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14683U -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14683U CN209714683U CN201821597948.XU CN201821597948U CN209714683U CN 209714683 U CN209714683 U CN 209714683U CN 201821597948 U CN201821597948 U CN 201821597948U CN 209714683 U CN209714683 U CN 2097146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heat
- flue gas
- solution
- absorption pl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5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496 temp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5000019504 cigarette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3009 desulfuri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780 sodium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633 protec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sodium 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Na+].[Cl-] FAPWRFPIFSIZLT-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01 flash-disti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266 salt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38 sa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477 desulfu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68 loa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51 modify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3839 salt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25 stea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L Carbonate dianion Chemical compound [O-]C([O-])=O BVKZGUZCCUSVTD-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966 Ser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09 air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calcium Chemical compound [Ca]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1 calc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75 calc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93 climb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97 dehyd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79 elimin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02 gyps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40 gyps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86 lea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VVTBQCXLZQYGQE-PVTAQEPXSA-N mitoguazone 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l.NC(N)=N\N=C(/C)\C=N\N=C(N)N VVTBQCXLZQYGQE-PVTAQEPX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20 moisturi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2 seaso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QAOWNCQODCNURD-UHFFFAOYSA-L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O-]S([O-])(=O)=O QAOWNCQODCNURD-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9 therm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1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处理装置。