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3488U - 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3488U
CN209803488U CN201920518644.8U CN201920518644U CN209803488U CN 209803488 U CN209803488 U CN 209803488U CN 201920518644 U CN201920518644 U CN 201920518644U CN 209803488 U CN209803488 U CN 2098034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combination
sub
display panel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1864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恭华
卢宇程
杨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1864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34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34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34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面板主体,所述面板主体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一侧的外围区;至少两信号传输线路,所述信号传输线路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处,所述信号传输线路包括用于与待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处的柔性电路板绑定的线路输入端子、信号传输线和用于与待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处的芯片绑定的线路输出端子,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两端电性连接所述线路输入端子和所述线路输出端子;其中,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以二维阵列的形式排列。本实用新型能降低部分信号传输线的阻抗。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背景技术】
传统的COG模组一般设置有用于与芯片的管脚电性连接的导电垫,这些导电垫与走线电性连接。
在实践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随着导电垫(芯片的管脚)的数量增多,远离芯片的末端处的导电垫需要连接更长的走线,走线的长度越大,其阻抗也越大,此时,走线所传输的信号的衰减也越大。
故,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其能降低部分信号传输线的阻抗。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一面板主体,所述面板主体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一侧的外围区;至少两信号传输线路,所述信号传输线路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处,所述信号传输线路包括用于与待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处的柔性电路板绑定的线路输入端子、信号传输线和用于与待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处的芯片绑定的线路输出端子,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两端电性连接所述线路输入端子和所述线路输出端子;其中,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以二维阵列的形式排列。
在上述显示面板中,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包括第一子组合和第二子组合,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沿第二方向排列。
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为相同的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平行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
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并列排列;与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电性连接的所述信号传输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并列排列的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之间。
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交错排列;与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电性连接的所述信号传输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相邻两线路输出端子之间。
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二夹角。
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至少两线路输出端子排列成阶梯状;和/或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至少两线路输出端子排列成阶梯状。
在上述显示面板中,在平行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上,包括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的线路输入端子组合设置于包括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的线路输出端子组合的至少一侧。
在上述显示面板中,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以一维阵列的形式排列;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或者,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三夹角。
在上述显示面板中,在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三夹角的情况下,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排列成阶梯状。
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所述芯片,所述芯片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的所述外围区处,所述芯片包括:一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为长条状;至少两输入管脚,至少两所述输入管脚以二维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输入管脚与所述线路输出端子绑定。
在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末端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的所述外围区处,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一柔性电路板主体;至少两输出垫,至少两输出垫露出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的表面,至少两所述输出垫以一维线性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输出垫与所述线路输入端子绑定。
一种适用于上述显示面板的芯片,所述芯片包括:一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为长条状;至少两输入管脚,至少两所述输入管脚以二维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输入管脚用于与所述线路输出端子绑定。
在上述芯片中,包括至少两输入管脚的输入管脚组合设置于靠近所述芯片主体的末端的位置。
一种适用于上述显示面板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一柔性电路板主体;至少两输出垫,至少两所述输出垫以一维线性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输出垫用于与所述线路输入端子绑定。
在上述柔性电路板中,包括至少两输出垫的输出垫组合设置于靠近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的末端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以二维阵列的形式排列,因此,与部分所述线路输出端子电性连接的信号传输线的长度将可以得到缩减,即,上述技术方案缩短了部分所述线路输出端子与所述线路输入端子之间的布线距离,因此,缩短了所述信号传输线的长度,减小了所述信号传输线的阻抗,进而降低功耗损失和信号衰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区域A的示意图。
图3至图5为图2所示的区域A中线路输入端子的其它三种排列方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区域A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区域A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所使用的词语“实施例”意指实例、示例或例证。此外,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冠词“一”一般地可以被解释为“一个或多个”,除非另外指定或从上下文可以清楚确定单数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可以是TFT-LCD(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
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中的区域A的示意图,图3至图5为图2所示的区域A中线路输入端子1041的其它三种排列方式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一面板主体101和至少两信号传输线路。其中,所述面板主体101可例如为COG(Chip On Glass)模组。
所述面板主体101包括显示区1011和位于所述显示区1011的至少一侧的外围区1012,例如,所述外围区1012位于所述显示区1011的短边的一侧。
