第一阀孔打开,所述第二阀孔关闭,所述第一内腔中的一部分油液依次经所述第一阀孔、所述腔体、所述第一孔和所述连接管流入所述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中的另一部分油液依次经所述第三孔、所述调节孔、所述腔体、所述第一孔和所述连接管流入所述第二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塞将所述第一内腔分隔成邻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端的内腔和邻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二端的内腔,其中邻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二端的内腔中容纳有气体,邻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端的内腔中可容纳油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液从第二内腔流入第一内腔时,所述第二内腔中的油液依次经所述连接管和所述调节装置流入邻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端的内腔中以推动所述第一活塞沿从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二端的方向移动从而压缩气体;油液从第一内腔流入第二内腔时,邻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二端的内腔中的气体释放以推动所述第一活塞沿从第一缸体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从而油液依次经所述调节装置和所述连接管流入所述第二内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腔体的第二端敞开,所述第一孔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延伸第一预定长度,所述第二孔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延伸第二预定长度,所述调节轴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二孔伸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二端以封闭所述腔体的第二端,所述阀体设有贯穿所述阀体的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所述第一阀孔和所述第二阀孔均与所述腔体连通;第一阀片,所述第一阀片设在所述阀体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腔体内,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阀孔;第二阀片,所述第二阀片设在所述阀体的第二端且位于所述腔体外,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阀孔;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在所述腔体内,用于将所述第一阀片压紧到所述阀体的第一端面上以关闭所述第一阀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阀片为环形件且所述第二阀片的内径沿远离所述阀体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阀组件还包括垫片和紧固件,所述垫片位于所述第二阀片的远离所述阀体的一侧且抵靠所述第二阀片的内周面,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阀体和所述垫片以将所述第二阀片定位在所述阀体的第二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实体段和和与所述实体段的第二端相连的筒形段,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沿从所述本体的轴向贯穿所述实体段,所述筒形段的内腔形成为所述腔体,所述实体段的第二端面上设有延伸至所述腔体内的凸台,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贯穿所述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周面与所述筒形段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调节内齿圈配合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二孔包括从所述实体段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凸台延伸的第一孔段和贯穿所述凸台且与所述第一孔段连通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孔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孔段的周壁具有开口部,所述调节齿轮位于所述第二孔段内且通过所述开口部与所述调节内齿圈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调节孔设在所述调节内齿圈的半圈,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在所述本体内,所述调节内齿圈的端面设有沿所述调节内齿圈的周向延伸的限位导向槽,所述限位件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限位导向槽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旋钮,所述旋钮安装在所述调节轴的第一端上以驱动所述调节轴转动,所述旋钮的邻近所述本体的端面上设有沿所述旋钮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定位槽;定位组件,所述本体的第一端面设有沉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定位球,所述第二弹性件设在所述沉孔内,所述定位球设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且选择性地与多个所述定位槽中的一个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调节孔的横截面积沿所述调节内齿圈的周向逐渐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第一孔的位置。