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59152U - 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59152U
CN209759152U CN201920230395.2U CN201920230395U CN209759152U CN 209759152 U CN209759152 U CN 209759152U CN 201920230395 U CN201920230395 U CN 201920230395U CN 209759152 U CN209759152 U CN 209759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pin
water
resisto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3039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珂
白玲秀
王海时
占佳锋
祝小龙
唐俊豪
马颖婷
田昌军
叶琳娜
邓娟
张金伟
王雪
赵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ux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023039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59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59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591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中控模块、无线数传模块模块和电源模块。将该控制电路用于净水装置,用户可以实时监控水质并对水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智能净水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我国水污染事件高发,饮用水源地水质不安全涉及的人口约1.4 亿人。水污染情况的触目惊心,让普通居民对安全饮用水的需求日趋强烈,家装净水器也就显得非常必要,净水器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常用的家用电器。
随着家用电器具有的功能越来越细节化,家用电器通常需要集成简单的控制按钮或者配备对应的控制器以控制家用电器的各种功能。如照明设备的控制器可以对照明设备进行多阶调光控制,空调设备的控制器可以对空调进行空气净化,加热,降温等多种功能的控制。随着普通家庭使用这种多功能家电种类的增多,每个家电都配备一个单独的控制器显然是繁琐而不便利的。因此,有必要采用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该智能家居系统对系统中的各个电器(包括但不限于智能净水器)的工作状态进行监视和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前面描述的一个问题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用户可以实时监控水质并对水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中控模块、无线数传模块模块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检测模块通过放置在净水装置水环路中的探头生成表征水质情况的信号并传输到中控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包括进水控制电路和冲洗控制电路,进水控制电路耦接于中控模块接收进水指令信号并生成进水控制信号以控制进水电磁阀,充水控制电路耦接于中控模块以接收冲洗指令信号并生成充水控制信号以控制充水电磁阀;中控模块用以接受监测模块发出的信息并产生控制指令;无线数传模块将单片机中的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通信设备;以及电源模块用以为控制电路供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将根据以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1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 的模块示意图。
图2给出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从客户端通过通讯设备读取第一电器工作状态时的流程图。
图3给出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从客户端发送指令通过通讯设备控制第一电器的流程图。
图4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器是净水装置时净水装置的结构图。
图5给出了净水装置工作时水的流通路径。
图6给出了图4所示净水装置的功能模块图200。
图7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控制电路700的模块示意图。
图8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检测模块800的电路图。
图9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报警模块的电路图。
图10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磁阀控制模块的电路图。
图11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WIFI模块的电路图。
图12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NBIOT模块的电路图。
图13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SIM卡模块的电路图。
图14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电路图。
图15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摸按键模块的电路图。
图16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的电路图。
图17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中控模块的电路图。
