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90597U - 摄像透镜组 - Google Patents
摄像透镜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90597U CN209690597U CN201920435218.8U CN201920435218U CN209690597U CN 209690597 U CN209690597 U CN 209690597U CN 201920435218 U CN201920435218 U CN 201920435218U CN 209690597 U CN209690597 U CN 20969059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system group
- lens system
- imaging
- imaging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透镜组,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第四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f×tan(Semi‑FOV)>6.0mm;以及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满足0.4<f/f7<1.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摄像透镜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八片透镜的摄像透镜组。
背景技术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人们对电子产品的便携式要求、轻薄化趋向需求越来越高;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半导体工艺技术不断精进,高品质成像镜头逐渐成为市场主流趋势。
为了满足更高的成像质量,通常增加镜片的数量来实现市场对超大像面、超薄大孔径等性能的需求,多片透镜数量(例如,8片透镜)的镜头成为高端市场领域的主流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摄像透镜组。
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摄像透镜组,其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其中,第一透镜、第四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八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可满足0.8<f/f1<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TTL/ImgH<1.6。进一步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可满足TTL/ImgH<1.4。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摄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可满足f×tan(Semi-FOV)>6.0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可满足0.4<f/f7<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0.5<f2/f5<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0.3<f/f3+f/f4<0.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可满足-8.0<f6/f8<-3.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与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可满足2.5<f/(T67+T78)<6。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可满足11<f/T56<1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在与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最小厚度ET7min与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可满足0.5<ET7min/CT7<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0.45<R5/R6<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可满足0<(R3-R4)/(R3+R4)<0.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与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可满足0.5<f/|R12|+f/R13<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可满足-3.5<f/R15<-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2.1<TTL/EPD<2.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可满足5<f/(CT3+CT4+CT5)<9。
本申请采用了八片透镜,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摄像透镜组具有超大像面、超薄、大孔径、良好成像质量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至图1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至图1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A至图1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A至图2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2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A至图2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2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2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4A至图2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组可包括例如八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这八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在第一透镜至第八透镜中,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七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第八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通过选择合适的光焦度,可使摄像透镜组能够较好地矫正初级像差,并可使摄像透镜组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和较低的敏感性,同时还可使摄像透镜组更容易注塑加工并以较高的良率进行组立。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凸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可为凸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TTL/ImgH<1.6,其中,ImgH为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更具体地,TTL和ImgH进一步可满足0.5<TTL/ImgH<1.6,例如1.07≤TTL/ImgH≤1.56。通过约束TTL/ImgH的值,可同时实现摄像透镜组的超薄化和高像素特性。进一步地,TTL和ImgH可满足TTL/ImgH<1.4来实现透镜组更优的超薄化和高像素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f×tan(Semi-FOV)>6.0mm,其中,f为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Semi-FOV为摄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更具体地,f和Semi-FOV进一步可满足7.0mm<f×tan(Semi-FOV)<9.0mm,例如7.15mm≤f×tan(Semi-FOV)≤8.01mm。满足条件式f×tan(Semi-FOV)>6.0mm,可实现摄像透镜组的超大像面和超薄化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0.8<f/f1<1.2,其中,f为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1为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和f1进一步可满足0.88≤f/f1≤1.12。通过约束第一透镜的焦距与系统总有效焦距的比值范围,可使第一透镜具有合理正光焦度而与后端具有负光焦度的光学元件所产生的像差进行平衡,进而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0.4<f/f7<1.2,其中,f为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7为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例如,f和f7可满足0.45≤f/f7≤1.08。通过约束第七透镜的组合焦距与系统总有效焦距的比值范围,可使第七透镜具有合理正光焦度而与前端具有负光焦度的光学元件所产生的像差进行平衡,以达到减小像差、提升成像质量的目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0.5<f2/f5<1.2,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2和f5进一步可满足0.57≤f2/f5≤1.14。满足条件式0.5<f2/f5<1.2,可合理约束第二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球差和慧差贡献量,平衡之后使得二者的敏感性处于合理的水平。可选地,第二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0<(R3-R4)/(R3+R4)<0.25,其中,R3为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为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3和R4进一步可满足0.18≤(R3-R4)/(R3+R4)≤0.23。满足条件式0<(R3-R4)/(R3+R4)<0.25,可将第二透镜的慧差贡献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使得轴上视场和轴外视场的像质不会因慧差贡献量而产生明显的退化。可选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0.3<f/f3+f/f4<0.7,其中,f3为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4为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f3和f4进一步可满足0.36≤f/f3+f/f4≤0.66。满足条件式0.3<f/f3+f/f4<0.7,能够贡献合理的负三阶球差和正五阶球差来平衡由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产生的正三阶球差和负五阶球差,使摄像透镜组具有较小的球差,保证轴上视场具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8.0<f6/f8<-3.0,其中,f6为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8为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更具体地,f6和f8进一步可满足-7.51≤f6/f8≤-3.11。通过合理约束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和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的比值,可合理控制第六透镜和第八透镜的场曲贡献量,以使其平衡在合理的水平状态。