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本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定位组件的位置。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开口部的位置。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凹槽108的位置。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调节内齿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调节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阀体的第一端。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阀体的第二端。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第二阀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油液从第二内腔流入第一内腔。
图14是图1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油液从第一内腔流入第二内腔。
图16是图15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调节装置1,本体11,本体的第一端(实体段)111,本体的第二端(筒形段)112,凸台113,腔体101,腔体的第一端1011,腔体的第二端1012,第一孔102,第二孔103,第一孔段1031,第二孔段1032,开口部10320,第三孔104,环形槽105,沉孔107,凹槽108,调节内齿圈12,调节孔120,限位导向槽121,调节轴13,调节轴的第一端131,调节轴的第二端132,调节齿轮133,阀组件14,阀体141,阀体的第一端1411,阀体的第二端1412,第一阀孔1413,第二阀孔1414,第一阀片142,第二阀片143,第一弹性件144,垫片145,紧固件146,T形螺栓1461,螺母1462,限位件15,旋钮16,定位组件17,第二弹性件171,定位球172,第一缸体2,第一内腔21,第一活塞3,连接管4,第二缸体5,第二内腔51,第二活塞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器。
如图13-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器包括第一缸体2、第一活塞3、连接管4、第二缸体5、第二活塞6和调节装置1,第一缸体2具有第一内腔21,第一活塞3可移动地设在第一内腔21中,第二缸体5具有第二内腔51,第二活塞6可移动地设在第二内腔51中,连接管4与第二内腔51连通,连接管4通过调节装置1与第一内腔21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4和图15所示,调节装置1设在第一内腔21的右端内,连接管4的下端通过调节装置1与第一内腔21连通,连接管4的上端与第二内腔51连通。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装置。
如图1-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装置1包括本体11、调节内齿圈12和调节轴13。
本体11内具有腔体101,本体11的第一端111(图2所示的本体11的上端)设有第一孔102和第二孔103,第一孔102与连接管4的内腔连通。本体11的周壁上设有第三孔104,第三孔104与第一内腔21连通。第一孔102、第二孔103和第三孔104均与腔体101连通。如图2和图3所示,腔体101形成在本体11的下端,第一孔102和第二孔103设在本体11的上端,且第一孔102的下端和第二孔103的下端均与腔体101连通。第三孔104设在本体11的周壁的下端,且第三孔104贯穿该周壁以使第三孔104与腔体101连通。
如图2和图7所示,调节内齿圈12配合在腔体101内,调节内齿圈12的周壁上设有多个贯穿该周壁的调节孔120,多个调节孔120沿调节内齿圈12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调节孔120的横截面积彼此不同。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2、图3和图8所示,调节轴13具有第一端131和第二端132,调节轴13的第二端132具有调节齿轮133,调节轴13的第二端132穿过第二孔103伸入到腔体101内,调节齿轮133与调节内齿圈12啮合,调节轴13可转动以通过调节齿轮133驱动调节内齿圈12转动使得第三孔104通过多个调节孔120中的一个与腔体101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装置1,调节轴13可绕调节轴13的轴线转动以通过调节齿轮133驱动调节内齿圈12绕调节内齿圈12的轴线转动,通过调节内齿圈12的转动,调节内齿圈12上的多个调节孔120中的任意一个均可连通第三孔104和腔体101,以使经连接管4和第一孔102流入腔体101的油液并通过多个调节孔120中的一个经第三孔104流入第一腔体101内,或者第一腔体101内的油液经第三孔104、多个调节孔120中的一个流入腔体104并通过第一孔102和连接管4流入。