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6304U - 一种电气开关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气开关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6304U
CN209766304U CN201920777310.2U CN201920777310U CN209766304U CN 209766304 U CN209766304 U CN 209766304U CN 201920777310 U CN201920777310 U CN 201920777310U CN 209766304 U CN209766304 U CN 2097663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sh rod
frame
seesaw
contact plat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773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中会
马晓轩
卢迪
林锋
陈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SUPU ELECTR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SUPU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SUPU ELECTR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SUPU ELECTR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773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63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63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63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开关器,涉及电气开关技术领域。所述电气开关器包括:支撑架,固定有静触点机构;触板架,能够移动并固定有动触点机构;推杆,置于所述支撑架处并能够移动,所述触板架位于所述推杆的后侧;以及跷板,包括绕其支点摆动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推杆的前侧并被所述推杆按压,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推杆后侧并推动所述触板架移动,以使所述动触点机构与所述静触点机构分离。相对于现有技术,所述电气开关器确保执行直接断开操作的跷板机构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气开关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开关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气开关器。
背景技术
电气开关器,例如行程开关器、按钮开关、微动开关器或转换开关器,经常发生过载、短路并产生熔焊现象,即电气开关器的静触点机构的静触头和动触点机构的动触头熔焊在一起,其中行程开关器的熔焊现象更为严重,如果无法使触点断开,会使电路无法正常断开而影响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更有甚者发生安全事故。
此时要断开电路,便需要进行直接断开操作。直接断开操作指电气开关器的操动器通过无弹性部件(即不采用弹簧)做规定的动作直接使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通常使用跷板执行该动作,而现有的跷板可靠性差,往往在动触头与静触头发生熔焊的情况下无法将其分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要解决:执行直接断开操作的跷板机构可靠性差,以及跷板在电气开关器中装配不便等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气开关器,包括:
支撑架,固定有静触点机构;
触板架,能够移动并固定有动触点机构;
推杆,置于所述支撑架处并能够移动,所述触板架位于所述推杆的后侧;以及
跷板,包括绕其支点摆动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推杆的前侧并被所述推杆按压,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推杆后侧并推动所述触板架移动,以使所述动触点机构与所述静触点机构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端到所述支点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支点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跷板包括连接臂及两个相并行的支臂,所述支臂包括有两个端部并分别对应形成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所述连接臂将所述第一端处的两个所述支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外的一侧表面形成向其内凹陷的凹腔,所述凹腔的两相对侧壁分别开设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支撑架外的一侧表面连通;
所述跷板的支点形成两个转轴并分别固定于一个所述支臂,所述转轴一一对应的置于所述凹槽中,所述推杆置于两个所述支臂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触板架的第一侧面与所述推杆相对设置,所述触板架的两个第二侧面与所述触板架的第一侧面的两个相交处分别形成一凹陷部,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凹陷部中。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内装有两个呈间隙布置的所述静触点机构,所述支撑架内形成有容放空间,所述第一端处于所述容放空间内,所述容放空间、所述跷板、所述推杆及所述触板架依次置于两个所述静触点机构之间。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支点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所述跷板呈向下凹陷的弯钩状臂体,所述第二端呈向上凸起的钩尖部,所述推杆推动所述第一端时,所述钩尖部推动所述触板架。
进一步地,所述电气开关器还包括第一导向机构,所述第一导向机构分别形成于所述推杆与所述触板架,所述第一导向机构用于引导所述触板架上下移动;
