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8477U - 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及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及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8477U
CN209658477U CN201920367506.4U CN201920367506U CN209658477U CN 209658477 U CN209658477 U CN 209658477U CN 201920367506 U CN201920367506 U CN 201920367506U CN 209658477 U CN209658477 U CN 209658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asing
section
casing section
shell
coaxi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675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锋
尹豪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Tyco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ke Electronic Technology (suzhou Industrial Par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675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8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8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84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及同轴连接器。该内壳包括:第一内壳段,第一内壳段设置有开口;和第二内壳段,第二内壳段一端可翻转连接在第一内壳段上,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切换;在关闭位置,第二内壳段另一端与第一内壳段连接,并封堵开口,且与第一内壳段共同围成内壳腔;在打开位置,第二内壳段另一端远离第一内壳段,并打开开口。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内壳段可翻转连接在第一内壳段上,不易分离导致丢失,便于同轴连接器的组装和拆卸,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及同轴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及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包括同轴连接器和对配连接器。同轴连接器是用于传输电气连接或者分离的元件。同轴连接器包括壳体组件、端子和线缆。端子容纳安装在壳体组件内,线缆部分容纳安装在端子内。连接器壳体组件包括外壳和内壳。内壳设置在端子与外壳之间,可将端子定位安装在外壳内。
对配连接器包括对配壳体组件、对配端子和对配线缆。对配端子容纳安装在对配壳体组件内,对配线缆部分容纳安装在对配端子内。对配壳体组件包括对配外壳和对配内壳。对配内壳设置在对配端子与对配外壳之间,可将对配端子定位安装在对配外壳内。现有对配内壳包括两个相互分离的分体内壳。组装对配连接器时,两个分体内壳分别位于对配端子的径向两侧并彼此连接且套装在对配端子上;拆卸对配连接器时,需要将两个分体内壳拆卸分离。对配连接器的组装、拆卸复杂,不便于操作,分体式内壳容易丢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及同轴连接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该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包括:
第一内壳段,所述第一内壳段设置有开口;和
第二内壳段,所述第二内壳段一端可翻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内壳段上,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切换;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二内壳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段连接,并封堵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一内壳段共同围成内壳腔;
在所述的打开位置,所述第二内壳段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一内壳段,并打开所述开口。
可选地,还包括铰链;
所述第二内壳段通过所述铰链可翻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内壳段上。
可选地,所述铰链为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内壳段和所述第二内壳段的翻转片。
可选地,所述翻转片被配置为能弯折变形,使所述第二内壳段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壳段翻转。
可选地,所述翻转片被配置为能弹性变形,使所述第二内壳段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壳段翻转。
可选地,所述内壳为一体件。
可选地,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二内壳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段卡扣连接;
在所述的打开位置,所述第二内壳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段分离。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内壳段上设置有第一卡扣;
在所述第二内壳段上设置有第二卡扣;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一卡扣与所述第二卡扣相扣合,以阻止所述第二内壳段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段分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卡扣突出于所述第一内壳段表面;
在所述第二内壳段上设置有卡扣容置部;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一卡扣容纳在所述卡扣容置部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壳段在轴向上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
所述第一部为套筒结构;
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部上安装有外密封件。
