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13052U - 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13052U
CN209713052U CN201822060210.6U CN201822060210U CN209713052U CN 209713052 U CN209713052 U CN 209713052U CN 201822060210 U CN201822060210 U CN 201822060210U CN 209713052 U CN209713052 U CN 209713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part
newel
guider
sounding gear
gea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602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金才
赵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nav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nav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nav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nav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602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13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13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13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测深装置包括:导向器,具有管状结构;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器上,滑动件的滑动方向与导向器的轴向平行,滑动件用于连接示踪器;中心柱,穿过管状结构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及绕轴转动,中心柱的一个末端用于连接切削工具、另一个末端用于连接动力输入;以及限位组件,固定于中心柱且位于滑动件的与中心柱的另一个末端相邻的一侧,限位组件随中心柱移动时能够驱动滑动件同步移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深装置,更便于检测示出中心柱的进给量,在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深装置的磨削装置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多磨削。

Description

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
背景技术
骨科手术中,经常需要对骨骼进行钻削或磨削等操作,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控制钻削或磨削的深度。传统的测深装置,都是基于带有刻度的标尺进行深度测量,通过测深前后对标尺的读数差值,来计算进给深度。
现有技术的进给深度测量方式仍然存在较大误差,因此期望一种准确性更高的测深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能够提高深度测试的准确度。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测深装置,其包括:导向器,具有管状结构;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器上,滑动件的滑动方向与导向器的轴向平行,滑动件用于连接示踪器;中心柱,穿过管状结构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及绕轴转动,中心柱的一个末端用于连接切削工具、另一个末端用于连接动力输入;以及限位组件,固定于中心柱且位于滑动件的与中心柱的另一个末端相邻的一侧,限位组件随中心柱移动时能够驱动滑动件同步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滑动件内部具有通道,通道与导向器的外表面相匹配,导向器穿入通道,使得滑动件相对导向器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导向器的外表面及滑动件朝向通道的内表面中的一者设有凹槽,另一者设有与凹槽滑动匹配的凸起,凹槽的延伸方向与中心柱的轴向平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弹性件,设置于滑动件与导向器之间,弹性件用于在滑动件朝向中心柱的一个末端移动时提供阻尼。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弹性件为弹簧,并且同轴设置于通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滑动件与中心柱在中心柱的轴向上位置固定,使得滑动件能够与中心柱在中心柱的轴向上同步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限位组件包括:夹紧装置,夹设于中心柱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限位组件还包括:限位块,套设于中心柱上,位于夹紧装置朝向滑动件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示踪器,连接于滑动件,示踪器包括三个以上标识点,其中至少一个标识点与其它标识点不共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标识点为反光球或发光二极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导向器的侧壁连接有连接柄;滑动件的侧壁连接有手柄。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磨削装置,其包括:根据前述任一项的测深装置;以及磨具,磨具连接至中心柱的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深装置,限位组件与滑动件相抵,使得中心柱与滑动件同步移动,通过检测滑动件的位移量,可以对中心柱的进给深度进行检测,便于检测示出中心柱的进给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初始状态下(限位组件与滑动件相抵)先移动滑动件至预设的距离处,再对中心柱进行进给动作。当中心柱上的限位组件再次与滑动件相抵时,说明中心柱完成了上述预设距离的进给值,使得中心柱进给量的可控性增强,避免了单纯手持进给带来的不稳定性。在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深装置的磨削装置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多磨削。