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7082U -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7082U
CN209667082U CN201920084922.3U CN201920084922U CN209667082U CN 209667082 U CN209667082 U CN 209667082U CN 201920084922 U CN201920084922 U CN 201920084922U CN 209667082 U CN209667082 U CN 2096670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body
end wall
body structure
fitting
drain fun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8492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占轩
张永贵
户迎灿
田洪雷
聂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China State Railwa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8492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70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70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70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所述车体端墙结构设置于轨道车辆的车体的两端,相邻的两个车体的端墙通过贯通道相连接;所述车体端墙结构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贯通道的安装孔,所述车体端墙结构具有多个纵向的型腔;其中,所述安装孔所在的型腔为配合型腔,所述配合型腔的底部设有封堵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所述配合型腔的底部通过封板封堵,并在外侧开排水孔向外排水,避免渗水进入车体内部;2.该车体端墙结构外侧表面设有排水槽,并且在所述排水槽内增加干燥剂引导车体外部渗水至贴合面之外,沿排水槽排水;3.干燥剂可作为进水指示标识,用于识别贯通道密封是否失效。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的车体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轨道车辆的相邻的两个车体端部都是通过贯通道连接。贯通道结构与车体端墙相连接。贯通道安装需要在车体端墙上开安装孔。在贯通道外部密封失效或特殊情况下,车体外部渗水可能通过上述安装孔进入车体内部,存在一定风险。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实现排水,降低车体内部渗水风险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所述车体端墙结构设置于轨道车辆的车体的两端,相邻的两个车体的端墙通过贯通道相连接;所述车体端墙结构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贯通道的安装孔,所述车体端墙结构具有多个纵向的型腔;其中,所述安装孔所在的型腔为配合型腔,所述配合型腔的底部设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用于将由所述安装孔进入的渗水封堵于所述配合型腔内。
可选地,所述配合型腔包括多个纵向延伸的侧壁,多个所述侧壁顺次连接围成所述配合型腔;其中,
靠近所述贯通道一侧的侧壁为安装侧壁,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安装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侧壁上;
所述安装侧壁的底部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用于排出由所述封堵件封堵于所述配合型腔内的渗水。
可选地,所述安装侧壁的外侧表面设有沿所述安装侧壁长度方向延伸的排水槽。
可选地,所述排水槽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排水槽的横向宽度与所述排水孔的直径相等。
可选地,所述排水槽内设有干燥剂。
可选地,所述干燥剂为硅胶干燥剂
可选地,所述干燥剂为氧化铝干燥剂。
可选地,所述封堵件为封板。
相对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配合型腔的底部通过封板封堵,并在外侧开排水孔向外排水,避免渗水进入车体内部;
2.该车体端墙结构外侧表面设有排水槽,并且在所述排水槽内增加干燥剂引导车体外部渗水至贴合面之外,沿排水槽排水;
3.干燥剂可作为进水指示标识,用于识别贯通道密封是否失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Ⅰ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配合型腔在其中一个安装孔位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配合型腔在其中一个排水孔位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中,
1-配合型腔;11-安装侧壁;111-安装孔;112-排水孔;113-排水槽;2-封堵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该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能够有效避免车体外部渗水进入车体内部。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Ⅰ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配合型腔1在其中一个安装孔111位置的横向剖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配合型腔1在其中一个排水孔112位置的横向剖视图。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所述车体端墙结构设置于轨道车辆的车体的两端,相邻的两个车体的端墙通过贯通道相连接;所述车体端墙结构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贯通道的安装孔111,所述车体端墙结构具有多个纵向的型腔;其中,所述安装孔111所在的型腔为配合型腔1,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配合型腔1的底部设有封堵件2,所述封堵件2用于将由所述安装孔111进入的渗水封堵于所述配合型腔1内,进一步地,所述封堵件2为封板。需说明的是,本申请仅就所述车体端墙结构上与所述贯通道配合连接的型腔(配合型腔1)针对如何有利于排水进行了改进,关于所述车体端墙结构的其它结构以现有技术中的各种通用实现形式均可,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公知的,本申请不予赘述。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配合型腔1包括多个纵向延伸的侧壁,多个所述侧壁顺次连接围成所述配合型腔1;其中,靠近所述贯通道一侧的侧壁为安装侧壁11,多个所述安装孔111沿所述安装侧壁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侧壁11上;所述安装侧壁11的底部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水孔112,所述排水孔112用于排出由所述封堵件2封堵于所述配合型腔1内的渗水。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所述安装侧壁11的外侧表面设有沿所述安装侧壁11长度方向延伸的排水槽113,这样有利于将封堵件2封堵于所述配合型腔1内的渗水通过所述安装侧壁11下部的排水孔112排出,进一步使渗水沿着所述排水槽113排出车体。