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93810U - 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93810U
CN209693810U CN201920341059.5U CN201920341059U CN209693810U CN 209693810 U CN209693810 U CN 209693810U CN 201920341059 U CN201920341059 U CN 201920341059U CN 209693810 U CN209693810 U CN 2096938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setline
mounting bracket
reset spring
fish b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4105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建华
尹小庆
赵庆泉
辛可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Angel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ngel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ngel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ngel Interconn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4105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938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938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938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Means For Catching 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安装在浮漂的壳体内,包括固定托架、浮动托盘、钓鱼线导向夹、浮动复位弹簧、磁钢、线性霍尔传感器、MCU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固定托架固定在浮漂的壳体内且钓鱼线导向夹、浮动托盘、浮动复位弹簧依次横向连接后安装在固定托架上,滑动安装在固定托架内的浮动托盘顶端与钓鱼线导向夹连接、尾端与浮动复位弹簧连接;磁钢安装在固定托架上,磁钢的信号采集端与浮动托盘连接,线性霍尔传感器的信号采集端与磁钢位置对应,磁钢、线性霍尔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MCU模块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浮动安装在固定托架内的浮动托盘、钓鱼线导向夹检测钓鱼线张紧度的变化,实现自动感应鱼咬钩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
背景技术
钓鱼时,钓鱼者通常通过观察漂相判断是否有鱼咬钩。但是对于远距离垂钓,钓鱼者通常很难清楚的观测到漂相。
漂相就是浮漂的动态表现,是浮漂的静止状态被扰动后的表象。漂相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黑漂、顿漂、顶漂、抖动、滑漂、走漂、截口。垂钓者通过观察漂相来判断水下情况,但是漂相的情况非常复杂难以准确把握,而且远距离垂钓的情况下通常很难清楚的观察到漂相,从而无法直接判断是否有鱼咬钩。如何能让浮漂自动检测是否有鱼咬钩,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通过浮动安装在固定托架内的浮动托盘、钓鱼线导向夹检测钓鱼线张紧度的变化,实现自动感应鱼咬钩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安装在浮漂的壳体内,包括固定托架、浮动托盘、钓鱼线导向夹、浮动复位弹簧、磁钢、线性霍尔传感器、MCU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所述固定托架固定在浮漂的壳体内且钓鱼线导向夹、浮动托盘、浮动复位弹簧依次横向连接后安装在固定托架上,滑动安装在固定托架内的浮动托盘顶端与钓鱼线导向夹连接、尾端与浮动复位弹簧连接;所述钓鱼线导向夹设置一个供钓鱼线穿过的穿孔;所述磁钢安装在浮动托盘上,所述线性霍尔传感器的信号采集端与磁钢位置对应,线性霍尔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MCU模块信号连接;所述MCU模块还与通信模块、电源模块连接。
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个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的信号采集端外露于壳体中部且液位传感器与壳体的连接处密封,液位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MCU模块信号连接。
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浮动复位弹簧横向安装在固定托架内,浮动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浮动托盘的尾端连接且浮动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托架的内壁。
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浮动复位弹簧横向安装在固定托架内,浮动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浮动托盘的尾端连接且浮动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伸出固定托架固定在壳体的内壁。
