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2087U -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2087U
CN209652087U CN201920117782.5U CN201920117782U CN209652087U CN 209652087 U CN209652087 U CN 209652087U CN 201920117782 U CN201920117782 U CN 201920117782U CN 209652087 U CN209652087 U CN 2096520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parator
pipe
water
soil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1778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zhi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zhi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zhi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zhij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1778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20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20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20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第一分隔件、第二分隔件、第三分隔件、第四分隔件、格栅井、输水管、污泥回流泵、水泵、采样井、消毒间、控制间和污泥箱;第一分隔件、第二分隔件、第三分隔件和第四分隔件竖直设置在箱体内部,并将箱体分隔为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消毒池;调节池内设置有用于将污水从调节池通过输水管输送至厌氧池的污水提升泵;水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格栅井连接有总进水管;采样井连接有总排水管;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均设有弹性立体填料模块;消毒间内设有消毒设备;控制间内设有第二风机和控制箱。本实用新型一体化、自动化程度高,污水处理效果好,更加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现今,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写字楼、酒店、学校、医院和住宅小区制造的生活污水和与之类似的工业有机污水量随之提高,污水若得不到及时处理,会严重危害环境。
现有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工艺过程少,处理效果差,设备占地空间大,一体化程度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一体化、自动化程度高,污水处理效果好,能设置在地表以下,更加节能环保。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
第一分隔件、第二分隔件、第三分隔件、第四分隔件、格栅井、输水管、污泥回流泵、水泵、采样井、消毒间、控制间和污泥箱;
第二分隔件和第三分隔件上均设置有通孔,第一分隔件、第二分隔件、第三分隔件和第四分隔件竖直设置在箱体内部,一个第一分隔件、两个第二分隔件、一个第三分隔件和一个第四分隔件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并将箱体依次分隔为调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沉淀池和消毒池,其中,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和沉淀池依次连通;
输水管两端分别连通于调节池和厌氧池,调节池内设置有用于将污水从调节池通过输水管输送至厌氧池的污水提升泵;
水泵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进水管伸入沉淀池内,出水管伸入消毒池内;
格栅井与调节池连通,格栅井连接有总进水管;采样井与消毒池连通,采样井连接有总排水管;
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内均设置有弹性立体填料模块;
污泥回流泵的进泥端通过进泥管连通于沉淀池底部,出泥端通过出泥管连通于污泥箱;污泥箱连接有抽吸管;
消毒间内设置有消毒设备,消毒设备通过输液管与消毒池连通;控制间内设置有第二风机和控制箱;第二风机通过主供气管与好氧池连通;控制箱分别与污水提升泵、污泥回流泵、水泵、消毒设备和第二风机控制连接。
优选的,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并排设置有多行多列第一安装孔;弹性立体填料模块包括分气管、纤维套和丝条,分气管竖直设置,分气管通过第一安装孔设置在固定板上,纤维套套设在分气管外周,多条丝条呈辐射状均匀设置在纤维套外周面。
优选的,主供气管连通有多排分供气管,分供气管底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上设置有堵盖;分气管顶部通过第二安装孔与分供气管连通,分气管管壁上均匀设置多个出气孔。