可选地,所述内壳的内周面设置有内限位部;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内限位部用于对插设在所述内壳内的端子进行轴向限位。
可选地,所述内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壳段上的第一内壳容置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壳段上的第二内壳容置槽;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一内壳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内壳容置槽形成环形槽;
所述环形槽用于容纳端子的端子凸出部。
可选地,所述内壳外周面设置有外限位部,所述外限位部用于对套装在所述内壳上的连接器外壳进行轴向限位。
可选地,所述外限位部包括突出于所述内壳外周面的内壳凸出部;
所述内壳凸出部用于容纳在外壳的外壳容置部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同轴连接器。该同轴连接器包括:
上述的内壳;
端子,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端子安装在所述内壳内;
线缆组件,所述线缆组件部分安装在所述端子内;和
外壳,所述外壳套装在所述内壳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内壳段在轴向上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
所述第一部为套筒结构;
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上。
可选地,还包括外密封件;
所述外密封件套装在所述第一部上,用于封堵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内壳外周面设置有外限位部;
所述外限位部对所述外壳进行轴向限位。
可选地,所述外限位部包括突出于所述内壳外周面的内壳凸出部;
所述外壳设置有外壳容置部;
所述内壳凸出部容纳在所述外壳容置部内。
可选地,还包括内密封件;
所述内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线缆组件与所述内壳之间,用于封堵所述线缆组件与所述内壳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内壳的内周面设置有内限位部;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内限位部对所述端子进行轴向限位。
可选地,所述内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壳段上的第一内壳容置槽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壳段上的第二内壳容置槽;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一内壳容置槽与所述第二内壳容置槽形成环形槽;
所述端子外周面突出设置有端子凸出部;
所述端子凸出部容纳在所述环形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及同轴连接器,内壳的第二内壳段一端可翻转连接在第一内壳段,从而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切换。第二内壳段可翻转连接在第一内壳段上,不易分离导致丢失。
第二内壳段位于关闭位置时,其另一端与第一内壳段连接并封堵开口,且与第一内壳段共同围成内壳腔;连接端子可安装在内壳的内壳腔中,便于连接端子的安装。第二内壳段位于打开位置时,其另一端远离第一内壳段并打开开口,便于同轴连接器的组装和拆卸,操作方便。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组件的安装剖面图。
图2为图1连接器组件中的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同轴连接器的零件爆炸图。
图4为图3同轴连接器中的安装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同轴连接器中的俯视图。
图6为沿图5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7为图1中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同轴连接器中的第一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沿图8中B-B方向的剖面图。
图10为图1中II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图3同轴连接器中的内壳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连接器组件中的对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对配连接器的零件爆炸图。
图14为图13对配内壳中第二内壳段位于打开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对配内壳中第二内壳段位于关闭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3对配内壳中对配端子与对配电缆组件的安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组件。请参阅图1至图3、图12和图13,连接器组件包括同轴连接器1和对配连接器6。所述对配连接器6可与所述同轴连接器1对配连接。
所述同轴连接器1包括连接端子40、线缆组件50及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包括安装套筒20、连接壳46、外壳10和密封件。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插孔12,用于容纳对配连接器6。所述对配连接器6可插设在所述插孔12内,以与所述同轴连接器1对配连接。
所述线缆组件50部分安装在所述连接端子40内。所述连接壳46套装在所述连接端子40上。所述安装套筒20用于安装密封件。所述连接壳46安装在所述安装套筒20内。所述外壳10套设在所述安装套筒20上。所述密封件安装在所述安装套筒20上,用于封堵各零部件之间的间隙以实现密封功能。
请参阅图4至图7,所述安装套筒20包括套筒本体21,所述套筒本体21设置成中空结构。所述套筒本体21包括密封的侧壁,用于安装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安装在所述套筒本体21的侧壁上,实现密封功能。
所述套筒本体2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部。所述连接器的连接壳46可插设在所述套筒本体21内。所述连接壳46插设在所述套筒本体21内的过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对所述连接壳46进行轴向限位。
所述套筒本体2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限位部。所述连接器的外壳10可套装在所述套筒本体21上。所述外壳10套装在所述套筒本体21上的过程中,所述第二限位部对所述外壳10进行轴向限位。
所述线缆组件50的结构及所述线缆组件50与所述连接端子4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根据需要设置。可选地,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线缆组件50包括导线51、第一绝缘层52、屏蔽层53、第二绝缘层54和侧盖58。所述第一绝缘层52套装在所述导线51上,所述屏蔽层53套装在所述第一绝缘层52,所述第二绝缘层54套装在所述屏蔽层53上。
