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4874U - 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 - Google Patents

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4874U
CN209804874U CN201920433473.9U CN201920433473U CN209804874U CN 209804874 U CN209804874 U CN 209804874U CN 201920433473 U CN201920433473 U CN 201920433473U CN 209804874 U CN209804874 U CN 209804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base station
element antenna
substrate
outer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347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炳光
赵安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unway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3347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4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4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4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erials (AREA)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包括基板和两对呈90度夹角的振子天线单元,每对所述振子天线单元均包括两个振子天线子单元,所述振子天线单元中的两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通过连接件耦合馈电,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包括外圈和内环,所述内环位于所述外圈内并与所述外圈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覆盖频段广、性能优良,具有平面化、多模谐振和增益稳定等优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生产成本低。

Description

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双极化天线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在减少基站的多信道衰减及信道容量增加方面,±45°双极化天线的应用尤为重要。
为了同时满足2G、3G、4G通信系统的要求,基站振子天线需覆盖1710~2690MHz频段。而随着基站应用场景的多样化,许多场合对基站对天线振子的结构剖面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设计出平面化的振子天线是基站天线系统设计中要面临的一个挑战。MIMO天线系统中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是如何设计出宽频的天线使其能有更低的回波损耗(比如低于-15dB)。此外,在满足上述宽频和低回波损耗的情况下,如何得到较好的隔离度(比如优于20dB)的基站天线系统也将是基站振子天线设计中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
到目前为止,虽然存在很多基站振子天线的设计,但大多数都是带宽不够或只工作在低频段。比如,专利号为CN20700964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宽频带双极化基站天线,但其工作频率仅在1.71~2.17GHz,且只有0.46GHz的带宽;而公开号为CN10866674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基站天线单元及基站天线,其天线辐射振子的工作于0.78~1.08GHz频带,且天线辐射振子为不规则立体结构。因此,为了实现天线振子的平面化要求,有必要设计出一种能覆盖整个1710~2690MHz频段的平面化振子天线。再有,如上所述,基站天线系统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减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降低天线之间的隔离度的问题已经被广泛地研究和讨论过,比如通过在两个相邻天线之间加入隔离条、在系统的PCB板上开缝隙、使用隔离网络等。无论使用上述哪种设计,都会增加天线的复杂程度和设计的难度,同时还会为后期的调试增加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覆盖广频段的高性能基站振子天线及具有该基站振子天线的基站天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包括基板和两对呈90度夹角的振子天线单元,每对所述振子天线单元均包括两个振子天线子单元,所述振子天线单元中的两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通过连接件耦合馈电,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包括外圈和内环,所述内环位于所述外圈内并与所述外圈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外圈的轮廓呈多边形,所述内环的轮廓与所述外圈的轮廓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外圈的轮廓呈矩形,所述内环的边靠近所述外圈的角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微带线,所述微带线呈T字型。
进一步的,还包括地板、支撑柱和两根同轴线,所述地板位于所述基板下方并通过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基板;两根所述同轴线与两对所述振子天线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同轴线的外导体连接所述振子天线单元中的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所述同轴线的内导体连接所述微带线的末端,所述微带线的首端与另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耦合馈电。
进一步的,所述地板与所述基板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的外圈具有耦合部,所述内环通过所述耦合部与所述外圈相连;所述同轴线的外导体连接所述振子天线单元中的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的耦合部,所述微带线的首端与另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的所述耦合部耦合馈电。
