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89078U -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89078U
CN209689078U CN201920188059.6U CN201920188059U CN209689078U CN 209689078 U CN209689078 U CN 209689078U CN 201920188059 U CN201920188059 U CN 201920188059U CN 209689078 U CN209689078 U CN 209689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itioner
sub
chamber
window air
wind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80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雷志盛
邢志钢
刘雨
张康文
喻辉
唐宇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880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89078U/zh
Priority to CA3129267A priority patent/CA3129267C/en
Priority to CA3057107A priority patent/CA3057107C/en
Priority to PCT/CN2019/080148 priority patent/WO2020155355A1/zh
Priority to CA3129259A priority patent/CA3129259C/en
Priority to US16/497,962 priority patent/US11739954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89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89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所述底盘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侧板分别设在底板的两侧且与底板之间限定出安装腔,安装腔包括沿侧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腔、第二子腔和第三子腔,第一子腔用于承载窗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组,第三子腔用于承载窗式空调器的室外机组,第二子腔用于承载分隔室内机组和室外机组的分隔组件,每个侧板上均具有朝向另一个侧板的方向凹入形成的凹部,凹部构成第二子腔的侧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由于侧板包括凹部,从而可以提高侧板的结构强度,并提高窗式空调器的装配效率。此外,当窗式空调器包括密封组件时,通过设置凹部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的安装密封性。

Description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窗式空调器,通常包括底盘、室内侧机壳和室外侧机壳,其中,室内侧机壳位于室内且安装在底盘上,以与底盘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的室内侧安装空间,室外侧机壳位于室外且安装在底盘上,以与底盘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室外换热器、室外风机的室外侧安装空间。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室内侧机壳和室外侧机壳与底盘的装配效率较低,不利于大批量生产,且底盘的结构可靠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所述底盘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底盘的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在所述底板的两侧且与所述底板之间限定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包括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腔、第二子腔和第三子腔,所述第一子腔用于承载窗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组,所述第三子腔用于承载窗式空调器的室外机组,所述第二子腔用于承载分隔所述室内机组和所述室外机组的分隔组件,每个所述侧板上均具有朝向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方向凹入形成的凹部,所述凹部构成所述第二子腔的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由于侧板包括凹部,从而可以提高侧板的结构强度,并提高窗式空调器的装配效率。此外,当窗式空调器包括密封组件时,通过设置凹部可以保证密封组件顺利转动,而且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的安装密封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凹入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位于所述第三子腔且包括汇水部和引水部,所述汇水部从一个所述侧板延伸到另一个所述侧板,所述引水部从所述汇水部与所述侧板的交汇处起,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子腔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水部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汇水部的长度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凸筋,所述凸筋