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7706U - 用于坐具弹性支撑体的转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坐具弹性支撑体的转动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7706U
CN209807706U CN201920315259.3U CN201920315259U CN209807706U CN 209807706 U CN209807706 U CN 209807706U CN 201920315259 U CN201920315259 U CN 201920315259U CN 209807706 U CN209807706 U CN 2098077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support
ball
rotating shaft
suppor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1525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oga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oga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oga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oga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1525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77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77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77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坐具弹性支撑体的转动机构,包括有支撑球、旋转轴以及竖直设置的背部支撑管;支撑球包括球体以及置于球体内的支撑套,所述的支撑套具有内套管;旋转轴内部中空、上端封闭,旋转轴与背部支撑管套合且两者周向、轴向固定连接,旋转轴上端中心处设有卡接头,卡接头上开槽形成多瓣弹力卡接部;内套管内腔内横设有一带孔层板,内套管与旋转轴套接时,卡接头变形滑过带孔层板上的孔,此时弹力卡接部恢复原状并卡住带孔层板;该转动机构中的背部支撑管,它相对于地面基本为竖直且固定设置;旋转轴的设置既可以为支撑套提供旋转支撑,同时又可以通过上端的卡接头对支撑球在轴向方向进行约束,防止支撑球在使用中脱出。

Description

用于坐具弹性支撑体的转动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坐具弹性支撑体的转动机构。
背景技术
坐具在人们日常工作或生活中广泛的被接触,传统的坐具,整体设计比较简单,色彩搭配比较单一,结构上基本都为底座、靠背、扶手三段组合式,缺乏较高的视觉美感和独特感。
此外,现有的坐具在设计上往往忽视了人体在就坐时的姿势灵活转换需求,一般一种坐具只能满足人体一种就坐方式,使得人体在就坐时,不仅不方便变换多种就坐姿势,身体也不方便按照某些需求进行运动;人们长时间地端坐在电脑前,活动的只有手和大脑,继而导致背部、颈椎、腰椎等患病。
特设想设计一个能满足人们多种就坐姿势,在人体就坐时的体验感较好且设计新颖的坐具是现在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该坐具中,为人体提供倚靠支撑功能的弹性支撑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该弹性支撑体外轮廓为球状造型,通过一背部支撑管支撑,但如何使弹性支撑体能够绕背部支撑管转动,并不会轻易脱出是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坐具弹性支撑体的转动机构,该转动机构通过将支撑球通过旋转轴与背部支撑管过渡连接,使得支撑球可以绕旋转轴旋转而不会轻易向上脱离旋转轴;而旋转轴又与背部支撑管周向、轴向固定连接实现两者相对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用于坐具弹性支撑体的转动机构,包括有支撑球、旋转轴以及竖直设置的背部支撑管;所述的支撑球包括球体以及置于球体内的支撑套,所述的支撑套具有内套管;所述的旋转轴内部中空、上端封闭,旋转轴与背部支撑管套合且两者周向、轴向固定连接,旋转轴上端中心处设有卡接头,卡接头上开槽形成多瓣弹力卡接部;内套管内腔内横设有一带孔层板,内套管与旋转轴套接时,卡接头变形滑过带孔层板上的孔,此时弹力卡接部恢复原状并卡住带孔层板。
