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90634U - 准直体及放疗设备 - Google Patents

准直体及放疗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90634U
CN209790634U CN201821378194.9U CN201821378194U CN209790634U CN 209790634 U CN209790634 U CN 209790634U CN 201821378194 U CN201821378194 U CN 201821378194U CN 209790634 U CN209790634 U CN 209790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mating
collimating body
collimation
holes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37819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海峰
李大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ur United Corp
Original Assignee
Our United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ur United Corp filed Critical Our United Corp
Priority to CN20182137819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90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90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90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准直体及放疗设备,属于医疗技术领域。所述准直体应用于放疗设备,所述放疗设备包括多个放射源,所述准直体上设置有多个准直孔组,每个所述准直孔组在经度方向的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内;每个所述准直孔组包括多个准直孔,所述多个放射源发出的射束经过所述准直孔组的各准直孔后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能够在治疗过程中保护敏感组织器官。

Description

准直体及放疗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准直体及放疗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放射治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对肿瘤的治疗。
现有的用于治疗头部的放射治疗系统主要包括头部伽玛刀,其实利用天然同位素放射源钴-60发出γ射线,利用射线的放射性,经肿瘤细胞杀死。但由于射线同时也会损害正常组织或细胞,因此现有的头部伽玛刀,其包括30或180 个放射源,多个放射源从不同方向分别发出射束并聚焦在一个公共焦点,则公共焦点处的射线剂量率最大,而每个放射源发出的射束对正常组织或细胞的损伤较小,从而起到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保护正常组织或细胞的目的,实现肿瘤治疗效果。
但头部肿瘤治疗过程中,需要避开敏感组织器官(例如眼睛及其他重要神经等),现有的放疗设备通过调整患者的伽玛角,即通过调节头部的俯仰角以避开敏感组织器官的照射。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的敏感组织器官保护实现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准直体及放疗设备,能够在治疗过程中保护敏感组织器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准直体,应用于放疗设备,所述放疗设备包括多个放射源,所述准直体上设置有多个准直孔组,每个所述准直孔组在经度方向的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内;
每个所述准直孔组包括多个准直孔,所述多个放射源发出的射束经过所述准直孔组的各准直孔后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放疗设备包括射源装置,所述射源装置包括载源体以及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的准直体,所述载源体上设置有多个放射源。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放疗设备,放疗设备上设置有多个放射源,准直体上设置有多个准直孔组,每个准直孔组在经度方向的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内;每个准直孔组包括多个准直孔,多个放射源发出的射束经过准直孔组的各准直孔后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放疗设备可以通过带动多个放射源沿放疗设备的中心轴旋转,从而可以在经过敏感组织或器官时,将放射源进行关源;在经过正常组织器官时放射源通过准直体上的准直孔发出进行开源,从而可以在头部肿瘤治疗过程中,对保护眼睛等敏感组织器官进行保护,避免额外伤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放疗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射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载源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现有准直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准直体