优选的,箱体顶部设置有第一风机和土壤箱;第一风机进气端通过进气管与高空排气管连通,控制箱与第一风机控制连接;土壤箱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扩散层和土壤层;扩散层包括泡沫骨材和黄沙,泡沫骨材和黄沙自下至上依次设置;土壤层为由包括细砂土、粗砂土、有机质沃土和粘沙土混合而成的混合土壤层;第一风机出气端通过出气管与土壤箱连通,土壤箱上的连通处位于泡沫骨材处。
优选的,箱体、第一分隔件、第二分隔件、第三分隔件、消毒间、控制间和污泥箱采用不锈钢材料或玻璃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设备能进行完整的污水处理过程,一体化程度高,设备能整体埋设于地表以下,不会占用地表空间,设备上面的地表能用于绿化和其它用地,而且不需要建房、采暖和保温,更加节能环保;通过控制箱控制污水处理过程,节省人工,自动化程度高;采用弹性立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效率高。
分供气管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上设置有堵盖,根据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确定打开堵盖的第二安装孔的数量和位置,并在第二安装孔上安装分气管,从而将弹性立体填料模块与分供气管连接,第二风机通过主供气管向多排分供气管供应空气,分供气管向分气管输送空气,空气从出气孔以气泡形式逸出,纤维套对气泡进行初步切割,丝条对气泡进行二次切割,并进行挂膜,由于空气从分气管中心向外侧释放,不会使弹性立体填料模块中心部分产生厌氧情况,从而解决了由于中心部分易厌氧造成的挂膜速度慢的缺点,提高了生物膜在丝条上的挂膜速度和挂膜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弹性立体填料模块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主供气管和分供气管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1、箱体;2、第一分隔件;3、第二分隔件;4、第三分隔件;41、第四分隔件;5、总进水管;6、格栅井;7、污水提升泵;71、输水管;8、固定板;81、第一安装孔;9、弹性立体填料模块;91、分气管;911、出气孔;92、纤维套;93、丝条;10、污泥回流泵;101、进泥管;102、出泥管;11、高空排气管;12、第一风机;121、进气管;122、出气管;13、土壤箱;14、水泵;141、进水管;142、出水管;15、采样井;16、总排水管;17、消毒间;18、控制间;19、消毒设备;191、输液管;20、第二风机;201、主供气管;202、分供气管;2021、第二安装孔;2022、堵盖;21、污泥箱;22、抽吸管;23、调节池;24、厌氧池;25、缺氧池;26、好氧池;27、沉淀池;28、消毒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包括箱体1、第一分隔件2、第二分隔件3、第三分隔件4、第四分隔件41、格栅井6、输水管71、污泥回流泵10、水泵14、采样井15、消毒间17、控制间18和污泥箱21;
第二分隔件3和第三分隔件4上均设置有通孔,第一分隔件2、第二分隔件3、第三分隔件4和第四分隔件41竖直设置在箱体1内部,一个第一分隔件2、两个第二分隔件3、一个第三分隔件4和一个第四分隔件41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并将箱体1依次分隔为调节池23、厌氧池24、缺氧池25、好氧池26、沉淀池27和消毒池28,其中,厌氧池24、缺氧池25、好氧池26和沉淀池27依次连通;
输水管71两端分别连通于调节池23和厌氧池24,调节池23内设置有用于将污水从调节池23通过输水管71输送至厌氧池24的污水提升泵7;
水泵14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接有进水管141和出水管142,进水管141伸入沉淀池27内,出水管142伸入消毒池28内;
格栅井6与调节池23连通,格栅井6连接有总进水管5;采样井15与消毒池28连通,采样井15连接有总排水管16;
厌氧池24、缺氧池25和好氧池26内均设置有弹性立体填料模块9;
污泥回流泵10的进泥端通过进泥管101连通于沉淀池27底部,出泥端通过出泥管102连通于污泥箱21;污泥箱21连接有抽吸管22;
消毒间17内设置有消毒设备19,消毒设备19通过输液管191与消毒池28连通;控制间18内设置有第二风机20和控制箱;第二风机20通过主供气管201与好氧池26连通;控制箱分别与污水提升泵7、污泥回流泵10、水泵14、消毒设备19和第二风机20控制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箱体1顶部设置有第一风机12和土壤箱13;第一风机12进气端通过进气管121与高空排气管11连通,控制箱与第一风机12控制连接;土壤箱13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扩散层和土壤层;扩散层包括泡沫骨材和黄沙,泡沫骨材和黄沙自下至上依次设置;土壤层为由包括细砂土、粗砂土、有机质沃土和粘沙土混合而成的混合土壤层;第一风机12出气端通过出气管122与土壤箱13连通,土壤箱13上的连通处位于泡沫骨材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箱体1、第一分隔件2、第二分隔件3、第三分隔件4、消毒间17、控制间18和污泥箱21采用不锈钢材料或玻璃钢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中,污水从总进水管5进入格栅井6内,再进入调节池23内,通过污水提升泵7调节向厌氧池24内输送的污水量,第二风机20通过主供气管201向好氧池26内供应空气,厌氧池24、缺氧池25和好氧池26内的污水中的有机物与弹性立体填料模块9上挂有的生物膜充分接触,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污水中的污染物得到去除,微生物代谢后的污水和污泥进入到沉淀池27内,污水被水泵14抽入到消毒池28内,消毒设备19通过输液管191向消毒池28内输送消毒药液,消毒后的达标水直接排出设备,沉淀池中的污泥被污泥回流泵10抽入到污泥箱21内,处理污泥时,从抽吸管22将污泥箱21内的污泥抽出。设备能进行完整的污水处理过程,一体化程度高,设备能整体埋设于地表以下,不会占用地表空间,设备上面的地表能用于绿化和其它用地,而且不需要建房、采暖和保温,更加节能环保;通过控制箱控制污水处理过程,节省人工,自动化程度高;采用弹性立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效率高。
