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3258U - 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3258U
CN209803258U CN201920381346.9U CN201920381346U CN209803258U CN 209803258 U CN209803258 U CN 209803258U CN 201920381346 U CN201920381346 U CN 201920381346U CN 209803258 U CN209803258 U CN 209803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unit
input end
control unit
micro control
resis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8134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Sichuan Qianli Beoka Medic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92038134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3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3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3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具体包括:第一检测单元、微控制单元以及第一滤波电路,主要利用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时,和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压峰值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第一稳压二极管,不同的稳压二极管的反向导通的阈值不同,当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压峰值高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反向导通的阈值,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导通,则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因此,当所述微控制单元实时的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则确定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速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电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极片脱落检测基本都是需要根据输出波形来判断,当输出波形间隔周期较长的时候,检测周期就必须大于输出波形间隔周期,这样就导致了最终电极脱落检测的时间变长,用户体验不好,同时也易出现假性电极片脱落状态,出现误报,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主要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根据输出波形来判断,导致最终电极片脱落检测的时间变长,降低用户体验度以及易出现假性电极片脱落状态,出现误报,导致检测不准确的问题,通过本实用新型通过微控制单元检测第一检测单元输出电压的电平高低来实现电极片脱落检测,检测速度快,提高用户体验度,同时防止假性电极片脱落状态,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具体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微控制单元以及第一滤波电路;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以及第一光耦合器,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输入端正极,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输入端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光耦合器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光耦合器输出端负极接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平信号;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用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的滤波。
有益效果: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主要利用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时,和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压峰值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第一稳压二极管,不同的稳压二极管的反向导通的阈值不同,当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压峰值高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反向导通的阈值,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导通,则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因此,当所述微控制单元实时的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则确定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速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度,由于检测速度快,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可以有效防止用户被灼伤,同时可以防止假性电极片脱落状态,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的准确度,并且所述第一滤波电路还可以提高微控制单元对第一电平信号检测的精确度,从而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的准确度。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信号上拉电路;
所述第一信号上拉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信号上拉电路用于输出高电平信号。
有益效果:当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压峰值低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反向导通的阈值,所述第一光耦合器不导通,处于截止状态,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上拉电路输出高电平信号,因此,当所述微控制单元实时的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则确定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在电极片没有脱落时也能准确的检测,提高电极片检测可靠性和检测速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度。
进一步的,所述微控制单元采用NRF5182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采用1SMA5942BT3G或1SMA5932BT3G。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以及第二滤波电路;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以及第二光耦合器,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输入端正极,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输入端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耦合器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光耦合器输出端负极接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平信号;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用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滤波。
有益效果:由于不同的人体,具有不同的阻抗,当人体阻抗发生变化时,则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最终导致电极片脱落检测不准确的情况,因此,采用两路稳压二极管加光耦合器分别检测电极片是否脱落,针对不同人体具有不同的阻抗,可以防止出现假性电极片脱落状态,出现误报,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的准确度。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信号上拉电路;
所述第二信号上拉电路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二电源,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二信号上拉电路用于输出高电平信号。
有益效果:当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压峰值低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反向导通的阈值,所述第一光耦合器不导通,处于截止状态,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信号上拉电路输出高电平信号,因此,当所述微控制单元实时的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则确定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在电极片没有脱落时也能准确的检测,提高电极片检测可靠性和检测速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采用1SMA5942BT3G或1SMA5932BT3G。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段式液晶屏,所述段式液晶屏通过段式液晶驱动模块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段式液晶驱动模块用于输出驱动信号,所述段式液晶屏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显示提醒信息,所述提醒信息用于提醒用户电极片脱落。
