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3101U - 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3101U
CN209653101U CN201920092883.1U CN201920092883U CN209653101U CN 209653101 U CN209653101 U CN 209653101U CN 201920092883 U CN201920092883 U CN 201920092883U CN 209653101 U CN209653101 U CN 209653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of
recyclable
energy saving
building
saving bui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928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世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Hemao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Hemao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Hemao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Hemao Environmental Constru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9288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3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3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310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2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e.g. solar water pum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4Measures for saving energy, e.g. in green hous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包括屋顶和建筑本体,所述屋顶设在建筑本体的顶部,所述屋顶的斜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屋顶的内部设有与太阳能板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屋顶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防水隔板,所述防水隔板上设有若干通水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引风机、吸风口和绿色植物层,使得本建筑能够通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本建筑的内部,避免建筑的内部由于长时间没有换气而导致内部空气浑浊不堪,使得人们能够居住在空气较为清新的环境中,能够提高人们的居住体验度。

Description

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属于建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是钢筋水泥的森林,人口密集,据联合国报告,2007年全球约50%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排放了71%的二氧化碳,消耗了75%的自然资源,中国大部分城市的天空也是灰蒙蒙的,难以见到蓝天,所以引进城市森林用以固化空气中的碳元素就很有必要,特别是东北华北人口众多的重工业城市,空气污染为全国之最,作为寸土寸金的城市土地,不可能在现有住宅地或商业街植树造林,对原有大楼的改造或者对新建大楼的重新设计,因而人们提出了一种节能建筑。
目前的节能建筑物能够较好地节省人们居住生活过程中需要的能源,且能够对能源进行重复利用,具备较好的可持续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节能建筑的内部空气流通效果欠佳,当人们居住在节能建筑内时,一旦长时间不进行换气,建筑内部的空气将会变得浑浊不堪,使得人们的居住体验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包括屋顶和建筑本体,所述屋顶设在建筑本体的顶部,所述屋顶的斜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所述屋顶的内部设有与太阳能板电连接的蓄电池,所述屋顶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防水隔板,所述防水隔板上设有若干通水孔,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建筑本体内的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防水隔板的上侧设有绿色植物层,所述凹槽的两侧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通过气管与建筑本体内部相连通,所述吸风口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光照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出水管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所述出水管上设有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导流板为漏斗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气管上设有引风机,所述引风机与蓄电池电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通水孔在防水隔板上阵列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光照结构包括滑块、滑槽和与蓄电池电连接的灯体,所述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灯体与第一连接杆通过连接轴活动连接,所述吸风口的顶部设有固定块,所述滑槽设在固定块上,所述滑块嵌入滑槽内,所述滑块与灯体通过第二连接杆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滑块为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光照结构、太阳能板和蓄电池,使得当白日里阳光较为充足的时候,太阳能板能够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将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当夜晚光线昏暗的时候,能够通过蓄电池内储存的电量作为光照结构的能源进行照明,使得绿色植物能够一直进行光合作用,使得绿色植物能够一直生产新鲜的氧气。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引风机、吸风口和绿色植物层,使得本建筑能够通过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本建筑的内部,避免建筑的内部由于长时间没有换气而导致内部空气浑浊不堪,使得人们能够居住在空气较为清新的环境中,能够提高人们的居住体验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记:1、屋顶;2、太阳能板;3、蓄电池;4、防水隔板;5、通水孔;6、导流板;7、建筑本体;8、吸风口;9、气管;10、引风机;11、支撑架;12、光照结构;13、出水管;14、过滤网;15、阀门;16、第一连接杆;17、灯体;18、连接轴;19、第二连接杆;20、滑块;21、滑槽;22、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包括屋顶1和建筑本体7,屋顶1设在建筑本体7的顶部,屋顶1的斜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2,屋顶1的内部设有与太阳能板2电连接的蓄电池3,通过在屋顶1的斜面上设置太阳能板2,并且在屋顶1的内部设置有与太阳能板2进行电连接的蓄电池3,使得当白日里阳光较为充足的时候,能够通过太阳能板2对太阳光进行吸收,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后储存在蓄电池3内,当光线较为昏暗的时候能够进行使用,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能够减少居住在本建筑内的人们的日常用电开销,避免增加额外的用电量,使得本建筑具备较好的节能环保性能,能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国情相符合。