进一步的,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设于所述基板的底面,一个所述微带线设于所述基板的顶面,另一所述微带线包括T形部、连接部及尾部,所述T形部与所述尾部分别设于所述基板的顶面,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基板的底面,所述连接部通过贯穿所述基板的导通部分别与所述T形部及尾部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导通部为设于所述基板内的金属柱,或者,所述导通部为设于基板上的金属化孔。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基站天线,包括上述宽频基站振子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覆盖频段广、性能优良,具有平面化、多模谐振和增益稳定等优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的透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的俯视图(基板透视);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中的连接件区域的细节图;
图4为只有正方形外圈时宽频基站振子天线S-参数图;
图5为既有正方形外圈又有正方形内环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S-参数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的主轴增益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天线振子单元在谐振频率1.77GHz的电流分布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天线振子单元在谐振频率2.38GHz的电流分布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天线振子单元在谐振频率2.68GHz的电流分布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主轴方向的增益方向图。
标号说明:
1、基站振子天线;2、基板;3、振子天线单元;4、振子天线子单元;
41、外圈;42、内环;43、耦合部;5、微带线;6、地板;7、支撑柱;
8、同轴线;91、T形部;92、连接部;93、尾部;94、导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振子天线子单元包括相连的外圈和内环,振子天线子单元的外圈能够产生两个不同频段的谐振,内圈能够产生一个不同频段的谐振,使得基站振子天线的覆盖带宽变宽。
请参照图1至图10,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包括基板2和两对呈90度夹角的振子天线单元3,每对所述振子天线单元3均包括两个振子天线子单元4,所述振子天线单元3中的两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通过连接件耦合馈电,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包括外圈41和内环42,所述内环42位于所述外圈41内并与所述外圈41相连。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覆盖频段广、性能优良,具有平面化、多模谐振和增益稳定等优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生产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外圈41的轮廓呈多边形,所述内环42的轮廓与所述外圈41的轮廓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外圈41的轮廓呈矩形,所述内环42的边靠近所述外圈41的角部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基板2上的微带线5,所述微带线5呈T字型。
进一步的,还包括地板6、支撑柱7和两根同轴线8,所述地板6位于所述基板2下方并通过所述支撑柱7连接所述基板2;两根所述同轴线8与两对所述振子天线单元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同轴线8的外导体连接所述振子天线单元3中的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所述同轴线8的内导体连接所述微带线5的末端,所述微带线5的首端与另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耦合馈电。
进一步的,所述地板6与所述基板2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的外圈41具有耦合部43,所述内环42通过所述耦合部43与所述外圈41相连;所述同轴线8的外导体连接所述振子天线单元3中的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的耦合部43,所述微带线5的首端与另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的所述耦合部43耦合馈电。
进一步的,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设于所述基板2的底面,一个所述微带线5设于所述基板2的顶面,另一所述微带线5包括T形部91、连接部92及尾部93,所述T形部91与所述尾部93分别设于所述基板2的顶面,所述连接部92设于所述基板2的底面,所述连接部92通过贯穿所述基板2的导通部94分别与所述T形部91及尾部93相连。
由上述描述可知,上述微带线结构可以避免两个微带线交叉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导通部94为设于所述基板2内的金属柱,或者,所述导通部94为设于基板2上的金属化孔。
基站天线,包括上述宽频基站振子天线1。
从上述描述可知,基站天线至少具有上述宽频基站振子天线的全部有益效果。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基站天线,包括宽频基站振子天线1。请结合图1至图3,宽频基站振子天线1包括基板2和两对呈90度夹角的振子天线单元3,每对所述振子天线单元3均包括两个振子天线子单元4,所述振子天线单元3中的两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通过连接件耦合馈电,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包括外圈41和内环42,所述内环42位于所述外圈41内并与所述外圈41相连。本实施例中,所述基板2为PCB板且PCB板的材质为FR-4,所述PCB板的尺寸为60mm×60mm×0.8mm。四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共面设置。
所述外圈41的轮廓呈多边形,所述内环42的轮廓与所述外圈41的轮廓相同。可选的,所述外圈41的轮廓呈矩形,所述内环42的边靠近所述外圈41的角部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圈41的轮廓呈正方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外圈41的轮廓还可以呈三角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