该装置在吸收装置内设置贮液单元,利用其将内腔分为第一烟气处理区和第二烟气处理区,烟气从吸收装置的底部进入与吸收装置顶部喷淋的浓溶液逆流接触,第二烟气处理区的浓溶液吸收烟气中水分变稀,析出水分相变过程中释放的潜热,加热烟气和浓溶液至55℃‑65℃;升温后的浓溶液通过贮液单元引出进入第一换热器中与换热介质(如热网水)换热,换热介质可被升温3‑10℃,浓溶液降温至与第二烟气处理区顶部溶液进口温度大致一致之后进入第一烟气处理区,继续吸收烟气中水分,首次采用梯级换热,可有效提升热换的品质,深度回收并利用了原烟气的显热和净烟气水蒸汽的潜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目前为积极响应《上海市燃煤电厂石膏雨和有色烟羽测试技术要求(试行)》、浙江《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稿)、天津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火电、钢铁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河北唐山,张家口,邯郸等地消除有色烟羽规范。各种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路线被开发出来,常见的技术路线是在脱硫塔后布置烟道烟气冷凝器、喷淋塔或在浆液循环浆液管上增加浆液冷却器使得脱硫塔出口烟气降温析出水分,再利用MGGH系统用原烟气余热加热脱水后的净烟气。
上述烟气冷凝或烟气冷凝再生技术路线,均无法深度利用原烟气的显热和净烟气中水蒸汽的大量潜热。同时,上述技术为了使烟气降温脱水,需用外界冷媒带走烟气冷凝潜热,之后又用原烟气显热加热净烟气以提升不饱和度和爬升能力,这种方式对能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同时烟气冷凝释放潜热,而带走这部分潜热需要大量的冷却循环水,该冷源是目前每种技术路线都需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规定脱硫塔出口烟温和含湿量的地区,不但冬季需要冷凝,甚至夏季也需要烟气冷凝,而电厂夏季时凉水塔往往是满负荷运行,无法提供有效冷源,若新建凉水塔,则需增加几千万的投资,同时蒸发掉凉水塔的水分换回烟气中的废水,起不到节水效果。若新建机力通风冷却塔,则建设费用极高,对电厂无法承受。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回收烟气余热的技术路线存在无法深度利用原烟气的显热和净烟气中水蒸汽的大量潜热,同时能源和水资源浪费、投资成本大,消除有色烟羽只有投资没有收益的缺陷,从而提出了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为此,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吸收装置,还包括,
贮液单元,设置于所述吸收装置内,并将其内腔分为第一烟气处理区和第二烟气处理区,烟气适于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通过所述贮液单元进入所述第二烟气处理区;
第一换热器,其进液端与所述贮液单元连通,出液端靠近所述贮液单元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连通,以使所述贮液单元内的溶液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换热,并将换热后的溶液送入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与烟气接触。
进一步地,还包括再生系统,所述再生系统包括,
闪蒸罐,其上部设置稀溶液进口和蒸汽出口,下部设置浓溶液出口;
第六换热器,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第六换热器和稀溶液进口依次连通;
压缩机和饱和器,所述蒸汽出口、压缩机、饱和器和第六换热器依次连通,以使稀溶液与二次蒸汽在所述第六换热器内发生换热后,进入所述闪蒸罐。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喷淋单元,靠近所述吸收装置的中上部设置于其内,且位于所述贮液单元的上方,浓溶液出口、第五换热器和第一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换热后的浓溶液通过所述第一喷淋单元喷淋于上升的烟气上;
第二喷淋单元,靠近所述贮液单元且位于其下方设置于所述吸收装置内,所述贮液单元、第一换热器和第二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与烟气接触后的溶液换热后,再喷淋于净烟气上,以与净烟气逆向对流。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第五换热器、第六换热器和稀溶液进口依次连通,以于所述第五换热器内与来自闪蒸罐的浓溶液出口的浓溶液换热,再经所述第六换热器换热后,最后送入所述闪蒸罐。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换热器,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稀溶液经换热后送入所述第二喷淋单元;
