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8727U - 智能眼罩 - Google Patents

智能眼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8727U
CN209808727U CN201822229642.5U CN201822229642U CN209808727U CN 209808727 U CN209808727 U CN 209808727U CN 201822229642 U CN201822229642 U CN 201822229642U CN 209808727 U CN209808727 U CN 2098087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t
magnetic buckle
control module
mcu control
intelli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2964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毛启明
张文瑶
瞿根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etai Intelligent Home Appliance Controll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et Data Resources and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et Data Resources and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et Data Resources and Clou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2964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87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87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87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眼罩,该智能眼罩包括眼罩本体和外置电源组件,其中,所述眼罩本体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设有MCU控制模块和脑电采集模块,所述眼罩本体的外壁还设有磁扣连接座,所述MCU控制模块与所述脑电采集模块和磁扣连接座电连接,脑电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脑电信号及捕捉眼电数据;所述外置电源组件包括电源和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端部设有磁扣连接头;所述磁扣连接座与磁扣连接头接触吸合时,所述MCU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连接牢固的智能眼罩。

Description

智能眼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部保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眼罩。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不够高,而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精神状态。智能眼罩能辅助睡眠,提供睡眠质量,并记录睡眠周期,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然而,普通的睡眠眼罩一般采用内置电池或使用适配器供电,这对产品功能性的拓展都用一定的局限性。使用内置电池方案,现有智能眼罩缓解疲劳及助眠的功能,主要依靠加热的方式实现,长时间的加热,会导致电路板,尤其是电池的温升加大,会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效率;并且由于智能眼罩属于穿戴产品,体积及重量不易做得很大,因而电池不易做大,如此以来,使用加热功能的工作时间就不会太长。使用外置适配器方案,由于有接入外置电源,市电中的工频干扰及纹波会进入智能眼罩的供电系统,导致整个系统的底噪变大;如果眼罩有小信号采集与处理,例如:心电、眼电或脑电采集,会导致信号底噪变大,严重影响产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眼罩,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连接牢固的智能眼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眼罩包括:
眼罩本体,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设有MCU控制模块和脑电采集模块,所述眼罩本体的外壁还设有磁扣连接座,所述MCU控制模块与所述脑电采集模块和磁扣连接座电连接,脑电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脑电信号及捕捉眼电数据;和
外置电源组件,包括电源和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端部设有磁扣连接头;
所述磁扣连接座与磁扣连接头接触吸合时,所述MCU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磁扣连接座包括连接于所述眼罩本体的底座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负极柱和第一正极柱,所述第一负极柱和第一正极柱贯穿所述底座,并与所述MCU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磁扣连接头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源线的连接座及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第二负极柱和第二正极柱;