附图没有对实施例的所有电路或结构进行显示。贯穿所有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描述中,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描述了大量的细节。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为了清晰明了地阐述本实用新型,本文简化了一些具体结构和功能的详细描述。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已经详细描述过的类似的结构和功能,在其它实施例中不再赘述。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术语是结合具体的示范实施例来一一描述的,但这些术语不应理解为局限于这里阐述的示范实施方式。
图1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 的模块示意图。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包括用户端,云服务器,通讯设备以及第一电器。其中用户端是便携式智能设备,用户在用户端接收表征第一电器的工作状态的数据并发送指令以控制第一电器。在一实施例中,用户端是手机。云服务器用于存储用户端发送的指令和通讯设备传输的数据。通讯设备具有广域网功能,所述通讯设备既可以与第一电器之间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输,也可以和云服务器之间进行数据和指令的传输。在一实施例中,通讯设备包括NBIOT模块,所述NBIOT模块的型号为NBX01型。在另一实施例中,通讯设备包括GPRS模块。第一电器是集成有无线数传模块的家用电器。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器是集成有无线数传模块的纯水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器是集成有无线数传模块的空调。在一实施例中,无线数传模块包括WIFI模块,在另一实施例中,无线数传模块包括433M模块。在一实施例中,WIFI模块的型号为ESP8266-ESP-12F。此处需要说明的是,通讯设备可以集成在第一电器中。
如图1所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既可以从客户端通过通讯设备读取第一电器的工作状态也可以从客户端发送指令通过通讯设备控制第一电器。图2给出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从客户端通过通讯设备读取第一电器工作状态时的流程图。从客户端通过通讯设备读取第一电器工作状态的流程包括步骤T1-T3。在步骤T1:第一电器将表征自身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到通讯设备。在步骤T2: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表征第一电器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在步骤T3: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用户端。
图3给出了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从客户端发送指令通过通讯设备控制第一电器的流程图。从客户端通过通讯设备发送指令控制第一电器的流程包括步骤S1-S3。步骤S1:用户端将指令发送到云服务器。步骤S2: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指令传输到通讯设备。步骤S3: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指令传输到第一电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电器和/或第三电器,其中第二电器和/或第三电器也是集成有无线数传模块的家用电器。其中客户端与第二电器和/或第三电器之间的数据和指令的传输与第一电器相类似,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图4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一电器是净水装置时净水装置的结构图。净水装置包括第一滤芯F1,电导探头12,温度探头13,第二滤芯F2,进水电磁阀14,水泵15,第三滤芯F3,冲洗电磁阀16,压力开关18,储水部件以及第四滤芯F4,其具体连接方式如图4所示。其中第一滤芯F1采用聚丙烯熔喷膜,第二滤芯F2 采用烧结活性炭,第三滤F3采用反渗透膜,第四滤芯F4采用活性炭。电导探头12和温度探头13放在第一滤芯F1和第二滤芯F2之间用于检测探头所在位置水的电导和温度并生成电导信号和温度信号。由于水的电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同时检测温度用于校正电导信号。图4所示结构的净水装置还包括单片机,用于控制净水装置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
下面结合图4中净水装置的结构对净水装置的净水工作流程进行说明:净水装置开机时,单片机发出进水指令信号和冲洗指令信号以控制进水电磁阀14与冲洗电磁阀16同时导通,对第一滤芯F1和第二滤芯F2进行冲洗。单片机控制进水电磁阀14和冲洗电磁阀16导通一段时间后,单片机控制冲洗指令信号从第一状态跳变到第二状态以关闭冲洗电磁阀16,进水电磁阀14持续打开。此时,输入水源经过第一滤芯F1,第二滤芯F2,再到净水电磁阀12,水泵15到达第三滤芯F3,第三滤芯F3对输入水源进行过滤分离后得到初级净水和废水,其中初级净水注入储水部件,废水注入废水口。
单片机根据储水部件中的储水量控制净水模式是否进行,当储水部件中的储水量大于预设值时,压力开关18生成的压力信号处于第一状态,水泵15停止工作,净水模式不进行。此时,储水部件中的初级净水流经第四滤芯F4到出水口供用户使用。当储水部件中的储水量小于预设值时,压力开关18生成的压力信号处于第二状态,水泵15工作,净水模式持续进行。此时,储水部件中的初级净水和净水模式提供的初级净水共同流经第四滤芯F4到供水口供用户使用。
图5给出了净水装置工作时水的流通路径。如图5所示,输入水源流经第一滤芯F1,依次流经第二滤芯F2,进水电磁阀14,水泵15,到达第三滤芯F3。第三滤芯F3对输入水源进行过滤分离后得到初级净水和废水,其中废水通过冲洗电磁阀16流进废水口,初级净水通过流到储水部件以及第四滤芯F4。