溶液过滤调质系统,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溶液过滤调质系统、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稀溶液经过滤调质和换热后送入所述第二喷淋单元。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依次连通,以使热网来水或低加凝结水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并与进入相应换热器内的物质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第六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连通,以将所述第六换热器的抽气冷凝水送入所述第三换热器换热后,回锅炉给水,将所述第六换热器的二次蒸汽冷凝水送入所述第四换热器换热后,作为工艺补充水;
所述蒸汽出口还与所述第四换热器连通,以将二次蒸汽送入所述第四换热器中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设置烟气进口,上部设置烟气出口,所述第一喷淋单元、所述贮液单元和所述第二喷淋单元均位于所述烟气进口与烟气出口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吸收装置下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喷淋单元之间设置第一泵;
所述吸收装置下部与所述溶液过滤调质系统,或所述溶液过滤调质系统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喷淋单元之间设置第二泵;
所述吸收装置下部与所述第五换热器,或所述第五换热器与所述第六换热器,或所述第六换热器与所述闪蒸罐之间设置第三泵;
所述浓溶液出口与第五换热器,或所述第五换热器与第一喷淋单元之间设置第四泵。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处理装置,在吸收装置内设置贮液单元,利用其将内腔分为第一烟气处理区和第二烟气处理区,烟气从吸收装置的底部进入与吸收装置顶部喷淋的浓溶液(如浓盐溶液)逆流接触,第二烟气处理区的浓溶液吸收烟气中水分变稀,析出水分相变过程中释放的潜热,加热烟气和浓溶液至55℃-65℃;升温后的浓溶液通过贮液单元引出进入第一换热器中与换热介质(如热网水)换热,换热介质可被升温3-10℃,浓溶液降温至与第二烟气处理区顶部溶液进口温度大致一致之后进入第一烟气处理区,继续吸收烟气中水分,首次采用梯级换热,可有效提升热换的品质,最终通过上述手段深度回收并利用了原烟气的显热和净烟气水蒸汽的潜热,避免现有技术烟气降温冷凝需要大量冷源,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回收了净烟气中水分,降低系统运行费用,解决了燃煤电厂或其他行业消除有色烟羽、深度提水系统只投入没有收益的问题,达到高效节能减排等环保效果,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处理装置,首先利用吸收装置来大幅度降低净烟气的含水率,蒸汽在被浓溶液吸收过程中由于相变释放潜热,使得净烟气的干度和温度得以提高,可同时达到消除有色烟羽、深度提水、降低净烟气的含尘量和回收净烟气中水蒸汽低品质潜热的效果;接着在吸收装置中吸收水蒸气后的浓溶液变成稀溶液,稀溶液中一部分通过第五换热器降温,再通过再生系统恢复至原浓度,最后返回至第二烟气处理区;另一部分通过第二换热器加热换热介质(如热网水),再返回至第一烟气处理区,两股流量大小根据具体要求调整,通过调整两路流量比可改变单位质量浓溶液的吸水能力;加之,被送往再生系统中的稀溶液通过与再生系统产生的饱和蒸汽换热并进入闪蒸罐内闪蒸再生变为浓溶液,再被输送至吸收装置中,再生过程利用了再生系统顶部的二次蒸汽压缩后产生的饱和蒸汽,释放潜热的饱和蒸汽变为二次蒸汽冷凝水,该二次蒸汽冷凝水再次进入第四换热器与热网水换热,降温后的凝结水可用于脱硫装置除雾器冲洗水或者做为工艺补充水等,降低了成本和能耗。避免再生使用电厂蒸汽,可有效降低蒸汽用量。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处理装置,再生系统供暖季采用汽机抽气来抽蒸汽,抽气冷凝水经过第三换热器换热后,回锅炉给水;非供暖季采用压缩机+饱和器+闪蒸塔的二次蒸汽,压缩后产生的饱和蒸汽,冷凝水用于脱硫装置工艺补水。热网水或低加凝结水通过吸收装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换热升温之后,再与再生系统的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换热,供暖季达到热网水温度要求,供暖季回热网;非供暖季去低加或去低温省煤器换热后再去低加,可用于加热低加凝结水,使非供暖季机组发电能力不受影响。通过以上方式解决燃煤电厂或其他行业消除湿烟羽、深度提水系统只投入没有收益的问题,通过压缩机+饱和器+闪蒸塔系统进一步地回收脱硫装置后净烟气水蒸汽的潜热,回收净烟气中水分,降低系统运行费用,达到高效的节能减排等环保效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气处理装置,不仅可以将原烟气显热用于加热热网水或低加凝结水,还可以同时回收烟气中水蒸汽大量潜热,深度回收烟气余热,由于回收潜热过程中烟气温度同时升高,可同时降低烟气含水率和提高烟气温度,达到回收潜热协同消除有色烟羽和降低烟气含尘量作用。