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深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深装置的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图2中A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动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动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图1和图2分别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深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和截面示意图,图3示出图2中A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测深装置包括中心柱100、导向器200、滑动件300以及限位组件40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深装置可以与其他部件相互接合,以形成各种用途的能检测进给深度的功能装置。例如,中心柱100包括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其中前端可以连接磨具,该磨具例如是磨锉,后端可以连接转动输出装置,该转动输出装置例如是手钻或电钻。转动输出装置带动中心柱100绕中心轴转动从而带动磨具转动,可以对待磨削物进行磨削或钻削,同时中心柱100可以沿轴向移动,例如是向待磨削物进给,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装置,可以同时检测中心柱100沿轴向移动的距离或进给深度。
本文中,术语“前端”和“后端”仅用于表示部件相对的两端,两者可以随意调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向器200具有管状结构。滑动件300滑动连接于导向器200上,滑动件300的滑动方向与导向器200的轴向平行,滑动件300用于连接示踪器。中心柱100穿过导向器200的管状结构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及绕轴转动,中心柱100具有两个末端,其一个末端用于连接切削工具、另一个末端用于连接动力输入。本实施例中,上述的一个末端即位于前端的末端,另一个末端即位于后端的末端。
限位组件400固定于中心柱100且位于滑动件300的与中心柱100的另一个末端相邻的一侧,限位组件400随中心柱100移动时能够驱动滑动件300同步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深装置,限位组件400随中心柱100移动时能够驱动滑动件300同步移动,且滑动件300不会发生随中心柱转动,因此可以在滑动件300上设置示踪器500,通过配套的光学相机可以识别示踪器500的移动以检测滑动件300的位移量,可以对中心柱100的进给深度进行检测,便于检测示出中心柱100的进给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初始状态下(限位组件400与滑动件300相抵)先移动滑动件300至预设的距离处,再对中心柱100进行进给动作。当中心柱100上的限位组件400再次与滑动件300相抵时,说明中心柱100完成了上述预设距离的进给值,使得中心柱100进给量的可控性增强,避免了单纯手持进给带来的不稳定性。在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深装置的磨削装置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过多磨削。
图4和图5分别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向器的立体示意图和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导向器200具有管状结构,内部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一通道210,中心柱100的外表面可以与第一通道210的内表面相匹配,使得中心柱100穿设在第一通道210,并且沿着第一通道210的延伸方向可以滑动。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柱100在第一通道210内还可以以自身中心轴为轴转动。
图6和图7分别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动件的立体示意图和截面示意图。滑动件300滑动连接于导向器200上,滑动件300的滑动方向与导向器200的轴向平行。本实施例中,滑动件300呈空心柱状,内部具有第二通道310,第二通道310与导向器200的外表面相匹配,导向器200穿入第二通道310,使得滑动件300相对导向器200滑动。滑动件300的外表面大致为棱柱状,第二通道310大致为圆柱状通道,在其它实施例中,滑动件300的外表面可以是其它形状,第二通道310的可以随导向器200的外表面形状变化进行对应调整,例如导向器200的外表面为棱柱状时,第二通道310为相匹配的棱柱状通道。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300可以不采用第二通道310与导向器200滑动匹配,也可以通过滑轨等其它结构实现相互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器200的外表面设有凹槽220,滑动件300朝向第二通道310的内表面设有与凹槽220滑动匹配的凸起311,凹槽220的延伸方向与导向器200的轴向平行。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滑动件300朝向第二通道310的内表面设有凹槽,导向器200的外表面设有与凹槽滑动匹配的凸起,该凹槽的延伸方向与导向器200的轴向平行。通过设置与导向器200轴向平行的凹槽以及滑动匹配的凸起,使得滑动件300与导向器200能够以平行于导向器200轴向的轴为中心轴,同步转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器200的侧壁连接有连接柄230,该连接柄230可以用于将导向器200与机械手臂连接,使得机械手臂带动测深装置运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300的侧壁连接有手柄320,通过手持手柄320或将手柄320与其他装置固定连接,可以避免中心柱100运动时滑动件300发生不必要的转动,进一步地在上述本实施例中,导向器200与滑动件300之间设置相互匹配的凹槽220与凸起311,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避免导向器200发生不必要的转动。
请参考图2和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测深装置还可以包括弹性件600,弹性件600,弹性件600设置于滑动件300与导向器200之间,弹性件600用于在滑动件300朝向中心柱100的一个末端移动时提供阻尼。
