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90594U - 光学成像镜头组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镜头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690594U CN209690594U CN201920269325.8U CN201920269325U CN209690594U CN 209690594 U CN209690594 U CN 209690594U CN 201920269325 U CN201920269325 U CN 201920269325U CN 209690594 U CN209690594 U CN 2096905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lens group
- optical imaging
- axis
- imaging le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反射组件,入射光线沿Y轴的方向通过第一透镜组并进入第二透镜组,经由第二透镜组中的反射组件反射后沿X轴的方向进入第三透镜组,其中,Y轴与X轴大致垂直;第三透镜组沿X轴由反射组件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1.0<f3/f4<2.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组,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反射组件和至少四片透镜的光学成像镜头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电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CCD)及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图像传感器的性能不断提高,尺寸逐渐减小,与之对应的光学成像镜头也应满足高像素及结构紧凑。
在以往设计中,为了满足光学成像镜头的紧凑性,需要尽可能地减少光学成像镜头的镜片数量或者尽量使得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变薄。镜头数量的减少会造成设计自由度的缺乏,以至于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成像性能的需求。光学镜片透镜厚度过薄,加剧了透镜成型难度,同时容易造成光学系统过于敏感,敏感的光学系统在加工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严重,不利于系统稳定和加工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可至少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至少一个缺点的光学成像镜头组。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这样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组,该光学成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其中,第一透镜组可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组包括反射组件,入射光线沿Y轴的方向通过第一透镜组并进入第二透镜组,经由第二透镜组中的反射组件反射后沿X轴的方向进入第三透镜组,其中,Y轴与X轴大致垂直。第三透镜组沿X轴由反射组件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1.0<f3/f4<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可满足Semi-FOV≥3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1.0<f1/f5<1.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可满足1.0<R6/R1≤3.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345与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0<f345/f≤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可满足1.0<R2/R5<2.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可满足-2.0<R8/R7<-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反射元件和第三透镜在X轴上的间隔距离T23、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X轴上的间隔距离T45、第一透镜和反射元件在Y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以及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X轴上的间隔距离T34可满足0<(T23+T45)/(T12+T34)≤1.0。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在Y轴上的中心厚度CT1、第三透镜在X轴上的中心厚度CT3、第四透镜在X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以及第五透镜在X轴上的中心厚度CT5可满足1.0≤(CT1+CT3)/(CT4+CT5)<3.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f/EPD<2.2。
本申请采用了多片透镜,并包括反射元件,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使得上述光学成像镜头组具有超薄化、大视场角、高成像质量等至少一个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A至图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A至图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A至图8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至图10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至图14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A至图16D分别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以及倍率色差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将参考附图对本申请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申请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申请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正式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以下对本申请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组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可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组中的任意相邻两透镜之间均可具有空气间隔。
第一透镜组可包括至少一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设置包括至少一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第一透镜组,有利于视场角的增大,同时也有利于压缩光阑位置光线的入射角,减小光瞳像差,提高成像质量。
第二透镜组可包括反射元件,该反射元件可以以任何需要的角度设置以弯折光路。反射元件可例如为平面反射镜、反射棱镜等,但不限于此。反射元件可设置成使得入射光由沿水平光轴(如,图1中的Y轴)传播转为沿垂直光轴传播(如,图1中的X轴)(或者,使得入射光由沿垂直光轴传播转为沿水平光轴传播)。设置反射元件可以改变光路反向,使得整个镜头的结构更为紧凑,进而达到缩短成像镜头组总长(纵向总长)的目的。
第三透镜组可包括至少三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设置包括至少三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的第三透镜组并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有利于实现结构紧凑型大视场角镜头的良好的成像质量和宽松的加工特性。
参见图1,第一透镜组可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E1,其物侧面S1可为凹面,像侧面S2可为凹面。第二透镜组可包括反射元件E2,反射元件E2包括入射面S3和出射面S4。反射元件E2设置在第一透镜E1之后,使得镜头的入射光路发生预设度数(例如但不限于90度)的偏折。第三透镜组可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的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第三透镜E3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可为凸面,像侧面S6可为凸面。第四透镜E4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可为凸面,像侧面S8可为凸面。
当来自被摄物的光线沿Y轴的方向经由第一透镜E1,并由入射面S3进入反射元件E2时,可被反射面全反射地转向反射元件E2的出射面S4并沿X轴的方向出射,然后依序经由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并最终于成像面上成像。Y轴与X轴成角度,例如但不限于,Y轴与X轴可大致垂直。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可满足Semi-FOV≥38°。更具体地,Semi-FOV进一步可满足38.7°≤Semi-FOV≤42.9°。光学成像镜头的大视场角可以保证镜头观察范围较大,视野较大。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与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可满足1.0<f1/f5<1.5。更具体地,f1和f5进一步可满足1.02≤f1/f5≤1.35。通过合理的约束第一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的比值,能够合理的控制两个组员的场曲的贡献量,使得其平衡在合理的水平状态。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可满足1.0<f3/f4<2.0。更具体地,f3和f4进一步可满足1.35≤f3/f4≤1.95。通过约束第三透镜的光焦度和第四透镜的光焦度比值,能够合理的控制两个光学组员的球差贡献量在合理的水平内,使得轴上视场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可满足1.0<R6/R1≤3.0。更具体地,R6和R1进一步可满足1.39≤R6/R1≤2.67。通过约束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和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范围,来合理控制第一、第三透镜的慧差贡献率,进而能够很好的平衡前端组员所产生的慧差,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345与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总有效焦距f可满足1.0<f345/f≤2.0。更具体地,f345和f进一步可满足1.28≤f345/f≤1.78。通过控制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范围,能够合理的控制光焦度的贡献范围,同时合理的控制这三片透镜的正球差的贡献率,使得这三片透镜能合理的平衡第一透镜的负的光焦度。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入瞳直径EPD可满足f/EPD<2.2。更具体地,f和EPD进一步可满足2.0≤f/EPD≤2.1,例如,f/EPD=2.08。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与入瞳直径的比值,使得光学系统的通光量在合理范围内。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可满足1.0<R2/R5<2.0。更具体地,R2和R5进一步可满足1.33≤R2/R5≤1.70。通过约束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和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范围,来合理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的慧差贡献率,进而能够很好的平衡前端组员所产生的慧差,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可满足-2.0<R8/R7<-1.0。更具体地,R8和R7进一步可满足-1.78≤R8/R7≤-1.20。