而且,由于多个调节孔120的横截面积彼此不同,所以通过不同调节孔120进入第三孔104的油液的流量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装置1,通过将调节内齿圈12的多个调节孔120的横截面积设置成彼此不同,且通过调节轴13可转动以通过调节齿轮133驱动调节内齿圈12转动使得第三孔104通过多个调节孔120中的一个与腔体101连通,以使经第一孔102通过腔体101、多个调节孔120中的一个和第三孔104连通。不同调节孔120可通过的油液流量不同,通过油液的流量不同,调节减震器的压缩力和复原力,从而实现减震器软硬的调节。而且,由于调节内齿圈12的直径相对较大,可在调节内齿圈12上设置更多的调节孔120,且多个调节孔120的横截面积可变化范围较大,调节范围宽,提高了调节效果。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多个调节孔120的横截面积沿调节内齿圈12的周向逐渐减小。如图7所示,调节孔120的横截面呈圆形,多个调节孔120的直径沿调节内齿圈12的周向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腔体101具有第一端1011(图3所示的腔体101的上端)和第二端1012(图3所示的腔体101的下端),腔体101的第二端1012敞开。
第一孔102从本体11的第一端面1110(图3所示的本体11的上端面)朝向本体11的第二端112(图3所示的本体11的下端)延伸第一预定长度。如图3所示,第一孔102从本体11的上端面向下延伸第一预定长度。第二孔103从本体11的第一端面1110朝向本体11的第二端112延伸第二预定长度。如图3所示,第二孔103从本体11的上端面向下延伸第二预定长度。
调节轴13的第一端131(图2-4所示的调节轴13的上端)从第二孔103伸出。如图2-3所示,调节轴13的上端从第二孔103的上端面伸出,即调节轴13的上端面位于第二孔103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9-11所示,调节装置1还包括阀组件14,阀组件14包括阀体141、第一阀片142和第二阀片143。
阀体141设在本体11的第二端112以封闭腔体101的第二端1012,阀体141设有贯穿阀体141的第一阀孔1413和第二阀孔1414,第一阀孔1413和第二阀孔1414均与腔体101连通。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阀孔1413和第二阀孔1414分别设有三个,三个第一阀孔1413沿阀体141的周向彼此间隔布置,三个第二阀孔1414沿阀体141的周向彼此间隔布置,且第一阀孔1413和第二阀孔1414一一交替布置。其中第一阀孔1413的横截面呈弧形,第二阀孔1414的横截面呈圆形。阀体141的下端面还设有三个沿阀体141的周向彼此间隔开的弧形槽1415,第一阀孔1413的下端与弧形槽1415连通。
第一阀片142设在阀体141的第一端1411(图2所示的阀体141的上端)且位于腔体101内,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阀孔1413。如图2所示,第一阀片142设在阀体141的上端且位于腔体101内,第一阀片142可打开和可关闭第一阀孔1413的上端面。在第一阀片142打开第一阀孔1413的上端面时,腔体101通过第一阀孔1413与外界连通。在第一阀片142关闭第一阀孔1413的上端面时,腔体101与外界不连通。
第二阀片143设在阀体141的第二端1412(图2所示的阀体141的下端)且位于腔体101外,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二阀孔1414。如图2所示,第二阀片143设在阀体141的下端且位于腔体101外,第二阀片143可打开和可关闭第二阀孔1414的下端面。在第二阀片143打开第二阀孔1414的下端面时,腔体101通过第二阀孔1414与外界连通。在第二阀片143关闭第二阀孔1414的下端面时,腔体101与外界不连通。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阀片142为环形件,第一阀片142的下端面可关闭第一阀孔1413,且第一阀片142的内腔与第二阀孔1414相对。第二阀片143为环形件,第二阀片143的上端面可关闭第二阀孔1414,且第二阀片143与第一阀孔1413在本体11的径向上彼此错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阀组件14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44,第一弹性件144位于在腔体101内,用于将第一阀片142压紧到阀体141的第一端面14110上以关闭第一阀孔1413。如图2所示,第一弹性件144设在腔体101内,第一弹性件144的上端与凸台113的下端面相接触,第一弹性件144的下端与第一阀片142的上端面相接触,且第一弹性件144处于压缩状态,以便通过第一弹性件144将第一阀片142压紧在阀体141的上端面上,从而使得第一阀片142关闭第一阀孔1413。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阀片143为环形件,且第二阀片143的内径沿远离阀体141的方向(图2所示的从上向下和图11所示的从下向上)逐渐增大。如图2所示,第二阀片143的内径从上向下逐渐增大,第二阀片143的上端面可关闭第二阀孔1414。
阀组件14还包括垫片145和紧固件146,垫片145位于第二阀片143的远离阀体141的一侧(图2所示的第二阀片143的下端),且垫片145抵靠第二阀片143的内周面。如图2所示,垫片145位于第二阀片143的下端,且垫片145的外周面抵靠第二阀片143的内周面。