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准直体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放疗设备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放疗设备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放疗设备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放疗设备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准直体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控制驱动方法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治疗照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驱动方法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治疗照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驱动方法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驱动方法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控制驱动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现有可用于头部肿瘤的放疗设备,其头部肿瘤的放射治疗的原理如图1、图 2所示,载源体011安装有多个放射源,多个放射源发出的射束经过准直体012 上的准直孔后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且该公共焦点位于放疗设备的射源装置01 的腔体内。治疗床02用于承载患者,并将其移动至射源装置的治疗舱内部,使得患者病灶位于交点处以进行放射治疗。
其中,现有的放疗设备其载源体011如图3所示为碗状,放射源分为六组,每组包括五颗源共计30颗放射源,其分布在载源体011上。准直体012如图4 所示,准直体012上设置有包括六组准直通道组,六组准直通道组与六组放射源位置对应,每个准直通道组包括四个小组,其中一个小组的准直孔内填充有实心钨棒以实现关源屏蔽,另外的各小组包括5个准直孔,不同小组的准直孔大小不同。
在治疗时,可以驱动载源体011和准直体012相互旋转,来切换不同大小的准直孔以及通过准直体屏蔽放射源来实现开关源,但六组准直孔的大小切换和开关源同时切换,不能单独控制其中的一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开眼睛(敏感组织器官)只能通过调整伽玛角,以使得射线避开眼睛。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放疗设备,如图7、图8所示,包括射源装置10,射源装置10包括载源体101以及准直体102,载源体101上设置有多个放射源1011,准直体102上设置有多个准直孔组,每个准直孔组在经度方向的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内;每个准直孔组包括多个准直孔,多个放射源1011发出的射束经过准直孔组的各准直孔后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O。
示例的,如图5所示,准直体102为碗状,其经度方向如图5中箭头X1所示,为经度0°-360°的走向方向。准直体102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筒状,其经度方向为图6中箭头X2所示的方向。图6中圆台两端大小一致,当然也可以是大小不同。本申请对于准直体102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仅以图5、图6所示的为例,说明本申请中的经度方向。
本申请中,准直孔组在经度方向的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内,为多个准直孔组在经度方向的最大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内。且本申请中如图5所示,准直体 102在经度方向的夹角为以准直体102的中心为参考形成的夹角。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若准直体102包括一排,且位于同一排的多个准直体102的中心在同一经度线上,则认为该多个准直体102在经度方向的夹角为零度,本申请中,预设夹角范围大于等于零度。
示例的,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准直体102,图5以准直体102 上设置有4个准直孔组为例,分别为①号准直孔组,②号准直孔组,③号准直孔组,和④号准直孔组,每个准直孔组分别包括24个准直孔为例。以①号准直孔组为例,多个放射源1011发出的射束经过①号准直孔组的各准直孔后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其中,①号准直孔组,②号准直孔组,③号准直孔组,和④号准直孔组在经度方向的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内,图5以①号准直孔组为例,①号准直孔组在经度方向(图5所示的箭头X1方向)的夹角为 A,示例的,该预设夹角范围A可以是5°-60°,即5°≤A≤60°,预设夹角范围A可以是5°-60°范围内的任意夹角,示例的,预设夹角范围A可以是5°、 8°、10°、12°、18°、20°、25°、30°、40°、45°、50°或60°。有关准直体102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见本申请的其他说明。
准直体102上设置有多个准直孔组,可以准直体102上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准直孔组,图5仅以准直体102上设置4个准直孔组为例进行示例说明。每个准直孔组包括多个准直孔,该多个准直孔对应放射源1011的个数,一般可以是20-180个,例如可以是30个或180个。本申请对准直孔的个数和排列方式不做限定,仅以图5所示的为例进行示例说明。放疗设备还包括多个放射源1011,准直体102上的准直孔与放射源1011的个数及排布方式对应,以使得放射源发出的射束穿过准直孔后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
