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29779U - 按键 - Google Patents
按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29779U CN209729779U CN201920788336.7U CN201920788336U CN209729779U CN 209729779 U CN209729779 U CN 209729779U CN 201920788336 U CN201920788336 U CN 201920788336U CN 209729779 U CN209729779 U CN 2097297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ell
- contact
- boss
- position limiting
- circuit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键,该按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相对第二壳体活动;触发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且调节组件位于触发组件的外周,调节组件用于调整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第一壳体可相对第二壳体摆动和移动。通过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键帽大的时候按键易失效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按键。
背景技术
通常,遥控手柄上的壳体上嵌入有多个按键,通过按压按键可以对智能设备进行控制。其中,按键包括键帽、导电基以及开关,键帽与开关连接,导电基对应开关设置,键帽与壳体固定设置。当按压键帽时,键帽会发生形变,进而使开关随着键帽变形向下移动并与导电基接触,以使开关通电完成按键操作。
但是,现有技术中导电基与开关位于按键中部,键帽的边缘处固定在壳体上,在按键的键帽面积较小时,按压键帽易使导电基与开关接触,使按键成功触发,但当键帽的尺寸增大时,如果按压键帽的边缘处,则会出现开关无法与导电基接触的情况,从而导致按键失效。因此,现有技术存在键帽大的时候按键易失效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键帽大的时候按键易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按键,按键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相对第二壳体活动;触发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调节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且调节组件位于触发组件的外周,调节组件用于调整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第一壳体可相对第二壳体摆动和移动。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包括限位结构和弹性复位结构,限位结构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边沿处,限位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限位状态和活动状态,当限位结构处于限位状态时,限位结构限制第一壳体相对第二壳体摆动和移动,当限位结构处于活动状态时,第一壳体可相对第二壳体摆动和移动,弹性复位结构用于对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进行复位。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包括:滑槽,设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其中一个上;限位凸台,设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另一个上,限位凸台可在滑槽内移动,以将限位结构在限位状态和活动状态之间切换,当限位凸台与滑槽的槽壁相抵接时,限位结构处于限位状态,当限位凸台与滑槽的槽壁相分离时,限位结构处于活动状态。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包括多个限位结构,多个限位结构沿第一壳体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弹性复位结构包括主体和第一凸台,第一凸台设置在主体上,主体覆盖在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内表面上,第一凸台用于对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进行复位。
进一步地,弹性复位结构包括多个第一凸台,多个第一凸台沿触发组件的周缘间隔设置,第一凸台为弹性材质。
进一步地,弹性复位结构还包括第二凸台,第二凸台具有开口结构,第二凸台通过开口结构套设在触发组件上。
进一步地,调节组件包括多个弹性复位结构,多个弹性复位结构沿触发组件的周缘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触发组件包括:第一接触件,设置在壳体内,第一接触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其中一个上;第二接触件,设置在壳体内,第二接触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另一个上,第二接触件对应第一接触件设置,第一接触件和第二接触件均位于壳体的中部。
进一步地,第一接触件包括电路板和弹性件,第二接触件为支撑柱,电路板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其中一个的内表面上,支撑柱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另一个的内表面上,弹性件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段和接触段,连接段与电路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接触段与支撑柱对应设置,在接触段与支撑柱抵接的条件下,支撑柱用于使接触段变形并使接触段与电路板通电。
进一步地,按键还包括:触摸屏,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其中一个的外表面上,触发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电路板,与触摸屏设置在同一壳体上,电路板设置在触摸屏的内侧,触摸屏与电路板电连接;传感器,设置在电路板与触摸屏之间,传感器与电路板电连接;处理器,设置在电路板上,处理器与电路板电连接,处理器用于处理传感器检测的数据。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按键包括壳体、触发组件以及调节组件。其中,壳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可相对第二壳体活动,且触发组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设置调节组件,可以利用调节组件调节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具体的,调节组件位于触发组件的外周,当对按键进行按压时,第一壳体可以相对第二壳体摆动和移动,无论按压第一壳体的任意位置,均可使按键能够成功触发。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弹性复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第一壳体;12、第二壳体;