紧固件146连接阀体141和垫片145以将第二阀片143定位在阀体141的第二端1412。如图2所示,紧固件146连接阀体141和垫片145,并通过垫片145抵靠第二阀片143的内周面将第二阀片143定位在阀体141的下端。可以理解的是,垫片145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垫片145的数量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紧固件146为T形螺栓1461和螺母1462,螺栓161的第一端1611位于腔体101内,且第一弹性件144套在螺栓1461的第一端(图2所示的螺栓1461的上端)上以定位第一弹性件144,螺栓1461的第二端(图2所示的螺栓1461的下端)穿过第一阀片142、阀体141、第二阀片143和垫片145从腔体101内伸出,螺母1462配合在螺栓4161的第二端,由此,通过螺栓1461和螺母1462的配合连接阀体141和垫片145。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1包括实体段111和与实体段111的第二端(图3所示的实体段111的下端)相连的筒形段112,第一孔102和第二孔103沿从本体11的轴向(图3所示的上下方向)贯穿实体段111,筒形段112的内腔形成为腔体101。如图3所示,本体11包括彼此相连的实体段111和筒形段112,其中实体段11呈圆柱状,实体段111的轴向与筒形段112的轴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实体段111的第二端面(图2所示的实体段111的下端面)上设有延伸至腔体101内的凸台113,第一孔102和第二孔103贯穿凸台113,凸台113的外周面与筒体11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形槽105。如图3所示,实体段111的下端面设有向下延伸且延伸至腔体101内的凸台113,第一孔102和第二孔103贯穿实体段111和凸台113,凸台113的外周面与筒形段112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形槽105。
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内齿圈12配合在环形槽105内。
第二孔103包括第一孔段1031和第二孔段1032,第一孔段1031从实体段111的第一端面(图3所示的实体段111的上端面)朝向凸台113延伸,第二孔段1032贯穿凸台113且与第一孔段1031连通,第二孔段1032横截面积大于第一孔段1031的横截面积,第二孔段1032的周壁具有开口部10320,调节齿轮133位于第二孔段1032内且通过开口部10320与调节内齿圈12啮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调节孔120设在调节内齿圈12的半圈。换言之,调节内齿圈12的半圈上设有调节孔120。
调节装置1还包括限位件15,限位件15设在本体11内,调节内齿圈12的端面设有沿调节内齿圈12的周向延伸的限位导向槽121,限位件15可滑动地配合在限位导向槽121内。如图2、图5和图7所示,实体段111的下端面设有向下延伸的孔106,调节内齿圈12的上端面设有限位导向槽121,限位导向槽121沿调节内齿圈12的周向延伸,且延伸调解内齿圈12的半圈。限位件15的上端设在该孔106内,限位件15的下端可滑动地配合在限位导向槽121内。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装置1,通过限位件15和限位导向槽121能够将调节内齿圈12的转动限定在具有调节孔120的范围内,以提高调节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12所示,调节装置1还包括旋钮16和定位组件17,旋钮16安装在调节轴13的第一端131上以驱动调节轴13转动,旋钮16的邻近本体11的端面(图3所示的旋钮16的下端面)上设有沿旋钮16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定位槽161。
本体11的第一端面1110设有沉孔107,定位组件17的一端(图3所示的定位组件14的上端)设在沉孔107内,定位组件17的另一端(图3所示的定位组件14的下端)可选择性地与多个定位槽161中的一个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装置1,通过旋转旋钮16可驱动调节轴13转动,从而通过调节齿轮133带动调节内齿圈12转动。通过在旋钮16的下端面设置多个定位槽161和在本体11上设置定位组件17,能够旋钮16旋转一定角度以使调节内齿圈12的一个调节孔120与第三孔104连通时将旋钮16保持在该位置。
在一些具体地实施例中,定位组件17包括第二弹性件171和定位球172,第二弹性件171设在沉孔107内,定位球172设在第二弹性件171的一端(图3所示的第二弹性件171的上端),且定位球172选择性地与多个定位槽161中的一个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体11的外周面与第一缸体2的内周面配合,本体11的外周面设有凹槽108,第三孔104通过凹槽108与第一内腔21连通。由此,增大油液经第三孔104进入第一内腔21的流动空间,以便油液在第三孔104和第一内腔21之间顺利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液从第二内腔51经连接管4流入第一内腔21时,第一阀孔1413关闭,第二阀孔1414打开,经第一孔102进入腔体101的油液中的一部分油液经第二阀孔1014进入第一内腔21,经第一孔102进入腔体101的油液中的另一部分经调节孔120和第三孔104进入第一内腔21。
如图13、图14和图2所示,油液从第二内腔51经连接管4流入第一内腔21时,油液经连接管4和第一孔102进入腔体101,在腔体101内油液的压力作用下,第二阀片143打开第二阀片1414,腔体101的油液中的一部分油液经第二阀孔1014进入第一内腔21,经第一孔102进入腔体101的油液中的另一部分经调节孔120和第三孔104进入第一内腔21。
