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61980U - 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61980U
CN209661980U CN201822112738.3U CN201822112738U CN209661980U CN 209661980 U CN209661980 U CN 209661980U CN 201822112738 U CN201822112738 U CN 201822112738U CN 209661980 U CN209661980 U CN 2096619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ance
electrode
shaped electrode
absorbed layer
measure l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273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新凯
徐菲
陈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First 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First 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First 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First Gener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11273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619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619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619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包括柔性防水薄膜、吸收层和透水编织物层,以及放置于吸收用品后半部分构成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第一高阻U型电极,当排泄物从吸收用品中间位置注入时,吸湿层开始变湿,并且潮湿向吸收用品的后方扩散,令U型电极首先从底部开始潮湿短路,并且短路点随潮湿程度增加而逐步向开口处转移,令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逐步变小,由此可判断吸收用品潮湿的程度;当排泄物从U型电极底部至开口处之间注入时,排泄物会令U型电极发生短路,导致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电阻变小,并且潮湿位置越靠近开口处,相应的电阻就越小,由此可判断潮湿的位置。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区分大小便的一次性电子感湿吸收用品。
背景技术
一次性吸收用品包括纸尿裤、纸尿片及卫生巾等吸收制品,所述一次性的吸收用品都存在适时更换的问题,如果更换过于频密,其不但麻烦而且浪费;然而如果换得太迟,则不但会造成尿液泄漏,更可能因为排泄物(特别是大便) 长时间刺激皮肤造成尿布疹等皮肤问题。如何能实时检测及显示使用者的排泄情况信息,对一次性吸收用品的科学使用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然而传统尿湿检测技术所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技术是在与纸尿裤吸收层相接触的薄膜上设置两条相互平行的柔性电极,当有人体排泄物产生时,包含在排泄物中的导电液体会将两条电极短路,电极由开路状态变为短路状态,从而获知相关的潮湿发生的信息。但这种潮湿检测方式原则上只能检测是否有人体排泄物产生,而不能检测所述排泄物导致的潮湿程度如何,更不能区分排泄物是尿液还是粪便,即无法区分大小便等不同情况,这些不足都需要有新的技术方案去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包括:
从下至上依次叠层的柔性防水薄膜、吸收层和透水编织物层;
最少一个第一高阻U型电极,位于所述透水编织物层上,或在所述透水编织物与所述吸收层之间,所述U型电极的底部指向所述吸收用品的中间位置,所述U型电极的开口指向所述吸收用品的后端位置;
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构成第一电阻检测回路,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在所述吸收用品干爽情况下呈现一个初始电阻,所述初始电阻大于人体排泄物作用与所述U型电极时产生的短路电阻,以所述初始电阻为基础监测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在所述吸收用品使用过程中的电阻变化,可获知所述吸收用品的量化潮湿状态信息;
当包含有电解质液体的人体排泄物从所述吸收层上表面中间位置注入时,所述吸收用品发生潮湿并向外扩散,包括从U型电极底部向U型电极开口处扩散,所述电解质液体令所述U型电极从底部开始短路,并且短路点会随着潮湿程度的增而加逐步向开口处移动,令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由大变小,根据所述电阻的大小可判断所述潮湿的程度;
当包含有电解质液体的人体排泄物从U型电极底部至电极开口处之间的不同位置上注入时,所述电解质液体会令所述U型电极发生短路,令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值变小,短路位置越靠近U型电极的开口处,所述电阻值就越小,据此可判断所述潮湿的位置。
其中,所述吸收层为长条状并划分为前后两个吸收区域,前端部分为第一吸收区域,在使用时对应于使用者的排尿位置并朝向使用者前腹部;后端部分为第二吸收区域,在使用时对应于使用者的排便位置并朝向使用者后腰部;
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收区域之内,其U型底朝向在所述第一、第二吸收区域的分界线,其U型开口朝向使用者后腰部,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潮湿位置检测功能对应着使用者的大小便检测功能,所述回路的电阻越小,说明潮湿位置越靠后,其对应大便发生的几率就越大。
其中,所述防水薄膜及所述透水编织物层均大于所述吸收层,其超出部分在所述吸收层四周形成了一个环形无潮湿安全区域,其中靠近所述第一吸收区域并朝向使用者前腹部位置为第一安全区域,靠近所述第二吸收区域并朝向使用者后腰部位置为第二安全区域;
在所述第一安全区域包括最少一条第一柔性电极及最少一条第二柔性电极,所述第一、第二柔性电极以所述第一安全区域为起点,并以所述第二安全区域为终点,然后在所述第二安全区分别与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开口处的左右两个端点实施电连接,由此组成完整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并在所述第一安全区域对位于所述第二吸收区域的所述U型电极实施电阻检测,并实现相关的大小便检测功能,及
