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72646U - 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72646U
CN209672646U CN201920141891.0U CN201920141891U CN209672646U CN 209672646 U CN209672646 U CN 209672646U CN 201920141891 U CN201920141891 U CN 201920141891U CN 209672646 U CN209672646 U CN 2096726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liquid
storehouse
iron core
moving i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189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宗升
宁静红
苗惠
王丹丹
贾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Priority to CN20192014189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726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726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726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包括缓冲管;缓冲管的前端依次通过单向阀、电子膨胀阀、供液截止阀和制冷剂进液管相连通;缓冲管的前端顶部通过化霜截止阀与高温制冷剂热气进管相连接;缓冲管的后端与液仓的前端相连通;液仓的后端通过气道与气仓的前端相连通;液仓的底部与多根分液管相连通;气仓的底部与多根分气管相连通;所述液仓的顶部安装有一个分液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液仓的中部进液口堵塞或者导通;气道顶部安装有一个分气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气道被堵塞或者导通。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将热气化霜操作分阶段进行,降低化霜用的热气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的时间,提高热气利用率,提高蒸发器的整体效能。

Description

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
背景技术
目前,热泵系统可实现热量转移,已经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现有的热泵系统,基于制冷的需求,很多工况下,蒸发器的工作温度低于零度,因此,当空气中的水分在蒸发器表面凝结后,会形成霜层,而霜层的形成,会导致蒸发器的换热性能大幅下降,因此,需要对蒸发器进行化霜。
其中,热气化霜,是指将高温高压制冷剂直接引入蒸发器内,利用热蒸气将蒸发器表面霜层进行融化的方式,由于其不需要引入额外的能耗,而具有节能性和融霜速度快的特征,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热气化霜的过程中,蒸发器内霜层的融化并不均匀,导致蒸发器内蒸发盘管的温度升高,进而热量扩散到需要维持低温的环境(即蒸发器内的维温空间中)里,引起温度的波动,进而导致蒸发器的整体效能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可以有效地将热气化霜操作分阶段进行,降低化霜用的热气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的时间,提高热气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蒸发器的整体效能,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包括缓冲管;
缓冲管的前端依次通过单向阀、电子膨胀阀、供液截止阀和一根制冷剂进液管相连通;
缓冲管的前端顶部通过化霜截止阀与一根高温制冷剂热气进管相连接;
缓冲管的后端与液仓的前端相连通;
液仓的后端通过气道与气仓的前端相连通;
液仓的底部与多根分液管相连通;
气仓的底部与多根分气管相连通;
所述液仓的顶部安装有一个分液控制机构,所述分液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液仓的中部进液口堵塞或者导通;
所述气道顶部安装有一个分气控制机构,所述分气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气道被堵塞或者导通。
其中,所述气仓的后端通过一根回液管与一个气液分离器相连通;
气液分离器的上部与一根出气管相连通;
每根分液管与一根内层液管的上端相连通;
每根分气管与一根外层气管的上端相连通;
内层液管和外层气管的下端,均与一个集气管相连通;
集气管的一端分别通过回气截止阀和排液截止阀,与气液分离器和排液装置相连通。
其中,所述分液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平台、液仓移动铁芯和液仓电磁线圈,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间隔设置在所述液仓的顶部壳体上;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上间隔开有两个第一垂直通孔;