并且/或者,所述电气开关器还包括第二导向机构,所述第二导向机构分别形成于所述推杆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二导向机构用于引导所述推杆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推杆与所述触板架通过弹片连接,所述推杆与所述支撑架通过弹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气开关器为行程开关器、按钮开关器、微动开关器或转换开关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至少在于,本实用新型中使跷板的长度从推杆的前侧一直延伸到推杆后侧并能够与触板架接触,而支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靠近触板架设置;从而使第一端到支点之间的力臂更长,而因此可以对触板架施加更大的力臂,以确保动触点机构与静触点机构分开,从而确保执行直接断开操作的跷板机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由于电气开关器的组装装配,由于电气开关器体积小,并且其内部零部件非常多,而本实施方式中跷板要同时与支撑架、推杆及触板架配合,这给装配生产带来巨大挑战。
为此,利用两个支臂及一个连接臂的结构特点,并利用凹槽开设的位置,使得转轴很容易的从支撑架外的一侧表面进入凹槽内,而完整跷板的定位及装配,通常推杆与触板架固定在一起,这样再将推杆及触板架依次置于两个支臂之间,从而使跷板、推杆及触板架方便装配,大幅度提高了电气开关器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气开关器的第一示意性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跷板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气开关器的第二示意性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跷板与所述推杆及所述触板架相配合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气开关器的第三示意性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电气开关器的第四示意性立体图;
图7为图6中的P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跷板;111转轴;120支臂;130连接臂;200推杆;210推臂;300触板架;310动触点机构;311动触头;321第一侧面;322第二侧面;323凹陷部;400支撑架;403凹腔;404凹槽;410静触点机构;411静触头;420容放空间;501弹片;502弹簧;510第一导向机构;511第一凸起部;512第一导向槽;520第二导向机构;521第二凸起部;522第二导向槽;530操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参见图1至图7,本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气开关器,包括:支撑架400、触板架300、跷板100以及推杆200。支撑架400装有静触点机构410,支撑架400内形成容放空间420;触板架300装有动触点机构310,触板架300可以置于支撑架400内并能够移动,触板架300还可以邻近支撑架400设置,以使动触点机构310与静触点机构410接触或分离。例如,触板架300可以相对支撑架400上下往复移动,而使动触点机构310的动触头311与静触点机构410的静触头411接触或分离。另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跷板100的作用同杠杆相同,具有绕其支点摆动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跷板100的支点置于支撑架400内,第一端置于容放空间420中,并处于推杆200的前侧,也就是说第一端处于推杆200的前侧,第二端可以置于触板架300处并推动触板架300移动;推杆200置于支撑架400内并能够移动,如相对支撑架400上下往复移动,触板架300置于推杆200后侧,推杆200推动第一端移动,例如推杆200形成有推臂210,推臂210推动第一端移动。
其工作过程是,电气开关器的操作杆530被人为或运行装置触碰后,推动推杆200移动,同时推臂210推动第一端摆动,当第一端被推臂210推动到极限位置时候同容放空间420得侧壁贴靠,通过杠杆作用而使第二端翘起,从而推动触板架300移动,并使动触点机构310的动触头311与静触点机构410的静触头411分离,该过程是实现“背景技术”中的“直接断开操作”。
相反的,而触板架300的复位使动触点机构310的动触头311与静触点机构410的静触头411接触,则是依靠电气开关器内安装的弹性部件,尤其是行程开关器内,以在操作杆530与推杆200分离后,弹性部件使推杆200及触板架300分别复位,从而使动触头311与静触头411保持接触。推杆200及触板架300分别复位的过程将在本实施方式的后文中尽可能地详尽说明,在此不再绕述。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对现有的电气开关器的跷板100进行分析后发现,造成执行直接断开操作的跷板100机构可靠性差的主要原因在于,现有跷板100的两端仅分别设置在推杆200与触板架300处,并通过推杆200下压而使触板架300抬起,使得跷板100端部到其支点之间的力臂长度更为短小,使得在执行直接断开操作过程中,推杆200对跷板100的端部无法形成有效的推顶力矩,才导致执行直接断开操作的跷板100机构可靠性差。
为此,本实用新型增大跷板100的长度,使跷板100的长度从推杆200的前侧一直延伸到推杆200后侧并能够与触板架300接触,而支点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靠近触板架300设置;从而使第一端到支点之间的力臂更长,而因此可以对触板架300施加更大的力臂,以确保动触点机构310与静触点机构410分开,从而确保执行直接断开操作的跷板100机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第一端到支点的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端到支点的长度。
充分利用杠杆原理,使支点尽可能的靠近触板架300,从而增大推臂210对跷板100的力臂。
进一步地,跷板100包括连接臂130及两个相并行的支臂120,支臂120包括有两个端部并分别对应形成第一端及第二端,连接臂130将第一端处的两个支臂120连接。
可以使推杆200和触板架300的至少一部分保持于两个支臂120之间,虽然支撑架400内形成容放空间420,但是跷板100的力臂如何绕过推杆200并对触板架300作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之所以将跷板100的长度限定为推杆200与触板架300之间,主要是因为现有的跷板100呈板状,而板状很难实现绕过推杆200而对触板架300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增加跷板100长度的困难程度。