该装置通过深度提水从而回收节约水资源,由于系统设备简单,与目前相关技术相比可降低系统运行压降约三分之一,节省运行费用,具有很好的环保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烟气处理装置的布置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烟气处理系统的布置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烟气处理系统的系统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吸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再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除尘装置;2-脱硫装置;3-吸收装置;3-1-第一喷淋单元;3-2-第二喷淋单元;3-3-贮液单元;3-4-烟气进口;3-5-烟气出口;3-6-除雾器;4-省煤器;5-第一泵;6-第二泵;7-溶液过滤调质系统;8-第一换热器;9-第二换热器;10-第三换热器;11-第四换热器;12-第三泵;13-第五换热器;14-第四泵;15-压缩机;16-饱和器;17-第六换热器;18-闪蒸罐;19-烟囱;20-第七换热器;21-溶液补充罐;22-第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吸收装置3,如吸收装置3可为吸收塔,吸收装置3的下部设置烟气进口3-4,上部设置烟气出口3-5,还包括贮液单元3-3,例如贮液单元3-3可为接液盘,如图4所示,接液盘具有与脱硫塔内腔相适应的圆盘,圆盘上开设通孔,沿脱硫塔的轴向方向,通孔具有向脱硫塔塔顶延伸的延伸段,相邻延伸段间为贮液空间,设置于吸收装置3内,并将其内腔分为第一烟气处理区和第二烟气处理区,烟气适于从第一烟气处理区通过贮液单元3-3进入第二烟气处理区;具体地,贮液单元3-3可设置于脱硫塔中部;
第一换热器8,其进液端与贮液单元3-3连通,出液端靠近贮液单元3-3与第一烟气处理区连通,以使贮液单元内3-3的溶液进入第一换热器8内换热,并将换热后的溶液送入第一烟气处理区与烟气接触。
另外,本申请提供了包括上述烟气处理装置的烟气处理系统,如图2和3所示,该烟气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通设置的除尘装置1、脱硫装置2和吸收装置3,如除尘装置1可为电除尘器,脱硫装置2可为脱硫塔。
上述烟气处理装置中,在吸收装置3内设置贮液单元3-3,利用其将内腔分为第一烟气处理区和第二烟气处理区,烟气从吸收装置3的底部进入与吸收装置3顶部喷淋的浓溶液(如浓盐溶液)逆流接触,第二烟气处理区的浓溶液吸收烟气中水分变稀,析出水分相变过程中释放的潜热,加热烟气和浓溶液至55℃-65℃;升温后的浓溶液通过贮液单元3-3引出进入第一换热器中与换热介质(如热网水)换热,换热介质可被升温3-10℃,浓溶液降温至与第二烟气处理区顶部溶液进口温度大致一致之后进入第一烟气处理区,继续吸收烟气中水分,首次采用梯级换热,可有效提升热换的品质,最终通过上述手段深度回收并利用了原烟气的显热和净烟气水蒸汽的潜热,避免现有技术烟气降温冷凝需要大量冷源,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同时回收了净烟气中水分,降低系统运行费用,解决了燃煤电厂或其他行业消除有色烟羽、深度提水系统只投入没有收益的问题,达到高效节能减排等环保效果,具有很好的社会和经济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还包括再生系统,再生系统包括闪蒸罐18,其上部设置稀溶液进口和蒸汽出口,下部设置浓溶液出口;第六换热器17,吸收装置3的下部、第六换热器17和稀溶液进口依次连通;压缩机15和饱和器16,蒸汽出口、压缩机15、饱和器16和第六换热器17依次连通,以使稀溶液与二次蒸汽在第六换热器17内发生换热后,进入闪蒸罐18。
另外,再生系统的驱动热源供暖季为机组抽气;非供暖季采用压缩机+饱和器+闪蒸塔的二次蒸汽产生的饱和蒸汽,压缩机+饱和器+闪蒸塔系统可使非供暖季机组发电能力不受影响。在不同季节热网水或循环热媒水或低加凝结水通过热网换热器加热至不同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喷淋单元3-1,靠近吸收装置3的中上部设置于其内,且位于贮液单元3-3的上方,浓溶液出口、第五换热器13和第一喷淋单元3-1依次连通设置,以将换热后的浓溶液通过第一喷淋单元3-1喷淋于上升的烟气上;第二喷淋单元3-2,靠近贮液单元3-3且位于其下方设置于吸收装置3内,贮液单元3-3、第一换热器8和第二喷淋单元3-2依次连通设置,以将与烟气接触后的溶液换热后,再喷淋于净烟气上,以与净烟气逆向对流;具体地,第一喷淋单元3-1和第二喷淋单元3-2均包括喷淋导管和间隔设置其上的喷淋嘴,且第一喷淋单元3-1和第二喷淋单元3-2均靠近吸收装置3的烟气出口3-5且位于其下方,这样延长逆流接触路程,能有效回收烟气中的热量。
具体地,吸收装置3的下部、第五换热器13、第六换热器17和稀溶液进口依次连通,以将吸收塔塔底溶液于第五换热器13内与来自闪蒸罐的浓溶液出口的浓溶液换热,再经第六换热器17换热后,最后送入闪蒸罐18;第五换热器13可为板式换热器;