所述连接端子40与所述线缆组件50可压接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同轴连接器1还包括卡箍件56。所述连接端子40的轴向一端设置有压接部42,所述压接部42受力时可变形。所述卡箍件56套设在所述连接端子40上,以将所述压接部42套在所述线缆组件50上,使所述压接部42与所述线缆组件50过盈固定。
所述侧盖58可盖接在所述壳体组件的轴向一端,所述线缆组件50贯穿至所述侧盖58并延伸至所述壳体组件内。
所述连接端子40与所述线缆组件50压接连接完成后,所述连接壳46套装在所述连接端子40和所述线缆组件50上。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和图10,所述连接壳46可包括相互分离的两个分体连接壳。两个分体连接壳的结构可相同设置。两个所述分体连接壳分别位于所述连接端子40的两侧并相互连接,以套装在所述连接端子40上。例如,两个所述分体内壳可通过相配合的卡扣结构相连接,实现轴向限位。所述连接壳46可与所述连接端子40通过相配合的卡扣结构相连接,实现轴向限位。
在所述连接壳46套装在所述连接端子40和所述线缆组件50上后,所述外壳10可套装在所述连接壳46上,如此所述连接壳46、所述连接端子40和所述线缆组件50插设在所述安装套筒20内。
为将所述连接端子40定位安装在所述连接壳46内,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6,所述连接端子40部分结构可延伸至所述安装套筒20内。在所述安装套筒20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台阶29。所述限位台阶29对所述连接端子40进行限位,以阻止继续所述连接端子40穿出所述安装套筒20外。
所述第一限位部的结构可根据需要具体设置。作为优选,请参阅图4至图7,所述第一限位部可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21上的第一内壳阻挡部222。所述连接壳46插设在所述套筒本体21内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内壳阻挡部222对所述连接壳46进行轴向限位,使所述连接壳46安装到位,可阻止所述连接壳46沿其插设方向继续插入。
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21上的第二内壳阻挡部234。所述连接壳46插设在所述套筒本体21内的过程中,所述第二内壳阻挡部234对所述连接壳46进行轴向限位,以阻止所述连接壳46脱离所述套筒本体21。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壳46外周面突出设置有内壳凸出部48。在所述套筒本体21上设置有套筒容置部22,用于容纳安装所述内壳凸出部48。所述内壳凸出部48容纳安装在所述套筒容置部22内。
所述套筒容置部22为贯通所述套筒本体21筒壁的通孔。所述套筒本体21筒壁设置有延伸至所述通孔22内的悬臂梁23。所述悬臂梁2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套筒本体21筒壁上,为固定端。所述悬臂梁23的另一端悬空设置,为自由端。所述悬臂梁23的自由端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发生弹性变形。当外力消失时,所述悬臂梁23能弹力释放。
所述第二内壳阻挡部234设置于所述悬臂梁23的自由端。所述第二内壳阻挡部234突出于所述套筒本体21内周面设置。在所述连接壳46插设在所述套筒本体21内的过程中,所述内壳凸出部48抵压所述悬臂梁23,使所述悬臂梁23弹性变形。
当所述连接壳46安装到位时,所述内壳凸出部48越过所述第二内壳阻挡部234,所述内壳凸出部48与所述第二内壳阻挡部234错位分离,所述悬臂梁23弹力释放,所述内壳凸出部48进入所述套筒容置部22内。此时,所述第二内壳阻挡部234位于所述内壳凸出部48的轴向一侧,所述第二内壳阻挡部234对所述内壳凸出部48进行轴向限位,以阻止所述连接壳46脱离所述套筒本体21。
所述第一内壳阻挡部222设置于所述通孔22内壁。当所述悬臂梁23弹力释放时,所述内壳凸出部48进入所述套筒容置部22内。此时,所述第一内壳阻挡部222位于所述内壳凸出部48的轴向另一侧并对所述内壳凸出部48进行轴向限位,以使所述连接壳46安装到位,阻止所述连接壳46沿插设方向继续插入所述套筒本体21内。
为可靠阻止所述第二内壳阻挡部234与所述内壳凸出部48错位分离,所述悬臂梁23设置有突出于所述外壳10外周面的抵压凸出部232。所述连接壳46安装到位时,所述外壳10抵压所述抵压凸出部232,以阻止所述第二内壳阻挡部234与所述内壳凸出部48轴向错位分离。
所述第二限位部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作为优选,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第二限位部可包括突出于所述套筒本体21外周面的第一外壳阻挡部26。所述第一外壳阻挡部26对所述外壳10进行轴向限位,以使所述外壳10安装到位,可阻止所述外壳10继续沿套装方向套装于所述安装套筒20上。
所述第二限位部可包括突出于所述套筒本体21外周面的第二外壳阻挡部27。所述外壳10上设置有外壳容置部18,用于容纳安装所述第二外壳阻挡部27。所述第二外壳阻挡部27容纳在所述外壳容置部18内,所述第二外壳阻挡部27对所述外壳容置部18内壁进行轴向限位,以阻止所述外壳10脱离所述套筒本体21。
密封件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可根据需要设置。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连接器可包括第三密封件39。所述第三密封件39套装在所述线缆组件50上,用于封堵所述线缆组件50与所述安装套筒20之间的径向间隙,防止水通过所述线缆组件50与所述安装套筒20之间的径向间隙进入所述同轴连接器1内。例如,所述第三密封圈可设置成弹性密封圈。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密封件可包括套装在所述安装套筒20上的第一密封件30和第二密封件38。所述第一密封件30和所述第二密封件38分别位于所述通孔22的两侧,用于封堵所述安装套筒20与所述外壳10之间的径向间隙,可阻止水通过所述通孔22进入所述同轴连接器1内,实现防水。例如,所述第一密封件30和所述第二密封件38均可在径向上弹性压缩在所述安装套筒20与所述外壳10之间。
所述第一密封件30和所述第二密封件38可套装在所述安装套筒20上。所述第一密封件30和所述第二密封件38分别位于所述套筒本体21的轴向两侧
所述套筒本体21上可设置有安装槽25。所述安装槽25周向环绕所述套筒本体21设置,用于安装所述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槽25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本体21上设置有多个所述安装槽25,所述多个安装槽25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20的轴向两端,用于分别安装所述第一密封件30和所述第二密封件38。
所述第一密封件30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和图13,所述对配连接器6可与所述连接器组件中的同轴连接器1对配连接。所述对配连接器6包括对配端子80、对配线缆组件90、对配内壳70和对配外壳60。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部分安装在所述对配端子80内。所述对配端子80安装在所述对配内壳70内。所述对配外壳60套装在所述对配内壳70上。