20、触发组件;21、第一接触件;22、第二接触件;
30、调节组件;31、限位结构;311、滑槽;312、限位凸台;
32、弹性复位结构;321、主体;322、第一凸台;323、第二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按键,该按键包括壳体10、触发组件20以及调节组件30。其中,壳体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第一壳体11可相对第二壳体12活动。具体的,触发组件20设置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之间,且触发组件20位于壳体10的中部。具体的,调节组件30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且调节组件30位于触发组件20的外周,如此能够利用调节组件30调整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第一壳体11相对第二壳体12摆动和移动。
应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通过将触发组件20设置在壳体10的中部,将调节组件30设置在触发组件20的外周,当按压第一壳体11的边缘处时,利用杠杆原理第一壳体11会以触发组件20为支点进行摆动,以使按键能够成功触发;当按压第一壳体11的中部时,第一壳体11会相对第二壳体12发生移动,以使按键能够成功触发。采用上述结构,按压第一壳体11的任意位置,按键均能够成功触发,且当键帽的尺寸增大时,按键仍能保证成功触发。并且,现有技术中按键的键帽是嵌入在壳体上的,键帽的边缘处固定在壳体上,只有键帽的中部可相对壳体移动,其有效按压区较小,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按键无需将键帽嵌入在壳体上,第一壳体11整体可相对第二壳体12摆动和移动,第一壳体11整体均为有效按压区,具有有效按压面积大的优点。
具体的,调节组件30包括限位结构31和弹性复位结构32。其中,限位结构31和弹性复位结构32均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且限位结构31位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边沿处。其中,限位结构31具有相对设置的限位状态和活动状态,当限位结构31处于限位状态时,限位结构31限制第一壳体11相对第二壳体12摆动和移动,当限位结构31处于活动状态时,第一壳体11可相对第二壳体12摆动和移动。具体的,弹性复位结构32用于对第一壳体11或第二壳体12进行复位。当按压第一壳体11使按键成功触发后,若停止对第一壳体11进行按压,在弹性复位结构3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按键能够由恢复至未触发状态。并且,当按键处于未触发状态时,第一壳体11在弹性复位结构32的支撑下,能够保持在分离状态。在限位结构31和弹性复位结构32的共同作用下,第一壳体11能够相对第二壳体12摆动和移动,且第一壳体11不会从第二壳体12上脱离。
其中,限位结构31包括滑槽311和限位凸台312。具体的,滑槽311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其中一个上,限位凸台312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另一个上。通过使限位凸台312在滑槽311内移动,以将限位结构31在限位状态和活动状态之间切换,当限位凸台312与滑槽311的槽壁相抵接时,限位结构31处于限位状态,当限位凸台312与滑槽311的槽壁相分离时,限位结构31处于活动状态。在本实施例中,滑槽311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边沿处,限位凸台312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边沿处,且限位凸台位于滑槽311内,可以利用限位凸台312与滑槽311相配合对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进行限位。并且,第一壳体11通过滑槽311可相对第二壳体12活动,以使按键成功触发。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一壳体11从第二壳体12上发生脱离,限位凸台312伸入滑槽311内的长度为0.7mm至0.8mm,为了保证限位凸台312在滑槽311内可移动,且按压第一壳体11能够有效触发按键,限位凸台312的活动空间(滑槽311的槽宽减去限位凸台的厚度)需大于1mm。
在本实施例中,调节组件30包括多个限位结构31,且多个限位结构31沿第一壳体1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当按压第一壳体11一侧的边缘处时,按压处的限位凸台312会在对应的滑槽311内移动,第一壳体11的另一侧与按压处对称位置的限位凸台312会与对应的滑槽311相抵接,以使第一壳体11以触发组件20为支点进行摆动,从而使按键成功触发。
如图2所示,弹性复位结构32包括主体321和第一凸台322,且弹性复位结构32为弹性橡胶。其中,第一凸台322设置在主体321上,主体321覆盖在第二壳体12的内表面上,第一凸台322与第一壳体11相抵接,以对第一壳体11进行复位。
具体的,弹性复位结构32包括多个第一凸台322,多个第一凸台322沿触发组件20的周缘间隔设置,且第一凸台322为弹性材质。具体的,第一凸台322的形状为圆柱体,且其纵向截面为梯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322的硬度需在40至50度,通过将第一凸台322的厚度设置为0.25mm以下,既可以保证第一凸台322具有一定的强度以起到支撑作用,又可以有合适的软硬度使按键在按下的过程中不会有太大阻力,手感更佳。
其中,弹性复位结构32还包括第二凸台323,第二凸台323具有开口结构,第二凸台323通过开口结构套设在触发组件20上。具体的,为了使触发组件20穿过主体321,需在主体321上对应触发组件20的位置开孔,通过在主体321上设置具有开口结构的第二凸台323,使第二凸台323套设在第二接触件22上,能够提升主体321的强度,避免主体321上的触发组件20穿过的位置强度太低,主体321不会出现变形,能够进一步保证按键能够成功触发。
在其它实施例中,调节组件30包括多个弹性复位结构32,多个弹性复位结构32沿触发组件20的周缘间隔设置,以保证弹性复位结构32对第一壳体11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其中,多个弹性复位结构32可以为独立设置的弹性凸台。