所述磁扣连接座与磁扣连接头接触时,所述第一负极柱与所述第二负极柱吸合抵接,且所述第一正极柱与所述第二正极柱抵接,以使所述电源与所述MCU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负极柱环绕所述第一正极柱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磁扣连接座还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一绝缘件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夹设于所述第一负极柱和第一正极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负极柱环绕所述第二正极柱设置,并形成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磁扣连接头还包括第二绝缘件,第二绝缘件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并夹设于所述第二负极柱和第二正极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正极柱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座的弹簧柱以及设于所述弹簧柱背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的金属珠,所述第一负极柱与所述第二负极柱吸合时,所述金属珠与第一正极柱抵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件的材质为硅胶;
且\或,所述第二绝缘件的材质为硅胶。
进一步地,所述眼罩本体凹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磁扣连接座凸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凸,所述磁扣连接座通过所述卡槽和卡凸的配合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并穿设所述连接孔与所述MCU控制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眼罩本体包括眼罩主体和对称设置在所述眼罩主体两侧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魔术贴,所述眼罩主体设有所述容腔,所述 MCU控制模块和脑电采集模块设于所述容腔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带为松紧带。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眼罩还包括:
无线传输模块,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MCU控制模块连接,用于使所述智能眼罩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讯;
且/或,振动模块,与所述MCU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MCU控制模块的控制下产生振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利用磁扣连接座和磁扣连接头的磁性吸合将外置电源与MCU控制模块电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并且牢固;进一步地,将电源和眼罩本体分体式设计不仅便于安装和维修,而且能够避免内置电源对脑电采集模块采集脑电信号的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眼罩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磁扣连接座的剖面图;
图3为图1磁扣连接头的剖面图;
图4为图1中智能眼罩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眼罩100。
请参照图1至图4,该智能眼罩100包括:
眼罩本体10,设有容腔,容腔内设有MCU控制模块20和脑电采集模块 40,眼罩本体10的外壁还设有磁扣连接座121,MCU控制模块20与脑电采集模块40和磁扣连接座121电连接,脑电采集模块40用于获取用户脑电信号及捕捉眼电数据;和
外置电源组件30,包括电源32和与电源32电连接的电源线33,电源线 33的端部设有磁扣连接头31;
磁扣连接座121与磁扣连接头31接触吸合时,MCU控制模块20与电源 32电性连接。
其中,眼罩本体10包括眼罩主体12和对称设置在眼罩主体12两侧的固定带11,方便用户调节松紧度。其中,眼罩本体10设置成与人体面部及头部轮廓相匹配,增加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感。MCU控制模块20和脑电采集模块40设于眼罩主体12的容腔内,此外,眼罩主体12还设有对应人的眼睛设置的眼眶122,一方面能够保护用户的眼睛,另一方面起定位作用,使用时需要将眼眶122覆盖在用户的双眼。
具体地,固定带11的两端相对设置的侧面上分别设置有可相互粘连的魔术贴,用户可以根据个人习惯调接固定带11的松紧度,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固定带11可以采用柔性材质,保证贴近皮肤时的舒适性。MCU控制模块20 和脑电采集模块40硬质结构件包裹,保证电路的结构强度。当然,眼罩主体 12两侧的固定带11也可用一根松紧带替代。
使用时,将磁扣连接座121与磁扣连接头31接触吸合,即连接好外置电源32,再将眼罩主体12的眼眶122罩覆在用户的眼部,借助固定带11或者松紧带套绑在用户的头部。当然,也可以先将眼罩本体10固定在头部,然后再连接外置电源组件30。打开开关后,MCU控制模块20控制脑电采集模块 40采集用户在睡眠时的眼电及脑电数据,判断用户所在的睡眠周期。此外,还可以在安装腔内安装加速度计或陀螺仪,用于获取用户头部姿态,检测用户是否处于一个稳定的睡眠姿态,辅助判断用户的睡眠周期。
在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利用磁扣连接座121和磁扣连接头31的磁性吸合将外置电源32与MCU控制模块20电连接,连接方式简单并且牢固,不用担心睡觉过程中身体翻动而扯脱电源线33。进一步地,将电源32和眼罩本体 10分体式设计,不仅能够避免内置电源32对脑电采集模块40采集脑电信号的干扰,而且外置电源32可以让眼罩本体10的体积更加轻薄,并且外置电源32可提供更多的电能。
请参照图2和图3,磁扣连接座121包括连接于眼罩本体10的底座1211 及间隔设置于底座1211的第一负极柱1213和第一正极柱1212,第一负极柱1213和第一正极柱1212贯穿底座1211,并与MCU控制模块20电连接;
磁扣连接头31包括连接于电源线33的连接座311及间隔设置于连接座 311的第二负极柱313和第二正极柱312;
磁扣连接座121与磁扣连接头31接触时,第一负极柱1213与第二负极柱313吸合抵接,且第一正极柱1212与第二正极柱312抵接,以使电源32 与MCU控制模块20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正极柱1212和第二正极柱312可以设置成圆柱状或者棱柱状,第一负极柱1213和第二负极柱313采用磁性材料。当磁扣连接座 121与磁扣连接头31接触时,第一负极柱1213和第二负极柱313磁性吸合,进而第一正极柱1212与第二正极柱312抵接,实现眼罩本体10与电源32的连通,连接方式简单且牢固。其中,可以在第一正极柱1212与第二正极柱312 抵接的一端开设凹槽,第一负极柱1213和第二负极柱313磁性吸合时,以使第二正极柱312容纳并限位于凹槽内,避免第二正极柱312松动,进而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问题。