示例的,如图6所示,准直体102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筒状,其经度方向为图5中箭头X1所示的方向。图6中圆台两端大小一致,当然也可以是大小不同(如图9所示)。本申请对于载源体10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仅以图5- 图6所示的为例。图6中以准直体102上设置有两个准直孔组为例,且每个准直孔组包括20个准直孔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示例的,如图9所示的放疗设备,其载源体101为筒状,且该筒状结构的载源体101其两端的直径大小相同。图9所示的放疗设备,载源体101和/或准直体102还可以是沿射源装置10的中心轴方向移动,来实现开关源。示例的,如图10所示的放疗设备,其载源体101为筒状,且该筒状结构的载源体101其两端的直径大小不同。图10所示的放疗设备,载源体101和/或准直体102还可以是沿图10所示的方向A移动,来实现开关源。当然,其可以通过旋转实现开关源,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放疗设备,放疗设备上设置有多个放射源,准直体上设置有多个准直孔组,每个准直孔组在经度方向的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内;每个准直孔组包括多个准直孔,多个放射源发出的射束经过准直孔组的各准直孔后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放疗设备可以通过带动多个放射源沿放疗设备的中心轴旋转,从而可以在经过敏感组织或器官时,将放射源进行关源;在经过正常组织器官时放射源通过准直体上的准直孔发出进行开源,从而可以在头部肿瘤治疗过程中,对保护眼睛等敏感组织器官进行保护,避免额外伤害。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放疗设备,射源装置10还包括载源体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放射源1011及准直体102绕其中心轴旋进行旋转运动。该驱动装置可以是电机,且射源装置还可以对该电机的驱动进行监控,实时获取放射源1011的相对位置,以便确认是否开关源。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肿瘤精确的位于公共焦点O处,以使得放射线将肿瘤细胞杀死。但若治疗过程中患者发生移动,则放射线发生偏移,不仅不利于治疗还有害于患者健康,由于现有的放疗设备其公共焦点O位于射源装置10的腔体内,则治疗过程中无法对患者的头部是否移动进行监控。本申请提供的放疗设备,公共焦点O位于射源装置10的端面之外。示例的,如图8-10 所示,公共焦点O位于射源装置10的端面之外,则有利于观察和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发生移动。
本申请提供的放疗设备,放疗设备还包括成像装置20,成像装置20设置在射源装置10的一侧,公共焦点O位于成像装置20的成像区域内。即可以通过成像装置20对位于成像区域内的患者肿瘤进行成像,根据图像确认患者是否发生位移。利用图像进行位移监控的精度高。
示例的,本申请中成像装置20为X射线成像装置、CT成像装置、MR成像装置、DSA成像装置、超声成像装置或PET成像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的任意组合。例如成像装置20为X射线成像装置,示例的,如图8所示,其可以包括一个X射线球管201和一个平板探测202。或者也可以是包括两个X射线球管201和两个平板探测202,该两个X射线球管201发出的射束相交。当然,成像装置20也可以是任意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像装置的组合,例如成像装置20可以是X射线成像装置和DSA成像装置的组合。本申请对于成像装置20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定,仅以上述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具体的,在成像装置20包括成像中心点的情况下,公共焦点O与成像中心点重合。
如图8所示,成像装置20可以是单独设置有固定装置以固定球管和探测器平板,或者,成像装置20也可以是单独设置有驱动装置以驱动球管和探测器平板旋转。或者,如图9所示,成像装置20也可以是固定设置在屏蔽装置内,本申请对屏蔽装置的具体位置和结构不做限定仅以上述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此外,放疗设备还包括治疗床30,用于承载患者,如图7-图10所示,本申请对治疗床30的具体结构和运动形式不做限定,其可以是三维床如图8-10所示,或者也可以是六位床如图7所示。治疗床30可以根据治疗需求进行选择性的配置,这里不做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放疗设备,在准直体102和载源体101之间还设置有防下沉组件。参照图7-图8所示,防下沉组件为轴承。
本申请提供的放疗设备,射源装置还包括屏蔽装置40,所述屏蔽装置40位于所述射源装置10的一侧,放射源1011发出的射束穿过公共焦点O后被屏蔽装置屏蔽40。示例的,如图8-图10所示,屏蔽装置40位于射源装置的公共焦点O的一侧,放射源1011发出的射束穿过公共焦点O后被屏蔽装置40屏蔽,以避免治疗室内多余的辐射。示例的,屏蔽装置40为环状体,则放射源1011 绕中心轴旋转一周的射线均被屏蔽装置40接收。或者,屏蔽装置40为屏蔽块,其可沿射源装置中心轴旋转,以跟随放射源1011旋转接收穿过公共焦点后的射线。需要说明的是,治疗床承载患者移动,则屏蔽装置40上开设有通道,以方便治疗床移动。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准直体进行具体的介绍说明。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准直体102,应用于放疗设备,放疗设备包括多个放射源1011,准直体102上设置有多个准直孔组,每个准直孔组在经度方向的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内;每个准直孔组包括多个准直孔,多个放射源1011发出的射束经过准直孔组的各准直孔后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