具体的,该转动机构中的背部支撑管,作为支撑球的载体,它相对于地面基本为竖直且固定设置,支撑球相当于弹性支撑体;旋转轴的设置既可以为支撑套提供旋转支撑,同时又可以通过上端的卡接头对支撑球在轴向方向进行约束,防止支撑球在使用中脱出,支撑套绕旋转轴旋转,从而实现了支撑球整体绕背部支撑管旋转;而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反向施力可使支撑球连同支撑套经卡接头弹性变形脱出即可。支撑球为球体造型,给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与使用体验;支撑球不同于以往板状的座椅靠背部,球体的曲线更加多样化的与人体的后仰、左右倾倒等姿势曲线贴合,让人无需进行在选择坐姿时还需对坐具进行耗时、复杂的调整,便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坐姿与倚靠状态;该转动机构实现了支撑球的转动,这样可以使人体上半身尤其是后背与支撑球在接触的同时还可以自由移动,支撑球能够做到自主的滚动,让人无需进行耗时、复杂的坐具调整,便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坐姿与倚靠状态。
作为优选,旋转轴与背部支撑管周向、轴向固定连接是指:旋转轴下端侧壁上预制未贯通槽口形成弹性薄片,在弹性薄片的活动端内侧设有一球形凸台,在背部支撑管侧壁相应位置处预制有圆孔;旋转轴套入背部支撑管时,球形凸台受挤压外扩,继续滑动至圆孔处时,弹性薄片释放弹力将球形凸台卡入圆孔中。旋转轴可以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旋转轴与背部支撑管连接在一起不会轻易脱开。
作为优选,球体紧密包裹于支撑套外并与支撑套形成一整体,球体的表面开有洞口以露出内套管的腔体;所述的支撑套还包括外套管,内套管与外套管通过沿周向均匀设置在内、外套管间的连接筋固定相连,在外套管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槽孔,构成球体的物质通过槽孔进入到内、外套管之间的空隙内。支撑套为双层设计,内套管用于与背部支撑管插接,外套管用于与球体支撑配合,同时构成球体的物质进入到内、外套管的间隙或空间内,即球体与支撑套形成一整体,两者周向固定,实现同步旋转。
作为优选,槽孔与连接筋为错开设置;且在圆周方向,外套管的两两相邻的槽孔之间形成肋条,在肋条上设有外凸的柱体,所述的柱体插置于球体内。这样的设计使得支撑套结构更为合理,布局更紧凑,且力学稳定性更优;外凸的柱体与球体插接配合,使得支撑套与球体连接更为稳固,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作为优选,支撑套处于球体内的中下部分。这样可以使得支撑球上半部分充分发挥支撑作用,体感更为舒适。
球体为具有慢回弹力学性能的海绵发泡制成,支撑套为塑料材料一体成型。支撑套为塑料材料制成,方便独立加工生产;球体为海绵发泡制成,具有柔性支撑及回弹性能,并且发泡时可与支撑套融为一体,方便进一步与坐具进行组装配合。
作为优选,支撑球的形状为圆球体或椭圆体中的任一种形状。支撑球的形状可以有多样,采用圆球与椭圆体,具有弧形表面与曲线,更利于符合人体工学。
作为优选,支撑球为圆球形,支撑球的直径为25-45cm。这样的尺寸设计可以保证有效对人体进行支撑,并保证舒适性。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出发点、理念及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中的背部支撑管,作为支撑球的载体,它相对于地面基本为竖直且固定设置;旋转轴的设置既可以为支撑套提供旋转支撑,同时又可以通过上端的卡接头对支撑球在轴向方向进行约束,防止支撑球在使用中脱出;而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反向施力可使支撑球连同支撑套经卡接头弹性变形脱出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坐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坐具各部分拆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桌板支撑杆、连接件及螺钉拆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桌板支撑杆与连接件组合且未用螺钉固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桌板、桌板连接件及桌板支撑管拆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桌板轴套、挂钩及桌板支撑管拆分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