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7386U -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7386U
CN209767386U CN201920650100.7U CN201920650100U CN209767386U CN 209767386 U CN209767386 U CN 209767386U CN 201920650100 U CN201920650100 U CN 201920650100U CN 209767386 U CN209767386 U CN 2097673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put
load
input
voltage
du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501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国华
许国栋
李媛
邓伦博
田庆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206501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73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73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738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输入端口包括直流功率源Vin1和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直流功率源Vin2,输出端口包括负载R1和负载R2。通过控制开关管,使变换器运行于双输入双输出模式或单输入三输出模式。在双输入双输出模式,Vin1和Vin2同时为负载R1和负载R2提供能量;在单输入三输出模式,Vin1为负载R1和负载R2提供能量,Vin2吸收多余的能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率密度高及系统效率高。能够输出对称且共地的双极性电压,还能够连接三个电压等级的负载,应用范围广,可靠性高。变换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间电压关系灵活,既可升压又可降压。

Description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问题的加剧,利用太阳能、氢能、风能等新能源进行发电成为研究的热点。新能源发电系统按照是否与电网连接分为并网运行和独立运行两种运行方式,独立运行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因为其结构简单,供电质量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偏远山区、海岛、工业园区等无电网地区的供电,除此之外,独立运行的新能源发电系统也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独立LED照明系统的供电中。但是,由于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输出特性往往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不同环境条件下新能源发电系统的输出特性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因此,在独立运行的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必须配备储能单元来存储和调节电能,以满足用电负载对供电连续性和稳定性的要求。
传统的新能源发电系统均采用多个独立变换器进行电能变换,系统结构复杂,效率低,成本高,无法实现集中式控制,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效率,降低系统成本,研究者将多端口变换器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系统中,然而,现有的多端口变换器往往只包括一个负载端,仅能提供一个电压等级的直流母线,无法满足多个不同电压等级的负载同时接入系统的要求。因此,一些学者提出了具有双极性输出的新能源发电系统,能够同时输出对称的正极性电压和负极性电压。双极性新能源发电系统相比于单极性新能源发电系统具有如下优势:1)当其中一路输出无法正常工作时,另一路输出仍然能够正常工作,系统可靠性更高;2)流过地线的电流很小,且当两路负载相同时,流过地线的电流为0;3)当负载功率相等时,双极性新能源发电系统中单根母线上传输的功率是单极性新能源发电系统的一半;4)能够提供三个电压等级的输出,应用范围更广。传统的双极性电压输出的实现方式是采用隔离型的正激变换器或者反激变换器,通过共用一个变压器磁芯,进行多输出绕组绕制变压器,从而实现双极性输出,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变压器设计复杂,系统体积大,效率低。因此有必要提出基于非隔离型多端口变换器的双极性新能源发电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体积大、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该变换器能够同时输出对称且共地的双极性电压,且采用一个变换器即可实现两个功率源和多个负载同时接入系统,并能够通过相应的控制实现源和负载之间的能量管理。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包括直流功率源Vin1和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直流功率源Vin2;Vin1的正极连接到电感L1的输入端,L1的输出端连接到开关管S1的漏极和中间储能电容Cx的正极,Cx的负极连接到电感L2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2的阳极,D2的阴极连接到负载R1的输入端;Vin1的负极、S1的源极、L2的输出端和R1的输出端均连接到参考地;还包括并联到Vin1两端的输入滤波电容Cin1和并联到R1两端的输出滤波电容C1;Vin2的正极连接到二极管D3的阴极,D3的阳极连接到开关管S3的源极,S3的漏极连接到中间储能电容Cy的正极,Cy的负极连接到二极管D4的阳极和电感L3的输入端,电感L3的输出端连接到负载R2的输入端;Vin2的负极、D4的阴极和R2的输出端均连接到参考地;还包括并联到Vin2两端的输入滤波电容Cin2和并联到R2两端的输出滤波电容C2;还包括二极管D1和开关管S2,D1的阳极连接到L1的输入端,D1的阴极连接到S2的源极,S2的漏极连接到D3的阴极;S1的漏极还连接到S3的漏极。
进一步地,还包括负载R3,R3的两端分别连接到R1和R2的输入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率密度高及系统效率高。
2.能够输出对称且共地的双极性电压,还能够连接三个电压等级的负载,应用范围广,可靠性高。
3.变换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间电压关系灵活,既可升压又可降压。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的原理图。