所述信号传输线路设置于所述外围区1012处,所述信号传输线路包括用于与待设置于所述外围区1012处的柔性电路板103绑定的线路输入端子1041、信号传输线106和用于与待设置于所述外围区1012处的芯片102绑定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所述信号传输线106的两端电性连接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和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至少两所述信号传输线106并列设置。
其中,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以二维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二维阵列包括二维坐标系中的线性排列或非线性排列。例如,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中的第一子组合1051和第二子组合1052并列排列,或者交错排列,或者交叉排列。
所述信号传输线路用于通过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从所述柔性电路板103接收信号,并用于通过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向所述芯片102输出所述信号。
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的至少一部分均露出于所述面板主体101的表面。
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包括第一子组合1051和第二子组合1052,所述第一子组合1051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沿第一方向201排列,所述第二子组合1052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沿第二方向202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201和所述第二方向202均为相同的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201为平行于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201为垂直于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
所述第一子组合1051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和所述第二子组合1052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并列排列。
与所述第一子组合1051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和所述第二子组合1052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电性连接的所述信号传输线10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并列排列的所述第一子组合1051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和所述第二子组合1052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之间。
在平行于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上,包括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的线路输入端子组合104设置于包括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组合的至少一侧。
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以一维阵列的形式排列。
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如图2所示。或者,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三夹角,如图3、图4、图5所示,这样有利于缩短线路输入端子1041和线路输出端子1053之间的布线距离,即,缩短所述信号传输线106的长度,因此可以减小所述信号传输线106的阻抗,进而降低功耗损失和信号衰减。
在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三夹角的情况下,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排列成阶梯状。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所述芯片102,所述芯片102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101的所述外围区1012处,所述芯片102包括一芯片主体和至少两输入管脚。
所述芯片主体为长条状,所述芯片主体设置在靠近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的位置(即,远离所述显示区1011的位置)。
所述输入管脚设置于所述芯片主体的一表面(例如,底面),至少两所述输入管脚以二维阵列的形式排列。至少两所述输入管脚的排列形式与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的排列形式相同,并且,两所述输入管脚在所述芯片主体的表面的相对位置与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在所述外围区1012的相对位置对应。进一步地,包括至少两输入管脚的输入管脚组合设置于靠近所述芯片主体的末端的位置,即,所述输入管脚设置于长条状的所述芯片主体的一末端的边缘部。
所述输入管脚与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绑定。所述输入管脚用于从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接收所述信号传输线路提供的所述信号,并将所述信号提供给所述芯片主体。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03,所述柔性电路板103的末端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101的所述外围区1012处,所述柔性电路板103包括一柔性电路板主体和至少两输出垫。
至少两输出垫露出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的表面,至少两所述输出垫以一维线性阵列的形式排列。至少两所述输出垫的排列形式与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的排列形式相同,并且,两所述输出垫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的表面的相对位置与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在所述外围区1012的相对位置对应。
所述输出垫与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绑定。所述输出垫用于向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输出所述柔性电路板103所提供的信号。
包括至少两输出垫的输出垫组合设置于靠近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的末端的位置。至少两所述输出垫沿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的末端的边缘线排列,所述输出垫的一边缘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的末端的边缘齐平。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的末端的边缘线平行于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如图2所示);或者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的末端的边缘线与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四夹角(如图3、图4、图5所示),其中,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的末端的边缘线朝向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或背向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
至少两所述输出垫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如图2所示。或者,至少两所述输出垫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四夹角,如图3、图4、图5所示,这样有利于缩短线路输入端子1041和线路输出端子1053之间的布线距离,即,缩短所述信号传输线106的长度,因此可以减小所述信号传输线106的阻抗,进而降低功耗损失和信号衰减。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至少两数据线和至少两数据信号输入端子,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数据信号输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数据线还与所述面板主体101位于所述显示区1011内的像素单元电性连接。
所述数据信号输入端子用于与待设置于所述外围区1012处的所述芯片102绑定。
至少两所述数据信号输入端子沿平行于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以一维阵列的形式排列。所述数据信号输入端子位于
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区域A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组合1051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与所述第二子组合1052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并列排列。
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组合1051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与所述第二子组合1052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交错排列,即,所述第二子组合1052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所处的位置对应于所述第一子组合1051中的两线路输出端子1053之间的间隙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子组合1052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连接的信号传输线106穿过所述第一子组合1051中的两线路输出端子1053之间的间隙。与所述第二子组合1052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电性连接的所述信号传输线106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组合1051中的相邻两线路输出端子1053之间。