请参阅图8至图10,所述第一密封件30套装在所述安装套筒20上。所述第一密封件30的外周面在轴向上分别具有第一段302和第二段304。所述第一段302设置在所述安装套筒20与所述外壳10之间,并封堵所述安装套筒20与所述外壳10之间的径向间隙。
当所述同轴连接器1与所述对配连接器6对配连接时,所述第二段304封堵所述安装套筒20与所述对配外壳60之间的径向间隙,所述对配端子80与所述连接端子40连接,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与所述线缆组件50连接。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10,所述第二段304与所述外壳10之间设置有用于供所述对配连接器6插入的对配容置部16。当所述同轴连接器与所述对配连接器6对配连接时,所述对配连接器6部分结构插入所述对配容置部16内,所述第二段304封堵所述安装套筒20与所述对配连接器6外壳10之间的径向间隙。
请参阅图8至图10,所述安装套筒20的外壁可设置有套筒台阶214。所述第一密封件30内壁可设置有密封台阶306,密封台阶306可被套筒台阶214轴向限位。当所述同轴连接器与所述对配连接器6对配连接时,所述套筒台阶214对所述密封台阶306进行轴向限位,可防止所述第一密封件30被对配连接器6轴向推动产生偏移,影响密封性能。
为获得较佳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一段302外周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凸起303。所述第一密封凸起303径向突出于所述第一段302外周面。所述第一密封凸起303沿所述第一段302的周向延伸设置,例如所述第一密封凸起303可环绕所述第一段302一圈或者多圈地设置。所述第一密封凸起303弹性压缩变形,并抵压在所述外壳10的内壁上。
为获得较佳的密封性能,所述第二段304外周面设置有第二密封凸起305。所述第二密封凸起305径向突出于所述第二段304外周面。所述第二密封凸起305沿所述第二段304的周向延伸设置,例如所述第二密封凸起305可环绕所述第二段304一圈或者多圈地设置。所述第二密封凸起305弹性压缩变形,并抵压在所述对配连接器6的对配外壳60上。
所述第一密封件30的材质可根据需要设置,只要其能实现需要的密封功能即可。为实现密封性能,所述第一密封件30比所述安装套筒20的材质更易变形。当所述安装套筒20抵压所述第一密封件30时,可使所述第一密封件30弹性变形实现密封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30可由硅胶或者橡胶等密封材料制成。
为使所述第一段302能抵压所述对配连接器6,所述第一段302的径向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段304的径向长度。如此,所述第一段302与所述外壳10之间预留有足够的径向间隙可供对配连接器6插入。
所述外壳10内周面可突出设置有凸台14。所述第一段302弹性压缩在所述凸台14与所述安装套筒20之间。当所述同轴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6对配连接时,所述凸台14可对对配连接器6进行止挡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30可设置为一体件。所述一体件的第一密封件30便于安装,密封功能较佳。
本实施例中,所述同轴连接器1可应用于汽车上,为车用高速防水连接器。所述同轴连接器1的连接端子40可设置成母端子,所述对配连接器6的对配端子80设置成公端子。
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的结构及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与所述对配端子8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根据需要设置。可选地,请参阅图13,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包括对配导线91、第一对配绝缘层92、对配屏蔽层93、第二对配绝缘层94和对配侧盖96。所述第一对配绝缘层92套装在所述对配导线91上,所述对配屏蔽层93套装在所述第一对配绝缘层92,所述第二对配绝缘层94套装在所述对配屏蔽层93上。
所述对配端子80与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可压接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对配连接器6还包括对配卡箍件88。所述对配端子80的轴向一端设置有对配压接部82,所述对配压接部82受力时可变形。所述对配卡箍件88套设在所述对配端子80上,以将所述对配压接部82套在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上,使所述对配压接部82与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过盈固定。
所述对配侧盖96可盖接在所述对配壳体组件的轴向一端,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贯穿至所述对配侧盖96并延伸至所述对配壳体组件内。
所述对配端子80与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压接连接完成后,所述对配内壳70套装在所述对配端子80和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上。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至图16,所述对配内壳70包括第一内壳段71和第二内壳段72。所述第一内壳段71围有第一内壳腔。所述第一内壳段71设置有开口。所述第二内壳段72围有第二内壳腔。
所述第二内壳段72一端可翻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内壳段71上,所述第二内壳段72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壳段71转动。根据第二内壳段72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壳段71的周向不同位置,所述第二内壳段72具有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并能在打开位置与关闭位置间切换。
所述第二内壳段72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内壳段7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段71连接,并封堵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一内壳段71共同围成内壳腔。
所述第二内壳段72位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内壳段72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一内壳段71,并打开所述开口。
所述第二内壳段72翻转连接在第一内壳段71上的具体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