另外,还设置第七换热器20,从第五换热器13内出来的浓溶液可进入第七换热器20与热网水或低加冷凝水换热后,再进入吸收装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在上述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提高换热效果,充分回收原烟气中的显热和净烟气水蒸汽的潜热,并将废液充分再生,还包括第二换热器9,吸收装置3的下部、第二换热器9和第二喷淋单元3-2依次连通设置,以将稀溶液经换热后送入第二喷淋单元3-2;同时,为了对吸收装置中作为吸收液的浓溶液进行过滤和调制,还包括溶液过滤调质系统7,吸收装置3的下部、溶液过滤调质系统7、第二换热器9和第二喷淋单元3-2依次连通设置,以将稀溶液经过滤调质和换热后送入第二喷淋单元3-2;具体地,如图3所示,溶液过滤调质系统7由依次连通的旋流器+过滤器组成,同时设置依次连通的溶液补充罐21和第五泵22,第五泵22与溶液过滤调质系统7连通,以向其内补充溶液。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三换热器10和第四换热器11,第一换热器8、第二换热器9、第三换热器10和第四换热器11依次连通,以使热网来水或低加凝结水依次通过第一换热器8、第二换热器9、第三换热器10和第四换热器11,并与进入相应换热器内的物质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第六换热器17分别与第三换热器10和第四换热器11连通,以将第六换热器17的抽气冷凝水送入第三换热器10换热后,回锅炉给水,将第六换热器17的二次蒸汽冷凝水送入第四换热器10换热后,作为工艺补充水;蒸汽出口还与第四换热器11连通,以将二次蒸汽送入第四换热器11中进行换热;
为了实现液体的流动,吸收装置3下部与第二换热器9,或第二换热器9和第二喷淋单元3-2之间设置第一泵5;吸收装置3下部与溶液过滤调质系统7,或溶液过滤调质系统7与第二换热器9,或第二换热器9与第二喷淋单元3-2之间设置第二泵6;吸收装置3下部与第五换热器13,或第五换热器13与第六换热器17,或第六换热器17与闪蒸罐17之间设置第三泵12;浓溶液出口与第五换热器13,或第五换热器13与第一喷淋单元3-1之间设置第四泵14。
另外,闪蒸罐顶部的二次蒸汽进入第四换热器将热网水提升至85℃左右用于供暖;非供暖季利用压缩机+饱和器+闪蒸塔将二次蒸汽压缩+饱和的蒸汽加热进入板式换热器的稀溶液,其冷凝水可将热网水(低加凝结水)加热至60℃左右,用于加热低加凝结水,通过此种运行方式可使非供暖季抽气能耗与回收能耗相互抵消,对机组发电能力不产生负面影响。闪蒸罐底部的浓溶液在第五换热器13(稀浓溶液换热器)中与稀溶液换热,随后再与第七换热器(浓溶液换热器换热)之后返回至吸收塔顶。非供暖季二次蒸汽从再生器顶部排出进入压缩机,经增压增温变为过热蒸汽,经过喷淋变为饱和蒸汽,作为再生器驱动热源,释放潜热之后变为凝结水,该凝结水再次与第三换热器换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在上述实施例1、2或3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包括本实施例中的烟气处理装置的烟气处理系统,还包括省煤器3-6,设置于除尘装置1与脱硫装置2之间或在空预器与除尘装置1之间,第四换热器11与省煤器3-6连通,以将冷凝水与来自除尘装置1的烟气在省煤器3-6内换热,并将换热后的烟气送入脱硫装置2中。
进一步地,吸收装置3的下部设置烟气进口3-4,上部设置烟气出口3-5,烟气出口3-5与烟囱19连通,第一喷淋单元3-1、贮液单元3-3和第二喷淋单元3-2均位于烟气进口3-4与烟气出口3-5之间;除雾器3-6设置于吸收装置3内,且位于第一喷淋单元3-1与烟气出口3-5之间。
若需要将烟温提升至更高温度,可在吸收装置3的烟气出口3-4的后面烟道上布置再热换热器或在吸收装置3上段顶部内置换热管,将烟温加热至环保或业主需要的温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在上述实施例1、2、3和4的基础上,为了适应非供暖季,吸收装置可当做传统喷淋塔,利用循环冷却水对烟气在吸收装置中进行喷淋,可使系统灵活调控烟气处理系统,节约能源,包括本实施例中的烟气处理装置的烟气处理系统,喷淋塔直接与脱硫装置2的烟气出口连通,工作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利用盐溶液或循环冷却水之间切换喷淋,当切换至循环冷却水喷淋时,系统变为喷淋系统,通过在吸收装置的上下段喷淋低温冷却水,饱和烟气与喷淋水传热传质,将烟气温度夏季降至48℃,冬季降至45℃,喷淋塔底部的喷淋水与低加冷凝水换热,减少机组抽气,换热之后的喷淋水又返回至喷淋塔内;或者喷淋塔底部的喷淋水送往凉水塔冷却,降温后再循环利用。
此外,上述装置的具体的工作原理如下:
如图1和2所示,烟气从吸收塔底部进入与吸收塔顶部喷淋的浓盐溶液逆流,吸收塔上段顶部浓盐溶液吸收烟气中水分变稀,析出水分相变过程中释放潜热,加热烟气和盐溶液至55℃-65℃。升温后的溶液通过上段底部接液盘引出进入第一换热器(热网一级换热器)与热网水换热,热网水可被升温3-10℃,盐溶液降温至与上段顶部溶液进口温度一致之后进入吸收塔下段顶部,继续吸收烟气中水分,吸收塔下段底部稀溶液分别被第一泵(稀盐溶液泵)送往第二换热器(热网二级换热器)和第五换热器(稀浓溶液换热器),出第一换热器(热网一级换热器)的热网水与进入第二换热器(热网二级换热器)的稀溶液换热,将下段底部稀溶液降温至第一换热器溶液出口温度一致,并与第一换热器(热网一级换热器)出口溶液混合进入吸收塔下段顶部喷淋,热网水被加热至50-60℃;进入第五换热器(稀浓溶液换热器)的稀溶液与从再生系统来的浓溶液换热后进入再生系统。经浓溶液加热之后的稀溶液进入第六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继续升温至120℃-140℃(热源为供暖季采用抽机组蒸汽,非供暖季通过压缩机+饱和器+闪蒸塔的二次蒸汽),然后进行闪蒸罐闪蒸。供暖季时,抽气冷凝水进入第三换热器10(热网三级换热器)与热网水进行换热,闪蒸罐顶部的二次蒸汽进入第四换热器11(热网四级换热器)将热网水提升至85℃左右用于供暖;非供暖季利用压缩机+饱和器+闪蒸塔将二次蒸汽压缩+饱和的蒸汽加热进入第六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稀溶液,闪蒸器顶部二次蒸汽温度约为95℃-110℃,由所用盐溶液浓度和吸水量决定,二次蒸汽从闪蒸罐顶部进入压缩机压缩至300℃左右的过热蒸汽,经过喷淋饱和变为温度约130℃-150℃的饱和蒸汽,其冷凝水可将热网水(低加凝结水)加热至57℃-70℃左右,用于加热低加凝结水,或将其与低低温省煤器串联,将其温度继续提升至65℃-85℃。降温后的冷凝水可用于脱硫塔除雾器冲洗水等。通过此种运行方式可使开始吸收热泵系统COP提升至3-4,可使非供暖季抽气能耗与回收能耗相互抵消,对机组发电能力不产生负面影响。闪蒸罐底部的浓溶液在第五换热器(稀浓溶液换热器)中与稀溶液换热,再通过浓溶液降温换热器降温至30℃-50℃返回至吸收塔上段顶部循环使用。