桌板轴套、挂钩及桌板支撑管组合后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桌板转轴套上锁紧套且未与桌板轴套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桌板转轴套上锁紧套且即将与桌板轴套组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中支撑球的球体、支撑套及弯管组合在一起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中支撑球及弯管组合在一起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中支撑球、支撑套、旋转轴及弯管拆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中支撑套的截面示意图;
图16为实施例中支撑套、旋转轴及弯管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中旋转轴、背部支撑管及弯管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中支撑套与旋转轴组合后内部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d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中支撑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2为实施例中支撑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23为实施例中支撑套的俯视图;
图24为实施例中坐垫、球型脚踏、脚踏板及弯管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5为实施例中坐垫、球型脚踏、脚踏板及弯管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26为实施例中坐垫、球型脚踏、脚踏板及弯管组合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27为实施例中坐垫、球型脚踏、脚踏板及弯管组合后的截面示意图;
图28为实施例中坐垫、坐垫转动件、坐垫轴套、半球体、脚踏板与托板及弯管拆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实施例中坐垫、坐垫转动件、坐垫轴套与弯管组合且半球体、螺钉、脚踏板与托板拆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实施例中坐垫、坐垫转动件、坐垫轴套与弯管组合且球型脚踏与脚撑管、脚踏板及托板拆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为实施例中弯管与托板组合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为实施例中安装盘、弯管与托板组合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3为实施例中安装盘、弯管与托板组合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1、底座;2、坐垫;3、支撑球;4、弯管;5、竖直段;6、支脚;7、连接件; 8、背部支撑管;9、桌板;10、桌板支撑管;11、配合面;12、螺纹孔;13、过道孔;14、螺钉;15、间隔部;16、球体;17、支撑套;18、内套管;19、外套管;20、连接筋;21、槽孔;22、肋条;23、柱体;24、旋转轴;25、槽口;26、弹性薄片;27、球型凸台;28、圆孔;29、卡接头;30、卡接部;31、孔层板;32、坐垫部;33、坐垫转动件;34、安装盘;35、坐垫转轴;36、敞口;37、坐垫轴套;38、筋条;39、上沿;40、凹槽;41、螺纹连接孔;42、限位螺钉;43、槽底;44、托臂;45、桌板转轴;46、桌板轴套;47、弹片;48、柱形凸台;49、卡接孔;50、锁紧套;51、圆台体;52、缺口槽;53弹性板;54、脚撑管;55、球形脚踏;56、半球体;57、中空管;58、根部;59、自由端;60、端板;61、螺孔;62、螺丝;63、端盖;64、脚踏板;65、托板; 66、桌板连接件;67、挂钩;68、第一弯管;69、第二弯管;70、第三弯管;71、第四弯管;72、第五弯管;73、空隙;74、中孔;75、套环;76、连接件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至少一个”指一个或一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实施例关于方位的描述是基于坐具在正常摆放状态或正常使用状态下进行描述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转动机构为人体工学坐具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人体工学坐具作详细介绍:
如图1、2所示,一种人体工学坐具,包括:
底座1,用以对整个坐具进行支撑,所述的底座1包括多根弯管4,所述的弯管4均具有竖直段5,竖直段5的下端朝外延伸出有支脚6,且竖直段5相互贴近即聚拢在一起并通过至少一连接件7连接固定,这些竖直段5之间保持相互平行的姿态,且支脚6大致与竖直段5保持垂直;所述的连接件7包括连接件7本体,在周向方向连接件7本体外侧面上设有多个用以与弯管4的竖直段5 相贴的配合面11,在配合面11上预制有螺纹孔12;弯管4的竖直段5上沿径向预制有过道孔13,竖直段5部分侧面与连接件7的配合面11相贴后,将螺钉14经由过道孔13旋入螺纹孔12实现弯管4与连接件7的连接固定。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连接件7同时与多个弯管4连接固定,结构简单但非常可靠,同时拆装又更加方便。且配合面11为内凹的弧形面,两两相邻的配合面11之间形成间隔部15;连接件7被所述的弯管4竖直段5包围,间隔部15将两个相邻的竖直段5隔开。弯管4的竖直段5分布于连接件7外周,将连接件7夹在其中,隐藏在内,利于美观;而连接件7上的配合面11为内凹的弧形面,一方面可以与弯管4更好的贴合,连接更为稳定;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弯管4竖直段5 相互之间贴的更近,从而整体更为紧凑。所述的连接件7为板状体,连接件7 的整体宽度大于连接件7的厚度,且连接件7为金属材料制成。这样使得连接件7体积更加小巧,并且可以最大化满足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底座1由五根弯管4构成,分别为第一弯管68、第二弯管 69、第三弯管70、第四弯管71、第五弯管72;相对应的,在周向方向连接件7 本体外侧面上均匀设有五个配合面11。其中,第一弯管68用于连接坐垫2,第二、第三弯管69、70用于设置两个支撑球3以供人体作倚靠用途,第四、第五弯管71、72用于设置两个桌板9以方便放置物品;
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弯管68、69、70、71结构类似,各自均是通过直管弯曲而成,接下来分别做详细介绍:例如第一弯管68,第一弯管 68同样包括竖直段5,该第一弯管68的竖直段5与坐垫2转动连接,该第一弯管68的竖直段5的下端朝外延伸出有支脚6,支脚6远离竖直段5的这一端又向上延伸出脚撑管54,脚撑管54上设有球形脚踏55。
如图24-30所示,坐垫2,设置于第一弯管68的竖直段5上方;坐垫2与第一弯管68的竖直段5转动连接。可以方便人体就坐时旋转,变换不同的姿势放松或活动。所述的坐垫2整体为圆形坐垫。这样的形状设计可以方便坐垫2 灵活的旋转,同时圆形坐垫2配合支撑球3的背部设计,以各种角度灵活地支撑人体的上半身和手臂,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
所述的坐垫2包括坐垫部32与坐垫转动件33,所述的坐垫转动件33包括安装盘34与设置在安装盘34中心处并沿轴向向外延伸的坐垫转轴35,安装盘 34上设有安装孔,安装盘34与坐垫部32通过螺丝连接固定;用于与坐垫2安装配合的第一弯管68的竖直段5的上端形成敞口36,坐垫转轴35经所述敞口 36插入至第一弯管68的竖直段5内。坐垫2通过坐垫转轴35与第一弯管68插合套接,实现两者相对旋转运动,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
还包括有由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的坐垫轴套37,坐垫轴套37套设于坐垫转轴35与第一弯管68的竖直段5之间,且坐垫轴套37与第一弯管68的竖直段5 周向固定。这样可以消除坐垫转轴35与第一弯管68之间的间隙,同时避免金属之间直接接触产生摩擦与声音。
坐垫轴套37与第一弯管68的竖直段5周向固定是这样实现的:坐垫轴套 37外周上预制有若干条轴向筋条38,所述的轴向筋条38与第一弯管68竖直段 5内的焊缝配合形成旋转阻碍;坐垫轴套37上端外扩形成上沿39,坐垫轴套37 借助上沿39搭接在第一弯管68的竖直段5的敞口36处。这样限制了坐垫轴套 37的旋转,只要坐垫转轴35旋转即可。
坐垫转轴35在轴向方向的固定是这样实现的:所述的坐垫转轴35长度大于坐垫轴套37,在坐垫转轴35露出于坐垫轴套37的下部侧壁上沿周向设有一圈向内缩进的凹槽40,在坐垫转轴35插入的第一弯管68的竖直段5的管壁上对应设有螺纹连接孔41,一限位螺钉42旋进螺纹连接孔41后顶入所述凹槽40 内。限位螺钉42顶入凹槽40内,但不顶住凹槽40的槽底43,这样可以在不妨碍坐垫转轴35自由旋转的前提下,避免坐垫转轴35向上脱出。
