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86418U - 一种散热块、激光器及激光加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块、激光器及激光加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86418U
CN209786418U CN201920754010.2U CN201920754010U CN209786418U CN 209786418 U CN209786418 U CN 209786418U CN 201920754010 U CN201920754010 U CN 201920754010U CN 209786418 U CN209786418 U CN 209786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laser
radiating
block
tee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40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华鹏
后明郎
兰明强
王阿平
樊飞
蒋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xphotonics Co Ltd
Suzhou Maxphot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xphotonics Co Ltd
Suzhou Maxphot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xphotonics Co Ltd, Suzhou Maxphot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xphot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540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86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86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86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块、激光器以及激光加工设备。散热块表面设置有散热齿,内部形成中空腔体,两端开口形成进风口和出风口,中空腔体与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气路贯通形成散热风道,中空腔体内设置有所述散热齿位于风道内。激光器采用该散热块作为其散热结构,热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对应的激光加工设备小巧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块、激光器及激光加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以及激光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散热块、激光器以及激光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散热器均需要解决散热效率低、体积大的问题。激光器的散热结构也会导致其体积较大、重量较重,不利于使用。另外,激光器内部结构及布线复杂,维修不便,且维修工时长。且激光清洗需要长时间工作,对散热要求较高,现有技术的激光器散热有待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块,解决现有散热结构散热效率低、体积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激光器,解决现有技术激光器散热以及体积和重量较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激光加工设备,解决其激光器散热以及体积和重量较大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散热块,表面设置有散热齿,所述散热块内部形成中空腔体,两端开口形成进风口和出风口,中空腔体与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气路贯通形成散热风道;所述中空腔体内设置有所述散热齿位于风道内。
进一步地,散热块上发热件安装底部位置对应的散热齿加长和/或加高至有效散热面以提高散热效率;散热块上对应非发热或低热件安装底部位置不设置散热齿或散热齿长度和/或高度相对减小;所述发热件安装底部位置对应的散热齿设置于散热块的表面与发热件安装底部位置相反;散热齿两端分别向散热块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延伸。
进一步地,散热块上发热量高的发热件安装底部位置对应的散热齿高度增加形成凸出的散热齿组;散热齿设置为一组或多组平行的散热齿组;所述散热块用作激光器内部的散热系统,用于安装激光器的发热件;所述散热块用于安装发热件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散热块的外表面用于安装发热件,相反表面为中空腔体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散热齿;所述散热块包括相对扣合的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第二散热片相对的表面设置有所述散热齿,相背离的表面分别作为散热块的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用于安装发热件;第一、第二散热片相对的表面设置的散热齿端部相对地位于风道内;散热齿为平行间隔地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散热片和/或第二散热片为平板;散热块的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平面、曲面或不规则表面;所述第一、第二散热片其中之一散热片上对应发热量高的发热件安装底部位置设置有凸出的散热齿组,另一散热片上对应非发热件安装底部位置设置为散热齿空白区;散热块的中空腔体内,所述凸出的散热齿组与所述散热齿空白区位置相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激光器,包括壳体,所述激光器还包括如上所述的散热块;散热块安装于壳体内,激光器的发热件安装于散热块上。