油液从第一内腔21经连接管4流入第二内腔51时,第一阀孔1413打开,第二阀孔1414关闭,第一内腔21中的一部分油液依次经第一阀孔1413、腔体101、第一孔102和连接管4流入第二内腔51,第一内腔21中的另一部分油液依次经第三孔104、调节孔120、腔体101、第一孔102和连接管4流入第二内腔51。
如图15、图16和图2所示,油液从第一内腔21经连接管4流入第二内腔51时,在第一内腔21内油液的压力作用下,第一阀片142打开第一阀孔1413,第一内腔21中的一部分油液依次经第一阀孔1413、腔体101、第一孔102和连接管4流入第二内腔51,第一内腔21中的另一部分油液依次经第三孔104、调节孔120、腔体101、第一孔102和连接管4流入第二内腔5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活塞3将第一内腔21分隔成邻近第一缸体2的第一端(图13所示的第一缸体2的右端)的内腔和邻近第一缸体2的第二端(图13所示的第一缸体2的左端)的内腔。邻近第一缸体2的第二端的内腔中容纳有气体,邻近第一缸体2的第一端的内腔中可容纳油液。换言之,如图13所示,第一活塞3将第一内腔21分隔成右内腔和左内腔,左内腔中容纳有气体,右内腔中可容纳油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液从第二内腔51流入第一内腔21时,第二内腔51中的油液依次经连接管4和调节装置1流入邻近第一缸体2的第一端的内腔中以推动第一活塞3沿从第一缸体2的第一端朝向第一缸体2的第二端的方向(图13所示的从右向左)移动从而压缩气体。如图13和图14所示,油液从第二内腔51流入第一内腔21时,第二内腔51中的油液依次经连接管4和调节装置1流入右内腔中以推动第一活塞3从右向左移动从而压缩气体。
油液从第一内腔21流入第二内腔51时,邻近第一缸体2的第二端的内腔中的气体释放以推动第一活塞3沿从第一缸体2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端的方向(图15所示的从左向右)移动从而油液依次经调节装置1和连接管4流入第二内腔51。如图15和图16所示,油液从第一内腔21流入第二内腔51时,左内腔中的气体释放以推动第一活塞3从左向右移动从而油液依次经调节装置1和连接管4流入第二内腔51。
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减震器中的第一缸体2、第一活塞3和调节装置1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调节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油液从外部流入第一内腔21时,第一阀孔1413关闭,第二阀孔1414打开,经第一孔102进入腔体101的油液中的一部分油液经第二阀孔1014进入第一内腔21,经第一孔102进入腔体101的油液中的另一部分经调节孔120和第三孔104进入第一内腔21。
如图13、图14和图2所示,油液从外部流入第一内腔21时,油液经连接管4和第一孔102进入腔体101,在腔体101内油液的压力作用下,第二阀片143打开第二阀片1414,腔体101的油液中的一部分油液经第二阀孔1014进入第一内腔21,经第一孔102进入腔体101的油液中的另一部分经调节孔120和第三孔104进入第一内腔21。
油液从第一内腔21流入外部时,第一阀孔1413打开,第二阀孔1414关闭,第一内腔21中的一部分油液依次经第一阀孔1413、腔体101、第一孔102和连接管4流入第二内腔51,第一内腔21中的另一部分油液依次经第三孔104、调节孔120、腔体101、第一孔102和连接管4流入第二内腔51。
如图15、图16和图2所示,油液从第一内腔21流入外部时,在第一内腔21内油液的压力作用下,第一阀片142打开第一阀孔1413,第一内腔21中的一部分油液依次经第一阀孔1413、腔体101和第一孔102流入外部,第一内腔21中的另一部分油液依次经第三孔104、调节孔120、腔体101和第一孔102流入外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2)

1.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缸体、第一活塞、连接管、第二缸体、第二活塞和调节装置,所述第一缸体具有第一内腔,所述第一活塞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内腔中,所述第二缸体具有第二内腔,所述第二活塞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连接管与所述第二内腔连通,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调节装置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内具有腔体,所述本体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连接管连通,所述本体的周壁上设有第三孔,所述第三孔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三孔均与所述腔体连通;
调节内齿圈,所述调节内齿圈配合在所述腔体内,所述调节内齿圈的周壁上设有多个贯穿该周壁的调节孔,多个所述调节孔沿所述调节内齿圈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调节孔的横截面积彼此不同;