如图1-2、24-30所示,支脚6上还向上延伸出一脚撑管54,在脚撑管54 的上端设有球形脚踏55。这样的设计可以为腿部脚部带来支持,方便脚部踩踏,各种角度灵活地支撑人的脚部,让脚部可以不断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所述的球形脚踏55包括两个中空的半球体56,每个半球体56内设有一中空管57,中空管57的根部58根植于半球体56外壁且中空管57的根部58敞口,中空管57的自由端59靠近半球体56的圆心并且自由端59处设有封闭的端板 60,端板60上带有螺孔61;两个半球体56对合成一个完整的球体后,两个中空管57对接并通过一螺丝62连接两端板60达到紧固目的,且其中一中空管57 套接于脚撑管54的上端。这样的设计可以方便组装与拆卸,更加灵活。
另一中空管57的根部58敞口处设有一端盖63。这样可以将球形脚踏55上端的敞口处遮盖住,形成一完整的球体,利于美观与踩踏舒适。
再进一步说,还包括一脚踏板64,所述的脚踏板64大致为水平设置,所述的脚踏板64设置于球形脚踏55下方。脚踏板64为板状,与球形脚踏55相比有不一样的踩踏感受,从而方便人体多样选择踩踏与脚部支撑对象,更为灵活,用户体验感更强。
如图25-28、31-33所示,所述的脚踏板64套接于脚撑管54上,且脚撑管 54上固定有一托板65,所述的脚踏板64置于托板65上;再进一步说,托板65 上设有装配孔,脚踏板64与托板65通过螺丝固定相连。这样使得脚踏板64更为平稳,不会产生倾斜。
接下来再对该坐具的倚靠部分作详细介绍:如图12-14所示,支撑球3,其大致是柔性的,且其用于对人体上半身进行倚靠支撑;第二、第三弯管69、70 的竖直段5上端朝外弯折避开坐垫2并向上延伸形成背部支撑管8,所述的支撑球3设置于背部支撑管8的上端。
在竖直方向上背部支撑管8的上端向上超出坐垫2,且在水平方向上背部支撑管8与坐垫2边缘的间距为10cm-25cm。本实施例中具体为15cm,这样是为了更好的布置支撑球3,并使支撑球3充分对人体上半身发挥支撑作用,同时使得倚靠更为舒适。
如上所述,所述背部支撑管8的数量为两根,对应的两个支撑球3一左一右设置在坐垫2后方位置,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支撑作用,使人体坐感更舒适。
所述的支撑球3与背部支撑管8转动连接。这样可以使人体上半身尤其是后背与支撑球3在接触的同时还可以自由移动,支撑球3能够做到自主的滚动,让人无需进行耗时、复杂的坐具调整,便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坐姿与倚靠状态
接下来对支撑球3的构造作详细介绍:如图12所示,支撑球3包括球体16 以及置于球体16内的支撑套17,球体16为具有慢回弹力学性能的海绵发泡制成,支撑套17为塑料材料一体成型。球体16紧密包裹于支撑套17外并与支撑套17形成一整体,支撑套17与背部支撑管8转动连接。这样的设计使得支撑球3在使用时既拥有对人体的弹性支撑作用,又同时可以通过支撑套17提供稳定的支撑性。支撑球3在使用时既拥有对人体的弹性支撑作用,又同时可以通过支撑套17提供稳定的支撑性;在具体应用时,支撑球3外包裹有织物或皮革制成的外罩。
再进一步说,球体16为海绵发泡制成;支撑性更好,且柔软舒适,在受压变形后可以自动复位,具有柔性支撑及回弹性能,并且发泡时可与支撑套17融为一体,方便进一步与坐具进行组装配合,支撑套17为塑料材料制成,方便独立加工生产。
支撑球3的形状为圆球体或椭圆体中的任一种形状。支撑球3的形状可以有多样,采用圆球与椭圆体,具有弧形表面与曲线,更利于符合人体工学,本实施例中,支撑球3的形状为圆球体,支撑球3的直径为25-45cm。这样的尺寸设计可以保证有效对人体进行支撑,并保证舒适性。
如图15、16,19-23所示,所述的支撑套17包括内套管18与外套管19,内套管18与外套管19通过沿周向均匀设置在内、外套管18、19间的连接筋20 固定相连,在外套管19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槽孔21,构成球体16的物质也就是海绵通过槽孔21进入到内、外套管19之间的空隙73内,内套管18与背部支撑管8套接。支撑套17为双层设计,内套管18用于与背部支撑管8插接,外套管19用于与球体16支撑配合,同时构成球体16的物质也就是海绵进入到内、外套管19的间隙或空间内,即球体16与支撑套17形成一整体,两者周向固定,实现同步旋转。
槽孔21与连接筋20为错开设置;且在圆周方向,外套管19的两两相邻的槽孔21之间形成肋条22,在肋条22上设有外凸的柱体23,所述的柱体23插置于球体16内。这样的设计使得支撑套17结构更为合理,布局更紧凑,且力学稳定性更优;外凸的柱体23与球体16插接配合,使得支撑套17与球体16 连接更为稳固,避免两者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如图14、16、17、18所示,还包括有旋转轴24,所述的旋转轴24内部中空、上端封闭,旋转轴24与背部支撑管8套合且两者周向、轴向固定连接;