所述第一、第二柔性电极的内阻远较所述高阻U型电极的电阻为低,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主要表现为所述高阻U型电极的电阻,由此降低了所述第一、第二柔性电极内阻对检测回路带来的影响。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柔性电极以所述第一安全区域为起点,分左右两路沿所述环形无潮湿安全区域绕过所示第一、第二吸收区域并到达所述第二安全区域,然后在所述第二安全分别与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开口处的左右两个端点实施电连接,由此组成一个完整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可在所述第一安全区域对所述U型电极实施电阻检测,并实现相关的大小便检测功能,与此同时还可有效避免所述吸收区域中的液体对所述柔性电极的干扰。
其中,所述第一、第二柔性电极以所述第一安全区域为起点,以电绝缘方式穿过所述第一、第二吸收区域到达所述第二安全区域,并在所述安全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开口处的左右两个端点实施电连接,由此组成一个完整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可在所述第一安全区域对所述U型电极实施电阻检测,并实现相关的大小便检测功能,与此同时还可有效避免所述吸收区域中的液体对所述柔性电极的干扰。
其中,在所述防水薄膜面向所述吸收层的一面,或在所述防水薄膜与所述吸收层之间还包括最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形状及大小相若的第二高阻U型电极,并构成第二电阻检测回路,所述第一、第二高阻U型电极,分别位于所述吸收层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可分别实现对所述吸收层上、下表面的潮湿程度或潮湿位置检测,根据所述上、下表面的潮湿程度、潮湿位置及潮湿发生的先后次序,可更有效判断潮湿的来源,并提高大小便检测的准确性。
其中,还包括一长条状内置防水薄膜,所述内置防水薄膜位于所述吸收层与所述透水编织物层之间,并且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通过导电油墨印刷工艺配置在所述内置防水薄膜朝向所述透水编织物层的这一面上;及
所述内置防水薄膜朝向所述吸收层的这一面上,还包括最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形状及大小相若的第二高阻U型电极并构成第二电阻检测回路,所述第一、第二高阻U型电极可分别实现对所述透水编织物层及吸收层的潮湿程度或潮湿位置检测,结合所述透水编织物层及所述吸收层的潮湿发生的时间顺序,可更有效判断潮湿的来源,从而提高大小便检测的准确性。
其中,在所述柔性防水薄膜的表面上还包括一具有量化尿湿检测功能的电容检测回路,所述吸收层潮湿面积越大,回路中呈现的电容值就越大,由此实现了对所述吸收层的潮湿程度检测,配合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潮湿位置检测功能,可有效区分及判别大小便的发生。
其中,所述电容检测回路包括设置于所述柔性防水薄膜背向所述吸收层的表面上的至少一条第九柔性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柔性防水薄膜朝向所述吸收层的表面上的至少一条第十柔性电极;
所述第九、第十柔性电极与所述柔性防水薄膜及包含于所述吸收层中的人体排泄物液体构成一个电解电容器,所述电解电容器的电容值与所述吸收层下表面的潮湿面积成正比;及
可根据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变化规律及所述电容检测回路的电容变化规律,可综合判断出尿湿程度信息及大便发生信息。
其中,所述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包括纸尿裤、纸尿片、尿垫、尿片芯,所述人体排泄物包括尿液及粪便,所述柔性防水薄膜包括聚乙烯薄膜,所述透水编织物层包括无纺布,所述吸收层包括木浆、棉浆、高分子材料的任何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柔性电极包括金属丝、金属箔或通过导电油墨印刷而成的导电油墨感应线。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人体排泄物会令配置在吸收层上表面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值变小,通过对电阻值变化的实时监测,可有效检测吸收层上表面的潮湿位置及潮湿程度,由此可分析判断大小便发生情况。此外,还可在吸收层下表面配置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结合第一、第二检测回路的电阻值变化信息及发生变化的先后次序信息,可提高大小便分析判断的准确性。最后,通过配置一个电容检测回路,可实现量化的尿湿检测,将检测结果与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数值比较,亦有利于区分判别大小便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一的潮湿位置与回路电阻关系曲线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一的A-A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二的潮湿位置与回路电阻关系曲线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四的B-B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五的C-C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四在第二吸收区域有大便排泄情况发生时的第一、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电阻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四在第二吸收区域有小便排泄情况发生时的第一、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电阻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五在第二吸收区域有小便排泄情况发生时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电阻变化及电容检测回路电容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五在第二吸收区域有大便排泄情况发生时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电阻变化及电容检测回路电容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五在第一吸收区域有较大量的小便排泄情况发生时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电阻变化及电容检测回路电容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五在第二吸收区域同时有大小便排泄情况发生时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电阻变化及电容检测回路电容变化曲线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六的D-D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图,用以示例本实用新型可以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请参照图1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电子感湿吸收用品 10包括一次性纸尿裤、纸尿片、尿垫、尿片芯等,其结构包括:
吸收层15,这是吸收用品的关键构成之一,主要用于吸收人体排泄的尿液 (小便)及粪便(大便)。一次性吸收用品的吸收层通常包括棉浆、木浆及高分子吸收材料(SAP)等吸收性物质。
吸收层15的下面,包括一柔性防水薄膜层11,以防止吸收层中的尿液泄漏。通常会采用柔软无毒的聚乙烯塑料薄膜(PE)作防水薄膜,有些防水薄膜还可以透气(称为透气膜),这种既防水又透气的薄膜通常用于婴儿纸尿裤上。
在吸收层15的上面,包括一透水编织物层18,该编织物通常采用柔软透水的亲水无纺布来担当。由于水分穿过透水编织物层18后,为所述吸收层15中的高分子材料吸收及锁定后,编织物层18通常会再恢复干爽,所以18又可称为干爽层。
柔性防水薄膜层11及透水编织物层18的面积通常会比吸收层15为大,所以其四边都会留有一定的余量。在生产过程中,防水薄膜层11、吸收层15及透水编织物层18之间都会通过喷胶/涂胶方式粘合,令吸收层15可固定在防水薄膜层11及透水编织物层18之间。由于防水薄膜层11及透水编织物层18四边均大于吸收层15,在超出吸收层15之外的周边位置上,防水薄膜层11及透水编织物层18会直接粘合在一起,并形成一个环形闭封的周边区域。由于这个周边区域没有吸收层存在,吸收层中的水分无法到达这些位置,即所述区域会一直保持干爽状态,因此可将该区域称为环形无潮湿安全区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吸收层分为两个区域,分别称为第一吸收区域151及第二吸收区域152,第一、第二吸收区域的分界线为150。为了方便下面的进一步描述,图又中将152分为152a、152b、152c三个区域,分别对应于图中的A、 B、C。第一吸收区域151为纸尿裤的前端(使用时对应于使用者的前腹部位置),较接近纸尿裤使用者的排尿位置,于是可将该区域定义为尿湿(小便)检测区域。而第二吸收区域152为纸尿裤的后端(使用时对应于使用者的后腰部位置),较接近纸尿裤使用者的排便位置,于是又可将该区域定义为大便检测区域。
为了实现电子感湿吸收用品的大小便检测功能,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配置一个检测装置20。检测装置通常会设置在纸尿裤的前端靠近第一吸收区域的位置上,因为这个位置位对应于使用者的前腹部,对使用者的影响最小,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感应电极的输出端12设在纸尿裤前端的无潮湿安全区域之内(以下称之为第一安全区域),以方便与检测装置20电连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碳性导电油墨印刷来生成感应电极,因为印刷出来的导电感应线柔软性好、可以折叠,不影响纸尿裤的使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这种电极称之为柔性电极。在实施例一种,所述柔性电极是印刷在防水薄膜11面向吸收层15 的这一面的,即处于防水薄膜11与吸收层15之间。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柔性电极包括至少一条第一柔性电极121及至少一条第二柔性电极122,两条电极从所述第一安全区域开始,分别沿着环形闭封的无潮湿安全区域向左右两边延伸,直至到达纸尿裤10后端的无潮湿安全区域(以下称所述区域为第二安全区域) 之内,这种安排可有效避免纸尿裤第一吸收区域151中的尿液对柔性检测电极 121、122的影响/干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极121、122可用来检测纸尿裤特定区域(例如第二吸收区域)中的潮湿情况。
图1中还包含有至少一条第三柔性电极125及至少一条第四柔性电极126,所述125、126印刷在透水编织物层18面向吸收层15的这一面上(18的下表面),由于在无潮湿安全区域中,防水薄膜向上的一面与透水编织物层向下的一面是相互粘合的,所以第一柔性电极121与第三柔性电极125,以及第二柔性电极 122与第四柔性电极126之间可实现电连接,并产生电极连接点127、128。
通过上述配置,电极121、122得以通过电极125、126实现不同层面的转换,即导电回路从吸收层15下方的防水薄膜11转移到吸收层15上方的透水编织物层18上,并从靠近第一吸收区域151的位置转移到第二吸收区域152上,实现对第二吸收区域152中吸收层上表面的潮湿检测,当第二吸收区域152上表面发生潮湿时,可将电极125、126短路,从而令检测回路的电阻变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由121、122、125、126组成的回路被称为第一电阻检测回路。从上述结构中可以看到,电极125、126是检测回路的主体部分,电极121、122 是检测回路的连接过渡部分,可将电极125、126的电阻变化信息传输到输出端 12,并可进一步传递到检测装置20,再由20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并作出是否有大小便发生的分析和判断。
实施例一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主要是为了检测纸尿裤使用者的排便情况而设置的。由于其避开了第一吸收区域(尿湿检测区)的潮湿影响,并且从纸尿裤后端延伸进入第二吸收区域(大便检测区,为了方便分析,图中再将第二吸收区域分为A、B、C三个区域),从而可带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功能特色,其中包括潮湿位置检测功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尿湿检测区及大便检测区并没有严格区分,在实际应用中,大小便也可能会相互渗透,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潮湿的位置越靠后,由大便造成的可能性就越大(注:本发明实施例的大便检测功能主要是针婴儿使用者的,婴儿粪便含水量较大,足以湿润透水编织物层18而到达电极125、 126的位置并令两电极发生短路)。为了实现位置检测,实施例一的电极121、 122可采用低阻碳性导电油墨印刷,其具有较小的电阻(例如小于100千欧姆);与此同时,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极125、126可采用较高电阻值的导电油墨印刷,其具有较高的电阻(例如数兆欧姆),这样回路的电阻主要体现在125、126这两段电极之上,令电极125、126的电阻变化可更易被检测到。
下面请参照图2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一的潮湿位置与回路电阻关系曲线示意图。图中横轴是距离d,对应着潮湿位置与第一、第二吸收区域分界线150之间的距离(图1中分界线150也是第三柔性电极125、第四柔性电极126的终点)。纵轴是电阻r,为整个回路的电阻值。距离 d为0或负数时,r为无穷大(电极125、126开路),代表第二吸收区域152是干爽的。d在0-Da区间时,潮湿从分界线150开始逐步湿透A区(152a),回路电阻从R0下降到Ra(忽略潮湿产生的短路电阻)。同样地,随着液体的扩散及潮湿位置的后移(从A区到B区再到C区),电阻r会从Ra进一步下降为Rb,最后为Rc(A、B、C全湿透时)。在实际应用中,当检测到的回路电阻r越小 (越接近Rc),则判断发生大便的几率越大。
从上述曲线可以看到,在第二吸收区域潮湿短路的效应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柔性电极125及第四柔性电极126可产生一个由前(A区)向后(C 区)逐步递减的电阻,这种结构令通过回路的电阻检测判断潮湿位置成为可能,由此可实现大小便的区分。
下面请再参照图3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一的A-A截面示意图。图中可以清楚看到吸收层15被包在防水薄膜11及透水编织物层18之内,并且在两边无潮湿安全区中包括有第一柔性电极121、第二柔性电极122、以及在吸收层15与透水编织物层18之间包括有第三柔性电极125 及第四柔性电极126。当在第二吸收区域有潮湿排泄物(例如婴儿的大便)17 存在时,17中包含的水分可透过透水编织物层18将电极125、126短路,其电阻变化可参照前述图2所示的曲线。