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三子腔之间,所述凸筋沿着从一个所述侧板到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筋与两个所述侧板均间隔开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具有向上凹入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至少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下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延伸至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由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向下凹入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三子腔,所述避让槽的宽度两侧分别设有凸筋,所述凸筋设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子腔的靠近所述第二子腔的一侧,所述凸筋沿着从一个所述侧板到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为至少一个且位于所述第二子腔以用于支撑所述分隔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包括:底盘,所述底盘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室内机组,所述室内机组设在所述第一子腔上,且包括室内侧外壳、以及设在所述室内侧外壳内的室内侧换热器、室内侧风机;室外机组,所述室外机组设在所述第三子腔上,且包括室外侧外壳、以及设在所述室外侧外壳内的室外侧换热器、室外侧风机;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设在所述第二子腔上,且分隔在所述室内机组与所述室外机组之间,且所述分隔组件的上方与所述室外机组、所述室内机组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窗式空调器适于支撑在窗台上,所述窗台上方的窗户可向下移入所述容纳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底盘,从而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的装配效率,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适用性好、噪音小、实施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分隔组件枢转相连,且在收纳位置和密封位置之间可转动,其中,在所述密封组件枢转至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密封组件收纳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在所述密封组件枢转至所述密封位置时,所述密封组件的端部转入所述凹部,且在所述窗户降落在所述分隔组件上时,枢转至所述密封位置的所述密封组件密封在所述窗台与所述窗户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凹入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位于所述第三子腔且包括汇水部和引水部,所述汇水部从一个所述侧板延伸到另一个所述侧板,所述引水部从所述汇水部与所述侧板的交汇处起,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子腔的方向延伸,所述分隔组件与所述底盘之间限定出排水过孔,所述室内机组还包括设在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下方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上具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穿过所述排水过孔且延伸至所述引水部以将所述接水盘内的水输出至所述引水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组件,包括: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具有向上凹入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至少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下方;和安装架组件,所述安装架组件设在所述窗台上且收纳于所述避让槽,且使所述窗式空调器通过所述安装架组件支撑在所述窗台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组件,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的安装便利性、安装稳定性和安装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示意图,图中密封组件处于收纳位置;
图2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中密封组件处于密封位置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内部构造图;
图4是图1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部分构造图;
图5是图4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盘的主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盘与分隔件的装配图;
图8是图2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在墙体上的装配图;
图9是图8中所示的窗式空调器与墙体装配的剖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盘与分隔组件、接水盘和密封组件的装配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装配图的仰视图;