每个第一垂直通孔中贯穿插入有一根第一导向杆;
第一导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液仓移动铁芯的顶面;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的顶部放置有液仓电磁线圈;
液仓电磁线圈位于两个第一垂直通孔之间的位置;
液仓电磁线圈位于液仓移动铁芯的正上方;
液仓移动铁芯位于液仓的中部进液口的正上方。
其中,第一导向杆的顶端具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大于第一垂直通孔的直径;
第一垂直通孔和第一导向杆之间为间隙配合;
所述液仓移动铁芯的形状、大小,与液仓的中部进液口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所述液仓移动铁芯为中空的铁块。
其中,所述分气控制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平台、气仓移动铁芯和气仓电磁线圈,其中:
所述第二支撑平台间隔设置在所述气道的顶部壳体上;
所述第二支撑平台上间隔开有两个第二垂直通孔;
每个第二垂直通孔中贯穿插入有一根第二导向杆;
第二导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气仓移动铁芯的顶面;
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顶部放置有气仓电磁线圈;
气仓电磁线圈位于两个第二垂直通孔之间的位置;
气仓电磁线圈位于气仓移动铁芯的正上方;
气仓移动铁芯位于气道的中部正上方。
其中,第二导向杆的顶端具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大于第二垂直通孔的直径;
第二垂直通孔和第二导向杆之间为间隙配合;
所述气仓移动铁芯的形状、大小,与气道的中部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所述气仓移动铁芯为中空的铁块。
其中,所述气仓的位置高度,低于气液分离器的位置高度。
其中,所述液仓内设置有液位计,用于实时测量液仓内制冷剂液体的液位,然后发送给电子膨胀阀;
所述液位计与电子膨胀阀之间为信号连接;
所述电子膨胀阀,用于根据液位计反馈的液位,对应控制自身的开度大小。
其中,所述液仓的底部开有多个出液孔,每个出液孔上焊接有一根分液管;
所述气仓的底部开有多个出气孔,每个出气孔上焊接有一根分气管;
多根分液管的长度和管径保持一致;
多根分气管的长度和管径保持一致。
其中,所述内层液管和外层气管均为中空的蛇形管。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可以有效地将热气化霜操作分阶段进行,降低化霜用的热气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的时间,提高热气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蒸发器的整体效能,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此外,对于本实用新型,其还可以进行高效的气液分离,提高蒸发盘管的换热性能,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中具有的分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中具有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中具有的一路蒸发盘管(内层液管或外层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制冷剂进液管,2为供液截止阀,3为电子膨胀阀,4为单向阀,5为高温制冷剂热气进管;
6为化霜截止阀,7为缓冲管,8为液仓,9为为液位计,10为气道;
11为气仓,12为回液管,13为液仓移动铁芯,14为液仓电磁线圈,15 为气仓电磁线圈;
16为气仓移动铁芯,17为分液管,18为分气管,19为内层液管,20 为外层气管;
21为集气管,22为排液截止阀,23为排液装置,24为回气截止阀,25 为气液分离器,26为出气管;
80为中部进液口,31为第一支撑平台,32为第二支撑平台;311为第一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包括缓冲管7;
缓冲管7的前端依次通过单向阀4、电子膨胀阀3、供液截止阀2和一根制冷剂进液管1相连通;
缓冲管7的前端顶部通过化霜截止阀6与一根高温制冷剂热气进管5相连接;
缓冲管7的后端与液仓8的前端相连通;
液仓8的后端通过气道10与气仓11的前端相连通;
液仓8的底部与多根分液管17相连通;
气仓11的底部与多根分气管18(不限于图1所示的两根)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液仓8的顶部安装有一个分液控制机构,所述分液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液仓8的中部进液口80堵塞或者导通;
所述气道10顶部安装有一个分气控制机构,所述分气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气道10被堵塞或者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气仓11的后端通过一根回液管12 与一个气液分离器25(参见图2所示)相连通;
气液分离器25的上部与一根出气管26相连通;
每根分液管17与一根内层液管19的上端(参见图2所示)相连通;
每根分气管18与一根外层气管20的上端(参见图2所示)相连通;
内层液管19和外层气管20的下端,均与一个集气管21相连通;