参考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显示面板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区域A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相似,不同之处在于:
在上述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201和所述第二方向202相同。
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201和所述第二方向202相交。所述第一方向201与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方向202与所述外围区1012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二夹角。即,所述第一子组合1051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的排列方向和所述第二子组合1052中的线路输出端子1053的排列方向不平行。
所述第一子组合1051中的至少两线路输出端子1053排列成阶梯状;和/或所述第二子组合1052中的至少两线路输出端子1053排列成阶梯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以二维阵列的形式排列,因此,与部分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电性连接的信号传输线106的长度将可以得到缩减,即,上述技术方案缩短了部分所述线路输出端子1053与所述线路输入端子1041之间的布线距离,因此,缩短了所述信号传输线106的长度,减小了所述信号传输线106的阻抗,进而降低功耗损失和信号衰减。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一面板主体,所述面板主体包括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的至少一侧的外围区;
至少两信号传输线路,所述信号传输线路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处,所述信号传输线路包括用于与待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处的柔性电路板绑定的线路输入端子、信号传输线和用于与待设置于所述外围区处的芯片绑定的线路输出端子,所述信号传输线的两端电性连接所述线路输入端子和所述线路输出端子;
其中,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以二维阵列的形式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包括第一子组合和第二子组合,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沿第二方向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为相同的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平行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并列排列;
与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电性连接的所述信号传输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并列排列的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和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与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交错排列;
与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线路输出端子电性连接的所述信号传输线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相邻两线路输出端子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二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组合中的至少两线路输出端子排列成阶梯状;和/或
所述第二子组合中的至少两线路输出端子排列成阶梯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的方向上,包括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的线路输入端子组合设置于包括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出端子的线路输出端子组合的至少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以一维阵列的形式排列;
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的排列方向平行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或者,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三夹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的排列方向与所述外围区的边缘所对应的直线具有第三夹角的情况下,至少两所述线路输入端子排列成阶梯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所述芯片,所述芯片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的所述外围区处,所述芯片包括:
一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为长条状;
至少两输入管脚,至少两所述输入管脚以二维阵列的形式排列;
所述输入管脚与所述线路输出端子绑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末端设置于所述面板主体的所述外围区处,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
一柔性电路板主体;
至少两输出垫,至少两输出垫露出于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的表面,至少两所述输出垫以一维线性阵列的形式排列;
所述输出垫与所述线路输入端子绑定。
13.一种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
一芯片主体,所述芯片主体为长条状;
至少两输入管脚,至少两所述输入管脚以二维阵列的形式排列;
所述输入管脚用于与所述线路输出端子绑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输入管脚的输入管脚组合设置于靠近所述芯片主体的末端的位置。
15.一种适用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
一柔性电路板主体;
至少两输出垫,至少两所述输出垫以一维线性阵列的形式排列;
所述输出垫用于与所述线路输入端子绑定。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输出垫的输出垫组合设置于靠近所述柔性电路板主体的末端的位置。
CN201920518644.8U 2019-04-15 2019-04-15 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Active CN2098034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8644.8U CN209803488U (zh) 2019-04-15 2019-04-15 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8644.8U CN209803488U (zh) 2019-04-15 2019-04-15 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3488U true CN209803488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29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18644.8U Active CN209803488U (zh) 2019-04-15 2019-04-15 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34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6009A (zh) * 2019-04-15 2019-07-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76009A (zh) * 2019-04-15 2019-07-0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CN109976009B (zh) * 2019-04-15 2024-04-0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059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0140970B1 (ko) 액정패널모듈과 액정 드라이버 ic용 테이프 캐리어 패키지 장치
CN108878482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0221462B (zh) 显示面板、驱动器及软性电路板
CN101846824B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209804149U (zh) 驱动芯片及显示面板
CN112201155A (zh) 显示面板
CN109976009B (zh) 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US2018033682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209803488U (zh) 显示面板、芯片及柔性电路板
CN102767731B (zh) 发光灯条与应用其的发光模组
CN210429262U (zh) 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199363B2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including output buffer
US20110080383A1 (en) Display panel with optimum pad layout of the gate driver
CN107958637B (zh) 柔性显示面板及其下边框结构
US713310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209803526U (zh) 显示面板及适用于该显示面板的芯片
KR20140073935A (ko) 디스플레이 모듈
KR19980058484A (ko) 액정표시모듈
CN210428006U (zh) 显示面板、驱动器及软性电路板
US20210327907A1 (en) Display panel and chip suitable for the display panel
CN210093658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显示面板及装置
CN101477970B (zh) 电路基板及其应用
CN108064405A (zh) 显示面板
CN221615486U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