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34884U - 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34884U CN209734884U CN201920463083.6U CN201920463083U CN209734884U CN 209734884 U CN209734884 U CN 209734884U CN 201920463083 U CN201920463083 U CN 201920463083U CN 209734884 U CN209734884 U CN 2097348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ism
- patient
- adaptation device
- eyebox
- negl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包括眼框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眼框体上的一对棱镜套壳。该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中,利用棱镜折射现象,诱发的患者视觉偏移与手指点触目标结合的引导式康复训练,能够适应性地向视野忽略侧调整,从而探索偏侧忽略的空间,起到引导式康复训练的效果,通过调节旋杆,能够带动内套壳的转动,进而对设置在内套壳内部的棱镜镜片的角度进行调节,便于调节棱镜镜片角度,通过固定带和绑带从两个方向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便于将眼框体贴合在患者头部上,且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康复训练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
背景技术
偏侧空间忽略好发于脑卒中、颅脑外伤等脑损伤,临床上以右脑损伤引起的左侧空间忽略常见;偏侧空间忽略特征为受损脑损伤对侧肢体感知觉缺失,不注意到损伤对侧视觉、听觉,伴空间定位等行为能力的异常。偏侧空间忽略好发于脑卒中、颅脑外伤等脑损伤,临床上以右脑损伤引起的左侧空间忽略常见;它不仅影响患者运动、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还导致跌倒风险增加、住院时间延长,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临床观察发现给予患者口头或动作的指令,对患者偏侧忽略空间的感知能力提升效果欠佳,而且费时费力。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及其训练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给予患者口头或动作的指令,对患者偏侧忽略空间的感知能力提升效果欠佳,而且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包括眼框体以及安装在所述眼框体上的一对棱镜套壳,所述棱镜套壳包括外套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套壳内部的棱镜镜片,所述外套壳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外套壳的顶部安装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外套壳相连通的通槽,所述外套壳的内部设置有内套壳,所述棱镜镜片的尺寸和所述内套壳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内套壳的外壁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外套壳的外壁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调节环,所述调节环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旋杆,所述调节旋杆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插接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内套壳的内壁设置有挡环,所述棱镜镜片和所述挡环卡接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内套壳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外沿卡边,所述外沿卡边的外侧安装有多个橡胶球。
作为优选,所述眼框体的外壁开设有一对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尺寸和所述内套壳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眼框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旋杆直径相等的连接环,所述眼框体的两侧外壁分别安装有安装环,两个所述安装环之间安装有绑带。
作为优选,所述眼框体远离所述安装槽一端设置有呈弧形的橡胶垫,所述眼框体靠近所述安装槽一端底部开设有向上凹陷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垫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固定带,所述固定带的一端安装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挡板和插板,所述挡板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插板尺寸相适配的插槽。
作为优选,所述插板的内壁开设有多个限位块。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的截面呈直角梯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中,利用棱镜折射现象,诱发的患者视觉偏移与手指点触目标结合的引导式康复训练,能够适应性地向视野忽略侧调整,从而探索偏侧忽略的空间,起到引导式康复训练的效果。
