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51843U - 一种爬绳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爬绳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51843U
CN209651843U CN201920334240.3U CN201920334240U CN209651843U CN 209651843 U CN209651843 U CN 209651843U CN 201920334240 U CN201920334240 U CN 201920334240U CN 209651843 U CN209651843 U CN 209651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input shaft
power input
rotation direction
tract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3424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碧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33424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51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51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51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爬绳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爬绳器,所述爬绳器包括:齿轮组,设在壳体内,所述齿轮组的多个齿轮依次外啮合连接;牵引部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上方,另一端呈S型地绕过绳轮组;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以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述动力输入轴带动所述绳轮组沿所述牵引部件向上位移,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所述动力输入轴带动所述绳轮组沿所述牵引部件向下位移,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旋向相反;以及防止所述动力输入轴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的单向制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爬绳器是一种集手动上升及同步自锁功能于一体的爬绳器。

Description

一种爬绳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爬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爬绳器。
背景技术
上升器的原理是内部设计的偏心装置以及其上的棘轮。当上升器沿绳索上推时,偏心装置受绳索的摩擦力处于放松状态,上升器与绳索间可以顺畅的移动;当上升器沿绳索反向运动时,偏心装置受绳索的反向摩擦力而处夹紧状态,其上面的棘轮在夹紧力的作用下挤入绳索外层,从而使运动停止。所以通俗的说,上升器就是一种能与绳索产生单向运动并能从锁紧状态放松的器具。
传统的机械上升器(上升器分为手握上升器、胸式上升器和脚式上升器三种,其中手式上升器更分为左手和右手。)有凸轮或棘爪的设计,让上升器只能顺着一个方向滑动。使用时必须要有两套上升器结合操作才能进行上升动作,如左手手式上升器+右手手式上升器:利用左手手式上升器及右手手式上升器,每个上升器应自带绳梯,左手上升时通过绳梯带动左脚抬起,左手到位后,开始左手拉,左脚踩,使身体上升,左脚站稳后,开始右手的同样动作。通过左右依次动作来使身体向上攀升。如手式+胸式:手式的操作如上,胸式上升器固定在胸部,和安全带通过铁锁连接,随着身体一起运动。如果出现胸式无法上升的情况,首先应检查安装是否正确,正确后,用手拉动胸式下方的主绳,就可以正常动作。再如手式+脚式:手式的操作如上,脚式的使用首先要安装正确,脚踝扣一定要扣紧,才可以顺利动作。由于手式多为左手,则脚式的自然为右脚。
综上所述,传统上升器操作繁琐复杂,需要两套上升器结合操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爬绳器,方便升降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爬绳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爬绳器,所述爬绳器包括齿轮组,设在壳体内,所述齿轮组的多个齿轮依次外啮合连接;
绳轮组,其绳轮与所述齿轮组的齿轮一一对应地同轴连接;
牵引部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上方,另一端呈S型地绕过绳轮组;