通过控制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能够调控光线在第四个表面的投影高度,进而控制最后一面的口径。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光学成像镜头组可满足条件式0<(T23+T45)/(T12+T34)≤1.0,其中,T23为反射元件和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45为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为第一透镜和反射元件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34为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更具体地,T23、T45、T12和T34进一步可满足0.42≤(T23+T45)/(T12+T34)≤1.00。通过合理控制各光学元件在光轴上的空气间隔,能够有效约束反射元件、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形状,还能够合理的控制其平衡后剩余畸变的范围,使得光学成像镜头组具有良好的畸变表现。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光学成像镜头组可满足条件式1.0≤(CT1+CT3)/(CT4+CT5)<3.5,其中,CT1为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为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为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为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更具体地,CT1、CT3、CT4和CT5进一步可满足1.03≤(CT1+CT3)/(CT4+CT5)≤3.05。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三透镜以及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比值范围,能够有效约束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形状和厚薄,使得镜片厚度均匀,便于成型和加工。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镜头组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光阑。光阑可设置在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组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具有大视场角、高品质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中包含了一个能将入射光由沿水平光轴传播,转为沿垂直光轴传播的反射组件。通过在反射组件前加入一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使得光学成像镜头维持大视场角特性,同时通过加入反射组件改变光路方向进而达到缩短成像镜头组总长的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四至七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有效地缩小成像镜头的体积、降低成像镜头组的敏感度并提高成像镜头组的可加工性,使得光学成像镜头组更有利于生产加工并且可适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从而改善成像质量。
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申请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组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四至七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组不限于包括四至七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组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至图2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反射组件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滤光片E6和成像面S13。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反射组件E2具有入射面S3和出射面S4。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滤光片E6具有物侧面S11和像侧面S12。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2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3上。
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
表1
其中,f为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总有效焦距,ImgH为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对角线长的一半,Semi-FOV为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最大半视场角。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和第五透镜E5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S2、S5-S10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和A20。
表2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2A至图2D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2
以下参照图3至图4D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反射组件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反射组件E2具有入射面S3和出射面S4。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3
表4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4A至图4D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3
以下参照图5至图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反射组件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滤光片E7和成像面S1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反射组件E2具有入射面S3和出射面S4。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5
表6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6A至图6D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4
以下参照图7至图8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反射组件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反射组件E2具有入射面S3和出射面S4。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8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7
表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8A至图8D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5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反射组件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反射组件E2具有入射面S3和出射面S4。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9
表10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0A至图10D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6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反射组件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反射组件E2具有入射面S3和出射面S4。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表11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6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1
表12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2A至图12D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7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反射组件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滤光片E8和成像面S17。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反射组件E2具有入射面S3和出射面S4。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凹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滤光片E8具有物侧面S15和像侧面S16。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6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7上。
表13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4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3
表14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4A至图14D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实施例8
以下参照图15至图16D描述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图1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反射组件E2、第三透镜E3、光阑STO、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第七透镜E7、第八透镜E8、滤光片E9和成像面S19。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反射组件E2具有入射面S3和出射面S4。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凸面。第五透镜E5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第七透镜E7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凸面。第八透镜E8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5为凹面,像侧面S16为凸面。滤光片E9具有物侧面S17和像侧面S18。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8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9上。
表15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基本参数表,其中,曲率半径、厚度和焦距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6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8中各非球面镜面的高次项系数,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表15
表16
图16A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会聚焦点偏离。图16B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6C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像高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6D示出了实施例8的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根据图16A至图16D可知,实施例8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组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综上,实施例1至实施例8分别满足表17中所示的关系。