集气管21的一端分别通过回气截止阀24和排液截止阀22,与气液分离器25和排液装置23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分液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平台 31、液仓移动铁芯13和液仓电磁线圈14,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间隔设置在所述液仓8的顶部壳体上;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上间隔开有两个第一垂直通孔;
每个第一垂直通孔中贯穿插入有一根第一导向杆311;
第一导向杆311的下端固定连接液仓移动铁芯13的顶面;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的顶部放置有液仓电磁线圈14;
液仓电磁线圈14位于两个第一垂直通孔之间的位置;
液仓电磁线圈14位于液仓移动铁芯13的正上方;
液仓移动铁芯13位于液仓8的中部进液口80的正上方,两者正对应设置。
具体实现上,第一导向杆311的顶端具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大于第一垂直通孔的直径,从而避免第一导向杆311在向下移动时,出现脱落的问题。
具体实现上,第一垂直通孔和第一导向杆311之间为间隙配合。
具体实现上,所述液仓移动铁芯13的形状、大小,与液仓8的中部进液口80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从而可以堵住中部进液口80。
需要说明的是,当液仓电磁线圈14通电时,对液仓移动铁芯13产生吸力,使得液仓移动铁芯13上移,使得缓冲管7过来的制冷剂液体以及高温的制冷剂蒸汽,可以顺利通过液仓8的中部进液口80,进入到液仓8的下部;
而当液仓电磁线圈14断电时,将不再对液仓移动铁芯13形成吸力,液仓移动铁芯13在重力作用下进行下移,从而堵塞液仓8的中部进液口80。
具体实现上,所述液仓移动铁芯13可以是任意一种可以被磁力吸收的铁块,优选为中空的铁块,以减轻自重,方便被液仓电磁线圈14通电产生的磁力进行吸附后向上移动。
同理,对于分气控制机构,所述分气控制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平台32 (基本结构同第一支撑平台31)、气仓移动铁芯16和气仓电磁线圈15,其中:
所述第二支撑平台32间隔设置在所述气道10的顶部壳体上;
所述第二支撑平台32上间隔开有两个第二垂直通孔(图略);
每个第二垂直通孔中贯穿插入有一根第二导向杆(图略,基本结构同第一导向杆311);
第二导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气仓移动铁芯16的顶面;
所述第二支撑平台32的顶部放置有气仓电磁线圈15;
气仓电磁线圈15位于两个第二垂直通孔之间的位置;
气仓电磁线圈15位于气仓移动铁芯16的正上方;
气仓移动铁芯16位于气道10的中部正上方,两者正对应设置。
具体实现上,第二导向杆的顶端也具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大于第二垂直通孔的直径,从而避免第二导向杆在向下移动时,出现脱落的问题。
具体实现上,第二垂直通孔和第二导向杆之间为间隙配合。
具体实现上,所述气仓移动铁芯16的形状、大小,与气道10的中部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可以堵住气道10。
需要说明的是,当气仓电磁线圈15通电时,对气仓移动铁芯16产生吸力,使得气仓移动铁芯16上移,使得缓冲管7过来的高温的制冷剂蒸汽,可以顺利通过气道10的中部,进入到气仓8中;
而当气仓电磁线圈15断电时,将不再对气仓移动铁芯16形成吸力,气仓移动铁芯16在重力作用下进行下移,从而堵塞气道10的中部。
具体实现上,同理,所述气仓移动铁芯16可以是任意一种可以被磁力吸收的铁块,优选为中空的铁块,以减轻自重,方便被气仓电磁线圈15通电产生的磁力进行吸附后向上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高效蒸发器包括高效分液装置和蒸发盘管组件两个部分,其中:
高效分液装置包括:制冷剂进液管1、供液截止阀2、电子膨胀阀3、单向阀4、高温制冷剂热气进管5、化霜截止阀6、缓冲管7、液仓8、液位计 9,气道10,气仓11,回液管12,液仓移动铁芯13,液仓电磁线圈14,15 气仓电磁线圈,气仓移动铁芯16,分液管17和分气管18;
蒸发盘管组件包括:内层液管19,外层气管20,集气管21,排液截止阀22,排液装置23,回气截止阀24,气液分离器25和出气管26。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气仓11位置高度,优选为低于气液分离器25的位置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液仓8用于储存低压的制冷剂液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液仓8内设置有液位计9,用于实时测量液仓8内制冷剂液体的液位,然后发送给电子膨胀阀3;
所述液位计9与电子膨胀阀3之间为信号连接(例如通过信号线进行有线连接);
所述电子膨胀阀3,用于根据液位计9反馈的液位,对应控制自身的开度大小(液位越高,开度越小,反之液位越低,开度越大)。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液仓8的底部开有多个出液孔,每个出液孔上焊接有一根分液管17;
所述气仓11的底部开有多个出气孔,每个出气孔上焊接有一根分气管 18。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制冷剂进液管1,用于向蒸发器提供制冷剂液体;其用于连接外部的制冷剂液体储存装置(例如可以为制冷系统中的冷凝器,当然,还可以为其他能够输出制冷剂液体的装置),可以输送制冷剂液体;
