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74125U - 三焦点眼镜 - Google Patents

三焦点眼镜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74125U
CN209674125U CN201920511926.5U CN201920511926U CN209674125U CN 209674125 U CN209674125 U CN 209674125U CN 201920511926 U CN201920511926 U CN 201920511926U CN 209674125 U CN209674125 U CN 209674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sion area
area
vision
eyeglass
a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1192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军
陈丽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gmiao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gmiao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gmiao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gmiao Opt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1192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74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74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74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焦点眼镜,其包括镜片,镜片自上而下地设置有具有第一焦点的远距视区、具有第二焦点的中距视区以及具有第三焦点的近距视区,远距视区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中距视区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近距视区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或凸透镜。该技术方案中,镜片上设置有远距视区、中距视区和近距视区,解决看近看远所需度数不同的问题,由此有效控制近视眼度数发展。远距视区、中距视区和近距视区自上而下排布,满足实际用眼习惯;在看黑板或投影时,使用习惯为向上望,因此将远距视区设置在上方;在使用电子产品或琴谱时,使用习惯为正视对象,因此将中距视区设置在中部;在使用看书写字时,使用习惯为向下看,因此将近距视区设置在下方。

Description

三焦点眼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焦点眼镜。
背景技术
青少年近距离读写时,眼内肌肉紧张,睫状肌收缩,晶状体向前凸起,同时左右眼球向中间集合转动注视到书本,这种集合现象迫使眼轴拉长,角膜曲率增加,目标越近,眼调节难度也越大,长此以往,将造成功能异常和新陈代谢紊乱,使眼内具有合成营养吸收功能的HA细胞缺失,使营养合成吸收的功能降低,睫状肌逐渐降低收缩功能,望远时出现痉挛,使影响落在近距距视区视网膜前而形成近视。
眼镜是矫正视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是公知的眼镜多近距距视区是具有单一焦点的眼镜,主要用于视力的矫正,也就是根据验光结果配置的近距距视区眼镜,起不到理疗作用和治疗的作用。市面存在的三焦点眼镜多为环形递减的三焦点眼镜,或者与验光度数匹配的凹透镜和设置在其上下两侧的凹透镜组合形成的三焦点眼镜,这种眼镜不符合近视人群的使用习惯。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三焦点眼镜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三焦点眼镜,旨在解决现有近视眼镜不能防控用户近视眼度数加深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焦点眼镜,其包括镜片,所述镜片包括自上而下排布的具有第一焦点的远距视区、具有第二焦点的中距视区以及具有第三焦点的近距视区,所述远距视区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所述中距视区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所述近距视区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或凸透镜。
优选地,所述中距视区的镜片度数低于所述远距视区的镜片度数,所述近距视区的镜片度数低于所述中距视区的镜片度数。
优选地,所述远距视区镜片度数为X,所述中距视区的镜片度数为Y,所述近距视区的镜片度数为Z,所述中距视区的镜片度数与所述远距视区镜片度数满足以下关系:Y=X/2+0.5;所述近距视区的镜片度数与所述远距视区镜片度数满足以下关系:Z=X/2+2。
优选地,所述远距视区镜片度数为5m处矫正视力为1.0至1.5时的验光度数。
优选地,所述中距视区的两侧设置有左视区和右视区,所述左视区与所述右视区的镜片度数均为0D。
