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8925U - 滤芯及滤芯总成 - Google Patents

滤芯及滤芯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8925U
CN209668925U CN201920312185.8U CN201920312185U CN209668925U CN 209668925 U CN209668925 U CN 209668925U CN 201920312185 U CN201920312185 U CN 201920312185U CN 209668925 U CN209668925 U CN 2096689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core
outer housing
water
tongue
flow channe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1218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刘建保
何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1218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89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89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89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滤芯及滤芯总成,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该滤芯包括外壳体、后置滤芯组件、内筒体和前置滤芯组件,内筒体隔开前置滤芯组件与后置滤芯组件;外壳体与前置滤芯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水间隙,前置滤芯组件与内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水间隙,内筒体与后置滤芯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水间隙;外壳体的第一端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与第三过水间隙连通的第一环形流道、与后置滤芯组件的浓水出口连通的第二环形流道以及与后置滤芯组件的净水出口连通的第一中心流道。外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与第二过水间隙连通的第二中心流道以及环绕第二中心流道的第三环形流道。该滤芯及滤芯总成体积均大大减小。

Description

滤芯及滤芯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滤芯及滤芯总成。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饮用水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因而,净水行业得到了高速发展,反渗透净水机则是当下家用净水机的主流。
现有技术中的反渗透净水机,为了保证反渗透膜滤芯的使用寿命,会在反渗透膜滤芯的前端设置2-3个前置滤芯,以实现对异物的有效拦截,保护反渗透膜滤芯。而使用4-5个滤芯的净水机体积较大,但是消费者家中的厨下空间确越来越小巧化,因而可供净水机安装的空间越来越少,这就使得设置有4-5个滤芯的净水机只能安装于橱柜外部,而这会占用厨房空间,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置4-5个滤芯的净水机体积较大,只能安装于橱柜外部,占用了厨房空间,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芯包括外壳体、固设于所述外壳体中的后置滤芯组件、套设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外部并固接于所述外壳体中的内筒体以及套设于所述内筒体的外部并固接于所述外壳体中的前置滤芯组件,所述内筒体隔开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水间隙,所述前置滤芯组件与所述内筒体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水间隙,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水间隙;
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一侧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环形流道、第二环形流道和第一中心流道,其中,所述第一中心流道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净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流道与所述第三过水间隙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流道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的浓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流道、所述第二环形流道和所述第一中心流道上均连通有用于与外界水路连接的接口;所述外壳体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过水间隙连通的第二中心流道以及环绕所述第二中心流道并与所述第一过水间隙连通的第三环形流道。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第二端上背离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的一侧固设有集成水路接口,所述集成水路接口包括接口本体,所述接口本体上集成有与所述第二中心流道连通的第一水口以及与所述第三环形流道连通的第二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集成水路接口包括固设于所述外壳体的第二端上并向背离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的方向凸起的第一管状连接段和固设于所述第一管状连接段上并向背离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管状连接段,所述第一管状连接段的内部和所述第二管状连接段的内部在远离所述外壳体的一端相互隔离;