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以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述动力输入轴带动所述绳轮组沿所述牵引部件向上位移,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所述动力输入轴带动所述绳轮组沿所述牵引部件向下位移,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旋向相反;以及
防止所述动力输入轴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的单向制动装置,通过连接在所述单向制动装置上的手动操作部件解除所述单向制动装置对所述动力输入轴的单向制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单向制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的单向齿轮和防止单向齿轮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的制动件,所述制动件上连接有手动操作部件,所述手动操作部件为拉绳,收拢所述拉绳带动所述制动件朝远离所述单向齿轮方向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齿轮组包括两个反向转动的第一输出齿轮、两个反向转动的第二输出齿轮及设置在第一输出齿轮及第二输出齿轮之间的多个传动齿轮,所述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其中一个传动齿轮,两个第一输出齿轮同轴连接的绳轮导向所述牵引部件的一端,两个第二输出齿轮同轴连接的绳轮同向导向所述牵引部件的另一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齿轮的数量为4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的半径,所述传动齿轮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半径的2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动力输入轴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传动连接其中一个传动齿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缓降器,所述缓降器包括与所述单向齿轮传动连接的缓降齿轮及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中空壳体与设置在所述中空壳体内的减速轮及三个弧形摩擦件,所述减速轮与所述缓降齿轮同轴连接,三个弧形摩擦件铰接且环向布置在所述减速轮外侧且靠近所述中空壳体的内侧设置,三个弧形摩擦件围合成的环形与所述中空壳体同圆心,所述单向齿轮与所述缓降齿轮的传动比小于0.3。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单向齿轮与所述缓降齿轮的传动比为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针对传统上升器的诸多弊端,本实用新型的爬绳器是一种集手动上升及同步自锁功能于一体的爬绳器,当需要下降作业时,可通过手动操作部件解除所述单向制动装置对所述动力输入轴的单向制动,不需要更换另一种下降工具也能完成下降作业(传动上升器下降时需要更换另一种下降工具才能完成下降动作),操作简单,不需要两套上升器结合操作。
(2)本实用新型的爬绳器是一种集手动上升(同步自锁功能)、自动缓降、手动悬停、手动下降、失速自锁(防坠落)及左右横向位移于一体的爬绳器,可根据需要在空中自由上下。
(3)将牵引部件的一端横向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另一端呈S型地绕过所述绳轮组固定在壳体的右侧,转动把手带动动力输入轴转动,就可通过齿轮组的所有齿轮转动而带动齿轮组向左位移或向右位移,可用于带动使用者沿牵引部件左右横向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齿轮组的上升操作的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单向制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2的弧形倒齿做离心运动而制动齿圈的过程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空中悬停操作采用机械式碟刹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牵引部件;2-动力输入轴;31-减速轮;32-L型连接件;33-弧形摩擦件;34-中空壳体;35-第一弹性部件;36-缓降齿轮;37-缓降传动齿轮;41-第一输出齿轮;42-第二输出齿轮;431-第一个传动齿轮;432-第二个传动齿轮;433-第三个传动齿轮;434-第四个传动齿轮;51-制动轮;52-弧形倒齿;53-齿圈;54-连接件;55-第二弹性部件;61-制动件;611-制动件的转轴;62-拉绳;7-单向齿轮;71-倒齿;81-第一绳轮;831-第一个第三绳轮;833-第三个第三绳轮;9-行星齿轮减速器;10-壳体;11-刹车碟盘;12-制动钳;1201-刹车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1:
如图1、2和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爬绳器包括齿轮组、绳轮组、牵引部件1、动力输入轴2以及防止所述动力输入轴2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的单向制动装置,其中,齿轮组设在壳体10内,将牵引部件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上方,另一端呈S型地绕过绳轮组,所述绳轮组对应所述齿轮组设置(绳轮组也设在壳体内),所述绳轮组的绳轮与所述齿轮组的齿轮一一对应地同轴连接,如第一输出齿轮上同轴连接第一绳轮81,第二输出齿轮上同轴连接第二绳轮,第一个传动齿轮上同轴连接第一个第三绳轮831,第二个传动齿轮上同轴连接第二个第三绳轮,第三个传动齿轮上同轴连接第三个第三绳轮833,第四个传动齿轮上同轴连接第四个第三绳轮,这样通过齿轮组就可带动绳轮组转动;所述齿轮组的多个齿轮依次外啮合连接,当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转动,可带动其他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绳轮组的多个绳轮转动,从而导向牵引部件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组包括两个反向转动的第一输出齿轮41、两个反向转动的第二输出齿轮42及设置在第一输出齿轮及第二输出齿轮之间的多个传动齿轮,因齿轮组的多个齿轮依次外啮合连接,对应地,两个第一输出齿轮41、多个传动齿轮及两个第二输出齿轮42依次外啮合连接,所述动力输入轴2传动连接其中一个传动齿轮,可在动力输入轴2上设置把手,方便操作,转动该把手带动动力输入轴2转动,从而带动多个传动齿轮转动,可带动两个第一输出齿轮同步反向转动,也带动两个第二输出齿轮同步反向转动,当牵引部件1的一端固定在壳体上方时,另一端绕过绳轮组,两个第一输出齿轮同轴连接的绳轮可导向所述牵引部件1的一端,两个第二输出齿轮同轴连接的绳轮可同向导向所述牵引部件1的另一端,就可带动绳轮组沿牵引部件1向上位移或向下位移(具体原理参见下一段的描述)。
所述动力输入轴2与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以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述动力输入轴带动所述绳轮组沿所述牵引部件1向上位移,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所述动力输入轴2带动所述绳轮组沿所述牵引部件1向下位移,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旋向相反;以图1为例进行说明,图示的传动齿轮的数量为4个,为了方便说明,四个传动齿轮从下而上分别为第一个传动齿轮431、第二个传动齿轮432、第三个传动齿轮433及第四个传动齿轮434,如动力输入轴2传动连接第二个传动齿轮432,顺转动力输入轴2时(为了方便说明,第一转动方向为顺时针转动,第二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转动),可带动第二个传动齿轮顺转,可带动与第二输出齿轮外啮合连接的第一个传动齿轮431逆转,从而两个第二输出齿轮同步背向转动,还可带动第三个传动齿轮433逆转,从而带动第四个传动齿轮434顺转,从而带动两个第一输出齿轮同步相向转动,从而使牵引部件1(缆绳)不断地被两个第一输出齿轮对应的第一绳轮“卷入”,并不断地被下方的两个第二输出齿轮对应的第二绳轮“吐出”,带动绳轮组沿牵引部件1向上位移,从而带动齿轮组和壳体爬升。本实用新型的爬绳器用于人体提升时,可将壳体固定在人体上,牵引部件1可选用缆绳,如攀岩使用的缆绳。使用前将牵引部件1缠绕固定在壳体的上方,如果爬绳器用于攀岩,可将牵引部件1的一端固定在攀岩处的最上端,另一端绕过绳轮组呈自然垂落状态,使用者可脚蹬的同时,用手顺转动力输入轴2使齿轮组向上位移,带动使用者及壳体向上爬升;为了使手动转动输入轴能带动人体的重量向上爬升,可使动力输入轴2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传动连接其中一个传动齿轮,这样行星齿轮减速器9将动力输入轴2的转速减速到需要的转速,如动力输入轴2与该传动齿轮的传动比为1:6,则动力输入轴2的转速被减速6倍(本实施例中,动力输入轴2的转速以6:1的比例输出给第二个传动齿轮),利用行星齿轮减速器减速的同时可使输出轴获得较大的扭矩(在功率固定的条件下扭矩与转速成反比关系,转速越快扭矩越小,反之越大),从而可带动较大重量的使用者和壳体向上爬升。
当需要下降时,可停止顺转动力输入轴2,单向制动装置在常态时处于制动状态,在上升状态时,可有效防止爬升的使用者因重力作用而坠落,可使使用者停在需要的地方。当使用者需要下降时,可通过连接在所述单向制动装置上的手动操作部件解除所述单向制动装置对所述动力输入轴2的单向制动(具体手动操作部件解除单向制动装置对所述动力输入轴2的单向制动参见下述描述),这样使用者就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带动动力输入轴2逆转,从而带动与第二输出齿轮外啮合连接的第一个传动齿轮顺转,从而使两个第二输出齿轮同步相向转动且带动其他传动齿轮转动,可带动与第一输出齿轮外啮合连接的第四个传动齿轮逆转,从而带动两个第一输出齿轮同步背向转动,从而使牵引部件1(缆绳)不断地被两个第二输出齿轮对应的第二绳轮“卷入”,并不断地被上方的两个第一输出齿轮对应的第一绳轮“吐出”,绳轮组沿牵引部件1向下位移,从而带动齿轮组、壳体和使用者向下位移。