本实施例中,导向器200与滑动件300分别具有相对的前端和后端,导向器200的前端、滑动件300的前端为各自朝向中心柱100前端的一端,导向器200的后端、滑动件300的后端为各自朝向中心柱100后端的一端。滑动件300的后端可以超出导向器200的后端预定距离,滑动件300相对导向器200滑动时,滑动件300的后端靠近或远离导向器200的后端。
弹性件600可以是弹簧,并且同轴设置于第二通道310内。滑动件300的后端可以设有向中心轴方向延伸的抵靠部,弹簧的一端可以与滑动件300后端的抵靠部连接,另一端可以与导向器200的后端连接,弹簧将滑动件300弹向限位组件400,使得滑动件300可以与限位组件400抵靠。
通过设置弹性件600,可以在滑动件300、导向器200、限位组件400以及与锁紧件400连接的中心柱100之间增加阻尼,形成缓冲,避免中心柱100与导向器200之间摩擦力过小而对导向器200产生冲击。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600不是必须的结构,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不设置弹性件600,此外,即使设置弹性件600,也不限于采用弹簧,也可以设置弹片等其他形式的弹性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滑动件300上设有锁紧件,锁紧件能将滑动件300与中心柱100锁紧,和/或,锁紧件能将滑动件300与导向器200锁紧。当锁紧件用于将滑动件300与中心柱100锁紧时,锁紧的滑动件300与中心柱100同步运动,与滑动件300连接的示踪器同步示出中心柱100的位移。当锁紧件用于将滑动件300与导向器200锁紧时,能够将滑动件300锁紧在导向器200轴向的预定位置,该预定位置例如可以是距离初始位置预定进给量的位置。
在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滑动件300与中心柱100没有直接连接,两者可以在限位组件400与滑动件300相抵时沿轴向同步移动,也可以单独沿轴向移动滑动件300而实现非同步移动。
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300与中心柱100在中心柱100的轴向上位置固定,使得滑动件300能够与中心柱100在中心柱100的轴向上同步移动。此外,中心柱100相对滑动件300是否可以绕自身中心轴转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中心柱100与滑动件300在中心柱100的轴向上同步运动,但中心柱100相对滑动件300仍然可以绕自身中心轴转动。
请继续参考图1至图3,限位组件400设置在中心柱100上,以对滑动件300限位。本实施例中,中心柱100在导向器200的前后两端均暴露,限位组件400可以设置在中心柱100的后端(前述的另一个末端)与导向器200的后端之间,滑动件300滑动设置在导向器200的后端处。
本实施例的限位组件400包括限位块410以及夹紧装置420。夹紧装置420夹设于中心柱100上。限位块410套设于中心柱100上,限位块410位于夹紧装置420朝向滑动件300的一侧,也即夹紧装置420位于限位块410远离滑动件300的一侧,以将限位块400限位于预定位置。夹紧装置420将限位块410限位于预定位置后,滑动件300可以滑动至与限位块410抵靠,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滑动件300的后端可以与限位块410抵靠。
滑动件300用于连接示踪器,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深装置还可以包括示踪器500,其连接于滑动件300。示踪器500与滑动件300同步移动,从而可以对中心柱100的进给深度进行标识,配合与示踪器500匹配的光学检测仪器,可以更精确直观显示中心柱100的进给量。
本实施例中的示踪器500例如是光学示踪器,能够被光学导航相机识别,并记录实时位置,通过编程,可以在显示器中显示精确位置,大大提高了测深装置的精度。
示踪器500包括三个以上标识点510,其中至少一个标识点510与其它标识点510不共线。本实施例的示踪器500包括三个标识点510,标识点510呈正三角形布置。标识点510可以是被动式的反光球,也可以是主动发光的发光二极管。
本实施例的示踪器500还包括支架520以及支架连接件530。其中,支架520包括中心部521以及自中心部521向外辐射设置的三个以上连接部522,标识点510设置在连接部522上。三个以上连接部522可以在同一平面内设置,支架连接件530与支架520的中心部521固定,支架连接件530的轴向可以与上述平面垂直,支架连接件530将支架520与滑动件30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动件300的侧壁可以设有安装架330,用于安装示踪器500。安装架330内部具有与支架连接件530匹配的安装孔以及连接至安装孔内侧壁的销孔,支架连接件530置于该安装孔内,固定销穿入销孔与支架连接件530固定,使得示踪器500与滑动件300连接,实现示踪器500的多个标识点510与滑动件300稳定同步位移,以对滑动件的位移轨迹实时记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磨削装置,如图1和图2,其例如是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测深装置以及磨具900,其中磨具900连接至中心柱100的一个末端。本实施例中,磨具900例如是磨锉,其可以连接至中心柱100的前端和后端,中心柱100的后端可以连接转动输出装置,该转动输出装置例如是手钻或电钻。转动输出装置带动中心柱100绕中心轴转动从而带动磨具900转动,可以对待磨削物进行磨削或钻削,同时中心柱100可以沿轴向移动,例如是向待磨削物进给。通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磨削装置,实现对待磨削物进行磨削或钻削的同时,可以检测磨具900沿中心柱100轴向移动的距离或进给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磨削装置,限位组件400与滑动件300相抵,使得中心柱100与滑动件300同步运动,通过检测滑动件300的位移量,可以对中心柱100的进给深度进行检测,便于检测示出中心柱100的进给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初始状态下(限位组件400与滑动件300相抵)先移动滑动件300至预设的距离处,再对中心柱100进行进给动作。当中心柱100上的限位组件400再次与滑动件300相抵时,说明中心柱100以及磨具900完成了上述预设距离的进给值,使得中心柱100以及磨具900的进给量的可控性增强,避免了单纯手持进给带来的不稳定性,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过多磨削。
依照本实用新型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实用新型以及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向器,具有管状结构;
滑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器上,所述滑动件的滑动方向与所述导向器的轴向平行,所述滑动件用于连接示踪器;
中心柱,穿过所述管状结构且能够沿轴向移动及绕轴转动,所述中心柱的一个末端用于连接切削工具、另一个末端用于连接动力输入;以及