屋顶1的顶部设有凹槽,凹槽内设有防水隔板4,防水隔板4上设有若干阵列分布的通水孔5,凹槽的底部设有导流板6,导流板6为漏斗状,导流板6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3,出水管13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14,出水管13上设有阀门15,出水管13与建筑本体7内的排水管道相连通,防水隔板4的上侧设有绿色植物层,通过在屋顶1的凹槽内设置绿色植物层进行光合作用生产氧气,当下雨天时,能够通过雨水对绿色植物进行自然灌溉,解放人工劳动力浇水,当雨水量过多时,雨水能够若干通水孔5从绿色植物层流到导流板6的斜面上去,由于导流板6为倾斜设置,雨水因其自身重力的缘故滑落到出水管13中去,开启阀门15后,通过过滤网14进行粗过滤,使得雨水经过出水管13进入到建筑本体7内的排水管道中去,避免绿色植物由于水分过多而出现烂根等现象,保证了绿色植物的存活寿命,使得本建筑具备较好的环保性能。
凹槽的两侧设有吸风口8,吸风口8通过气管9与建筑本体7内部相连通,气管9上设有引风机10,引风机10与蓄电池3电连接,通过设置吸风口8、气管9和引风机10,使得本建筑能够将绿色植物生产的新鲜氧气输入到本建筑的内部中去,避免本建筑内部由于长时间不进行换气而导致内部空气浑浊不堪,避免人们居住在长期缺氧的环境中从而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效率,且由于引风机10与蓄电池3进行电连接,本建筑不需要使用额外的电能去引导氧气进入到建筑内部,使得本建筑具备较好的节能环保性能,且使得居住于本建筑内部的人们拥有较好的居住体验。
吸风口8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上设有光照结构12,光照结构12包括滑块20、滑槽21和与蓄电池3电连接的灯体17,支撑架1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6,灯体17与第一连接杆16通过连接轴18活动连接,吸风口8的顶部设有固定块22,滑槽21设在固定块22上,滑块20嵌入滑槽21内,滑块20与灯体17通过第二连接杆19进行活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9与滑块20为活动连接,当在光线较为昏暗的时候,由于灯体17与蓄电池3为电连接,能够通过灯体17的光照对绿色植物进行照明,使得绿色植物能够一直进行光合作用,使得绿色植物能够一直生产新鲜的氧气,且光照结构12能够调节光照范围和光照方向,能够使得灯体17照到更多的绿色植物,由于灯体17与第一连接杆16通过连接轴18活动连接,人们能够通过转动灯体17来调整光照范围和光照方向,当灯体17的位置发生转动时,灯体17通过第二连接杆19带动滑块20在滑槽21内进行滑动,能够通过第二连接杆19对灯体17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包括屋顶(1)和建筑本体(7),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1)设在建筑本体(7)的顶部,所述屋顶(1)的斜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太阳能板(2),所述屋顶(1)的内部设有与太阳能板(2)电连接的蓄电池(3),所述屋顶(1)的顶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防水隔板(4),所述防水隔板(4)上设有若干通水孔(5),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导流板(6),所述导流板(6)的开口处固定连接有出水管(13),所述出水管(13)与建筑本体(7)内的排水管道相连通,所述防水隔板(4)的上侧设有绿色植物层,所述凹槽的两侧设有吸风口(8),所述吸风口(8)通过气管(9)与建筑本体(7)内部相连通,所述吸风口(8)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架(11),所述支撑架(11)上设有光照结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13)的入口处设有过滤网(14),所述出水管(13)上设有阀门(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6)为漏斗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管(9)上设有引风机(10),所述引风机(10)与蓄电池(3)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水孔(5)在防水隔板(4)上阵列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结构(12)包括滑块(20)、滑槽(21)和与蓄电池(3)电连接的灯体(17),所述支撑架(11)上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6),所述灯体(17)与第一连接杆(16)通过连接轴(18)活动连接,所述吸风口(8)的顶部设有固定块(22),所述滑槽(21)设在固定块(22)上,所述滑块(20)嵌入滑槽(21)内,所述滑块(20)与灯体(17)通过第二连接杆(19)进行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9)与滑块(20)为活动连接。
CN201920092883.1U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53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2883.1U CN209653101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92883.1U CN209653101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3101U true CN209653101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21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9288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53101U (zh) 2019-01-21 2019-01-21 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310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7614A (zh) * 2020-09-30 2021-01-15 蔺长鹏 一种具有光能利用装置的绿色建筑
CN113279524A (zh) * 2021-06-16 2021-08-20 浙江韶华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屋顶用排水管道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7614A (zh) * 2020-09-30 2021-01-15 蔺长鹏 一种具有光能利用装置的绿色建筑
CN113279524A (zh) * 2021-06-16 2021-08-20 浙江韶华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屋顶用排水管道
CN113279524B (zh) * 2021-06-16 2022-03-18 浙江韶华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种植屋顶用排水管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962061U (zh) 一种农用集雨式大棚
CN209653101U (zh) 一种可循环换气的节能建筑
WO2018161190A1 (zh) 构建海绵城市二次水再利用楼体外墙管网生态绿化系统
CN102692909B (zh) 空气置换环境修复装置及修复系统
CN1050967C (zh) 立体植物培植设施
CN209702482U (zh) 一种基于下沉式再生水系统的城市生态综合体系统
CN204663063U (zh) 一种利用荒沟、沟槽建设的集约化种养殖立体温室大棚
CN210184003U (zh) 一种立体绿化景观设计装置
CN103017276B (zh) 生态建筑节能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206468094U (zh) 一种生态建筑
CN213694957U (zh) 一种城市净化生态建筑墙
CN205636885U (zh) 基于边坡的人工湿地单体雨水存储结构
CN201972422U (zh) 生态公交站亭
CN204409170U (zh) 一种全景观水培植物生态屏
CN208768562U (zh) 一种环保型农业种植大棚
CN203257168U (zh) 一种绿色环保房屋
CN209931023U (zh) 一种科技公园用绿植栽培槽
CN203985619U (zh) 双结构蚯蚓养殖大棚
CN209964764U (zh) 一种巩固石竹花叶色花色艳丽的控制系统
CN207878982U (zh) 一种绿化车库
CN207213914U (zh) 一种具有降水量测量功能的园林景观灯
CN101713293B (zh) 一种生态隧道的构建方法
CN207365216U (zh) 太阳能植物空气净化器
CN211832441U (zh) 一种高层建筑物阳台装配式智能生态系统
CN212001953U (zh) 一种绿色环保建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9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