下面请参照图4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与前述实施例一相比,本发明实施例二包括有一短路线123,在电极125、126的端点处将两电极短接在一起。为了方面描述,实施例二将125、 123及126构成的电极称为第一高阻U型电极,短路线123的位置称为U型电极的底部,其指向吸收用品10的中间位置(图中以第一、第二吸收区域的分界线150作为U型底(内边缘)的起点);电极连接点127、128的位置称为U型电极的开口处,其指向吸收用品10的后端位置。短路线123的主要功能是令以 U型电极为主体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产生一个可检测的初始电阻值(R0),该电阻远大于常规人体排泄物作用(浸润)U型电极时产生的短路电阻。实施例二以所述初始电阻为基础监测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在吸收用品10使用过程中的电阻变化,可获知吸收用品10的量化的潮湿状态信息,并令潮湿位置检测计算更为准确,实施例二的这种闭环的电路结构较实施例一的开环电路结构有显著的进步。因为采用碳性导电油墨在防水薄膜11及透水编织物层18上印刷的电阻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可有超过50%的误差),其电阻值与油墨的种类、浓度及印刷时的温度、速度等因素有关,如果不知道回路的初始电阻值,可能会造成潮湿位置判断的错误。实施例二的潮湿位置检测及潮湿程度检测功能可作如下总结性描述:
当包含有电解质液体的人体排泄物从所述吸收层上表面中间位置注入时,所述吸收用品发生潮湿并向外扩散,包括从U型电极底部向U型电极开口处扩散,所述电解质液体令所述U型电极从底部开始短路,并且短路点会随着潮湿程度的增而加逐步向开口处移动,令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由大变小,根据所述电阻的大小可判断所述潮湿的程度。
当包含有电解质液体的人体排泄物从U型电极底部至电极开口处之间的不同位置上注入时,所述电解质液体会令所述U型电极发生短路,令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值变小,短路位置越靠近U型电极的开口处,其电阻值就越小,据此可判断所述潮湿的位置。
下面请参照图5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二的潮湿位置与回路电阻关系曲线示意图。图中横轴是距离d,对应着潮湿位置与U 型电极底部(内边缘)之间的距离。纵轴是电阻r,为整个回路的电阻值。距离 d为0或负数时,回路电阻值为R0(在实施例一中,在没有短路线的情况下r 为无穷大),代表第二吸收区域152是干爽的。在0-Da区间,潮湿逐步湿透A 区(152a),回路电阻从R0下降到Ra。同样地,随着潮湿位置的后移(从A区到B区再到C区),电阻r会从Ra进一步下降为Rb,最后为Rc(A、B、C全湿透时)。在实际应用中,当检测到的回路电阻r越小(越接近Rc),则判断发生大便的几率越大。
下面请参照图6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吸收用品10包括有一个独立的透水编织物层16,除此之外,其它部分和实施例二是一样的。在实施例二中,第三柔性电极125及第四柔性电极126是印刷在透水编织物层18下表面上的,由于透水编织物层18较为疏松,在上面印刷导电油墨线不太容易,并且由于透水编织物层18会接触到使用者的皮肤,为了避免导电油墨渗透到透水编织物层18的上表面与皮肤接触,可采用将导电油墨线先印刷在一个适合的独立透水编织物层16的下表面上,然后再将16放置在吸收层15与透水编织物层18之间,并将16在无潮湿安全区内与防水薄膜11及透水编织物层18粘合,令电极125、126与电极121、122电连接并生成连接点127、128,这可视为对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个改进版本。
下面请参照图7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吸收用品10除了由柔性电极121、122、125、126及短路线 123构成第一电阻检测回路之外,还包括有第二电阻检测回路,所述第二电阻检测回路设置在柔性防水薄膜11面向吸收层15的上表面上,与吸收层15的下表面直接接触,可实现对第二吸收区域152的下表面潮湿检测,这是对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对第二吸收区域152上表面潮湿检测的一个补充。
具体地,所述第二电阻检测回路包括至少一条第五柔性电极131、至少一条第六柔性电极132,所述第五、第六柔性电极位于前述第一柔性电极121、第二柔性电极122的内沿,与121、122的走向相同、位置及形状相若。通过环形的无潮湿安全区域从第一安全区域到达纸尿裤的后端部分(第二安全区域),再与至少一条第七柔性电极135及至少一条第八柔性电极136电连接生成连接点 137、138,然后另一短路线133再在第一、第二吸收区域的分界线位置上将电极135、136短路,形成又一个闭环的电阻检测回路(135、133、136构成第二高阻U型电极)。为了实现潮湿位置检测功能,电极131、132采用低阻碳性导电油墨在防水薄膜11面向吸收层15的上表面印刷,而电极135、136采用电阻值相对较高的碳性导电油墨在防水薄膜11面向吸收层15的上表面印刷,令回路的主要电阻都集中在电极135、136上,当潮湿将电极135、136短路时,只要检测回路中的电阻值,便可计算出潮湿短路位置了,这和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算法是相若的。此外亦可通过减少导电油墨线135、136的宽度或厚度,或通过调整印刷版辊参数、油墨参数等方式增大其电阻值。
第一及第二高阻U型电极在外观形状上是相似的,但两者的检测重点各不相同。在第二吸收区域152的范围之内,第一高阻U型电极被配置在透水编织物层18下表面上,与吸收层15的上表面相接触;而第二高阻U型电极被配置在防水薄膜11的上表面上,与吸收层15的下表面接触。通过第一及第二电阻检测回路对所述第一及第二高阻U型电极的电阻检测,可分别知道吸收层15的上表面及下表面的潮湿情况,这有利于分析判别在所述第二吸收区域152中的潮湿是由尿湿引起的,还是由大便引起的,由此可实现吸收用品10的大小便检测及区分功能。
下面请参照图8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四的 B-B截面示意图。图中11为柔性防水薄膜,18为透水编织物层,15为包含在 11与18之间的吸收层。19为进入第二吸收区域152中的导电液体(电解质液体,例如尿液),由于受重力的作用,尿液向下积聚,可将配置在防水薄膜11 上表面(面向吸收层15)的第七柔性电极135及第八柔性电极136短路,令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值减小。
图中17为第二吸收区域152上的半固体潮湿排泄物(例如婴儿大便),由于大便不是液体,无法穿过透水编织物层18,但包含在17中的水分可越过透水编织物层18,并将印刷在编织物层18下表面上的第三、第四柔性电极125、126 短路,令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值减小。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主要用于检测第二吸收区域中的大便(半固体排泄物),而第二电阻检测回路主要用于检测检测第二吸收区域中的小便(液体排泄物)。如果17包含的液体比较多(小便+大便),第一、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都会因液体短路而电阻变小,但因为液体是从上至下流动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会首先变小,然后才是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变小,有一个先后顺序变化的规律,通过对上述第一、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变化情况(大小及先后次序)进行分析,便可推断排泄物的相关情况,具体在下面的图例中还有进一步的描述。