如图5所示,准直体102为碗状,其经度方向如图5中箭头X1所示,为经度0°-360°的走向方向。准直体102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筒状,其经度方向为图6中箭头X2所示的方向。图6中圆台两端大小一致,当然也可以是大小不同(如图10所示)。本申请对于准直体102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仅以上述为例,说明本申请中的经度方向。
示例的,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准直体102,图5以准直体 102上设置有4个准直孔组为例,分别为①号准直孔组,②号准直孔组,③号准直孔组,和④号准直孔组,每个准直孔组分别包括24个准直孔为例。以①号准直孔组为例,多个放射源发出的射束经过①号准直孔组的各准直孔后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其中,①号准直孔组,②号准直孔组,③号准直孔组,和④号准直孔组在经度方向的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内,图5以①号准直孔组为例,①号准直孔组在经度方向(图5所示的箭头X1方向)的夹角为A,示例的,该预设夹角范围A可以是5°-60°,即5°≤A≤60°,预设夹角范围 A可以是5°-60°范围内的任意夹角,示例的,预设夹角范围A可以是5°、8°、 10°、12°、18°、20°、25°、30°、40°、45°、50°或60°。
本申请提供的准直体102,在经度方向上,相邻两个准直孔的间距大于放射源的尺寸。从而还可以通过使得准直体102和放射源仅仅错位较小角度,使得准直孔之间的间距来屏蔽放射源,避免使用屏蔽位来屏蔽,因为仅需要错位较小角度,从而可以实现快速开关源。
示例的,本申请提供的准直体102,在经度方向上,每个准直孔组包括多排,相邻两排放射源的夹角范围为2°-15°。示例的,准直孔组中,任意相邻的两排的夹角均相同,或者,不同的相邻两排的夹角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图5所示仅为一种示例说明。如图5所示,多个放射源分为4排,相邻的排准直孔的夹角为B(图4以示意的两排为例)为例,该夹角B可以是2°-15°,即2°≤B≤15°,预设夹角B可以是2°-15°范围内的任意夹角,示例的,预设夹角范围B可以是2°、2.5°、3、5°、6°、8°、10°、12或15°。
本申请提供的准直体102,准直孔组在纬度方向的夹角范围为20°-60°。示例的,如图5所示,该预设夹角范围C可以是20°-60°,即20°≤C≤60°,预设夹角范围C可以是20°-60°范围内的任意夹角,示例的,预设夹角范围C 可以是20°、25°、30°、38°、40°、45°、50°、53°或60°。
示例的,本申请提供的准直体102,在纬度方向上,任意相邻两个准直孔的夹角范围为1°-10°。示例的,在纬度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准直孔的夹角均相同,或者,在纬度方向上任意相邻的两个准直孔的夹角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图5所示仅为一种示例说明。示例的,如图5所示,以其中两个准直孔为例,该两个准直孔在纬度方向的夹角为D,该夹角D可以是1°-10°,即 1°≤D≤10°,预设夹角D可以是1°-10°范围内的任意夹角,示例的,预设夹角范围D可以是1°、2°、3、5°、6°、8°、9°或10°。
图5所示的准直体102,以准直孔组的准直孔在经度方向包括多排,位于同一排的放射源经度相同,在纬度方向上也分为多排,位于同一排的放射源纬度相同为例。进一步的,为例实现非共面照射,更好的保护正常组织,本申请提供的载源体101,准直孔在纬度方向上,其位置各不相同。即每个准直孔其纬度均不同。
准直体102上设置有多个准直孔组,可以准直体102上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准直孔组,图5仅以准直体102上设置4个准直孔组为例进行示例说明。每个准直孔组包括多个准直孔,该多个准直孔对应放射源的个数,一般可以是 20-180个,例如可以是30个或180个。本申请对准直孔的个数和排列方式不做限定,仅以图5所示的为例进行示例说明。放疗设备还包括多个放射源,准直体102上的准直孔与放射源的个数及排布方式对应,以使得放射源发出的射束穿过准直孔后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
示例的,如图6所示,准直体102也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筒状,其经度方向为图6中箭头X2所示的方向。图6中圆台两端大小一致,当然也可以是大小不同(如图10所示)。本申请对于载源体101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定,仅以图5- 图6所示的为例。图6中以准直体102上设置有两个准直孔组为例,且每个准直孔组包括20个准直孔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本申请提供的准直体102,准直体102还包括屏蔽位1021,用于屏蔽多个放射源的射束。即可以通过准直体102的屏蔽放射源的射线,实现关源。本申请对于屏蔽位在屏蔽体1021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图5中以屏蔽位1021与各准直孔组位置相对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示例的,本申请提供的准直体102,屏蔽位1021位于多个准直孔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准直孔组之间。示例的,如图11所示,以屏蔽位1021位于②号准直孔组和③号准直孔组之间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图11中仅以包括一个屏蔽位1021为例,本申请提供的准直体102,准直体 102包括多个屏蔽位1021。例如,还可以在①号准直孔组和②号准直孔组之间设置屏蔽位1021。也可以是在③号准直孔组和④号准直孔组之间设置屏蔽位1021。也可以是在各相邻的两个准直孔组之间均设置屏蔽位1021。本申请对于多个屏蔽位1021的个数和分布不做限定,仅以上述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本申请提供的准直体,准直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内准直体和外准直体,内准直体上的准直孔和外准直体上的准直孔对应设置。即准直体可以是包括双层,该内准直体和外准直体可以是通过螺钉连接固定。