限位组件,固定于所述中心柱且位于所述滑动件的与所述中心柱的所述另一个末端相邻的一侧,所述限位组件随所述中心柱移动时能够驱动所述滑动件同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内部具有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导向器的外表面相匹配,所述导向器穿入所述通道,使得所述滑动件相对所述导向器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器的所述外表面及所述滑动件朝向所述通道的内表面中的一者设有凹槽,另一者设有与所述凹槽滑动匹配的凸起,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中心柱的轴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导向器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在所述滑动件朝向所述中心柱的所述一个末端移动时提供阻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并且同轴设置于所述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件与所述中心柱在所述中心柱的轴向上位置固定,使得所述滑动件能够与所述中心柱在所述中心柱的轴向上同步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夹紧装置,夹设于所述中心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
限位块,套设于所述中心柱上,位于所述夹紧装置朝向所述滑动件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示踪器,连接于所述滑动件,所述示踪器包括三个以上标识点,其中至少一个所述标识点与其它所述标识点不共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点为反光球或发光二极管。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器的侧壁连接有连接柄;
所述滑动件的侧壁连接有手柄。
12.一种磨削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测深装置;以及
磨具,所述磨具连接至所述中心柱的所述一个末端。
CN201822060210.6U 2018-12-07 2018-12-07 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 Active CN209713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0210.6U CN209713052U (zh) 2018-12-07 2018-12-07 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60210.6U CN209713052U (zh) 2018-12-07 2018-12-07 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13052U true CN209713052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76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60210.6U Active CN209713052U (zh) 2018-12-07 2018-12-07 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130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8102A (zh) * 2018-12-07 2019-03-22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98102A (zh) * 2018-12-07 2019-03-22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
CN109498102B (zh) * 2018-12-07 2024-03-26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68663B2 (ja) 機械要素の形状、位置、サイズに関する特徴を測定するための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06249694B (zh) 自动化机器、控制自动化机器的方法以及机器可读介质
US7016052B2 (en)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hole and associated method
US7903245B2 (en) Multi-beam optical probe and system for dimensional measurement
CN104048586B (zh) 同轴度检测装置
CN101427153A (zh) 基于摄影机的六自由度标靶测量和标靶跟踪设备
CN109498102A (zh) 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
EP370272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a profile of an internally threaded surface
CN209713052U (zh) 测深装置及磨削装置
CN109964096A (zh) 太赫兹测量仪
CN101641566A (zh) 用于获得剖面的几何特征的测量装置和方法
CN107505471B (zh) 血栓弹力测试装置
CN104567674A (zh) 双边拟合共焦测量方法
US6646750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measuring the structures of an object
CN104697466B (zh) 多轴型三维测量设备
CN106225701A (zh) 一种小孔径滑膛长身管内径测量装置及方法
JP7220015B2 (ja) 位置決め装置、孔検査装置、位置決め方法及び孔検査方法
CN106767469A (zh) 合像测量深小孔类孔径的非接触测量方法
US7952721B2 (en) Optical linear and rotation displacement sensor
CN102865812B (zh) 一种用于三维测量仪的刀具中心点寻找方法及其装置
CN104019964A (zh) 微小自聚焦透镜聚焦光斑质量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5547268B (zh) 用于光电测量设备的瞄准装置
CN212008291U (zh) 一种呼吸科标本检测台分度装置
CN110455146B (zh) 一种两孔中心测量用具
CN207585461U (zh) 长度测量装置以及千分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