进一步地,散热块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设置风扇,用于向风道内进风和/或排风,散热块两端对应的激光器壳体两端的盖板上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块内的风道与盖板上的散热孔气路贯通且与外界贯通形成散热通道;散热孔的设置及排列可与风扇的位置和口径对应;风扇通过安装座安装于散热块端部;所述激光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顶部或底部外的软件主控制板、控制盒、电源座中的至少一种;软件主控制板与激光器的主控制板电连接;控制盒用于控制激光输出模块的工作;电源座内设置开关电源;电源座上设置有电源输入航插、急停按钮、启动按钮中的至少一种用于控制开关电源。
进一步地,激光器还包括安装于壳体内的电路结构和光路结构;所述发热件为电路结构和光路结构的发热元件;电路结构和光路结构安装于散热块;电路结构或光路结构中非发热或低热元件安装底部对应位置设置为散热齿空白区或设置为长度和/或高度相对减小的散热齿组;电路结构或光路结构中发热量高的发热元件安装底部对应位置设置为散热齿加长和/或加高的散热齿组;电路结构和/或光路结构中发热元件排布于进风口一端;散热块的第一散热片的一个表面作为散热板的第一表面安装电路结构的发热件,相反的背面设置有散热齿;散热块的第二散热片的一个表面作为散热块的第二表面安装光路结构的发热件,背面设置散热齿。
进一步地,光路结构的泵浦源安装于第二表面,对应相反的背面设置有凸出的散热齿组;电路结构的控制板安装于散热块的第一表面,背面对应设置一组平行的散热齿;光路结构的声光Q开关、光纤盘绕盘至少之一安装于第一散热片或第二散热片上,对应散热片背面设置散热齿空白区;光路结构和电路结构分离安装于散热块;所述电路结构的至少部分元件以电路模组的方式集中布设于散热块的第一表面,光路结构的至少部分元件以光路模组的方式集中布设于散热块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电路模组与光路模组布线互相分离;所述壳体可拆卸;所述光路结构和/或电路结构的至少部分元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激光加工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激光器,所述激光加工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激光器连接的激光输出单元。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加工设备为激光清洗设备;所述激光加工设备为便携式;所述激光加工设备还包括容纳所述激光器的背包;背包上设置背带、腰带、提手、拉杆和滚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激光加工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背包上还设置有容纳激光输出单元和/或显示屏的袋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散热块具有散热效率高、体积小的特点。使用所述散热块的激光器的体积小、重量轻、同时能有效散热。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散热块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散热片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散热片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激光器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激光器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激光器的另一视角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激光器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激光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散热块7以及应用该散热块7的激光器100(例如脉冲光纤激光器),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激光器散热效果差、体积较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器100,包括激光器主机体1、激光器主机体1的顶部设置的软件主控制板2以及控制盒3、激光器主机体1底部设置的电源座4。软件主控制板2与主机体1内部的主控制板5电连接。控制盒3用于控制激光输出模块的工作,例如控制手持激光清洗头的振镜电机工作。电源座4内设置开关电源,电源座4上设置有电源输入航插42、急停按钮43、启动按钮44(结合图7),分别控制开关电源通断电。电源座4上还设置有电源散热孔45,供开关电源散热。软件主控制板2以及控制盒3可以设置在保护罩内。