所述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基板2上的微带线5,所述微带线5呈T字型。
还包括地板6、支撑柱7和两根同轴线8,所述地板6位于所述基板2下方并通过所述支撑柱7连接所述基板2;两根所述同轴线8与两对所述振子天线单元3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同轴线8的外导体连接所述振子天线单元3中的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所述同轴线8的内导体与所述微带线5的末端焊接,所述微带线5的首端与另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耦合馈电,所述地板6与所述基板2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地板6为金属地板,金属地板的尺寸为150mm x150mm;基板2上表面距离金属地板的高度为32mm(约为中心频率点2.2GHz对应波长的0.25倍)。
详细的,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的外圈41具有耦合部43,所述内环42通过所述耦合部43与所述外圈41相连;所述同轴线8的外导体连接所述振子天线单元3中的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的耦合部43,所述微带线5的首端与另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的所述耦合部43耦合馈电。
具体的,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4设于所述基板2的底面,一个所述微带线5设于所述基板2的顶面,另一所述微带线5包括T形部91、连接部92及尾部93,所述T形部91与所述尾部93分别设于所述基板2的顶面,所述连接部92设于所述基板2的底面,所述连接部92通过贯穿所述基板2的导通部94分别与所述T形部91及尾部93相连。可选的,所述导通部94为设于所述基板2内的金属柱,或者,所述导通部94为设于基板2上的金属化孔。
接下来,针对宽频基站振子天线1的原理及仿真结果进行论述:因为2G/3G/4G通信的1710~2690MHz频段所包含的频段带宽较宽,所以每个振子天线单元3需要产生三个不同的谐振。在本实施例中,振子天线子单元4的正方形外圈41将产生两个谐振,正方形内环42将产生另外一个谐振。振子天线正方形外圈41的长度,用L描述。
在L=25.5mm的情况下,对只有正方形外圈41的振子天线子单元4进行仿真并得到如图4所示的仿真结果,图4为只有正方形外圈41时天线系统S-参数图。从图4中的S11和S22曲线可以看出,该天线系统具有两个谐振:一个由正方形外圈41靠近微带线5的两边产生的谐振频率在1.77GHz左右的谐振;一个由正方形外圈41远离微带线5的两边产生的谐振频率在2.3GHz左右的谐振。由于这两个谐振的存在使得本案的振子天线系统的正方形外圈41可以很好地覆盖整个1.68~2.42GHz的频段。同时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均接近27dB左右,可以很好地满足基站天线系统的设计要求。
图5为振子天线加上正方形内环42后的S-参数图。从图5中的S11和S22曲线可以看出,此时天线分别在1.77GHz、2.38GHz和2.68GHz左右谐振;从S12和S21曲线可看出,此时在S11<-15dB的频段内天线的隔离度优于23dB,满足设计要求。对比图4和图5的S11或S22曲线,可看出图5的多了一个2.68GHz的谐振点,这是由正方形内环42产生的。
图6给出了该宽频基站振子天线1的主轴增益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在整个1.7~2.7GHz频率段上天线系统的主轴增益范围为8.8±0.5dBi,满足基站天线的设计要求。综上所述,图4图5和图6中给出的天线指标完全可以满足1710~2690MHz频段的基站振子天线系统的使用要求。
为了更好地解释该天线系统的工作原理,图7、图8和图9给出了其中一个天线振子单元在其三个不同谐振频段下的天线电流分布图。特别指出,图7中给出的是该天线振子单元在其第一个谐振频率1.77GHz的电流分布图;图8中给出的是该天线振子单元在其第二个谐振频率2.38GHz的电流分布图;图9中给出的是该天线振子单元在其第二个谐振频率2.68GHz的电流分布图。从图7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在1.77GHz的谐振频率下电流分布的最大强度集中在正方形外圈41靠近微带线5的两边,这也就是说该谐振是由天线振子这部分产生的。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2.38GHz的谐振频率下电流分布的主要集中在正方形外圈41靠近微带线5的两边,因此,我们可以说2.38GHz这个谐振是由天线振子正方形外圈41靠近微带线5的两边产生的。从图9中可以看出,在2.68GHz的谐振频率下电流分布的主要集中在天线振子的正方形外圈41与正方形内环42之间的回路L中,因此,我们可以说2.68GHz这个谐振是由天线振子的回路L产生的。另外,由于天线振子子单元是由与同轴电缆相连的T字型的微带线5进行耦合馈电的,所以还有相对较强的电流分布在微带线5上。
图10是本实施例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1主轴方向的增益方向图,从图10可看出天线的交叉极化比约为24dB,能满足“基站天线交叉极化比应不小于15dB”的设计要求。
综上,本案的天线振子单元是基于多模谐振的原理,使天线振子的不同谐振频率靠近,从而达到宽频的效果的。由于本实施例的宽频基站振子中的两个天线振子单元分别是±45°的双极化,空间上呈正交关系,所以本案的天线振子单元之间具有很好的隔离度,优于23dB。
此外,本实施例虽然只对工作在1710~2690MHz频带的基站振子天线单元进行了分析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天线设计原理也可以扩展到sub 6G的5G工作频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覆盖频段广、性能优良,具有平面化、多模谐振和增益稳定等优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生产成本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包括基板和两对呈90度夹角的振子天线单元,每对所述振子天线单元均包括两个振子天线子单元,所述振子天线单元中的两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通过连接件耦合馈电,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包括外圈和内环,所述内环位于所述外圈内并与所述外圈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轮廓呈多边形,所述内环的轮廓与所述外圈的轮廓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的轮廓呈矩形,所述内环的边靠近所述外圈的角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微带线,所述微带线呈T字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地板、支撑柱和两根同轴线,所述地板位于所述基板下方并通过所述支撑柱连接所述基板;两根所述同轴线与两对所述振子天线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同轴线的外导体连接所述振子天线单元中的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所述同轴线的内导体连接所述微带线的末端,所述微带线的首端与另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耦合馈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板与所述基板平行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的外圈具有耦合部,所述内环通过所述耦合部与所述外圈相连;所述同轴线的外导体连接所述振子天线单元中的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的耦合部,所述微带线的首端与另一个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的所述耦合部耦合馈电。