优选地,所述左视区与所述右视区对称设置,所述左视区与所述右视区的对称轴为所述镜片的子午线。
优选地,所述左视区的上边缘与所述远距视区的边缘外切,所述左视区的下边缘与所述近距视区的边缘外切,所述右视区的上边缘与所述远距视区的边缘外切,所述右视区的下边缘与所述近距视区的边缘外切。
优选地,所述远距视区、中距视区、近距视区、左视区、右视区中的任意两个相邻视区之间平滑过渡。
优选地,所述第一焦点、所述第二焦点以及所述第三焦点在同一竖直面上。
优选地,所述远距视区的镜片度数范围为-2.00D至-15.00D。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三焦点眼镜包括镜片,所述镜片包括自上而下排布的具有第一焦点的远距视区、具有第二焦点的中距视区以及具有第三焦点的近距视区,所述远距视区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所述中距视区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所述近距视区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或凸透镜。眼镜的镜片上设置有远距视区、中距视区和近距视区,解决眼睛看近看远所需度数不同的问题,由此有效控制近视眼度数发展。远距视区、中距视区和近距视区在镜片上自上而下排布,满足用户的实际用眼习惯;举例来说,在看黑板或投影时,使用习惯为向上望,因此将远距视区设置在上方;在使用电子产品或琴谱时,使用习惯为正视对象,因此将中距视区设置在中部;在使用看书写字时,使用习惯为向下看,因此将近距视区设置在下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三焦点眼镜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 远距视区 2 中距视区
3 近距视区 4 左视区
5 右视区 6 子午线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中,三焦点眼镜包括镜片,镜片包括自上而下排布的具有第一焦点的远距视区1、具有第二焦点的中距视区2以及具有第三焦点的近距视区3,远距视区1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中距视区2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近距视区3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或凸透镜。该技术方案中,眼镜的镜片上设置有远距视区1、中距视区2和近距视区3,解决眼睛看近看远所需度数不同的问题,由此有效控制近视眼度数发展。远距视区1、中距视区2和近距视区3在镜片上自上而下排布,满足用户的实际用眼习惯;举例来说,在看黑板或投影时,使用习惯为向上望,因此将远距视区1设置在上方;在使用电子产品或琴谱时,使用习惯为正视对象,因此将中距视区2设置在中部;在使用看书写字时,使用习惯为向下看,因此将近距视区3设置在下方。即远距离用眼时使用远距视区1;中距离用眼时,使用中距视区2;近距离用眼时,使用近距视区3。三个不同视区的使用,满足观察距离不同的物体时不同的屈光度要求及用眼习惯。
其中,中距视区2的镜片度数低于远距视区1的镜片度数,近距视区3的镜片度数低于中距视区2的镜片度数。由于眼睛看近看远所需度数不同,远距视区1、中距视区2以及近距视区3的镜片度数需要设置成不一样;又因为远距离观察物体时,所需矫正屈光度最高,中距离观察物体所需矫正屈光度次之,近距离观察物体所需矫正屈光度最低,所以远距视区1、中距视区2以及近距视区3的镜片度数依次降低。
具体地,远距视区1镜片度数为X,中距视区2的镜片度数为Y,近距视区3的镜片度数为Z,中距视区2的镜片度数与远距视区1镜片度数满足以下关系:Y=X/2+0.5;近距视区3的镜片度数与远距视区1镜片度数满足以下关系:Z=X/2+2。当远距视区1的镜片度数为-2.00D时,中距视区2的镜片度数为-0.50D,近距视区3的镜片度数+1.00D,远距视区1的镜片度数在-2.00D的基础上每增加-0.50D,则中距视区2的镜片度数在-0.50D的基础上增加-0.25D,近距视区3的镜片度数在+1.00D的基础上增加-0.25D。举例来说,远距视区1的镜片度数由-2.00D增加至-2.50D,中距视区2的镜片度数由-0.50D增加至-0.75D,近距视区3的镜片度数由+1.00D增加至+0.75D;当远距视区1的镜片度数变为-4.00D,此时近距视区3的镜片部分为平光镜,当远距视区1的镜片度数高于-4.00D,此时近距视区3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上述为远距视区1、中距视区2以及近距视区3的镜片度数的具体确定方式,使镜片的度数变化规律化,便于镜片的生产加工。在其他实施例中,远距视区1、中距视区2以及近距视区3的镜片度数也可以根据在不同距离的实际验光度数确定,确保远距视区1、中距视区2以及近距视区3的镜片度数与实际验光度数适配。
其中,远距视区1镜片度数可以为5m处矫正视力为1.0至1.5时的验光度数。即远距视区1的镜片度数与视力验光度数配合,保证眼镜辅助调节这一基本功能的实现,中距视区2与近距视区3的镜片度数根据公式计算,满足不同距离对镜片屈光度的不同需求。远距视区1的镜片度数范围为-2.00D至-15.00D。即使用者的近视度数在-2.00D至-15.00D这一范围内时,都可以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三焦点眼镜对度数加深进行有效防控。远距视区1的镜片度数范围优选为-2.00D至-6.00D,在该度数范围内,三焦点眼镜具有更好的调节效果。
为保证更好的观察效果,第一焦点、第二焦点以及第三焦点在同一竖直面上。其中,第二焦点的位置根据验光时用户的瞳高及单眼瞳距确定。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二焦点设置于镜片的中心位置,第一焦点的位置和第三焦点的位置根据第二焦点的位置对应用设置。