而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利用容放空间420的同时,通过将跷板100结构改造为两个支臂120及一个连接臂130,并使推杆200置于两个支臂120之间,从而巧妙的使跷板100绕过推杆200后对触板架300进行作用,从而既实现了杠杆作用,又解决了推杆200的阻隔问题,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进一步地,支撑架400外的一侧表面形成向其内凹陷的凹腔403,凹腔403的两相对侧壁分别开设凹槽404,凹槽404与支撑架400外的一侧表面连通;
跷板100的支点形成两个转轴111并分别固定于一个支臂120处,转轴111一一对应的置于凹槽404中,推杆200保持于两个支臂120之间。
由于电气开关器的组装装配,由于电气开关器体积小,并且其内部零部件非常多,而本实施方式中跷板100要同时与支撑架400、推杆200及触板架300配合,这给装配生产带来巨大挑战。
为此,利用两个支臂120及一个连接臂130的结构特点,并利用凹槽404开设的位置,使得转轴111很容易的从支撑架400外的一侧表面进入凹槽404内,而完成跷板100的定位及装配,通常推杆200与触板架300固定在一起,这样再将推杆200及触板架300依次置于两个支臂120之间,从而使跷板100、推杆200及触板架300方便装配,大幅度提高了电气开关器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触板架300的第一侧面321与推杆200相对设置,触板架300的两个第二侧面322与触板架300的第一侧面321的两个相交处分别形成一凹陷部323,第二端处的两个支臂120置于凹陷部323中,也就是说第二端位于凹陷部323中。
使用时,跷板另一端130通过推顶触板架300的凹陷部323壁体从而使触板架300移动,并且跷板100的另一端置于凹陷部323中可以缩小跷板另一端130占用的触板架300外部的空间,使触板架300、支撑架400及跷板100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凑,节约更多的空间。
进一步地,支撑架400内装有两个静触点机构410,容放空间420、跷板100、推杆200及触板架300依次置于两个静触点机构410之间,优选地,两个静触点机构410的长边相邻并呈间距设置,容放空间420、跷板100、推杆200及触板架300依次沿着静触点机构410的长边方向置于两个静触点机构410之间。
对于行程开关器,每个静触点机构410往往固定有一个静触头411,而静触头411往往成对使用,也就是说往往使用两个构或四个静触点机。同时,为了保证静触头411的正常使用,使静触点机构410呈间距布置,这样造成静触点机构410之间的空间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空间浪费。另一方面,由于电气开关器的外壳型号为国家规定的标准型号,例如行程开关器,使得该外壳内的空间有限,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跷板长度才维持在很短的范围,为此,可以使两个静触点机构410之间的空间形成为容放空间420,并配合跷板100的结构,而使推杆200及触板架300置于两个支臂120之间,从而既实现了对两个静触点机构410之间空间的充分利用,又充分延长了跷板100的长度而利于杠杆效应的使用。
进一步地,位于支点与第二端之间的跷板100呈向下凹陷的弯钩状臂体,第二端呈向上凸起的钩尖部,推杆200推动第一端时,钩尖部推动所述触板架300。
由于弯钩状的结构实质为拱形结构,而拱形结构具有抗变形能力强,可以承受更多作用力的特点,因此位于支点与第二端之间的跷板100呈向下凹陷的弯钩状臂体,可以增强跷板100的结构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跷板100的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地,电气开关器还包括第一导向机构510,第一导向机构510分别形成于推杆200与触板架300,第一导向机构510用于引导触板架300上下移动;
并且/或者,电气开关器还包括第二导向机构520,第二导向机构520分别形成于推杆200与支撑架400,第二导向机构520用于引导推杆200上下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使用的“并且/或者”是指电气开关器还包括第一导向机构510及第二导向机构520,或者电气开关器仅包括第一导向机构510及第二导向机构520中的一个。
第一导向机构510包括第一凸起部511及第一导向槽512;第一凸起部511形成于推杆200,第一导向槽512形成于触板架300,第一导向槽512沿着竖向延伸,第一凸起部511置于第一导向槽512中并沿其延伸方向上下移动。
第二导向机构520包括第二导向槽522及第二凸起部521,第二导向槽522形成推杆200处并沿着竖向延伸,推杆200置于支撑架400中,支撑架400内形成有第二凸起部521,第二凸起部521能够保持于第二导向槽522中并沿其延伸方向发生相对移动。
进一步地,推杆200与触板架300通过弹片501连接,推杆200与支撑架400通过弹簧502连接。
前述中提及的“推杆200及触板架300分别复位的过程”在此进行说明,通过弹片501的作用使推杆200被操作杆530下压后而使触板架300升起,动触头311与静触头411分离,而在操作杆530消除对推杆200的下压后,推杆200底部与支撑架400连接的弹簧502将推杆200顶起,而弹片501再次动作,使触板架300降下,动触头311与静触头411保持接触,这也是电气开关器,尤其是行程开关器的正常使用过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知晓的,对此不再过多绕述。
进一步地,电气开关器可以是行程开关器、按钮开关器、微动开关器或转换开关器。优选地,电气开关器为行程开关器。
由于各种电气开关器均安装有动触头与静触头,动触头与静触头可能发生熔焊在一起,并且大部分电气开关器的外形尺寸均具有国家规定的标准,使得这些电气开关器的内部空间受限,因此在这些电气开关器需要确保“直接断开操作”的可靠性并同时不影响电气开关器的外形尺寸以符合国家规定要求时,便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开关器。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气开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架(400),固定有静触点机构(410);
触板架(300),能够移动并固定有动触点机构(310);
推杆(200),置于所述支撑架(400)处并能够移动,所述触板架(300)位于所述推杆(200)的后侧;以及