所述第二管状连接段向所述第一管状连接段的内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二中心流道,所述第一管状连接段的内壁与所述第二中心流道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三环形流道;所述第二管状连接段的内部固设有导流部,所述导流部位于所述第二管状连接段远离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管状连接段的内壁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水口;所述第一水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状连接段的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上背离所述外壳体的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流道连通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环形流道连通的第二通道以及与所述第一中心流道连通的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上设置有与外部水路连接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二通道上设置有与外部水路连接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三通道上设置有与外部水路连接的第三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后置滤芯组件包括反渗透膜滤芯和设置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朝向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的一侧的碳棒滤芯,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净水出口与所述碳棒滤芯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碳棒滤芯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中心流道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滤芯的浓水出口与所述第二环形流道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芯将前置滤芯组件套设于后置滤芯组件的外部,在达到良好净水效果的同时,总体积大大减小,更能够适用于消费者家中越来越小巧化的厨下空间,能够减少甚至避免占用厨房空间,从而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总成,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置4-5个滤芯的净水机体积较大,只能安装于橱柜外部,占用了厨房空间,影响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芯总成包括滤芯安装头和上述内容所述的滤芯,所述滤芯安装头固设于所述外壳体的第一端,能够控制所述滤芯总成与净水机本体的连接与否。
进一步的,所述滤芯安装头包括固设于所述外壳体上的底座组件、枢接于所述底座组件上的提手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组件中的插舌,所述提手收纳于所述底座组件上时,所述插舌处于第一状态,能够伸出所述底座组件并与所述净水机本体插接;所述提手立于所述底座组件上时,所述插舌处于第二状态,能够与所述净水机本体相互分离;
所述提手相对所述底座组件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与插舌复位组件配合,驱动所述插舌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提手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部,所述提手相对所述底座组件抬起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能够推动所述插舌,使所述插舌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插舌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部对应的第二驱动部,所述提手转动至收纳于所述底座组件上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驱动部能够与所述插舌复位组件共同作用使所述插舌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组件中设置有到位提示组件,所述到位提示组件在所述提手到达收纳位置和与所述底座组件之间的角度最大的位置时均能够发出到位提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滤芯总成包括上述滤芯,不仅能够达到上述滤芯结构所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而且通过滤芯安装头控制滤芯总成与净水机本体的连接与否,使得滤芯总成与净水机本体之间的连接状态之间的切换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芯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提手收纳于底座组件上);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芯总成的另一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提手立于底座组件上);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芯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芯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滤芯的A-A剖视图(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水流方向);
图6为图5中的A处放大图;
图7为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二壳体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9为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10为底座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11为底座组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标:1-外壳体;11-第一环形流道;12-第二环形流道;13-第一中心流道;14-第二中心流道;15-第三环形流道;16-集成水路接口;161-第一水口;162-第二水口;163-第一管状连接段;164-第二管状连接段;165-导流部;17-第一通道;171-第一接口;18-第二通道;181-第二接口;19-第三通道;191-第三接口;2-后置滤芯组件;21-反渗透膜滤芯;22-碳棒滤芯;3-内筒体;4-前置滤芯组件;41-外PP滤芯;42-中间碳纤维滤芯;43-内PP滤芯;5-滤芯安装头;51-底座组件;511-转轴安装座;512-导向凸起;52-提手;521-第一驱动部;53-插舌;531-第二驱动部;532-导向槽;6-插舌复位组件;7-到位提示组件;100-第一过水间隙;200-第二过水间隙;300-第三过水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滤芯包括外壳体1、固设于外壳体1中的后置滤芯组件2、套设于后置滤芯组件2的外部并固接于外壳体1中的内筒体3以及套设于内筒体3的外部并固接于外壳体1中的前置滤芯组件4,内筒体3隔开前置滤芯组件4与后置滤芯组件2。外壳体1与前置滤芯组件4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水间隙100,前置滤芯组件4与内筒体3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水间隙200,内筒体3与后置滤芯组件2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水间隙300。外壳体1的第一端朝向后置滤芯组件2的一侧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环形流道11、第二环形流道12和第一中心流道13,其中,第一中心流道13与后置滤芯组件2的净水出口连通,第一环形流道11与第三过水间隙300连通,第二环形流道12与后置滤芯组件2的浓水出口连通;第一环形流道11、第二环形流道12和第一中心流道13上均连通有用于与外界水路连接的接口。外壳体1的第二端设置有与第二过水间隙200连通的第二中心流道14以及环绕第二中心流道14并与第一过水间隙100连通的第三环形流道15。