2、该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中,通过调节旋杆,能够带动内套壳的转动,进而对设置在内套壳内部的棱镜镜片的角度进行调节,便于调节棱镜镜片角度。
3、该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中,通过固定带和绑带从两个方向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便于将眼框体贴合在患者头部上,且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棱镜套壳结构拆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眼框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中固定带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棱镜折射原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棱镜适应原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棱镜适应后原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棱镜适应前训练绘画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中棱镜适应后训练绘画图。
图中:1、眼框体;11、安擦槽;12、连接环;13、安装环;14、绑带;15、橡胶垫;16、凹槽;2、棱镜套壳;21、外套壳;22、棱镜镜片;23、固定环;24、通槽;25、调节环;26、调节旋杆;27、内套壳;28、定位槽;29、挡环;210、外沿卡边;211、橡胶球;3、固定带;31、固定装置;311、挡板;312、插板;313、插槽;31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如图1-图2所示,包括眼框体1以及安装在眼框体1上的一对棱镜套壳2,棱镜套壳2包括外套壳21以及设置在外套壳21内部的棱镜镜片22,外套壳21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外套壳21的顶部安装有固定环23,固定环23内部开设有与外套壳21相连通的通槽24,外套壳21的内部设置有内套壳27,棱镜镜片22的尺寸和内套壳27的尺寸相适配,内套壳27的外壁开设有定位槽28,外套壳21的外壁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调节环25,调节环2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旋杆26,调节旋杆26的一端与定位槽28插接配合。
本实施例中,内套壳27的外径小于外套壳21的内径,使得外套壳21中有足够的空间供内套壳27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棱镜镜片22为楔形棱镜镜片,且棱镜镜片22左边的厚度右边的厚度,其呈像原理如图6所示,基于棱镜折射原理,可以实现患者的视觉偏移,有利于患者探索偏侧忽略的空间。
具体的,内套壳27的内壁设置有挡环29,棱镜镜片22和挡环29卡接配合,棱镜镜片22能够卡在内套壳27中,并通过挡环29防止棱镜镜片22掉落。
此外,内套壳27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外沿卡边210,外沿卡边210的外侧安装有多个橡胶球211,橡胶球211和外套壳21内壁相贴合,便于橡胶球211卡在外套壳21上,实现内套壳27的固定,同时橡胶球211具有良好的韧性,便于内套壳27在外套壳21内能够转动。
本实施例的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在进行康复训练时,将眼框体1佩戴在患者头部,并使得患者的眼部卡在外套壳21处,通过棱镜镜片22折射后,其视觉成像点会比实物偏右,此时医护人员通过将发光细杆放置在患者的面前,具体的,发光细杆可选用义乌市奥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生产的荧光棒,并要求患者用手指触发光细杆,患者透过棱镜镜片22,基于棱镜折射原理,视觉向右偏移,患者的手指也会偏右,如图7中a所示,此时要患者另一只手接触到发光细杆上,患者在触觉的代偿下,会适应性地向左侧调整手指从而触及正前方的物体,如图7中b所示,当摘下眼框体1后,患者再次触及物体时会出现左偏的现象,这是佩戴棱镜镜片22期间适应性学习的结果,使用棱镜镜片22之前,患者由于右侧脑损伤病灶导致的偏侧忽略,根本不会注意到左侧的空间,而经过棱镜镜片22折射导致的视觉偏移和触觉感知整合后,患者自主将手指向左侧空间,具体如图8中a所示,此时再将患者的另一只手接触发光细杆,再一次通过触觉代偿,将左偏的手指往回移动从而指向物体的正确位置,具体如图8中b所示,完成整体训练,整个训练过程有利于患者探索偏侧忽略的空间,起到引导式康复训练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在对棱镜镜片22调节时,通过扭动调节旋杆26,调节旋杆26穿过连接环12并插接在定位槽28上,当调节旋杆26转动时,能够带动内套壳27的转动,进而对设置在内套壳27内部的棱镜镜片22的角度进行调节,同时内套壳27在转动时,外沿卡边210上的橡胶球211通过自身的形变,使得内套壳27有空间进行转动,并通过橡胶球211卡在外套壳21的外壁实现内套壳27的固定,防止内套壳27发生偏移,避免棱镜镜片22角度产生偏差。
实施例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为了便于对眼框体1的佩戴,本实用新型人员对眼框体1的结构作出改进,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3所示,眼框体1的外壁开设有一对安装槽11,安装槽11的尺寸和内套壳27的尺寸相适配,眼框体1的一侧设置有与调节旋杆26直径相等的连接环12,眼框体1的两侧外壁分别安装有安装环13,两个安装环13之间安装有绑带14。