在采用常规的高空排气方式处理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同时,搭配土壤除臭措施,利用第一风机12将高空排气管11中的部分气体引至土壤箱13内,通过扩散层和土壤层对气体进行床形过滤式的处理,气体处理效果好,更加环保。
不锈钢材料或玻璃钢材料具有耐腐蚀和抗老化等优良特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弹性立体填料模块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主供气管和分供气管的仰视图。
如图2-4所示,厌氧池24、缺氧池25和好氧池26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板8,固定板8上并排设置有多行多列第一安装孔81;弹性立体填料模块9包括分气管91、纤维套92和丝条93,分气管91竖直设置,分气管91通过第一安装孔81设置在固定板8上,纤维套92套设在分气管91外周,多条丝条93呈辐射状均匀设置在纤维套92外周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主供气管201连通有多排分供气管202,分供气管202底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021,第二安装孔2021上设置有堵盖2022;分气管91顶部通过第二安装孔2021与分供气管202连通,分气管91管壁上均匀设置多个出气孔911。
需要说明的是,弹性立体填料模块9通过分气管91安装在固定板8上,弹性立体填料模块9的安装结构更牢靠,位置更稳定,丝条93均匀设置在纤维套92外周面上,丝条93在污水中能立体全方位均匀舒展,比表面积大,使气、水和生物膜能充分混掺接触,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率高。
分供气管20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021,第二安装孔2021上设置有堵盖2022,根据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确定打开堵盖2022的第二安装孔2021的数量和位置,并在第二安装孔2021上安装分气管91,从而将弹性立体填料模块9与分供气管202连接,第二风机20通过主供气管201向多排分供气管202供应空气,分供气管202向分气管91输送空气,空气从出气孔911以气泡形式逸出,纤维套92对气泡进行初步切割,丝条93对气泡进行二次切割,并进行挂膜,由于空气从分气管91中心向外侧释放,不会使弹性立体填料模块9中心部分产生厌氧情况,从而解决了由于中心部分易厌氧造成的挂膜速度慢的缺点,提高了生物膜在丝条93上的挂膜速度和挂膜量。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Claims (5)

1.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第一分隔件(2)、第二分隔件(3)、第三分隔件(4)、第四分隔件(41)、格栅井(6)、输水管(71)、污泥回流泵(10)、水泵(14)、采样井(15)、消毒间(17)、控制间(18)和污泥箱(21);
第二分隔件(3)和第三分隔件(4)上均设置有通孔,第一分隔件(2)、第二分隔件(3)、第三分隔件(4)和第四分隔件(41)竖直设置在箱体(1)内部,一个第一分隔件(2)、两个第二分隔件(3)、一个第三分隔件(4)和一个第四分隔件(41)沿水平方向依次设置,并将箱体(1)依次分隔为调节池(23)、厌氧池(24)、缺氧池(25)、好氧池(26)、沉淀池(27)和消毒池(28),其中,厌氧池(24)、缺氧池(25)、好氧池(26)和沉淀池(27)依次连通;
输水管(71)两端分别连通于调节池(23)和厌氧池(24),调节池(23)内设置有用于将污水从调节池(23)通过输水管(71)输送至厌氧池(24)的污水提升泵(7);
水泵(14)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接有进水管(141)和出水管(142),进水管(141)伸入沉淀池(27)内,出水管(142)伸入消毒池(28)内;
格栅井(6)与调节池(23)连通,格栅井(6)连接有总进水管(5);采样井(15)与消毒池(28)连通,采样井(15)连接有总排水管(16);
厌氧池(24)、缺氧池(25)和好氧池(26)内均设置有弹性立体填料模块(9);
污泥回流泵(10)的进泥端通过进泥管(101)连通于沉淀池(27)底部,出泥端通过出泥管(102)连通于污泥箱(21);污泥箱(21)连接有抽吸管(22);