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天线子单元设于所述基板的底面,一个所述微带线设于所述基板的顶面,另一所述微带线包括T形部、连接部及尾部,所述T形部与所述尾部分别设于所述基板的顶面,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基板的底面,所述连接部通过贯穿所述基板的导通部分别与所述T形部及尾部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部为设于所述基板内的金属柱,或者,所述导通部为设于基板上的金属化孔。
10.基站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宽频基站振子天线。
CN201920433473.9U 2019-04-01 2019-04-01 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 Active CN209804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3473.9U CN209804874U (zh) 2019-04-01 2019-04-01 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3473.9U CN209804874U (zh) 2019-04-01 2019-04-01 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4874U true CN209804874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275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3473.9U Active CN209804874U (zh) 2019-04-01 2019-04-01 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487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371A (zh) * 2019-04-01 2019-07-19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
CN113451757A (zh) * 2021-06-28 2021-09-28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双极化辐射单元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4371A (zh) * 2019-04-01 2019-07-19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
CN113451757A (zh) * 2021-06-28 2021-09-28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双极化辐射单元
CN113451757B (zh) * 2021-06-28 2023-11-14 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宽频双极化辐射单元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72568B1 (en) Dual polarization antenna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and multiband antenna system using same
US10714820B2 (en) Radiation apparatus
US7053852B2 (en) Crossed dipole antenna element
CN105449361A (zh) 宽带双极化基站天线单元
CN207624912U (zh) 一种双频偶极子天线及微基站
CN109037935B (zh) 毫米波低剖面宽带天线
CN110048211B (zh) 宽频多谐振5g天线系统及基站
CN103066376A (zh) 一种宽频带高隔离度双极化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209804874U (zh) 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
US11239544B2 (en) Base station antenna and multiband base station antenna
KR101484034B1 (ko) 이동통신 중계기 및 실내용 기지국에 사용되는 소형 광대역 mimo 안테나
CN114976665B (zh) 一种加载频率选择表面辐射稳定的宽带双极化偶极子天线
CN110676576B (zh) 双极化微带天线
EP2991163B1 (en) Decoupled antenna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9509965A (zh) 基于耦合式环形天线的5g宽频mimo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204706645U (zh) 超宽带天线
CN203039094U (zh) 一种宽频带高隔离度双极化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CN110034371B (zh) 宽频基站振子天线及基站天线
CN209434381U (zh) 基于耦合式环形天线的5g宽频mimo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KR101523026B1 (ko) 다중대역 옴니 안테나
CN115313028B (zh) 应用于2g/3g/4g/5g频段的超宽带天线
CN102800953B (zh) 带有辐射型负载的间接馈电型全向印刷天线
US11183752B2 (en) Antenna structure and antenna array
CN209843927U (zh) 宽频多谐振5g天线系统及基站
CN209804897U (zh)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及终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