有益效果: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判断到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时,通过所述段式液晶驱动模块输出驱动信号,所述段式液晶屏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显示提醒信息,所述提醒信息用于提醒用户电极片脱落,防止用户被灼伤,且使用段式液晶屏价格低廉,驱动成本低,操作简单,格式自由。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还包括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包括数字模拟转换器和运算放大器,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数字模拟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数字模拟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端连接所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
有益效果: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判断到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或第二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时,调整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的电流强度到人体安全范围内,可以防止用户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或第二电极片与人体脱落的情况下被灼伤。
本实用新型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以中频理疗仪为例进行说明,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图1为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100、微控制单元以及第一滤波电路300;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一二极管D1、第一稳压二极管D2以及第一光耦合器U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Vin-1,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的输入端正极1,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的输入端负极2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Vin-1,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输出端正极4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Vout-1,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Vout-1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A,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输出端负极3接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0用于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平信号;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0包括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的正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A,所述第一电容C1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0用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的滤波。提高微控制单元对第一电平信号检测的准确度,从而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的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中频理疗仪中设置有恒流源,具体的通过锂电池供电。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作用主要是应用其整流的功能,限制电流的流通方向。具体的,在中频理疗仪的输出端连接有电极片,一般包含两个电极片,中频理疗仪的输出端同时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Vin-1,则中频理疗仪中的恒流源给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0提供恒定电流信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稳压二极管加上光耦合器的方式实现电极片脱落检测的目的。
具体的,利用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时,和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时两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Vin-1输入电压峰值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第一稳压二极管,不同的稳压二极管的反向导通的阈值不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可以采用1SMA5942BT3G或1SMA5932BT3G。
其中,1SMA5942BT3G的稳压二极管的反向导通的阈值为51V,1SMA5932BT3G的稳压二极管的反向导通的阈值为20V。
具体的,在电极片与人体脱落的情况下,即相当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Vin-1没有接上负载,为了保持提供恒定电流,则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Vin-1输入电压升高,此时输入电压峰值高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反向导通的阈值。因此,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反向导通,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中的发光二极管被驱动发出光线,光敏电阻在入射光线下,电阻减小,产生光电流,再经过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中的光敏三极管将光敏电阻产生的光电流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从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的输出端正极4输出,此时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处于导通状态。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的输出端正极4和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的输出端负极3导通,而所述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的输出端负极3接地,则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的输出端正极4输出低电平信号。由于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输出端正极4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0的输出端Vout-1,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0的输出端Vout-1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A,因此,当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A检测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0的输出端Vout-1输出的所述第一电平信号是低电平信号时,可以判断电极片与人体处于脱落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光耦合器(opticalcoupler equipment,英文缩写为OCEP),是以光为媒介来传输电信号的器件,通常把发光器和受光器封装在同一管壳内,发光器通常使用发光二极管,受光器通常使用光敏电阻,光敏电阻是利用光电导体效应制作的一种电阻值随入射光的强弱而改变的电阻器。
上述实施例中主要利用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时,和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压峰值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第一稳压二极管,不同的稳压二极管的反向导通的阈值不同,当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时,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输入电压峰值高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反向导通的阈值,所述第一光耦合器导通,则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输出端输出低电平信号,因此,当所述微控制单元实时的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平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则确定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速度,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度,由于检测速度快,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可以有效防止用户被灼伤,同时可以防止假性电极片脱落状态,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的准确度,并且所述第一滤波电路还可以提高微控制单元对第一电平信号检测的精确度,从而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的准确度。
优选的,所述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信号上拉电路200;
所述第一信号上拉电路200包括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源VCC1,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A,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VCC1,所述第一信号上拉电路200用于输出高电平信号。
具体的,在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的情况下,即相当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Vin-1接上了负载,为了保持提供恒定电流,则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Vin-1输入电压降低,此时输入电压峰值低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反向导通的阈值,因此,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反向不导通。
此时,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中的发光二极管也就不会被驱动发出光线,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不导通,处于截止状态。