本实施例提供的滤芯将前置滤芯组件4套设于后置滤芯组件2的外部,在达到良好净水效果的同时,总体积大大减小,更能够适用于消费者家中越来越小巧化的厨下空间,能够减少甚至避免占用厨房空间,从而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第一环形流道11与第三过水间隙300连通,第三过水间隙300为后置滤芯组件2的进水通道,可选的,第一环形流道11与增压泵的出水管路连通,前置滤芯组件4过滤后的水经增压泵增压后由第一环形流道11进入第三过水间隙300。
外壳体1第二端的第二中心流道14与第二过水间隙200连通,第三环形流道15与第一过水间隙100连通,此时,可以是原水经第二中心流道14进入第二过水间隙200,然后穿过前置滤芯组件4的侧壁(即经前置滤芯组件4过滤后)进入第一过水间隙100,再由第三环形流道15排出(可以是排出至增压泵的进水端);也可以是,原水经第三环形流道15进入第一过水间隙100,然后穿过前置滤芯组件4的侧壁(即经前置滤芯组件4过滤后)进入第二过水间隙200,再由第二中心流道14排出(可以是排出至增压泵的进水端)。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外壳体1的第二端上背离外壳体1的第一端的一侧固设有集成水路接口16,集成水路接口16包括接口本体,接口本体上集成有与第二中心流道14连通的第一水口161以及与第三环形流道15连通的第二水口162。
将与第二中心流道14连通的第一水口161和与第三环形流道15连通的第二水口162集成于同一接口(前述集成水路接口16)上,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滤芯与外界水路连通的接口集成度更高,使得使用该滤芯的净水机的水路连接更为简便。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集成水路接口16包括固设于外壳体1的第二端上并向背离外壳体1的第一端的方向凸起的第一管状连接段163和固设于第一管状连接段163上并向背离外壳体1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管状连接段164,第一管状连接段163的内部和第二管状连接段164的内部在远离外壳体1的一端相互隔离。第二管状连接段164向第一管状连接段163的内部延伸形成第二中心流道14,第一管状连接段163的内壁与第二中心流道14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三环形流道15。第二管状连接段164的内部固设有导流部165,导流部165位于第二管状连接段164远离外壳体1的一端,并与第二管状连接段164的内壁共同限定出第二水口162。第一水口161设置于第二管状连接段164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外壳体1的第一端上背离外壳体1的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环形流道11连通的第一通道17、与第二环形流道12连通的第二通道18以及与第一中心流道13连通的第三通道19,第一通道17上设置有与外部水路连接的第一接口171,第二通道18上设置有与外部水路连接的第二接口181,第三通道19上设置有与外部水路连接的第三接口191。
可选的,第一接口171为用于与增压泵的出水端连通的接口,第二接口181为浓水出口,第三接口191为净水出口。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后置滤芯组件2包括反渗透膜滤芯21和设置于反渗透膜滤芯21朝向外壳体1的第一端的一侧的碳棒滤芯22,反渗透膜滤芯21的净水出口与碳棒滤芯22的进水口连通,碳棒滤芯22的出水口与第一中心流道13连通,反渗透膜滤芯21的浓水出口与第二环形流道12连通。
反渗透膜滤芯21朝向外壳体1的第一端的一侧为反渗透膜滤芯21制得的净水的流动路径上的下游,在净水的下游设置碳棒滤芯22,对净水进一步过滤,能够进一步提高滤芯的产水质量。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作为一种具体可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前置滤芯组件4可以包括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外PP滤芯41、中间碳纤维滤芯42以及内PP滤芯43。
外壳体1可以包括第一壳体和与第一壳体固接的第二壳体,集成水路接口16设置于第二壳体上,第一环形流道11、第二环形流道12和第一中心流道13设置于第一壳体远离第二壳体的一端。
反渗透膜滤芯21靠近集成水路接口16的一端固设有第一封端,背离集成水路接口16的一端固设有第二封端,第二封端与第二环形流道12连通。
前置滤芯组件4靠近集成水路接口16的一端固设有第三封端,背离集成水路接口16的一端固设有第四封端,第三封端与第二中心流道14连通。
碳棒滤芯22包括安装壳、固设于安装壳中的中空的碳棒,固设于碳棒靠近反渗透滤芯的一端的第五端盖和固设于碳棒背离反渗透滤芯的一端的出水端盖,第五端盖和出水端盖均位于安装壳中;安装壳通过中接头与反渗透膜滤芯21的中心管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滤芯总成包括滤芯安装头5和上述滤芯,滤芯安装头5固设于外壳体1的第一端,能够控制滤芯总成与净水机本体的连接与否。
本实施例提供的滤芯总成包括上述滤芯,不仅能够达到上述滤芯结构所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而且通过滤芯安装头5控制滤芯总成与净水机本体的连接与否,使得滤芯总成与净水机本体之间的连接状态之间的切换更为便捷。
如图9-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滤芯安装头5包括固设于外壳体1上的底座组件51、枢接于底座组件51上的提手52以及滑动设置于底座组件51中的插舌53,提手52收纳于底座组件51上时,插舌53处于第一状态时,能够伸出底座组件51并与净水机本体插接。提手52立于底座组件51上时,插舌53处于第二状态,能够与净水机本体相互分离。提手52相对底座组件5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与插舌复位组件配合,驱动插舌53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提手52收纳于底座组件51上时,插舌53处于第一状态时,伸出底座组件51并与净水机本体插接;提手52立于底座组件51上时,插舌53处于第二状态,与净水机本体相互分离。在提手52提起到位的同时,即解除了插舌53与净水机本体之间的连接,再向上拉动滤芯总成即能够将滤芯总成取出,使得滤芯总成的取出更加便捷。反之,在提手52在底座组件51上收纳到位的同时,插舌53与净水机本体插接,从而实现将滤芯总成与净水机本体之间的固定连接,使得滤芯总成与净水本体之间的连接更加便捷。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提手52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部521,提手52相对底座组件51抬起的过程中,第一驱动部521能够推动插舌53,使插舌53由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插舌53上固设有与第一驱动部521对应的第二驱动部531,提手52转动至收纳于底座组件51上的过程中,第二驱动部531能够与插舌复位组件共同作用使插舌53由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