旋转轴24与背部支撑管8轴向固定连接是这样实现的:旋转轴24上端中心处设有卡接头29,卡接头29上开槽形成多瓣弹力卡接部30;内套管18内腔内横设有一带孔层板31,内套管18与旋转轴24套接时,卡接头29变形滑过带孔层板31中心处的中孔74,此时弹力卡接部30恢复原状并卡住带孔层板31。旋转轴24的设置既可以为支撑套17提供旋转支撑,同时又可以通过上端的卡接头29对支撑球3在轴向方向进行约束,防止支撑球3在使用中脱出;而需要拆卸时,只需要反向施力可使支撑球3连同支撑套17经卡接头29弹性变形脱出即可。
旋转轴24与背部支撑管8周向固定连接是这样实现的:旋转轴24下端侧壁上预制未贯通槽口25形成弹性薄片26,在弹性薄片26的活动端内侧设有一球形凸台27,在背部支撑管8侧壁相应位置处预制有圆孔28;旋转轴24套入背部支撑管8时,球形凸台27受挤压外扩,继续滑动至圆孔28处时,弹性薄片26释放弹力将球形凸台27卡入圆孔28中。旋转轴24可以采用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采用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旋转轴24与背部支撑管8连接在一起不会轻易脱开。
本实施例中,所述坐具还包括桌板9,其大致为水平设置,第四、第五弯管 71、72的竖直段5上端朝外弯折避开坐垫2并向上延伸形成桌板支撑管10,所述的桌板9连接于桌板支撑管10上端。
如图3-11所示,还包括有一桌板连接件66,所述的桌板连接件66包括托臂44及与托臂44相连的桌板转轴45,桌板转轴45与托臂44大致垂直;桌板 9与托臂44相连,桌板转轴45与桌板支撑管10转动连接。桌板9设置在托臂 44上,且两者可以共同绕桌板转轴45旋转,从而在使用时可以方便将桌板9移动到自己想要的位置;在不用时将桌板9推开至旁侧,方便人体就座或离座。
如图5-7所示,还包括有桌板轴套46,桌板轴套46套设于桌板转轴45与桌板支撑管10之间,且桌板轴套46与桌板支撑管10周向固定。这样可以消除桌板转轴45与第四、第五弯管71、72的间隙,使得桌板9转动更为平缓稳定。桌板轴套46为塑料或橡胶材料制成,这样可以避免金属之间直接接触产生摩擦与声音。
桌板轴套46与桌板支撑管10周向固定是这样实现的:桌板轴套46侧壁上预制未贯通槽口形成弹片47,在弹片47的活动端外侧设有一柱形凸台48,在桌板支撑管10管壁相应位置处预制有卡接孔49;桌板轴套46套入桌板支撑管 10时,柱形凸台48受挤压使得弹片47内缩,继续滑动至卡接孔49处时,弹片 47释放弹力将柱形凸台48卡入卡接孔49中。这样不仅实现了桌板轴套46与桌板支撑管10的周向固定连接,两者不能发生相对转动,同时又实现了两者在轴向方向的固定
限制桌板支撑管10的拔出是这样实现的:还包括有一带内螺纹的锁紧套50;桌板轴套46上部形成一带有外螺纹的圆台体51,并且在所述圆台体51上沿圆周方向开有多个纵向设置的缺口槽52,以形成多个弹性板53,锁紧套50与圆台体51螺纹配合;桌板转轴45同时插入锁紧套50及桌板轴套46内后,通过拧紧锁紧套50以收紧桌板轴套46上部,进而紧握桌板转轴45。在拧紧锁紧套 50时,使得弹性板53收缩紧握桌板转轴45,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防止桌板转轴 45向上脱出;但不妨碍桌板转轴45可以旋转;当需要拆卸时,松开锁紧套50,弹性板53也随之松开,放松桌板转轴45,使其可以向上拔出。
再进一步说,还包括带有套环75的挂钩67,挂钩67借助套环75套在桌板支撑管10的上部,卡在桌板轴套46的圆台体51下边,方便该座椅使用者悬挂少量物品。
本实用新型的人体工学健康坐具整体为树状造型,造型新颖,构思巧妙,采用多根弯管连接固定构成类似于树干的主体;同时弯管下端外延形成类似于树根的支脚,弯管上端外延向上形成类似于树枝的椅背、桌板支撑管,大自然的理念融入其中,并且设计使用方面符合人体工学,使人坐上去更为放松,不需要复杂的调整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坐姿。
以上借助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说明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对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