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A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连接所述第一电源VCC1,构成一个信号上拉电路,用于输出高电平信号,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输出端正极4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0的输出端Vout-1,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0的输出端Vout-1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A,其中所述第二电阻R2作为上拉电阻,则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的输出端正极4输出高电平信号。因此,当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A检测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0的输出端Vout-1输出的所述第一电平信号是高电平信号时,从而可以判断,此时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电极片没有脱落。
需要说明的是,以光为媒介把恒流电源输入端信号耦合到输出端的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由于在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不导通,处于截止状态,对输入端和输出端电信号具有良好的隔离作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所述微控制单元的型号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实现检测所述第一检测单元输出的第一电平信号的功能,均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具体的,所述微控制单元可以采用NRF51822,NRF51822是一款集成NRF51x系列无线收发器的超低功耗的片上系统,支持低功耗蓝牙和一系列专有2.4GHz协议。需要说明的是,NRF51822是北欧集成电路公司(Nordic Semi conductor)的单片机产品,属于现有的技术产品,NRF51822可从市面上购得,其产品说明书中对其各个管脚的名称和功能均有清楚、详细的解释和说明,所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不再针对上述NRF51822的管脚名称和功能进行赘述了。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400以及第二滤波电路600;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00包括第三电阻R3、第二二极管D3、第二稳压二极管D4以及第二光耦合器U2,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端Vin-2,所述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3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4的负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U2的输入端正极5,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输入端负极6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端Vin-2,所述第二光耦合器U2输出端正极8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Vout-2,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Vout-2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B,所述第二光耦合器U2输出端负极7接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00用于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平信号;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600包括第二电容C2,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B,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滤波电路600用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滤波。提高微控制单元对第二电平信号检测的准确度,从而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的准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00和所述第二滤波电路600,与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0和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0的实施原理相同,所述第一检测单元100和所述第一滤波电路300具体实施方式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因此,为了叙述简洁,此处不再赘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00的输入端Vin-2连接中频理疗仪的输出端,则中频理疗仪中的恒流源给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00提供恒定电流信号。
由于不同的人体,具有不同的阻抗,当人体阻抗发生变化时,为了保持提供恒定电流,则输出电压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最终导致电极片脱落检测不准确的情况,为了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的准确度,采用两路稳压二极管加光耦合器检测电极片是否脱落。具体的,可以将第一检测单元100、微控制单元以及第一滤波电路300构成的检测系统作为电极片与人体脱落的第一种判断模式,将第二检测单元400、微控制单元以及第二滤波电路600构成的检测系统作为电极片与人体脱落的第二种判断模式,并且,把第一种判断模式作为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的低档位,把第二种判断模式作为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的高挡位,对低档位和高挡位的输出分别判断,以针对不同阻抗的人体与电极片脱落的情况,只有在所述微控制单元检测到低档位和高挡位的输出的电平信号均为低电平信号时,才判断所述人体与电极片脱落,进而可以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的准确度,防止误报。对于第一种判断模式和第二种判断模式,哪个为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的高挡位,哪个为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的低档位,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用户可自定义,本实用新型专利不作限定。
优选的,所述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信号上拉电路500;
所述第二信号上拉电路500包括第四电阻R4和第二电源VCC2,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B,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VCC2,所述第二信号上拉电路500用于输出高电平信号。
通过第一信号上拉电路200和第二信号上拉电路500,分别构成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的低档位检测系统,以及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的高挡位检测系统,例如,只要在所述微控制单元检测到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的低档位检测系统或电极片与人体接触良好的高挡位检测系统中,任意一个所述第二检测单元400输出端Vout-2输出的第二电平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即可判断人体与电极片接触良好,在电极片没有脱落时也能准确的检测,进而可以提高电极片脱落检测的准确度和可靠性,防止误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举例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定。
优选的,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D4采用1SMA5942BT3G或1SMA5932BT3G。
优选的,所述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段式液晶屏,所述段式液晶屏通过段式液晶驱动模块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段式液晶驱动模块用于输出驱动信号,所述段式液晶屏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显示提醒信息,所述提醒信息用于提醒用户电极片脱落。
优选的,所述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还包括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包括数字模拟转换器和运算放大器,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数字模拟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数字模拟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端连接所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微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均为低电平信号时,判断到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时,通过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显示屏,该显示屏包括段式液晶屏,并通过所述段式液晶驱动模块输出驱动信号,所述段式液晶屏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显示提醒信息,以便提醒用户电极片脱落的消息,防止用户被灼伤,使用段式液晶屏价格低廉,驱动成本低,操作简单,格式自由。
并且,在所述微控制单元检测到所述第一电平信号和第二电平信号均为低电平信号时,判断到电极片与人体脱落时,通过设置所述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包括数字模拟转换器和运算放大器,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数字模拟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数字模拟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端连接所述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构成电压跟随器,其中,数字模拟转换器具体的可以采用TLC7528,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产生输出波形,利用运算放大器调整波形的大小,从而调整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的电流强度,且通过预先的程序设定,自动将输出电流强度降低到对人体安全的范围内,具体的,可以设定输出电流强度为小于10mA,具体值用户可自定义,本实用新型专利不作限定。可以防止用户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或第二电极片与人体脱落的情况下被灼伤。