可选的,第二驱动部531和插舌53的自由端(用于与净水机本体插接的一端)各位于提手52的转轴的一侧,第二驱动部531包括具有坡面的驱动块,该坡面朝向提手52所在的一侧,并始终与第一驱动部521抵接。
第一驱动部521包括与坡面对应的推面。
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部521和第二驱动部531均可以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提手52可以为U形结构,其敞口端的两臂均枢接于底座组件中。可选的,可以是底座壳体中固设有转轴安装座511上,提手52敞口端的两臂均枢接于转轴安装座511上。
插舌复位组件可以包括弹性件(例如:弹簧),底座组件51包括底座壳体,弹性件设置于底座壳体中,且一端与插舌53靠近第二驱动部531的一端抵接,另一端与底座壳体抵接。弹性件的形变量最小时,插舌53伸出底座壳体。
本实施例的可选技术方案中,底座组件51中设置有到位提示组件7,到位提示组件7在提手52到达收纳位置和与底座组件51之间的角度最大的位置时均能够发出到位提示。
设置能够提示提手52到位的到位提示组件7,使得滤芯总成的安装和取出均更加便捷。
可选的,到位提示组件7包括位于插舌53朝向提手52的一侧的钢珠和弹性压紧件,插舌53上设置有多个与钢珠对应的凹槽,多个凹槽沿插舌53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弹性压紧件位于钢珠背离插舌53的一侧,且一端压紧钢珠,另一端与底座壳体的内壁紧密抵接。插舌53伸出底座组件51时,钢珠位于距离插舌53的自由端最远的一个凹槽中;插舌53在底座组件51中缩回到位时,钢珠位于距离插舌53的自由端最近的一个凹槽中。提手52转动的过程中,钢珠由一个凹槽落入相邻的另一个凹槽中(弹性压紧件保持钢珠与底座组件51的相对位置不变)会发出声音,操作者可以根据声音响起的次数判断提手52是否到位。
可选的,底座壳体中设置有导向凸起512,插舌53上设置有导向槽532,导向凸起512插设于导向槽532中,并能够在插舌53移动的过程中与导向槽532发生相对运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1)、固设于所述外壳体(1)中的后置滤芯组件(2)、套设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的外部并固接于所述外壳体(1)中的内筒体(3)以及套设于所述内筒体(3)的外部并固接于所述外壳体(1)中的前置滤芯组件(4),所述内筒体(3)隔开所述前置滤芯组件(4)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所述外壳体(1)与所述前置滤芯组件(4)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水间隙(100),所述前置滤芯组件(4)与所述内筒体(3)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水间隙(200),所述内筒体(3)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之间设置有第三过水间隙(300);
所述外壳体(1)的第一端朝向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的一侧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第一环形流道(11)、第二环形流道(12)和第一中心流道(13),其中,所述第一中心流道(13)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的净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流道(11)与所述第三过水间隙(300)连通,所述第二环形流道(12)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的浓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环形流道(11)、所述第二环形流道(12)和所述第一中心流道(13)上均连通有用于与外界水路连接的接口;所述外壳体(1)的第二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过水间隙(200)连通的第二中心流道(14)以及环绕所述第二中心流道(14)并与所述第一过水间隙(100)连通的第三环形流道(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第二端上背离所述外壳体(1)的第一端的一侧固设有集成水路接口(16),所述集成水路接口(16)包括接口本体,所述接口本体上集成有与所述第二中心流道(14)连通的第一水口(161)以及与所述第三环形流道(15)连通的第二水口(16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水路接口(16)包括固设于所述外壳体(1)的第二端上并向背离所述外壳体(1)的第一端的方向凸起的第一管状连接段(163)和固设于所述第一管状连接段(163)上并向背离所述外壳体(1)的第一端的方向延伸的第二管状连接段(164),所述第一管状连接段(163)的内部和所述第二管状连接段(164)的内部在远离所述外壳体(1)的一端相互隔离;
所述第二管状连接段(164)向所述第一管状连接段(163)的内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二中心流道(14),所述第一管状连接段(163)的内壁与所述第二中心流道(14)的外壁之间形成所述第三环形流道(15);所述第二管状连接段(164)的内部固设有导流部(165),所述导流部(165)位于所述第二管状连接段(164)远离所述外壳体(1)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管状连接段(164)的内壁共同限定出所述第二水口(162);所述第一水口(161)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状连接段(164)的侧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1)的第一端上背离所述外壳体(1)的第二端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流道(11)连通的第一通道(17)、与所述第二环形流道(12)连通的第二通道(18)以及与所述第一中心流道(13)连通的第三通道(19),所述第一通道(17)上设置有与外部水路连接的第一接口(171),所述第二通道(18)上设置有与外部水路连接的第二接口(181),所述第三通道(19)上设置有与外部水路连接的第三接口(19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置滤芯组件(2)包括反渗透膜滤芯(21)和设置于所述反渗透膜滤芯(21)朝向所述外壳体(1)的第一端的一侧的碳棒滤芯(22),所述反渗透膜滤芯(21)的净水出口与所述碳棒滤芯(2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碳棒滤芯(22)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中心流道(13)连通,所述反渗透膜滤芯(21)的浓水出口与所述第二环形流道(12)连通。