图2是双输入双输出模式的等效电路图。
图3(a)、图3(b)分别是双输入双输出模式下的两种主要工作波形。
图4是单输入三输出模式的等效电路图。
图5是单输入三输出模式下的主要工作波形。
图6是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的一种控制方法的原理图。
图7(a)、图7(b)分别是双输入双输出模式下的两种稳态波形。
图8是单输入三输出模式下的稳态波形。
图9是双输入双输出模式下负载跳变的瞬态响应波形。
图10是单输入三输出模式下负载跳变的瞬态响应波形。
图11是在双输入双输出模式和单输入三输出模式之间切换的仿真波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该变换器能够同时接入第一功率源Vin1、第二功率源Vin2和负载,且能够输出对称且共地的双极性电压,电路器件少,功率密度高,应用范围广。
图1示出,一种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的电路原理图,包括第一功率源Vin1,第二功率源Vin2,正极性输出端口Vo1,负极性输出端口Vo2,第一输入滤波电容Cin1,第二输入滤波电容Cin2,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x,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y,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负载R1,第二负载R2。此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第三负载R3
其中,第一功率源Vin1采用光伏单元作为输入、第二功率源Vin2采用储能单元作为输入,第一负载R1、第二负载R2和第三负载R3均采用纯电阻。
第一功率源Vin1的正极与第一电感L1的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负极与参考地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x的正极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源极连接至参考地,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x的负极与第二电感L2的一端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至参考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作为变换器的正极性输出端口Vo1的正极,并与负载R1的正极连接。
第二功率源Vin2的负极连接至参考地,正极与第二开关管S2的漏极和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源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三开关管S3的源极连接,第三开关管S3的漏极与第一开关管S1的漏极和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y的正极连接,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y的负极分别与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和第三电感L3的一端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连接至参考地,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作为变换器的正极性输出端口Vo2的正极,并与负载R2的正极连接。
如果系统中设置了第三负载R3,则负载R3的两端分别连接到负载R1和负载R2的正极。
第一输入滤波电容Cin1和第二输入滤波电容Cin2分别并联至光伏输入端口和储能单元输入端口的两端;第一输出滤波电容C1和第二输出滤波电容C2,分别并联至正极性输出端口和负极性输出端口的两端。
系统中,第一功率源Vin1可以是各种能够提供直流输出的功率源,第二功率源Vin2可以是各种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储能设备。
具体应用时,为了实现严格的对称双极性输出,需要保证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均工作于电感电流连续导通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CCM),所以,L1、L2、L3均应该取较大的电感值。
为了实现严格的对称双极性输出,还需要保证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x和第二中间储能电容Cy的电压基本恒定,所以,Cx、Cy均应该取较大的电容值。
在双输入双输出模式,第三开关管S3始终关断,第一功率源Vin1和第二功率源Vin2同时为负载单元提供能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系统包括四种开关状态,分别是:状态1(S1和S2均导通);状态2(S1导通,S2关断);状态3(S1关断,S2导通);状态4(S1和S2均关断),若S1的导通占空比d1大于S2的导通占空比d2,则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依次出现状态1、状态2、状态4,若S1的导通占空比d1小于S2的导通占空比d2,则在一个开关周期内依次出现状态1、状态3、状态4。
在单输入三输出模式,第二开关管S2始终关断,仅第一功率源Vin1为负载提供能量,第二功率源Vin2吸收多余的能量,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系统包括三种开关状态,分别是:状态1(S1导通,S3关断);状态2(S1关断,S3导通);状态3(S1和S3均关断)。
图2示出,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在双输入双输出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在双输入双输出模式,光伏单元Vin1和储能单元Vin2同时为负载提供能量,开关管S3恒关断。
图3示出,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在双输入双输出模式下的主要工作波形,其中d1为开关管S1的导通占空比,d2为开关管S2的导通占空比,iL为流过电感L1的电流,vL为电感L1两端的电压,Vcx为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x两端的电压,Vcy为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y两端的电压。在双输入双输出模式,变换器可能出现两种工作状态,分别是d1>d2和d1<d2,如图3(a)和图3(b)所示。
在双输入双输出模式,根据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的伏秒平衡关系可以得到,无论是d1>d2还是d1<d2,正极性输出端电压Vo1和负极性输出端电压Vo2分别为:
上式能够看出,在双输入双输出模式下,正极性输出端电压Vo1和负极性输出端电压Vo2具有相同的幅值和相反的电压极性,且当开关管S1的导通占空比d1在0到1之间变化时,正极性端电压Vo1能够在0到正无群大之间变化,负极性端电压Vo2能够在0到负无群大之间变化。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变换器在双输入双输出模式下既能实现升压又能实现降压。
图4示出,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在单输入三输出模式下的等效电路。在单输入三输出模式,仅光伏单元为负载提供能量,储能单元吸收光伏单元产生的多余能量,开关管S2恒关断。
图5示出,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在单输入三输出模式下的主要工作波形,其中d1为开关管S1的导通占空比,d3为开关管S3的导通占空比,iL为流过电感L1的电流,vL为电感L1两端的电压,Vcx为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x两端的电压,Vcy为第一中间储能电容Cy两端的电压。
在单输入三输出模式,根据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的伏秒平衡关系可以得到正极性输出端和负极性输出端的电压为:
上式能够看出,在单输入三输出模式下,正极性输出端和负极性输出端的电压具有相同的幅值和相反的电压极性,且当开关管S1和开关管S3的导通占空比之和d1+d3在0到1之间变化时,正极性端电压Vo1能够在0到正无群大之间变化,负极性端电压Vo2能够在0到负无群大之间变化。所以,本实用新型的变换器在单输入三输出模式下既能实现升压又能实现降压。
图6示出,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的一种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功率源控制器、第二功率源控制器、输出电压控制器、模式选择电路和脉冲调制电路。在本例中,第一功率源控制器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通过采样光伏单元输入端的电压Vin1和电流Iin1进行MPPT运算,得到控制信号ve1,从而实现光伏的最大功率输出;第二功率源控制器对储能单元的电压和电流进行控制,通过采样储能单元两端的电压Vin2和充放电电流Iin2,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从而使储能单元实现过充保护和过放保护;输出电压控制器通过采样两路输出电压Vo1和Vo2,然后计算Vox=0.5*Vo1-0.5*Vo2,并将Vox与参考电压Vo_ref进行比较,从而控制输出电压恒定;模式选择电路根据输出电压控制器的输出voe的大小来确定系统的运行模式,若voe<0,则系统运行于双输出模式,若voe>0,则系统运行于双输入模式;脉冲调制电路将模式选择电路的输出与锯齿波进行比较,从而产生脉冲信号,控制开关管S1、S2和S3的导通和关断。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控制电路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唯一控制电路。
用PSIM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时域仿真分析,系统的仿真参数设置为:Cin1=Cin2=C1=C2 470μF,Cx=Cy=1000μF,L1=L2=L3=330μH,正极性输出端口电压Vo1=24V,负极性输出端口电压Vo2=-24V,储能单元电压Vin2=30V,开关频率为fs=100kHz,系统仿真结果如图7至图11所示。
图7是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在双输入双输出模式下的开关驱动信号、电感L1的电流iL和电感两端电压vL的稳态波形,其中图7(a)为d1>d2的稳态波形,图7(b)为d1<d2的稳态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图8是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在单输入三输出模式下的开关驱动信号、电感L1的电流iL和电感两端电压vL的稳态波形,从图中可以看出,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一致。
图9是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在双输入双输出模式下负载跳变的瞬态响应波形,此时光伏的输出最大功率为75W,初始时刻,光伏组件以最大功率输出,负载消耗功率为100W,储能单元提供的功率为25W,在0.1s时负载功率由100W增大为150W,储能单元提供的功率突变为75W,在0.15s时负载功率由150W减小至100W,系统运行情况与初始状态一致。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负载发生变化时,正极性输出端电压和负极性输出端电压均保持恒定。
图10是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在单输入三输出模式下负载跳变的瞬态响应波形,此时光伏的输出最大功率为125W,初始时刻,光伏组件以最大功率输出,负载消耗功率为100W,储能单元吸收的功率为25W,在0.1s时负载功率由100W减小为50W,储能单元吸收的功率突变为75W,在0.15s时负载功率由50W增加至100W,系统运行情况与初始状态一致。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负载发生变化时,正极性输出端电压和负极性输出端电压均保持恒定。
图11是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在单输入三输出模式和双输入双输出模式之间切换的仿真波形,初始时刻,光伏以125W的最大功率输出,负载消耗功率为100W,储能单元吸收的功率为25W,系统工作于单输入三输出模式,在0.1s时光伏的最大输出功率从125W突变为50W,光伏的输出功率大于负载需求的功率,为了保证系统正常工作,系统运行模式切换至双输入双输出模式,储能单元提供的功率为50W,在0.15s时,光伏的最大输出功率从50W突变为125W,系统运行情况与初始状态一致。
根据上述理论分析及仿真能够看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功率密度高、系统效率高的优势,能够输出对称且共地的双极性电压,能够连接至少三个电压等级的负载,应用范围广,可靠性高,且开关器件少,能够实现集中式控制,使得控制电路的设计更简单,变换器的输入和输出端口间电压关系灵活,既可升压又可降压。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变换器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Claims (2)

1.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直流功率源Vin1和具有充电和放电功能的直流功率源Vin2
Vin1的正极连接到电感L1的输入端,L1的输出端连接到开关管S1的漏极和中间储能电容Cx的正极,Cx的负极连接到电感L2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2的阳极,D2的阴极连接到负载R1的输入端;Vin1的负极、S1的源极、L2的输出端和R1的输出端均连接到参考地;还包括并联到Vin1两端的输入滤波电容Cin1和并联到R1两端的输出滤波电容C1