条件式\实施例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f1/f5 | 1.16 | 1.02 | 1.21 | 1.03 | 1.10 | 1.35 | 1.21 | 1.05 |
f3/f4 | 1.95 | 1.82 | 1.64 | 1.72 | 1.90 | 1.72 | 1.35 | 1.77 |
R6/R1 | 2.67 | 1.96 | 1.61 | 1.65 | 1.40 | 1.39 | 1.46 | 1.69 |
R2/R5 | 1.70 | 1.52 | 1.33 | 1.63 | 1.57 | 1.56 | 1.40 | 1.61 |
R8/R7 | -1.22 | -1.20 | -1.77 | -1.33 | -1.31 | -1.78 | -1.38 | -1.29 |
f/EPD | 2.08 | 2.08 | 2.08 | 2.08 | 2.08 | 2.08 | 2.08 | 2.08 |
(T23+T45)/(T12+T34) | 1.00 | 0.50 | 0.45 | 0.44 | 0.42 | 0.50 | 0.48 | 0.53 |
(CT1+CT3)/(CT4+CT5) | 1.03 | 2.12 | 2.99 | 2.95 | 2.68 | 3.05 | 3.04 | 2.65 |
f345/f | 1.31 | 1.31 | 1.67 | 1.38 | 1.30 | 1.58 | 1.78 | 1.28 |
表17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0)
1.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
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反射组件,入射光线沿Y轴的方向通过所述第一透镜组并进入所述第二透镜组,经由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反射组件反射后沿X轴的方向进入所述第三透镜组,其中,所述Y轴与所述X轴大致垂直;
所述第三透镜组沿所述X轴由所述反射组件至所述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以及
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1.0<f3/f4<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Semi-FOV≥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1.0<f1/f5<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满足1.0<R6/R1≤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345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0<f345/f≤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满足1.0<R2/R5<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满足-2.0<R8/R7<-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所述反射组件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X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X轴上的间隔距离T45、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反射组件在所述Y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以及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X轴上的间隔距离T34满足0<(T23+T45)/(T12+T34)≤1.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Y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X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X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以及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X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0≤(CT1+CT3)/(CT4+CT5)<3.5。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2.2。
11.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组、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
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一透镜;
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反射组件,入射光线沿Y轴的方向通过所述第一透镜组并进入所述第二透镜组,经由所述第二透镜组中的反射组件反射后沿X轴的方向进入所述第三透镜组,其中,所述Y轴与所述X轴大致垂直;
所述第三透镜组沿所述X轴由所述反射组件至所述像侧依序包括: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至少一个后续透镜,以及
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满足1.0<R6/R1≤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组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5满足1.0<f1/f5<1.5。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组件和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X轴上的间隔距离T23、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X轴上的间隔距离T45、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反射组件在所述Y轴上的间隔距离T12以及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X轴上的间隔距离T34满足0<(T23+T45)/(T12+T34)≤1.0。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Y轴上的中心厚度CT1、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X轴上的中心厚度CT3、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X轴上的中心厚度CT4以及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X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满足1.0≤(CT1+CT3)/(CT4+CT5)<3.5。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后续透镜包括第五透镜,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的组合焦距f345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总有效焦距f满足1.0<f345/f≤2.0。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满足-2.0<R8/R7<-1.0。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满足1.0<f3/f4<2.0。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满足1.0<R2/R5<2.0。
19.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总有效焦距f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的入瞳直径EPD满足f/EPD<2.2。
20.根据权利要求1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组的最大半视场角Semi-FOV满足Semi-FOV≥38°。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69325.8U CN209690594U (zh) | 2019-03-04 | 2019-03-04 | 光学成像镜头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69325.8U CN209690594U (zh) | 2019-03-04 | 2019-03-04 | 光学成像镜头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690594U true CN209690594U (zh) | 2019-11-26 |
Family
ID=68603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69325.8U Active CN209690594U (zh) | 2019-03-04 | 2019-03-04 | 光学成像镜头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6905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56004A (zh) * | 2019-03-04 | 2019-04-1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组 |
-
2019
- 2019-03-04 CN CN201920269325.8U patent/CN2096905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56004A (zh) * | 2019-03-04 | 2019-04-1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组 |
CN109656004B (zh) * | 2019-03-04 | 2024-04-23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445610A (zh)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
CN109085693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031629A (zh) | 摄像光学系统 | |
CN110068915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9270662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873253A (zh) | 摄像镜头 | |
CN208705559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49104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8636558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08488592U (zh)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
CN208506350U (zh) | 摄像镜头 | |
CN209102995U (zh) | 光学成像透镜组 | |
CN209044159U (zh) | 摄像光学系统 | |
CN109239891A (zh) | 光学成像透镜组 | |
CN209215714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919463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9116520A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108761737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09148942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8110147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9215719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
CN208737084U (zh)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
CN109031620A (zh) | 光学成像镜片组 | |
CN109116522A (zh) | 摄像镜头 | |
CN207516629U (zh) | 光学成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