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2.1<TTL/EPD<2.5,其中,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EPD为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更具体地,TTL和EPD进一步可满足2.21≤TTL/EPD≤2.38。满足条件式2.1<TTL/EPD<2.5,可使摄像透镜组同时具有超薄和大孔径特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2.5<f/(T67+T78)<6,其中,f为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T67为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为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例如,f、T67和T78可满足2.91≤f/(T67+T78)≤5.66。满足条件式2.5<f/(T67+T78)<6,可使摄像透镜组前端透镜所产生的场曲与后端透镜所产生的场曲进行平衡,从而使摄像透镜组具有合理的场曲。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11<f/T56<18,其中,f为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T56为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例如,f和T56可满足11.14≤f/T56≤16.64。通过约束f与T56的比值,可有效平衡摄像透镜组的场曲,从而使摄像透镜组具有合理的场曲。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5<f/(CT3+CT4+CT5)<9,其中,f为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例如,f、CT3、CT4和CT5可满足5.37≤f/(CT3+CT4+CT5)≤8.25。满足条件式5<f/(CT3+CT4+CT5)<9,可有效平衡系统的球差,并可保证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加工性,使摄像透镜组轴上系统有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0.5<ET7min/CT7<1.0,其中,ET7min为第七透镜在与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最小厚度,CT7为第七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例如,ET7min和CT7可满足0.26≤ET7min/CT7≤0.91。满足条件式0.5<ET7min/CT7<1.0,可保证第七透镜在结构上的可行性并可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加工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0.45<R5/R6<1.2,其中,R5为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R5和R6进一步可满足0.48≤R5/R6≤1.04。满足条件式0.45<R5/R6<1.2,可有效约束第三透镜的形状,进而有效控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像差贡献率,以有效平衡系统与孔径带相关的像差,进而可有效提升系统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凸面,像侧面可为凹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0.5<f/|R12|+f/R13<2.0,其中,f为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R12为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3为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更具体地,f、R12和R13进一步可满足0.80≤f/|R12|+f/R13≤1.95。满足条件式0.5<f/|R12|+f/R13<2.0,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三阶像散的贡献率,已将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的三阶像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实现微距高解像力的功效。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申请的摄像透镜组可满足条件式-3.5<f/R15<-1.5,其中,f为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R15为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例如,f和R15可满足-3.25≤f/R15≤-1.83。满足条件式-3.5<f/R15<-1.5,可将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场曲贡献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从而可平衡后组透镜所产生的场曲量。可选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可为凹面。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设置在物侧与第一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组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八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缩小成像镜头的体积、降低成像镜头的敏感度并提高成像镜头的可加工性,使得摄像透镜组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八片式镜头的解决方案,该摄像透镜组具有大像面、超薄、大孔径、良好成像质量等特点,能够匹配更高像素的传感器和更强的图像处理技术。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摄像透镜组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八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摄像透镜组不限于包括八个透镜。如果需要,该摄像透镜组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组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虽未示出,但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其中,f为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TTL为第一透镜E1的物侧面S1至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S19在光轴上的距离。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八透镜E8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与光轴平行的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16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虽未示出,但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3
表4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虽未示出,但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5
表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虽未示出,但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7
表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虽未示出,但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9
表10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虽未示出,但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1
表12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虽未示出,但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13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3
表14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8
以下参照图15至图1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组。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虽未示出,但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15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8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5
表16
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6A至图16D可知,实施例8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9
以下参照图17至图1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摄像透镜组。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9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7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虽未示出,但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17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9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7
表18
图18A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8B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8C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8D示出了实施例9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8A至图18D可知,实施例9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10
以下参照图19至图2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的摄像透镜组。图1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0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9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凸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虽未示出,但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19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2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0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9
表20