下面请参照图9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柔性防水薄膜11、透水编织物层18,以及包含在11、18中的第一吸收区域151、第二吸收区域152构成了吸收用品10的主体部分。进一步地,吸收用品10还包括第一柔性电极121、第二柔性电极122,以及第三柔性电极125、第四柔性电极126及短路电极123(构成第一高阻U型电极),上述电极构成了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这些和前述实施例四的结构是相似的。
与实施例四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五的第二检测回路是由一具有量化尿湿检测功能的电容检测回路构成的,其包括印刷在柔性防水薄膜11下表面 (背向吸收层)上的第九柔性电极141及印刷在柔性防水薄膜11上表面(面向吸收层)上的第十柔性电极142。电极141、142,以及电极之间的柔性防水薄膜11构成了一个电容器。当吸收用品10为干爽状态时,电极141、142之间会呈现一个固定的初始电阻C0,C0的大小与电极141、142相对的面积成正比。由于142的宽度比141窄很多,C0的数值大小与142的宽度成正比。当吸收用品10有尿湿发生时,包含在吸收区域151、152中的尿液与电极142相接触并与142处于等电位状态(因为尿液为导电电解质),这相当于增加了电极142的宽度,从而令电极141、142之间检测到的电容值增加了,因此可以通过检测141、 142之间电容值的方法来检测吸收用品10是否被尿湿,以及尿湿的程度如何。
下面请参照图10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五的 C-C截面示意图。电极121、122、125、126、123(图中未标示)构成了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可实现吸收层15上表面的潮湿检测,而电极141、142则构成了具有量化尿湿检测功能的电容检测回路,可实现吸收层15下表面的潮湿检测。图中电极141配置在防水薄膜11的下表面(背向吸收层15),其宽度较宽。电极142配置在防水薄膜11的上表面(面向吸收层15),其宽度较窄。吸收层15 下表面的电解质液体19(尿液)作为电解质与电极142相接触并与142处于等电位状态,这时液体19相当是这个电容检测回路的一个等效液体电极,其将电极142的宽度拓宽了,141、142之间的电容亦随之增加了。在这种情况下,防水薄膜11、电极141、电极142、液体19构成了一个广义上的无极性可变电解电容器,其中121、122为电解电容器的两个电极,11为电解电容器的电介质, 19为电解电容器的电解质。在这个电解电容器中,其电容量与吸收层15中的电解质19含量相关,电解质19含量越多,其所占的面积越大(特别是吸收层15的下表面潮湿面积,包括横向宽度及纵向长度),所述电解电容器的电容值就越大。
下面请参照图11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四在第二吸收区域有大便排泄情况发生时的第一、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电阻变化曲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是时间t,纵坐标是回路电阻值r,r1为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值,r2为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值。在吸收用品10干爽情况下,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值(初始电阻值)为R10,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值(初始电阻值)为R20,假设在T1时在第二吸收区域有大便排泄情况发生,半固体排泄物17覆盖在透水编织物层18上表面,其潮湿水分令设置在透水编织物层 18下表面的电极125、126发生短路,令电阻r1从初始值R10下降至T2时的 R11。以此同时,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值r2则一直维持在R20的数值不变,因为半固体排泄物17的水分不多,无法穿过吸收层15到达底部,令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变小。这种r1、r2电阻变化规律是比较典型的大便发生情况,电阻r1变化越大(即电阻值变得越小),证明排泄物17的位置越靠后,其确认为大便发生的几率也就越大。
下面请参照图12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四在第二吸收区域有小便排泄情况发生时的第一、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电阻变化曲线示意图。与图11情况不同,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值r1的初始值为R10,从 T1(排尿开始)开始减小,到T2时减小至R11。以此同时,r2的电阻值从T3 开始由初始值R20开始减小,至T5时减至R21,而r1的电阻则从T4(排尿停止)时开始上升并到达T6时的R12。
上述曲线变化说明令第二吸收区域潮湿的是液体的小便而非半固体的大便,因为液体从透水编织物层18进入会首先令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变小,然后到达吸收层15的底部再令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变小。由于重力的作用,吸收层15底层的液体越来越多,其令r2电阻越变越小。与此同时吸收层15上层的液体则越来越少,令r1电阻由小变大,从而呈现出图12中所示的曲线变化图案来。
下面请参照图13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五在第二吸收区域有小便排泄情况发生时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电阻变化及电容检测回路电容变化曲线示意图。图中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 r及电容检测回路的电容c。在吸收用品10干爽情况下,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初始电阻为R0,电容检测回路的初始电容值为C0。当在T1于第二吸收区域有小便排泄情况发生时,r的电阻开始变小,并在T2时达到低谷,然后在T3(小便结束)时电阻开始上升,这和前述图12中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变化规律是一样的。
与实施例四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中的电容检测回路,从T2开始电容值c开始上升,意味着在吸收层15底部开始有液体积聚并越来越多,并在小便结束(T3)一段时间后(T4)停止上升并停留在数值C1的位置上。要留意r在T3(小便结束)开始上升,要比c在T4处停止上升的时间要早一些,意味着液体到达吸收层底部并开始积累需要更多一些时间。通过对上述电阻及电容变化规律的分析,可获知使用者的大小便排泄情况。