本申请提供的准直体,准直体包括内准直体和外准直体,内准直体和外准直体可相对旋转。示例的,在治疗过程中,若发生事故,可以通过内准直体实现快速关源,再旋转外准直体使得屏蔽位对准放射源,以屏蔽放射源,再进一步将内准直体的屏蔽位对准放射源以实现完全关源。
本申请提供的准直体,内准直体上的准直孔为锥孔,和/或,外准直体上的准直孔为直孔。示例的,可以是内准直体上为直孔,外准直体也为直孔;或者,内准直体为锥孔,外准直体为直孔;也可以是内准直体和外准直体均为锥孔。
本申请提供的准直体,在屏蔽位设置有屏蔽体,屏蔽体的材料密度大于准直体的材料密度。示例的,屏蔽体与准直体固定连接,屏蔽体可以是由钨块或铅快或其合金组成。准直体可以是由铸铁组成。从而屏蔽体能够实现对放射源的更好屏蔽。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放疗设备的控制驱动方法,如图12所示,控制驱动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至少一个出束角度范围。
步骤S2:驱动放疗设备在出束角度范围发出射束并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放疗设备中的驱动装置一般设置预设的零位,在放射治疗过程中以该零位为参考,确认驱动角度范围进行驱动。本申请中,出束角度范围可以是治疗医师根据患者的肿瘤图像,制定的相应的治疗计划中包括的需要放疗设备发出射束进行照射治疗的角度范围,且该角度范围为驱动装置驱动的角度范围。示例的,如图13所示,治疗医师根据患者的肿瘤图像,制定的相应治疗计划中,放疗设备在B1区间进行照射治疗,并在A1区间不进行照射治疗(A1区域为包括两只眼睛的照射区域,避免射线损伤视神经),则出束角度范围为驱动装置驱动射线源在B1区间进行照射的驱动角度范围,保护角度范围为驱动装置驱动射线源在A1区间避免进行照射的驱动角度范围。放射治疗时仅在B1区间进行照射的驱动角度范围内旋转照射即可,从而可以避免照射眼睛伤及敏感组织。示例的,驱动角度范围为电机的旋转角。且本申请中,若放疗设备旋转超过360°,则驱动角度范围也超过360°。或者,若放疗设备旋转超过360°,则标定旋转圈数,以及不同圈数对应的驱动角度范围。
当然,放射治疗时也可以是对应A1区域和B1区域均进行旋转照射,则出束角度范围为在A1区间和B1区域进行照射的驱动角度范围,例如可以是 360°。此时,可以通过减少照射时间来减少敏感组织如视神经接收的剂量,来保护敏感组织器官。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驱动方法,放疗设备包括多个射线源,多个射线源的源点在经度方向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控制驱动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出束角度范围,并驱动放疗设备在出束角度范围发出射束并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以在头部肿瘤治疗过程中,对保护眼睛等敏感组织器官进行保护,避免额外伤害。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驱动方法,如图14所示,还包括:
步骤S3:获取至少一个保护角度范围。至少一个保护角度范围小于360°。
如图15所示,放疗设备在B1和B2区间进行照射治疗,并在A1和A2区间不进行照射治疗(A1和A2对应眼睛区域,避免射线损伤视神经),则出束角度范围为驱动装置驱动射线源在B1和B2区间进行照射的驱动角度范围,保护角度范围为驱动装置驱动射线源在A1和A2区间避免进行照射的驱动角度范围。
步骤S4:驱动放疗设备,使得在保护角度范围内的射线源的射束不发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控制驱动方法,放疗设备包括多个射线源,多个射线源的源点在经度方向上的预设角度范围内,控制驱动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出束角度范围以及至少一个保护角度范围,并驱动放疗设备在出束角度范围发出射束并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在保护角度范围内的射线源的射束不发出。从而可以在头部肿瘤治疗过程中,对保护眼睛等敏感组织器官进行保护,避免额外伤害。
示例的,至少其中一个出束角度范围和其中一个保护角度范围相邻。如图 15所示,B1和B2区间进行照射治疗,并在A1和A2区间不进行照射治疗,由于B1区间和A1区间相邻,则对应B1区间的出束角度范围和对应A1区间的保护角度范围相邻。
本申请提供的控制驱动方法,获取多个出束角度范围,至少两个出束角度范围内放疗设备的速度不同。示例的,参照图15所示,B1和B2区间进行照射治疗,则获取对应B1区间的出束角度范围和对应B2区间的出束角度范围,且在放疗设备在对应B1区间的出束角度范围的速度为V1,在对应B2区间的出束角度范围的速度为V2,V1≠V2,从而可以通过速度来调节不同位置处的照射时间进而调节焦点的剂量。
示例的,如图13所示,当放射治疗时对应A1区域和B1区域均进行旋转照射,则出束角度范围为在A1区间和B1区域进行照射的驱动角度范围。可以是的,在对应B1区间的出束角度范围的速度为V1,在对应A1区间的出束角度范围的速度为V2,V1<V2。即使得在A1区间时的速度大于B1区间的速度,从而减少在A1区间内敏感组织接收的剂量,以保护敏感组织器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驱动角度范围为电机的旋转角,则驱动角度范围也超过360°。例如电机超过360°,则标定旋转圈数,以及不同圈数对应的驱动角度范围。至少两个出束角度范围内放疗设备的速度不同,可以不不同圈数时对应同一照射区间其驱动速度不同。例如,放射治疗计划治疗时间为2min,电机驱动旋转一圈需要1min,如图15所示,则在第一圈出束角度范围为在B1 区域进行照射的驱动速度为V1,在第二圈出束角度范围为在B1区域进行照射的驱动速度为V2,V1≠V2。
