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7018U - 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7018U
CN209807018U CN201920517061.3U CN201920517061U CN209807018U CN 209807018 U CN209807018 U CN 209807018U CN 201920517061 U CN201920517061 U CN 201920517061U CN 209807018 U CN209807018 U CN 209807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tealeaves
hinge
rod
pl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170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爱华
吴瑞梅
黄俊仕
艾施荣
李红
金山峰
黄超强
朱仁章
刘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5170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7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7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701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包括三个支撑底座,三个支撑底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铰接筒,铰接筒的顶部铰接有第一铰接杆,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铰接杆。该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通过第二铰接杆的铰接运动原理,带动抵压盘和揉捻筒相互之间配合对其茶叶进行位移揉捻,并同时通过螺纹杆的转动和调节杆的螺纹原理,使其调节揉捻筒与盛放盘底板的高度,和抵压盘对其茶叶的碾压作用力,从而达到了可有效的调控茶叶的揉捻程度,并同时配合两侧螺纹调节杆的转动,利用梯形块斜面的高低位移差,对其研磨凸出条的竖直高度进行调节,以便于更好的控制茶叶的揉捻厚度,从而到达了高效加工茶叶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目前,茶叶在加工时,需要茶叶揉捻机对其进行揉捻工艺,而现有的茶叶揉捻机对其茶叶的按压强度是通过碾压块的重力产生的,无法可控的调节对其茶叶揉捻时的压力,以及揉捻厚度的程度无法调节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解决了现有的茶叶揉捻机对其茶叶的按压强度是通过碾压块的重力产生的,无法可控的调节对其茶叶揉捻时的压力,以及揉捻厚度的程度无法调节控制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包括三个支撑底座,三个所述支撑底座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铰接筒,所述铰接筒的顶部铰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铰接杆,所述三个所述第二铰接杆的端头均与固定套管的环形表面铰接,所述固定套管的内壁固定套接有揉捻筒,三个所述支撑底座之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盛放盘,右方所述第二铰接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顶部插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与固定套筒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套管,所述轴承套管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杆,所述支撑横杆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套管,所述支撑套管的内壁螺纹套接有转动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盖帽,所述按压盖帽的底部插入揉捻筒的内部,所述按压盖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抵压盘,所述盛放盘的底部设置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研磨凸出条,所述研磨凸出条的顶部贯穿盛放盘的底板,且延伸至盛放盘的内部,所述研磨凸出条的表面与盛放盘底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板,所述拉板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的顶部插入有吊杆,所述吊杆的顶部与L板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L板横板的侧面与盛放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吊杆的表面套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L板横板的底部和梯形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L板竖板的侧面贯穿有螺纹调节杆,所述螺纹调节杆的表面与L板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调节杆的左侧转动连接有滑轮组,所述滑轮组的轮毂与梯形块的斜面滑动接触,右方所述支撑底座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轴与转动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的顶部依次活动贯穿支撑底座的顶板和铰接筒,且末端与右方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盛放盘中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储存仓。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调节盘,所述转动调节盘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摇动把手。
优选的,所述转动调节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扭帽,所述扭帽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增大摩擦的槽棱。