图6给出了图4所示净水装置的功能模块图200。下面结合图4 净水装置的结构图对图6所示的功能模块图200进行说明。净水装置包括水质检测模块21,开关模块22,电磁阀控制模块24,无线数传模块23以及单片机。水质检测模块21通过放置在净水装置水环路中的探头生成表征水质情况的信号并传输到单片机。水质检测模块21 包括电导探头12,温度探头13以分别生成电导信号TDS和温度信号 TEMP并传输到单片机。在一些实施例中,水质检测模块21还包括流量探头以生成流量信号LF并传输到单片机。开关模块22检测储水部件的储水量生成压力信号P并传输到单片机中,单片机进一步根据压力信号P控制净水模式的开启和关闭。如图4所示,净水装置包括进水电磁阀14和冲洗电磁阀16,单片机分别发送进水指令信号 D1和冲洗指令信号D2到电磁阀控制模块24以控制进水电磁阀14 和冲洗电磁阀16的导通和关断。
综上所述,单片机既可以接收水质检测模块21和开关模块22生成的信号,并据此生成一系列的控制信号控制净水装置的工作,也可以通过内部编程生成一系列的控制信号控制净水装置的工作。在一实施例中,单片机的型号为STM32型。
无线数传模块23一方面将单片机中的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通信设备,从而将表征净水装置的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使得用户可以在客户端接收到表征净水装置工作状态的数据。例如可以将电导信号TDS和温度信号TEMP传输到用户端从而让用户了解净水装置的水质情况。无线数传模块23另一方面将用户端的指令传输到通信设备,使得用户可以在客户端控制净水装置的工作。例如可以从用户端发送开机指令控制净水装置开机。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净水装置还包括按键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按键模块通常和显示模块共同作用,按键模块发送第一按键信号K1和第二按键信号K2到单片机以控制显示模块显示不同的信息。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净水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当单片机接收到的特定检测信号达到预设值时,报警模块输出报警信号A1 控制净水装置发出警报。例如当设置在第一滤芯F1和第二滤芯F2 之间流量探头生成的流量信号LF达到单片机设定的预设值后,报警模块输出报警信号A1控制净水器发生警报以提示更换滤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智能家居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智能家居系统包括用户端,云服务器,通讯设备以及集成有无线数传模块的第一电器,所述控制方法既可以将表征第一电器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到用户端,也可以从用户端发送指令以控制第一电器,其中将表征第一电器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到用户端包括:第一电器将表征自身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到通讯设备;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表征第一电器工作状态的数据传输到云服务器;以及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用户端;其中从客户端发送指令以控制第一电器包括:用户端将指令发送到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接收到的指令传输到通讯设备;以及通讯设备将接收到的指令传输到第一电器。在一实施例中,通讯设备集成在第一电器中。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器是净水装置。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饮水机控制电路700的模块示意图。控制电路700包括检测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触摸按键模块、显示模块、报警模块、中控模块、无线数传模块、电源模块。在一个实施例中,无线数传模块包括NBIOT模块或433模块。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电路700还包括通信模块,包括WIFI模块和 /或SIM卡模块。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检测模块800的电路图,其中检测模块包括包括漏水检测电路(图8A)、电导检测电路(图 8B)、温度检测电路(图8C)、电源电压检测电路(图8D)和流量检测电路(图8E),各个电路检测饮水机的工作状态并生成表征工作状态的信号。漏水检测电路检测包括漏水检测探头,其检测漏水探头所在位置是否漏水并生成表征是否漏水的信号TL到中控模块。电导检测电路包括电导探头,电导探头检测所在位置水的电导值并生成表征水质情况的电导信号TDS到中控模块。温度检测电路具有温度探头,温度探头检测所在位置水的温度值并生成温度信号VTE到中控模块中。因电导信号TDS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通常需要用温度信号VTE对电导值进行校正。电源电压检测电路检测系统电压IN的值是否为设定值并生成系统电压指示信号PWRD到中控模块中。在一实施例中,检测模块还包括流量检测电路,流量检测电路包括流量探头,流量探头检测所在位置水的流量并生成流量信号TLLJ到中控模块。
图8A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的漏水电路图。漏水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以及漏水探头T1,其连接方式如图8A所示。第一电阻R1具有两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第一电源VDD1。第二电阻R2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二端耦接于参考地GND。第三电阻R3和温度探头T1均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三电阻 R3的第一端耦接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第二端耦接于漏水探头 T1的第一端。漏水探头T1的第二端耦接于参考地GND。第一电容 C1并联耦接于第二电阻R2的两端。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公共端输出漏水信号TL。