一种可选示例中,所述对配内壳70还可以包括铰链,所述第二内壳段72通过所述铰链可翻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内壳段71上。
该示例中,所述铰链为将所述第一内壳段71与所述第二内壳段72转动连接的翻转片73。所述翻转片7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内壳段71和所述第二内壳段72的厚度。
所述翻转片73可被设置成能弯折变形,使所述第二内壳段72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壳段71转动。
所述翻转片73可被置成能弹性变形,使所述第二内壳段72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壳段71转动。
所述对配内壳70可设置成一体件。具体地,所述第一内壳段71、所述翻转片73和所述第二内壳段72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此外,在其他示例中,所述对配内壳70也可以设置成其他分体式结构,所述第一内壳段71与所述第二内壳段72为相互分离的两个部件。所述铰链将所述第一内壳段71和所述第二内壳段72转动连接在一起,例如所述铰链可包括转轴等。
所述第一内壳段71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内壳段72的连接结构可根据需要设置。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内壳段72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二内壳段7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段71卡扣连接。所述第二内壳段72位于打开位置时,所述第二内壳段7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段71分离。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内壳段71上设置有第一卡扣715。在所述第二内壳段72上设置有第二卡扣722。所述第二内壳段72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扣715与所述第二卡扣722相扣合,可阻止所述第二内壳段7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段71分离。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715突出于所述第一内壳段71表面。在所述第二内壳段72上设置有卡扣容置部724。所述第二内壳段72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卡扣715容纳在所述卡扣容置部724内,所述卡扣容置部724的内壁可阻止所述第一卡扣715脱离所述第二卡扣722,以阻止所述第一内壳段71与所述第二内壳段72分离。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容置部724为贯通所述第二内壳段72的贯通孔。
为实现密封功能,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壳段71在轴向上可具有第一部710和第二部714。所述第一部710为环形的套筒结构。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部714上。所述第二内壳段72连接在所述第二部714上,并封堵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二部714共同围成去环形腔体,共同构成环形的套筒结构。
为将所述对配端子80定位安装在所述对配内壳70内,作为优选,所述对配内壳70的内周面可设置有内限位部,用于对插设在所述对配内壳70内的连接端子40进行轴向限位。所述第二内壳段72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对配端子80插设在所述对配内壳70内,所述内限位部对所述对配端子80进行轴向限位。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4至图16,所述内限位部可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壳段71上的第一内壳容置槽716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壳段72上的第二内壳容置槽726。所述第二内壳段72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第一内壳容置槽716与所述第二内壳容置槽726形成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用于对插设在所述对配内壳70内的对配端子80进行轴向限位。所述对配端子80外周面突出设置有端子凸出部84。在所述第二内壳段72位于关闭位置时,所述对配端子80插设在所述对配内壳70内,所述端子凸出部84容纳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内壁可对所述端子凸出部84进行轴向限位,从而将所述对配端子80定位安装在所述对配内壳70内。
请参阅图13,所述对配连接器6还可以包括内密封件78。所述内密封件78套装在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上,并位于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与所述对配内壳70之间,用于封堵所述对配线缆组件90与所述对配内壳70之间的径向间隙。
为将所述对配内壳70定位安装在所述对配外壳60内,作为优选,所述对配内壳70外周面设置有外限位部,所述外限位部用于对套装在所述对配内壳70上的对配外壳60进行轴向限位。当所述对配外壳60套装在所述对配内壳70上时,所述外限位部对所述对配外壳60进行轴向限位。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和图16,所述对配外壳60设置有外壳容置部62。所述外限位部包括突出于所述内壳外周面的内壳凸出部712,所述内壳凸出部712用于容纳在所述外壳容置部62内。当所述对配外壳60套装在所述对配内壳70上时,所述内壳凸出部712容纳在所述外壳容置部62内,从而将所述对配内壳70定位安装在所述对配外壳60内。
请参阅图13,所述对配连接器6还可以包括外密封件76。所述外密封件76套装在所述第一部710上,用于封堵所述对配外壳60与所述对配内壳70之间的径向间隙。当所述对配外壳60套装在所述对配内壳70上时,所述外密封件76封堵所述对配外壳60与所述对配内壳70之间的径向间隙,实现防水密封功能。
在所述第一部710上可设置有限位槽713。所述限位槽713周向环绕所述套筒本体21设置,用于安装密封件。所述外密封件76安装在所述限位槽713内。
本实施例对配连接器6的其他结构与所述同轴连接器1可同理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此外,在其他示例中,第一内壳段71和第二内壳段72也可设置成可相互分离的两个元件,第一内壳段71和第二内壳段72分别位于对配端子80的两侧并相互连接,以套装在对配端子80上。
本实施例中,套筒本体上的第一限位部可对插设在套筒本体内的连接壳进行轴向限位,套筒本体上的第二限位部可对套装在套筒本体上的连接器外壳进行轴向限位。安装套筒固定设置在同轴连接器的外壳与连接壳之间,用于安装密封件以便于封堵同轴连接器各部件之间的间隙,满足防水要求。