优选的,所述螺纹调节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帽,所述梯形块的斜面固定连接有限制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通过支撑底座、铰接筒、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固定套管、盛放盘、揉捻筒、固定套筒、螺纹杆、轴承套管、支撑横杆、支撑套管、调节杆、按压盖帽、抵压盘、推动板、研磨凸出条、拉板、梯形块、吊杆、压缩弹簧、L板、螺纹调节杆、滑轮组、转动电机和转动杆的配合使用,从而起到了通过转动电机带动右方的第二铰接杆转动,利用铰接运动原理,带动揉捻筒位移,使其抵压盘和揉捻筒相互之间配合对其茶叶进行位移揉捻,并同时通过螺纹杆的转动和调节杆的双向位移螺纹原理,可调节揉捻筒与盛放盘底板的高度,和抵压盘对其茶叶的碾压作用力,从而达到了可有效的调控茶叶的揉捻程度,并同时配合两侧螺纹调节杆的转动,带动滑轮组水平位移,利用梯形块斜面的高低位移差,对其研磨凸出条的竖直高度进行调节,以便于更好的控制茶叶的揉捻厚度,从而到达了高效加工茶叶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盛放盘内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5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座;2、铰接筒;3、第一铰接杆;4、第二铰接杆;5、固定套管;6、盛放盘;7、揉捻筒;8、固定套筒;9、螺纹杆;10、转动调节盘;11、轴承套管;12、支撑横杆;13、支撑套管;14、调节杆;15、扭帽;16、按压盖帽;17、抵压盘;18、推动板;19、研磨凸出条;20、拉板;21、梯形块;22、吊杆;23、压缩弹簧;24、L板;25、螺纹调节杆;26、滑轮组;27、转动帽;28、转动电机;29、转动杆;30、储存仓;31、限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包括三个支撑底座1,三个支撑底座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铰接筒2,铰接筒2的顶部铰接有第一铰接杆3,第一铰接杆3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铰接杆4,三个第二铰接杆4的端头均与固定套管5的环形表面铰接,固定套管5的内壁固定套接有揉捻筒7,三个支撑底座1之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盛放盘6,右方第二铰接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8,固定套筒8的顶部插入有螺纹杆9,螺纹杆9的表面与固定套筒8的内壁螺纹连接,螺纹杆9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套管11,螺纹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调节盘10,转动调节盘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摇动把手,通过转动调节盘10的设置,从而起到了便于转动螺纹杆9的效果,轴承套管1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杆12,支撑横杆1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套管13,支撑套管13的内壁螺纹套接有转动调节杆14,转动调节杆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扭帽15,通过扭帽15的设置,从而起到了便于转动转动调节杆14的效果,扭帽15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增大摩擦的槽棱,调节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盖帽16,按压盖帽16的底部插入揉捻筒7的内部,按压盖帽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抵压盘17,盛放盘6的底部设置有推动板18,推动板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研磨凸出条19,研磨凸出条19的顶部贯穿盛放盘6的底板,且延伸至盛放盘6的内部,研磨凸出条19的表面与盛放盘6底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推动板1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板20,拉板2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块21,梯形块21的顶部插入有吊杆22,吊杆22的顶部与L板24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L板24横板的侧面与盛放盘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吊杆22的表面套接有压缩弹簧23,压缩弹簧2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L板24横板的底部和梯形块21的顶部固定连接,L板24竖板的侧面贯穿有螺纹调节杆25,螺纹调节杆25的表面与L板24的内壁螺纹连接,螺纹调节杆2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帽27,通过转动帽27的设置,从而起到了便于转动螺纹调节杆25的效果,螺纹调节杆25的左侧转动连接有滑轮组26,滑轮组26的轮毂与梯形块21的斜面滑动接触,梯形块21的斜面固定连接有限制板31,通过限制板31的设置,从而起到了限制螺纹调节杆25的位移的效果,右方支撑底座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28,转动电机28的输出轴与转动杆29的底部固定连接,转动杆29的顶部依次活动贯穿支撑底座1的顶板和铰接筒2,且末端与右方第一铰接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盛放盘6中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储存仓30。
使用时,首先通过转动电机28带动右方的第二铰接杆4转动,利用铰接运动原理,带动揉捻筒7在盛放盘6内部绕动位移,使其抵压盘17和揉捻筒7相互之间配合对其茶叶进行位移揉捻,并同时通过转动转动调节盘10,带动螺纹杆9转动,利用螺纹杆9与固定套筒8之间的螺纹位移原理,以及通过扭帽15带动调节杆14转动,与其支撑套管13的螺纹位移原理,达到可调节揉捻筒7与盛放盘6底板的高度,和抵压盘17对其茶叶的碾压作用力,从而达到了可有效的调控茶叶的揉捻程度,并同时配合两侧螺纹调节杆25的转动,带动滑轮组26水平位移,利用梯形块21斜面的高低位移差,调整推动板18的竖直高度,继而调控研磨凸出条19的高度,继而使其揉捻筒7的高度发生变化,控制主茶叶与研磨凸出条19之间的揉捻距离,以便于更好的控制茶叶的揉捻厚度,使其内部空间的茶叶受到的压强不同,从而达到了改变研磨的茶叶受力强度的目的,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综上可得,该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通过支撑底座1、铰接筒2、第一铰接杆3、第二铰接杆4、固定套管5、盛放盘6、揉捻筒7、固定套筒8、螺纹杆9、轴承套管11、支撑横杆12、支撑套管13、调节杆14、按压盖帽16、抵压盘17、推动板18、研磨凸出条19、拉板20、梯形块21、吊杆22、压缩弹簧23、L板24、螺纹调节杆25、滑轮组26、转动电机28和转动杆29的配合使用,从而起到了通过转动电机28带动右方的第二铰接杆4转动,利用铰接运动原理,带动揉捻筒7位移,使其抵压盘17和揉捻筒7相互之间配合对其茶叶进行位移揉捻,并同时通过螺纹杆9的转动和调节杆14的双向位移螺纹原理,可调节揉捻筒7与盛放盘6底板的高度,和抵压盘17对其茶叶的碾压作用力,从而达到了可有效的调控茶叶的揉捻程度,并同时配合两侧螺纹调节杆25的转动,带动滑轮组26水平位移,利用梯形块21斜面的高低位移差,对其研磨凸出条19的竖直高度进行调节,以便于更好的控制茶叶的揉捻厚度,从而到达了高效加工茶叶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4)