1.用于坐具弹性支撑体的转动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有支撑球、旋转轴以及竖直设置的背部支撑管;所述的支撑球包括球体以及置于球体内的支撑套,所述的支撑套具有内套管;所述的旋转轴内部中空、上端封闭,旋转轴与背部支撑管套合且两者周向、轴向固定连接,旋转轴上端中心处设有卡接头,卡接头上开槽形成多瓣弹力卡接部;内套管内腔内横设有一带孔层板,内套管与旋转轴套接时,卡接头变形滑过带孔层板上的孔,此时弹力卡接部恢复原状并卡住带孔层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旋转轴与背部支撑管周向、轴向固定连接是指:旋转轴下端侧壁上预制未贯通槽口形成弹性薄片,在弹性薄片的活动端内侧设有一球形凸台,在背部支撑管侧壁相应位置处预制有圆孔;旋转轴套入背部支撑管时,球形凸台受挤压外扩,继续滑动至圆孔处时,弹性薄片释放弹力将球形凸台卡入圆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球体紧密包裹于支撑套外并与支撑套形成一整体,球体的表面开有洞口以露出内套管的腔体;所述的支撑套还包括外套管,内套管与外套管通过沿周向均匀设置在内、外套管间的连接筋固定相连,在外套管上沿周向设有多个槽孔,构成球体的物质通过槽孔进入到内、外套管之间的空隙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圆周方向,槽孔与连接筋为错开设置;且在圆周方向,外套管的两两相邻的槽孔之间形成肋条,在肋条上设有外凸的柱体,所述的柱体插置于球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套处于球体内的中下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球的形状为圆球体或椭圆体中的任一种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支撑球为圆球形,支撑球的直径为25-45cm。
CN201920315259.3U 2019-03-13 2019-03-13 用于坐具弹性支撑体的转动机构 Active CN2098077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5259.3U CN209807706U (zh) 2019-03-13 2019-03-13 用于坐具弹性支撑体的转动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5259.3U CN209807706U (zh) 2019-03-13 2019-03-13 用于坐具弹性支撑体的转动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7706U true CN209807706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5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15259.3U Active CN209807706U (zh) 2019-03-13 2019-03-13 用于坐具弹性支撑体的转动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77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00565B1 (en) Back rest tilting device in reclining chair
US7494188B1 (en) Headrest for an office chair
US20110034839A1 (en) Massage recliner
CN104545099A (zh) 一种多功能健身椅
CN209789170U (zh) 一种用于人体工学坐具的弹性倚靠装置
CN209750414U (zh) 人体工学健康坐具
CN209807706U (zh) 用于坐具弹性支撑体的转动机构
JP2006296960A (ja) マッサージ機能付き椅子
CN209807705U (zh) 一种坐具的旋转支撑装置
CN209733142U (zh) 一种人体工学坐具主体结构
CN209789173U (zh) 一种人体工学坐具的自适应脚踏装置
CN209965721U (zh) 用于人体工学坐具的载荷支撑体及弹性支撑体
CN109875304A (zh) 用于人体工学坐具的弹性倚靠装置
CN209712188U (zh) 一种人体工学坐具
KR20090082162A (ko) 복합 탄력 지지 허리받이 의자
CN209712191U (zh) 一种旋转式坐具
WO2021068065A1 (en) Chair having tilting seat and back
KR20100079718A (ko) 높이조절 가능한 탈착식 발판이 구비된 의자
CN201754993U (zh) 搁脚架
CN201079164Y (zh) 多功能休闲沙发椅
US4694517A (en) Universal couch
CN109875296A (zh) 一种人体工学健康坐具
CN214678317U (zh) 坐垫底面具有倾斜角度的休闲椅
CN109984500A (zh) 人体工学坐具
CN214760151U (zh) 一种新型镁合金椅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