下面请参照图14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五在第二吸收区域有大便排泄情况发生时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电阻变化及电容检测回路电容变化曲线示意图。图中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 r及电容检测回路的电容c。在吸收用品10干爽情况下,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初始电阻为R0,电容检测回路的初始电容值为C0。假设在T1时在第二吸收区域有大便排泄情况发生,半固体排泄物17覆盖在透水编织物层18上表面,其潮湿水分令设置在透水编织物层18下表面的电极125、126发生短路,令电阻r 从初始值R0下降至T2时的R1,而以此同时电容检测回路的电容值c一直维持在C0的数值不变,因为半固体排泄物17的水分不多,无法穿过吸收层15到达底部,令电容检测回路的电容值变大。这种r、c变化规律是比较典型的大便发生情况,并且电阻r变化越大(即电阻值越小),证明排泄物17的位置越靠后,其确认为大便发生的几率也就越大。
下面请参照图15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五在第一吸收区域有较大量的小便排泄情况发生时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电阻变化及电容检测回路电容变化曲线示意图。原则上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只检测第二吸收区域的潮湿情况,但由于第一、第二吸收区域不是绝对分开的,当第一吸收区域的液体比较多时,就会渗透进第二吸收区域之中,也会令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发生变化。
图中电阻r和电容c的变化正好说明了这一情况。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容检测回路是针对整个吸收用品的,包括第一吸收区域151和第二吸收区域 152。在T1时c开始上升(发生排尿),在T2开始保持不变(排尿停止);然后在T3时再次开始上升(再次排尿),并在T5后保持不变(排尿停止)。在T1-T3 期间,r数值一直维持在初始值R0不变,说明小便没发生在第二吸收区域。从 T4开始r开始变小,由于其变小速度较慢,斜率较低,并且发生在第二次排尿期间,这可认为是第一吸收区域的尿液渗透进第二吸收区域的一个结果,而非在第二吸收区域有大、小便排泄情况的发生。
下面请参照图16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五在第二吸收区域同时有大小便排泄情况发生时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电阻变化及电容检测回路电容变化示意。根据之前相关图例的分析可知道,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在某个瞬间有较大的变化,并且其数值在低位保持不变或不反弹,便可视为有大便情况发生;而电容检测回路的电容值有增加,便证明有排尿情况的发生。上述曲线可认为在T1-T3期间同时有大便和小便的情况发生令r减小(并保持)及c增加,在T4-T5期间只有大便情况发生令r进一步减小(而c数值保持不变)。所有相关的排尿排便信息基本上都可通过对r及c曲线的变化规律分析而得到。
下面请参照图17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前述实施例一至五的第一柔性电极121、第二柔性电极122、第五柔性电极131、第六柔性电极132是在吸收用品10前端(第一安全区域,电极输出端12)开始,然后沿两边环形无潮湿安全区域延伸至吸收用品10的后端(第二安全区域)的,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开第一吸收区域,令电极可免受所述第一吸收区域中包含的水分影响。但实现这个目的还有其它方法,包括图17所示的实施例六的方法。
在实施例六中,上述所有电极,包括连接过渡部分的延伸电极121、122、 131、132,以及主检测电极125、126、135、136都被配置在一张独立的防水薄膜30的上下表面上,而所述防水薄膜30则被配置于透水编织物层18与吸收层 15之间。其中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包括125、126、123组成的第一高阻U型电极及延伸电极121、122)可通过导电油墨印刷在防水薄膜30的上表面上,这样电极125、126便可接触到第二吸收区域中的透水编织物层18,可检测该区域中的潮湿情况,并根据回路的电阻值确认潮湿的位置。为了避免连接过渡部分的延伸电极121、122接触到吸收层15中的水分,在电极121、122上覆盖上防水绝缘层31、32,其作用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电极121、122通过无潮湿安全区域延伸至吸收用品10后端的做法是一样的。
在实施例六中,第二电阻检测回路(包括135、136、133组成的第二高阻U 型电极,以及过渡延伸电极131、132)可通过导电油墨印刷在防水薄膜30的下表面,并与位于其下面的第二吸收区域中的吸收层15相接触。由于防水薄膜30 不透水,要令检测电极135、136短路,相关的尿液必须从防水薄膜30的两边渗透进入吸收层15中,并且要积聚达到一定的量时,才会将电极135、136短路,这和前述实施例四的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的结构虽然不同,但其所达到的效果则是相若的。同样地,为了避免吸收层的液体影响连接过渡部分的电极131、 132,在延伸电极131、132上会覆盖上防水绝缘层35、36,其作用与实施例四中的电极131、132通过无潮湿安全区域延伸至吸收用品10后端的做法是一样的。
下面请参照图18所示,这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实施例六的 D-D截面示意图。图中11为柔性防水薄膜,18为透水编织物层,15为吸收层,这些和前述实施例四的吸收用品10的主体结构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图18中包括有一独立的防水薄膜30,防水薄膜30位于透水编织物层18与吸收层15之间。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极121、122、125、126配置在防水薄膜30的上表面,其中连接过渡电极121、122上覆盖有防水绝缘层31、32,可避免被尿液短路,而主检测电极125、126则可检测第二吸收区域中的透水编织物层18的潮湿情况。至于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的电极131、132、135、136配置在防水薄膜30的下表面,其中连接过渡电极131、132上覆盖有防水绝缘层35、36以避免被尿液短路,而主检测电极135、136可检测第二吸收区域中的吸收层15上表面的潮湿情况。由于防水薄膜30不透水,要令检测电极135、136短路,相关的尿液必须从防水薄膜30的两边渗透进入吸收层15中,并且要积聚达到一定的量时,才会将检测电极135、136短路,这和实施例四的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的结构虽然不同,但原理及所达到的效果则是相若的。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防水薄膜30,印刷在30上的电极121、122、125、126、 131、132、135、136,短路线123、133,以及覆盖在电极121、122、131、132 上的防水绝缘层31、32、35、36可组成一个大小便传感器,将所述大小便传感器放入一个包含防水层11、吸湿层15及透水编织物层18的吸收用品之中,便可将所述吸收用品转化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感湿吸收用品了。