调节轴,所述调节轴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调节轴的第二端具有调节齿轮,所述调节轴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孔伸入到所述腔体内,所述调节齿轮与所述调节内齿圈啮合,所述调节轴可转动以通过所述调节齿轮驱动所述调节内齿圈转动使得所述第三孔通过多个所述调节孔中的一个与所述腔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缸体的内周面配合,所述本体的外周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三孔通过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将所述第一内腔分隔成邻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端的内腔和邻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二端的内腔,其中邻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二端的内腔中容纳有气体,邻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端的内腔中可容纳油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油液从第二内腔流入第一内腔时,所述第二内腔中的油液依次经所述连接管和所述调节装置流入邻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端的内腔中以推动所述第一活塞沿从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端朝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二端的方向移动从而压缩气体;
油液从第一内腔流入第二内腔时,邻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二端的内腔中的气体释放以推动所述第一活塞沿从第一缸体的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缸体的第一端的方向移动从而油液依次经所述调节装置和所述连接管流入所述第二内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腔体的第二端敞开,所述第一孔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延伸第一预定长度,所述第二孔从所述本体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本体的第二端延伸第二预定长度,所述调节轴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二孔伸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阀组件,所述阀组件包括:
阀体,所述阀体设在所述本体的第二端以封闭所述腔体的第二端,所述阀体设有贯穿所述阀体的第一阀孔和第二阀孔,所述第一阀孔和所述第二阀孔均与所述腔体连通;
第一阀片,所述第一阀片设在所述阀体的第一端且位于所述腔体内,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阀孔;
第二阀片,所述第二阀片设在所述阀体的第二端且位于所述腔体外,用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二阀孔;
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在所述腔体内,用于将所述第一阀片压紧到所述阀体的第一端面上以关闭所述第一阀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油液从第二内腔经所述连接管流入所述第一内腔时,所述第一阀孔关闭,所述第二阀孔打开,经所述第一孔进入所述腔体的油液中的一部分油液经所述第二阀孔进入所述第一内腔,经所述第一孔进入所述腔体的油液中的另一部分经所述调节孔和所述第三孔进入所述第一内腔;
油液从所述第一内腔经所述连接管流入所述第二内腔时,所述第一阀孔打开,所述第二阀孔关闭,所述第一内腔中的一部分油液依次经所述第一阀孔、所述腔体、所述第一孔和所述连接管流入所述第二内腔,所述第一内腔中的另一部分油液依次经所述第三孔、所述调节孔、所述腔体、所述第一孔和所述连接管流入所述第二内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片为环形件且所述第二阀片的内径沿远离所述阀体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阀组件还包括垫片和紧固件,所述垫片位于所述第二阀片的远离所述阀体的一侧且抵靠所述第二阀片的内周面,所述紧固件连接所述阀体和所述垫片以将所述第二阀片定位在所述阀体的第二端。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实体段和和与所述实体段的第二端相连的筒形段,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沿从所述本体的轴向贯穿所述实体段,所述筒形段的内腔形成为所述腔体,所述实体段的第二端面上设有延伸至所述腔体内的凸台,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贯穿所述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周面与所述筒形段的内周面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调节内齿圈配合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第二孔包括从所述实体段的第一端面朝向所述凸台延伸的第一孔段和贯穿所述凸台且与所述第一孔段连通的第二孔段,所述第二孔段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孔段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孔段的周壁具有开口部,所述调节齿轮位于所述第二孔段内且通过所述开口部与所述调节内齿圈啮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调节孔设在所述调节内齿圈的半圈,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在所述本体内,所述调节内齿圈的端面设有沿所述调节内齿圈的周向延伸的限位导向槽,所述限位件可滑动地配合在所述限位导向槽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还包括:
旋钮,所述旋钮安装在所述调节轴的第一端上以驱动所述调节轴转动,所述旋钮的邻近所述本体的端面上设有沿所述旋钮的周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定位槽;
定位组件,所述本体的第一端面设有沉孔,所述定位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定位球,所述第二弹性件设在所述沉孔内,所述定位球设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且选择性地与多个所述定位槽中的一个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调节孔的横截面积沿所述调节内齿圈的周向逐渐减小。
CN201920306364.0U 2019-03-11 2019-03-11 减震器 Active CN2098186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06364.0U CN209818623U (zh) 2019-03-11 2019-03-11 减震器
PCT/CN2019/083609 WO2020181617A1 (zh) 2019-03-11 2019-04-22 调节装置、调节器和减震器
US16/814,699 US11376918B2 (en) 2019-03-11 2020-03-10 Adjustment device, adjustor and shock absorb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06364.0U CN209818623U (zh) 2019-03-11 2019-03-11 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8623U true CN209818623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5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06364.0U Active CN209818623U (zh) 2019-03-11 2019-03-11 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86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2536A (zh) * 2019-03-11 2019-06-14 杭州天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减震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2536A (zh) * 2019-03-11 2019-06-14 杭州天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减震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76918B2 (en) Adjustment device, adjustor and shock absorber
US8585519B2 (en) Tensioning device for an endless drive means having a combination valve
US8262062B2 (en) Rotary valve
US4972929A (en) Bidirectional dual disc valve assembly
US8590680B2 (en) Shock absorber
DE19755994C2 (de) Kolben für einen hydraulischen Schwingungsdämpfer
EP2141382B1 (en) Damper valve
CN109356956B (zh) 一种可手动调节阻尼的减震器及制作方法
WO2007055402A1 (ja) 緩衝器
JP6462470B2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DE112014001655T5 (de) Stoßdämpfer und Fahrzeug verwendend selbigen
CN209818623U (zh) 减震器
CN209959783U (zh) 调节器
US8757336B2 (en) Damping mechanism
CN209959781U (zh) 调节装置
DE10258815A1 (de) Schwingungsdämpfer mit amplitudenabhängiger Dämpfkraft
US20160245359A1 (en) Piston head assembly for radio controlled cars shock absorber and method
JP2009185840A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ーの減衰力調整装置
CN210265644U (zh) 一种可调节阻尼的减震器
CN113280069B (zh) 一种减震器
DE202014009993U1 (de) Dichtung für ein Ventil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US11181164B2 (en) Shock absorber
CN107202190B (zh) 转动型流量自动控制装置
CN108775369B (zh) 减振器及具有该减振器的车辆
US20230220903A1 (en) Space saving pressure relief valves for suspension damp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