请参照图2,第一负极柱1213环绕第一正极柱1212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容纳槽,磁扣连接座121还包括第一绝缘件1214,第一绝缘件1214容纳于第一容纳槽内,并夹设于第一负极柱1213和第一正极柱1212之间。
具体地,第一负极柱1213开设有通孔,第一负极柱1213与底座1211围合形成第一容纳槽,第一正极柱1212位于第一容纳槽内,并且第一正极柱1212 和第一负极柱1213之间夹设有第一绝缘件121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绝缘件 1214可以呈环状,且环状的第一绝缘件1214套设在第一正极柱1212的周缘。
请参照图3,第二负极柱313环绕第二正极柱312设置,并形成有第二容纳槽,磁扣连接头31还包括第二绝缘件314,第二绝缘件314容纳于第二容纳槽内,并夹设于第二负极柱313和第二正极柱312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正极柱312与第二负极柱313的设置方式与第一正极柱 1212和第一负极柱1213的设置方式类似。具体地,第二负极柱313设有第二容纳槽,第二正极柱312位于容纳槽内,且第二绝缘件314位于第二正极柱 312与第二负极柱313之间。优选地,第二正极柱312与第二负极柱313设置成圆柱状,第二绝缘件314设置成环状,便于磁扣连接头31的安装。
请继续参照图3,第二正极柱312包括设于连接座311的弹簧柱3121以及设于弹簧柱3121背离连接座311的一端的金属珠3122,第一负极柱1213 与第二负极柱313吸合时,金属珠3122与第一正极柱1212抵接。
优选地,考虑到磁扣连接座121和磁扣连接头31的尺寸公差,利用弹簧柱3121的弹性使第一负极柱1213和第二负极柱313以及第一正极柱1212与第二正极柱312更好地接触,避免由于接触不良而造成损坏。金属珠3122的材质优选为铜,铜的导电性能高,能够减少电能的损耗。
可选地,第一绝缘件1214的材质为硅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件1214 的材质为塑胶,优选为硅胶。硅胶化学性质稳定且便于加工,并且硅胶具有一定弹性,能够被压缩在两电极柱之间,便于生产安装。
可选地,第二绝缘件314的材质为硅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绝缘件314 的材质为塑胶,优选为硅胶。硅胶化学性质稳定且便于加工,并且硅胶具有一定弹性,能够被压缩在两电极柱之间,便于生产安装。
具体地,眼罩本体10凹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底壁开设有连接孔,安装槽的侧壁设有卡槽,磁扣连接座121凸设有与卡槽配合的卡凸,磁扣连接座 121通过卡槽和卡凸的配合安装于安装槽,并穿设连接孔与MCU控制模块20 电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磁扣连接座121穿过安装槽底壁的连接孔与MCU控制模块20电连接。具体地,安装槽的卡槽和磁扣连接座121的卡凸将磁扣连接座 121与眼罩本体10卡合连接。当然,还可以分别在磁扣连接座121和眼罩本体10上开设安装孔,磁扣连接座121通过紧固件与安装孔的配合安装于眼罩本体10。
请参照图4,智能眼罩100还包括无线传输模块50,无线传输模块50设于容腔内,无线传输模块50与MCU控制模块20连接,用于使智能眼罩100 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讯。
可以理解的,智能眼罩100通过设置无线传输模块50,例如蓝牙,将监测到用户的睡眠情况发送至外部设备,还可以接收外部设备发送的指令。此外,无线传输模块50可以将智能眼罩100与移动终端连接,进而可以在移动终端安装相应的APP,从而实现移动终端对智能眼罩100的控制。
请参照图4,在本实施例中,智能眼罩100还包括振动模块60,振动模块60与MCU控制模块20连接,用于在MCU控制模块20的控制下产生振动。可选地,振动模块60与人体的太阳穴对应,振动模块60可为磁刺激触点或电流刺激触点,其产生的振动用于唤醒用户或按摩太阳穴。
可选地,智能眼罩100还包括加热模块70,加热模块70在MCU控制模块20的控制下发热。加热模块70可以是加热片,也可以用加热速度更快的石墨烯加热。可以理解的是,利用加热模块70热敷用户的眼部,有限缓解眼部疲劳。
可选地,智能眼罩100还包括与MCU控制模块20连接的时钟模块80,用于向MCU控制模块20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时钟模块80可以使用小型纽扣电池供电,当系统断电时,时钟芯片继续工作,用于设备内部时钟继续运行,保证离线数据的时间完整性,防止数据时间混乱。
可选地,智能眼罩100还包括音频模块90,音频模块90用于在MCU控制模块20的控制下播放音频。优选地,通过脑电采集模块40采集用户在睡眠时的眼电及脑电数据,判断用户所在的睡眠周期。根据用户的睡眠阶段,音频模块90播放相应的音乐,辅助用户睡眠。当睡眠时间达到用户设置的时间后,音频模块90改变播放音乐的类型及音量,或者通过振动模块60的振动,以此合理的提示或唤醒用户,防止用户睡过头,影响用户生活安排。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眼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眼罩本体,设有容腔,所述容腔内设有MCU控制模块和脑电采集模块,所述眼罩本体的外壁还设有磁扣连接座,所述MCU控制模块与所述脑电采集模块和磁扣连接座电连接,脑电采集模块用于获取用户脑电信号及捕捉眼电数据;和
外置电源组件,包括电源和与所述电源电连接的电源线,所述电源线的端部设有磁扣连接头;
所述磁扣连接座与磁扣连接头接触吸合时,所述MCU控制模块与所述电源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扣连接座包括连接于所述眼罩本体的底座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的第一负极柱和第一正极柱,所述第一负极柱和第一正极柱贯穿所述底座,并与所述MCU控制模块电连接;
所述磁扣连接头包括连接于所述电源线的连接座及间隔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第二负极柱和第二正极柱;