此外,在中距视区2的两侧还可以设置左视区4和右视区5,左视区4与右视区5的镜片度数均为0D。左视区4与右视区5为非注视区,在镜片上地左右两侧设置非注视区,所以当眼睛通过左视区4或右视区5看左边或右边物体的时候,由于左视区4与右视区5的镜片度数均为0D,使用者的视野会模糊,使用者需要将头转过去才能看清,从而使用户通过远距视区1或中距视区2或近距视区3去看左边或右边物体,这样就避免了使用者向两边看的时候由于镜片弧度所造成的棱镜效应给使用者带来的视疲劳弊端。
如果左视区4与右视区5不对称设置,当用户通过左视区4或右视区5不可避免地看向物体时,会使得左眼通过中距视区2看向物体,形成清晰的视野,而右眼通过左视区4看向物体,形成模糊的视野,影响使用者观察视野的形成。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左视区4与右视区5对称设置,左视区4与右视区5的对称轴为镜片的子午线6。即左视区4和右视区5在镜片上关于子午线6对称设置,同时,远距视区1优选为自身以镜片的子午线6为对称轴对称设置、近距视区3优选为自身以镜片的子午线6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以形成远距离使用的远距视区1、中距离使用的中距视区2以及近距离使用的近距视区3,保证使用者向左右方向看时的有效角度一致。
其中,远距视区1、中距视区2、近距视区3、左视区4、右视区5中的任意两个相邻视区之间平滑过渡,由此实现任意两个相邻视区的交界处没有拼接痕迹或者形成凸起或凹陷,保证外表美观的同时,避免相邻两视区的连接处由于拼接痕迹或者形成凸起或凹陷引起的光线扭曲问题,影响佩戴舒适感及最终成像效果。该镜片可以选用注塑成型来形成一块完整的镜片,或者由一块完整的毛坯镜片通过减材加工形成不同的屈光度,又或者在镜片度数为0D的镜片上增设三块度数不同的镜片,并将三块镜片合在一起。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左视区4的上边缘与远距视区1的边缘外切,左视区4的下边缘与近距视区3的边缘外切,右视区5的上边缘与远距视区1的边缘外切,右视区5的下边缘与近距视区3的边缘外切。左视区4的边缘分别与远距视区1的边缘和近距视区3的边缘外切,右视区5的边缘分别与远距视区1的边缘和近距视区3的边缘外切,外切形成的切点在镜片的边缘上,以切点为分界点,远距视区1的下边缘、近距视区3的上边缘、左视区4的右边缘以及右视区5的左边缘共同构成中距视区2的边缘,由此使远距视区1、中距视区2和近距视区3的可视面积最大化,同时远距视区1与中距视区2之间、以及近距视区3和中视距区2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任意相邻的两个视区之间设置过渡区,以使镜片的表面从一个视区到另一个视区过渡得更加自然,但过渡区的存在压缩了远距视区1、中距视区2和近距视区3的可视面积,当从一个视区转移到另一个视区时,会存在一个模糊的分界线,在实际使用中给使用者带来不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三焦点眼镜,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片,所述镜片包括自上而下排布的具有第一焦点的远距视区、具有第二焦点的中距视区以及具有第三焦点的近距视区,所述远距视区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所述中距视区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所述近距视区的镜片部分为凹透镜或凸透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焦点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距视区的镜片度数低于所述远距视区的镜片度数,所述近距视区的镜片度数低于所述中距视区的镜片度数。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焦点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远距视区镜片度数为X,所述中距视区的镜片度数为Y,所述近距视区的镜片度数为Z,所述中距视区的镜片度数与所述远距视区镜片度数满足以下关系:Y=X/2+0.5;所述近距视区的镜片度数与所述远距视区镜片度数满足以下关系:Z=X/2+2。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焦点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远距视区的镜片度数为5m处矫正视力为1.0至1.5时的验光度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焦点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距视区的两侧设置有左视区和右视区,所述左视区与所述右视区的镜片度数均为0D。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焦点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视区与所述右视区对称设置,所述左视区与所述右视区的对称轴为所述镜片的子午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焦点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视区的上边缘与所述远距视区的边缘外切,所述左视区的下边缘与所述近距视区的边缘外切,所述右视区的上边缘与所述远距视区的边缘外切,所述右视区的下边缘与所述近距视区的边缘外切。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焦点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远距视区、所述中距视区、所述近距视区、所述左视区、所述右视区中的任意两个相邻视区之间平滑过渡。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焦点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焦点、所述第二焦点以及所述第三焦点在同一竖直面上。