图8B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的电导检测电路图。电导检测电路包括第二电导探头T2和第三电导探头T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二电容C2和第三电容 C3。其中第二电导探头T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输出第六信号PA6,第二端耦接于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并在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输出第五信号PA5,电导探头的第二端还耦接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并在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输出第四信号PA4。第二电容C2串联耦接于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参考地GND之间。第三电导探头T3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输出第十一信号PB11,第二端耦接于第六电阻的第一端并在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输出第十信号PB10,第三电导探头T3的第二端还耦接于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并在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输出第七信号PA7。第三电容C3串联耦接于第七电阻的第二端和参考地GND之间。电导检测电路传输第四信号PA4、第五信号PA5、第六信号PA6、第七信号PA7、第十信号PB10、第十一信号PB11到中控模块模块。中控模块根据所述六个信号可以得到电导值。
图8C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的温度检测电路图。电导检测电路包括温度电阻RT、第九电阻、第八电阻、温度电阻RT 以及第四电容C4。第八电阻R8具有两端,第一端耦接于第一电源。温度电阻RT的第一端耦接于第八电阻R10的第二端,温度电阻RT 的第二端耦接于参考地GND。温度探头T4具有两端,第一端耦接于温度电阻RT的第一端,第二端耦接于温度电阻RT的第二端。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耦接于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输出温度信号VTE。第四电容C4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二端耦接于参考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温度电阻RT型号为NTCG163JF103FT1。
图8D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的电源电压检测电路图。电源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和第五电容。第十电阻 R10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电源电压IN。第十一电阻R1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第十电阻的第二端并输出电源电压指示信号PWRD,第二端耦接于参考地GND,第五电容C5串联耦接于第十一电阻的两端。
图8E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的流量检测电路图。流量检测电路具有流量检测探头,并生成流量标示信号TLLJ。流量检测电路包括第二十一电阻,第七电容以及流量探头。第二十一电阻 R21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第一电源VDD1。第七电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耦接于第二十一电阻R21的第二端并输出流量信号TLLJ,第二端耦接于参考地GND。
图9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报警模块的电路图,报警模块包括第二十电阻,第二十七电阻,第三十电阻,第三三极管,第一蜂鸣器。各个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为:第二十七电阻一端接TIM15_CH2接口,另一端通过第三十电阻耦接到电源地,并接第三三极管基极,第三三极管发射极接电源地,第三三极管集电极接第一蜂鸣器,第一蜂鸣器另一端经过第二十电阻到电源。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第三三极管为N型三极管。
图10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磁阀控制模块的电路图。电磁阀控制电路包括进水控制电路和冲洗控制电路。进水控制电路耦接于中控模块接收进水指令信号TH1并生成进水控制信号JS以控制进水电磁阀。充水控制电路耦接于中控模块以接收冲洗指令信号 TH2并生成充水控制信号FC以控制充水电磁阀。进水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十二电阻R22,第二十五电阻R25,第二十八电阻R28,第二场效应管Q2以及第一二极管D1。TH1接第二十二电阻到电源,并接第二十五电阻到第二场效应管控制端,并接第二十八电阻到电源地,第二场效应管第一端接电源地,第二场效应管第二端接JS-,并接第一二极管正极,第一二极管负极接JS+,并接电源电压监测模块 DC_IN。TH2接第二十四电阻R24到电源,并接第二十六电阻R26 到第一场效应管Q1四脚,并接第二十三电阻R23到电源地,第一场效应管Q1一端接电源地,第一场效应管Q1第二端接FC-,并接第二二极管D2正极,第二二极管负极接FC+,并接电源电压监测模块 DC_IN。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场效应管为AO4406A,第二场效应管为IRLR8726TRLPBF。第一二极管为SS14型,第二二极管为SS14 型。