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钓鱼线导向夹的穿孔沿横向开设一个供钓鱼线横向穿入或横向穿出的引线口。
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引线口为一个喇叭口,喇叭口朝外的一端为开口端、喇叭口与穿孔圆滑过度连接的一端为收口端,开口端大、收口端小且收口端最窄的距离H小于钓鱼线的直径D。
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收口端最窄的距离H与钓鱼线的直径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0.75D≤H<D。
进一步,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穿孔最宽的距离L与钓鱼线的直径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D<L<1.5D。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通过浮动安装在固定托架内的浮动托盘、钓鱼线导向夹检测钓鱼线张紧度的变化,实现自动感应鱼咬钩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通过配合使用的磁钢、线性霍尔传感器检测钓鱼线张紧程度的变化,获取鱼咬钩信号,用于判断是否有鱼咬钩。
(3)本实用新型通过配合使用的磁钢、线性霍尔传感器检测钓鱼线张紧程度的变化的同时还设置检测钓鱼线张紧程度变化的加速度,用于排除鱼钩在水中自由摆动等可能产生鱼咬钩信号的干扰因素。
(4)本实用新型通过配合使用的磁钢、线性霍尔传感器检测钓鱼线张紧程度的变化的同时还设置检测浮漂液位高度的液位传感器,用于排除鱼钩在水中自由摆动等可能产生鱼咬钩信号的干扰因素,协助反映漂相。
附图说明
图1是鱼咬钩机构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鱼咬钩机构的另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线性霍尔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4是鱼咬钩机构的剖视图。
图5是钓鱼线松弛时鱼咬钩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钓鱼线张紧时鱼咬钩机构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鱼咬钩结构安装在浮漂的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液位传感器安装在浮漂的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MCU模块分别与电源模块、通信模块、传感器连接的示意框图。
图10是电源模块的电池充电电路示意图。
图11是电源模块的电源转换电路示意图。
图12是MCU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13是通信模块的电路示意图。
图14是线性霍尔传感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5是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16是液位传感器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其中,50-1、固定托架;50-2、浮动托盘;50-3、钓鱼线导向夹、50-4、浮动复位弹簧、50-5、磁钢;50-6、线性霍尔传感器;50-7、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8所示,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安装在浮漂的壳体内,包括固定托架50-1、浮动托盘50-2、钓鱼线导向夹50-3、浮动复位弹簧50-4、磁钢50-5、线性霍尔传感器50-6、MCU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所述固定托架50-1固定在浮漂的壳体内且钓鱼线导向夹50-3、浮动托盘50-2、浮动复位弹簧50-4依次横向连接后安装在固定托架50-1上,滑动安装在固定托架50-1内的浮动托盘50-2顶端与钓鱼线导向夹50-3连接、尾端与浮动复位弹簧50-4连接;所述钓鱼线导向夹50-3设置一个供钓鱼线穿过的穿孔;所述磁钢50-5安装浮动托盘50-2上;所述线性霍尔传感器50-6的信号采集端与磁钢50-5位置对应,线性霍尔传感器50-6的信号输出端与MCU模块信号连接;所述MCU模块还与通信模块、电源模块连接。
工作原理:
钓鱼线穿过钓鱼线导向夹50-3。自然状态下,钓鱼线处于松弛状态,浮动托盘50-2在浮动复位弹簧50-4作用下向固定托架50-1外端伸出。鱼咬钩时,由于鱼咬住鱼钩后对钓鱼线施加了一个负载而导致钓鱼线张紧,被拉直的钓鱼线驱使浮动托盘50-2挤压浮动复位弹簧50-4后向固定托架50-1内移动,即浮动托盘50-2缩回固定托架50-1,此时,磁钢50-5与线性霍尔传感器50-6配合进行浮动托盘50-2位置检测,当检测到浮动托盘50-2与固定托架50-1发生的相对位移并反馈至MCU,反馈为鱼咬钩信号。若鱼脱钩,则钓鱼线的负载卸除,钓鱼线又恢复松弛状态,此时浮动复位弹簧50-4驱使浮动托盘50-2沿固定托架50-1横向移动后又伸出固定托架50-1。
安装鱼咬钩机构的浮漂通过磁钢50-5监测浮动托盘50-2在固定托架50-1上的移动,用二者相对位移的变化反映是否有“鱼咬钩”的信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优化。
进一步,携带鱼饵的鱼钩落在水中会随水流摆动,当水流较为湍急时或者水草扰乱时,鱼咬钩机构处的钓鱼线也可能因鱼钩随水流或水草产生较大幅度的摆动而张紧,使浮动托盘50-2与固定托架50-1发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非鱼咬钩的错误干扰信号。