跷板(100),包括绕其支点摆动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推杆(200)的前侧并被所述推杆(200)按压,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推杆(200)后侧并推动所述触板架(300)移动,以使所述动触点机构(310)与所述静触点机构(410)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到所述支点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到所述支点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开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跷板(100)包括连接臂(130)及两个相并行的支臂(120),所述支臂(120)包括有两个端部并分别对应形成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所述连接臂(130)将所述第一端处的两个所述支臂(12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开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00)外的一侧表面形成向其内凹陷的凹腔(403),所述凹腔(403)的两相对侧壁分别开设凹槽(404),所述凹槽(404)与所述支撑架(400)外的一侧表面连通;
所述跷板(100)的支点形成两个转轴(111)并分别固定于一个所述支臂(120),所述转轴(111)一一对应的置于所述凹槽(404)中,所述推杆(200)置于两个所述支臂(12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开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板架(300)的第一侧面(321)与所述推杆(200)相对设置,所述触板架(300)的两个第二侧面(322)与所述触板架(300)的第一侧面(321)的两个相交处分别形成一个凹陷部(323),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凹陷部(323)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00)内装有两个呈间隙布置的所述静触点机构(410),所述支撑架(400)内形成有容放空间(420),所述第一端处于所述容放空间(420)内,所述容放空间(420)、所述跷板(100)、所述推杆(200)及所述触板架(300)依次置于两个所述静触点机构(41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气开关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支点与所述第二端之间的所述跷板(100)呈向下凹陷的弯钩状臂体,所述第二端呈向上凸起的钩尖部,所述推杆(200)推动所述第一端时,所述钩尖部推动所述触板架(300)。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开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开关器还包括第一导向机构(510),所述第一导向机构(510)分别形成于所述推杆(200)与所述触板架(300),所述第一导向机构(510)用于引导所述触板架(300)上下移动;
并且/或者,所述电气开关器还包括第二导向机构(520),所述第二导向机构(520)分别形成于所述推杆(200)与所述支撑架(400),所述第二导向机构(520)用于引导所述推杆(200)上下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开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杆(200)与所述触板架(300)通过弹片(501)连接,所述推杆(200)与所述支撑架(400)通过弹簧(50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开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开关器为行程开关器、按钮开关器、微动开关器或转换开关器。
CN201920777310.2U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电气开关器 Active CN2097663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7310.2U CN209766304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电气开关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77310.2U CN209766304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电气开关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6304U true CN209766304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61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77310.2U Active CN209766304U (zh) 2019-05-28 2019-05-28 一种电气开关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63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416594Y (zh) 水平触动开关
CN209766304U (zh) 一种电气开关器
CN112017899A (zh) 一种电气开关器
CN201117510Y (zh) 微型按钮开关
CN107749363B (zh) 一种微小开关
US20130327622A1 (en) Micro-switch provided labor-saving switching
JP2017157552A (ja) スイッチ
CN212209284U (zh) 带锁按钮开关
CN201984996U (zh) 按键结构及键盘
CN209561248U (zh) 一种集成开关
CN209249396U (zh) 一种双触头操作机构
CN109411276B (zh) 一种微动开关
CN215069850U (zh) 一种断路器辅助触点
CN202633124U (zh) 机械式自复位开关
CN217086433U (zh) 一种微型开关
CN217114258U (zh) 一种断路器的辅助开关
CN216528541U (zh) 一种按钮开关
CN220796488U (zh) 一种微动开关
CN212010817U (zh) 一种立式吸尘器的开关机构
CN201773733U (zh) 按键结构
CN110155406A (zh) 用于捆扎机器人的杆结构、绑扎机器人
CN217641081U (zh) 镂空接触片及带有该镂空接触片的键盘开关
CN101329959B (zh) 可一次实现单击或双击的按键机构
CN219658561U (zh) 一种微动开关
CN211628936U (zh) 一种多负载微动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