图11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WIFI模块的电路图。 WIFI模块包括第四WIFI芯片,第四CMOS,第十七电容,第三十三电阻,第三十四电阻,第三十五电阻,第三十六电阻,第三十七电阻,第三十九电阻,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其连接关系为;第四WIFI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至+3.3V_WIFI,为芯片提供电源,第四WIFI芯片的第三引脚连接至第三十四电阻一端,第三十四电阻另一端连接至+3.3V_WIFI,第四WIFI芯片的第五引脚连接至第三十六电阻一端,第三十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主控模块的软件读取引脚,第四WIFI芯片的第六引脚连接至第三十七电阻的一端,第三十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主控芯片的软件写入引脚,第四WIFI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至第十七电容的一端,并连接至+3.3V_WIFI,第十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四WIFI芯片的第十五引脚连接至地线,第四WIFI芯片的第十六引脚连接至G_PWR接口并连接至第三十九电阻一端,第三十九电阻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四WIFI芯片的第十七引脚连接至433_INT接口,第四WIFI芯片的第十八引脚连接至 433_SDN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接线端子一端,地六接线端子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四WIFI芯片的第十九引脚连接至SDA接口,第四 WIFI芯片的第二十引脚连接至SCL接口,第四WIFI芯片的第二十一引脚连接至第五接线端子的第三引脚并连接至第三十五电阻的一端,第三十五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W_RX接口,第四WIFI芯片的第二十二引脚连接至第五接线端子的第二引脚并连接至W_TX接口, W_TX接口连接至第三十三电阻的一端,第三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第四CMOS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第四CMOS的第三引脚连接至地线,第四CMOS的第四引脚连接至G_RX接口,第四CMOS的第五引脚连接至VDD_EXT接口。在一个实施例中,WIFI模块为 ESP8266-ESP-12F型。
图12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NBIOT模块的电路图。 NBIOT模块包括第七接线端子,第八接线端子,第九接线端子,第一NB芯片,第五三极管,第六三极管,第三发光二极管,第七天线座子,第一天线,第八双向二极管,第二电感,第二十电容,第二十二电容,第二十三电容,第四十一电阻,第四十二电阻,第四十三电阻,第四十四电阻,第四十五电阻,第四十六电阻,第四十七电阻,第四十九电阻,第五十电阻。其连接关系为:第七接线端子的第一引脚连接至NB_RI接口,七接线端子的第二引脚连接至NB_ADC接口,七接线端子的第三引脚连接至NB_AIO接口,七接线端子的第四引脚连接至NB_RIO接口,第八接线端子的第一引脚连接至地线,第八接线端子的第二引脚连接至NB_DBG_RXD接口,第八接线端子的第三引脚连接至NB_DBG_TXD接口,第七天线座子的第二引脚和第三引脚连接至地线,第一引脚连接至第一天线并连接至第八双向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十二电容的一端并连接至第二电感的一端,第八双向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十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十三电容的一端并连接至NB_RF_ANT接口,第二十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三发光二极管的阳极连接至VBAT接口,第三发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第四十一电阻的一端,另一端连接至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其发射极连接至地线,基极连接至 NB_NETLIGHT接口,第四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四十七电阻的一端并连接至G_PWR接口,第四十六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第六三极管的基极,集电极连接至NB_RESET接口,发射极连接至第四十七电阻的另一端并连接至地线,第一NB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引脚,第十三引脚,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第十六引脚,第十七引脚,第十八引脚,第十九引脚,第二十一引脚,第三十五引脚,第三十八引脚,第四十一引脚,第四十二引脚均连接至地线,第七引脚连接至 VDD_EXT接口,并连接至第二十电容一端,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九引脚连接至NB_RIO接口,第二十引脚连接至NB_RF_ANT接口,第二十二引脚连接至NB_RESET接口,第二十三引脚连接至 NB_RXD接口并连接至第九接线端子的第三引脚并连接至第四十九电阻的一端,另一端连接至第九接线端子的第四引脚并连接至G_RX 接口,第二十四引脚连接至NB_TXD接口并连接至第九接线端子的第一引脚并连接至第五十电阻的一端,另一端连接至第九接线端子的第二引脚并连接至W_RX接口,第二十五引脚连接至NB_DBG_RXD 接口,第二十六引脚连接至NB_DBG_TXD接口,第二十七引脚连接至NB_NETLIGHT接口,第二十八引脚连接至第四十五电阻一端,另一端连接至SIM_DATA接口,第二十九引脚连接至第四十五电阻一端,另一端连接至SIM_CLK接口,第三十引脚连接至第四十五电阻一端,另一端连接至SIM_RST接口,第三十一引脚连接至第四十五电阻一端,另一端连接至SIM_VDD接口,第三十二引脚连接至NB_AIO接口,第三十二引脚连接至NB_ADC接口,第三十二引脚连接至NB_RI接口,第三十八引脚,第四十九引脚连接至VBAT接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NBIOT模块为NBX01型。