所述供液截止阀2,用于控制是否向蒸发器供液,在通电时打开,断电时关闭;
所述电子膨胀阀3,用于将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过转换,变化成低温低压两相流体;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子膨胀阀3的调节信号为液仓8内的制冷剂液位(通过液位计测量获得);
所述单向阀4,用于保证制冷剂不倒流回制冷剂进液管1,保护电子膨胀阀3的安全;
所述高温制冷剂热气进管5,用于化霜时向蒸发器提供热蒸气。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热蒸气来自制冷系统的高压气体,比如油分离器,将油分离器的出气口,与所述高温制冷剂热气进管5相连通。
所述化霜截止阀6,用于控制是否向蒸发器提供热蒸气;
所述缓冲管7,通过管径的突然扩大(例如,缓冲管7的管径,明显大于高温制冷剂热气进管5的管径),使得制冷剂中气体和液体的流速发生不等同变化,同时流速均下降,液体贴管底部流动而气体贴顶部流动,从而用于实现初步的气液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气道10,用于阻碍液体进入气仓,同时使气体进入气仓;
具体实现上,所述气道10底面的高度,高于缓冲管7的轴向中心线的高度,也就是说,所述气道10的下边界高于缓冲管7的轴向中心线,因此,所述气道10可在将制冷剂液体阻隔在液仓8的同时,使得质量更轻、上浮的制冷剂气体进入气仓11中,保证气液分离的效果。
所述气仓11,用于储存制冷剂气体;所述气仓11的底部开孔焊接分气管18,上部一侧开孔螺纹连接回液管12。
所述回液管12,用于将气液分离器25内的残留液体制冷剂,导入气仓 11中,从而加大外层气管20的换热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液仓移动铁芯13,可上下移动,在上部时液仓8 正常工作,在下部时阻止制冷剂进入液仓8;
所述液仓电磁线圈14,通电时,将液仓移动铁芯13吸到上部,断电时,丧失吸力;
所述气仓电磁线圈15,通电时,将气仓移动铁芯16吸到上部,断电时,丧失吸力;
所述所仓移动铁芯16,可上下移动,在上部时,气仓11正常工作,在下部时,阻止制冷剂进入气仓11;
所述分液管17,用于将制冷剂液体或高温制冷剂蒸气送入蒸发盘管的内层液管19中,多根分液管17的长度和管径应保持一致;
所述分气管18,用于将制冷剂两相流体或高温制冷剂蒸气,送入蒸发盘管的外层气管20中,多根分气管18的长度和管径应保持一致;
所述内层液管19,位于外层气管20内部,上端与分液管17连接,下端与集气管21连接,是主要的换热管;
所述外层气管20,位于内层液管19外部,上端与分气管18连接,下端与集气管2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内层液管19和外层气管20均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中空的蛇形管。
在本实用新型中,具体实现上,所述集气管21,用于收集蒸发盘管出口的制冷剂,包括正常制冷时的低温低压制冷剂和化霜时的高压制冷剂,通过将经过换热后的制冷剂汇集,然后输送给气液分离器25;
所述排液截止阀22,用于控制化霜时制冷剂冷凝后液体的排放;
所述排液装置23可以是一个中空容器,也可以是制冷系统中的其他能够存储化霜后液体的位置,具体用于储存化霜后的液体;
所述回气截止阀24,用于控制制冷时制冷剂两相流体的排放;
所述气液分离器25,为一个中空的容器,用于将正常制冷时两相制冷剂进行气液分离,具有气液分离的作用,其位置要高于气仓11,便于液体回流到气仓11;
所述出气管26,用于排放气液分离器内的气体,将气液分离器25内的气体输送到其他设备(例如制冷系统的压缩机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其通过缓冲管7、液仓8、气道10和气仓11,可以在电子膨胀阀3进行节流后,实现气液两相的分离,并分别将气液送入外层气管20和内层液管19,同时在允许集气管21带液的情况下,将回液通过回液管12送回气仓11重新循环,以加大整个蒸发盘管的利用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任意两个相互连通的部件之间是通过一段管路相连通,如图1、图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用新型,其目的在于,提高蒸发器制冷时的换热面积利用率,同时降低热气化霜时对蒸发器内空间(即维温空间)温度的影响,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过高效的气液分离和分阶段的热气化霜,实现蒸发器的整体效能提高。
对于本实用新型,其充分考虑化霜时,对热气的有效利用,从而可降低化霜过程维温空间温度的波动性,同时还提高化霜效率,本实用新型可以将化霜过程进行内外分阶段进行,其中,对内层蒸发器盘管(即内层液管19) 化霜时,外层蒸发器盘管不化霜且起到阻止内部热量向蒸发器内的维温空间扩散的作用,而当内层蒸发器盘管的化霜操作结束后,对外层蒸发器盘管(即外层气管20)再进行化霜时,降低了化霜热气与空气直接接触的时间,提高了热气利用率。
此外,对于本实用新型,其还可以进行高效的气液分离,提高蒸发盘管的换热性能,一方面,通过多根分液管17的设置,提高了分液的均匀性,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供液量增加液仓液位,可使蒸发盘管的出口带液运行,对于蒸发器来说,相变换热效率远高于非相变换热,当蒸发盘管出口带液时,表明内部全程处于相变换热阶段,从而整体提高了蒸发盘管的性能。
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的技术方案,下面就其具体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对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整个工作过程分为制冷阶段和化霜阶段。