Vin2的正极连接到二极管D3的阴极,D3的阳极连接到开关管S3的源极,S3的漏极连接到中间储能电容Cy的正极,Cy的负极连接到二极管D4的阳极和电感L3的输入端,电感L3的输出端连接到负载R2的输入端;Vin2的负极、D4的阴极和R2的输出端均连接到参考地;还包括并联到Vin2两端的输入滤波电容Cin2和并联到R2两端的输出滤波电容C2
还包括二极管D1和开关管S2,D1的阳极连接到L1的输入端,D1的阴极连接到S2的源极,S2的漏极连接到D3的阴极;
S1的漏极还连接到S3的漏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端口变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载R3,R3的两端分别连接到R1和R2的输入端。
CN201920650100.7U 2019-05-08 2019-05-08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7673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0100.7U CN209767386U (zh) 2019-05-08 2019-05-08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50100.7U CN209767386U (zh) 2019-05-08 2019-05-08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7386U true CN209767386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61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50100.7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767386U (zh) 2019-05-08 2019-05-08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738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1625A (zh) * 2019-05-08 2019-07-26 西南交通大学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87516A (zh) * 2021-01-25 2021-05-11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中心抽头变压器的四端口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61625A (zh) * 2019-05-08 2019-07-26 西南交通大学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0061625B (zh) * 2019-05-08 2023-10-20 西南交通大学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87516A (zh) * 2021-01-25 2021-05-11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中心抽头变压器的四端口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2787516B (zh) * 2021-01-25 2022-04-26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中心抽头变压器的四端口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36459B (zh) 一种用于光伏储能系统的三端口Boost集成式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0212842B (zh) 一种用于光伏储能系统的三端口集成式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02882370A (zh) 双向双输入buck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CN110912245B (zh) 一种三端口集成式光伏储能变换器
CN108512430A (zh) 一种zvzcs全桥三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3269157A (zh) 双向双输入sepic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CN103904891A (zh) 一种双输入buck直流变换器及其控制系统
CN103441674A (zh) 双向双输入cuk/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CN209767386U (zh)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
CN103312168A (zh) 双向双输入zeta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CN115411768A (zh) 一种基于部分功率变换的四端口能量路由拓扑及控制策略
CN104578781A (zh) 一种光-蓄联合供电双输入buck电路
CN113193755B (zh) 一种基于拓扑集成的多端口变换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3441671A (zh) 双向双输入zeta/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CN103390999A (zh) 双向双输入buckboost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CN103296879A (zh) 双向双输入cuk直流变换器及其功率分配方法
CN102545637B (zh) 升降压式副边调整三端口直流变换器
CN112787516B (zh) 基于中心抽头变压器的四端口变换器及控制方法
CN110061625B (zh) 具有双极性输出的四端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5934729U (zh) 一种新型宽输入范围三端口变换器
CN216625586U (zh) 一种宽范围输入非隔离三端口dc-dc变换器
CN214674892U (zh) 一种高增益三端口dc/dc变换器
CN114696616A (zh) 基于差分连接的三端口高增益升压dc/dc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05025B (zh) 一种高增益dc-dc开关变换器
CN111010031B (zh) 一种改进型高增益Boost-Sepic变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1020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