图13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SIM卡模块的电路图。 SIM卡模块,包括SIM卡槽,第七场效应管,第四十八电阻,第一信号阻尼电阻,第一滤波电容,第二十四电容,第二十五电容。各个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为:SIM卡槽第八引脚接电源SIM_VDD,并连接至第七场效应管的第六引脚、第二十一电容一端和第四十七电阻的一端,第四十七电阻的另一端接第二十五电容一端和第七场效应管的第一引脚,并同时接SIM卡槽的第三引脚并输出信号命名为SIM_DATA, SIM卡槽的第七引脚接第七场效应管的第四引脚,SIM卡槽第七引脚输出信号命名为SIM_RST,SIM卡槽的第六引脚接第七场效应管的第五引脚和R_SCL信号阻尼电阻一端,R_SCL信号阻尼电阻另一端接第二十六电容一端并输出信号命名为SIM_CLK,所述SIM卡槽第一引脚同时连接于第七场效应管第二引脚、第二十一电容另一端、第二十五电容另一端和第二十六电容另一端到地线。
图14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显示模块的电路图。显示模块,包括第五编码芯片、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第三十七电阻、第三十九电阻、第十八电容、第十九电容。各个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为:第五编码芯片的各个引脚所标注的特征编号Q1~Q10以及sa~sg对应连接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各对应特征编号。第五编码芯片的第十七引脚接第十八电容一端和第十九电容一端并接于+5V,第五编码芯片的第7引脚输出信号命名为L_SDA并连接于第三十七电阻一端,第三十七电阻另一端连接于第三十九电阻一端接于+5V,第三十九电阻另一端连接于第五编码芯片的第八引脚输出信号并命名为L_SCL。所述第五编码芯片的第六引脚、第十八电容另一端和第十九电容另一端同时连接于地线。(第五编码芯片的第九引脚连接至sa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十八引脚,第十引脚连接至sb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十七引脚,第十一引脚连接至sc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十六引脚,第十二引脚连接至sd 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七引脚,第十三引脚连接至 se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十五引脚,第十四引脚连接至sf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十四引脚,第十五引脚连接至sg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十三引脚,第十八引脚连接至Q1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一引脚,第十九引脚连接至Q2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二引脚,第二十引脚连接至Q3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三引脚,第二十一引脚连接至Q10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十二引脚,第二十二引脚连接至Q9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十一引脚,第二十三引脚连接至Q6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五引脚,第二十五引脚连接至Q8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十引脚,第二十六引脚连接至Q5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八引脚,第二十七引脚连接至Q4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七引脚,第二十八引脚连接至Q7接口并连接至第六显示板驱动芯片的第六引脚,)
图15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触摸按键模块的电路图。触摸按键模块包括第六电容、第八电容、第九电容、第十电容、P1 触摸按键、P4弹簧按键、TTP232触摸驱动芯片。各个零部件的连接关系为:第六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TTP232触摸驱动芯片的第六引脚和P1触摸按键;第八电容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TTP232 触摸驱动芯片的第四引脚和P4弹簧按键;第九、十电容的一端相连后接地,另一端相连后接+3.3V电源和TTTP232触摸驱动芯片的第五引脚;TTP232触摸驱动芯片第二引脚接地、第一引脚接key1接口、第二引脚接key2接口。
图16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模块的电路图。电源模块包括第五十一电阻,第五十二电阻,第五十三电阻,第五十四电阻,第五十五电阻,第五十六电阻,Cin1电容,第二十一电容,第二十六电容,第二十七电容,第二十八电容,第二十九电容,第三十电容,第三十一电容,第三十二电容,第三十三电容,第三十四电容,第九肖特基二极管,第十肖特基二极管,第三电感,L_P1电感,L_P2电感,第八电源芯片,VR1线性电源芯片,VR2线性电源芯片。其连接关系为:第五十一电阻的一端连接至第二十八电容的正极并连接至DC_IN接口,第二十八电容的负极连接至地线,第五十一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EN_5接口并连接至第五十三电阻的一端,第五十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八电源芯片的第八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一电容的一端,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引脚,第七引脚连接至DC_IN接口,第六引脚连接至第五十五电阻的一端,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五引脚连接至地线,第四引脚连接至第五十四电阻一端并连接至第五十二电阻一端,第五十四电阻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五十二电阻另一端连接至第三电感一端,第三电感另一端连接至第一引脚,第三引脚连接至第三十四电容一端,另一端连接至第五十六电阻一端,第五十六电阻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二引脚连接至EN_5接口,第一引脚连接至第十肖特基二极管的阴极,阳极连接至地线,第三电感的一端连接至 +7V接口,并连接至第三十电容的阳极,阴极连接至地线,+7V接口连接至第三十一电容一端并连接至第九肖特基二极管的阳极,第三十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九肖特基二极管的阴极连接至第三十二电容及第三十三电容的一端并连接至VR1线性电源芯片的Vin引脚,另一端连接至地线,VR1线性电源芯片的GND引脚连接至地线, Vout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九电容并Cin1电容一端再连接至+5V接口,另一端连接至地线,+5V连接至VR2线性电源芯片的Vin引脚,GND 引脚连接至地线,Vout引脚连接至第二十六电容并第二十七电容的一端再连接至+3.3V_WIFI接口,另一端连接至地线,+3.3V_WIFI接口连接到L_P1电感一端,另一端连接至L_P2电感一端并+3.3V接口,另一端连接至VBAT接口。
图17给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中控模块的电路图。中控模块采用STM32单片机,包括第三接线端子,第一拨码开关,第三32芯片,第十一电容,第十二电容,第十五电容,第十六电容,第一晶振,第二晶振,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十九电阻,第二十九电阻,第三十一电阻,第三十二电阻,其连接关系为:第三接线端子的第一引脚连接至+3.3V接口,第二引脚连接至 SWDIO接口,第三引脚连接到SWCLK接口,第四引脚连接到地线,第一拨码开关的第一引脚连接至PA11接口,第二引脚连接至PA10 接口,第三引脚连接至PA9接口,第四引脚连接至第十八电阻一端,另一端连接至+3.3V接口,第五引脚连接至第十七电阻一端,另一端连接至+3.3V接口,第六引脚连接至第十六电阻一端,另一端连接至 +3.3V接口,第十五电容的一端连接至第十六电容的一端并连接至 +3.3V,另一端均连接至地线,第三32芯片的第一引脚连接至第十一电容一段并连接至+3.3V接口,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三引脚连接至第一晶振的一端并连接至第十三电容一端,第一晶振的另一端连接至第十二电容的一端并连接至第四引脚,第十三电容及第十二电容的另一端均连接至地线,第五引脚连接至第三十一电阻的一端并连接至第二晶振的一端,第二晶振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十一电阻的另一端并连接至第六引脚,第二晶振的地线引脚连接至地线,第七引脚连接至第三十二电阻一端并连接至第十四电容一端,第三十二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3.3V,第十四电容另一端连接至第八引脚并连接至地线,第九引脚连接至+3.3V,第十引脚连接至key1接口,第十一引脚连接至 VTe接口,第十二引脚连接至U2_TX接口并连接至WIFI_SOFT_RX 接口,第十三引脚连接至U2_RX接口并连接至WIFI_SOFT_TX接口,第十四引脚连接至PA4接口,第十五引脚连接至PA5接口,第十六引脚连接至PA6接口,第十七引脚连接至PA7接口,第十九引脚连接至PWRD接口,第二十一引脚连接至PB10接口,第二十二引脚连接至PB11接口,第二十三引脚连接至地线,第二十四引脚连接至 +3.3V接口,第二十八引脚连接至TIM15_CH2接口,第三十引脚连接至PA9接口,第三十一引脚连接至PA10接口,第三十二引脚连接至PA11接口,第三十三引脚连接至TLLJ接口,第三十四引脚连接至SWDIO接口,第三十五引脚连接至L_SCL接口,第三十六引脚连接至L_SDA接口,第三十七引脚连接至SWCLK接口,第三十八引脚连接至TH1接口,第三十九引脚连接至TH2接口,第四十引脚连接至I_GY接口,第四十一引脚连接至I_DY接口,第四十二引脚连接至SCL接口,第四十三引脚连接至SDA接口,第四十四引脚连接至第二十九电阻一端,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四十五引脚连接至第十九电阻一端,另一端连接至地线,第四十六引脚连接至key2 接口,第四十七引脚连接至地线,第四十八引脚连接至+3.3V接口。
上述的一些特定实施例仅仅以示例性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这些实施例不是完全详尽的,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于公开的实施例进行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其他可行的选择性实施例和对实施例中元件的等同变化可以被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了解。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和修改并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中控模块、无线数传模块模块和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
检测模块通过放置在净水装置水环路中的探头生成表征水质情况的信号并传输到中控模块;
电磁阀控制模块包括进水控制电路和冲洗控制电路,进水控制电路耦接于中控模块接收进水指令信号并生成进水控制信号以控制进水电磁阀,充水控制电路耦接于中控模块以接收冲洗指令信号并生成充水控制信号以控制充水电磁阀;
中控模块用以接受监测模块发出的信息并产生控制指令;
无线数传模块将单片机中的接收到的数据传输到通信设备;以及
电源模块用以为控制电路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净水装置还包括按键模块和显示模块,按键模块发送第一按键信号和第二按键信号到单片机以控制显示模块显示不同的信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净水装置还包括报警模块,当流量探头生成的流量信号达到中控模块设定的预设值后,报警模块输出报警信号控制净水器发生警报以提示更换滤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检测模块包括漏水检测电路、电导检测电路、用以校正电导的温度检测电路、电源电压检测电路和流量检测电路。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无线数传模块包括NBX01型NBIOT模块或433模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还包括通信模块,通信模块包括ESP8266-ESP-12F型WIFI模块和/或SIM卡模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中控模块包括STM32单片机。