本实施例中,所述同轴连接器的第一密封件在轴向上分别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可封堵同轴连接器安装套筒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当同轴连接器与对配连接器对配连接时,第二段可封堵同轴连接器安装套筒与对配连接器之间的间隙。第一密封件能同时封堵同轴连接器安装套筒与外壳之间的间隙及同轴连接器安装套筒与对配连接器之间的间隙,防水性能较佳。第一密封件及同轴连接器的结构简单,便于制作。
本实施例中,对配内壳的第二内壳段一端可翻转连接在第一内壳段,从而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切换。第二内壳段可翻转连接在第一内壳段上,不易分离导致丢失。
第二内壳段位于关闭位置时,其另一端与第一内壳段连接并封堵开口,且与第一内壳段共同围成内壳腔;对配端子可安装在对配内壳的内壳腔中,便于对配端子的安装。第二内壳段位于打开位置时,其另一端远离第一内壳段并打开开口,便于对配连接器的组装和拆卸,操作方便。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精神内的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内壳段(71),所述第一内壳段(71)设置有开口;和
第二内壳段(72),所述第二内壳段(72)一端可翻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内壳段(71)上,以在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间切换;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二内壳段(7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段(71)连接,并封堵所述开口,且与所述第一内壳段(71)共同围成内壳腔;
在所述的打开位置,所述第二内壳段(72)另一端远离所述第一内壳段(71),并打开所述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铰链;
所述第二内壳段(72)通过所述铰链可翻转连接在所述第一内壳段(7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
所述铰链为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内壳段(71)和所述第二内壳段(72)的翻转片(7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片(73)被配置为能弯折变形,使所述第二内壳段(72)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壳段(71)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转片(73)被配置为能弹性变形,使所述第二内壳段(72)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内壳段(71)翻转。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70)为一体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二内壳段(7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段(71)卡扣连接;
在所述的打开位置,所述第二内壳段(7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段(71)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内壳段(71)上设置有第一卡扣(715);
在所述第二内壳段(72)上设置有第二卡扣(722);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一卡扣(715)与所述第二卡扣(722)相扣合,以阻止所述第二内壳段(72)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内壳段(71)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扣(715)突出于所述第一内壳段(71)表面;
在所述第二内壳段(72)上设置有卡扣容置部(724);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一卡扣(715)容纳在所述卡扣容置部(724)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壳段(71)在轴向上具有第一部(710)和第二部(714);
所述第一部(710)为套筒结构;
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部(714)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710)上安装有外密封件(76)。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70)的内周面设置有内限位部;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内限位部用于对插设在所述内壳(70)内的端子(80)进行轴向限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壳段(71)上的第一内壳容置槽(716)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壳段(72)上的第二内壳容置槽(726);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一内壳容置槽(716)与所述第二内壳容置槽(726)形成环形槽;
所述环形槽用于容纳端子(80)的端子凸出部(84)。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70)外周面设置有外限位部,所述外限位部用于对套装在所述内壳(70)上的连接器外壳(60)进行轴向限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内壳(70),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限位部包括突出于所述内壳(70)外周面的内壳凸出部(712);
所述内壳凸出部(712)用于容纳在外壳(60)的外壳容置部(62)内。
16.一种同轴连接器(6),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壳(70);
端子(80),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端子(80)安装在所述内壳(70)内;线缆组件(90),所述线缆组件(90)部分安装在所述端子(80)内;和外壳(60),所述外壳(60)套装在所述内壳(70)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同轴连接器(6),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内壳段(71)在轴向上具有第一部(710)和第二部(714);
所述第一部(710)为套筒结构;
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二部(714)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同轴连接器(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密封件(76);