图12是图11中圈示的A部放大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盘与分隔组件的装配俯视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底盘与分隔组件的装配图;
图15是沿图13中B-B线的剖视图;
图16是图10所示的装配图的俯视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接水盘的立体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装架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窗式空调器组件1000;
窗式空调器100;安装架组件200;
底盘1;安装腔10;第一子腔101;第二子腔102;第三子腔103;
底板11;排水槽111;汇水部1111;引水部1112;
凸筋112;避让槽113;支架114;
侧板12;凹部121;第一侧部12a;第二侧部12b;第三侧部12c;
室内机组2;室内侧外壳21;室内侧换热器22;室内侧风机23;
接水盘24;延伸段241;
室外机组3;室外侧外壳31;室外侧换热器32;室外侧风机33;
压缩机34;电控盒35;
分隔组件4;分隔件41;泡沫件42;排水过孔401;走线过孔402;
密封组件5;本体51;端部510;枢转部52;
墙体2000;窗台3000;窗户40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可以包括底盘1、室内机组2、室外机组3和分隔组件4。结合图3-图5,室内机组2可以包括室内侧外壳21、以及设在室内侧外壳21内的室内侧换热器22、室内侧风机23,室外机组3可以包括室外侧外壳31、以及设在室外侧外壳31内的室外侧换热器32、室外侧风机33。
结合图6和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盘1,可以包括底板11和两个侧板12,两个侧板12分别设在底板11的两侧且与底板11之间限定出安装腔10,也就是说,底板11的两侧(如图6中所示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个侧板12,两个侧板12与底板11之间限定出安装腔10,安装腔10包括沿侧板12的长度方向(如图6中所示的内外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腔101、第二子腔102和第三子腔103。
例如在图6所示的具体示例中,安装腔10的位于L1-L1线下方的部分为第一子腔101、安装腔10的位于L1-L1线~L2-L2线之间的部分为第二子腔102、安装腔10的位于L2-L2线上方的部分为第三子腔103。
结合图1和图2,第一子腔101用于承载窗式空调器100的室内机组2,以使室内机组2设在第一子腔101上,第二子腔102用于承载分隔组件4,以使分隔组件4设在第二子腔102上,第三子腔103用于承载窗式空调器100的室外机组3,以使室外机组3设在第三子腔103上。结合图1和图3,分隔组件4分隔在室内机组2与室外机组3之间,也就是说,室内机组2和室外机组3分布在分隔组件4的两侧。
如图6和图7所示,每个侧板12上均具有朝向另一个侧板12的方向凹入形成的凹部121,凹部121构成第二子腔102的侧壁。由此说明,每个侧板12可以包括第一侧部12a、第二侧部12b和第三侧部12c,第一侧部12a与底板11配合限定出第一子腔101,从而第一侧部12a构成第一子腔101的侧壁,第二侧部12b与底板11配合限定出第二子腔102,从而第二侧部12b构成第二子腔102的侧壁,第三侧部12c与底板11配合限定出第三子腔103,从而第三侧部12c构成第三子腔103的侧壁。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凹部121的凹入深度不限,例如可以是1cm~5cm。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侧部12a和第三侧部12c连接在第二侧部12b的两侧,且第二侧部12b位于第一侧部12a和第三侧部12c的靠近另一个侧板12的一侧,从而第二侧部12b与第一侧部12a、第三侧部12c连接处限定出凹部121。由此,通过在侧板12上设置凹部121,从而可以加强侧板12的强度,而且可以利用凹部121对室内机组2、室外机组3、分隔组件4进行定位或安装位置区分,从而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装配效率。
结合图1,分隔组件4的上方与室外机组3、室内机组2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R,也就是说,容纳空间R包括(由分隔组件4的上表面限定出的)底壁、(由室内机组2的外表面限定出的)内侧壁、和(由室外机组3的内表面限定出的)外侧壁,从而说明容纳空间R的顶部和左右两侧均敞开。结合图8和图9,窗式空调器100适于支撑在窗台3000上,窗台3000上方的窗户4000可向下移入容纳空间R,也就是说,窗台3000上方的窗户4000向下移动时,窗户4000的至少部分可以进入到容纳空间R内。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结构灵活,便于安装,无需特意在墙体2000上开设与窗式空调器100外形相匹配的安装口,利用墙体2000上用于安装窗户4000的窗口就可以实现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而且,由于窗户4000可以降落到容纳空间R内,从而可以节省密封板的数量,降低了实施成本。此外,由于室内机组2和室外机组3可以被窗户4000分隔开,从而可以降低室外机组3的噪音传递到室内,降低噪音对于室内用户的影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密封组件5。结合图1和图2,密封组件5与分隔组件4枢转相连,且在收纳位置(如图1所示)和密封位置(如图2所示)之间可转动,其中,在密封组件5枢转至收纳位置时,密封组件5收纳在容纳空间R内(如图1所示),在密封组件5枢转至密封位置时,密封组件5的端部510转入凹部121(如图10所示)。
而且,如图8和图9所示,在窗户4000降落在分隔组件4上时,枢转至密封位置的密封组件5密封在窗台3000与窗户4000之间(如图8所示)。具体而言,在窗户4000降落在分隔组件4上时,也就是说,当窗户4000的下表面止抵在分隔组件4的上表面时,窗户4000的下表面与窗台3000的上表面之间具有一定的漏风空间X,因此,通过设置密封组件5,可以改善漏风空间X的漏风、噪音等问题。
