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79069U - 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79069U
CN209679069U CN201820860681.2U CN201820860681U CN209679069U CN 209679069 U CN209679069 U CN 209679069U CN 201820860681 U CN201820860681 U CN 201820860681U CN 209679069 U CN209679069 U CN 2096790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usion catheter
intestinal
pressing plate
nutrient solution
silica g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606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彰焱
黄怡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Zhuhai City Mei Ruihua
Original Assignee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Zhuhai City Mei Ruihu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Zhuhai City Mei Ruihua filed Critical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f Zhuhai City Mei Ruihua
Priority to CN2018208606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790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790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790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包括输液导管和输液泵,输液泵内设有行星轮和可对输液导管位置进行固定的限位装置,行星轮沿周向安装有若干可自由转动的滚轴,输液导管一端设有可与肠胃管插接的管接头,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连接两根上导管,两根上导管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穿刺针,两个穿刺针可分别插入营养袋和生理盐水瓶,硅胶泵管压紧绕设在若干滚轴上。本输液装置的滚轴与硅胶泵管充分接触,行星轮的公转和滚轴的自转能够将硅胶泵管里面的液体滚动挤出以达到输液目的,硅胶泵管具有一定弹性和耐磨性,受压后能迅速恢复形状,而且不易破损,匀速性好,脉动较小,能够提升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Description

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营养支持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以及对胃肠道保护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对肠内营养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近年来,肠内营养在临床营养支持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运用肠内营养输液装置进行肠内营养可以有效的防止胃肠道并发症,提高肠内营养效果,尽快恢复胃肠功能,降低医疗成本和医疗费用,因而,肠内营养输液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医院ICU等重症科室。
目前市面上的肠内营养输液装置普遍采用蠕动泵,靠蠕动泵挤压管路的原理来进行输液,由于电机轴与蠕动泵直接连接,没有减震措施,噪声大,而且电机轴与蠕动泵直接连接呈悬臂梁式结构,容易造成电机轴的弯曲,进而造成蠕动泵偏心,输液异常;由于蠕动泵为开放式结构,经常有液体滴到蠕动泵上,使泵头表面很脏,甚至有异物堵塞滚轴的滚道,使滚轴不能自转,由于泵头不能从电机上拆卸下来,故泵头不易清洗,被固定住的滚轴容易磨损输液管路,造成输液异常。
另外,现有的输液导管结构需反复将穿刺针插入营养袋和生理盐水瓶,易造成细菌污染,引起不必要的患者不适反应,且护士需要来回取生理盐水瓶,操作复杂,不方便,无形中增加了护理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其安全可靠,输液匀速、脉动小,而且操作方便,能够防止营养液被细菌污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包括输液导管和输液泵,所述输液泵内设有行星轮和可对输液导管位置进行固定的限位装置,所述行星轮一端连接有可驱动行星轮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行星轮沿周向安装有若干可自由转动的滚轴,所述输液导管一端设有可与肠胃管插接的管接头,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连接两根上导管,两根上导管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穿刺针,两个穿刺针可分别插入营养袋和生理盐水瓶,所述输液导管具有一段为硅胶泵管,硅胶泵管压紧绕设在若干滚轴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输液导管位于硅胶泵管的输入端设有滴斗,位于硅胶泵管的输出端依次设有磁环、第一止液夹、流量调节器和Y型三通。