其中,激光器主机体1包括壳体10以及壳体10内的散热块7、光路结构6部件和电路结构5部件。较佳地,光路结构和电路结构的至少部分元件分属安装于散热块7的两面。具体实施例中,散热块7包括相对的两面,其中之一个面安装电路结构的至少部分元件,相对的另一个面安装光路结构的至少部分元件。当然,也可将电路结构的至少部分元件和安装光路结构的至少部分元件分离安装于散热块7的其他不同端面,不同两个端面相对或不相对。
其中壳体10,具体包括面板11、背板12、侧盖板13、14中至少之一可拆卸,拆卸壳体10内包括散热块7,将电路结构5的至少部分元件和光路结构6的至少部分元件分离,通过分属框架的两端面,可单独取出,可同时或单独检修,节省维修工时。将光路结构6和电路结构5的至少部分元件分离,光路结构6的光纤与电路结构5的电线处在不同空间,不易缠绕,更容易引导,可在较小空间内排布所需器件,实现紧凑的设计,节省激光器内空间,让激光器100更小巧。
其中,壳体10包括激光器主机体1正面和背面的面板11、背板12,相对的两端的盖板13、14如左端盖板和右端盖板,以及顶壁17和底壁18。本实施例的面板11、背板12、相对两端盖板13、14均可拆卸,可以理解,也可设置四者11-14其中之一或一个以上可拆卸。激光器主机体1的四周壳体面板11、背板12、顶壁和底壁17、18可以使用四块钣金盖板以螺丝固定从而保护内部部件。主机体1的相对两端面,具体实施例中为左右端盖板13、14上设置有散热孔130、140,散热孔的设置及排列可与端盖板13、14内风扇的位置、口径对应,例如多个散热孔排列成圆形,与风扇面积对应,多个风扇对应设置多组圆形散热孔组。两端盖板13、14通过螺丝固定。主机体1的顶壁17和底壁18,分别对应地设置所述顶部的软件主控制板2、电机控制盒3,底部的电源座4。
壳体10内设置有散热块7,电路/光学结构的部件,特别是其发热件安装于散热块7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光路结构6和电路结构5可以分属在散热块7不同侧面或者分属不同的安装区域,避免缠线,提高散热效率。
作为一种实施例,激光器100的电路结构5的至少部分元件位于散热块7的第一表面73,而光路结构6的至少部分元件位于散热块的另一个表面,例如第二表面74。这种布局使得光路结构6的元件如光纤的走线不影响电路结构5,电路结构5的电路、信号线及电气元器件等也不会划伤细小的光纤,互不干扰,还能紧凑设计,安装完成后,分别将面板11、背板12、左侧端盖板13、右侧端盖板14固定到散热块7上,实现密封四周相对密封、相对的两端及内部形成通风散热的通道。
结合参照图1-3,本实施例中散热块7,用于激光器内部发热元件的散热,还用于安装电路结构5和光路结构6。散热块7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块状结构,其内部的中空腔体72与两端开口贯通形成散热风道,两端开口分别为进风口76和出风口77。散热块的风道内设置有散热齿75。具体地,散热齿75设置于散热块的中空腔体(或风道)72的内表面,向风道内延伸。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散热块7左右相对两端面形成开口相互贯通分别作为进风口76和出风口77,前后相对两表面即第一表面73和第二表面74用于安装发热件和电路/光路结构的元器件;与第一表面73、第二表面74相反的内表面对应设置散热齿75,对应的相对的两内表面上分别设置的一组或多组散热齿,相对的散热齿之间可保留一定间隔。较佳地,散热齿相互平行,两相邻散热齿之间的间隔形成风槽,与风道的方向一致。图1-3所示的散热块7为方形,但不限于方形,其顶壁和底壁78、79与前后相对的两壁面共同围合所述中空腔体72即风道,左右两端面开口对应形成进风口76和出风口77。散热块7的外表面(第一、二表面、顶面、底面甚至左右两端面上)可根据需要设置散热齿。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散热块7包括前后两块散热片,即第一、第二散热片70、71扣合形成中空体,左右两端面开口,分别为进风口76和出风口77,与中空腔体相互贯通形成散热风道。散热片的表面设置散热齿75,第一、第二散热片70、71相对的两表面上设置的散热齿75扣合后位于风道72内,第一、第二散热片70、71扣合后,该相对的两表面作为中空腔体72的内表面,也即散热块7的内表面。第一、第二散热片70、71相背离的两表面分别对应为散热块7的第一表面73和第二表面74,用于安装发热件以及光路结构和电路结构的相关部件,第一、二表面73、74也可根据需要设置散热齿。第一、第二散热片70、71之一或二者分别设置有顶壁及底壁,扣合后形成散热块7的顶壁和底壁78、79,用于封盖散热块7的顶部及底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散热片70、71为平板,扣合后即散热块的第一、第二表面73、74为平面,用于安装固定发热件、电路/光路结构,或者表面凸出地设置一组或多组散热齿75。当然,根据需要,第一、第二散热片70、71也可为曲面或其它不规则形状,扣合形成的散热块7可以是方形块状,多边形块状、不规则形状等等。第一、第二散热片70、71之间可通过卡扣连接、卡合、紧固件如螺钉、销钉等安装在一起。
较佳地,一组或多组散热齿75平行设置,设置方向与风道方向一致,例如自进风口向出风口的方向延伸设置。保证通风前提下,散热齿75以最大长度、最大高度以获得最大散热面积为原则进行设置,结合散热块的尺寸以及发热源的安装位置进行优化设置。散热块7上对应发热源安装底部位置的散热齿可加长或加高至有效散热面以提高散热效率,非发热或低发热件安装底部对应位置可不设置散热齿或散热齿长度/高度减小。例如,第一散热片70背面的散热齿75向两端延伸,中间限定散热齿空白部分750非发热源,其对应的正面(即第一表面73)的区域可对应安装声光Q开关或光路盘等,从而形成L形排列的散热齿组。第二散热片71背面的散热齿75向两端延伸,发热量高的元件安装底部位置对应(背面)的散热齿高度较大形成凸出的散热齿组751,以利于有效散热。散热块上可以设置开槽752,以便于穿线或卡接安装相关部件。发热件或高热元件可排布于进风口一端。