这样,当密封组件5收纳在容纳空间R内时,可以保证窗式空调器100整体的结构较为小巧,密封组件5不会占用底盘1左右两侧的空间,此时适用于墙体2000上开设有与窗式空调器100外形相匹配的安装口的示例(即安装口的宽度与窗式空调器100的宽度一致的示例),而且方便窗式空调器100的包装和运输;而当密封组件5从容纳空间R转出后到达密封位置时,密封组件5全部或者大部分转动至底盘1的左右两侧,此时适用于将窗式空调器100安装于墙体2000上的窗口处的示例(即窗口的宽度大于窗式空调器100的宽度的示例)。由此,由于窗式空调器组件1000包括可枢转的密封组件5,从而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应用场合,且保证窗式空调器100安装在窗口示例中的密封效果。
如图10-图12所示,当窗式空调器组件1000包括上述密封组件5时,通过设置凹部121可以保证密封组件5的顺利转动,而且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密封性。具体而言,如图10-图12所示,密封组件5可以包括本体51和枢转部52,本体51通过枢转部52与分隔组件4枢转相连,为保证本体51部能够顺利枢转,本体51的端部510的靠近底盘1的一侧端面与底盘1上与该端面正对的一侧端面(即第二侧部12b的表面)之间需要预留一定的间隙S(如图12所示)。由于密封组件5转动至密封位置时,端部510转入凹部121,从而使得该间隙S位于凹部121内。这样,在从内到外的方向(或从外到内的方向)上,该间隙S被第一侧部12a或者第三侧部12c遮挡,从而可以避免此间隙S的漏风、噪音等问题,进而提高密封效果,设计非常巧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底板11的上表面可以设有凸筋112,凸筋112位于第一子腔101和第三子腔103之间(也就是说,凸筋112可以设在第一子腔101的靠近所述第二子腔102的一侧、凸筋112还可以设在第二子腔102、凸筋112还可以设在第三子腔103的靠近第一子腔101的一侧),且凸筋112沿着从一个侧板12到另一个侧板12的方向(如图13中所示的左右方向)延伸(可以沿直线和/或曲线延伸)。由此,通过在第一子腔101和第三子腔103之间设置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筋112,从而可以利用凸筋112防止室外侧的雨水等液体移入室内侧,从而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工作可靠性。
如图13所示,凸筋112与两个侧板12可以均间隔开设置,也就是说,凸筋112与任一侧板12均不接触。由此,可以利用凸筋112与侧板12之间的预留空间K,便于冷媒管、电控线、排水通道等的布局(例如可以在图14中的排水过孔401处设置排水通道、走线过孔402处设置电控线和冷媒管等),从而提高空间利用率,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整体结构紧凑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15所示,底板11的上表面可以设有支架114,支架114为至少一个且位于第二子腔102以用于支撑分隔组件4,也就是说,分隔组件4可以支撑且安装在支架114上。由此,可以利用支架114提高分隔组件4与底盘1的装配便利性和可靠性。此外,利用支架114还可以提高分隔组件4对窗户4000的支撑可靠性,即提高分隔组件4的耐压性,改善分隔组件4被窗户4000压变形的问题。优选地,支架114为多个且沿第二子腔102的长度方向(如图7中所示的左右方向)间隔开分布,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分隔组件4的耐压性,改善分隔组件4被窗户4000压变形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16所示,底板11的上表面可以形成有向下凹入的排水槽111,排水槽111位于第三子腔103且包括:汇水部1111和引水部1112,汇水部1111从一个侧板12延伸到另一个侧板12,引水部1112从汇水部1111与侧板12的交汇处起,沿侧板12的长度方向朝向第一子腔101的方向(如图6中所示的从外向内的方向)延伸,从而说明引水部1112靠近侧板12设置且沿着侧板12延伸。
由此,由于引水部1112较为靠近用于承载室内机组2的第一子腔101,方便室内机组2产生的凝露水顺利流到室外侧,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子腔101向排水槽111排水的可靠性和便利性。而且,由于引水部1112靠近侧板12设置,从而可以降低排水槽111整体占用第三子腔103的空间,保证第三子腔103还可以具有足够的空间(例如图16中所示的空间A1、A2)来安置压缩机34、电控盒35、室外侧风机33等(结合图3)。
结合图14、图16-图17,窗式空调器100还可以包括接水盘24,分隔组件4与底盘1之间限定出排水过孔401,室内机组2还包括设在室内侧换热器22下方的接水盘24,接水盘24上具有延伸段241,延伸段241限定出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可以为非敞开式通道、也可以为顶部敞开式通道),延伸段241穿过排水过孔401且延伸至引水部1112,以将接水盘24内的水输出至引水部1112。由此,接水盘24可以通过延伸段241将凝露水可靠且有效地输送至引水部1112,从而提高排水的可靠性和便利性,进而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可靠性。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分隔组件4可以包括分隔件41、以及设在分隔件41和底盘1之间的填充件,其中,分隔件41的材质不限,例如可以为钣金材质等,从而提高对于室内机组2和室外机组3的分隔可靠性和对于窗户4000的支撑可靠性,其中,填充件的材质也不限,例如可以为泡沫等,从而可以起到保暖、隔音、密封等效果。