具体地,脱硫塔下段底部溶液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与热网二级换热器换热后返回吸收塔下段顶部形成小循环;第二部分被送往稀浓溶液换热器加热之后进入再生系统;第三部分进入溶液过滤调质单元,在吸收塔下段底部配套过滤调质单元,一方面可通过旋流器+过滤装置除去溶液在吸收塔中积累的固体颗粒物和生成的结晶盐(硫酸盐、碳酸盐等)等物质,使吸收塔溶液的污染物和杂质控制在一定程度;另一方面加入钙基盐,调整溶液的pH,保持溶液的吸收能力,同时降低溶液的腐蚀性。吸收液从吸收塔顶部进入,通过均匀喷淋与从吸收塔底部进入的净烟气逆向对流,净烟气中水蒸汽被浓溶液吸收,上段和下段各自的喷淋层可设置备用层,以提高吸收塔的可靠性。通过调整吸收塔下段小循环溶液量可控制单位质量盐溶液的吸水能力,在脱硫塔之后布置吸收塔,由于吸收塔底部烟气含水率高,大部分吸水在此部分发生,在吸收塔底部设置小循环,通过降低小循环溶液温度控制吸收塔下段平衡温度,从而提高单位质量溶液的吸水能力,吸收后的稀溶液浓度相对浓溶液降低1%-10%,小循环循环量和再生循环量的比例可在1:1-10:1。原系统中的脱硫塔不需做任何改造,该实用新型适用于脱硫塔系统包括单塔双循环和双塔双循环系统。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烟气处理装置,包括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贮液单元,设置于所述吸收装置内,并将其内腔分为第一烟气处理区和第二烟气处理区,烟气适于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通过所述贮液单元进入所述第二烟气处理区;
第一换热器,其进液端与所述贮液单元连通,出液端靠近所述贮液单元与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连通,以使所述贮液单元内的溶液进入所述第一换热器内换热,并将换热后的溶液送入所述第一烟气处理区与烟气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再生系统,所述再生系统包括,
闪蒸罐,其上部设置稀溶液进口和蒸汽出口,下部设置浓溶液出口;
第六换热器,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第六换热器和稀溶液进口依次连通;
压缩机和饱和器,所述蒸汽出口、压缩机、饱和器和第六换热器依次连通,以使稀溶液与二次蒸汽在所述第六换热器内发生换热后,进入所述闪蒸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喷淋单元,靠近所述吸收装置的中上部设置于其内,且位于所述贮液单元的上方,浓溶液出口、第五换热器和第一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换热后的浓溶液通过所述第一喷淋单元喷淋于上升的烟气上;
第二喷淋单元,靠近所述贮液单元且位于其下方设置于所述吸收装置内,所述贮液单元、第一换热器和第二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与烟气接触后的溶液换热后,再喷淋于净烟气上,以与净烟气逆向对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第五换热器、第六换热器和稀溶液进口依次连通,以于所述第五换热器内与来自闪蒸罐的浓溶液出口的浓溶液换热,再经所述第六换热器换热后,最后送入所述闪蒸罐。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换热器,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稀溶液经换热后送入所述第二喷淋单元;
溶液过滤调质系统,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溶液过滤调质系统、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喷淋单元依次连通设置,以将稀溶液经过滤调质和换热后送入所述第二喷淋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依次连通,以使热网来水或低加凝结水依次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并与进入相应换热器内的物质进行换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连通,以将所述第六换热器的抽气冷凝水送入所述第三换热器换热后,回锅炉给水,将所述第六换热器的二次蒸汽冷凝水送入所述第四换热器换热后,作为工艺补充水;
所述蒸汽出口还与所述第四换热器连通,以将二次蒸汽送入所述第四换热器中进行换热。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装置的下部设置烟气进口,上部设置烟气出口,所述第一喷淋单元、所述贮液单元和所述第二喷淋单元均位于所述烟气进口与烟气出口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装置下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和第二喷淋单元之间设置第一泵;