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输液泵设有用于检测输液导管内部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一可顶压在输液导管上的压板,所述压板可转动地安装在输液泵上,所述第一止液夹安装在压板内侧,当压板合上时,压板顶住第一止液夹的按压部并张开第一止液夹,当压板打开时,压板释放第一止液夹的按压部,第一止液夹夹紧输液导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输液泵位于压板内侧还设有对输液导管左右限位的限位槽,所述压板位于限位槽处设有压力传感器探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输液泵连接有加温套管,所述加温套管通过加温控制器接口连接输液泵,所述加温套管包括导热层和包裹导热层的保温层,一侧设有开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输液泵内设有超声波气泡传感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输液泵还设有红外点滴传感器,用于检测滴斗内液滴的滴速。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每根上导管均设有第二止液夹,所述第二止液夹位于穿刺针与三通接头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Y型三通具有侧边通道,所述侧边通道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帽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输液装置将输液导管卡置于输液泵内,硅胶泵管压紧绕设在若干滚轴上,滚轴与硅胶泵管充分接触,行星轮的公转和滚轴的自转能够将硅胶泵管里面的液体滚动挤出以达到输液目的,硅胶泵管具有一定弹性和耐磨性,受压后能迅速恢复形状,而且不易破损,匀速性好,脉动较小,能够提升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而且两个穿刺针分别插入营养袋和生理盐水瓶,无需来回穿插,防止营养液的细菌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隐藏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行星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包括输液导管1和输液泵2,所述输液导管1一端设有可与肠胃管插接的管接头5,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6连接两根上导管7,两根上导管7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穿刺针8,两个穿刺针8可分别插入营养袋和生理盐水瓶,所述输液导管1具有一段为硅胶泵管10,硅胶泵管10具有一定弹性和耐磨性,受压后能迅速恢复形状,而且不易破损,所述输液导管1位于硅胶泵管10的输入端设有滴斗11,位于硅胶泵管10的输出端依次设有磁环12、第一止液夹13、流量调节器14和Y型三通15,磁环12用于检测硅胶泵管是否安装到位。
此外,每根上导管7均设有第二止液夹19,所述第二止液夹19位于穿刺针8与三通接头6之间,所述Y型三通15具有侧边通道20,所述侧边通道20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帽盖21,以关闭或打开侧边通道13,Y型三通15可实现自动冲洗功能,进而防止营养液的细菌污染、减轻护理工作量,给护士的操作带来便捷和安全。
参见图2和图4,所述输液泵2内设有行星轮3和可对输液导管1位置进行固定的限位装置4,所述行星轮3一端连接有可驱动行星轮3旋转的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为电机,所述行星轮3沿周向安装有若干可自由转动的滚轴31,硅胶泵管10压紧绕设在若干滚轴31上,滚轴31与硅胶泵管10充分接触,行星轮3的公转和滚轴31的自转能够将硅胶泵管10里面的液体滚动挤出以达到输液目的,硅胶泵管10具有一定弹性和耐磨性,受压后能迅速恢复形状,而且不易破损,匀速性好,脉动较小,能够提升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所述输液泵2设有用于检测输液导管1内部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压力检测装置具体包括一可顶压在输液导管1上的压板9,如图2所示,所述压板9可转动地安装在输液泵2上,输液泵2上安装有压板锁紧块,所述第一止液夹13安装在压板9内侧,在输液过程中,压板9合上时,压板9正好顶住第一止液夹13的按压部并张开第一止液夹13,营养液能够在输液导管1内顺畅地流动,一旦停机,取出输液导管,需要先打开压板9,压板9释放第一止液夹13的按压部,第一止液夹13夹紧输液导管1,这样就可以防止营养液自由流动,所述输液泵2位于压板9内侧还设有对输液导管1左右限位的限位槽22,所述压板9位于限位槽22处设有压力传感器探头,压力传感器探头由前往后压紧输液导管1,输液导管1受限位槽22约束前后膨胀,使得压力传感器探头能够准确地采集输液导管1的压力。
另外,所述输液泵2还设有红外点滴传感器,用于检测滴斗11内液滴的滴速,所述输液泵2内设有超声波气泡传感器18,用来实时监测输液过程中有无气泡。所述输液泵2连接有加温套管16,所述加温套管16通过加温控制器接口连接输液泵,所述加温套管包括导热层和包裹导热层的保温层,一侧设有开口17,以便插入输液导管1并对营养液进行加温。