在其他实施例中,散热块7也可以为一体结构,第一、第二散热片70、71扣合或对装且通过焊接、粘结为一体结构,或者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整体不可分的结构,内部为中空腔体,两端面开口与中空腔体贯通形成风道。
散热块7表面设置有散热齿,其中内表面的散热齿位于风道内。可以理解,根据散热需要,散热块7外表面未布置电路或光路结构的区域也可设置散热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散热器结构,包括上述散热块7,散热块7一端的进风口76外侧设置若干风扇8吸入冷风经散热块的风道,相对的另一端的出风口77外侧也可设置若干风扇8进行排气带走热量,最终实现良好的散热效果。风扇8通过安装座80安装于散热块7的进风口76、出风口77外侧,且气路贯通。安装座80内侧与进风口76或出风口77之间还可设置支撑框9,用于将安装座80固定于散热块7的两端,可通过紧固件如螺钉将安装座固定在散热块7的两端。安装座80为中空内外两侧贯通,外侧安装风扇8,内侧正对进风口76或出风口77。本实施例中,散热方式为风冷,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后方装设高速风扇8加强通风散热。
上述实施例的散热器结构安装于激光器主机体1内部作为激光器100的散热系统。具体地,散热器结构安装于激光器的壳体10内,散热块7的两开口端进风口76和出风口77分别对应壳体10左右两端盖板13、14。例如,风扇8以及安装座80依次组装后可拆卸地安装于散热块7的进风口76、出风口77外侧与左右端盖板13、14之间,相互间气路相通且通过两端盖板上设置的散热孔130、140与外界相通,构成激光器100的散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激光器100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第一散热片70安装有电路结构5的发热件,第二散热片71上安装有光路结构6的发热件。散热片70、71各自包括正反两表面,其中一个表面用于安装电路结构5和/或光路结构6,安装区域不设置散热齿;相反的另一个面设置散热齿。扣合时,散热片70、71带有散热齿的表面相对地扣合在一起,安装电路结构5和/或光路结构6的表面相背离。更具体地,第一散热片70的一个表面如正面(即散热板的第一表面73)安装电路结构5的发热件的位置对应作为电路安装区域,相反的背面设置有散热齿75。第二散热片71的一个表面即散热块7的第二表面74安装光路结构6的至少部分元件作为光路安装区域,背面设置散热齿75。
电路结构5包括电源线路板、主控制板中的一种或多种。光路结构6包括泵浦源、光纤盘绕盘、声光Q开关、声光驱动源等。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路结构5的控制板、信号线/电缆线、电气元件等中至少部分元件以电路模组的方式从而集中布设于散热块7的第一表面的电路安装区域;这种集中排布模组化,有效减小占用的空间,便于单独检修,且可避免绕线问题。相关电路及电气元件之间通过信号线或电缆线连接(未图示),由主控制板完成各自功能,电路和电气元件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型号和结构,在此不作赘述。
光路结构6中的至少部分元件集中排布在散热块7的第一表面73和/或第二表面74的光路安装区域;这种集中排布模组化,有效减小占用的空间,便于单独检修,且可避免绕线问题。具体地,结合激光器的空间布置,在不影响散热效率以及布线的情况下,电路结构5所在的散热块的第一表面73上可同时布设有光路结构中的一种或几种元件,以光路模组的形式集中安装于散热块第一表面73的光路安装区域。光路结构的部分元件,特别是发热元件,可以布置于散热器第二表面74。
作为一种实施例,发热源部件例如主控制板与电源线路板排列在第一散热片70的正面对应散热块的第一表面73,并列且电连接,靠近风道的进风口76和风扇8的一端布置,以利于有效带走热量同时集中布置电路结构5。光路结构的发热件泵浦源、声光驱动源也可排列在散热片70正面靠近进风口和进气风扇8的一端,例如安装于散热片71上,对应散热块的第二表面74。对于非发热源或低热源部件例如声光Q开关、光纤盘绕盘等可以集中分布于靠近出风口77一侧,安装于第一散热片70或第二散热片71上,对应于散热片背面为散热齿空白区750。可选择地,发热元件沿散热齿长度方向布置,对应散热片背面的散热齿长度可贯连两开口端面,即自进风口76延伸至出风口77,形成较长散热通道,从而有效提高散热。这种布局可提高散热效果。
其中,光路结构中的部分元件,例如光路结构中的非发热或低热元件,以光路模组的方式集中也可布设于散热块的第二表面74,集中排布模组化有效减小占用的空间,便于单独检修。光纤安装于第二表面74,与电路结构分离安装,可避免绕线问题。作为一种举例,第二散热片71背面的散热齿向两端延伸,在高热元件如泵浦源安装底部对应位置增加散热齿75高度形成一组凸出的散热齿组751(如图3),以加强散热效率。第一、二散热片组装后,散热片70的散热齿空白区750与散热片71凸出的散热齿组751位置对应。光路结构6的元件采用现有技术的结构和型号,在此不作赘述。
在具体例子中,散热块第一表面73的主要发热源电源线路板、以及主控制板的MOS管;而散热块的第二表面74主要发热源包括:泵浦源或光路结构的其它发热元件。散热块7上对应发热源安装底部位置的散热齿可加长或者加高至有效散热面以提高散热效率。例如,第一散热片70背面的散热齿75向两端延伸,中间限定空白部分750,对应第一表面73上安装的非热或低热元件如声光Q开关和/或光纤盘绕盘的安装底部,从而形成L形排列散热齿组;第二散热片71背面的散热齿75向两端延伸,泵浦源对应位置的散热齿75高度较大地形成凸出的散热齿组751,以利于有效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散热块7将光路结构6和电路结构5的进行分离,分属散热块7的两端面或两侧,且分别进行模组化,均可单独取出,可同时或单独检修,节省维修工时。光路结构6元器件的光纤与电路结构5的电线处在不同空间,不易缠绕,更容易引导,可在较小空间内排布所需器件,实现紧凑的设计,节省激光器内空间,让激光器更小巧。