如图3所示,所述单向制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入轴2传动连接的单向齿轮7和防止单向齿轮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的制动件61,所述制动件上连接有手动操作部件,该手动操作部件即为拉绳62,该拉绳为钢索,所述拉绳远离所述制动件的一端缠绕在制动件的转轴上,转动制动件的转轴收拢该拉绳从而使制动件朝向远离单向齿轮方向转动,从而解除所述单向制动装置对所述动力输入轴2的单向制动。为了方便说明,这里的第二转动方向对应为逆转,在单向齿轮的外侧通过螺栓固定有一圈倒齿71,制动件类似于棘轮的棘爪,当单向齿轮顺转时,可带动类似于棘爪的制动件滑过单向齿轮,单向齿轮可以顺转,当单向齿轮逆转时,制动件插入倒齿中而制动,单向齿轮停止转动。这样就可在齿轮组爬升时使制动件插入单向齿轮的倒齿中,防止单向齿轮在重力(爬绳器和使用者的整体重量形成的重力)作用下而逆转,可有效保护使用者,且使用者可根据自身需要停在半空中,只需在需要停止的地方停止顺转动力输入轴2即可。
为了方便使用者手持操作,将制动件的转轴转动地设在壳体的外侧,在制动件的转轴上设有第一把手,壳体上对应设有第二把手(第一把手为活动的,第二把手为固定的),朝向第二把手而转动第一把手可收拢拉绳,从而带动制动件的转轴转动而使制动件朝向远离倒齿方向转动,可解除制动件对单向齿轮逆向转动方向的制动,使用者需要下降时,可手动转动第一把手使制动件随着制动件的转轴611转动而远离倒齿,单向齿轮可在重力的作用下逆转,动力输入轴2可逆转,可带动使用者向下位移。第一把手与第二把手之间设有第三弹性部件,可在停止转动第一把手时使第一把手在第三弹性部件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从而使制动件回复到制动倒齿的位置上,便于使用者的再次爬升使用。
从下降安全性考虑,本实施例中的爬绳器还包括缓降器,所述缓降器包括与所述单向齿轮传动连接的缓降齿轮36及减速装置,由于上升时,动力输入轴2的转速以6:1的比例输出给第二个传动齿轮,下降过程中是反过来的,第二传动齿轮的转速以1:6的比例输出给动力输入轴2,所述单向齿轮与所述缓降齿轮的传动比为1:4,单向齿轮的转速以1:4的比例输出给缓降齿轮(图6给出了单向齿轮通过两个缓降传动齿轮37传动连接缓降齿轮的示例,缓降传动齿轮与缓降齿轮等大小),因单向齿轮传动连接动力输入轴2,单向齿轮与动力输入轴2的传动比为1的情况下,第二个传动齿轮在重力(爬绳器和使用者的整体重量形成的重力)作用下快速逆转,可带动缓降齿轮以第二个传动齿轮转速的24倍的速度高速转动。因减速装置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中空壳体34与设置在所述中空壳体内的减速轮31及三个弧形摩擦件33(如图2所示),所述减速轮与所述缓降齿轮同轴连接(中空壳体上可安装转动轴承,方便减速轮与缓降齿轮的连接轴穿过该转动轴承,方便中空壳体外的缓降齿轮带动减速轮转动),缓降齿轮高速转动可带动减速轮高速转动,从而带动铰接且环形布置在减速轮外侧的三个弧形摩擦件做离心运动(因三个弧形摩擦件围合成的环形与所述中空壳体同圆心),静态时使三个弧形摩擦件靠近所述中空壳体的内侧设置,做离心运动的三个弧形摩擦件可与中空壳体的内侧呈弧形接触连接而给减速轮摩擦减速,从而带动缓降齿轮和动力输入轴2减速转动,从而带动齿轮组的所有齿轮减速转动,可使绳轮组沿着牵引部件1缓慢下降,带动壳体及使用者缓慢下降,可更好地保护使用者的降落安全。
三个弧形摩擦件通过L型连接件32铰接且环向布置在所述减速轮外侧,L型连接件的一端铰接在减速轮上,另一端通过第一弹性部件35连接在减速轮上,减速装置不工作时,三个弧形摩擦件可在第一弹性部件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重新围合成内径小于中空壳体的同心圆,等待下一次做离心运动而减速。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包括失速自锁装置,所述失速自锁装置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带内齿的齿圈53及与第一个传动齿轮同轴连接的制动轮51(制动轮安装在第一个传动齿轮的后侧,图5为后侧视图,即第一个传动齿轮顺转时,制动轮逆转,齿圈同圆心地设在制动轮的外侧,弧形倒齿52可通过连接件54铰接在所述制动轮上,所述弧形倒齿朝向内齿设置,弧形倒齿上的倒齿与齿圈的内齿相对应,当制动轮的速度达到设定速度时,所述弧形倒齿做离心运动而制动所述齿圈。当爬绳器的下降速度高于该设定速度时,动力输入轴在重力(爬绳器和使用者的整体重量形成的重力)作用下快速逆转,带动第一个传动齿轮顺转,从而带动制动轮逆转,弧形倒齿因铰接在制动轮上,可在制动轮的快速转动形成的离心力的作用下使弧形倒齿与齿圈啮合连接,因齿圈固定在壳体上,可使弧形倒齿咬合卡死在齿圈上,从而使制动轮卡死,从而使动力输入轴停转,完成失速自锁功能,可保护使用者不从高空高速坠落,避免意外发生。完成失速自锁后,使用者通过设在地面的安全块进行安全保护后,可顺转动力输入轴使单向齿轮顺转,从而使弧形倒齿处于放松状态,弧形倒齿通过第二弹性部件55与制动轮连接,失速自锁过程完成后,弧形倒齿可在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回复到初始位置等待下次启用,解除弧形倒齿对齿圈的制动。
需要说明的是,该失速自锁功能在制动轮达到设定速度才会触发,不会在缓降器使用过程中触发,这是因为动力输入轴在重力作用下开始逆转过程中,动力输入轴的逆转速度为v=gt,最初一段时间内,动力输入轴的逆转速度不会太大,单向齿轮的速度也不会太大,而缓降齿轮的转速是单向齿轮的转速的四倍,在缓降齿轮达到触发缓降功能的设定速度与制动轮的设定速度相等或接近的情况下,缓降齿轮会先达到对应的设定速度而触发三个弧形摩擦片进行摩擦减速作业,带动动力输入轴转速减小,从而使单向齿轮及制动轮的速度低于制动轮对应的设定速度,只会触发缓降作业,不会触发失速自锁作业;如在缓降器失灵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动力输入轴的逆转速度越来越大,直至达到制动轮对应的设定速度,才会触发弧形倒齿与齿圈卡死,本实施例的失速自锁功能才可自动启动。