回到图16,引水部1112可以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汇水部1111的长度两侧(例如图16中所示的左右两侧)。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子腔101向排水槽111排水的可靠性和便利性,而且可以适应不同结构形式的接水盘24,例如,无论是选用左侧具有延伸段241的接水盘24,还是右侧具有延伸段241的接水盘24,都可以保证延伸段241与引水部1112良好衔接,从而提高底盘1的适应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组件1000,可以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任一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和安装架组件200,安装架组件200使窗式空调器100通过安装架组件200支撑在窗台3000上,也就是说,安装架组件200安装在窗台3000上,窗式空调器100安装在安装架组件200上,从而可以实现窗式空调器100在窗台3000上的安装。
结合图6和图7,底板11的下表面可以具有向上凹入的避让槽113,避让槽113至少位于第二子腔102的下方,避让槽113用于容纳安装架组件200,安装架组件200设在窗台3000上且收纳于避让槽11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需要安装架组件200全部都收纳在避让槽113内,根据安装架组件200的结构形式不同,只需要“安装架组件200设在窗台3000上且与窗式空调器100底部支撑的部分”收纳在避让槽113内即可。由此,当将窗式空调器100设在安装架组件200上时,由于安装架组件200支撑在窗台3000上的部分可以收纳到窗式空调器100底部的避让槽113内,从而使得窗式空调器100的下表面(即底盘1的下表面)可以与窗台3000接触,即底盘1可以压到窗台3000上,从而可以提高窗式空调器100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6所示,避让槽113可以沿侧板1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延伸至排水槽111,排水槽111由底板11的上表面向下凹入形成且位于第三子腔103,避让槽113的宽度两侧分别设有凸筋112,凸筋112设在底板11的上表面上且位于第一子腔101的靠近第二子腔102的一侧,凸筋112沿着从一个侧板12到另一个侧板12的方向延伸。也就是说,当底盘1上同时具有上述避让槽113、排水槽111和凸筋112时,可以按照该方式进行方位布局,从而可以提高底盘1的结构紧凑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盘1的材质不限,例如,底盘1可以为钣金材质,例如镀锌板、钢板等,而且底盘1的厚度也不限,例如可以为0.8~1.2mm等,从而可容易提高底盘1的结构可靠性和低成本性。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100的工作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分别设在所述底板的两侧且与所述底板之间限定出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包括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子腔、第二子腔和第三子腔,所述第一子腔用于承载窗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组,所述第三子腔用于承载窗式空调器的室外机组,所述第二子腔用于承载分隔所述室内机组和所述室外机组的分隔组件,每个所述侧板上均具有朝向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方向凹入形成的凹部,所述凹部构成所述第二子腔的侧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凹入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位于所述第三子腔且包括汇水部和引水部,所述汇水部从一个所述侧板延伸到另一个所述侧板,所述引水部从所述汇水部与所述侧板的交汇处起,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子腔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部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汇水部的长度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凸筋,所述凸筋位于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三子腔之间,所述凸筋沿着从一个所述侧板到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与两个所述侧板均间隔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具有向上凹入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至少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槽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延伸至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由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向下凹入形成且位于所述第三子腔,所述避让槽的宽度两侧分别设有凸筋,所述凸筋设在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子腔的靠近所述第二子腔的一侧,所述凸筋沿着从一个所述侧板到另一个所述侧板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为至少一个且位于所述第二子腔以用于支撑所述分隔组件。
9.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为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
室内机组,所述室内机组设在所述第一子腔上,且包括室内侧外壳、以及设在所述室内侧外壳内的室内侧换热器、室内侧风机;
室外机组,所述室外机组设在所述第三子腔上,且包括室外侧外壳、以及设在所述室外侧外壳内的室外侧换热器、室外侧风机;