本实用新型散热结构及原理是考虑到激光器整体体积及重量分部选择性重点散热,散热块合理安装光路结构/电路结构的发热件,并根据发热源来设置散热齿,同时内部形成风道,因此散热效率较高,可减小散热块的尺寸,从而减小激光器的尺寸,减轻重量且提高散热。结合两端的风扇,散热更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激光加工设备1000,该激光加工设备1000包括上述的激光器100,还包括激光输出单元300,激光输出单元300与激光器相连。对照图7-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激光加工设备1000为便携式激光加工设备,包括上述的激光器100和容纳所述激光器的背包200。背包200上可以设置背带和/或腰带和/或提手201,使用者可以通过背带和腰带201将激光器100背负在身上,或者方便手提。还可以设置拉杆202和滚轮203,从而在需要移动激光器100时,可以拉动激光器100,更加省力。参照图7,所述背包200两侧设有网状部210,以对应于激光器的散热孔45、130、140,两侧还设有可将激光器的急停按钮43、启动按钮44和电源输入航插42暴露出的孔。
参照图8,激光加工设备1000包括与所述激光器连接的激光输出单元(激光头)300和显示屏400,其中,激光头300通过波纹管500(波纹管内有光纤)与激光器100连接。相应地,所述背包200上还可以分别设置容纳激光头300和显示屏400的两个袋体600,这两个袋体600可与背包主体可拆卸连接(如通过魔术贴连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选择将袋体拆卸下来,从而可以将袋体600放在操作者可方便接触的位置。容纳激光头300的袋体可以设置在背包的侧部,容纳显示屏400的袋体也可以设置在背包的背部。
所述背包200上还可以设置密码锁,以将激光器100锁在背包内,更加安全。
所述激光器100可以通过电池供电或市电供电。所述激光加工设备1000可以用于激光清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组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组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Claims (11)

1.一种散热块,表面设置有散热齿,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内部形成中空腔体,两端开口形成进风口和出风口,中空腔体与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气路贯通形成散热风道;所述中空腔体内设置有所述散热齿位于风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块,其特征在于:散热块上发热件安装底部位置对应的散热齿加长和/或加高至有效散热面以提高散热效率;散热块上对应非发热或低热件安装底部位置不设置散热齿或散热齿长度和/或高度相对减小;所述发热件安装底部位置对应的散热齿设置于散热块的表面与发热件安装底部位置相反;散热齿两端分别向散热块两端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延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块,其特征在于:散热块上发热量高的发热件安装底部位置对应的散热齿高度增加形成凸出的散热齿组;散热齿设置为一组或多组平行的散热齿组;所述散热块用作激光器内部的散热系统,用于安装激光器的发热件;所述散热块用于安装发热件的表面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块的外表面用于安装发热件,相反表面为中空腔体的内表面设置有所述散热齿;所述散热块包括相对扣合的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所述第一、第二散热片相对的表面设置有所述散热齿,相背离的表面分别作为散热块的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用于安装发热件;第一、第二散热片相对的表面设置的散热齿端部相对地位于风道内;散热齿为平行间隔地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块,其特征在于:第一散热片和/或第二散热片为平板;散热块的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为平面或曲面;所述第一、第二散热片其中之一散热片上对应发热量高的发热件安装底部位置设置有凸出的散热齿组,另一散热片上对应非发热件安装底部位置设置为散热齿空白区;散热块的中空腔体内,所述凸出的散热齿组与所述散热齿空白区位置相对。
6.一种激光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块;散热块安装于壳体内,激光器的发热件安装于散热块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散热块的进风口和/或出风口设置风扇,用于向风道内进风和/或排风,散热块两端对应的激光器壳体两端的盖板上设置有散热孔;散热块内的风道与盖板上的散热孔气路贯通且与外界贯通形成散热通道;散热孔的设置及排列可与风扇的位置和口径对应;风扇通过安装座安装于散热块端部;所述激光器还包括设置于壳体顶部或底部外的软件主控制板、控制盒、电源座中的至少一种;软件主控制板与激光器的主控制板电连接;控制盒用于控制激光输出模块的工作;电源座内设置开关电源;电源座上设置有电源输入航插、急停按钮、启动按钮中的至少一种用于控制开关电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激光器还包括安装于壳体内的电路结构和光路结构;所述发热件为电路结构和光路结构的发热元件;电路结构和光路结构安装于散热块;电路结构或光路结构中非发热或低热元件安装底部对应位置设置为散热齿空白区或设置为长度和