磁钢50-5与线性霍尔传感器50-6配合进行浮动托盘50-2位置检测,用于监测钓鱼线从松弛到张紧这个过程中浮动托盘50-2滑入固定托架50-1的加速度,从而协助判断是否为“鱼咬钩”。
所述线性霍尔传感器50-6的信号采集端与磁钢50-5位置对应,线性霍尔传感器50-6的信号输出端与MCU模块信号连接。“鱼咬钩”的情形下,因为鱼游动速度快或者鱼较重,钓鱼线从松弛到张紧的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相对较大。水流或水草扰动鱼钩而使钓鱼线张紧时,通常钓鱼线从松弛到张紧的过程中最大加速度相对较小。
所述MCU模块中增设一个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根据不同渔具、目标鱼种等因素,在MCU模块内设定一个阈值,当加速度超过阈值时则判定为“鱼咬钩”;当加速度未超过阈值则认为此时无“鱼咬钩”。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更进一步,当鱼钩在水中遇到急流也会出现钓鱼线迅速被拉直而张紧的情况,为了更好的判断是否是真的“鱼咬钩”,再增设一个液位传感器50-7,检测浮漂在水面上下浮动的状态,协助反映漂相。
浮漂在水面上上下浮动时,若液位传感器50-7的信号采集端采集到信号,则反映为此时水面高度超过浮漂上液位传感器50-7的信号采集端,即浮漂坠入水面;若浮漂上液位传感器50-7的信号采集端未采集到信号,则反映为此时水面高度未超过浮漂上液位传感器50-7的信号采集端,即浮漂正常漂浮在水面。通过记录及观察液位传感器50-7采集信号的时刻、时长、频率等数据,可以间接分析出漂相,有利于垂钓者及时获知浮漂状态并作出合适的策略。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鱼咬钩机构上的钓鱼线被张紧时,钓鱼线绷紧且通过钓鱼线导向夹50-3推动浮动托盘50-2向浮动复位弹簧50-4移动,即浮动托盘50-2向固定托架50-1内收缩至A位置;鱼咬钩机构上的钓鱼线完全无外力作用时,钓鱼线自然松弛,此时浮动复位弹簧50-4自然伸长,浮动托盘50-2自然到C位置;鱼咬钩机构上的钓鱼线安装鱼钩或者安装放置鱼饵的鱼钩时,钓鱼线被轻微拉扯而预张紧,此时钓鱼线通过钓鱼线导向夹50-3、浮动托盘50-2轻轻压迫浮动复位弹簧50-4发生小变形,此时浮动托盘50-2向固定托架50-1内收缩至B位置。所述B位置位于A位置、C位置之间。
所述浮动复位弹簧50-4的一端与浮动托盘50-2连接,此端为浮动复位弹簧50-4的自由伸缩端;浮动复位弹簧50-4远离浮动托盘50-2的一端需要固定且固定浮动托盘50-2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所述浮动复位弹簧50-4横向安装在固定托架50-1内,浮动复位弹簧50-4的一端与浮动托盘50-2的尾端连接且浮动复位弹簧50-4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托架50-1的内壁。
第二种:所述浮动复位弹簧50-4横向安装在固定托架50-1内,浮动复位弹簧50-4的一端与浮动托盘50-2的尾端连接且浮动复位弹簧50-4的另一端伸出固定托架50-1固定在壳体的内壁。
首先,所述浮动复位弹簧50-4是为了使移位的浮动托盘50-2复位。其次,所述浮动复位弹簧50-4可以提供钓鱼线的预张紧力。当然,浮动复位弹簧50-4的自由伸缩端与浮动托盘50-2连接,还能从一定程度上限制浮动托盘50-2在固定托架50-1中的移动范围。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钓鱼线导向夹50-3的穿孔沿横向开设一个供钓鱼线横向穿入或横向穿出的引线口。
所述引线口为一个喇叭口,喇叭口朝外的一端为开口端、喇叭口与穿孔圆滑过度连接的一端为收口端,开口端大、收口端小且收口端最窄的距离H小于钓鱼线的直径D。
所述收口端最窄的距离H与钓鱼线的直径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0.75D≤H<D。
所述穿孔最宽的距离L与钓鱼线的直径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D<L<1.5D。
此结构既能保证钓鱼线方便穿入或穿出,穿入之后不受穿孔夹持而能自由晃动,但是又不会轻易脱离穿孔。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5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控制结构。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结构包括MCU模块以及分别与MCU模块连接的电源模块、通信模块、传感器模块,其中传感器模块包括线性霍尔传感器50-6、液位传感器50-7中的一种或多种。
电源模块向MCU模块供电;MCU模块获得传感器模块采集的数据后通过通信模块反馈至垂钓者的用户终端,便于垂钓者远程获知漂相。
图10-图16为电源模块、MCU模块、通信模块、磁钢50-5、线性霍尔传感器50-6、液位传感器50-7的电路示意图。
所述电源模块采用:相互连接的TP4056电源管理芯片、MIC5205电源转换芯片。电源模块与MCU模块连接,进行供电。
所述MCU模块采用:STM32L151-A的MCU芯片。MCU模块与通信模块连接,通过无线信号与用户手中终端设备远程通讯,同时MCU模块与微型舵机30连接,向微型舵机30输出控制指令信息。
所述通信模块采用与SIM卡槽连接的MC20。
所述线性霍尔传感器50-6采用MLX90363三维霍尔传感器。
所述液位传感器50-7采用LM系列的液位传感器50-7。