一、制冷阶段。
此时,关闭化霜截止阀6和化霜排液阀22,打开供液截止阀2和回气截止阀24,液仓电磁线圈14和气仓电磁线圈15通电,使得液仓移动铁芯13 和气仓移动铁芯16位于上部的位置;
制冷剂液体从制冷剂液体进管1经供液截止阀2,在电子膨胀阀3处由高压液体变为低温低压的制冷剂两相流体,然后,经过单向阀4进入缓冲管7内,然后制冷剂液体进入液仓8,制冷剂气体经过气道10进入气仓,制冷剂液体随后经分液管17进入内层液管19,而气体制冷剂经过分气管18进入外层气管20,在换热后,进入集气管21汇合,然后经过回气截止阀24进入气液分离器25,在气液分离器25中进行气液分离,从而,形成的制冷剂气体经过出气管26向外排出(例如向外部制冷系统的压缩机排出),残留的制冷剂液体,则会经过回液管12进入气仓11。
二、化霜阶段。
当需要化霜时,关闭供液截止阀2和回气截止阀24,打开化霜热气截止阀6和化霜排液阀22;然后液仓电磁线圈14保持通电,而气仓电磁线圈16 断电,此时液仓移动铁芯13位于上部的位置,而气仓移动铁芯16下移,将气道10堵塞,由高温制冷剂热气进管5进入的制冷剂热气,这时候只进入液仓8而不进入气仓11;此时,高温气体经分液管17进入蒸发盘管内部的内层液管19,用于加热内层液管19表面的霜层,而外层气管20无热气进入,其冷表面可阻止内层液管19表面散失的热量扩散;
而当内层液管19化霜完毕后,液仓电磁线圈14断电,使得液仓移动铁芯13下移至低位,而气仓电磁线圈15通电,将气仓移动铁芯16吸到上部的位置,使得气道10打开,此时,高温制冷剂蒸气不能进入液仓8而只能进入气仓10;高温气体经分气管18进入蒸发盘管的外层气管20用于化霜;化霜时形成的制冷剂气液两相流体,在集气管21内汇集后,经排液截止阀 22排入排液装置23中。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可以有效地将热气化霜操作分阶段进行,降低化霜用的热气与外部空气直接接触的时间,提高热气的利用率,进而提高蒸发器的整体效能,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此外,对于本实用新型,其还可以进行高效的气液分离,提高蒸发盘管的换热性能,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缓冲管(7);
缓冲管(7)的前端依次通过单向阀(4)、电子膨胀阀(3)、供液截止阀(2)和一根制冷剂进液管(1)相连通;
缓冲管(7)的前端顶部通过化霜截止阀(6)与一根高温制冷剂热气进管(5)相连接;
缓冲管(7)的后端与液仓(8)的前端相连通;
液仓(8)的后端通过气道(10)与气仓(11)的前端相连通;
液仓(8)的底部与多根分液管(17)相连通;
气仓(11)的底部与多根分气管(18)相连通;
所述液仓(8)的顶部安装有一个分液控制机构,所述分液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液仓(8)的中部进液口(80)堵塞或者导通;
所述气道(10)顶部安装有一个分气控制机构,所述分气控制机构用于控制所述气道(10)被堵塞或者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仓(11)的后端通过一根回液管(12)与一个气液分离器(25)相连通;
气液分离器(25)的上部与一根出气管(26)相连通;
每根分液管(17)与一根内层液管(19)的上端相连通;
每根分气管(18)与一根外层气管(20)的上端相连通;
内层液管(19)和外层气管(20)的下端,均与一个集气管(21)相连通;
集气管(21)的一端分别通过回气截止阀(24)和排液截止阀(22),与气液分离器(25)和排液装置(23)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液控制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平台(31)、液仓移动铁芯(13)和液仓电磁线圈(14),其中: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间隔设置在所述液仓(8)的顶部壳体上;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上间隔开有两个第一垂直通孔;
每个第一垂直通孔中贯穿插入有一根第一导向杆(311);
第一导向杆(311)的下端固定连接液仓移动铁芯(13)的顶面;
所述第一支撑平台(31)的顶部放置有液仓电磁线圈(14);
液仓电磁线圈(14)位于两个第一垂直通孔之间的位置;
液仓电磁线圈(14)位于液仓移动铁芯(13)的正上方;
液仓移动铁芯(13)位于液仓(8)的中部进液口(80)的正上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向杆(311)的顶端具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大于第一垂直通孔的直径;
第一垂直通孔和第一导向杆(311)之间为间隙配合;
所述液仓移动铁芯(13)的形状、大小,与液仓(8)的中部进液口(80)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所述液仓移动铁芯(13)为中空的铁块。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控制机构包括:第二支撑平台(32)、气仓移动铁芯(16)和气仓电磁线圈(15),其中:
所述第二支撑平台(32)间隔设置在所述气道(10)的顶部壳体上;
所述第二支撑平台(32)上间隔开有两个第二垂直通孔;
每个第二垂直通孔中贯穿插入有一根第二导向杆;
第二导向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气仓移动铁芯(16)的顶面;