在本实施例中,触发组件20包括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其中,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均设置在壳体10内,第一接触件21设置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其中一个上,第二接触件22设置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另一个上。并且第二接触件22对应第一接触件21设置,第一接触件21和第二接触件22均位于壳体10的中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触件21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第二接触件22设置在第二壳体12上,且第二凸台323的高度小于第二接触件22的高度。
具体的,第一接触件21包括电路板和弹性件,第二接触件22为支撑柱。其中,电路板设置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其中一个的内表面上,支撑柱设置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另一个的内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内表面上,支撑柱设置在第二壳体12的内表面上。并且,弹性件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段和接触段,连接段与电路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接触段与支撑柱对应设置,在接触段与支撑柱抵接的条件下,支撑柱用于使接触段变形并使接触段与电路板通电。当接触段与电路板分离时,电路板不通电,此时按键处于未触发状态;当按压第一壳体11时,接触段会在支撑柱的挤压下发生变形并与电路板接触,电路板通电,此时按键处于成功触发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还包括触摸屏、电路板、传感器以及处理器,且触摸屏、传感器以及处理器均与电路板电连接。其中,触摸屏设置在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其中一个的外表面上,触发组件20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的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触摸屏设置在第一壳体11的外表面上。其中,电路板同样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上,且电路板设置在触摸屏的内侧,第一接触件21设置在电路板上。具体的,传感器设置在电路板与触摸屏之间,处理器设置在电路板上,处理器用于处理传感器检测的数据,以确定第一壳体11的按压位置。其中,可以将第一壳体11的不同按压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根据按压位置的不同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例如,将第一壳体11的不同按压区域划分为上下左右四个方向键区,当按压不同区域时,可以实现方向键的功能,并且全触摸屏按压均有效。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通过将调节组件30设置在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利用调节组件30调整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之间的相对位置,使第一壳体11可相对第二壳体12摆动和移动,即可实现按压第一壳体11的任意位置均可成功触发第一接触件,且按键手感较好。采用上述结构,按键的成功触发与第一壳体11的尺寸无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第一壳体11的尺寸进行设置,以满足各种需求。并且,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在壳体上嵌入多个按键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本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只需设置一个第一壳体11和一个第一接触件就可以替代现有技术中的多个按键,将第一壳体11上的触摸屏的不同区域设置为不同的功能区,当按压触摸屏的不同区域时,利用传感器和处理器相配合,即可根据按压触摸屏的不同区域,从而实现多种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1)可相对所述第二壳体(12)活动;
触发组件(2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
调节组件(3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且所述调节组件(30)位于所述触发组件(20)的外周,所述调节组件(30)用于调整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的相对位置,以使所述第一壳体(11)可相对所述第二壳体(12)摆动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0)包括限位结构(31)和弹性复位结构(32),所述限位结构(3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的边沿处,所述限位结构(31)具有相对设置的限位状态和活动状态,当所述限位结构(31)处于所述限位状态时,所述限位结构(31)限制所述第一壳体(11)相对所述第二壳体(12)摆动和移动,当所述限位结构(31)处于所述活动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11)可相对所述第二壳体(12)摆动和移动,所述弹性复位结构(32)用于对所述第一壳体(11)或所述第二壳体(12)进行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1)包括:
滑槽(31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的其中一个上;
限位凸台(31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的另一个上,所述限位凸台(312)可在所述滑槽(311)内移动,以将所述限位结构(31)在所述限位状态和所述活动状态之间切换,当所述限位凸台(312)与所述滑槽(311)的槽壁相抵接时,所述限位结构(31)处于所述限位状态,当所述限位凸台(312)与所述滑槽(311)的槽壁相分离时,所述限位结构(31)处于所述活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0)包括多个所述限位结构(31),多个所述限位结构(31)沿所述第一壳体(11)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结构(32)包括主体(321)和第一凸台(322),所述第一凸台(322)设置在所述主体(321)上,所述主体(321)覆盖在所述第一壳体(11)或所述第二壳体(12)的内表面上,所述第一凸台(322)用于对所述第一壳体(11)或所述第二壳体(12)进行复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结构(32)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凸台(322),多个所述第一凸台(322)沿所述触发组件(20)的周缘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凸台(322)为弹性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结构(32)还包括第二凸台(323),所述第二凸台(323)具有开口结构,所述第二凸台(323)通过所述开口结构套设在所述触发组件(20)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0)包括多个所述弹性复位结构(32),多个所述弹性复位结构(32)沿所述触发组件(20)的周缘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20)包括:
第一接触件(21),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一接触件(21)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的其中一个上;
第二接触件(22),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所述第二接触件(2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二接触件(22)对应所述第一接触件(21)设置,所述第一接触件(21)和所述第二接触件(22)均位于所述壳体(10)的中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件(21)包括电路板和弹性件,所述第二接触件(22)为支撑柱,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的其中一个的内表面上,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的另一个的内表面上,所述弹性件具有相互连接的连接段和接触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电路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段与所述支撑柱对应设置,在所述接触段与所述支撑柱抵接的条件下,所述支撑柱用于使所述接触段变形并使所述接触段与所述电路板通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还包括:
触摸屏,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和所述第二壳体(12)的其中一个的外表面上,所述触发组件(2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第二壳体(12)之间;
电路板,与所述触摸屏设置在同一壳体上,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触摸屏的内侧,所述触摸屏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与所述触摸屏之间,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处理器,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所述传感器检测的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88336.7U CN209729779U (zh) | 2019-05-28 | 2019-05-28 | 按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88336.7U CN209729779U (zh) | 2019-05-28 | 2019-05-28 | 按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29779U true CN209729779U (zh) | 2019-12-03 |
Family
ID=68674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88336.7U Active CN209729779U (zh) | 2019-05-28 | 2019-05-28 | 按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29779U (zh) |
-
2019
- 2019-05-28 CN CN201920788336.7U patent/CN2097297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880299B2 (ja) | 実体化したボタン機能付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 | |
CN101098138B (zh) | 电气/电子设备的电容式开关 | |
US8373977B2 (en) | Movable tou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CN108845724B (zh) | 具有防止误触功能的电容式按键模块 | |
CN102163966B (zh) | 开关机构以及输入装置 | |
US20110254786A1 (en) | Movable tou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EP1503277B1 (en) | Coordinate input device | |
EP2378398A2 (en) | Movable tou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20110254788A1 (en) | Movable touch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20130215031A1 (en) | Roller module for input device | |
CN101930304A (zh) | 触控板 | |
CN106328419B (zh) | 一种触摸式按键结构及手持终端、游戏手柄 | |
US20120154182A1 (en) | Keys with touch detection function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the keys | |
CN202167386U (zh) | 按键及其键盘 | |
CN209729779U (zh) | 按键 | |
CN202930282U (zh) | 一种键盘 | |
CN202662496U (zh) | 按键及其键盘 | |
US11670465B2 (en) | Key structure | |
CN108334207A (zh) | 一种摇杆键盘 | |
CN101355354A (zh) | 设备、用于设备的触摸传感器、和制造所述传感器的方法 | |
CN209859120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102243925A (zh) | 外弹圈x支撑结构装置 | |
WO2022057574A1 (zh) | 键盘和电子设备 | |
CN103325604A (zh) | 按键及应用其的键盘 | |
CN221766603U (zh) | 一种具有智能按键系统的智能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