本申请提供的控制驱动方法,示例的,如上所示的,速度不同的两个出束角度范围相邻。
本申请提供的控制驱动方法,驱动放疗设备在出束角度范围内往复运动。示例的,若仅获取一个出束角度范围,则放疗设备可以在改出束角度范围内往复运动,以增加肿瘤接收的剂量。当然,若获取多个出束角度范围时,放疗设备也可以通过在改出束角度范围内往复运动,来增加肿瘤接收的剂量。
本申请提供的控制驱动方法,在所述屏蔽体上设置有屏蔽位的情况下,则如图14中步骤S4具体为:驱动放疗设备,使得多个放射源发出的射束被准直体屏蔽。示例的,可以是驱动载源体和准直体错位,使得载源体上的放射源被准直体上的准直孔之间的间隙屏蔽,由于错位时载源体和准直体仅需要错位旋转较小角度,因此可以实现快速开关源;或者也可以是驱动载源体和准直体错位,使得载源体上的放射源被准直体上的屏蔽位屏蔽。
本申请提供的控制驱动方法,在所述放疗设备还包括开关体的情况下,以图14所示的为例,如图16所示,驱动控制方法法还包括:
步骤S5:驱动开关体,使得多个γ放射源发出的部分射束被开关体的屏蔽位屏蔽。
开关体如图11所示,驱动开关体,使得多个γ放射源发出的部分射束被开关体的屏蔽位屏蔽,即可以通过开关体屏蔽位来屏蔽部分放射源的射束,从而实现调节剂量的目的。
本申请提供的控制驱动方法,在经度方向上,同一准直孔组内相邻两个准直孔的间距大于放射源的尺寸。则如图14中步骤S4具体为:驱动放疗设备,使得多个放射源与准直孔错位,其中部分放射源发出的射束被准直孔组的边缘区域屏蔽,其余放射源发出的射束被准直孔之间的间距区域屏蔽。示例的,可以是驱动载源体和准直体错位,使得载源体上的放射源被准直体上的准直孔之间的间隙屏蔽,由于错位时载源体和准直体仅需要错位旋转较小角度,因此可以实现快速开关源。
示例的,如图8-10所示的放疗设备,公共焦点位于射源装置的端面之外。放疗设备还包括成像装置,公共焦点位于成像装置的成像区域内。如图17所示,驱动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6:控制成像装置以获取患者的图像。
步骤S7:根据患者的图像,确认出束角度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1中的出束角度范围可以是放射治疗前,治疗医师根据患者的图像确认的出束角度范围,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获取的图像确认或调整该出束角度范围。
示例的,如图8-10所示的放疗设备,放疗设备还包括成像装置,公共焦点位于成像装置的成像区域内;如图18所示,驱动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8:控制成像装置以获取患者的图像。
步骤S9:根据患者的图像,确认保护角度范围。
同理,步骤S3中的保护角度范围可以是放射治疗前,治疗医师根据患者的图像确认的保护角度范围,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获取的图像确认或调整该保护角度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控制驱动方法,本申请对于以上各步骤的顺序不做限定,本申请仅以图示所示的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准直体,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放疗设备,所述放疗设备包括多个放射源,所述准直体上设置有多个准直孔组,每个所述准直孔组在经度方向的夹角在预设夹角范围内;
每个所述准直孔组包括多个准直孔,所述多个放射源发出的射束经过所述准直孔组的各准直孔后相交于一个公共焦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夹角范围为5°-6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在经度方向上,相邻两个准直孔的间距大于放射源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在经度方向上,各准直孔组包括多排准直孔组,相邻两排准直孔组的夹角为2°-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准直孔组在纬度方向的夹角范围为20°-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在纬度方向上,在纬度方向,任意相邻两个准直孔的夹角范围为1°-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孔组的各准直孔在纬度方向其位置各不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体还包括屏蔽位,用于屏蔽所述多个放射源的射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位位于所述多个准直孔组中任意相邻的两个准直孔组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体包括多个所述屏蔽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体包括固定连接的内准直体和外准直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体包括内准直体和外准直体,所述内准直体和所述外准直体可相对旋转。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准直体上的准直孔和所述外准直体上的准直孔对应设置;其中,
所述内准直体上的准直孔为锥孔,和/或,所述外准直体上的准直孔为直孔。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屏蔽位设置有屏蔽体,所述屏蔽体的材料密度大于所述准直体的材料密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准直体为碗状或筒状。