6.一种滤芯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滤芯安装头(5)和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滤芯,所述滤芯安装头(5)固设于所述外壳体(1)的第一端,能够控制所述滤芯总成与净水机本体的连接与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安装头(5)包括固设于所述外壳体(1)上的底座组件(51)、枢接于所述底座组件(51)上的提手(52)以及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组件(51)中的插舌(53),所述提手(52)收纳于所述底座组件(51)上时,所述插舌(53)处于第一状态,能够伸出所述底座组件(51)并与所述净水机本体插接;所述提手(52)立于所述底座组件(51)上时,所述插舌(53)处于第二状态,能够与所述净水机本体相互分离;
所述提手(52)相对所述底座组件(5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与插舌复位组件配合,驱动所述插舌(53)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52)上设置有第一驱动部(521),所述提手(52)相对所述底座组件(51)抬起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驱动部(521)能够推动所述插舌(53),使所述插舌(53)由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舌(53)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部(521)对应的第二驱动部(531),所述提手(52)转动至收纳于所述底座组件(51)上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驱动部(531)能够与所述插舌复位组件共同作用使所述插舌(53)由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滤芯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51)中设置有到位提示组件(7),所述到位提示组件(7)在所述提手(52)到达收纳位置和与所述底座组件(51)之间的角度最大的位置时均能够发出到位提示。
CN201920312185.8U 2019-03-12 2019-03-12 滤芯及滤芯总成 Active CN2096689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2185.8U CN209668925U (zh) 2019-03-12 2019-03-12 滤芯及滤芯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12185.8U CN209668925U (zh) 2019-03-12 2019-03-12 滤芯及滤芯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8925U true CN209668925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71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12185.8U Active CN209668925U (zh) 2019-03-12 2019-03-12 滤芯及滤芯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892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1095A (zh) * 2020-07-07 2020-10-30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止水过滤器
CN112390329A (zh) * 2020-06-16 2021-02-23 浙江中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净水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0329A (zh) * 2020-06-16 2021-02-23 浙江中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净水机
CN112390329B (zh) * 2020-06-16 2024-04-19 浙江中广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净水机
CN111841095A (zh) * 2020-07-07 2020-10-30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止水过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68925U (zh) 滤芯及滤芯总成
CN203904090U (zh) 反渗透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设备
CN104528976A (zh) 一体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系统
CN205760668U (zh) 一种反渗透膜滤芯
CN209352650U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209352649U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CN104524861A (zh) 预处理滤芯和具有其的一体复合滤芯
CN201186183Y (zh) 一种多功能净水器
CN209307057U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水处理装置
CN201085999Y (zh) 一种超滤膜滤芯组件
CN204767657U (zh) 双出水式复合滤芯结构
CN204310893U (zh) 一体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系统
CN209307049U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204778956U (zh) 一种可高效冲洗的超滤膜过滤组件
CN204529499U (zh) 净水装置
CN201108784Y (zh) 龙头净水器
CN114618213B (zh) 一种包含级段式滤芯的净水系统
CN216155510U (zh) 一种家用壁挂式净水器
CN114570077A (zh) 一种级段式滤芯和净水装置
CN208694427U (zh) 净水机和用于净水机的滤芯组件
CN204522484U (zh) 预处理滤芯和具有其的一体复合滤芯
CN210825552U (zh) 一种节能型超低压静音净水器
CN209322575U (zh) 一种整合多种滤芯的复合滤芯
CN208525959U (zh) 新型五级过滤净水器
CN209952397U (zh) 一种复合滤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