CN201920230395.2U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 Active CN209759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0395.2U CN209759152U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30395.2U CN209759152U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59152U true CN209759152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52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30395.2U Active CN209759152U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591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4475A (zh) * 2019-02-21 2019-05-0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04475A (zh) * 2019-02-21 2019-05-0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
CN109704475B (zh) * 2019-02-21 2023-11-07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98593U (zh) 一种智能净水机控制器
CN107702866A (zh) 实时漏水检测的无线智能水阀装置
CN205616613U (zh) 智能净水器
CN106169781A (zh) 充电管理装置、充电装置以及充电管理方法
CN209759152U (zh) 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
CN106787230A (zh) 无线充电系统及其制成的智能水表和智能水表充电方法
CN108518825B (zh) 一种空气净化智能控制器电路
CN109704475B (zh) 一种用于净水装置的控制电路
CN109650575B (zh) 一种智能净水装置
CN109799723B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205157644U (zh) 一种多回路电表
CN219016825U (zh) 一种用于净水机的物联网控制电路
CN104917005B (zh) 一种带清洗提醒功能的智能插座
CN212304097U (zh) 一种智能电源线插头
CN202886464U (zh) 办公室能耗采集传输超限报警装置
CN209685440U (zh) 一种智能净水装置
CN210689759U (zh) 一种水位采集装置、控制装置
CN209624994U (zh)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CN209381395U (zh) 一种塑焊机控制系统、设备
CN208778259U (zh) 一种智能化工水泵
CN206463608U (zh) 一种过滤器滤芯更换提醒电路
CN105929721A (zh) 一种净水器智能控制电路
CN208781022U (zh) 一种基于九层滤芯净水器的控制电路
CN209306966U (zh) 一种基于九层滤芯净水器的远程漏水通信电路
CN210543724U (zh) 过滤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5

Address after: 230000 B-2704, wo Yuan Garden, 81 Ganquan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Anhui.

Patentee after: HEFEI LONGZH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24, Xuefu Road Section 1, Southwest Air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Shuangliu District, Chengdu, Sichuan 610225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2

Address after: Room 202, No. 22, Lane 710, Caoyang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000

Patentee after: Su Debili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Wen Yong

Address before: 230000 B-2704, wo Yuan Garden, 81 Ganquan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Anhui.

Patentee before: HEFEI LONGZHI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409

Address after: Room 103, Building A, No. 550 Zhucao Road, Jinshan Industrial Zone, Jin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0000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Suxi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202, No. 22, Lane 710, Caoyang Road,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000

Patentee before: Su Debili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Wen 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