所述电源模块、MCU模块、通信模块、磁钢50-5、线性霍尔传感器50-6、液位传感器50-7均为市售产品且模块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不在于此,故不再赘述上述各个模块间电路连接关系。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安装在浮漂的壳体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托架(50-1)、浮动托盘(50-2)、钓鱼线导向夹(50-3)、浮动复位弹簧(50-4)、磁钢(50-5)、线性霍尔传感器(50-6)、MCU模块、通信模块、电源模块;所述固定托架(50-1)固定在浮漂的壳体内且钓鱼线导向夹(50-3)、浮动托盘(50-2)、浮动复位弹簧(50-4)依次横向连接后安装在固定托架(50-1)上,滑动安装在固定托架(50-1)内的浮动托盘(50-2)顶端与钓鱼线导向夹(50-3)连接、尾端与浮动复位弹簧(50-4)连接;所述钓鱼线导向夹(50-3)设置一个供钓鱼线穿过的穿孔;所述磁钢(50-5)安装在浮动托盘(50-2)上,所述线性霍尔传感器(50-6)的信号采集端磁钢(50-5)位置对应,线性霍尔传感器(50-6)的信号输出端与MCU模块信号连接;所述MCU模块还与通信模块、电源模块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液位传感器(50-7);所述液位传感器(50-7)的信号采集端外露于壳体中部且连接处密封,液位传感器(50-7)的信号输出端与MCU模块信号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复位弹簧(50-4)横向安装在固定托架(50-1)内,浮动复位弹簧(50-4)的一端与浮动托盘(50-2)的尾端连接且浮动复位弹簧(50-4)的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托架(50-1)的内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复位弹簧(50-4)横向安装在固定托架(50-1)内,浮动复位弹簧(50-4)的一端与浮动托盘(50-2)的尾端连接且浮动复位弹簧(50-4)的另一端伸出固定托架(50-1)固定在壳体的内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钓鱼线导向夹(50-3)的穿孔沿横向开设一个供钓鱼线横向穿入或横向穿出的引线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口为一个喇叭口,喇叭口朝外的一端为开口端、喇叭口与穿孔圆滑过度连接的一端为收口端,开口端大、收口端小且收口端最窄的距离H小于钓鱼线的直径D。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口端最窄的距离H与钓鱼线的直径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0.75D≤H<D。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最宽的距离L与钓鱼线的直径D之间满足以下关系:D<L<1.5D。
CN201920341059.5U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938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1059.5U CN209693810U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1059.5U CN209693810U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93810U true CN209693810U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46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4105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93810U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938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93518A (zh) 走航式多参数综合水体垂直剖面调查系统和方法
CN113194271B (zh) 一种漂流性鱼卵监测设备及提高孵化率的梯级水库调度方法
CN113296134B (zh) 一种水库滑坡阵列式水下变形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CN209693810U (zh) 一种自动感应鱼咬钩的装置
Wathne Performance of trawls used in resource assessment
AU2020100787A4 (en) Recovery Device for Seabed Based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ystem without Release Function and Recovery Method Thereof
CN210037861U (zh) 一种天然河流表面流速及水下流速同步测量装置
CN212134670U (zh) 一种应用于海洋浮标的在线监测及数据管理系统
CN215422301U (zh) 一种一体化鱼类养殖、水质、生物行为监测的浮标网箱
CN211918937U (zh) 一种海洋信息采集装置
CN204832163U (zh) 一种水环境监测装置
CN116465516A (zh) 一种河湖分层水温监测系统
CN104285916A (zh) 水上光缆围网诱鱼装置及捕鱼方法
CN209117718U (zh) 一种深远海养殖网箱升沉运动加速度监测装置
CN211960635U (zh) 一种无线海竿钓鱼报警器
CN103348958B (zh) 自动钓鱼咬钩侦别装置与方法
CN106218816A (zh) 一种多功能海洋声学浮标
US5347860A (en) Benthic sampling effectiveness measurer
JPS63116631A (ja) トロール漁用装置並びにトロール漁のモニター方法
CN115792166A (zh) 一种河流用流速缓冲式水下水质监测装置
CN216283816U (zh) 一种用于选择网具的水深测量装置
CN205861118U (zh) 基于北斗定位通信的物联数据传输系统
CN2314587Y (zh) 惊扰式流刺网
CN218112925U (zh) 一种多功能水域环境监测装置
CN210321918U (zh) 一种水利工程管理用的水位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