在上述大小便传感器结构中,第三柔性电极125、第四柔性电极126及短路线123组成第一高阻U型电极,其与第一柔性电极121、第二柔性电极122一同组成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在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中,连接过渡电极121、122 及短路线123具有低电阻特性,主检测电极125、126具有高电阻性,令整个回路的电阻主要集中在主检测电极上,然后根据检测回路的电阻变化判断潮湿短路点的位置。
在上述大小便传感器结构中,第七柔性电极135、第八柔性电极136及短路线133组成第二高阻U型电极,其与第五柔性电极131、第六柔性电极132一起组成第二电阻检测回路。在所述第二电阻检测回路中,连接过渡电极131、132 及短路线133具有低电阻特性,主检测电极135、136具有高电阻性,令整个回路的电阻都主要集中在主检测电极上,然后根据检测回路的电阻变化判断潮湿短路点的位置。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的第一、第二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变化时序及潮湿位置情况,可有效分析判断所述吸收用品的大小便发生的情况。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下至上依次叠层的柔性防水薄膜、吸收层和透水编织物层;
最少一个第一高阻U型电极,位于所述透水编织物层上,或在所述透水编织物与所述吸收层之间,所述U型电极的底部指向所述吸收用品的中间位置,所述U型电极的开口指向所述吸收用品的后端位置;
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构成第一电阻检测回路,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在所述吸收用品干爽情况下呈现一个初始电阻,所述初始电阻大于人体排泄物作用与所述U型电极时产生的短路电阻,以所述初始电阻为基础监测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在所述吸收用品使用过程中的电阻变化,可获知所述吸收用品的量化潮湿状态信息;
当包含有电解质液体的人体排泄物从所述吸收层上表面中间位置注入时,所述吸收用品发生潮湿并向外扩散,包括从U型电极底部向U型电极开口处扩散,所述电解质液体令所述U型电极从底部开始短路,并且短路点会随着潮湿程度的增而加逐步向开口处移动,令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由大变小,根据所述电阻的大小可判断所述潮湿的程度;或
当包含有电解质液体的人体排泄物从U型电极底部至电极开口处之间的不同位置上注入时,所述电解质液体会令所述U型电极发生短路,令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值变小,短路位置越靠近U型电极的开口处,所述电阻值就越小,据此可判断所述潮湿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层为长条状并划分为前后两个吸收区域,前端部分为第一吸收区域,在使用时对应于使用者的排尿位置并朝向使用者前腹部;后端部分为第二吸收区域,在使用时对应于使用者的排便位置并朝向使用者后腰部;
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设置在所述第二吸收区域之内,其U型底朝向在所述第一、第二吸收区域的分界线,其U型开口朝向使用者后腰部,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潮湿位置检测功能对应着使用者的大小便检测功能,所述回路的电阻越小,说明潮湿位置越靠后,其对应大便发生的几率就越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薄膜及所述透水编织物层均大于所述吸收层,其超出部分在所述吸收层四周形成了一个环形无潮湿安全区域,其中靠近所述第一吸收区域并朝向使用者前腹部位置为第一安全区域,靠近所述第二吸收区域并朝向使用者后腰部位置为第二安全区域;
在所述第一安全区域包括最少一条第一柔性电极及最少一条第二柔性电极,所述第一、第二柔性电极以所述第一安全区域为起点,并以所述第二安全区域为终点,然后在所述第二安全区分别与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开口处的左右两个端点实施电连接,由此组成完整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并在所述第一安全区域对位于所述第二吸收区域的所述U型电极实施电阻检测,并实现相关的大小便检测功能,及
所述第一、第二柔性电极的内阻远较所述高阻U型电极的电阻为低,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主要表现为所述高阻U型电极的电阻,由此降低了所述第一、第二柔性电极内阻对检测回路带来的影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柔性电极以所述第一安全区域为起点,分左右两路沿所述环形无潮湿安全区域绕过所示第一、第二吸收区域并到达所述第二安全区域,然后在所述第二安全分别与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开口处的左右两个端点实施电连接,由此组成一个完整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可在所述第一安全区域对所述U型电极实施电阻检测,并实现相关的大小便检测功能,与此同时还可有效避免所述吸收区域中的液体对所述柔性电极的干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柔性电极以所述第一安全区域为起点,以电绝缘方式穿过所述第一、第二吸收区域到达所述第二安全区域,并在所述安全区域分别与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开口处的左右两个端点实施电连接,由此组成一个完整的第一电阻检测回路,可在所述第一安全区域对所述U型电极实施电阻检测,并实现相关的大小便检测功能,与此同时还可有效避免所述吸收区域中的液体对所述柔性电极的干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防水薄膜面向所述吸收层的一面,或在所述防水薄膜与所述吸收层之间还包括最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形状及大小相若的第二高阻U型电极,并构成第二电阻检测回路,所述第一、第二高阻U型电极,分别位于所述吸收层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可分别实现对所述吸收层上、下表面的潮湿程度或潮湿位置检测,根据所述上、下表面的潮湿程度、潮湿位置及潮湿发生的先后次序,可更有效判断潮湿的来源,并提高大小便检测的准确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长条状内置防水薄膜,所述内置防水薄膜位于所述吸收层与所述透水编织物层之间,并且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通过导电油墨印刷工艺配置在所述内置防水薄膜朝向所述透水编织物层的这一面上;及