本实施例中,绑带14采用弹性布材质制成,其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拉伸性能强,便于通过绑带14环形贴合在头部,对眼框体1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眼框体1远离安装槽11一端设置有呈弧形的橡胶垫15,眼框体1靠近安装槽11一端底部开设有向上凹陷的凹槽16,通过设置的橡胶垫15直接贴合在患者眼部,一方面使得眼框体1整体佩戴舒适,另一方面,橡胶垫15材质具有一定弹性,能够将眼框体1完全贴合在眼部。
同时,通过设置的凹槽16,使得眼框体1有一定的空间卡在鼻梁上,一方面,设置凹槽16,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凹槽16卡在鼻梁上,进一步辅助眼框体1的固定。
本实施例的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在对眼框体1进行佩戴时,将眼框体1一侧的橡胶垫15贴合在患者的眼部上,并将眼框体1底部的凹槽16卡在患者的鼻梁上,此时患者眼睛卡在内套壳27处,并将绑带14从患者的脑壳后端绑紧,通过绑带14自身的弹性,使得眼框体1贴合在患者头部上,完成眼框体1的佩戴,通过设置的橡胶垫15直接贴合在患者眼部,一方面使得眼框体1整体佩戴舒适,另一方面,橡胶垫15材质具有一定弹性,能够将眼框体1完全贴合在眼部,同时设置凹槽16,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另一方面,通过凹槽16卡在鼻梁上,进一步辅助眼框体1的固定。
实施例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眼框体1自身具有一定的重量,仅仅依靠绑带14难以将眼框体1固定在患者头部,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员还设置有固定带3,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橡胶垫15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固定带3,固定带3的一端安装有固定装置31,固定装置31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挡板311和插板312,挡板311的内壁开设有与插板312尺寸相适配的插槽313。
本实施例中,固定带3采用弹力布材质制成,其材质具有良好的弹性,拉伸性能强,便于通过固定带3贴合在头部,完成眼框体1的固定。
进一步的,固定带3和绑带14相互垂直设置,通过固定带3和绑带14从两个方向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便于将眼框体1贴合在患者头部上,且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此外,插板312的内壁开设有多个限位块314,且限位块314的截面呈直角梯形,便于当两个固定装置31相互卡在绑带14外壁时,限位块314能够卡在绑带14上,实现固定带3的安装。
除此之外,限位块314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其材质韧性强,便于通过限位块314的形变压紧绑带14。
本实施例的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在对眼框体1进行固定时,绑带14固定完毕后,将位于橡胶垫15顶部的固定带3从患者头部拉伸到绑带14中心位置,并将位于橡胶垫15顶部的固定带3从患者耳后穿过并拉伸到绑带14中心位置,此时两个固定带3一端的固定装置31均位于绑带14中心位置,并使得其中一个固定装置31一侧的插板312贴合在绑带14内侧,将另一个固定装置31一侧的插板312贴合在绑带14外侧,此时其中一个固定装置31一侧的插板312对准另一个固定装置31一侧的插槽313,并将插板312插入到插槽313上,而两个插板312内壁上的限位块314压实绑带14,完成固定带3的安装,通过固定带3和绑带14从两个方向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便于将眼框体1贴合在患者头部上,且固定牢固,不易脱落。
实施例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种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采用画钟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不佩戴眼框体1的状态下,由于患者偏侧忽略空间的感知能力弱,导致左侧空间忽略,如图9所示,左侧钟表上的刻度尺被忽略,并全部绘在右侧,带上眼框体1后,通过棱镜镜片22折射后,其视觉成像点会比实物偏右,并经过棱镜镜片22折射导致的视觉偏移和触觉感知整合后,患者能够自主感知左侧空间,并在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能够画出如图10所示,正确钟表位置即可。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包括眼框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眼框体(1)上的一对棱镜套壳(2),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套壳(2)包括外套壳(21)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套壳(21)内部的棱镜镜片(22),所述外套壳(21)为上下贯通的中空结构,所述外套壳(21)的顶部安装有固定环(23),所述固定环(23)内部开设有与所述外套壳(21)相连通的通槽(24),所述外套壳(21)的内部设置有内套壳(27),所述棱镜镜片(22)的尺寸和所述内套壳(27)的尺寸相适配,所述内套壳(27)的外壁开设有定位槽(28),所述外套壳(21)的外壁开设有与其内部相连通的调节环(25),所述调节环(2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调节旋杆(26),所述调节旋杆(26)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槽(28)插接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壳(27)的内壁设置有挡环(29),所述棱镜镜片(22)和所述挡环(29)卡接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壳(27)