综上所述,针对传统上升器的诸多弊端,本实用新型的爬绳器是一种集手动上升(同步自锁功能)、自动缓降、手动悬停、手动下降及失速自锁(防坠落)于一体的爬绳器,可根据需要在空中自由上下。
本实用新型的爬绳器的手动上升操作过程如下:将牵引部件的一端固定在爬升处的上方,另一端依次绕过绳轮组,将壳体与使用者固定连接,使用者顺时针摇动固定在动力输入轴上的把手,动力输入轴经行星齿轮减速器减速增扭产生较大的扭力而带动传动齿轮做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二输出齿轮同步背向转动,也可带动两个第一输出齿轮同步相向转动,从而使牵引部件(缆绳)不断地被两个第一输出齿轮“卷入”,并不断地被下方的两个第二输出齿轮“吐出”,可完成向上的爬升动作。因单向制动装置包括单向齿轮,该单向齿轮在上升时不能逆转,具备同步自锁的功能。
手动悬停操作:因单向制动装置在常态时处于制动状态,在上升状态时,可有效防止爬升的使用者因重力作用而坠落,当使用者需要悬停在半空中时,只需停止顺转把手即可。空中悬停操作也可通过机械式碟刹实现手动制动齿轮组的效果,类似于机械式碟刹靠刹车线的拉力让卡钳内的刹车片磨擦并夹住碟盘而产生刹车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爬绳器的机械式碟刹靠刹车线的拉力让制动钳12的刹车片1201夹紧与齿轮组的其中一个齿轮同轴连接的刹车碟盘11而制动齿轮组(图7给出了机械式碟刹的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当需要空中悬停时,通过刹车线制动手柄,制动钳夹住与齿轮组其中一个齿轮同轴连接的刹车碟(如夹住与第三个传动齿轮同轴连接的刹车碟),使齿轮组停止转动,完成空中悬停过程。
缓降操作:下降时,通过手动操作部件解除所述单向制动装置对所述动力输入轴的单向制动,在重力作用下,可带动动力输入轴逆转,从而带动单向齿轮逆转,从而带动缓降齿轮以动力输入轴转速的24倍的速度高速转动,从而带动三个弧形摩擦片进行摩擦减速作业,可在重力(爬绳器和使用者的整体重量形成的重力)作用下完成缓降过程。
失速自锁:当下降速度过快,如缓降器失灵时,齿轮组在重力作用下高速运转,超过设定转速时,可带动弧形倒齿与齿圈啮合连接而卡死,齿轮组停止运转,完成自锁过程。
本实用新型的爬绳器使用时,还可将牵引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一侧,另一端呈S型地绕过所述绳轮组固定在壳体的另一侧,转动把手带动动力输入轴转动,就可通过齿轮组的所有齿轮转动而带动绳轮组转动,从而带动绳轮组沿牵引部件的牵拉方向位移,如将牵引部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左侧,另一端呈S型地绕过所述绳轮组固定在壳体的右侧,转动把手带动动力输入轴转动,就可带动绳轮组沿牵引部件向左位移或向右位移,将壳体固定连接在使用者身上,使用者可根据需要转动把手带动使用者及壳体沿着牵引部件向左位移或向右位移。值得注意的是,逆转把手前需要先通过手动操作部件解除所述单向制动装置对所述动力输入轴的单向制动,即解除同步自锁功能,或者单独开发一款沿牵引部件左右位移的爬绳器,该爬绳器不需要单向制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爬绳器的动力输入轴上还可设置电动装置,如旋转电机,通过旋转电机带动动力输入轴顺转或逆转,可根据需要选择手动转动动力输入轴或通过旋转电机带动动力输入轴转动,可根据需要选择手动或电动而完成升降或横向移动作业。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爬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爬绳器包括:
齿轮组,设在壳体内,所述齿轮组的多个齿轮依次外啮合连接;
绳轮组,其绳轮与所述齿轮组的齿轮一一对应地同轴连接;
牵引部件,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的上方,另一端呈S型地绕过绳轮组;
动力输入轴,所述动力输入轴与所述齿轮组传动连接,以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所述动力输入轴带动所述绳轮组沿所述牵引部件向上位移,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所述动力输入轴带动所述绳轮组沿所述牵引部件向下位移,所述第一转动方向与所述第二转动方向旋向相反;以及
防止所述动力输入轴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的单向制动装置,通过连接在所述单向制动装置上的手动操作部件解除所述单向制动装置对所述动力输入轴的单向制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爬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制动装置包括与所述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的单向齿轮和防止单向齿轮以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的制动件,所述制动件上连接有手动操作部件,所述手动操作部件为拉绳,收拢所述拉绳带动所述制动件朝远离所述单向齿轮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爬