16.一种放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射源装置,所述射源装置包括载源体以及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准直体,所述载源体上设置有多个放射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放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焦点位于所述射源装置的端面之外。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放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疗设备还包括成像装置,所述成像装置设置在所述射源装置的一侧,所述公共焦点位于所述成像装置的成像区域内。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放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装置为X射线成像装置、CT成像装置、超声成像装置、DSA成像装置、MR成像装置、PET成像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的任意组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放疗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源装置还包括屏蔽装置,所述屏蔽装置位于所述射源装置的一侧,所述放射源发出的射束穿过公共焦点后被所述屏蔽装置屏蔽。
CN201821378194.9U 2018-08-24 2018-08-24 准直体及放疗设备 Active CN209790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8194.9U CN209790634U (zh) 2018-08-24 2018-08-24 准直体及放疗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378194.9U CN209790634U (zh) 2018-08-24 2018-08-24 准直体及放疗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90634U true CN209790634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15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378194.9U Active CN209790634U (zh) 2018-08-24 2018-08-24 准直体及放疗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906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7762A (zh) * 2018-08-24 2019-01-08 西安大医集团有限公司 准直体、放疗设备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57762A (zh) * 2018-08-24 2019-01-08 西安大医集团有限公司 准直体、放疗设备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CN109157762B (zh) * 2018-08-24 2023-12-08 西安大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准直体、放疗设备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57762B (zh) 准直体、放疗设备及其驱动控制方法
CN109011219B (zh) 一种放射治疗系统及其控制驱动方法
US7531818B2 (en) Multiple room radiation treatment system
CN113230547B (zh) 一种放射治疗系统
US20210196987A1 (en) Radiotherapy device, control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radiotherapy system
JP7315659B2 (ja) 放射線治療装置
US20200206537A1 (en) Radiation treatment device
CN209790634U (zh) 准直体及放疗设备
CN210131261U (zh) 载源体及放疗设备
US20210187325A1 (en) Control driving method for a radiotherapy device
CN209645666U (zh) 一种放射治疗系统
CN210057171U (zh) 一种放射治疗系统
CN116899120A (zh) 一种射源装置及放射治疗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10018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No.66, Fengcheng 12 Road, No.28 Building, International City Business Center, Unit 1, Floor 3, Room 10301

Patentee after: Xi'an Dayi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710018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No.66, Fengcheng 12 Road, No.28 Building, International City Business Center, Unit 1, Floor 3, Room 10301

Patentee before: Xi'an great medicine group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