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液导管和输液泵,所述输液泵内设有行星轮和可对输液导管位置进行固定的限位装置,所述行星轮一端连接有可驱动行星轮旋转的驱动装置,所述行星轮沿周向安装有若干可自由转动的滚轴,所述输液导管一端设有可与肠胃管插接的管接头,另一端通过三通接头连接两根上导管,两根上导管上分别设置有两个穿刺针,两个穿刺针可分别插入营养袋和生理盐水瓶,所述输液导管具有一段为硅胶泵管,硅胶泵管压紧绕设在若干滚轴上,所述输液导管位于硅胶泵管的输入端设有滴斗,位于硅胶泵管的输出端依次设有磁环、第一止液夹、流量调节器和Y型三通,所述Y型三通具有侧边通道,所述侧边通道上可拆卸地安装有帽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泵设有用于检测输液导管内部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检测装置包括一可顶压在输液导管上的压板,所述压板可转动地安装在输液泵上,所述第一止液夹安装在压板内侧,当压板合上时,压板顶住第一止液夹的按压部并张开第一止液夹,当压板打开时,压板释放第一止液夹的按压部,第一止液夹夹紧输液导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泵位于压板内侧还设有对输液导管左右限位的限位槽,所述压板位于限位槽处设有压力传感器探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泵连接有加温套管,所述加温套管通过加温控制器接口连接输液泵,所述加温套管包括导热层和包裹导热层的保温层,一侧设有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泵内设有超声波气泡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泵还设有红外点滴传感器,用于检测滴斗内液滴的滴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上导管均设有第二止液夹,所述第二止液夹位于穿刺针与三通接头之间。
CN201820860681.2U 2018-06-05 2018-06-05 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 Active CN2096790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60681.2U CN209679069U (zh) 2018-06-05 2018-06-05 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60681.2U CN209679069U (zh) 2018-06-05 2018-06-05 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79069U true CN209679069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3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60681.2U Active CN209679069U (zh) 2018-06-05 2018-06-05 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7906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1451A (zh) * 2021-04-06 2021-07-1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药液加注器以及具有该加注器的肠内营养泵
CN114713461A (zh) * 2022-04-07 2022-07-08 利能(佛山市)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液体流量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01451A (zh) * 2021-04-06 2021-07-13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药液加注器以及具有该加注器的肠内营养泵
CN113101451B (zh) * 2021-04-06 2022-07-19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一种药液加注器以及具有该加注器的肠内营养泵
CN114713461A (zh) * 2022-04-07 2022-07-08 利能(佛山市)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液体流量装置
WO2023193734A1 (zh) * 2022-04-07 2023-10-12 利能(佛山市)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液体流量装置
CN114713461B (zh) * 2022-04-07 2023-11-03 利能(佛山市)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液体流量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79069U (zh) 一种肠内营养输液装置
CN112284818A (zh) 一种生物制药用的取样装置及其提取方法
CN213158445U (zh) 一种多通道自动控制的新型输液泵
CN113144332B (zh) 一种在线监测血糖和胰岛素浓度的智能注射装置及方法
CN103126688A (zh) 一种采血针的防逆流结构
CN207804715U (zh) 一种输血装置
CN209679070U (zh) 一种肠内营养输液器
CN207804684U (zh) 一种输血泵
CN206026715U (zh) 一种可调节的肠内营养输注器
CN108607133A (zh) 一种医用输液控制器
CN208026437U (zh) 一种医用手套破损检测装置
CN211188571U (zh) 一种用于低速点滴的具有止回功能的输液装置
CN211383132U (zh) 一种新型自排气式输液器
CN208405571U (zh) 一种输血器
CN104548254A (zh) 一种智能螺旋杆输液装置
CN105435328A (zh) 医疗静脉注射系统
CN216877431U (zh) 一种免挂式无重力输液装置
CN205729891U (zh) 过滤式静脉留置针
CN213759911U (zh) 一种输液器y管
CN203220372U (zh) 一种采血针的防逆流结构
CN217448619U (zh) 一种医疗全科护理用输液监控装置
CN211356871U (zh) 具有动态检测功能的消化营养泵
CN217118925U (zh) 一种肠内营养输液泵
CN219185291U (zh) 一种智能加温输液、营养泵
CN219290197U (zh) 用于肠内营养泵的压力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