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组包括两个反向转动的第一输出齿轮、两个反向转动的第二输出齿轮及设置在第一输出齿轮及第二输出齿轮之间的多个传动齿轮,所述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其中一个传动齿轮,两个第一输出齿轮同轴连接的绳轮导向所述牵引部件的一端,两个第二输出齿轮同轴连接的绳轮同向导向所述牵引部件的另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爬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的数量为4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爬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二输出齿轮的半径,所述传动齿轮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一输出齿轮的半径的2倍。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爬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输入轴通过行星齿轮减速器传动连接其中一个传动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爬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降器,所述缓降器包括与所述单向齿轮传动连接的缓降齿轮及减速装置,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固定在壳体上的中空壳体与设置在所述中空壳体内的减速轮及三个弧形摩擦件,所述减速轮与所述缓降齿轮同轴连接,三个弧形摩擦件铰接且环向布置在所述减速轮外侧且靠近所述中空壳体的内侧设置,三个弧形摩擦件围合成的环形与所述中空壳体同圆心,所述单向齿轮与所述缓降齿轮的传动比小于0.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爬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齿轮与所述缓降齿轮的传动比为1:4。
CN201920334240.3U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爬绳器 Active CN209651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4240.3U CN209651843U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爬绳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4240.3U CN209651843U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爬绳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51843U true CN209651843U (zh) 2019-11-19

Family

ID=685271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34240.3U Active CN209651843U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爬绳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51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8975B (zh) 一种高空逃生速降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1578771U (zh) 手捏式可控制应急逃生器
CN2794545Y (zh) 逃生器
CN209651843U (zh) 一种爬绳器
CN102553093B (zh) 缓降器
US20130240811A1 (en) Rope grip apparatus
CN101745188A (zh) 一种高楼逃生器
CN109775629A (zh) 一种爬绳器
CN110745725A (zh) 一种电动升降器
CN206660333U (zh) 一种高空逃生器
CN202909329U (zh) 往复式救生缓降器
CN207203239U (zh) 一种可共用铁链的快速逃生器
CN107791805A (zh) 自走动力系统
CN216125089U (zh) 一种自助式高空作业升降器
CN209751982U (zh) 一种多人缓降逃生器
CN2362521Y (zh) 高楼救生机
CN211419422U (zh) 一种电动升降器
CN112012118A (zh) 一种智能化人性化交通减速带
CN101869743B (zh) 多功能逃生缓降器
CN221084460U (zh) 一种缓降器
CN2403446Y (zh) 高空物体安全着陆装置
CN218961614U (zh) 一种救援背包
CN217301463U (zh) 带有限速器的行星提升机
CN213527216U (zh) 一种绳索止动安全救援装置
CN113491851A (zh) 一种自助式高空作业升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