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所述排水槽113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安装孔111的直径,所述排水槽113的横向宽度与所述排水孔112的直径相等。以上尺寸不应作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其仅作为一种优选的尺寸选择,在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所述排水槽113的宽度以及所述排水孔112的直径尺寸。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所述排水槽113内设有干燥剂,所述干燥剂为硅胶干燥剂或者所述干燥剂为氧化铝干燥剂。所述配合型腔1的底部通过封堵件2封堵,所述配合型腔1的安装侧壁11的底部开设排水孔112向外排水,能够避免渗水进入车体内部;进一步地,所述安装侧壁11的外侧表面设有排水槽113,并增加干燥剂引导渗水至贴合面之外,沿所述排水槽113排水,并且所述干燥剂可作为进水指示标识,用于识别贯通道的密封是否失效。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所述车体端墙结构设置于轨道车辆的车体的两端,相邻的两个车体的端墙通过贯通道相连接;所述车体端墙结构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贯通道的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端墙结构具有多个纵向的型腔;其中,所述安装孔所在的型腔为配合型腔,所述配合型腔的底部设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用于将由所述安装孔进入的渗水封堵于所述配合型腔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型腔包括多个纵向延伸的侧壁,多个所述侧壁顺次连接围成所述配合型腔;其中,
靠近所述贯通道一侧的侧壁为安装侧壁,多个所述安装孔沿所述安装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侧壁上;
所述安装侧壁的底部设有一个或多个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用于排出由所述封堵件封堵于所述配合型腔内的渗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侧壁的外侧表面设有沿所述安装侧壁长度方向延伸的排水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的横向宽度小于所述安装孔的直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的横向宽度与所述排水孔的直径相等。
6.如权利要求3-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内设有干燥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剂为硅胶干燥剂。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剂为氧化铝干燥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件为封板。
CN201920084922.3U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 Active CN2096670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4922.3U CN209667082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84922.3U CN209667082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7082U true CN209667082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66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84922.3U Active CN209667082U (zh) 2019-01-18 2019-01-18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70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2683A (zh) * 2021-06-16 2021-08-10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32683A (zh) * 2021-06-16 2021-08-10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一种轨道车辆车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67082U (zh)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车体端墙结构
CN105120616B (zh) 对开门防水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机柜
CN209321087U (zh) 一种厢式车及其型材连接结构
CN209760016U (zh) 一种齿板伸缩缝的排水装置
CN216074721U (zh) 一种桥梁伸缩缝雨水引流装置
CN102561884A (zh) 可防漏的窗体框架及其施工方法
CN206053056U (zh) 一种带连接件的玻璃幕墙支撑结构
CN207194325U (zh) 一种搭建墙墙柱的帽盖
CN211200981U (zh) 防水防渗漏的外墙外挂模块
CN207296815U (zh) 一种带有不渗漏雨水收集槽的铝门窗窗框
CN206448407U (zh) 一种外装饰玻璃肋
CN206581458U (zh) 高性能单元体幕墙顶部封闭系统
CN217148215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电梯轿厢
CN219509555U (zh) 一种断桥窗中的隐藏式排水结构
KR200357310Y1 (ko) 투 아치터널의 방수케이스
CN216810025U (zh) 一种新型双面排水带
CN209211663U (zh) 一种封闭式自防水屋面变形缝
CN217896772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阻水结构
CN207568013U (zh) 折线单元幕墙折线处的防水结构
CN210530678U (zh) 一种窗纱一体窗的隐藏式排水结构
CN214240790U (zh) 一种轨道客车车门塑料总装滑槽
CN211397325U (zh) 一种小斜腔面排水型材窗
CN211923999U (zh) 一种双腔排水一体窗
CN211080645U (zh) 一种适用于严寒地区冬季施工的装配式pc构件连接结构
CN220301386U (zh) 综合管廊分支口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30

Address after: 100089 Fuxing Road,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No. 10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Railway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CRRC QINGDAO SIFANG Co.,Ltd.

Address before: Chengyang District of Shandong city of Qingdao province Jinhong road 266111 No. 88

Patentee before: CRRC QINGDAO SIFA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