所述内置防水薄膜朝向所述吸收层的这一面上,还包括最少一个与所述第一高阻U型电极形状及大小相若的第二高阻U型电极并构成第二电阻检测回路,所述第一、第二高阻U型电极可分别实现对所述透水编织物层及吸收层的潮湿程度或潮湿位置检测,结合所述透水编织物层及所述吸收层的潮湿发生的时间顺序,可更有效判断潮湿的来源,从而提高大小便检测的准确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防水薄膜的表面上还包括一具有量化尿湿检测功能的电容检测回路,所述吸收层潮湿面积越大,回路中呈现的电容值就越大,由此实现了对所述吸收层的潮湿程度检测,配合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潮湿位置检测功能,可有效区分及判别大小便的发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检测回路包括设置于所述柔性防水薄膜背向所述吸收层的表面上的至少一条第九柔性电极,以及设置于所述柔性防水薄膜朝向所述吸收层的表面上的至少一条第十柔性电极;
所述第九、第十柔性电极与所述柔性防水薄膜及包含于所述吸收层中的人体排泄物液体构成一个电解电容器,所述电解电容器的电容值与所述吸收层下表面的潮湿面积成正比;及
可根据所述第一电阻检测回路的电阻变化规律及所述电容检测回路的电容变化规律,可综合判断出尿湿程度信息及大便发生信息。
10.如权利要求3或4或5或9所述的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包括纸尿裤、纸尿片、尿垫、尿片芯,所述人体排泄物包括尿液及粪便,所述柔性防水薄膜包括聚乙烯薄膜,所述透水编织物层包括无纺布,所述吸收层包括高分子材料,所述柔性电极包括金属丝、金属箔或通过导电油墨印刷而成的导电油墨感应线。
CN201822112738.3U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 Active CN2096619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2738.3U CN209661980U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2738.3U CN209661980U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61980U true CN209661980U (zh) 2019-11-22

Family

ID=68562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2738.3U Active CN209661980U (zh) 2018-12-14 2018-12-14 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6198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1153A (zh) * 2018-12-14 2019-03-19 深圳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
CN113425508A (zh) * 2021-08-27 2021-09-24 深圳一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括感应线及隐形口袋的智能吸收用品
EP4115862A4 (en) * 2020-04-30 2023-08-16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AND METHODS FOR DEFECTION AND URINATION DETERMINATION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81153A (zh) * 2018-12-14 2019-03-19 深圳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
EP4115862A4 (en) * 2020-04-30 2023-08-16 Unicharm Corporation ABSORBENT ARTICLE AND METHODS FOR DEFECTION AND URINATION DETERMINATION
CN113425508A (zh) * 2021-08-27 2021-09-24 深圳一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括感应线及隐形口袋的智能吸收用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1153A (zh) 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
CN209661980U (zh) 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
EP3426209B1 (en) Absorbent article and related methods
US9895273B2 (en) Absorbent article and related methods
EP2654646B1 (en) Absorbent article comprising a liquid discharge sensor
CN107854220A (zh) 一种电子感湿吸收用品及其潮湿程度检测方法
KR101393900B1 (ko) 수화 감지 및 모니터링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01217923B (zh) 尿传感器
CN103349583A (zh) 穿用物品
KR20090093982A (ko) 흡수 용품 내 다수의 배설물 존재를 검출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CN102573714A (zh) 排便检测设备
US20160051417A1 (en) Urine Detection Inductor Suitable For Large-scale Production
CN111297567A (zh) 一种可检测及区分大小便的吸收用品及相关方法
CN106510959B (zh) 智能护理耗材与其卷带式制造方法以及卷带式感应模块
CN107802408A (zh) 一种多感应点智能尿布及其监测方法
CN108078678A (zh) 多感应点具有尿布饱和度监测功能的智能尿布及监测方法
CN216411129U (zh) 大小便检测装置及卫生产品
CN113876491B (zh) 一种可区分大小便的卫生产品
CN112155857A (zh) 一种一次性智能化吸收用品的制作方法及相关制品
KR101648850B1 (ko) 흡수용품의 실시간 누설 감지장치 및 실시간 누설 감지방법
JPH10295726A (ja) 使い捨てオムツ
US20200246500A1 (en) Moisture detector using water-soluble conductor
CN113933352A (zh) 大小便检测装置及卫生产品
CN205786444U (zh) 一种石墨烯尿液传感器
CN107981984A (zh) 多感应点具有尿布饱和提醒功能的智能尿布及其监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00 No.212, building 5, Qianhai youth dream workshop, Nanshan street,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LITTLE NOBLEMAN TECHNOLOGY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704A, 7th Floor, Haosheng Business Center, Dongbin Road, Nanshan Stree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TTLE NOBLEMAN TECHNOLOGY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