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外沿卡边(210),所述外沿卡边(210)的外侧安装有多个橡胶球(2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框体(1)的外壁开设有一对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的尺寸和所述内套壳(27)的尺寸相适配,所述眼框体(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调节旋杆(26)直径相等的连接环(12),所述眼框体(1)的两侧外壁分别安装有安装环(13),两个所述安装环(13)之间安装有绑带(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眼框体(1)远离所述安装槽(11)一端设置有呈弧形的橡胶垫(15),所述眼框体(1)靠近所述安装槽(11)一端底部开设有向上凹陷的凹槽(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垫(15)的上下两端还分别设置有固定带(3),所述固定带(3)的一端安装有固定装置(31),所述固定装置(31)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挡板(311)和插板(312),所述挡板(311)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插板(312)尺寸相适配的插槽(31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312)的内壁开设有多个限位块(3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14)的截面呈直角梯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63083.6U CN209734884U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63083.6U CN209734884U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34884U true CN209734884U (zh) | 2019-12-06 |
Family
ID=68720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6308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34884U (zh) | 2019-04-08 | 2019-04-08 | 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3488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84925A (zh) * | 2019-04-08 | 2019-07-09 | 江苏盛泽医院 | 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及其训练方法 |
-
2019
- 2019-04-08 CN CN201920463083.6U patent/CN20973488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84925A (zh) * | 2019-04-08 | 2019-07-09 | 江苏盛泽医院 | 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及其训练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70269376A1 (en) | Head-worn automatic flipping eyewear | |
US7048371B1 (en) | Sports training glasses | |
CN206193358U (zh) | 一种便携式虚拟现实眼镜的头带系统 | |
US10806659B2 (en) | Eye exercise device | |
CN209734884U (zh) | 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 | |
CN112294611A (zh) | 视力康复仪 | |
CN108836771B (zh) | 一种睫状肌锻炼仪 | |
CN109984925A (zh) | 一种促进偏侧忽略患者视觉空间恢复的棱镜适应装置及其训练方法 | |
EP2561907A1 (en) | Structure of swimming goggles | |
CN209951730U (zh) | 自动棱镜式眼位锻炼仪 | |
CN104856852B (zh) | 一种眼部肌肉训练装置 | |
CN209548212U (zh) | 新型便携儿童弱视治疗装置 | |
CN213373564U (zh) | 一种使用舒适的红光训练仪 | |
CN210081733U (zh) | 一种下肢仿生机械外骨骼 | |
CN203634754U (zh) | 一种近视游泳镜 | |
CN208823365U (zh) | 一种可变焦的vr眼视力训练仪 | |
CN215740320U (zh) | 一种睫状肌锻炼仪的盒体结构 | |
CN204910657U (zh) | 一种泳镜 | |
CN113288739B (zh) | 一种眼睛保健运动的辅助器 | |
CN220309282U (zh) | 一种导引式眼部训练仪 | |
CN209236815U (zh) | 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眼部护眼仪器 | |
CN109363902B (zh) | 自动棱镜式眼位锻炼仪及其应用 | |
CN214105118U (zh) | 一种近视眼预防治疗仪 | |
CN217430445U (zh) | 一种用于视力康复的健眼型增视仪 | |
CN219811093U (zh) | 一种用于斜视训练康复的眼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6 Termination date: 202004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