1.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包括三个支撑底座(1),其特征在于:三个所述支撑底座(1)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铰接筒(2),所述铰接筒(2)的顶部铰接有第一铰接杆(3),所述第一铰接杆(3)的另一端铰接有第二铰接杆(4),所述三个所述第二铰接杆(4)的端头均与固定套管(5)的环形表面铰接,所述固定套管(5)的内壁固定套接有揉捻筒(7),三个所述支撑底座(1)之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盛放盘(6),右方所述第二铰接杆(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套筒(8),所述固定套筒(8)的顶部插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与固定套筒(8)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杆(9)的表面固定套接有轴承套管(11),所述轴承套管(1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横杆(12),所述支撑横杆(1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套管(13),所述支撑套管(13)的内壁螺纹套接有转动调节杆(14),所述调节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按压盖帽(16),所述按压盖帽(16)的底部插入揉捻筒(7)的内部,所述按压盖帽(1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抵压盘(17),所述盛放盘(6)的底部设置有推动板(18),所述推动板(1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研磨凸出条(19),所述研磨凸出条(19)的顶部贯穿盛放盘(6)的底板,且延伸至盛放盘(6)的内部,所述研磨凸出条(19)的表面与盛放盘(6)底板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板(1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拉板(20),所述拉板(2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块(21),所述梯形块(21)的顶部插入有吊杆(22),所述吊杆(22)的顶部与L板(24)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L板(24)横板的侧面与盛放盘(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吊杆(22)的表面套接有压缩弹簧(23),所述压缩弹簧(2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L板(24)横板的底部和梯形块(21)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L板(24)竖板的侧面贯穿有螺纹调节杆(25),所述螺纹调节杆(25)的表面与L板(24)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螺纹调节杆(25)的左侧转动连接有滑轮组(26),所述滑轮组(26)的轮毂与梯形块(21)的斜面滑动接触,右方所述支撑底座(1)的内壁固定安装有转动电机(28),所述转动电机(28)的输出轴与转动杆(29)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29)的顶部依次活动贯穿支撑底座(1)的顶板和铰接筒(2),且末端与右方所述第一铰接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盛放盘(6)中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储存仓(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调节盘(10),所述转动调节盘(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摇动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调节杆(1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扭帽(15),所述扭帽(15)的表面开设有用于增大摩擦的槽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调节杆(2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转动帽(27),所述梯形块(21)的斜面固定连接有限制板(31)。
CN201920517061.3U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07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7061.3U CN209807018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7061.3U CN209807018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7018U true CN209807018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80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1706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07018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701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9725A (zh) * 2020-10-27 2021-01-08 陈兴华 一种控温控速的茶叶揉捻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89725A (zh) * 2020-10-27 2021-01-08 陈兴华 一种控温控速的茶叶揉捻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07018U (zh) 一种可控制压力强度的茶叶揉捻机
CN108402206A (zh) 一种茶叶压扁机
CN216644803U (zh) 一种贝壳粉末干燥用滚简烘干机
CN212813966U (zh) 一种茶叶生产用翻炒装置
CN112790260A (zh) 一种茶叶烘干揉捻装置
CN107951434A (zh) 一种具有烘干功能的卫浴五金挂件
CN211268466U (zh) 一种高效稳定的茶叶摇青机
CN213308842U (zh) 一种用于泡制团茶的茶杯
CN216088656U (zh) 一种茶叶烘干设备
CN211379514U (zh) 一种茶叶揉捻机
CN209089904U (zh) 一种揉捻压力可调的茶叶揉捻机
CN208987682U (zh) 一种豆制千张压缩成型机
CN207927703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小型茶叶揉捻机
CN213719759U (zh) 一种全自动绿茶揉捻机
CN211558684U (zh) 一种茶叶渥堆发酵室
CN217450940U (zh) 一种茶叶加工用分拣装置
CN215649108U (zh) 一种茶叶揉捻机
CN213549467U (zh) 一种茶叶揉捻机
CN112011402A (zh) 一种花生油及其加工工艺与加工系统
CN214065515U (zh) 茶叶晾晒装置
CN213029652U (zh) 一种茶叶加工用翻炒装置
CN210610889U (zh) 一种茶叶生产用揉捻机
CN220607213U (zh) 一种红茶加工的揉捻机
CN211104131U (zh) 一种建筑保温板修边装置
CN216821580U (zh) 一种有机茶叶生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