所述吸收装置下部与所述溶液过滤调质系统,或所述溶液过滤调质系统与所述第二换热器,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喷淋单元之间设置第二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装置下部与所述第五换热器,或所述第五换热器与所述第六换热器,或所述第六换热器与所述闪蒸罐之间设置第三泵;
所述浓溶液出口与第五换热器,或所述第五换热器与第一喷淋单元之间设置第四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97948.XU CN209714683U (zh) | 2018-09-28 | 2018-09-28 |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97948.XU CN209714683U (zh) | 2018-09-28 | 2018-09-28 |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14683U true CN209714683U (zh) | 2019-12-03 |
Family
ID=68672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97948.XU Active CN209714683U (zh) | 2018-09-28 | 2018-09-28 |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1468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74225A (zh) * | 2020-01-02 | 2020-05-19 | 东南大学 | 基于溶液调湿兼水分回收的消除湿烟羽系统及方法 |
CN111974110A (zh) * | 2020-08-28 | 2020-11-24 | 吴保林 | 一种余热回收式烟气处理设备 |
-
2018
- 2018-09-28 CN CN201821597948.XU patent/CN20971468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74225A (zh) * | 2020-01-02 | 2020-05-19 | 东南大学 | 基于溶液调湿兼水分回收的消除湿烟羽系统及方法 |
CN111974110A (zh) * | 2020-08-28 | 2020-11-24 | 吴保林 | 一种余热回收式烟气处理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23035U (zh) | 一种燃煤锅炉的烟气综合处理系统 | |
CN101922821A (zh) | 高湿度烟气中水和潜热同时回收的方法和热泵装置 | |
CN207379110U (zh) | 一种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系统 | |
CN109442449A (zh) | 一种烟气的喷淋处理装置 | |
CN110425902A (zh) | 一种湿法脱硫后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及方法 | |
CN209714683U (zh) |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 |
CN110394031A (zh) | 一种余热回收消白联合废水浓缩的装置 | |
CN211177999U (zh) | 一种烟气水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109974062A (zh) | 一种采用吸收式热泵和两级换热器的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 | |
CN107655021A (zh) | 一种利用吸收式热泵回收烟气余热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7860153A (zh) | 一种节能节水型燃煤锅炉湿烟气深度综合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0500602A (zh) | 一种节能节水及冷热联产装置 | |
CN113526591B (zh) | 一种节能型脱硫废水浓缩干燥零排放系统 | |
CN110124347A (zh) | 一种节水节能型烟气净化装置及方法 | |
CN209714684U (zh) | 一种节能节水的烟气处理系统 | |
CN209714695U (zh) | 一种回收烟气余热协同消除湿烟羽的装置 | |
CN112791579B (zh) | 一种脱硫浆液多级闪蒸余热利用的系统及工艺 | |
CN109838804A (zh) | 一种双再生节能的装置 | |
CN109395539A (zh) | 一种喷淋消白的装置 | |
CN209386332U (zh) | 一种烟气的喷淋处理装置 | |
CN109395540A (zh) | 一种原烟气显热深度利用再生系统 | |
CN109469918A (zh) | 一种烟道加热再生装置 | |
CN109569199A (zh) | 一种烟气处理装置 | |
CN110407384A (zh) | 一种余热回收消白联合废水处理的装置 | |
CN109569200A (zh) | 一种节能节水的烟气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