所述外密封件(76)套装在所述第一部(710)上,用于封堵所述外壳(60)与所述内壳(70)之间的间隙。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6),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70)外周面设置有外限位部;
所述外限位部对所述外壳(60)进行轴向限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同轴连接器(6),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限位部包括突出于所述内壳(70)外周面的内壳凸出部(712);
所述外壳(60)设置有外壳容置部(62);
所述内壳凸出部(712)容纳在所述外壳容置部(62)内。
21.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密封件(78);
所述内密封件(78)设置在所述线缆组件(90)与所述内壳(70)之间,用于封堵所述线缆组件(90)与所述内壳(70)之间的间隙。
22.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同轴连接器(6),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70)的内周面设置有内限位部;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内限位部对所述端子(80)进行轴向限位。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同轴连接器(6),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限位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内壳段(71)上的第一内壳容置槽(716)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内壳段(72)上的第二内壳容置槽(726);
在所述的关闭位置,所述第一内壳容置槽(716)与所述第二内壳容置槽(726)形成环形槽;
所述端子(80)外周面突出设置有端子凸出部(84);
所述端子凸出部(84)容纳在所述环形槽内。
CN201920367506.4U 2019-03-21 2019-03-21 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及同轴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58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7506.4U CN209658477U (zh) 2019-03-21 2019-03-21 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及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7506.4U CN209658477U (zh) 2019-03-21 2019-03-21 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及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8477U true CN209658477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27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6750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58477U (zh) 2019-03-21 2019-03-21 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及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8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266045A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CN101188336B (zh) 用于预制电缆的连接器
US5593320A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EP2161788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plurality of discrete components
US11177616B2 (en) Electrical plug with a protective conductor contact and protective conductor connector element formed integrally therewith for grounding exterior parts
US7892026B2 (en) Electrical plug-type connector
CN107204537A (zh) 电连接设备、组装电缆的方法和组装的同轴电缆
US794685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EP3164912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0518390B (zh) 封闭体保持结构和带连接器的电线
US6394840B1 (en) Contact securing sleeve for use with a coaxial cable
CN109088223B (zh) 包含树脂的密封件和防水连接器
CN102598427A (zh) 用于单独屏蔽的电缆和对应的电缆组件的密封装置
CN103125051A (zh) 连接器系统
CN101707297B (zh) 浮动水密封同轴电连接器
CN109888560A (zh) 一种用于连接端子的快插接头
US11101588B2 (en) Terminal including an insulation portion
EP1100161A2 (en) Termi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structure for shield cable
CN201536159U (zh) 一种浮动水密封同轴电连接器
CA2582417A1 (en) Coaxial plug connector for a coaxial cable
CN209658477U (zh) 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内壳及同轴连接器
EP0942493A3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CN209658495U (zh) 第一密封件、壳体组件、同轴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09747799U (zh) 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安装套筒、用于同轴连接器的壳体组件及同轴连接器
CN208774555U (zh) 用于充电枪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