10.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三焦点眼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远距视区的镜片度数范围为-2.00D至-15.00D。
CN201920511926.5U 2019-04-15 2019-04-15 三焦点眼镜 Active CN209674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1926.5U CN209674125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三焦点眼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1926.5U CN209674125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三焦点眼镜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74125U true CN209674125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74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11926.5U Active CN209674125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三焦点眼镜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7412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2932A (zh) * 2019-04-15 2019-08-02 深圳市明瞳视光科技有限公司 三焦点眼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82932A (zh) * 2019-04-15 2019-08-02 深圳市明瞳视光科技有限公司 三焦点眼镜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2404B2 (en) Prescription lens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8434865B2 (en) Multifocal lens having a progressive optical power region and a discontinuity
US8807747B2 (en) Spectacle eyeglass for myopic child
US9477098B2 (en) Ophthalmic lense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wearer's handedness
USRE34132E (en) Progressive power ophthalmic lens
JP5450440B2 (ja) プログレッシブ眼用レンズ
CN103748505B (zh) 平移式老花接触镜片对
US8272734B2 (en) Non-progressive multifocal lens with large near/intermediate area
CN209674125U (zh) 三焦点眼镜
CN110082932A (zh) 三焦点眼镜
US7832861B1 (en) Reverse progressive lenses
CN103842891A (zh) 渐进屈光力镜片
CN209992764U (zh) 一种无形三焦点眼镜片
CN115185105A (zh) 一种近视防控镜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01035248Y (zh) 一种三棱镜的渐进多焦点复合眼镜片
CN203250079U (zh) 中近距离老视渐变焦镜片
CN207557599U (zh) 一种全焦棱透镜组合防控近视树脂镜片
US20040095553A1 (en) Progressive spectacle lens for seeing objects at a large or average distance
CN210323643U (zh) 防止近视者视力恶化和降低近视度数的眼镜
CN201812098U (zh) 复合三棱镜周边离焦矫正眼镜
CN214252794U (zh) 一种适用于青少年的远用区周边近视离焦的渐进镜片
CN213750551U (zh) 个体化三焦点框架眼镜片
CN208834031U (zh) 一种隐形渐进多焦点镜片
CN214846109U (zh) 一种多焦点防近视棱透镜
CN210323642U (zh) 用于中老年延缓老花进程和防疲劳的眼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