所述磁扣连接座与磁扣连接头接触时,所述第一负极柱与所述第二负极柱吸合抵接,且所述第一正极柱与所述第二正极柱抵接,以使所述电源与所述MCU控制模块电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极柱环绕所述第一正极柱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容纳槽,所述磁扣连接座还包括第一绝缘件,第一绝缘件容纳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内,并夹设于所述第一负极柱和第一正极柱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负极柱环绕所述第二正极柱设置,并形成有第二容纳槽,所述磁扣连接头还包括第二绝缘件,第二绝缘件容纳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并夹设于所述第二负极柱和第二正极柱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正极柱包括设于所述连接座的弹簧柱以及设于所述弹簧柱背离所述连接座的一端的金属珠,所述第一负极柱与所述第二负极柱吸合时,所述金属珠与第一正极柱抵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件的材质为硅胶;
且\或,所述第二绝缘件的材质为硅胶。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罩本体凹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壁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设有卡槽,所述磁扣连接座凸设有与所述卡槽配合的卡凸,所述磁扣连接座通过所述卡槽和卡凸的配合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并穿设所述连接孔与所述MCU控制模块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眼罩本体包括眼罩主体和对称设置在所述眼罩主体两侧的固定带,所述固定带上设置有魔术贴,所述眼罩主体设有所述容腔,所述MCU控制模块和脑电采集模块设于所述容腔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为松紧带。
10.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智能眼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眼罩还包括:
无线传输模块,设于所述容腔内,所述无线传输模块与所述MCU控制模块连接,用于使所述智能眼罩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通讯;
且/或,振动模块,与所述MCU控制模块连接,用于在所述MCU控制模块的控制下产生振动。
CN201822229642.5U 2018-12-27 2018-12-27 智能眼罩 Active CN2098087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9642.5U CN209808727U (zh) 2018-12-27 2018-12-27 智能眼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9642.5U CN209808727U (zh) 2018-12-27 2018-12-27 智能眼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8727U true CN209808727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0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29642.5U Active CN209808727U (zh) 2018-12-27 2018-12-27 智能眼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87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3065B (zh) 用于电刺激的系统
KR20180015254A (ko) 착용형 전자 디바이스들을 충전하는 데 적합한 무선 전력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CN209808727U (zh) 智能眼罩
CN219331680U (zh) 脑电头环
CN217186164U (zh) 一种脑电检测头环
CN213787444U (zh) 智能头环
CN112386259A (zh) 检测脑电波的可穿戴设备
CN218419866U (zh) 一种基于柔性电极的前额脑电信号采集装置
CN219700299U (zh) 一种带有微电流按摩的眼罩
CN219355009U (zh) 一种可佩戴的睡眠仪
KR101192108B1 (ko) 저주파 치료기
CN218304923U (zh) 一种脑机头环及系统
CN217138435U (zh) 可拆卸式眼罩
CN219896791U (zh) 便于拆卸的瘦脸仪
CN214632593U (zh) 一种温感功能的眼罩
CN211409041U (zh) 一种实时监测身体状况的智能服装
CN213552880U (zh) 一种无线加热的眼罩
WO2019080675A1 (zh) 一种可对tws耳机充电的运动手环
CN219355096U (zh) 一种具有骨传导功能的神经调控设备及系统
CN219271543U (zh) 按摩贴主机
CN219049395U (zh) 按摩腰带
CN219398722U (zh) 咽喉理疗仪
CN219021230U (zh) 脑电头环
CN215425997U (zh) 一种眼部按摩仪
CN214129376U (zh) 一种具有音乐播放功能的颈部按摩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Shenzhen,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No. 6,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Shenzhen, D 10, 1004, 10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etai intelligent home appliance controlle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Guangd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Shenzhen, Shenzhen, Nanshan District No. 6,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Shenzhen, D 10, 1004, 1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T DATA RESOURCES AND CLOUD TECHNOLOGY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