分隔组件,所述分隔组件设在所述第二子腔上,且分隔在所述室内机组与所述室外机组之间,且所述分隔组件的上方与所述室外机组、所述室内机组之间限定出容纳空间,所述窗式空调器适于支撑在窗台上,所述窗台上方的窗户可向下移入所述容纳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与所述分隔组件枢转相连,且在收纳位置和密封位置之间可转动,其中,在所述密封组件枢转至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密封组件收纳在所述容纳空间内,在所述密封组件枢转至所述密封位置时,所述密封组件的端部转入所述凹部,且在所述窗户降落在所述分隔组件上时,枢转至所述密封位置的所述密封组件密封在所述窗台与所述窗户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形成有向下凹入的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位于所述第三子腔且包括汇水部和引水部,所述汇水部从一个所述侧板延伸到另一个所述侧板,所述引水部从所述汇水部与所述侧板的交汇处起,沿所述侧板的长度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子腔的方向延伸,所述分隔组件与所述底盘之间限定出排水过孔,所述室内机组还包括设在所述室内侧换热器下方的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上具有延伸段,所述延伸段穿过所述排水过孔且延伸至所述引水部以将所述接水盘内的水输出至所述引水部。
12.一种窗式空调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窗式空调器,所述窗式空调器为根据权利要求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窗式空调器,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具有向上凹入的避让槽,所述避让槽至少位于所述第二子腔的下方;和
安装架组件,所述安装架组件设在所述窗台上且收纳于所述避让槽,且使所述窗式空调器通过所述安装架组件支撑在所述窗台上。
CN201920188059.6U 2019-02-03 2019-02-03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Active CN209689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8059.6U CN209689078U (zh) 2019-02-03 2019-02-03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CA3129267A CA3129267C (en) 2019-02-03 2019-03-28 Window air conditioner
CA3057107A CA3057107C (en) 2019-02-03 2019-03-28 Window air conditioner
PCT/CN2019/080148 WO2020155355A1 (zh) 2019-02-03 2019-03-28 窗式空调器
CA3129259A CA3129259C (en) 2019-02-03 2019-03-28 Window air-conditioner
US16/497,962 US11739954B2 (en) 2019-02-03 2019-03-28 Window air condition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8059.6U CN209689078U (zh) 2019-02-03 2019-02-03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89078U true CN209689078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601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8059.6U Active CN209689078U (zh) 2019-02-03 2019-02-03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890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4167A (zh) * 2019-02-03 2019-05-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24167A (zh) * 2019-02-03 2019-05-0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4167A (zh)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CN103575023B (zh) 一种冰箱风道系统
CN101846430B (zh) 冰箱
US8136367B2 (en) Hinge assembly for a refrigerator
CN102365514B (zh) 冰箱空气管道
TW201037250A (en) Refrigerator
CN208671189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1855504A (zh) 电冰箱
CN209689078U (zh) 用于窗式空调器的底盘、窗式空调器及窗式空调器组件
CN102003738A (zh) 壁挂式空调机
CN209763321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2589234A (zh) 冰箱
CN102692112A (zh) 风道盖板组件和具有该风道盖板组件的冰箱
CN204987616U (zh) 一种对开门式冰箱
CN109990532A (zh) 具有门体干燥室的冰箱
CN105546916B (zh) 风道系统及具有该风道系统的冰箱
CN108143134A (zh) 一种带有制冰功能的酒柜
CN105865127A (zh) 一种气压平衡装置及制冷装置
CN207936583U (zh) 具有门体干燥室的冰箱
CN216716730U (zh) 制冷设备的箱胆及制冷设备
CN207197050U (zh) 冰箱
CN215864251U (zh) 一种压缩机舱室布局结构及具有其的冰箱
US20150153093A1 (en) Refrigerator Appliance
CN209042850U (zh) 风冷冰箱
CN108413504B (zh) 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