另外,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当电极片与人体接触不良,例如接触面积只有一小部分,具体的比如10%左右时,输出阻抗会变小,则输出电压增大,超过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D2和第二稳压二极管D4的反向导通的阈值,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U2导通,所述第一光耦合器U1的输出端正极4和所述第二光耦合器U2的输出端正极8输出低电平信号,及时的调整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输出的电流强度到符合人体安全范围内,可以有效的防止用户因电极片与人体接触不良而带来的刺痛感觉,提高用户体验度,同时还验证了电极片是否脱落的真实性,防止发生假性电极片脱落状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当中,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微控制单元以及第一滤波电路;
所述第一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一稳压二极管以及第一光耦合器,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输入端正极,所述第一光耦合器的输入端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一光耦合器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光耦合器输出端负极接地,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用于输出第一电平信号,所述微控制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平信号;
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用于所述第一电平信号的滤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一信号上拉电路;
所述第一信号上拉电路包括第二电阻和第一电源,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所述第一信号上拉电路用于输出高电平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控制单元采用NRF518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采用1SMA5942BT3G或1SMA5932BT3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以及第二滤波电路;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以及第二光耦合器,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输入端正极,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输入端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耦合器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光耦合器输出端负极接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平信号;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用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滤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以及第二滤波电路;
所述第二检测单元包括第三电阻、第二二极管、第二稳压二极管以及第二光耦合器,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输入端正极,所述第二光耦合器的输入端负极连接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光耦合器输出端正极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检测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光耦合器输出端负极接地,所述第二检测单元用于输出第二电平信号,所述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平信号;
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二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用于所述第二电平信号的滤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二信号上拉电路;
所述第二信号上拉电路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二电源,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第二信号上拉电路用于输出高电平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稳压二极管采用1SMA5942BT3G或1SMA5932BT3G。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包括段式液晶屏,所述段式液晶屏通过段式液晶驱动模块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所述段式液晶驱动模块用于输出驱动信号,所述段式液晶屏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显示提醒信息,所述提醒信息用于提醒用户电极片脱落。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还包括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包括数字模拟转换器和运算放大器,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的第二输出端,所述数字模拟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入端,所述数字模拟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同相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反向端连接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所述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输出端。
CN201920381346.9U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 Active CN209803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81346.9U CN209803258U (zh)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81346.9U CN209803258U (zh)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3258U true CN209803258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26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81346.9U Active CN209803258U (zh)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32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1034A (zh) * 2020-01-21 2020-09-25 浙江劳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发光二极管的rj45接插件及布线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11034A (zh) * 2020-01-21 2020-09-25 浙江劳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带发光二极管的rj45接插件及布线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46537U (zh) 电池杆和电子烟
CN205581551U (zh) 一种适用于敲击控制的无线智能控制系统
CN202918268U (zh) 人体红外线信号及环境亮度信号检测控制电路
CN209803258U (zh) 一种电极片脱落检测装置
CN102592403B (zh) 微电脑视力保护语音提示器
CN210354192U (zh) 一种健康饮酒管理的智能酒杯
CN201655266U (zh) 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投影仪
CN201853126U (zh) 一种新型的安防系统控制设备
CN204766395U (zh) 便携式导盲腰带
CN203894922U (zh) 具有环境光检测功能的智能手环
CN201871035U (zh) 一种无线输液检测报警装置
CN211243312U (zh) 一种低功耗待机电路及瞳距仪
CN205666798U (zh) 一种光伏发电监控装置
CN213240460U (zh) 一种医疗设备用电断相控制报警电路
CN209765716U (zh) 一种多功能视力保护装置
CN206421557U (zh) 一种防近视用光电提醒器
CN210606036U (zh) 一种健康状况监测报警电路
CN218277241U (zh) 一种基于无线通讯带故障自检的光感开关
CN104833416B (zh) 一种家长监督的学生学习用光照度测试无线报警装置
CN107192921B (zh) 一种按键式电容屏的测试电路、测试板以及测试方法
CN104967196A (zh) 智能usb适配器
CN204718690U (zh) 一种家长监督的学生学习用光照度测试无线报警装置
CN215121276U (zh) 光源智能控制系统
CN214627427U (zh) 一种台灯智能控制装置
CN217929168U (zh) 一种适用于特殊人群的空调遥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215

Address after: 610052 Longtan Industrial Park, two section of Chenghua District East Three Ring Road,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after: SICHUAN TRINIDAD ELECTRONIC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Longtan Industrial Park, two section of Chenghua District East Three Ring Road, Chengdu, Sichuan.

Patentee before: SICHUAN TRINIDAD ELECTRONIC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ao F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