所述第二支撑平台(32)的顶部放置有气仓电磁线圈(15);
气仓电磁线圈(15)位于两个第二垂直通孔之间的位置;
气仓电磁线圈(15)位于气仓移动铁芯(16)的正上方;
气仓移动铁芯(16)位于气道(10)的中部正上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导向杆的顶端具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直径,大于第二垂直通孔的直径;
第二垂直通孔和第二导向杆之间为间隙配合;
所述气仓移动铁芯(16)的形状、大小,与气道(10)的中部的形状、大小相对应匹配;
所述气仓移动铁芯(16)为中空的铁块。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仓(11)的位置高度,低于气液分离器(25)的位置高度。
8.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仓(8)内设置有液位计(9),用于实时测量液仓(8)内制冷剂液体的液位,然后发送给电子膨胀阀(3);
所述液位计(9)与电子膨胀阀(3)之间为信号连接;
所述电子膨胀阀(3),用于根据液位计(9)反馈的液位,对应控制自身的开度大小。
9.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仓(8)的底部开有多个出液孔,每个出液孔上焊接有一根分液管(17);
所述气仓(11)的底部开有多个出气孔,每个出气孔上焊接有一根分气管(18);
多根分液管(17)的长度和管径保持一致;
多根分气管(18)的长度和管径保持一致。
10.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液管(19)和外层气管(20)均为中空的蛇形管。
CN201920141891.0U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 Active CN2096726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1891.0U CN209672646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1891.0U CN209672646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72646U true CN209672646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67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1891.0U Active CN209672646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726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2120A (zh) * 2019-01-28 2019-04-26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82120A (zh) * 2019-01-28 2019-04-26 天津商业大学 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99987B (zh) 基于超疏水翅片管换热器的空气源热泵喷淋除霜装置
CN102057244B (zh) 用于换热器中的集成流分离器及抽空容积设备
CN107816818A (zh) 一种冷库用带热气融霜的复叠式制冷系统
CN109107212A (zh) 一种蓄冷式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CN206131559U (zh) 一种防止空调压缩机液击的空调系统
CN209672646U (zh) 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
CN106322810A (zh) 基于调湿与蒸发冷却的无霜空气源热泵系统
CN102128476B (zh) 无水输热型超高层楼房冷暖空调系统
CN105352234B (zh) 一种自适应相变冷凝空调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4567142A (zh) 防止压缩机带液运行的制冷系统
CN203518368U (zh) 防止压缩机带液运行的制冷系统
CN109682120A (zh) 一种可降低化霜热量无效扩散的高效蒸发器
CN1325869C (zh) 热管导冷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蓄冷体和冷库
CN205505468U (zh) 冷冻式压缩空气干燥机
CN203454440U (zh) 冷水机组
CN109682119A (zh) 一种带高效分液功能的蒸发盘管
CN205119542U (zh) 一种满液式螺杆机速冻冷库机组
CN205980563U (zh) 血浆速冻机制冷系统
CN102654297A (zh) 无水介质输能的超高层楼房冷暖空调系统及其调控方法
CN209116596U (zh) 一种制冷系统用可控分液器
CN106482407A (zh) 一种防止空调压缩机液击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438938U (zh) 一种带冷回收功能的烟草烘烤热泵
CN106895640A (zh) 一种复叠式分段速冻及冷热联供速冻机
CN208059351U (zh) 一种低温蒸发器除霜防结冰的装置
CN205481967U (zh) 一种闪气旁通过冷和制冷剂单相液态均匀分配的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