图20A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0B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0C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0D示出了实施例10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0A至图20D可知,实施例10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11
以下参照图21至图2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摄像透镜组。图2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1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1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凹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虽未示出,但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21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2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1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21
表22
图22A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2B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2C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2D示出了实施例11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2A至图22D可知,实施例11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12
以下参照图23至图2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2的摄像透镜组。图2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2的摄像透镜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3所示,摄像透镜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凸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凹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凹面,像侧面S12为凸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凸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虽未示出,但可在物侧与第一透镜E1之间设置光阑以进一步提升镜头的成像质量。
表23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像透镜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2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23
表24
图24A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像透镜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4B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像透镜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4C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像透镜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4D示出了实施例12的摄像透镜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4A至图24D可知,实施例12所给出的摄像透镜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12分别满足表25中所示的关系。
条件式/实施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TTL/ImgH | 1.11 | 1.14 | 1.09 | 1.11 | 1.17 | 1.12 | 1.15 | 1.22 | 1.07 | 1.09 | 1.56 | 1.42 |
f×tan(Semi-FOV)(mm) | 7.53 | 7.24 | 7.65 | 7.48 | 7.25 | 7.31 | 7.27 | 7.15 | 7.52 | 7.48 | 8.01 | 7.85 |
f/f1 | 1.00 | 1.04 | 0.97 | 1.00 | 1.02 | 0.99 | 1.04 | 1.06 | 0.90 | 0.88 | 1.12 | 1.03 |
f/f7 | 0.47 | 0.45 | 0.48 | 0.46 | 0.57 | 0.46 | 0.68 | 0.59 | 0.45 | 0.46 | 1.08 | 0.72 |
f2/f5 | 0.75 | 1.00 | 0.88 | 0.73 | 0.89 | 0.74 | 0.57 | 0.71 | 1.10 | 1.10 | 1.04 | 1.14 |
f/f3+f/f4 | 0.40 | 0.50 | 0.49 | 0.39 | 0.45 | 0.43 | 0.39 | 0.42 | 0.66 | 0.64 | 0.36 | 0.58 |
f6/f8 | -3.66 | -3.11 | -4.98 | -3.66 | -5.70 | -4.14 | -3.58 | -7.51 | -3.51 | -3.59 | -6.20 | -4.28 |
TTL/EPD | 2.21 | 2.28 | 2.28 | 2.22 | 2.31 | 2.24 | 2.29 | 2.33 | 2.24 | 2.30 | 2.38 | 2.26 |
f/(T67+T78) | 3.93 | 3.70 | 3.37 | 3.91 | 4.06 | 3.66 | 4.86 | 4.25 | 2.91 | 2.94 | 5.66 | 4.65 |
f/T56 | 12.43 | 13.04 | 13.60 | 12.32 | 11.42 | 12.90 | 11.19 | 12.37 | 14.27 | 14.84 | 11.14 | 16.64 |
f/(CT3+CT4+CT5) | 6.21 | 5.51 | 6.28 | 6.19 | 6.15 | 6.08 | 6.07 | 5.74 | 5.41 | 5.37 | 8.25 | 6.59 |
ET7min/CT7 | 0.74 | 0.90 | 0.88 | 0.76 | 0.89 | 0.51 | 0.78 | 0.88 | 0.86 | 0.91 | 0.26 | 0.27 |
R5/R6 | 0.63 | 0.61 | 0.59 | 0.64 | 1.04 | 0.61 | 0.56 | 0.93 | 0.48 | 0.48 | 0.71 | 0.55 |
(R3-R4)/(R3+R4) | 0.21 | 0.23 | 0.19 | 0.21 | 0.22 | 0.21 | 0.23 | 0.21 | 0.19 | 0.18 | 0.20 | 0.19 |
f/|R12|+f/R13 | 1.76 | 1.54 | 1.37 | 1.74 | 1.65 | 1.63 | 1.95 | 1.59 | 0.81 | 0.81 | 1.48 | 0.80 |
f/R15 | -2.06 | -2.10 | -1.99 | -2.06 | -1.83 | -1.96 | -2.08 | -1.89 | -2.35 | -2.81 | -2.08 | -3.25 |
表25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摄像透镜组。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50)
1.摄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f×tan(Semi-FOV)>6.0mm;以及
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满足0.4<f/f7<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TTL/ImgH<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TTL/ImgH<1.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0.8<f/f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0.5<f2/f5<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3<f/f3+f/f4<0.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满足-8.0<f6/f8<-3.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与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满足2.5<f/(T67+T78)<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满足11<f/T56<18。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在与所述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最小厚度ET7min与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满足0.5<ET7min/CT7<1.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0.45<R5/R6<1.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0<(R3-R4)/(R3+R4)<0.25。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满足0.5<f/|R12|+f/R13<2.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满足-3.5<f/R15<-1.5。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2.1<TTL/EPD<2.5。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5<f/(CT3+CT4+CT5)<9。
17.摄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以及
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f×tan(Semi-FOV)>6.0mm。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TTL/ImgH<1.6。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TTL/ImgH<1.4。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满足0.4<f/f7<1.2。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0.8<f/f1<1.2。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0.5<f2/f5<1.2。
23.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3<f/f3+f/f4<0.7。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满足-8.0<f6/f8<-3.0。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与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满足2.5<f/(T67+T78)<6。
26.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满足11<f/T56<18。
27.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在与所述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最小厚度ET7min与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满足0.5<ET7min/CT7<1.0。