消毒间(17)内设置有消毒设备(19),消毒设备(19)通过输液管(191)与消毒池(28)连通;控制间(18)内设置有第二风机(20)和控制箱;第二风机(20)通过主供气管(201)与好氧池(26)连通;控制箱分别与污水提升泵(7)、污泥回流泵(10)、水泵(14)、消毒设备(19)和第二风机(20)控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厌氧池(24)、缺氧池(25)和好氧池(26)底部均设置有固定板(8),固定板(8)上并排设置有多行多列第一安装孔(81);弹性立体填料模块(9)包括分气管(91)、纤维套(92)和丝条(93),分气管(91)竖直设置,分气管(91)通过第一安装孔(81)设置在固定板(8)上,纤维套(92)套设在分气管(91)外周,多条丝条(93)呈辐射状均匀设置在纤维套(92)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主供气管(201)连通有多排分供气管(202),分供气管(202)底端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021),第二安装孔(2021)上设置有堵盖(2022);分气管(91)顶部通过第二安装孔(2021)与分供气管(202)连通,分气管(91)管壁上均匀设置多个出气孔(9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箱体(1)顶部设置有第一风机(12)和土壤箱(13);第一风机(12)进气端通过进气管(121)与高空排气管(11)连通,控制箱与第一风机(12)控制连接;土壤箱(13)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扩散层和土壤层;扩散层包括泡沫骨材和黄沙,泡沫骨材和黄沙自下至上依次设置;土壤层为由包括细砂土、粗砂土、有机质沃土和粘沙土混合而成的混合土壤层;第一风机(12)出气端通过出气管(122)与土壤箱(13)连通,土壤箱(13)上的连通处位于泡沫骨材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箱体(1)、第一分隔件(2)、第二分隔件(3)、第三分隔件(4)、消毒间(17)、控制间(18)和污泥箱(21)采用不锈钢材料或玻璃钢材料制成。
CN201920117782.5U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Active CN2096520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7782.5U CN209652087U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17782.5U CN209652087U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2087U true CN209652087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22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17782.5U Active CN209652087U (zh) 2019-01-23 2019-01-23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20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68950B (zh)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水处理方法及该设备的反洗方法
CN205045946U (zh) 组合式生化处理设备
CN207062109U (zh) 一体化膜生物污水处理系统
CN204625423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一体化地埋式处理设备
CN103708618B (zh) 一种微动力乡镇污水处理设备及工艺
CN208471840U (zh) 分散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8166671U (zh) 一种集成mb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6645889U (zh) 一种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CN209652087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5740504U (zh) 一种基于竹纤维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5693036A (zh) 一种智能污水处理系统
CN204474510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06266401U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6946350A (zh) 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6156981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205773598U (zh) 一种微动力缓释型曝气结构
CN205188065U (zh) 一体化mbr污水处理器
CN204874219U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生物生态组合装置
CN211367339U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用mbr膜集装箱
CN203346179U (zh) 增氧器、自流增氧生物滤池、自流增氧生态床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CN106242057A (zh) 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器
CN202744385U (zh) 一种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
CN105858889A (zh) 一种基于竹纤维填料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4474411U (zh) 一种低氧曝气膜污水处理装置
CN206814577U (zh) 一种农村分散式小型一体化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