/或高度相对减小的散热齿组;电路结构或光路结构中发热量高的发热元件安装底部对应位置设置为散热齿加长和/或加高的散热齿组;电路结构和/或光路结构中发热元件排布于进风口一端;散热块的第一散热片的一个表面作为散热板的第一表面安装电路结构的发热件,相反的背面设置有散热齿;散热块的第二散热片的一个表面作为散热块的第二表面安装光路结构的发热件,背面设置散热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激光器,其特征在于:光路结构的泵浦源安装于第二表面,对应相反的背面设置有凸出的散热齿组;电路结构的控制板安装于散热块的第一表面,背面对应设置一组平行的散热齿;光路结构的声光Q开关、光纤盘绕盘至少之一安装于第一散热片或第二散热片上,对应散热片背面设置散热齿空白区;光路结构和电路结构分离安装于散热块;所述电路结构的至少部分元件以电路模组的方式集中布设于散热块的第一表面,光路结构的至少部分元件以光路模组的方式集中布设于散热块的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电路模组与光路模组布线互相分离;所述壳体可拆卸;所述光路结构和/或电路结构的至少部分元件可拆卸地安装于壳体内。
10.一种激光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加工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激光器,所述激光加工设备还包括与所述激光器连接的激光输出单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激光加工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加工设备为激光清洗设备;所述激光加工设备为便携式;所述激光加工设备还包括容纳所述激光器的背包;背包上设置背带、腰带、提手、拉杆和滚轮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激光加工设备还包括显示屏;所述背包上还设置有容纳激光输出单元和/或显示屏的袋体。
CN201920754010.2U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散热块、激光器及激光加工设备 Active CN209786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4010.2U CN209786418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散热块、激光器及激光加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4010.2U CN209786418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散热块、激光器及激光加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86418U true CN209786418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881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4010.2U Active CN209786418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散热块、激光器及激光加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86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43405B2 (ja) エンジン発電機
CN210840503U (zh) 一种用于功率控制器的改进型散热装置
CN208445912U (zh) 散热组件及遥控器
CN115149727A (zh) 一种发电机组散热结构及其发电机组
CN209786418U (zh) 一种散热块、激光器及激光加工设备
JP2013085398A (ja) 急速充電器
US5977644A (en) Backup power system having improved cooling airflow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JP6166743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US8922032B2 (en) Engine operating machine
CN216162110U (zh) 激光器
JP6570293B2 (ja) 盤用冷却装置
CN210536003U (zh) 多路输出激光器系统
CN112276322A (zh) 一种焊割机
CN216123388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美容仪电路板
RU36576U1 (ru) Шкаф станции управления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ями
CN212628995U (zh) 一种电气工程接线柜
CN206159076U (zh) 风扇模块及驱动器
CN215579517U (zh) 激光器及激光加工设备
CN218277503U (zh) 一种便携式控制箱
CN218498169U (zh) 一种散热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0470141U (zh) 一种z型散热扇
CN211531640U (zh) 一种射频功放模块装置
CN218109636U (zh) 一种散热性好的电焊机机壳
CN214840679U (zh) 一种信号电源一体化的电箱
CN217793313U (zh) 双手柄激光脱毛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