2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0.45<R5/R6<1.2。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0<(R3-R4)/(R3+R4)<0.25。
3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满足0.5<f/|R12|+f/R13<2.0。
3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满足-3.5<f/R15<-1.5。
32.根据权利要求17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2.1<TTL/EPD<2.5。
33.根据权利要求17至31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5<f/(CT3+CT4+CT5)<9。
34.摄像透镜组,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和第八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光焦度;
所述第八透镜具有负光焦度;
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均为凸面;以及
所述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与所述第八透镜的有效焦距f8满足-8.0<f6/f8<-3.0。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TTL/ImgH<1.6。
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满足TTL/ImgH<1.4。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七透镜的有效焦距f7满足0.4<f/f7<1.2。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满足0.8<f/f1<1.2。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0.5<f2/f5<1.2。
40.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0.3<f/f3+f/f4<0.7。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f×tan(Semi-FOV)>6.0mm。
42.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六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67与所述第七透镜和所述第八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78满足2.5<f/(T67+T78)<6。
43.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满足11<f/T56<18。
44.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在与所述光轴平行的方向上的最小厚度ET7min与所述第七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7满足0.5<ET7min/CT7<1.0。
4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满足0.45<R5/R6<1.2。
4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与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满足0<(R3-R4)/(R3+R4)<0.25。
4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与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3满足0.5<f/|R12|+f/R13<2.0。
4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5满足-3.5<f/R15<-1.5。
49.根据权利要求34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TTL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2.1<TTL/EPD<2.5。
50.根据权利要求34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透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透镜组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5<f/(CT3+CT4+CT5)<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35218.8U CN209690597U (zh) | 2019-04-02 | 2019-04-02 | 摄像透镜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35218.8U CN209690597U (zh) | 2019-04-02 | 2019-04-02 | 摄像透镜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90597U true CN209690597U (zh) | 2019-11-26 |
Family
ID=68606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35218.8U Active CN209690597U (zh) | 2019-04-02 | 2019-04-02 | 摄像透镜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90597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70788A (zh) * | 2019-04-02 | 2019-06-11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CN111221105A (zh) * | 2020-02-27 | 2020-06-0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1352219A (zh) * | 2020-05-25 | 2020-06-30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WO2021114233A1 (zh) * | 2019-12-13 | 2021-06-17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WO2021127815A1 (zh) * | 2019-12-23 | 2021-07-01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4296213A (zh) * | 2021-11-25 | 2022-04-08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WO2022226888A1 (zh) * | 2021-04-29 | 2022-11-03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WO2023085868A1 (ko) * | 2021-11-11 | 2023-05-19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
2019
- 2019-04-02 CN CN201920435218.8U patent/CN20969059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70788A (zh) * | 2019-04-02 | 2019-06-11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CN109870788B (zh) * | 2019-04-02 | 2024-04-1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WO2021114233A1 (zh) * | 2019-12-13 | 2021-06-17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WO2021127815A1 (zh) * | 2019-12-23 | 2021-07-01 | 诚瑞光学(常州)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221105A (zh) * | 2020-02-27 | 2020-06-0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11352219A (zh) * | 2020-05-25 | 2020-06-30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CN111352219B (zh) * | 2020-05-25 | 2020-08-18 | 瑞声通讯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镜头 |
WO2022226888A1 (zh) * | 2021-04-29 | 2022-11-03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WO2023085868A1 (ko) * | 2021-11-11 | 2023-05-19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광학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
CN114296213A (zh) * | 2021-11-25 | 2022-04-08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4296213B (zh) * | 2021-11-25 | 2023-07-04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70788A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209690597U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207424362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7424361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152934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445610A (zh)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
CN107741630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681040A (zh)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
CN107703609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752826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7643586A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109031629A (zh) | 摄像光学系统 | |
CN108873253A (zh) | 摄像镜头 | |
CN110007444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270662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983401A (zh) | 光学透镜组 | |
CN109782418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7436481A (zh) | 摄像透镜组 | |
CN109283665A (zh) | 成像镜头 | |
CN10968328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0346919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8506350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8488592U (zh)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
CN209044159U (zh) | 摄像光学系统 | |
CN208110147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